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浮生·宣华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石之谓不朽?沧海变桑田,石漠化尘埃。纵使今夕在,一朝要义改。
唯精神谓不朽。丽华去存质,融入民族魂。风骨气神韵,生而俱有之。
………………………………
第四十四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东毬场点兵点将神武门摇旗练仗
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这话用在孟昶君身上不为过。南楚增兵三千,昨日乃从马希萼口中得知,孟昶唯恐打了照面,蒙头鼠蹿,避之不及。今晨,外围禁卫军长驱直入,两千铁甲汇聚神武门,司空兼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张业方差人前来通报,并邀孟昶皇家亲卫军同到东毬场“会练会练”。
西蜀兵制效唐,中央军与地方军分设,禁卫军即中央军,俗称“六军”,以判六军诸卫事为统领。亲卫军从属禁卫军,因专伺皇帝,身份特殊,故拥独立军号:“控鹤”。自丞相张业掌持军政以来,禁卫军早已落入其手,控鹤军遂成为拱卫皇帝仅存的一支人数极少的独立军团。
孟昶自知躲不过张业的挑衅,见人来报,听在耳里,盘算在心里,嘴上附和着“嗯”了一声,无奈地请出虎符,调控鹤军集结于东毬场。
号角巍巍,金鼓震震,兵革锵锵,步伐彭彭。在数千兵士注目下,孟昶着黄锻金丝绣五彩云龙袍,戴平天冠,垂白玉珠十二旒,稳步走上三层塔高之神武大殿。孟昶身后仪仗齐备,在左为卷帘使王昭远,手执铁如意,端正有英气。在右有人称“伊孝郎”者伊审徵,与昶同岁,却高人半尺,威武有霸气。再往后,太监宫女列位考究,如临大典。
神武殿十二根危柱下,蜀禁卫军最高统领张业与楚友军头目马希萼坐等孟昶登临。张业一如既往地张狂,像极了身上缠着的宝石蓝四爪巨蟒。马希萼横眉竖眼,火红颜色的披风下袒露着黑黢黢的皮质与冷冰冰的铁甲。见孟昶仪仗威风八面,马希萼心里与张业嘴里不约而同地轻蔑道:“哼,虚张声势!”
随着孟昶落坐殿台上金灿灿的龙椅,检阅始开。首进者为马希萼率领之南楚增兵。只见漫天沙尘的东毬场上,三千楚军披红色斗篷,齐整有素,自南向北,疾行踏过,步步紧逼。细闻其足音,虽朴拙顿挫,枯燥乏味,却因马前指挥饱满的号令与持久之蓄力,不禁让人感慨楚将之斗勇、楚士之斗气、楚军之斗狠。
远观楚军主将,长冠,长髯,长臂,模样与马希萼尚有几分相似处,本名王赟,南楚都指挥王环之子,因忠心可鉴,为楚王马希范敕号“丰国大神”,南楚民间有“丰国大神,所向披靡,战车所过,无坚不摧”之美誉。王赟身后,除浩荡之人马,甚有战车三十具,十具抛石,十具挡盾,另有十具,装载各式利器。旁观之蜀士只觉新奇,不知名。
二进乃张业执掌之禁卫军,由蜀将李廷珪任指挥使。廷珪年三十,秉性温和,貌无惊奇,两柄大锤一左一右倒悬于手,人送其号“李平锤”。择其领军,非因张业同党,只缘其事事平顺,不与张业合,亦不与孟昶亲,既无功过,遂无人褒贬,于朝中武力角逐中扶摇直上,领了这一支千人禁军。领将稳健,领军自然无甚出奇。禁卫军披蓝衣,簪蓝缨,远远望去,如浩淼海水,来势汹汹。可近了看,兵士肚圆而肉赘,似久未操戈,持兵不顺。
三进方为孟昶旗下之控鹤军。控鹤军由西侧神武门进,总指挥奉銮肃卫都虞侯赵崇韬骑高头大马带兵缓至。都虞侯一职担军中警戒巡查等一干事务,孟昶昼夜之安危系一人肩上,位轻而责重。
崇韬乃中书令赵廷隐之子,武艺超群,左手执飞沙剑,军中唤“飞沙将军”,当为都虞候最佳人选。中书令赵廷隐既是开国功臣,又是顾命大臣,权勇有智,为孟昶重倚,称其“赵太傅”,国有大事,就地问之。膝下崇韬、崇祚两兄弟,一武一文,少伴孟昶学,长则领兵封侯,可谓“忠武世家”。
此刻,赵崇韬领控鹤军勒马停驻神武殿下,神情笃定,姿态昂扬,简洁明朗,字字铿锵:“控鹤军,马兵二百,步兵三百,集结待命!”未等孟昶发话,张业抢令道:“区区数百人,分个么子马兵、步兵?都弃了马,与禁卫军、友盟军比划比划。”
怎么比?这似乎不是孟昶君说了算,张业胸中早有谋划。马希萼趁机提议:“楚地民间有童子戏‘困猫斗虎’,常由十名童子分二、三、五人拉手成团,每一团称作‘一保’,人多扮虎,人少扮猫,虎围猫蹿,以练就童子敏捷之能,协同之力。”张业两眼放光,拍手赞道:“这游戏好!三军兵力少则五百,中则两千,多达三千,偱此例练仗可考验指挥与将士间的默契,甚好,甚好。”
得张丞相肯定,马希萼立即下令着手布军。丰国大神王赟站高台,左臂晃动红黑条纹旗,场上楚军迅速移位,抢占毬场中央有利位置。双旗并举,三千楚军竟同时后振红色斗篷,威武共鸣:“山火军,呼!”来势之猛,如山林野火,流窜蔓延。
禁卫军主将李廷珪亦授命登台,放下平锤,舞动蓝白方格旗。在其指挥下,禁卫军裂分四块,与“山火军”南北紧挨,蓝衣军团大呼军号:“林海军,哄!”转眼间,东毬场被赤焰红与海水蓝平铺了一大半。
与此同时,控鹤军主将赵崇韬将黄旗举起、紫旗急速扰动,控鹤军将士披黄金铠甲,分散排列,星星点点地缀于角落间:“控鹤军,噗啦!噗啦!噗啦!”三声军号呼喊过后,马希萼向孟昶疑惑道:“控鹤军号响亮别致,不知是哪位将军所立?”孟昶一言不发,身后自称“铁如意”者王昭远站将出列:“不瞒各位,正是在下所创!我大蜀控鹤军虽不众,但个个素质精良,作战之风有如仙鹤展翅,直插霄汉,故而‘噗啦!噗啦!噗啦!’”讲解正得意,毬场上不知谁起了头,紧接着传来一阵揶揄:“控鹤军,怕!怕!怕!”殿台上众人忍俊不禁,孟昶顿觉脸上无光。
三声鼓响,三军受三将三色旗令,跑位移阵。山火军列了个“长蛇阵”,忽而横穿东西,忽而纵贯南北,蜿蜒变幻,极尽包围之能事。林海军布置“天象阵”,四处挤压,使用合围策略。控鹤军则采用灵活的“黄蜂阵”,似无章法,突围为上。几番倾轧,几经挣扎,场上阵脚并无大乱,整盘战局略显僵持。
突然一阵风起,黄沙漫漫,令高台上蓝白旗与黄紫旗暂失了踪迹,独红黑大旗高振。山火军趁势将此前的“长蛇阵”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于块状军阵间急速**,不出半刻便让“天象阵”细分为不规整的军块,使其难以将“长蛇”围聚。
“天象阵”虽然被破,实力尤存,待大风北去,便重振旗鼓,就近将四围零散之控鹤军逐渐吞噬,毬场上若一盘可口的珍珠石榴子。
而当一粒粒小珍珠汇聚成大珍珠,直至让“天象”将“黄蜂”完全包裹,即将取胜的一刻,“长蛇”忽而自场心生发,将“断蛇”首尾粘连,一支向北,一支往南,沿着毬场边沿蜿蜒前行,有序延展,迅速勾画了个“阴阳鱼太极图”:林海军被困在东侧阳鱼部分,西侧阴鱼部分由黑色铁甲的山火军填充,控鹤军则成了被层层包裹的“鱼眼”。
“不妙!”符宫娃在孟昶身后,手里捧着痰盂儿,心中窃想:“前以为,毬场演练不过是一向张扬跋扈的张丞相蓄意羞辱之行为,孟昶一忍再忍,只待三日后花朝节时一决高下。未曾想马希萼出其不意,借张业之威,胁孟昶调控鹤精兵,以游戏之名将其围困,大有节前便要歼灭孟昶亲卫军之势。控鹤军危矣!孟昶危矣!蜀国危矣!”
当是时,孟昶仓皇起身,眉间十二旒垂珠相互击撞,发出一连串“滴滴答答”的响声。马希萼与张业胜券在握,目不转睛地盯住弱冠之年的孟昶,只要其稍稍露怯,便成了马张联军诛杀控鹤军的最佳时机。
突然,孟昶大步流星走向神武殿檐,扶住栏杆,面向场中众将颁令:“哈哈!场上格局已定,张相领兵有法,朕倍感欣慰。着令,即日起,控鹤军交由张相统领,都虞侯赵崇韬为副统领。”
大蜀皇帝令达以下,“太极图”中林海军首先欢呼“万岁”,继后乃是控鹤军臣服。山火军见大势所趋,亦呼“万岁”。殿台上,这一刻倒是令张业始料未及,本就对提前举事有过犹豫,如今孟昶既将仅有之控鹤军当众人之面拱手相让,这便是俯首甘当傀儡之意,“控鹤军”自不必当场全歼。
“谢皇上!”张业接过虎符,志得意满,抱拳领命。马希萼却似乎并不满意,忖度着多方事,其一便是怕孟昶耍诈,明里归顺,暗地里却仍掌军事。其二则是怕军士不服,偶起异心,倒戈相向。这便又生一计:“既然张丞相掌兵,蜀军与楚军间就更要时常切磋切磋了。”“可有现成相较之法?”张业深知马希萼之虑,摩拳擦掌,心中也生出一份计划,再次对准孟昶一试。
这就上演了“皮鼓五射”的竞技。所谓“皮鼓”,乃用兽皮蒙鼓作靶,于五十步、百步、一百五十步位各立一靶。所谓“五射”,则利用有限的五支箭发力,以准为胜,同准以多为胜,同多以快为胜,同快以奇为胜。
楚军由马希萼之子马光赞出战,光赞年十三,为夫人苑氏之子,生性本良善,但与其父相类,乳臭未干却极度好战,人称“光明二公子”。蜀军则由张业亲自点将,故意指了控鹤军中素与其不和的左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汉韶有一胞弟,名汉乐,与其兄感情甚好。兄持金弦弓,号“金弦长公子”;弟执银箫弓,号“银箫二公子”,虚岁亦十三。汉乐年轻气盛,不顾兄长劝阻,独自于张业跟前请战。张业乐意做这个顺水人情,准了战。
接下来,便是白面书生气的“银箫二公子”与黑脸武士气的“光明二公子”两相对战。按规矩,比试为三番两胜,胜者可获败者之弓。
第一番,两人同处一线,立北而面南。接连三通鼓响,告蜀军胜。“光明公子”马光赞不服,质问为何同准同速同穿三鼓,却论蜀之为胜?“铁如意”王昭远解释道:“银箫公子谨遵‘五射’之礼。一箭透靶为‘白矢’,三箭连珠续发为‘参连’,平射为‘剡注’,臂直为‘襄尺’,四箭挂靶、列如‘井’字为‘井仪’,所谓‘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是也。反观光明公子穿而无序,非礼也。故蜀胜。”
第二番,左右军领一狼一虎入,驱于纵列之鼓后。两人之箭须穿鼓而射活物,固难度倍增。光明公子蓄势待发,抢先机而连射,五箭出,中一虎,楚军大呼威武。银箫公子不慌不忙,从容搭弓上箭,似胸有成竹。一箭出,险中。令场间白狼受惊失措,瞬时发力,一声哀嚎,以迅雷之速冲进半场,又以惊天之跃从孟昶眼前掠过,震颤珠帘。
符宫娃呆立孟昶身后,惊奇地发现白狼右耳上有孔,孔间所挂形似神山宝物“锁心蚀银铃”,加之白狼靠近时,明显地感受到怀中之“锁玉绣金铃”与其共振,符宫娃更加坚信,此间正是自己幼时的玩伴神山白狼。
白狼如何会在这里出现?难道又是偷偷溜下山?不怕黑姑姑责罚么?正当符宫娃猜想之际,银箫公子已锁住白狼的头,猛地一箭射去……
符宫娃迅速抠掉痰盂儿外壁上头一颗鸽血红宝石,卷指弹射急出,打偏了箭头。银箫公子又一箭补射,箭轨亦被符儿扰乱。五箭均射,白狼丝毫未被伤害,反倒是自行蹿出围场,消匿于蜀宫中。毬场上嘘声四起,告楚军胜,银箫公子满面通红。
第三番,二公子东西分立,骑马对射,以五箭穿鼓迫对方落马为胜。银箫公子吸取前一番教训,占先机,拉弓抢射,只一箭,令光明公子马失前蹄。当战马前倾,双膝跪地的一瞬,光明公子转身回射,拇指扣弦,指尖发力,只听“通…通…轰隆”三声,前两声通透,末一声轰鸣。毬场上,沙尘四溅,浓烟乍起,银箫公子同其战马骤然灰飞烟灭,留下的,唯有一具残躯,一柄银弓,一片狼藉。
所有军士顿时鸦雀,为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所震惊。随着其兄金弦长公子的仰天长啸,众人才陆续投入这无边的哀悼中来。
“救得了白狼,却救不了这可怜的娃娃。”符宫娃叹息。
“这枚火箭非我所有!”光明公子断言。
木鱼子曰:
你,千古帝王,我,大兵小将。令旗一动,就要我变换花样。
你,高高在上;我,卑贱渺茫。手指一动,就将我碾碎身亡。
你牵着我走,顾盼左右,手心发烫;
你推着我走,许诺功名,就在前方;
你拽着我走,教我忠诚,忘却背叛;
你押着我走,戴上枷锁,四肢捆绑。
可是你忘了,在你身后,也有一面三色旗子,
轻轻挥舞,
高高飘扬。
………………………………
第四十五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西毬场甘露之变会仙观秀色可餐
翌日,宫中酒宴照例排开。此番饮宴交由新上任的尚食局彭尚宫主持。彭氏芊娘因重修宣华苑有功,昨夜乃由祖尚宫颁令,任命其由从五品“尚宫”擢升至从三品“总管尚宫”,负责尚食局一干事务。名号虽说都是尚宫,内质却有重大提升,直观来讲,颁人事令的祖尚宫须得恭恭敬敬地将诏令双手奉上;高高在上的莲心姑姑从此也不敢当面对其大呼小叫或是指指点点。
小宴选址会仙观,本是一所规模宏大的皇家道观,却因李太后信佛,张太妃笃信外教,修造之时便兼具各式楼堂馆所之风,且东临龙跃池,南接迎仙宫,西北毗邻漪兰宫,可谓南北交接之地,兼容并包之所。观内西起一高楼,名曰“会仙楼”。登楼北望,有如落日余晖般星星点点的丹霞诸亭;俯身西探,便是供内室女眷嬉戏游玩之开阔地……西毬场。
因前日偶结“太平社”,今日宴饮,芊娘便名正言顺地邀“五仙”与“五灵”结伴出席会仙楼小宴:妙心挽手孟昶,妙音携手李圣天,妙思并行段思英,妙采后头跟着个刘城墙。至于马希萼,清晨已奉丞相张业之命,领三十二名精壮马兵操练于西毬场。
“姐妹们快随我去看看,毬场上来了好些个威武的大将军!”静云轩最好打探消息的贾宫娃自西面而来,一边比划一边急着与众宫娃分享这难得的大动静。
“胡说,内宫里怎么可能有将军?”奕宫娃似乎总爱与之唱反调。
吴宫娃分析道:“这倒是有可能。前边儿,邵公公不是说亲眼见着好多外来的铁甲将军在东毬场练兵么?或许是拳脚施展不开,圣上许了入西毬场操练罢!”
秉宫娃冷笑道:“哪里是圣上许了,张丞相许了便可。”听到此,丁宫娃焦虑极了:“谁许了也不成呀!后宫里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外面儿来的男子,怎么得了?”贾宫娃轻笑道:“怎么来的咱们管不了,既然来了,不去看看岂不可惜?”众姐妹捂嘴偷笑,各自涂上殷红指甲,穿上殷红袄,随便捡个盆子碗,装作往外送东西的模样,三三两两地扑向西毬场去。
毬场上,南楚的将士们正在马背上变换各种姿势,有背骑骏马弯腰射箭者,有倒悬马腹驭马跨跃者,有并马疾驰腾空换马者,有三人垒叠共驱一马者。其转头之飒爽,眼神之刚毅,用力之精当,飞身之轻盈,判断之果敢,乃至配合之默契,都令场边聚集的宫中女娃惊叹不已。
而此时的会仙楼上,芊娘正通告今日午宴选题:凡入得楼之宫中女眷,每人必得亲手做出一道菜品,午时三刻呈于长桌比拼,是谓“会仙宴”。而评判者,非独圣上一人,当与李国主、段世子、刘王子及马王弟共同品评,五人各持三支宫花,选出意中三甲。哪道菜获得赞赏最多,则夺魁。
刘莲心思忖半刻,抬头正言道:“敢问彭尚宫,这‘入得楼之宫中女眷’所指何人?昭容娘娘、修仪娘娘、婕妤娘娘可在其中?”
彭芊娘笑道:“三位娘娘得蒙圣上钦点,受邀入楼,自然在其中。”刘莲心继续问道:“小耿、小辛随皇上入楼,小娥随夫人入楼,我随昭容娘娘入楼,我等可在其中?”彭芊娘有礼道:“也在其中。”刘莲心只觉荒唐,口里不说,只是又问:“那乐班乐伎入楼弹唱,难道也要弃了管弦弄出个菜品不成?”芊娘摇头:“乐伎之流因专事所务,不在其中。”
刘莲心正欲继续质问,梳着朝天高髻的李昭容两手轻扣,拖着长摆,款款走来:“彭尚宫奇巧出新,只为博圣上与宾客和乐,如此苦思辛劳,当是我等学效之范。至于厨巧,乃是内人本分,则当尽全力而为。”刘莲心深知昭容娘娘劝诫之意,望着窗外西毬场上如火如荼的军将演练,长息一声,转头退至膳房中去。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花蕊夫人将孟昶与诸宾客安置于聊花斋,一面吟诵着眼前实景,一面缓而有序地除香粉,换短褐,掀帘入膳房。
花蕊前脚出,刘城墙后脚亦出,撇下聊花斋内求仙问道打坐谈禅的三人,独自在会仙楼上下寻觅,直至见着楼下一船子打鱼人正摇船入湖,这才直奔目标而去。
鱼船自龙跃池驶来。芊娘重修宣华苑之日,水面抬高一丈,令龙池之水漫入会仙观,与观内原有之柳湖连成一片。湖内本有一条横贯东西的白石小路,名“一心路”,路旁花柳成荫,时有虫鸣。水漫后恰巧与路基持平,贪耍的宫人并不好走两岸大道,却一心要走这条小路,或脱靴捻袜而过,或踮脚忐忑而行,摇摇晃晃,别有一番情趣。小路中央隆起一弯白玉栏杆堆砌的“尔静桥”,微风和顺时,会仙楼的倒影穿桥而过,楼顶尖尖似美人指,尔静桥便成了指环,在春风的推搡下,颤颤巍巍地戴在美人指尖。
“柔柔,这是要准备做鱼么?”刘城墙探头探脑地蹦出一句,令正在神游的符宫娃吃了一惊:“唉,是你呀!”说完,符宫娃失望地扭转头,凝视着湖面的倒影。刘城墙自觉地与符宫娃并肩坐在尔静桥上,学着符儿双手托腮的样子,痴痴地盯着柳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你若相与,不离不弃。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浪子滩头,舟行远去。潮头勇立,船马劳替,翻山越岭,疾走急停。弄拨灯火,违命违心,神鬼殊途,何时能聚?”符儿嘴边噙着叹息,旁若无人,胡乱自语。
刘城墙趁机将头靠在符儿肩上,被符儿用力一抖,摔进湖里。折腾一阵,才晓得湖水之浅,刚好没齐腰身,定心起立,头顶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
“好!晌午就做你了!”符儿俯身捉鱼,拍手离去,剩刘连城一人在柳湖里撒泼呼喊。
“酒库新修近水傍,泼醅初熟五云浆。殿前供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花蕊夫人吟着小诗,令人于怀仁酒库再次取出大理杨柳湾特贡之夜郎大曲,以备会仙宴佐菜之需。
午时三刻,会仙楼顶中央摆出了一道“龙门长桌”,桌名典出诗仙太白冬夜醉宿龙门事,桌形源仿波斯,桌体用南汉特有的猴脸花梨木打制;桌脚镂雕戏水云龙,请的是南唐师傅,桌面涂蜡,用的是中原手艺,至于镶嵌的葵黄玉籽,则是取自千里之外的于阗玉龙河。而这一切精心装饰皆为一匹三丈长的银丝素锦掩盖,锦上十二道舌尖美味一字排开。
第一道菜为爽口三丝,由孟昶新擢之安婕妤亲手拌制。红袍椒、青笋、黄豆芽作底,盖浇蜀地特有的酸辣调料,呈红绿黄三色,酸辣鲜三味,脆滑可口,清爽不腻,乃开胃佳品。衬以晶莹透亮的夜光美玉碟,令人神脑清醒,肠胃通透。玉碟下压一纸彩笺,无题,只两竖小语,似由花蕊亲笔誊写,但由芊娘缓缓念来:“人间百味事,过往两牵肠。渴饮千杯洌,唇齿一漱香。”念毕,芊娘邀宾主品评,五人各领一箸一碟,嘬口尝试。得李圣天大赞,插花以为表,并赐菜名“丝路三彩”。
第二道菜则是符宫娃做的鱼豆腐。将那柳湖里捉来的鲜鱼去鳞、去骨,头尾熬至成汤,剥下的鱼肉在臼中捶打去刺,清酒去腥后与新点的嫩豆腐和水成泥,取五支竹筷搅拌成絮状,再用香芋叶子包裹,过水蒸煮即成。有彩笺写意:“芋叶掌琼脂,碾水愈玲珑。磨豆始卧薪,捣炼终成茸。”李圣天自番外来,对汉人美食几乎无法抗拒,漱口轻吐,正欲举箸下筷,芊娘舞袖拦住,递予一只贝壳做的扁平勺子。一碰,浮于汤表的四方豆块即刻散成了九宫格状;一收,九宫格又汇聚成一整块豆茸。李圣天顿觉新奇,举着小勺忽上忽下,豆茸块亦分分合合,遂命其名为“九宫豆茸”。段思英剜了一小勺,并不着急下咽,轻轻一抿,半个嘴角神秘上扬,也为其命名“相思凝秾”。众人追问来由,段世子慢道:“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