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浮生·宣华录-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台周围挂五行招魂幡,幡下设道场:神女施食,将米面分撒四方;贤女领诵,先而念咒,复而吐真言;斋女以木鱼、法铃、引磬、铙钹、手鼓为法器为之击节,游女千人或立或坐或舞或行,一切皆无定法,如断线之筝在圣池此岸飘摇。
子时已临,神女仙姑紧着敲响引钟,念诵之声愈响,击节之声愈密,行舞之度愈放。
巫女九人迅速被游女拱涌而出,千万双罪恶之手乱如禽兽般拽其发,裂其服,剥其衣,去其襦,转眼间,九位少女在天地间披散着长发,赤条条地面对着这群如厉鬼附身的“陌生”族人,在夜晚的凉风中瑟瑟发抖。
九儿忍不住,放肆地打了个喷嚏。
就在此时,游女们又像发了疯似的将巫女们拖到池边,无情地扔到圣池里,驱赶着扑游到对岸去。
巫女九人只好奋力游离。
当九儿游过池中圣柱时,发现水中倒映着“火照之路”四字,脑海中忽然想起小时候在“梦园”里见过的赤红如血的彼岸花来。
待游至彼岸,眼前竟真真切切地盛开着梦中的场景,触目,惊心,如火,如荼。
还未等九儿缓过神来,那些残心泣血的曼珠沙华刹那间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将九儿烤炽得满身通红,散发焦灼。眼见着形势愈烈,巫女们又再次跳入水中,向着对岸游去。
当少女们游回此岸时,皆不肯上岸,怕又会遭受到什么突如其来的考验。却闻司礼贤女传音而至:“彼岸之花已去,烈火耀焰已逝,接引之路通畅,祀鬼大祭礼成。”此方才小心翼翼地上至岸来。
巫女们皆佯装无事各自散去,九儿亦莫不作语,一路采花织叶以蔽体,得回小屋里来。此后,神山不见小九数日,遂觉清冷了许多。
木鱼子曰:生生之爱远去,亦如生生之痛远离,求之为安怀,念之则安心。
寂寂之路往来,亦如寂寂之境往至,遇之则绝学,得之则弃智。
危危之柱乃树,亦如危危之台乃砌,高屋以建,巨擘以擎。
圣洁之幡如云,亦如圣洁之水清清,驱散死魂之形,涤荡死魂之灵。
火照,把一切伪善撕碎。
挽歌,将迷茫的心灵唤醒。
剥落的永远是罪孽的外衣,被迫呈现的乃是裸露的真实。
………………………………
第十二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为训方始与争峰淖泥深陷高塔崩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会开,溪水流过处,巫女们青葱之岁月已匆匆而逝,野鹤飞舞时,少女们及笄之华年又翩跹而来。转眼已至仙历三十四年,九儿已由一株灵秀之幼苗长成了亭亭如盖的小树,凭添了几分女子独有的韵致。
叹这四五年光景,漫漫成长之路让九儿沉默了许多。对于巫女,神山已不再是温暖的怀抱,而时刻充满着生之漩涡的痛苦压抑与死之边缘的疯狂挣扎。告别“为学”之期的纯粹而宁静,陷入“为训”之年的触目与惊心,一幕幕血与泪的场景平淡而麻木地掠过,九儿似乎都已不记得,或不愿记得,只有三件事,细节始末均载录于形意影幻纱上,遂得见之:
其一。仙历三十一年,小暑。莲花峰南麓之原始丛林。训曰“生之涯”,乃受求生之能。由司射贤女执训。训告曰,三月为限,穿林而行。成事者可任选十六峰之一为其主,居神宫,着神服。
初入其林,古木参天,不见其顶,盘根交错,无论其形。囡始以为,此有何难?前有神雨蕉林之威,后有送婴路上之胜,遂大意而行。入得三四里,树影层叠以遮天,秽气弥漫以障目,乃觉迷离而不辨东西。复行数十里,蛇鼠蚁聚,虎豹狼群。囡才晓得此行之凶险,胸口猛起一阵压抑。囡掀裙裾束于腰间,踮脚而立,紧锁鼻息,眉眼半睁半闭,心中默念:“莫视囡兮,莫嗅囡,莫觉囡兮,莫食囡!”遂轻跨而去。是夜,寐于树。幸也!后闻大姊因贪眠于地,为野兽伤。
数日后,囡已惯听走兽之粗音。十日后,囡已辨得花草之毒性。二十日后,似至林之最深处,得遇八姊姊。时,其面黄而形槁,已多日未曾饮水,况又偏逢“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节气,体若干柴,却虚汗淋漓。八姊伏于地,残喘曰:“苦也,非生之所受,莫若死。”囡上前言阻,无力。无奈之际,遂陷阱重设,获大鹿一,翻倒于前。囡割其颈,若轻,不见其血。八姊腾跃而起,啜其浅伤,饮血茹毛。囡眼见寒栗,隐隐作呕。半晌,豪饮方歇,躺身于地。但见粉白之面,血光点点,洁白之裾,殷红束束。当是时,囡眼前恍然若梦中之石钟娇花,于天地一瞬,泣血而成。囡上下慨叹,濒死之惑,求生之渴,竟能让温顺如兔者,凶如猛虎,势如豺狼。囡不忍卒视,遁去。
路已远走,不知南北,日已往至,不晓年月。迷糊一时,竟一脚踏入深坑,上不得法,四下无人,空留飞鸟齐哀鸣。囡以为必死,只待年月。昼夜变幻,星宿轮转。渴饮松露,饿食虫蚁。朝诵明经,暮念阴符。倒也沉心静气,较之途中担惊来得轻许。及至暑气方消,得五姊姊所救,甚为感激。并行数里,交心谈论,感喟不易。行至暮黑处,上下各有一路。上路紧窄,荆棘密布。下路平坦,两旁或见草木倒置。囡言及姊姊,劝走坦途。姊意不合,执意上路而行。乃分离而去。
白露为霜之日,囡终究出得林来。身心俱疲,来往司射贤女处复命。乃知囡为首至者,遂为姊姊祈祝。十日间竟无一人与出相见。贤女是授游仙窟于囡,封睡仙峰小主。又十日,五姊出,相拥而泣。因知其钟情五体通透之游仙小屋,囡礼让其居住。五姊拒,言之不受嗟来之食。遂取白头峰,居报恩塔。此后,姊姊相继生还出林。八姊扶摇而出,得主造钟峰钟鼓楼。六姊胸骨折断而出,得主翠屏峰。四姊为毒虫叮咬,红肿而出,主息壤峰。三姊脖颈遇刺,血肉外翻而出,受主紫霞峰。二姊误食毒果,晕虚而出,主抱犊峰。大姊为兽所伤,忍剧痛而出,主独立峰。可怜七姊,因陷泥淖而不能自拔,花样年华竟湮灭于林中沼泽,此生无缘再见。追封华盖峰小主,仅留生前之衣冠入葬柏帝清庙,是以为终。
其二。仙历三十二年,大寒。望乡峰断魂崖。训曰“死之域”,乃受竞技之能。由司器贤女执训。训告曰,签落成组,两两比拼。得胜者可披五彩霞衣下山执令。
花签一,仙术。二姊携“穿云沁风针”,三姊挂“殷红美云兜”对阵。初起时,针针均射风云叶。眼见一株千年老树细叶散尽,途留空枝迎风而立。众姊妹皆喝彩,称二姊“神射仙姑”,为之鼓舞。又见三姊向天轮转美云兜。作法愈甚,美兜愈巨。仰头观之,只见一块红布飞旋而起,将光头老树紧紧包裹,竟连根拔起,盘旋于半空中。姊妹皆惊叹不已。得意间,贤女仙姑训言又至,命其互法,得胜者存。山气忽而凝骤。见美云巨兜旋转而至,朝二姊头上笼罩而来。二姊连发数针,均未能使之停下。神气未定而为红兜所覆,愈挣扎愈紧。三姊为心不忍,妄图收法以解围。贤女仙姑阻之。二姊于红兜绑缚下发出狂乱之声,闻之者颤栗。猛然,从红兜内射出万千条毛细神针,直直逼向三姊。三姊姣姣之躯,淌下万丝殷红。倒地,气绝,法力尽失,随云而逝。二姊跪地而行,匍匐而至。将幻回原形之“殷红美云兜”覆其圆睁双目,失声痛哭。
花签二,咒术。四姊持“赤舀金银扇”对阵六姊“合手阴阳镜”。四姊起舞大跳,咒语云:“金银扇,扇金银,金扇以扇昏君,银扇以扇奸佞。结印向天地。金扇收,国康泰,银扇收,民安定。”咒罢风起,卷束一股沙尘。六姊同跳,亦结咒语云:“阴阳镜,照阴阳,阳镜以照谄媚,阴镜以照虚伪。结印向鬼神。阳镜合,旭日升,阴镜合,明月轮。”神镜借天地之能发力,映照一缕叱咤光,劈头而至。几乎同时,沙尘封了六姊聪耳,神光刺了四姊明目。二人皆伏地不起。贤女威吓又至。六姊耳聋却目明,轻功以行,伺机偷袭。四姊虽已目空,但双耳奇敏。出其不意间反戈而施,将六姊击毙。四姊手抚六姊尸,欲哭,已无泪。
花签三,忍术。大姊与五姊双臂挂于横枝,身下左右各设千年蛊毒坛。后落下者胜。先落者必葬身毒虫。此试源于古书《万川集》之《忍道篇》,集间多著录上古隐忍之术。仙姑借以遴选下山授命之人。一炷香乃过,大姊汗如雨下,双臂微颤,形势不佳。临坠之际,一旁同悬之五姊双脚伶俐斜伸,以闪电之势接过大姊,盘腰而挂。大姊头脑朝下,虚惊大呼。囡乃上前,禀于贤女曰:“胜负已分,何必枉送卿卿性命?”贤女道:“胜者存,劣者汰,古书是言,即为道理。”众姊皆同求贤女抬手以释,不为所动。五姊敏慧,趁众人言劝之机,尽力摇荡,借力将大姊荡离死亡之域。又纵身而跃,幸免蛊毒侵蚀。是时,大姊乍惊乍呼。原是倒头悬挂之时,长发误入毒坛,万千虫蛊顺发而上,几近耳旁。五姊手起钗落,用“珐琅彩花簪”用力一划,将大姊为蛊毒浸染之长发悉数断去。是命乃存。
花签四,指术。囡此番与八姊同试。初,囡与姊实力相当。囡扣其十指,姊自行解之。姊缚囡四肢,囡亦内力倒施以开。囡截其脊背,脊背拧而未断。姊锁囡肩胛,肩胛折而自生。胶着徘徊之时,贤女力破蛊毒坛,虫毒如瀑,倾泻而来。八姊自点周身之穴,封其命脉。虽躯体虫蛊遍布,幸未能伤其筋骨。囡使绣金铃就地引火,划圈而守。蛊虫未得近火,皆朝八姊攻击。姊一时惶恐,呼吸未顺,护功渐弱。蛊毒竟于姊姊手指伤破处侵入。姊自知若蚀其体液筋脉,则危矣。遂闭气延时,但非长久之计。囡眼见此景,纵火以推进,驱其周边虫蛊。奈何姊姊体内之毒愈甚,囡囡功力不足以逼之俱出。毒虫皆汇集于姊姊左手尾指。仓皇之际,囡断其尾指,扔向烈火中。虫蛊乃尽去,姊姊晕厥倒地,不省人事。得存其命,尚且无碍。
其三。仙历三十三年,惊蛰。白头峰报恩塔。训曰“信之祭”,乃告往之故,授去之命。由司铭贤女执训。此番并无训告,只使囡与此前得胜之二姊,四姊,五姊下至白塔内密道,引以为训。
因白塔为五姊镇守,贤女仙姑乃授五行命理之术。囡见五姊以“水”字格开启石门,二姊与四姊大呼为惊。探路下行,来至天宝藏洞。三位姊姊首见神山如此神洞皆称奇。囡因此前随仙姑回山途经此洞,遂淡然不觉,莞尔巡视。行至酒坛,四姊偷掀酒盖,闻得一股怪异之气挥散而出。贤女并无责备,取来碗盏,舀少许清酒命囡囡浅尝。尝罢,四姊曰“烈”。二姊曰“味苦”。五姊曰“隐约中有幽怨气”。囡曾于山下得尝平素之酒水,亦有幸得闻坊间有将虫蛇蚁之流养酒以为珍之事。但与此番相较起来,总觉清醇之味全无,血腥之气太重,似腐蚀过度而至,乃曰:“此酒已坏,饮之不得。”贤女并无语,舀一瓢自饮,似有思绪酝酿之态势。
恐因‘好奇者现好奇事’之理,四姊寻声而至山洞一隅,听得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忽而大呼:“鱼!”遂围聚而至。五姊玩笑:“姊姊眼病未复,竟能观得有鱼?”四姊对曰:“眼色虽弱,心却听得鱼儿戏水,妙语吐珠。”复又伸手入水以探,摸寻半晌,遂得一物,及予囡囡以观。
煞也!竟是一片天灵盖骨。骨盖微裂,隐有图符。符似人脸,一笑一哭。五姊偶听骨刻有纹,巧夺端看,虽见笑脸却直呼恐怖。还骨于囡,颠倒往复,但见哭脸竟倍感亲切。仔细援想,幼时懵懂,是非不明、对错不分,常请神珠决断,见过此面目。囡料定与望帝陵祖母绿夜明珠有染,急寻贤女追溯此符来源。
贤女哽咽,展撕边白绫一尺,上载五十二血字,予囡囡四人传观。
题曰:明月当空
谶语:沧海遗珠恨,青莲梦浮生。
白马引天祸,四四入乾坤。
颂曰:名以墨黑失懿范,遍承坤德正宝鉴。
弑血杀伐平地起,吠声五世一孤眠。
囡囡嚼字如晦,不明其言。贤女仙姑拭泪:“凡五十二字,字字玄机、笔笔血泪,乃神女迦陵磕血誊书,预言我神族之史:先世二年,俗称天佑四年,四月,朱梁灭唐,虏我大唐族人至平阳谷地,为其奴仆。统治之人残暴,将我族青壮戕害至死。余留女眷,上至百岁老妪,下至三岁孩童,无一不受其凌辱。仙历元年,神女迦陵欲救族人于水火,奔走呼喊,凝心聚力,策反以逃。行至神山不远处,又为贼人围阻,竟向神女就地施虐。族人激怒,嗜血而反,拼死肉搏,终将数千贼士卸甲处置。恐贼主闻讯追杀,遂将死士拖抬上山,堆置此洞,酿得此酒。此即神山神族之神史,尔等须铭记于心,引以为诫。”言未尽,囡忽觉胃肠异动。姊妹四人皆扶墙呕吐。
哗然之际,贤女复言:“仙历十三年,神女下山遇神墓,获经籍二十六略。据《天罡弥珍》记载,我盛世大唐拥神珠七颗:‘盛世明阳珠’、‘盛世明月珠’、‘盛世金玉珠’、‘盛世乌木珠’、‘盛世水云珠’、‘盛世火龙珠’以及‘盛世土灵珠’。自玄宗朝水云珠被盗,天宝十四年始有安史作乱,此后大唐藩镇割据,类此为乱之事愈烈;大中十三年,土灵珠遭窃,时有浙东裘甫起事;咸通六年,乌木珠失踪,九年,庞勋于南诏起兵;乾符元年,明阳珠无故消散,时有王仙芝山东长垣聚众;乾符二年,火龙珠为黄巢军所挟,犯上作乱为朝中大患。广明元年,金玉珠再落贼人手,都长安亦为北伐军所夺。而当宫中仅存之明月珠失窃后,大唐终为朱梁所灭。”
贤女呜咽,囡困而不解:“五十二血字竟能预言神族神史,不知仙姑从何而得,又谁人所作?”贤女答曰:“仙历十九年,神女仙姑听闻明月神珠流落至伪唐宫中,遂前往找寻,于伪唐地宫寻得神珠。旁立玉碑,碑文五十二,图谶一枚。神女迦陵欲携走之际,误触机关,为贼人所擒。仓皇时,以为性命不保,遂将图文速记于心,于牢狱中血书白绫。后因上天垂怜,神女乃得逃生,甚将神珠一并寻回,藏于华盖峰望帝之陵。族人竞相传抄,以为天地显灵,又刻骨以图,纹饰盖骨。”
囡囡大悟,自命神族通灵,荣感倍增。贤女嘱言:“其余各珠,均属我神族,现已散落至割据藩王宫中。今遣尔等下山,是为寻回神珠,精研谶颂符图,凝聚神珠神力,塑我神族之魂,立我神山之威,匡我盛世之朝!”
言毕,囡只听“轰隆”一声,似此岩洞上立之报恩白塔轰然坍塌,封锁石门之路。囡囡只得因循而下,幸出得天宝洞府,转头一看,下处洞口亦为塌石封堵。贤女训曰:“此象正应神书所载,乃天命所授,尔等应速速下山,是承巫女使命。”
木鱼子歌曰:
当我年少,是你教会我善良。如今成长,你编织我梦想。
合合上工,上尺上上四合上。乙上工六,上五六六工尺。
信仰的风,吹开雾轻轻飘扬。神圣之塔,照亮心中的迷惘。
六五已尚,尚已五六凡六工。合六凡工,工凡工尺上乙上。
生之渴望,将青春如花埋葬。死之惶惶,让我遍体鳞伤。
六五已尚,尚已五六凡六工。六齿尚尚,尚已五六凡六。
自由地想,行走在繁花路上。独立飞翔,穿越风暴的海洋。
六六已尚,尚已五六凡六尚。上上尺工,工凡工尺上乙上。
狂乱的花,渐遮蔽我的双眼。黑白之间,正义若隐若现。
合合上工,上尺上上四合上。乙上工六,上五六六工尺。
使命维艰,充实我重重行囊。挣脱捆绑,找寻自我的方向。
六五已尚,尚已五六凡六工。合六凡工,工凡工尺上乙上。
生之渴望,将青春如花埋葬。死之惶惶,让我遍体鳞伤。
六五已尚,尚已五六凡六工。六齿尚尚,尚已五六凡六。
自由地想,行走在繁花路上。独立飞翔,飞到梦中的地方。
六六已尚,尚已五六凡六尚。上上尺工,工凡工尺上乙上。
………………………………
第十三章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浮生·宣华录最新章节!
神女三点女儿红童子初沐锦城风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随着寒潮的渐渐远去,温暖的春日终于回归大地,神山上下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是日,九儿天不亮便起来拾掇,仔细地将影幻纱、绣金铃等随身之物逐一清点,生怕像上次下山那样糊里糊涂地便落下些东西。阿二也早起沐浴焚香,冥思打坐,将前些天悬挂起来的巫女服套置在身上。小四嘱咐着侍花游女按时给她的小金鱼儿喂食,替她给宫里的小花小草喂水。小五一大早起来便对着铜光水镜仔仔细细地梳溜那一头乌发,先是裹了个双螺髻,觉着不够庄重,拆了又起个双刀髻,四下里映照着瞧又觉得不够妩媚,索性还是梳了平日里最拿手的倭堕髻,簪上各色珠花。
一番催促下,巫女四人统一身着玄铁红带巫服,披五彩霞衣,竖高髻,执神器,齐齐整整地亮相于圣地高台上,等待仙姑降旨受意。
仙姑登台,一袭朱红大袍骤改以往青衣之神秘,这让九儿联想起颂舞迦陵时小五的红色舞服来。只听司礼贤女威言声震:“授命大典,起……”对于巫女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便拉开了序幕。
贤女乃云:“礼一,神女授命。”
神女仙姑遂授意曰:“巫女四人,今遣下山,去往西南蜀地,寻回神珠‘水云’。”
巫女齐呼曰:“谢天授意,不负使命,力尽人事,誓死寻珠。”
司礼贤女继云:“礼二,神女点绛。”
神女仙姑便用神指沾“十婃殒尸水”逐一为巫女四人沁点身体,口里念到:“耳后一点灵通红,此去经年心意融;胸口一点灵隐红,此去华年知情重;脚趾一点灵运红,此去流年莫无踪。”
点毕,巫女四人顿时便能感应到各自的小心思,九儿又开始琢磨着使坏,于心里发问道:“先来说说我四人中谁最自卑?”
阿二心里答道:“都怪自己学艺不精,不能收放自如,才使得三妹妹枉死。”九儿原本只想捉弄一下二姊,见气氛不对,继而重新发问道:“不说伤心事,且说谁最自信?”
小四虽面无表情,心中却信誓旦旦道:“终有一天,我要离开神山,永不回返。”其余三人皆被吓住,无言相劝。
九儿只得再寻话题:“谁自认是全天下最美?”三人齐刷刷望着小五,小五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地反驳道:“还是说说谁最痴傻?”九儿心里禁不住想起了远在洛阳的柴公子,一时间其余三人都在偷笑着春思萌动的小九,而在外人看来,这四人依旧端端正正地跪立于高台,并无任何异样。
司礼贤女一声肃言,结束了巫女间的神思交流,道:“礼三,神女传功。”巫女四人遂四手相牵,四人结环。
神山自神女而下,贤女十人,斋女百人,游女千人皆涌动如潮,顺序而列,伸出双臂,一人叠一人,一人接一人,一人压一人,将各自前三十年之修为于全身经脉中萃取,汇聚于胸,贯穿手臂,传导于前人双肩,终由神女注入结环巫女,是为传功。
霎那间,巫女们眼中绽放出智慧之光,玄铁黑衣经素风拂掠后尽数褪去,朵朵如浴水青莲般散发重装,揽云雾作纱,披霞光着色,旋舞飞扬,花草生香,若胁下生翼,点石触木,若背附燕羽,略水经房,明明如炬,皎皎如月,轻挥衿袖,翩飞而下,直奔西蜀锦官城而来。
锦城云乐,凝结天府精华,蜀江添彩,集聚丽景繁花。青城幽老,峨眉秀腰,西岭雪贵,古堰水美。
前蜀亡国后,后唐庄宗遣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始治蜀州。后唐明宗死后,孟知祥于应顺元年(934年)称帝,国号大蜀,恐因昼夜辛劳,竟于同年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知祥一手创下的安定局面传至孟昶手上,十年不见烽火,日日君臣同乐。
此刻,锦官城郊,并排行着四个将笄之年的白衣女子,音声爽朗,不时玩笑,灿若流星般缓缓游移,眷留长长的一道白光,洒在路人的啧啧叹息里。
近临城下,人头越发攒动起来,一颗颗眼珠子直勾勾地挂在四位仙女的头上脸上裙摆和胸前,从护城河的这头延伸至河那头,像是在举行盛大的仪式似的,一个个心潮澎湃,气氛热闹非凡。九儿见势不妙,行至僻静处,偷偷将置换来的素服分发给三位姊姊,建言道:“四人同行实在太招人眼目,不如分头行动,各自打听水云神珠下落,一有消息便感应相知可好?”巫女们在神山早已习惯自主一峰,自守一宫,对于单独行动的建议自然是十分赞同,便兵分四路,先后进得城中。
九儿简练地挽起及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