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大官人-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实际一点,先把自己身家搞上去,以他的底子如果再专心的读两年书,一步步考上去的话,未必不能登科及第。
说起来这个神秘的曹府值得好好的研究一下,从来没有见过曹府中人的出现,平常只是大管家和二管家在料理清河乡的诸项产业,要是能够攀上这根线,说不定入手也就要容易得多。
他也曾经问过其他人,只是知道曹家世代为此地的豪门,而且是在太祖立国之时的开国功臣,一代代的传下来至今还在朝廷有很大的影响力,只不过曹家有祖训,无论如何也不能舍弃祖地,因此也就留着着一大家子产业在清河,让清河的百姓也能够沾点光,也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曹府的附近转了转,发现今天的曹府和以往有点不同,好像干净了一些,门口进出的人也多了不少,而且大管家即曹户长也亲自站到了门前,难道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
“范五,别傻愣着,过来搭把手。”四个庄汉抬着一方磨盘大的奇石正要进入大门,隐隐有下坠的趋势。
见范铭在边上晃悠,站在一旁的曹户长眼尖一眼就看见了他,这三个月范铭都是一个劲的埋头干活,曹户长也来巡视了几回,这个扎实的厮儿(小伙子)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虽然一般的庄稼汉子也有股子蛮力,但范铭总有种读书人的气质,卓尔超群。
“哎,好嘞!”范铭答应了一声,挽起袖子跟上前去,用肩顶住了那晃晃悠悠的奇石下落的趋势。
“嘿……哟!”借着号子声响,五人齐齐发力,一把跨上了阶梯,进入了大门。
“来,放这中间!”跟随着大管家的脚步,将那块巨大怪石放到了内院的庭院当中后,退了出来,这也让范铭粗略的将曹府打量了一遍,虽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却也是几进几出的大宅院,厚实的夯土墙,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用料都是精挑细选,不是一般人可以用得起的。
“户长,这几天是有啥喜事啊?”范铭小心的问道。
“过几天,三娘子要来审账,家里得招呼得清醒些!”曹户长随意的答道,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神色,随即又望了一眼范铭道:“如今家中还算安稳了吧!”
“托曹叔的福,如今家中吃穿不愁了。”
“嗯,好好干,再过些时日给你拜个师傅,学学手艺,做点清闲的活!”曹户长拍了拍范铭的肩膀。
范铭口上赶忙答谢,心中却是在盘算着怎么来利用这一得之不易的信息。
曹户长摆了摆手转过身去仿佛在思量着什么,口中喃喃自语道:“这个木老汉,早不回晚不回,偏偏这个时候奔丧,要是三夫人临时催货,交不出来这可不好办了。”
范铭顿时眼中一亮,他前几日就听说有个老匠师要回家奔丧,没想到是真的,他也趁着没事的时候也细心的观摩过这些匠师的成画过程,也就是在坯胎成型后,据不同形状不同地域不同人物的审美需要进行装饰绘纹,方法多种多样,如刻、划、印、绘画、雕塑等,他自小就有国画底子,一些简单的还是自信应该没有问题。
想到这里,范铭立即跨前一步,“曹叔,我可以试试!”
“你学过画?”曹户长转过头来上下打量了范铭一遍,他是个外来户,对于范铭一家三口搬来清河之前的状况他还真没仔细询问过。
范铭笑了笑,“幼时进过学,也学过些许的画,只是许久不曾触笔倒有些手生。”
………………………………
第十章 毛遂自荐
“看不出你还是读书人出身!”曹户长有些惊讶。
也难怪他的反应,自太祖定下崇文抑武国策以来,读书人的地位日渐提升,到了如今这个年代则成了身份和地位的另外一种标志,而且如今朝廷中有半数的官员都出自寒门,就像当初的范文正公一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朝及第飞黄腾达了,他看范铭的眼光顿时也有了一些变化。
“仅足自娱,不甚精通。”范铭微笑颔首答道。
曹户长眼珠转了转,仿佛突然间想到什么,点了点头,一挥手道:“随我来!”
说罢领着范铭进了二门,来到东厢的一间书房中,旁边的木架子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的各类典籍,估计起码不下百本,他用手摸了摸书架,上面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想必也是许久没有动用过了。
再仔细一瞧封面,分明是一些启蒙类的典籍,《千字文》、《论语》、《诗经》等赫然在列。
这让范铭的心莫名的跳了两下,读书这个词在他的心目中已经非常遥远,然而眼前繁体字在这一刻看来却是有种想哭的冲动。
对于他来说一些释注、经义之类平常难以见到的‘巨著’倒不是他现时所需,反而是这一些基础类的典籍正符合他眼下的需求,这里的书籍刚好就是他所需要的。
曹户长走向其中的一个角落,从中取出一副文房四宝,掸了掸上面的灰尘,“小五,来作一幅画来让我瞅瞅,看是不是真的如你所说。”
范铭点了点头,心中却是颇有些忐忑,国画虽说有扎实的功底,但毕竟是小时候的时候,大学到出社会足足荒废了六年,心中不由自嘲的一笑,或许现在连毛笔都握不稳了。
研好墨,铺好宣纸,将笔尖上的羊毫捻了捻,出现在他脑海中的是一幅苍松出云图,记得这是他启蒙之后的第一幅临摹作品,也是耗费他时间最多的一幅画,足足花了一年的功夫,这也是爷爷对他要求最为严格的一年,一回想起这熟悉的情景范铭就忍不住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情感。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提腕悬空轻轻的落了下去。
在笔尖落到纸上的那一刻,范铭的手些微的有些颤抖,久远的生疏感让他有点把握不到笔尖的力道和着力的方向,以至于笔锋有些走样。
稍稍停顿了一下,偷偷瞟了一眼曹户长,见他并没有什么异样,顿时心中稍定,索性放开胆子,渐渐的那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他的手上,一时间泼墨挥毫,进退有据,顷刻之间一幅苍松出云图跃然于纸,好在这幅画结构颇为简单,最主要的是注重神韵,因此看起来还颇为生动。
“好,好,好!”待范铭将含着的一口水喷洒在空中的之时,身旁响起了曹户长的一声赞叹。
“我虽不是太懂画,但也见过不少,此画间动静相宜,上下之间顾盼生霞,已颇有一番神韵,没有十年的功底是画不出来的,不过此画怕是不好用到瓷艺上来啊。”曹户长轻声的叹了口气,语气中无比叹息。
范铭明白曹户长的意思,泼墨画的意境只能在宣纸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在瓷器上需要得却只是工笔画,这两者之间原理是相通的,只不过着重点不同,对他来说这倒也不是问题。
“曹叔无需过虑。前些时日我也曾和窑上的大师傅请教过,只是简单的成画倒是不成问题。”
“果真?”
范铭微笑着点了点头。
曹户长这时看范铭愈发顺眼了,上下打量了范铭一番,“明儿个你就到窑上上工吧,工钱的话……”
顿了顿接着道:“先按八十文一日算,如何?”
范铭顿时心中一阵抑制不住激动,也许是苦抑太久的缘故,虽说八十文并不算一个很高的薪水,但对于一个连续几个月生活在困苦当中的他来说可谓救难的营生了,当下行礼道:“多谢曹叔,曹叔的恩情范五永世铭记在心。”
曹户长满怀深意的笑了笑,“不过,我跟你丑话说在前头,过些时日三娘子要审账,要是她不满意,你这活也就干到头了,要知道这个缺有不少人在盯着,陈二都说了好些遍了,想要把他家外甥胡四弄进来,不过他手艺不够格被我给拒了。”
“胡四?”
“就是胡三家老四。”曹户长解释道。
范铭皱了皱眉头,他的脑中还快速的计算着得失,本来一直没有再和胡三再有所交集,这下如果真的要接下这个差事,那么就肯定要和他发生直接的冲突。
曹户长口中的陈二就是耆长陈粟良,他可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乡地头蛇。
而且陈耆长这个人他也见过,长相倒是非常的朴实,但是眼神却非常阴狠,不过作风倒也严谨,虽说还有范氏本家在这里,但到了真正的时候能够给他的庇护并不会太多,这从当初张婉儿同胡三借钱就可以看得出来。
胡三就是个混子,本身很不好惹,这次要是把他身后的娘舅陈粟良给牵扯了出来,接下来的日子肯定就不会再那么的太平了,他不想在让这个原本已经看到曙光的家庭再次陷入颠沛流离之中。
如果他只是一个人的话他倒是无所谓,因为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局限在清河乡这一个小小的地方,但眼下他却是有一个家要负担,一个老娘和嫂嫂是他不能不顾忌的地方。
而且最主要的是曹户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有点摸不准,早有耳闻户长和耆长不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而画匠可算是一个肥厚的工缺,除了应天府来的几位大师傅,整个清河乡也只有十几个画匠,能够胜任初级画匠的学徒却是不少,怎么能让人不眼红。
这次曹户长把自己推到这个位置上也不知道是什么个用意。
一时间林长帆陷入了纠结之中。
不过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呢,即是改善自己家中环境的一个机会,也是改变今后道路的一个机会,一想到以后每天工钱有八十文,心中不由得开阔了起来,算起来一个月就是二千四百文,存上半年就是将近十五贯钱。
最主要的是画匠的活相比起来都比较轻松,他可以趁着空暇的时间把一些基础的学识温习一遍,为将来打打基础。
这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
第十一章 范家往事
正在揣摩着曹户长话中隐藏的含义,曹户长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开口问道:“如何,可是没有把握?”
范铭蓦然的一阵心虚,忙道:“不是,只是怕误了曹叔的事!”
曹户长拍了拍范铭的肩膀,“无妨,无妨,有我在他不能把你如何,你只要做好本分就行了。”
想了想,范铭躬身一礼,“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了!”
曹户长呵呵一笑,“恭敬不如从命!这倒是个新鲜话儿,好好干,今后有啥困难就跟我说。”
范铭转了眼眸,“曹叔,我有一请求!”
曹户长转头撇了一眼,“说!”
“我想来此间看书!”范铭指了指一旁的书架。
曹户长脸上的表情凝固了片刻,笑容又再次浮现了出来,道:“无妨,无妨,你今后来找门房老福头,借回家看吧,此间的书本也是资助村学之用,这些时日倒是忘了这茬了。”
离开曹府,带着脑中的思绪,恍惚之间范铭回到了家中,随手撩起汗巾来到水槽旁擦去一身的汗水。
天色却已接近黄昏,他的脑中还处在找到新工作的兴奋之中,80文一天,这可比之前的工钱高了将近三倍,这一个月下来就是三贯,这存上一年就可以造几间青砖大瓦房了,这幸福来得有些突然啊!
不过先前曹户长提到的陈二让他心中蒙上了一丝阴影,这陈粟良正好是胡三的娘舅,要是胡三借机找事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此时在屋中有一双眼睛正痴痴的盯着他,不是别人,却是张婉儿。
此时张婉儿正倚着门辕想着心事,这三个月以来小叔身上越来越有汉子特有的味道,而且相貌越来越像自家夫君,不,比夫君还有俊朗,也壮实得许多,要是……可是……
唉!
千思万想的最终只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张婉儿见范铭背后只是胡乱的突鲁了一下,还有很多的汗渍,不由嫣然一笑,走,“五郎,我给你擦擦后背!”
北宋承唐风,女子作风都颇为大胆,也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但风俗之下也怕流言蜚语,张婉儿细细的擦拭着范铭后背的每一寸位置,仿佛怎么也擦不干净,感受到范铭火一般的身体的同时,她的手都在微微的发颤。
“嫂子,差不多了!”面对着张婉儿所表露出来的情感,就是傻子也能够感受得到,然而范铭却是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哦!”张婉儿蓦然醒了过来,一时觉得自己的脸发烫得厉害,忙别过脸走进屋去。
范铭没有追随进去,进去之后除了尴尬还能有什么,倒不如在外面呆会儿。
坐在院中的树桩上,望着那漫天的红霞,范铭心有所感,站起身来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又吐了出去,往复三次,心中的一股抑郁之气瞬间消散无余。
他的目标可不是困在这小小的山村里,怎么会被这种小障碍给绊住脚步!
念头一想通透,范铭心中也舒畅不少,屋子内传来一阵浓烈肉香味,走进屋中,看见灶台上还有鸡肉和蛋,他顿时感到迷惑了起来,今天是什么日子,平时节俭的范秦氏怎么会煮肉吃,三月不知肉味,一时间他的肚子也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
一听到这声音范秦氏这些日子那紧锁的眉头也渐渐的舒展了开来,虽然身上的衣衫依旧朴素,但看上去倒有点大户人家的老太太的气态了,宽慰得说道:“五郎,再等等就好了。”
“娘,今儿是什么日子,是姐夫要来么?”在他身子好起来之后,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两个嫁到县城中的姐姐,看这么大阵仗还以为是那个姐姐要来。
“今儿是你的生辰,你都忘了啊?”
“生日!”范铭苦笑着摇了摇头,如今也算是成年了么?
北宋依唐律,十五就算成年,要是叫虚岁的话他也就十六了,然而这一天来的仿佛是那么的不合时宜,本想将自己已经‘升’任匠师的事情说给范秦氏听,但一想这事还不知是福是祸也就忍了下来,“娘,过些时日咱搬到应天府去好不”
“好好的,为啥要搬到应天府去,是不是又出啥事了?”范秦氏脸色顿时就变了,去年家中的巨变让她的神经变得十分的敏感。
“没啥事,就随口说说!”范铭尴尬的笑了笑,见范秦氏紧张的模样他想要去应天府闯一闯的想法却是不敢提起。
香气的越来越浓烈,渐渐的盈溢了整个屋中,趁着这当儿,范铭将房顶重新用茅草铺盖了一遍,上面还加了抛光的树皮,让这间破败的屋子看起来整个焕然一新。
在吃饭的当儿,细细的嚼着口中充满香气的鸡肉,范铭的心思却飞到了外面,望着院子外的那棵枣树上落着的一窝雏鸟,蓦然问道:“娘,咱家是因为啥弄成这样,我爹又是为啥会被刺配大名府的?”
范秦氏低声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出了她不愿想起的一些事情,原来范家祖上也颇有恩荫,范铭祖父还是楚丘县的县尉,也算的上是一方地头蛇,几年前的某一天一个外乡人到家中找老范商议共同贩运茶砖的事之后,整个天仿佛一瞬间就塌下来了一般。
从范秦氏的话中的信息,范铭隐约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她的话语片段中有两点信息让范铭十分起疑,堂堂一个县尉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被扳倒,第二点是那个外乡人操的是大名府口音。
他知道运茶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暴利行业,可与盐务相比,以他在社会上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一般高级的骗子都会选取一个利润足够能打动人心的生意,再一个这刚好是知县大人上任的时间,这更有理由说明这是一个阴谋。
一个在地方经营这么久的地头蛇不可能会毫无还手之力的就被压扁在地,老范病亡,范铭他爹刺配大名府、家产充公,再没翻身的机会。
“娘,我四哥当初是怎么过去的?”一问出口范铭顿时就后悔了。
果然不一片刻范秦氏眼中的泪水就跟着流了出来,紧接着张婉儿也跟着抽泣了起来,显得楚楚可怜,屋中陷入了一片哀思当中。
在范秦氏哽咽的叙述当中,范铭愈发肯定这是一场典型的官场倾轧,而且手段非常凶狠,自己的病和四哥的暴毙明显的是中了一种慢性毒药,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发作。
虽然没有直接置人于死地,却无异于断了自己范家的根,还好老天仁慈,让‘他’活了过来,如果不出他所料的话,刺配到大名府估计也是安排好的,想到这里范铭不由得替这没见过面的爹爹担心了起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来。
但眼下这种状况他什么也做不了,也只能祈求老天能够保佑……
………………………………
第十二章 进学之路
趁着下午得空的当儿,范铭又去了一趟村学,打算拜访一下村学中唯一的教谕龚老夫子。
这个时代读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有字典也没有百度,方圆百里之内都不见得能遇见一个读书人,虽然他从小就学习国文,但毕竟不是把文言体当作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自学起来肯定不会那么的顺畅,如果有个老师的话无异于可以少走一大段的弯路。
村学并非官学,但清河乡还算个富庶之地,村学由乡里资养,也因此为清河乡培养了不少识字的人才。
按照习俗一般都要准备好四封礼数,虽然在乡农中没这么严格,但起码的意思是要到的。
怀揣着从范秦氏手中接过那充满温情的二百文钱,范铭到张屠户家割了两条近十斤重的肉案,再弄了一袋红枣和一盒点心。路上遇见不少的村人都在用看热闹似的打量着范铭这一幅大张旗鼓的样子,“小五,你这是干啥去呢?提亲啊?那家的姑娘?”
“呵呵,是去拜师呢?”
“拜师?户长答应你学匠工手艺了?”
“是啊!”这时候的拜师礼要礼数很多,要先请中人向师父说合,再择吉日设宴。写拜师贴,行拜师礼。
拜师礼为三、六数,意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学徒期间不付工资,师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反倒是读书人拜师倒没有这么严格,范铭也没有过多的解释,答应了两声继续往前迈步走去。
“这后生崽出息咯,今后做得了窑上的大师傅也就不愁吃穿了。”
身后传来的这些感叹声让范铭不禁有些莞尔,又回想起那个时代人心的浮躁,相比起来纯朴的农家人更值得人们的尊敬。
这一刻正是散学的时候,学生都回家去了,村学的院落中显得空落落的,这反倒让范铭的心突然之间又变得有些惴惴不安起来,就像回到高考临考前的那一刻,激动的同时又有点心怯。
临到快进入村学的院门之前时,仔细的从上到下检查了一遍自身的装扮,确认没有什么失礼之处之后,才买开脚步跨了进去,这个时代最重视的就是尊师重道,他不想一开始就给夫子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然而当他把四封礼数整齐的摆在龚老夫子的书案的时,那种紧张的心情瞬间又消失了。
龚老夫子是那种典型的中国文人,苍白显得有些虚弱的肤色,然而那并不挺拔的身躯中隐隐有种不可见的傲气,读书人的傲气。
将自己的意思跟老夫子说了一声之后,龚老夫子抬眼看着范铭,淡淡的问道:“你今年年岁几何?”
“十五,虚数十六。”范铭这一刻表现得十分的拘谨,对于这种老一辈的读书人他是十分的尊敬,就像当初对待自己的祖辈和父辈一般。
“十六?”龚老夫子凝眉摇了摇头,十六岁的村娃子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就算是现在开始学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了,但见范铭那双黑亮的眼眸和身上隐约的有种平常农家娃儿没有的精气神,不由又接着问道,“以前可曾发过蒙?”
“发过,少时顽劣,都记不得许多了!”范铭当然不敢说自己如何如何精通,一但龚老夫子要认真考校,即便是会也会落下狂妄的名声,对于读书人来说,谦虚是必备的一项礼节。
“为何要读书?”龚老夫子微微点了点头,心中颇为惋惜,这孩子的言辞温文有度,进退有节,应该是有个很好的底子,但却白白的荒废了这么多年。
“自小家中就有训谕,我父曾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时至今日,方知其中深意,向学之心勃然萌发。”范铭深深的一躬到底。
龚老夫子并没有正面回答范铭,度了两步走到窗前,缓缓道:“此句出自《礼记・中庸》博学篇,学之为人之初本,学方知问,问方明思,思始辩行,是为一生德行之鼎铭,许多人究其一生也不能够做到,你小小年纪就能够说知其深意,也不怕人笑话。”
范铭心中一沉,原想拍马屁却不想拍到马腿上来!
眼睛偷偷的望了龚老夫子的一眼,从他侧脸上并没有看到恼怒的痕迹,知道龚老夫子这是在敲打他,忙道:“小生愿受夫子教诲,还请夫子收录则之。”
龚老夫子点了点头,“大道之行,始于足下,今后你要勤于勉,何愁不能达济天下。”
这句话范铭倒是熟悉,原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