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生·宣华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筐外三四个人一路狂笑,柴荣方才知道上了贼人的当,不顾身上的疼痛猛劲儿顶落箩筐站了起来。拿棒子的三人见势不妙,夺了柴荣怀里的包袱转头便跑。

    柴荣一路狂追,才两三个巷子就将打他的三个狗腿子擒住,手起拳落,揍了个脸肿牙掉,瘫倒一地,又追了两个巷子把那壮汉拦住,交了几下手便以铁拳制服之。

    “你爷爷的,脸上没几根毛,还装老!”柴荣骂道,随即一撮一撮地拔掉壮汉胸上粗毛贴其脸上,教训道:“须眉浊物,枉你一身烂肉,竟做这般龌龊事,尚不知害了多少人家,今儿个定要送尔等进官府,依法处之。”随即借来笔墨,往壮汉胸前写了个“贼”字,后背挥了个“耻”字,将盗贼四人一并捆了,捡起包袱,顺着正阳街一路问至府衙去。

    且说这一幕,正巧被路过巷口的茶商颉跌氏瞧见,因赏其义行,遂派人送了五两银子上前去,道:“公子,你包袱里的银子掉了。”

    柴荣爽利地摇摇头,说:“谢过,这不是我掉的,我还赶着牵这四人去衙门呢。”说完便扭头疾走。

    “贤侄,留步!”只听后方唤留,柴荣方才停住,转头问道:“何事?”

    颉跌氏上前道:“刚一打听,得知贤侄欲投郭威郭将军,不才恰巧认识。”

    柴荣经前头一事便有了戒心,反问道:“哪位郭将军?府宅何处?迎娶何人?”

    颉跌氏言:“镇州大战一举成名之郭威大将军,宅居城郊十五里地山西村杏花园,娶妻河北邢州柴氏。”柴荣一听,句句正中要害,便牵着那四人,迎过来行拱手之礼。颉跌氏笑对柴荣说:“相请不如偶遇,贤侄若不嫌弃,翠月楼小酌一番可否?”知柴荣不会拒绝,便派人将那贼子四人送之官府,与柴荣一道入了酒楼。

    一入楼,柴荣便道:“还未请问恩人尊姓大名?”

    颉跌氏笑言:“恩人谈不上,我的全名叫作颉跌骨逻碌・阿拉那,并非你们中原人士,不过从商路过罢了。”

    “那‘古路古路’大叔如何认得郭将军?”柴荣急切地问。

    “行商之人,游走天下必能广交世友,况且那柴氏夫人正好是我在邢州贩茶时故友柴翁之女,初到洛阳时有幸拜访,因而认得。”

    柴荣一拍桌子大叫一声:“巧也!原来古路大叔不仅是俺柴荣的恩人,更是俺柴家的故人,这杯酒一定要干!”言毕,只见柴荣将酒杯之酒到在碗里,又将酒壶之酒满上,遂一口尽灌下肚去。

    颉跌氏赞道:“柴贤侄好酒量!”之后,两人便谈及从邢州到洛阳贩茶一路的奇闻趣事来。

    晚饭将近,颉跌氏亲自送柴荣至城郊郭威府邸,一阵寒暄后往归,并相约另寻他日相聚。

    柴荣几经周折,终于投奔至姑父郭威府上,却未曾料到郭府如此简陋,仅一进一出一小院而已,心头想着怪不道洛阳城里许多人都不曾得知还有这样一位大将军屈居于荒郊野巷。

    进至府内,拜见过姑父姑母,禀明来意后,姑母热情地将其安置下来,虽然食宿简朴,柴荣却感到温馨而实在。

    此后,颉跌氏多次邀约柴荣一同前去喝酒,中又结识了许多洛阳名人,上至达官贵族,下至绿林豪杰,柴荣都以其与海同宽的酒量征服了酒桌上各路神仙,成为颉跌氏不可多得的一位“同乡”兼“好友”,柴荣也尊颉跌氏为“东家”和“师父”,成天交流行商之“道”,聊得甚为投趣。

    一日,叔侄几人又聚在翠月楼喝酒,席间一自称“玉虚道长”者拿着布幌凑近柴荣跟前,仔细端详后煞有介事地自言:“潜龙戏珠玉勿用,见龙摆尾虚在田,亢龙归海道有悔,飞龙无敌长在天。”说罢便大笑而欲行。

    同桌人一并起哄,拦截道人言:“道长对着柴公子说了这么多条龙,究竟是何意,细细解来!”

    颉跌氏也大方地放置一两银子于桌一角,让那道人自回来取之。

    玉虚道长言:“贫道本不愿泄露天机,见公子数人皆豪爽之人,不妨言之一二以谢赠银之恩。”

    同桌之人皆让道长入座,只听道长面露喜色,缓缓道来:“玉虚行走江湖多年,略通五行占卜之术,鲜见这年轻公子般有真龙命象之人,所谓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公子若想有番作为,还需江湖历练,假以时日,必登龙首之位。”说罢便起身向着柴荣作揖,收起银两便徐步下楼去。

    同桌皆朝贺柴荣,打趣称若是夺了天下定不能忘记同饮之情云云。柴荣也当娱乐一番,拾起话头道:“日后我若真当了皇帝,你们各自想当什么官?”

    同桌人酒至半酣,逐一大喊着:“状元郎!”“当朝宰相!”“大将军!”“驸马爷!”

    柴荣见颉跌氏一直没说话,便特意询问道:“老叔,您最想做什么官呢?”

    颉跌氏晕了口酒:“我在京洛间贩货三十余年,见那税官坐而获利,其一天之收入可敌我等三个月辛苦所得,羡煞我也。如若你当皇上,给我个京洛税院使当就万事大吉咯。”言毕,同桌皆仰头大笑,碰杯庆贺,好不乐哉。

    酒过席散,乃各自搀扶着回家去。柴荣却神智清醒,每次回府虽衣衫尽沾酒气,却断无酒话更无酒行。

    这日晚归,刚入小院,迎面便撞见一仙道模样者,定睛一看,竟是酒桌上自称玉虚道长看相算命之人,柴荣起了疑心,上前喝住:“妖道,骗了席间酒钱即可,怎来我府里撒泼!”随即便捉其手腕,欲拉将出去。

    只见那道人顺势一撇,便甩掉了柴荣之手,一揉,反倒将柴荣手腕握住,再一推,稍稍着力其臂膀,顿时将两人分开足有五六步之遥。柴荣只觉全身震颤,双手麻木得毫无缚鸡之力。

    内府柴氏听闻柴荣之声跨门而出,教训道:“怎的又是如此晚归,想必是喝了酒惹了事,还不快拜见你静海师父!”

    “静海师父?”柴荣叱问着,眼里心里脑里都有些犯糊涂。

    柴氏走前几步,小声解释道:“都怪我不好,你郭姑父在朝中为人佳洁,无存银饷,我于前朝宫中带回之珠宝尽置换了这间陋宅,至于府中上下人日常之用我便鼓励大家闲时可自去城中谋得以为贴补。你静海师父武功了得且精于占卜之术,前些日城中所得已有五十余两,这生财之道你还得多向师父请教才好。”

    见误会稍息,柴氏请静海于内堂安置,柴荣自是跟了过来,急忙掏出怀中所藏之好茶,恭恭敬敬地沏上一杯:“静海师父在上,请授徒儿一拜,刚才多有误会,还望师父莫怪!”

    静海接过赔礼之茶,轻呷一口,复盖上碗盖点头道:“嗯,是上好的明前茶,汤色清黄,叶翠而泛油光,香气幽醇,入口清爽。”

    柴荣甚喜言:“原来静海师父是懂茶之人,改天我绍介颉跌叔父与您相识,共论茶道,同享风雅,岂不妙哉。”静海问:“可是席间谈笑赠银之人?”柴荣言:“正是。”静海评曰:“此人言商确有过人之处,四海闯荡,虽无职无衔,竟交得军中良将与江湖豪侠,有机会还望荣哥儿引荐引荐。”

    柴荣见静海有意,便邀三日后翁明茶庄一聚引得二人相见。

    翁明茶庄乃洛阳城内规模最大之茶叶流通之地,各路商人云集,各方雅士团聚,甚有宫廷显贵附庸风雅者盘踞于此,融品茶论茶买茶贩茶于一体。

    颉跌氏未至之时,柴荣与静海早已候至,旁听各家论茶之言。

    颉跌氏已至,开口便言:“说这茶道,我确是不懂,若说贩茶,我倒是略通一二。”众人皆捧其开言,续说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开门之七宝也。前朝课税繁芜,农村集市出卖自家柴、米按人头皆征收四五钱为‘地铺税’,油醋之类无论出卖与否只要带出城门亦征收‘摊户税’,至于盐茶者,统由官府把持,外来私贩者一律没收上缴,毫无市贸可言。本朝自开国以来,虽盐铁仍以官家为守,茶运却异常开通。前不久收货一批南来之红茶,销量甚好,足赚三万银两。”说于此,众人皆惊,可道三万两银钱于这战乱间几乎可抵一支万人军队三个月开支。

    颉跌氏接前之言道:“方今,某欲亲自前往江陵一带贩些好货回至洛阳,留意者可与某结伙同行,有乎?”

    众人忽而沉默,毕竟江陵此去数千里,家有老小且逢乱世,怕是有命赚钱无命花,便一一低头不语。

    突然,荣哥儿站得起身,直言道:“柴荣愿往!”

    颉跌氏笑而不语,知其处境秉性,必然前往。

    “静海亦愿随之且去!”连柴荣也未想到静海师父亦起身言誓。

    颉跌氏远视一番,恍言道:“原是玉虚道长,幸会幸会,不知道长可占得这一路吉凶?”静海知是打趣,自也诚意言之:“占卜一事不过混口闲饭吃,哪比得上颉跌兄大手笔,还望兄台携之共往。”三人去意融融,约定七日后启程。

    木鱼子曰:

    此去一行路遥遥,江湖十年马萧萧。

    天降大任任于斯,纵贯南北经世道。
………………………………

第七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白道长了了相传红尘事一一毕现

    且说柴荣与静海南下贩茶之事商定后,即禀明柴氏姑母,原以为会多遭阻拦,哪知姑母早有意让柴荣跟着静海师父出道历练,连随身包裹皆已备好。

    九月初六,柴荣、静海与颉跌氏三人辞行郭威及柴氏后,踏上了南行之路。

    颉跌氏与静海年纪相仿,而今已入不惑之年,柴荣年纪尚轻,便事事多想多干,甚讨两位叔叔欢心,皆赞其前途不可限量。

    刚出洛阳城不远,颉跌氏便将左腿扭伤,柴荣不由分说地背起颉跌氏行了数十里。几近天黑,尚未寻着一村一户,不巧天又下起了大雨,柴荣心里有些着急起来。

    这时,静海师父相邀:“荣贤侄跟我走,前方有一处女娲神庙,暂且可避雨。”说话间便领路前至。

    柴荣将颉跌氏小心地放下来,用谷草铺垫铺垫,安置其坐于上,而后便去找生火之物。静海道:“不用到处寻了,女娲神像后应有点灯之物。”

    柴荣径自去取,还真如静海所言,点灯之物虽已覆之蛛网却一应俱全。柴荣将庙内所剩之烛台逐一点燃,烛火烈烈,将神庙各个角落撑开来。

    柴荣疑惑地问道:“不知静海师父对这荒郊破庙为何如此熟悉,莫不是先前来过?”静海坦言:“是来过,不过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柴荣向来对奇闻轶事倍感兴趣,听此一说又观其凝愁之容,料定必有故事,便大胆询问起来。

    伴着烛火的摇曳,静海也展开了那段尘封了十年的往事画卷:“我本复姓独孤,生于唐昭宗乾宁元年,祖父独孤损曾拜相于朝,得蒙圣上垂怜,赐姓为李。天佑二年遣我入宫陪侍太子攻书,时有昭宗之女平原公主,常在尚书房与我出入相遇。平原天资聪颖,性格爽利,听闻其嘱我有意,多番题诗于锦。天复三年,宫廷遭变,平原被迫下嫁贼子李继偘,此后便多年未闻其踪迹。及至朱梁灭唐,大肆逐杀我大唐族人,所擒男丁就地屠杀,若遇宫廷妇孺与仕官家眷则多番凌辱。幸得平原及时赶至,在一集中处决之地策其逃生,数千人扶老携幼奔逃至距此二十里外之黛眉山隐避。”

    柴荣一听黛眉山,便忆起此前曾于符氏小女口中得闻此山,便追问道:“可是坐落于洛阳西北远郊?”

    静海点头言:“正是那山。”叹了口气,停了半响,继续言道:“三十年前,我曾率残军上山与平原汇合,将宫中所藏之珍奇宝物一一偷运上山,修葺屋舍,建章立制,共同守护遇难族人。本以为会这样归隐一世,却因我的一件错事,酿成了后来的悲剧。”

    柴荣宽慰道:“因缘自由天定,悲喜也不应全归咎于人。”

    “可这件事确是我之错。山上生活二十年来,平原多次向我表达爱意,我却一再借口推脱。”

    柴荣插问道:“为什么不答应呢,难道公主样貌不美或是脾气不好?”

    “美,很美,平原公主算是皇室中样貌身形绝佳之女子,只是性子烈了些,而我当时心陷家国罹难之悲,深感天下苍生之不幸,哪敢言及男女之情事。”

    颉跌氏这时从打盹儿中苏醒过来,听闻此言,不禁轻蔑道:“尽扯什么国事!男女合与不合,非关乎其它,只关乎**也。”

    柴荣本想为静海辩解一番,却听静海一言“姑且算是”而吞了回去。

    柴荣捡了些废弃的木棍,将收集的干草堆叠于上,燃了个火堆,熊熊燃烧的火苗也点燃了静海心中的往事。

    “十五年前,平原公主救下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德清公主并将其带上山,此后我三人常一同往返于山上山下为族人采遗补缺。一次,在山脚不远一开阔处发现了先唐时期的一具衣冠墓,地上立有石羊、望柱等,而在石碑之后有一墓道口,一青岗石壁上书一联,上联是‘一人孤守二人同眠人人世间种无心之花。’”

    柴荣听闻心头一喜,立即抢言道:“下联莫不是‘一花独立双花并蒂花花世界待有缘之人。’”

    见静海师父诧异的表情,柴荣便将先前与符儿如何相遇如何逗趣如何探墓之事一一交代出来。

    静海听后,倒吸一口凉气,心中百感交集,纠结万分,叹言道:“看来这十五年间并未有他人进入此墓。”

    柴荣问:“何以见得?”

    静海分析道:“当年我三人开启墓门用的是‘金’字令,如今你二人使的是‘木’字令,依阴阳五行之律则将有持‘水’‘火’与‘土’字令者方能入之,不过后世者皆无甚所得罢了。且不知当年入墓时,平原已将盈盈满屋之经籍典藏、神兵术具、宝玉明珠等悉数偷运归山,并订立制度只授神山族人,概不外传。”

    柴荣恍悟:“怪不得我与符儿进入墓室后所见空无一物,原是这般典故。但为何单留一人面金箔于棺椁内?”

    静海捋了捋参杂几根白髯之须,眼望柴荣:“那具金箔似乎藏有神奇的力量,‘非王者无能拾起,非君者无能带出墓穴’。回想那时我与德清无论如何也不能移动,而平原作为一族之长则可轻易取之。而当其欲带出时,我三人皆感呼吸难抑,身心乏力,直至将其送回原位我等才渐渐恢复元气。而这一切,皆论述于所运出经籍之《玄言正义》一书中。”

    柴荣听罢又喜又悲,喜的是知晓了这一段传奇,悲的是那些经籍无缘得见,遂问询道:“静海师父若能回得仙山可否捎我一道,也让我等开开眼界。”静海只道:“回不去了,永远也回不去了。”柴荣听此一说,急得抓耳挠腮,紧着问为何缘由。

    此时,外面雨声愈来愈大,颉跌氏听了一会儿故事觉着无趣早已寻着周公而去,却剩柴荣颇有兴致地聆听着接下来的这段前尘往事。

    静海理了理思绪,与柴荣细细讲来:“十年前,亦是这番雨夜,亦是这座庙里,我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时值后唐天成三年,平原、德清与我三人筹谋潜入洛阳宫中,意图取回落入敌手的大唐国宝‘盛世明月珠’。正当移运出宫之际遭到官军围剿,平原为保我二人及明珠出宫便一人断后抵挡,不幸被俘。我与德清护送明珠逃至此地,时骤雨密布而无法前行,遂于此庙暂避。

    那时,我也像你一样将稻草铺垫,让体格瘦弱而浑身**的德清公主安置其上,复又在女娲神像后寻得火石,将一簇柴火点燃,火光照亮了德清娇柔润洁的脸庞。但见其双唇微颤而泪光点点,玉手纤纤却有力地抓紧地上之干草,我怜惜地凑过去为她宽解淋湿的外衣,轻嗅到从她身体里散发出的一阵暖香。

    我抱起她往火堆近处移了移,当她轻柔的手臂扣住我的脖颈时,我的心差点丢进火堆里融化掉。

    我问她‘还冷吗?’她于我耳鬓前轻呼了一声‘现在暖了’,随即在我汗湿的脸上亲吻了一下。当是时,我只感觉一阵强烈的暖流由内心散发至周身。

    她对我说,那时因在大唐宫中于我有过一面之缘,私下里已有所慕,却因平原声势之威而未能表露,而后被姐姐营救上山与我相见,却又因平原对我早有情愫而未敢逾越。如今,她想趁着雨夜二人独处之机,道出埋藏于心底二十年的真情,望我相知。

    清儿温婉,善解人意,多年相处我岂能不知其心中所想,遂表明了我亦爱怜之情。她听我如此表白,便猛地扑到我怀里,像极了个孩童。

    映着柴光烛影,我温柔地吻着她的唇,那样柔软,那样吸引。就在这草甸之上,我吻过她的脖颈,而后锁骨,而后香肩,而后美玉。当我敞开她的美怀,心却乱如刀绞,想到平原恐有不测,想到其知晓后会发生的一切后果,挣扎着出了一头冷汗。

    清儿似乎看出了我的恐慌,宽慰我道‘人伦之情,不尽,可乎?心头背负得愈多,势必痛苦也愈久,且这些痛苦皆是无所必要的。’遂一把抱住我的头。这一紧,释放了我压抑多年的人伦之情。我驾驭着这位大唐之女,似乎经历唐初的蓄势待发,上升至盛唐的双峰挺立,穿越唐中的平坦腹地,来到唐末的黑暗丛林。正当我踌躇纠结之时,清儿连喘之息教我彻底抛开家国之思、生民之念、道德之束与使命之危,不顾一切地冲破重重阻隔,在江山里徜徉自在,在幽壑中来去自如,在溪水间缠绵嬉戏,在洞天深处纵享荣华。而当高瀑之水倾泻而下,又或攻破之城崩塌而溃后,清儿渐息,像一只受伤的小鹿依偎在我的怀里。”

    听到此处,柴荣也从刚才一阵意淫中清醒过来:“师父此乃情之所至之作,爱到浓时之为,顺天地之势,从养生之道,何以为错,又何错之有?”

    静海叹言:“错就错在此一幕皆为平原所见,以至于招来诸多后事。

    那日,平原虽为所俘,伤痕累累,气息奄奄,趁无人之际以山中所携之神器‘万用彩金匙’自行解锁以逃之,经行路上因见神庙火光便寻往而至,于门外将我二人春事览尽。

    翌日清晨,淫雨方歇,只见门上书有一行血字:天下之男皆负心,天下之女皆思淫。而此时遍寻明月神珠也已不见其踪影。

    此后,我与清儿纠结数日,仍决定相扶回山。可未至山脚,却已是峰峦易转,比下山之时多出了几道峡湾。艰难前行数里,却现陡崖绝壁,断无路可行。无奈之际只好摸寻出山,在山脚途遇族中男丁,乃知平原归山后便以神女自居,特按神意驱逐族中所有男子,并作法封山断其归途,而后之事便无从得知。

    我与清儿遂出山欲召集流失之族人,谁知在途中却遭官军追缉,无奈之下逃往距此庙不远处符彦卿将军府上。符将军虽役于当朝,却是一位爱国惜才的勇武之将,早年时曾与我有军中之情,遂答应收留我二人暂避。

    不幸的是,小人告密招来官军,符将军于情急之下纳清儿为妾以此作保,而我则为官军所擒,押至军中大牢逼问明珠下落。七年后,你姑父郭威将军率军入攻前朝,乃解我等重犯出狱,我便投郭将军帐下始作幕僚。”

    柴荣大悟:“原是这番变故!”复又追问道:“此后你可再见过德清夫人或平原公主?”静海摇摇头:“去年我曾回此地打听,得知清儿已在符家一场大火中仙逝离去。至于平原,由于上山之路为其施法,隔年即变,如今竟连入口皆无处找寻,自是无缘相见,想必她此时已无再念我矣。”

    灯台烛影系着前事缓缓摇曳,**伴着当晚阵阵鼻鼾,庙中三人枕着外面洒泼的大雨,在述尽往事后沉眠。

    翌日清晨,柴荣左搀一个颉跌叔父,右扶一个静海师父,三人继续往南路前行。

    木鱼子曰:

    少年爱追梦,心未敢想身先动;

    少年爱江山,家仇国恨压双肩;

    少年爱功名,恨不得把那城池攻来终沦陷;

    少年爱美人,怨不得将那情路走来不能还。

    蓦然回首情已远,身不由已过十年,爱恨情仇随风散,后悔伤痛了无边。
………………………………

第八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黑姑姑作恶造善南吴国风云突变

    且说这天下诸事,怎一个“巧”字了得:后唐亡国之日,亦为南唐建国之时。

    南唐之前,南吴占据江宁属地,太祖杨行密采纳开国功臣徐温“选贤守令、劝课农桑”之谏,让江淮地区公私富庶,也为杨吴政权奠稳固之基。太祖薨后不久,徐温,这位杨吴太祖昔日之“亲信”,便取得了一系列权力斗争的胜利,渐握吴国实权。

    世事皆轮回,周而即复始。徐温死后,其养子徐知诰继任金陵府尹,又踏上了谋划夺权之路。他采纳谋士宋齐丘的建议,欲将杨吴迁都金陵,以金陵府为西都,原杨吴都城广陵府为东都。徐知诰处心积虑地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