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大官人-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完一些入学的手续,掌谕吩咐斋中仆役将他领往校舍中去,到校舍中时,发现早已有不少的新生学子在其中高谈阔论,显得意气风发,但明显的分成了两个团体,从衣着上看就知道是城里乡绅之子的一派和乡下来的学子一派。

    邻乡的两个学子也在其中,上次县学甄试的时候倒是熟悉了,见范铭的到来,颇有兴致的迎了上去,“范兄,你总算是来了,我刚还正说你呢,说你们清河乡的怎么都还没到,以为你还没有落实好住处!”

    说话的这个是邻村的陈如实,生性活泼,年纪也与范铭一样,因此还算谈得来。

    范铭笑着点了点头,“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可都领了校规了?”

    “都领了,倒是你,你的束脩可都送妥当了?这钱可省不得,若是礼节不周的话,怕是这一年都要遭遇先生的冷遇,这都是我家中长辈同我说的。”陈如实对范铭颇为关切,两人都是邻乡,比起其他乡或是县里的学子来说还算亲近。

    范铭点点头笑了笑,“准备妥当了,正准备待会儿就去拜见学政大人。”

    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多纠结,轻描淡写的回答了一句随即岔开话题道:“为何今日县学中之人如此之多,这县学怕是不止上次甄选上来的三十多个吧?”

    陈如实哈哈一笑,道:“当然,今年县学共有三斋也就是班,一个斋三十几名学生,总共百名学子整。”

    “一百名!”范铭有点惊讶了起来,“为何这么多?”

    陈如实玩味的一笑,“你当真以为县尊大人兴学全部是甄试而来么,乡绅商贾名流早预定好了名额,再加上往年的一些学子,一百人还算是少的呢!”

    范铭微微点头,虽然早就知道了这是一次半公开的内部选拔,想想也正常,乡绅商贾是纳税的大户,王知县初一上任便举兴学大事,这本就是一件能够笼络人心的手段,不趁着这个时候来讨好这些乡绅大户可就是愚笨了,或许兴学的本意也就是用来做这个的,“你们是分到那个斋的?”

    “咱们两个同是被分到了明学斋,其他还有慎思斋与审问斋。”

    “哦,那感情好,今后咱们可要相互照应!”范铭同两人亲热招呼了一阵,范铭便抬手告辞,“我去拜见学政大人,明日再会。”

    陈如实也抬了抬手,“再会。”

    和乡下的学子来往没什么障碍,但看到的几个衣着富丽的几个城中富家子弟态度就明显不同了,虽然不至于怒目相视,但眼神中的那种轻蔑是免不了的,范铭心中淡然一笑,也懒得理会。

    到了孙学正的公房门前,门大开着,有几个学子刚好从里面出来。

    范铭径直推开了房门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孙学正坐在书案前批审着什么,上前行了个学生之礼貌,“学正大人!”

    “范铭,你来了,什么时候到的,住处可都安置好了。”孙学正一抬头见是范铭,脸上原本还有些肃然的表情瞬间变的清许了许多,对这个新晋的学子他的印象非常深,不单单是先前帮自己解围的那段,甄试时的答卷非常的有意思,以至于自己的好友王知县也对他另眼想看,未来几年少不得可做一大的助力。

    “都安置好了,昨日还在县城中熟悉了一下!”范铭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的将手中的那封笔墨递了上去,“学正,身轻家微,还请老师见谅。”

    “无妨,量力而为,表心意即可,不需学那奢靡之风,”孙学正指了指桌上一旁的几个大的礼盒,显然是在他前面的几个富户人家学子送来了束脩。

    孙学正虽然在言语上为他解围,但范铭感觉有点脸热,毕竟这还不是他自己买的,而且他现在身家也不低,买一份好一点的束脩也不是买不起,但却只送了一副笔墨实在是有点寒碜,也只能是硬着脸说道:“多谢学正的宽容体谅。”

    “县城不比乡里,不可于此之类混迹一起,读书要勤勉,不可荒堕!”孙学正对着刚那几个富户之子离去的方向指了指,显然是心中颇有微词。

    “是,范铭时刻铭记。”

    后面又有人过来,没时间聊太多,孙学正在询问了范铭一些生活、课业上的事情,就让他回去做好来上学的准备,毕竟过两日就要正式开学了,不安排好身外的杂事,如何能够静下心安心读书。

    望着范铭离去的背影孙学正重新回到了座位上,有些好奇杨渺会给他送些什么东西,将封包打开一看,里面却只是一副极为普通的笔、墨,一看又觉得不对,那墨块的底下仿佛压了一张泛黄带着朱印的纸,拿起来一看不由重重的吸了一口气,竟然是一张十贯的交钞。

    这让孙学政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

第一百零一章 什么来头?

    此刻孙学政对范铭的印象已经有些跌落。

    范铭的家世他也稍稍的打听过,家境贫寒,并不是什么富庶人家,十贯钱的束脩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何要送如此重的礼,难道他也知道了县尊大人要从县学中选贤任人之事?

    心中顿时疑惑不已,眉头微微皱起。

    想了想随即摇了摇头,轻叹一声,“人心浮华,罢了,就算我不说,看县尊大人的意思也是要将这人用上一用,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罢!”

    然而此时走在路上的范铭绝对不会想到那普通的笔墨盒中会有十贯的交钞,若是他知道那里面夹了十贯的交钞,或许绝对没有如此的大方,而这笔墨店掌柜也没有想到他会这么不通人情世故,真的就把这封礼物直接送给孙学政了。

    范铭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做了一件错事,已经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到了院子的外面,而一眼就看到了刚才那几个富家公子正面色不善的在外面堵他。

    范铭先是愣了愣,抬手道:“几位同窗可是在等我。”

    这几个富家子弟脸上都是带着一丝的愤懑,尤其是看范铭的一身装扮之后,脸上更是露出了一丝不屑,当先一个脸上有几颗麻子的富家少年斜着眼看着他道:“你个乡巴佬,是从哪个乡过来的,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范铭的嘴角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原来是来找麻烦的。

    他后世可见多了这种富二代,只是不知道这几个富二代到底是为什么盯上了他,自忖没得罪过他们啊!

    估计这几人是看他一身的装扮朴素,就以为他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乡下土包子,顿时生出了跟他们调笑一番的心思,装作一副憨厚的模样拱了拱手,“几位兄台,我刚才乡下过来,确实不知道规矩,能够告知一二。”

    麻子脸转头和另外两人对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的狡黠,又转过头咳嗽了一声,正色道:“你刚来县学,那师兄就教教你规矩,你可知咱们读书人尊师重道是为最紧要的品德?”

    范铭点了点头,“当然,我知道的。”

    “那你刚才给学政大人送束脩为何不问过我们,这是完全没有把我等放在眼里啊,还敬不敬我们这些兄长了?”麻子脸脸上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就仿佛在审判他。

    范铭顿时恍然,原来是因为这个,先前孙学政就说过不喜欢束脩太过奢靡,原以为只不过是个推辞,现在看到倒是真性情,这几个人估计就是被孙学政给骂出来的,刚才他只送了一副笔墨,反倒是误打误撞。

    但却估计是被这几个人听到了孙学政对他的夸奖,所以把气都撒到了他的身上,现在是故意找他茬来了。

    搞清楚了这个原因,范铭顿时也失去了跟着几个中二富二代纠缠的心思,抬头看着麻子脸道:“哦,原来还有这个规矩,那下次我一定与几位兄台商量。”

    一说完,范铭就从三人中间挤了过去,把三人微微挤了个踉跄,丝毫没有把三人给放在眼里。

    其中麻子脸一个站立不稳,竟然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正好地上有一滩水,把崭新的长衫弄得污糟一片,麻子脸快速的站了起来抖了抖衣衫,看着新做的袍子被弄成这样,顿时涨红了脸,指着范铭骂道:“破落户,竟敢推我们,你是想死了么!”

    范铭也没料到自己轻轻一推竟然会造成这样的效果,看了看麻子脸的这一副惨相,顿时也有些不好意思,忙转过身道:“对不住,我刚不是故意的。”

    麻子脸此刻的心思完全都在自己的新衣衫上,抬头就冲范铭吼道:“一句对不住就可以了么,我这身袍子可是新做的,你说怎么办。”

    第一天入县学,范铭不想把事情闹大落下一个坏名声,当下忍着心中的气对着麻子脸拱了拱手,道:“兄台,不如我们换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谈如何,这铺算是小弟我错了,给我个补救的机会。”

    原以为这麻子脸会借驴下坡,却不想这麻子脸看他退缩愈发的起劲了,指着范铭的鼻子接着骂道:“破落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县城中可不是你那乡下,可以横着走么,如此寒酸还有脸面读书!”

    范铭微微皱了皱眉,道:“若是兄台实在气不过的话,我赔一件新的给你作为赔礼可好?”

    麻子脸明显有些气急败坏了,在这种地方完全不顾形象的朝范铭唾骂道:“你知道这件袍子要多少钱,你赔,你赔得起么,乡下来的穷措大,就算是卖了你也赔不起。”

    这麻子脸在这边发狂,顿时引起了不远处一些学子的注意,纷纷朝这边看了过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高喊道:“什么衣服这么贵,不知道我赔不赔得起啊。”

    范铭转头一看,只看到一个胖胖的身影从下面走了上来,顿时忍不住笑了,这胖子不正是王稼轩还是谁。

    王稼轩走到几人的跟前,抬手对范铭打了个招呼,“范兄,你今日来县学怎么不先去寻我,也好结伴同来呀!”

    范铭笑了笑,“今日来的颇晚,还以为你早来过了,所以就没去寻你。”

    王稼轩拿着扇子点了点他,“那待会儿要罚酒一杯。”

    范铭呵呵一笑,“好。”

    两人若无旁人的说着话,麻子脸三人的脸色瞬间变了,先前还在疯狂嘶吼的麻子脸也像个被掐住了喉咙的鸭子一样,憋得脸都红了,他们不认识范铭,却不可能不认识王稼轩,比起王家来,他们三个家中只能是皓月与萤火的区别。

    从两人的谈话,他们就能够看得出王稼轩和范铭两人关系匪浅,这个乡下小子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竟然会和王家公子关系这么好!

    这一刻他们有点后悔了,原以为这就是个乡下的土包子而已,却想不到踢到铁板了。

    一时间三人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站在旁边尴尬异常……
………………………………

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接近衙门的机会

    等两人套完了近乎,王稼轩这才把视线放在了麻子脸三人的身上,“还看着作甚,赶紧滚吧。”

    麻子脸原本还想着是不是找个什么理由缓和一下关系,但却没有料到王稼轩会这么翻脸不认人的直接骂了出来,顿时脸瞬间涨红,指着王稼轩道:“你你们不要欺人太甚!”

    王稼轩忍不住轻哼一声,“欺人太甚,刚才是到底是谁在欺负人,还你一句话,像你们这些穷措大,这幅寒酸模样还有什么脸面读书!”

    一边说着,王稼轩从袖子里抽出一张交钞来,摔在他的脸上,“这一百贯足够你买一套新衣衫了,滚吧,狗眼看人低的玩意。”

    受到这般侮辱,就算是个泥人也要忍不住,然而麻子脸三人却只是涨红着脸瞪着王稼轩,一句话都不敢说。

    范铭也有些心有不忍,正想着主动认个错给他们给台阶的时候,只听到不远处有一个张狂的声音响了起来,“你二人不分五谷,四体不勤,有何资格说道别人,满口秽言,又有何资格在夫子的门下读圣贤书!”

    转头一看,却发现从人群中出来一个皮肤稍黑、头发凌乱不修边幅的学子,站到了麻子脸三人的面前,看着架势很明显是要打抱不平的。

    果然,这不修边幅的学子指着王稼轩的鼻子骂道:“王稼轩,像你这满身铜臭只会欺压弱小的人才没有资格读书,因为像你这种人即便是读了书也只会是读到狗肚子里去,只会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原以为王稼轩会直接骂回去,却不想王稼轩在看到这个少年学子的时候脸顿时变了变,在稍稍迟疑了一下之后便转身要走,一边道:“沈文伦,咱家不屑同你理论,不过是一件衣服罢了,咱就当被狗咬了,,范兄,咱们走!”

    范铭不由感到好奇,这不修边幅的少年学子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这么大魅力,能让王稼轩都忌惮!

    见范铭投向他的疑问的眼神,王稼轩压低了声音立即回答道:“此人名沈文伦,别号狂人,是应天府有名的狂士沈从之孙,学尽了其祖父之恶习,狂傲不羁,为人又好打抱不平,又偏偏有理有据,让人奈何不得,听说有一次更是生生的落了主簿大人的面子。”

    范铭心中一笑,以前听说过楚狂人,想不到还真有这种人,而且还是世袭的。

    也难怪王稼轩看见他就熄了火,这种狂士想来都是属黄鼠狼的,谁都不想沾上,否则就会惹了一身的骚气。

    既然王稼轩不想惹他,范铭自然也会去主动找麻烦,当下跟着王稼轩大步就往外走。

    看他们两人“狼狈而走”,麻子脸三人顿时欢呼了起来,对着沈文伦行了个礼,“多谢沈兄仗义出手,不然的话我们三人今天就要受这两个小人之辱了。”

    “好说好说。”沈文伦以为自己完成了一件路见不平的好事,忍不住仰头一笑,抬了抬手也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留下三人面面相觑。

    这边范铭看王稼轩还一副气闷的样子,不禁有些莞尔,或许也仅仅是少年意气,在学业上或者其他事情上面争风头是常有的事,但与他何干,他内心早已经过了这热血的年纪了,劝道:“由他罢,咱只管将本身课业做好,将来金榜题名时能够在京师大殿之上出头才是真的出头了。”

    王稼轩点了点头,“嗯,范兄说的是正理,我倒是矫情了。”

    一路往外走着,王稼轩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范铭道:“对了范兄,有个消息给你透露一下,县尊大人或许有意从县学中抽调一批人去衙门帮公,你若是不想去的话就要提前托人运作一下。”

    范铭有些不解,“帮公,什么意思?”

    王稼轩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言辞,解释道:“衙门每逢春秋两算,都要重新统算,数额账目之大让人咋舌,光凭衙门司房里那些公人肯定是算不过来,就要从外临时募人帮忙,往常都是从各家豪绅家中借人,今年县尊初任,肯定信不过他们,如今县学已开,肯定是从咱们之中选募。

    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酬劳少不说,还累得要死。”

    听他说完,范铭的心思却有些动了,他一直想着要找个什么样的时间接近这个县的权力中央,以了解下老爹那件案子的事,却一直找不到机会。

    但王稼轩给他说的这个消息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个似乎老天送上来的一次机遇!

    当然,他倒不是说想要渗透进县衙去给老爹翻案或者报仇什么的,而是想要自保,他不知道把老爹害的刺配的那个大人物会不会在乎他这只蚂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万一这个大人物突然想起他这个“余孽”来,就派人去灭口的话,那可怎么办。

    所以他现在要利用任何的机会强大自己,还要了解对手,谅谁也不会想到他这个仇人已经潜伏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而且按他的想法,知县新任,或许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按照大宋的官制,知县每任都是三年,每年都有一次政绩考核,这楚丘县不是农业大县,人口也不算是很多,靠的只是商业上的赋税,一旦三年考核达不到标准就要降职。

    这样一来说不定那个大人物就有可能会坐上他的位置,这段时日王知县恐怕是要在这件事上伤不少的脑筋,不然那天甄试策论也不会考这种题目。

    王知县新任毫无跟脚,必定要依靠一些衙门之外的生人,那么谁最合适,当然是他们这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了。

    从那平静的小山村到这人烟繁茂的县城,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大的惊奇,但事实上内心还是有所悸动,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在知县大人的面前表现,说不定就能够进入楚丘县的权力中枢,也就有了能和那个大人物一较长短的机会,不然他一点报仇的希望都没有。

    而且记得印象中王安石改革中在选拔人才上隐约有这么一条,选官要提倡有吏员经验者,做吏员与仕途丝毫没有冲突,这或许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

唐朝与宋朝的比较

    “唐代汉民族的发展并不像外表上显示得那样强大,相反地,宋代汉民族的发达,其健全的程度却超出一般人想象。”――――日本近代史学泰斗和田清先生

    唐朝大部分是乱世,用宋朝人的话说:“凡唐之世治如此其少,乱日如彼其多。其治安之久者,不过数十年。”以明朝人的话说:“唐自高宗以后,非弑械起于宫闱,则叛臣讧于肘腋,自开元二十余年粗安而外,皆乱日也。”宋朝大部分是治世,用元朝人的话说:“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用明朝人的话说:“宋之富盛,过今(明)远矣。”唐宋差距有多大?是乱世与治世的差距。

    唐朝人口最盛时有五千多万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时突破一亿。即使是南宋时的人口也比盛唐多一千多万。所以宋人宣称:“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2的差距。

    唐朝最盛之时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竟发展到52座。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7与52的差距。

    唐朝的城市“坊市封闭”,宋朝的城市“坊市合一”。“坊”是居民区,“市”指商业区。唐朝的居民区与商业区都是封闭式的,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都受到的限制。宋朝的居民区与商业区都是开放式的,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都不受限制。唐朝不准沿街设立商铺,首都长安、洛阳商业活动只限于东市和西市两个规模不大的市场里。而宋朝首都开封“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封闭与开放的差距。

    唐朝商用民宅不准起高楼,高大的只有皇宫及皇亲贵族的府第。而宋朝商用民宅都可以起高楼,民营的酒楼高得可以看到皇宫内部情况。唐朝长安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北宋汴梁是“栋宇密接,略无容隙。”南宋临安是“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山外青山楼外楼”。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低矮呆板与高楼林立的差距。

    唐朝的城市在夜里宁静漆黑,宋朝的城市在黑夜喧闹灿烂。宋城在黑夜里是的光明之城。宋朝的城市是昼夜不息的商业涌动的城市。始终坚持着“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所以宋朝的商业洪流、经济的繁荣进步增长即使在黑夜也不曾停息中断。唐宋差距有多大?是每天12小时与24小时的差距,是昏黑宁静与光明喧闹的差距。

    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宋朝从开宝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从农业耕地面积发展效率上说宋朝是唐朝的2 5倍。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5的差距。

    唐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620万顷,宋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524万顷。唐尺比宋尺小,唐代一亩约合今0783亩,宋代一亩约合今0974亩。换算成今亩算唐朝耕地面积为485万多顷,宋朝耕地面积为511万多顷。唐朝、宋朝都有隐田现象,而宋朝更严重。唐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6亿亩,宋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8亿亩。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6与8的差距。

    唐朝平均每亩约15石,宋朝平均每亩约为2石。宋朝平均每亩比唐朝提高30%。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5与2的差距。唐朝耕地一年一种,最高亩产2石。宋朝耕地一年两种,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种、四种。最高亩产达6至7石。唐朝因耗粮之故而屡有禁酿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励酿酒。这正说明宋朝农业的强盛与发达。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7的差距。

    唐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显著效果的有九十一项,宋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显著效果的至少有四百九十六项。宋朝对领土的开发利用程度远大于唐朝。用宋人的话说:“昔人足迹所未尝者,今皆为膏腴之壤。”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91与496的差距。

    唐朝是小农经济社会,宋朝是商品经济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