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生·宣华录-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符儿叹息道:“衍帝建苑宣华,承上世之名,显土木之功,凝万千之智,小九州之园,已是穷极奢巧、逸兴靡乱,而今若是重修此苑,恐是劳民伤财,碌碌损功,还是不修为好,不变为上。”

    芊娘嗔怪道:“妹妹说得轻巧!古往今来,哪家君王不是举国之资,劳民之力,却只为一己之私:秦起阿房,汉开长乐、未央,隋筑大兴,唐展大明,与其说‘建功立业’,不如说‘建宫立威’;而哪个当差的不唯命是从,上令下行。谁不知这重修一个‘宣华苑’便是要深挖一个‘万人坑’,可君王利令智昏,臣下者若是不应,下场便只有一死。”芊娘话语中带些激愤,深吸沉潜后复言:“我本戴罪之身,死之不足惜,但妙心由我所荐,妙音妙思为我所保,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自不得善果。况水云神珠未现,若你我皆因此小事失了性命,岂不坏了大事?”

    符儿听前所言一路轻狂不屑,直至芊娘提到神珠水云方才正言道:“难得芊娘还记着符儿所需与所求!”

    芊娘道:“那是必然!你我进宫,本就各为其主,各取所需,若是连这起码的利害竟不明辨,何谈协作成事,交易成行?”

    符儿笑问道:“依姐姐之见,水云神珠可仍旧藏身蜀宫?”芊娘自信道:“非但于蜀宫室,乃至于宣华苑!”符儿问:“何解?”

    芊娘道:“一者前朝地广,外事甚密,恐不利于国宝之藏;而内庭殿阁绵密,绝少外人,藏宝最是有利。二者神珠既称‘水云’,则应靠岸于龙跃池逐水而置,方能显其灵性。”

    符儿喜悦道:“姐姐说得在理,符儿也正揣摩于此。”说罢,再次俯身用心辨识龙跃池周遭建制,一边梳理一边念念有词道:“环池建殿……逐水而置……”

    忽然,符儿食指停留在宫室西北侧的水门附近,眼咕噜直转,半张着小嘴,似打哈欠,更像是打喷嚏之态,甚或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终于“啊哈”一声,泄掉了此前蓄积起来的一切负担,不停地憨笑着。

    芊娘紧着问道:“妹妹可是想起了什么?”符儿轻松道:“十日内重修宣华苑并非难事!”芊娘惊喜道:“果真?”

    符儿点点头,娓娓道来:“大蜀乃鱼凫之国,‘水’是其魂灵;成都乃上善之都,‘水’是其血脉。先民逐水而居、治水而利、因水而兴,乃成此都,乃建此苑。方今欲重修宣华苑,且于十日之内赶工,必不能走寻常之路。依符儿浅见,可从‘水’字入手,若能将苑内之水灵动起来,顺水而推,顺势而为,则尽善尽美矣。只不过……”

    芊娘着急道:“只不过如何?”符儿咬着嘴唇道:“若要借其水势,必要探知上游之源与下游之流,方可疏而导之。如今眼前却只有这宫室之图,自水门而西不见其来势,池塘之下不见其去流,稍有阻滞,尚待勘察。”

    芊娘隐约中有说不出的激动,胸中梗塞,手里却不停地翻腾。直到于红木大箱中拾起两卷有些发霉的旧图,方才释然道:“妹妹快看此二图有助乎?”

    遂展开一卷《大蜀内外四城图》,只见层层包裹,环环相依,阡陌交通,名目繁多。

    芊娘得意道:“此图乃初来成都时于七宝楼一官客手中取得,宫室之内虽不详尽,宫墙之外却已臻完备矣。据传,秦并蜀后移民万家于此,筑大城、少城巩固其统治。唐于旧城外增筑罗城,成都始变内外二圈之重城,旧城则改称子城。唐亡后,改子城为皇城,又改节署牙城为宫城,复于罗城外修筑羊马城,城垣则展扩为内外四重。”

    “壮哉!我大成都!”符儿脱口赞道。

    芊娘巧笑曰:“符姑娘到此不久,怎的自称起成都人来?”

    符儿道:“华夏九州合和一家,正如江川之水本出同源,奈何分流割据,手足相残,乃有东都、西都之称,天府、地府之别。你我皆浮萍,无根且无依,随遇而安,随缘而行,行于楚地,即称楚人,流于蜀水,便为蜀臣,实则皆为华夏之人罢了。”又道:“此图甚好,若能有山势水网之图则更妙。”

    芊娘泪眼含笑,展另一幅《大蜀宫城水系图》道:“这图应是妹妹想要!”

    未等其展尽,符儿已全身趴在图卷上,贪婪地饱览着连绵山势与密布水网,大喊:“美哉!我大成都!”

    芊娘心领神会道:“原来,妹妹之心不在那一砖一瓦,一宫一殿,而在乎千山万水,高屋广厦间。”

    符儿转过头,面向芊娘叹道:“小符前有得罪,姐姐莫怪!”

    芊娘被符儿没来由的道歉弄得哭笑不得,问道:“妹妹何罪之有?”

    符儿道:“此前只知芊娘虽有不得已,但实为楚王效力,图谋西蜀,却不见芊娘为达目的所费之心力,非常人能及,小符敬之,此乃歉意一也。二来,如此重要之图,蜀王昏聩无视,蜀臣随意处置,落入敌手而不察,可见蜀政之危甚矣。若芊娘不助楚而灭蜀,亦有他国代而行之,只待时日罢了。”

    芊娘笑道:“能得妹妹谅解,已为幸事,更望妹妹为芊娘计,坦诚相告十日内如何将宣华苑重修?”

    符儿道:“姐姐莫急,先答我三问:其一,宣华苑繁盛,为何重修?”

    芊娘答:“因外藩来客,为迎二月十五花朝佳节,故而大动干戈,以显圣威。”

    符儿道:“是矣!重修宣华,只要看似‘大动干戈’即可。‘修筑’是修,‘修饰’亦是修。其二,宣华苑女官甚众,为何单单委任芊娘?”

    芊娘答:“盖因七宝楼整饬得当,圣上有所耳闻。”

    符儿道:“亦是!蜀中不缺六宝楼八宝楼,唯独七宝楼外观漆红挂彩,内阁分区合理,雅俗共赏,韵味无穷,圣上真意在依样改置。其三,若以宣华苑喻盘龙,何以谓点睛之笔?”

    芊娘笑答:“众人皆知,龙跃池是矣!”

    符儿道:“现今之龙跃池估量可称其‘眼’,却不能谓之‘睛’,因殿阁围聚甚密,水流不畅,水质不佳,荒废久矣。如今,何不趁重修之际,令池水活泛,带以后室改观!”

    “究竟如何改?”芊娘问。

    符儿掰着指头道:“一靠‘清’,首要之事便是将死水排干,清理淤积,以备换干净之水;二靠‘引’,观图可知,龙跃池上游本无大水,尽为小溪,若能以四五日之功,自罗城外开渠引金水河、柳池之水灌注,水高一丈,可淹殿阁之基,水面乍阔,可行舟楫之船。如此,宣华苑格局大变,形若重修。三靠‘疏’,引水入宫后,以防水量过甚泛滥成灾,则应于龙跃池东疏渠而入千秋池,进而排入解玉溪,有入有出,方显水质灵性。四靠‘堵’,为保持苑内水面高低不变,可于上、下游水门处各置放‘杩槎’,旱则阻水,涝则放水,简易可行。五靠‘饰’,苑内添红挂绿,自是芊娘看家本事,毋须多言。”

    芊娘拍手赞道:“以上五项尽可同时开展,不出十日便可完工,且预算之节,人力之省,又能奉旨修整旧苑,甚妙,甚妙!”回头又补上一句:“‘妙采’一号可真是名不虚传!”符儿吐了吐舌头,笑着与芊娘告辞。

    木鱼子绘图一:《大蜀宫室秘制图·简图》

    后宫(宣华苑)前朝

    水门太虚阁

    玉华殿

    金华殿

    '花蕊夫人'

    澄怀殿

    '段思英'良玉殿

    '李圣天'万主殿

    '刘逢'

    神

    武

    门东内

    '马希萼'

    凌波殿

    承乾殿

    (蜀王殿正殿)神武殿

    (毬场厅)

    天启宫

    昭圣宫

    东

    毬

    场

    漪

    兰

    宫丹霞亭蓬莱亭降真亭重光殿

    龙跃池

    (摩诃池)

    会同殿

    (大厅)

    (群臣会聚议事)

    会仙观三清台

    西

    毬

    场

    太清殿

    迎

    仙

    宫清

    和

    宫

    怡神亭

    延昌殿

    会真殿

    中正殿

    凝烟阁

    宣春院(掖庭)

    马房

    天王殿

    飞鸾阁

    瑞兽门(朱雀门)神兽门(狮子门)

    朝西门

    皇城朝

    东

    门

    宣德门(大衙门)

    木鱼子绘图二:《大蜀内外四城图·简图》

    马城

    夹城

    罗宫城城

    (牙城)

    羊皇城(子城)

    木鱼子绘图三:《大蜀宫城水系图·简图》

    清远

    解

    水门宫玉江

    龙跃池

    柳池

    城溪

    千秋池

    金水

    河

    锦

    江
………………………………

第三十四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感不易真心饰伪念故人落笔成文

    符儿踏出芊娘屋邸,行至院落,方才那只嫩黄毛色顽皮小猫又凑过来打着转转。符儿蹲下身子,亲昵地将其抱住,温柔地贴近猫儿。“喵……”小猫撒娇地在符儿怀里呢喃着。

    符儿亦学着猫儿有模有样地回应着:“咪……妖……”那小花猫似乎听懂了符儿愿意亲近的心思,将小脑袋耷拉在符儿胸前,小爪子肆无忌惮地挠着符儿的领子,尽情享受着阳光下慵懒的味道。

    “符长宫好找!六局来人,请即刻移步中正殿!”符儿抬头一视,院外立着三人,领头的着六品官服,看样子来头不小。符儿只好将小猫从怀里放下,心有戚戚地跟从几位尚仪离去。

    中正殿乃掖庭议事之地,每当后宫女官有涉人事异动,殿内便是喧哗不已。可这授职仪式刚过一旬,怎的又生变化?况且还让六品女官亲自来唤,符儿心中自是忐忑。

    入殿,见辛宫娃与耿宫娃于门边守候,符儿轻语相问,辛宫娃悄悄使了个眼色,谨慎道:“符长宫内阁有请,祖尚宫、韩尚宫已等候多时。”

    符儿径自往内阁去,只见祖尚宫笑颜相语:“符长宫还不快与韩尚宫好好道个别,一会子搬离静云轩便是难得相见了!”

    符儿一头雾水,执手韩尚宫道:“小符做了何错事须得搬离静云轩?”

    韩尚宫开释道:“勿要忧心,净是好事,只盼小符勤学而时习之,不忘初心才好。”

    说罢,又示意符儿跟随祖尚宫深入内殿,乃见一青衣女子斜签着身子倚在桌几上,侧脸凝视窗外,形神雍容典雅,或有芊娘之姿,却多了份难以言传之深意。

    “莲心姑姑久等,符长宫带到。”祖仁氏向青衣女子行过礼,又为符儿绍介道:“这是尚宫局殿前姑姑,此后便是你在宫里的领路人,凡事皆要按姑姑之意行事,切莫辜负。”

    符儿心中狐疑道:“我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九品宫女,如何归由高高在上的正二品殿前姑姑教管?若是芊娘之意,怎的方才不就直说?难道……是小五所为?”

    猜想之际,符儿猛然听闻青衣姑姑雷霆般呵斥:“去哪儿了?怎么来得如此之晚?”

    符儿正欲解释,又闻之:“你可知晓能跟随我左右可是多少人盼望而不及之事!小小宫娃应懂得珍惜,此后万不可自顾自行事,坏了宫中规矩!”

    符儿低头答曰:“多谢姑姑教诲,小符铭记在心!”

    见符儿俯首之态,青衣姑姑转而和缓道:“我叫刘莲心,青莲之莲,花心之心,唤我莲心姑姑便好。”

    符儿初次拜见,被这刘莲心拊掌摩挲之态弄得是七上八下,预料此后之路必然崎岖,无奈之感在心肺间淡淡渗透出。

    “祖尚宫可先行退去,我有几句要紧事交代于符长宫。”待祖仁氏离开,刘莲心乃对符儿道:“听闻符长宫勤于思考,善于嘱文,可有其事?”

    符儿推却道:“莲心姑姑谬赞,小符岂敢。”

    刘莲心冷笑道:“哼,我正说呢,区区一个黄毛丫头,如何当得了文书大任。不过,既然花蕊夫人在圣上跟前极力推荐,姑且试你一试,命你草拟《令箴》,着成守范。”

    符儿诧异道:“敢问姑姑何谓“令箴”?又何以立箴?适用于前朝或是规范于后室?”

    刘莲心不耐烦道:“不就是拟个极简之宫中文书,种种全不会,事事皆问我,要你做甚?”

    符儿胸中郁结,不能言语。

    刘莲心见状得意地起身,径直向门边走去,边行边撂下话道:“时日尚早,今儿个拟好便罢,明日动身前来我晴鸾阁时一并呈上。”

    望着刘莲心摇摇摆摆走出内阁的身影,符儿心中顿时觉得空空荡荡。还好韩尚宫与辛宫娃、耿宫娃三人一并赶来,符儿乃稍稍接了点儿人气。

    “符长宫好运气,刚进宫不久便已投身莲心姑姑帐下,官途定是不可限量。”耿宫娃艳羡不已。辛宫娃连忙打断道:“耿娃子可又忘却了宫中忌讳,我看符娃子一脸不悦,定是遇到什么难事。”符儿盈盈道:“还是辛姐姐懂我!如今确是深感力不从心,还望三位相助。”韩尚宫和悦道:“且说来。”

    符儿仔细思忖着,向韩尚宫简言道:“此间有三问:一问‘令箴’何体?二问立箴何用?三问用箴何处?”

    耿宫娃笑道:“莲心姑姑不曾告知?”

    符儿摇头答:“未曾告知。”

    耿宫娃又道:“符娃子不曾相问?”

    符儿先是摇摇头,又点点头道:“已然相问,却不愿相告。”

    耿宫娃道:“那就怪了!莫不是莲心姑姑故意刁难你?”

    辛宫娃赶紧趋往门边,探视一圈后将内阁之门紧紧掩住,回头道:“这倒是犯不着!只不过听闻莲心姑姑在宫中是个出了名的怪人,时而殷勤,时而乖张,谁也摸不清其真正所想。但因身材气质颇佳,后宫太监宫女们皆称其为‘青面老妖’。”

    韩尚宫告诫道:“‘不论上之是非’乃身为臣下者之本分。莲心姑姑授重任于此,定有其道理。我且只能告知符长宫所问之二,至于其余,倚仗悟性乃成。”符、辛、耿三人皆肃穆以授之聆讯。

    “本朝开国时,先帝为酬谢昔日同打江山之将相,给予患难与共之老臣诸多宽待。而个中官吏却借机害民虐庶,肆无忌惮搜刮民脂民膏。及至当今圣主即位,诸臣竟更加任意妄为,私开监狱,敲骨剥髓,逆天行事。宫城内外多敢怒不敢言,皆盼孟主早日替天行道,整饬贪吏,还官于清,还治于民。”韩尚宫言之凿凿,符儿听之切切,隐约起了一丝会意,失言道:“为首的可是那宰相张业?”

    韩尚宫制止道:“后室不论前朝政事!况且老臣贪腐甚众,岂是一人所为,乃一朝之风矣!言尽于此,余的各自体悟,这亦是符长宫立行宫室所必经。”

    见韩尚宫匆匆离去,辛宫娃笑道:“老韩声声不论政事,却句句直指前朝,看来符娃子此文与其说是后室‘令箴’,不如说是前朝讨檄‘官箴’之前身罢!”

    耿宫娃紧着问:“如此之要文为何交由符娃子来作?”

    辛宫娃揣测道:“估量是花蕊夫人吹的枕头风,一来可举荐姊妹,二来可借后宫虚名创前朝之业绩,助其夫君铲除奸佞。至于‘令箴’体用,我亦不甚明晓,只知行劝慰勉励之警语,多三字、四字短句,易于记诵为上。无论如何,符娃子得仔细撰文,谨慎言语。”

    “符儿谢过两位姐姐!听君所言已大致有了些眉目,这便拟了来,稍后请两位姐姐参详。”符儿送走辛氏与耿氏,独自闭门于内阁。趁着余热未尽,连忙铺排纸笔,又放置元符尚木枝、形意影幻纱、锁玉绣金铃于桌案几角上,凝神于宝物,凝思于笔端:

    符儿经世甚少,论及政令体制只能溯源黛眉神山。

    遥想乌梅仙姑为神山执掌,挂念众女如同心捧圣嗣一般,时常天将尽黑乃食膳,天未大明方着衣,事事亲力亲为,人人敬之爱之。神女之下,贤女十、斋女百、游女千,人者虽众却分司清明,无刻意倡廉而人人皆能谨守扬善,人神共舞,和乐美满。遂提笔写下首行四句共十六字:

    念之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

    首句定下,符儿略微松弛,叹息远望,又回神近瞥手边的元符尚木枝,想起为学之年司礼贤女曾明示施行德政之三类祥瑞:一曰害虫不犯境,二曰鸟兽受教化,三曰孩童有仁心。又告之周鲁官宓‘鸣琴而治’,以乐感人,人皆受薰而和乐纯朴,政通人和,百姓乃得安居。遂接下铭之八字:

    政在三异,道在七丝。

    忽觉心中暖风乍起,掀开承载着诸多字迹之形意影幻纱,符儿乃想起幼年下山时所闻有关廉官者二事,一则为春秋卫国姜氏大夫以驱赶鸡鸭之理喻引导生民之为:耐心解民之难,不行强力之夺;二则乃汉室寿春县令带牛上任,后生牛犊而不取,离任时坚决留犊而去。遂又得八字:

    驱鸡为理,留犊为规。

    符儿喜笑,笑自己怎生忘却赵九兄论责权贵之言,有云:权杖者宽仁与严厉皆应有所据,乃使民风得以改善。万不可让百姓受到侵害,莫要使生民身陷苦楚。可怜生民已在这战火中多番遭受罹难,就连上天亦心有不忍、泣涕涟涟。乃知赋税车轿源自百姓,国富兵强倚仗生民。至此,符儿乃觉文思泉涌,伏案写下八句:

    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

    生民为虐,上天乃泣。赋舆是切,军国是资。

    赵九正义之语尚在耳畔萦绕,柴荣仁义之言已在心中响起:当权者身为百姓之父母官,怎能不以仁慈相待?所领取之俸禄,皆是百姓的血汗换来的啊!符儿百感交集,握笔之手颤抖不已,全神灌注于笔端,留下这最后一句:

    为人父母,罔不仁慈?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五行二十句凡八十字《令箴》一气呵成。符儿立即相邀于辛氏、耿氏,二人称叹:此令若下,岂止让后室各宫历历在目,前朝百官亦皆隐惕其心。但恐怕文虽现好,推广却难,难在人人心底认可并遵行之。

    符儿释然道:“为人臣子,行忠君之事,作劝戒之文。《令箴》集众家之所长,言尽于此,若仍不采不纳,则祸将近矣。”

    辛氏、耿氏执手相喟曰:“符娃子聪颖过人,纳之六局,侍之莲心,必早登大雅之堂。此番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同食共榻!”三人抱作一团,极尽离别之情。

    木鱼子曰:

    公生明,偏生暗,万世之导引。奈何公不常公,偏乃恒偏,所以民不服官。

    公生明,廉生威。后世之冠冕。只有公且常公,廉有监管,所以民不畏官。
………………………………

第三十五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颁令箴本义曲解执着论下民上天

    符儿离了静云轩前往晴鸾阁时只带了神山三件宝物与一卷誊写妥当之《令箴》。见莲心姑姑早已使唤侍女在阁前院落等候,符儿疾走数步迎上去,随行至二层楼阁,托侍女速呈《令箴》予刘莲心过目。

    “符长宫每日都在忙甚?怎的又来晚了!”未见其面,已闻责怪之声。符儿解释道:“昨日成文已近前夜,早起又与同轩姊妹告别,故……”没等符儿把话道全,刘莲心已用朱笔在箴文上圈改了一通,递向符儿道:“大体可用,小处仍需斟酌。”

    符儿一听“可用”,顿生喜悦,恳切道:“小符初习,文体句读皆不完备,诚请莲心姑姑把脉。”刘莲心冷语道:“自行改之。”符儿热脸碰了个冷钉子,心头泛凉道:“是。”遂低头目视朱笔圈改之处。

    见首行首句已易改“念之赤子”为“朕念赤子”。符儿忐忑问道:“首句此称可行乎?”刘莲心淡淡地道:“尚宫局与尚仪、尚食、尚服诸局疏异,因其直与君王面,常伴君王侧,行事作文皆应急王之所急、思王之所思,与君王同心同向,搜之纳之策之谏之,乃得成文,所谓‘身在将位、心为帅谋’是也。”

    符儿乍听,乃得顿悟。一悟辛宫娃察事敏锐。昨日虽不明文意,却已推言此文不单为后室令箴,乃讨檄前朝之官箴。由此可见,孟昶君前朝尽失,只能寄望于后宫嫡系女官者,来个曲折颁令。二悟刘莲心并非绣花枕头,谙熟规制,文墨有功,固年纪尚轻便能居坐高位。但脾性古怪却让符儿隐隐有生离之感。

    二处圈红改字者乃符儿倾力所为之“生民为虐,上天乃泣”一句,刘莲心改作:“小民易虐,上天难欺。”未等符儿开口质问,刘莲心即敲打道:“处事作文应首明为何作?为谁作?符长宫心中究竟何谓‘上天’?”

    符儿答曰:“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言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上天者,百姓之利道也。战火延绵,生民为虐,百姓遭损,上天故而乃泣。”

    刘莲心摇头道:“非也,非也!盛世乃道儒墨,乱世休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