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浮生·宣华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幕堑乇砻娼邮茏叛钗饣实鄣牟岱猓丛诎档乩镆馔疾僮菅钗庹ā
时南吴天祚三年(937年)七月,篡位之变一触即发,徐知诰立召其长子徐景通及其亲信周宗回守西都金陵,待时机成熟,立即举旗谋反。
七月初七,正赶上乞巧节,金陵城内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市街上摆放着诸多造型别致的乞巧果子,有如持笏捧物之门神,号“果食将军”,亦如飞天起舞之仙女,称“果食巧姐”,另有精巧女红,家具玩物,可口花瓜,仙药丸子等,十分应景。
逛街男女皆以“牛郎”、“织女”相称,各家“织女”出门且精心妆扮,涂抹脂粉,以至于十里花街尽是漫天飘香。而未有“牛郎”所伴之“织女”者,竞相登至七彩危楼,于台顶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手巧心灵,能够赛巧夺魁。拜仙后,“织女”十人一组,手执已备之铜体七孔细针,将五彩丝线对月迎风穿过,先完者得巧,迟完者输巧,将亲手所制之工艺玩物赠与得巧之人以示友爱。
就在此时,城中乞巧之人皆能清楚地看到两颗流星并肩划过天际,于金陵城东南方向倾斜,双双落地生花,着实耀眼。随即,周宗与徐景通府上一前一后传来弄瓦弄璋之喜讯,朝中得讯之各位大臣纷纷前来贺喜。
是日,徐知诰器重之谋士宋齐丘适逢驻守金陵,听闻此消息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决定迎合送喜。行至周宗府上,见院内庭下之石凳上早已坐满了金陵朝中同僚,石桌上巧果、汤饼、红菱、花瓜等也食之所剩无几。
忽闻内室传来一声高喊:“名娥皇,甚好!”继而又起一阵雀跃。
宋齐丘已年过半百,于此类生儿育女之事已见之不少,进至院中时本想望之即出,未曾想听闻这一呼,乃知确是“冯撒人”在乍呼,便倒要凑往内府中瞧个究竟。
宋齐丘口中之“冯撒人”者,便是自号“广陵散人”而被誉为“吴中第一文臣”的冯延巳。
说那话时,一群人正围着襁褓中的周家长女逗乐玩笑,有人夸赞她肤白胜雪,有人称赞其唇似樱桃,江都判官冯延鲁着意其眉心红晕,言之有湘女娥皇之相,随即建言可赠其乳名“娥皇”,冯延巳则接过话头高喊名娥皇甚好云云,随即当场觅得长短句一则曰长命女题赠娥皇。
宋齐丘当入时正听其缓缓念来:“鹊桥仙,乞巧一旬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父母千岁,二愿情郎相伴,三愿吾国风雨顺,家乐永团圆。”众人皆捧。
及其出,满面春风地与宋齐丘打了个照面,言道:“哟,子嵩大夫也来凑这热闹,实属少见啊!”
宋齐丘不客气道:“少见多怪罢!不才无学,比不过您信口成文,瞧见便走。”
冯延巳道:“都说文人相轻,宋大夫不过是容不下后生的文才罢,罢了罢了,我紧着要去徐府道喜,不如一同前往,这次让您老也显显身手?”
宋齐丘哭笑不得,想着本也打算移步徐府,便姑且应承着:“去便去。”
二人随行数百步,同往徐景通府上来。见其子生得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得知已赐名从嘉,冯延巳便唯恐天下不乱般撺掇着宋齐丘道:“宋大夫德高望重且文采斐然,请赐予此童可怜之名罢!”
众人深表赞同,皆觑向宋齐丘,看得他站立不安,乃思考良久,谨慎言道:“重光,可好?”
冯延巳赞曰:“重光二字既取重瞳之义,又承盛德辉光之形,极佳!”赞毕,复又使其眼色极力邀诗。
宋齐丘索性当仁不让地赋诗一首:“仲尼推仁圣,虞舜乃让贤。重耳成霸业,武王伐纣艰。骈齿帝之相,重光耀不凡。腾蛟以为贺,愿得上青天。”
冯延巳接言道:“相传孔圣、武王皆为骈齿,虞舜、重耳亦皆重瞳,小重光若能采其文武,我叔辈定能沐其光辉!”众人盛赞,皆言冯大夫解得好,文才高。宋齐丘甚为不悦,本也无心久留,便穿离人潮拂袖而去。
是夕,乌梅仙姑如期来至金陵城下,正设法以盗婴,却探得徐、周两府皆由重兵把守,就连原本驻守东都广陵之部分头目,把守要塞之各路将领亦云集于两府,然府间只隔一街之遥。观此阵仗,金陵腹地各处几乎人满为患,若想于众目睽睽下将两婴带走,恐非易事。仙姑只好暂隐于市,伺机行事。
七月初九,东都广陵传来圣谕,诏曰:“时逢七夕,飞星传喜,重华以降,潇湘如临,天之授意,朕之为欣。今遣特使,护返东京,令达而下,以谢天荫。”
徐景通接过圣旨,联合周宗一道立即回禀其父徐知诰。
待徐翁揣摩圣意后大骂道:“杨溥小儿,竟遣韩、徐之辈从六品文官便想将我孙儿掳走以为人质,亏我当初拥立其为储,欺我太甚!”
徐景通乃言:“此即杨溥君狗急跳墙、猫急上房之举,还请父亲示下,是否不予理会?”徐知诰思忖半晌,言问之周宗,乃答曰:“今大局未定,大事未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若置之不理,恐东都舆论动荡。莫不如顺其意而行,一则表面安抚,以显我顺天承运之襟怀,二则顺势拖延,以待年末军阵轮换之机,三则里外照应,早年曾委屈徐翁之女嫁与无能太子为妃常待东宫,今若有一双儿女相伴亦可聊表安慰。况东都虽文臣聚守却武将难寻,量其不敢造次。待羽翼大成,伸佐弥众,举天下事可成。”
徐知诰听罢赞曰:“君太忍痛割爱,事事以大局为重,得此贤才,实乃徐某之幸!”徐景通乃上言:“马仁裕将军勇武,乃为护送之上上人选。”
徐知诰言:“杨溥既遣秘书郎韩熙载、校书郎徐铉二位文臣前来奉旨,我朝以宋齐丘、冯延巳二才子左右护送是为妥帖。况此去广陵不远,皆我朝本土,何须劳师马将军是也。”随即传人口令,安排乳母侍女仆从家丁百余人随行。
八月月半,奉天送子仪仗行至徐陵地界,与东都广陵城已成隔江相望之势。傍晚将近,广陵使臣韩熙载以思念家人为由催促仪仗及时渡江连夜回城,而金陵使臣宋齐丘则觉得不妥,言之当下应安顿车马,翌日早起渡江即可。冯延巳、徐铉乃从中调停,终以停顿为果。
忽然,江风骤起,渔火晃灭,一团乌黑风卷于西南端涡聚,迅速往北推进,刹那间席卷整个仪仗,呼啸着一掠而过,往东南方向移去。
风过沙尘散,仪仗众人如同大梦初醒般渐渐恢复了知觉,下人们赶紧掸掉浑身的沙土,官员们速速捡起被风吹落的帽子,又是吹气又是擦拭,小心翼翼地维护了一番。
突然一具马车里传来乳母惊叫之声:“孩子,孩子呢?”
紧着,另一具马车上也同样慌乱起来。
同行一群官员士卒婢女仆役皆趴在沙石河滩上满地找寻,远远看去就像百姓口中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又分散至各处滩石水泊,乃至回寻一二里,下搜三四茬,除了一江东去之水,竟无人迹之踪。
在几乎确定双婴被大风卷走后,想到这可是杀头乃至株九族之罪,众人皆嚎啕大哭起来。
韩熙载这回子跳出来指着宋齐丘大闹:“这厮杀千刀,不听我者言,牵连众家,罪之首矣!”
徐铉皱紧眉头,厉声道:“怪罪无用,得尽快寻解决之法。”
宋齐丘此时也没了声音,冯延巳便将其拉至一旁道:“失子之罪,重矣。若此时回禀,必遭西都定罪,且不谈官名,就连性命恐也不保。然东都势微,西都势大,策反之心早已有之,此次送子渡江也不过权宜之计,拖延举旗自立之日罢。今吾有一计,既可保我等之命,又能扬我等之名。”遂踮起脚,凑近宋齐丘耳边言起私语来。眼见宋齐丘这块硬骨头也不得不默许,冯延巳更加坚定了此计可行,便拉拢徐铉、韩熙载一道,四人合力筹谋。
原来,这“冯撒子”之计一言以蔽之,曰:“拖”。
是日失婴后,仪仗队之四头目便达成一致,听凭冯延巳安排:据估算,仪仗大队从西都金陵出发,按大礼之制缓行至东都广陵,正常行进需三四十日可到达,而目前所到之徐陵已用去整三十天,因此,该计之关键则在于两点:一是时间节点的掐算,二是派遣人员的严格执行。
首先,立即由宋齐丘、徐铉二人带领仪仗队众人在徐陵城郊安置且暂不渡河,务必保证无一人造势,无一人多口舌。同时,冯延巳立即启程,以最快之速回返金陵,伺机参与策反。
其次,十日后,由宋齐丘从西都仪仗队挑选可靠之仆数名,交由韩熙载带领渡江回至东都广陵,告禀吴主仪仗队遭遇恶劣天气受阻之事,誓言送子仪仗随行且将至,务必安抚,并暗中搜寻粉额、骈齿之婴以作好替婴准备。
二十日后,由宋齐丘、徐铉再带领众人渡江,在广陵城外驻扎而不入。
三十日后,即九月半,送子仪仗大队与韩熙载汇合,浩浩荡荡开进广陵城府,将替代之婴孩送呈其上。若未被揭穿,则以为万幸;若为之遭斥,则冯延巳早已回至西都躁动东都故作弃婴而又代婴之事,定激得徐翁兴事以代吴。各人皆依计行动,万不敢有半点差池,只求上天垂怜,保得卿卿性命。
是年十月初五,西都权臣徐知诰联合南北两党羽翼提前举事,废黜杨溥,代南吴称帝,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为附会已灭之唐朝,遂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此后,韩熙载仍授秘书郎之职,徐铉则擢为知制诰,宋齐丘任兵部侍郎,至于冯延巳,历任元帅府掌书记、翰林学士承旨,于保大四年(946年)登上南唐国宰相之位。
回头追问那双婴孩的下落,因妖风作法盗婴乃乌梅仙姑惯用之计,不难猜测定是那黑衣黑袍黑面纱的黑姑姑抱走以为神山之嗣去了。
木鱼子曰:月落乌啼霜满天,织女许下三般愿。牛郎偷走神仙豆,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千里姻缘一线牵。郎骑竹马何处去,夜半钟声到客船。
………………………………
第九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曲径回山过宝洞高台起舞迦陵颂
八月月末,仙姑怀抱两婴回至黛眉山脚,路过神雨蕉林时搜寻陷阱周围,发现绑着彩铃发带的小符儿正躲在一棵古树下梦黄粱,欣然微笑,便以拂尘轻轻扫过其粉若桃花的脸颊。
原来,小符儿自六月跟随仙姑下山后,便谨遵仙姑法令,只在山脚树林一带绝少人烟处活动,以陷阱捕猎为食,以野菜充饥果腹。因仙姑回返之日足足推迟了一个月,符儿在树林子里早已混了个如鱼得水,脸上显得圆润了起来。
刚开始在林子东头老猎户家以陷阱捕到的花毛狐狸换了几晚食宿,隔几天又往林子东南方向结识了一户农家,以一头野猪与一位小胡子大叔换得一支牧童竹笛,仿着那天从柴荣公子那儿听来的旋律试着吹了个四五六。
林子南边儿的大叔说符儿换得不值,符儿却不生气,又给这户大叔送了头鬃毛猪。
后又在林子西边儿的一位采药师父那里用一头雄鹿换了些人参和鹿茸,说是顺补之药,本打算带给林东头老猎户一家,却在途中因贪食咬了几口,高挺的小鼻子里却淌出浓浓的鲜血来,把小符儿吓得赶紧丢掉剩下的药材,捂着鼻子跑回药师那里说他给的是毒药,弄得药师哭笑不得,只得细细地给符儿讲论药理。
下山生活两个月里,符儿学会了好多种男子的称谓,有的叫老爹,有的叫大伯,有的叫公子,有的叫小哥;认识了许多种药材,有的是治病的,有的是害人的,有的是别人能吃自己不能吃的,也有别人不敢吃自己吃了觉着还好的;更感受到了山下与山上的不同,山上由姑姑说了算,食物用器等皆按需发放,山下则由“猎物”说了算,想喝热汤想睡暖床都得拿猎物来交换。符儿说不出哪里好哪里不好,只是各有各的方式罢了,不过心里将这些比较都装着,想着上山说给姊妹们听。
终于,贪睡的符儿被仙姑的拂尘唤醒了,一睁眼见到两个如花绽放的小妹妹,符儿觉着好亲切,接过眼珠子里有两颗黑葡萄的一个,抱在怀里亲了亲。
在仙姑的盘问下,忽然想起关在山洞里的白狼,随即牵了出来跟着仙姑欲回山上去。
一路上,小符儿的嘴里就没歇过,什么设陷阱啊,捉白狼啊,捉花狐狸啊,掉坑里啊,入古墓啊……仙姑听闻此处,心头乍惊,便详细询问出入古墓之事。
“何人教得你开启石门之法?”仙姑厉声问。
“没有别人,就是那个不小心掉进陷阱里的公子呀。”符儿回答。
“那你进入古墓后见过何人何物?”仙姑继续盘问。
符儿也没多想,挠着头回答说:“除了公子,我什么也没瞧见。”符儿本无心之言,仙姑看起来却很不高兴,将拂尘一挥,不怒而自威。
仙姑虽口里不言,心里却想着当年与静海、德清三人初次进入古墓时的情景。那时的自己,眼中所见全是墓藏之经籍典志与神兵宝物,而清儿所见者唯有静海一人,遂叹息到:“什么花结什么果,真乃孽缘矣。”复又望了白狼和符儿一眼,见符儿天真之态,白狼可怜之身,仙姑沉思良久。
得知符儿已初尝五行命理,心中便暗自有了打算,让其紧跟其后,绕过峡湾,经过碧水寒潭,终于来至飞沙岩,却见一巨石挡路,左临悬崖,右立峭壁,进无去路,退有飞石。
符儿停下以问仙姑:“姑姑,为何先前下山要蒙眼睛,此番上山却让九儿眼见此景?”
仙姑不语,只道:“无须多问,随我来便好。”只见仙姑竟朝悬崖边迈步去,一个转身便进入了云里。
符儿吓得两腿发软,不敢前行,白狼紧随其后,用头顶住将符儿往前推了几步,往下一看,身体已临万丈深渊而自己却腾在雾中,丝毫没有下坠之势。
符儿心悬一线也顾不得惊奇,紧闭着双眼,怀抱着小妹妹,一跃转身也闯进云里去了。睁眼一瞧,却已至仙山半腰,复行数十步,眼前两路相交,左一条树木丰茂,花草丛生,右一条曲径通幽,瑟瑟森森。
仙姑领其行走右一条,逢至一山洞处,崖壁上镌刻着“天宝洞府”四个古韵尚存而又挥洒飘逸之飞篆,霎时觉着阴风阵阵将符儿卷入其中。
入得洞里,乃幽暗一片,浓郁的酒香透着蚀骨的寒意向符儿袭来,像是有千万只手在挥舞,千万条腿在挣扎。
借着些许微光,仔细一瞧,全是些泡酒的坛子,鳞次栉比地陈列着。
符儿将怀里的小妹妹稍稍掩了掩,一边安慰妹妹不要怕,一边紧随着仙姑快速通过一条盘旋上升的石阶,约半个时辰后才渐趋平坦。
此时,符儿也终于见到了熟悉的石壁,与山下古墓里的大致相同,并在姑姑的指导下打开了石门。走出去一看,竟然从白头峰的报恩塔里钻了出来,符儿这下才把这条上下山之通道弄了个清楚明白。
回至仙山,仙姑依旧将白狼关进长生后殿。
神山众人行大傩之礼为两襁褓之婴驱邪洗礼,额有红晕之女排行第十,重瞳之女排行第十一,分别由清音斋女和磨墨游女代为抚养。
礼毕,又增设凤凰台观舞一项,乃司乐贤女特为迎接仙姑一行回山所编排,以迦陵颂命名之,意在称颂神女仙姑之高德,巫女八人习舞两月有余。
九儿揣着一颗无比好奇的心紧跟着族人有序地登上凤凰岭,见云雾缭绕中的凤凰台东西两侧早已华服端坐奏雅之游女百人,各手执金、石、土、革等乐器,且纷纷调试八音;另有斋女三十头戴冠英者立于高台之北,以天为景,以云作衬,肃穆起敬。
在金碧辉煌而又神秘莫测的佛光普照下,宏伟壮阔的金石雅乐声四起:“合…………四…………乙…………四…………合四………………”(1)浑厚雄壮的号角声齐鸣,拉开了雅奏之序。立于台上之人遂齐声吟诵,伴以鼓节击之。
吟毕,号角之声复起:“合…四…乙…四…,合…四…乙…四…。合…四…乙…四…,合…四…乙…四…。四四四四四四四”,随着笙竹之声的加入,方才吟诵者转而重声以和,叠音以歌,巫女八人俱进而舞。歌曰:
神鸟迦陵,声之戚戚,腹有香兰,婉之清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神女迦陵,生之威兮,星宿下凡,诞之贵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合四○四…,乙四○四…,合四○四…,乙四○四…,)
其声悠扬,其舞端庄,动作齐整有礼,九儿觉着此景应是九天里仙女下凡的场景,随即理了理自己的衣襟,眼望高处,像是迎接着圣女降临人间。
神鸟迦陵,声之凄凄,腹有木兰,勇之武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神女迦陵,生之敬兮,于战于乱,生之民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合四○,乙四○,合四○,乙四)
只见台上起舞者七人披玄铁之衣,一人挂朱红之袍,时而追逐,时而围聚,时而冲散,时而引领,沉潜时伏肘以振,胶着时合手牵引,悲壮时屈膝以跪,危急时飞踏而行。
间奏处,细心的九儿发现身旁之人皆无比激动,有时紧握双拳,有时扼腕叹息,有时面角抽搐,有时呜咽啜泣,九儿虽未有这般入戏,但仿佛也身临其境,不由得为之动容。
神鸟迦陵,声之呖呖,腹有秋兰,爱之怜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神女迦陵,生之恩兮,采嗣良种,嘉之名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合四乙四合四乙四,四乙上乙四乙上乙,乙上尺上乙上尺上,尺工凡工尺工凡工,○○○)
乐调至此由“破”转“急”,舞者旋转愈剧,鼓声威威,管弦振振。刹那间,朝阳出海,云雾散尽,一缕神圣之光倾泄于头顶,众人在一阵欢呼声中迎来了舞曲**,众人齐声高唱,踏歌起舞。
神鸟迦陵,声之煦煦,腹有椒兰,贤之德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神女迦陵,生之和兮,禾穗同享,寿之长兮。
尺工五工,#工#工#工工,上尺工尺,合四乙四。
曲罢,族人眼眶中皆噙着热泪,轮番上前向司乐贤女献之以礼。乌梅仙姑亦将密藏之《教坊曲珍》相赠,勉其多谱新曲,教化族人。
九儿本以为这次回归可将山下所见之景与所遇之人如贤女讲学般娓娓道来,让五儿几个羡慕不已。经此一舞,心里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特别是舞曲中身着红衣袍的小五突出重围一跃而起的那一幕,深深地震撼着九儿,想着若是自己担此角色,恐有不及。一路想着,默默地跟随人流走下山去。
“九儿,你回来了?”从身后飘来一语仙音,回头一看,原来是小五。九儿回转身,在五儿脸前扫了一眼,轻描淡写地答道:“是啊,刚随仙姑回来。”顿了顿,用手指轻轻地掀起小五的衣袖,赞道:“你这身衣服真漂亮!”小五笑言:“还是游女姑姑们的手艺好。”
九儿本还想说些什么,小五已被身后一群着黑衣的巫女们簇拥着跑下山领赏去。九儿此时越发觉得落寞。
回到白头峰小屋后,九儿抽出元符尚木枝,比着从山下带回的七孔短笛硬生生地在尚木枝上凿起洞子来。
祝词斋女许久未见,很想听其讲讲山下的故事,九儿却默不作语,继续在枝头上琢磨,一个不小心,多钻出两个孔,成了枝九孔的笛子。
九儿年纪尚小,指节宽度还不够,有两个气孔总是按不严实,横着吹出来的音调都能从白头峰跑到莲花峰了。九儿索性在尚木枝一端重开个口子,试图竖着吹,音色却显得沉闷。终究调整吹奏角度,将其半斜着吹,这才合了九儿的性子,越吹越起劲,五声八音皆不在话下。
自从创此“九籥斜吹”之法,九儿复又洋洋得意起来。
木鱼子曰:一步天涯,一步云端,一步回转,一步洞天,路在前方有时尽,一步跨千山。
一眼繁华,一眼孤单,一眼缘定,一眼望穿,情到深处尚觉浅,一眼过万年。
(1)注:木鱼谱,汤…1赤…2共…3番…4合…5四…6乙…7上…1尺…2工…3凡…4六…5五…6已…7尚…1齿…2弓…3反…4陆…5伍…6以…7商…1寸…0
………………………………
第十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闹乌龙石破惊天行千里空寂无边
“仙姑……大事不好……”随着一阵骚动,磨墨游女怀抱着小十一冲出人群来至长生殿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大哭道:“仙姑……责罚……仙姑……救命……”此时,族人尚未从凤凰台献舞的震撼中缓过神来,突然听闻此讯皆摇头叹息,云聚至仙姑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