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健直截了当的说:“就看你给人家啥待遇了,如果干的时间长,工资不比在外面挣得少,谁不愿意干哪,这都不叫事儿!”
“这有啥问题呀,咱这里挣钱的活有的是,就是不怕大家挣,我能保证常年都有活干,每月工资不低于一千元,等正式生产之后,如果效益好的话,我再给大家涨工资。”韩杨认真的说道。
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们,每天能挣到三十多元的收入就算是高工资了。文健跟文赞听了很满意,高兴地答应着回村里组织人员去了。
金海营最近更忙了,他每天忙着东跑西窜的到处讨账,下午来到设备存放场地看了看情况,没啥事儿就来到韩杨的猪场,兄弟见面分外高兴。
金海营说:“老九呀!快过年了,啥时候宰猪呀?三哥可等着送礼呢!”
韩杨回答道:“三哥啥时候用我啥时候就动手,绝对不会给你误事儿的。你计划要多少头?”
金海营算计了一下说:“三十头,其中一半是野猪肉咋样?”
韩杨问:“啥时候要?”
“当然是越快越好啦!”金海营说道。
“好,明天我就找人先记着把这事儿办了。”韩杨说道。
等金海营走后,韩杨才意识到已经进了腊月了,往年这个时候除了卖掉的,已经开始动手了,他赶紧跟韩宝庆和杨吉祥商量让杨吉峰过来帮忙,另外电话通知文健、文赞从明天开始上班,盘锅垒灶准备杀猪。
在农村到了腊八杀猪宰羊已是不成文的惯例啦,每年这个时候几家搭伙支一个土灶,轮流把自己家的猪杀掉过年,天高皇帝远,什么屠宰税呀、猪头税之类的,民不告官不究,老百姓从来也没有缴过。
韩杨跑到镇里请来了检疫站的工作人员,因为他养的猪定期都有一个检疫标准,每头猪的耳朵上都有检疫站的统一编号,屠宰时检疫站的人检查了一遍,看看猪没啥毛病,拿着韩杨给他们的好处费也就默认了。
一旦开了杀戒再想收手可不容易了,金海营拉走三十头猪后,慕名而来的购买者接踵而至,有的当场扔下订金,到期回来取货,韩杨每天应接不暇。本来计划给金海营打发出去,再杀个十头八头的送送亲朋好友和村里人们过年用的,其他的一波卖出去就完了。特别是企业单位年终都要搞福利,听说将军营养猪场喂的猪肉质好,没有任何的添加成分,纷纷前来订购。一直到腊月二十七肉鸡场的张明军准备回家过年时,养猪场的杀戮才告一段落。
韩杨以市场价格的八成卖给本村村民近两千斤猪肉,杀猪的参与者每天五十元的工资,主要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送一套猪头下水。因为这一年下来,风风雨雨的多亏亲朋好友的帮衬,文旺、孟桂珍、冯丽娟没有参与的也都有一份。
孟桂珍带着旺嫂子来猪场拿肉,看到大家忙的站不住脚,双手提起一个猪头笑着说:“哎呀!平时喂你的时候让你少吃点,你晃着脑袋就是不听劝,现在完了吧!”
文健跟她开玩笑说:“德婶子,你当它是德叔了那么听你的话,哪个男人要是像德叔那样,天天抱着你这样肉肉墩墩儿的小俊媳妇敢不听说呀?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孟桂珍爱逗爱笑,你一言我一句逗开了。
旺嫂子笑着说:“文健兄弟!咋这么说小婶子呢?你还想说媳妇吗?俺可听说小婶子有个亲戚家的闺女长的老漂亮啦,嘴长耳朵大,撅嘴短下巴。脚蹬小皮鞋儿,一走一扭哒。”
“哈哈哈……”话音刚落,大伙捧腹大笑。
孟桂珍不慌不忙慢条斯理摸着猪头说:“你们看它肥头大耳的吧,窝在家里啥挣钱的道儿都想不出来,每天张着个大嘴巴,除了哼哼两声就知道吃,嘴勤屁股懒,啥活也不干,像不像咱村的村干部?”
旺嫂子听了有点不高兴,不甘示弱的对孟桂珍说:“德婶子,俺家文旺是没啥挣钱的道儿,要想学得会跟着师傅睡,让他跟你睡上半年,保准儿也能挣大钱。”
二人唇枪舌战,好似铜盆遇到了铁刷子谁都不服软,眼看一场闹剧即将发生。
文赞看到她俩都有点不高兴,结结巴巴的说:“你看你、你们俩,韩、韩杨好心给、给你们猪头下水,猪、猪没意见,你俩倒是拱个啥劲呀?依俺看,要不你俩分单、单双日子跟俺睡得啦,俺认你俩当师傅,咋样?大家这么忙,你俩就别、别在这添乱了。”
此时,给亲朋好友送肉的韩杨正好赶回来,二人总算善罢甘休,他把刘隽、冯丽娟、孟桂珍和文健喊进屋,拿出一个红布兜子说:“文健,这些天宰猪的老少爷们,每天起早贪黑的不容易,咱也不按天数算了,你把名字给我统计一下,每人给一千回家过年。”然后转过身对刘隽三人说,“你们三个人的任务大,等会儿我开车送张工回家过年,你们到鸡场按着德婶子原来给每个人核对的底数去开资,百以内的零头等到下次开资再算,你三个人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要出错,德婶子跟猪场这面人的工资等我回来再开,你们觉得能行吗?”
刘隽问道:“你这是拿出多少钱来呀?”
韩杨说:“这些天卖猪的钱,除了三哥那里还没结帐外,所有的钱都在这里呢!开完工资剩下的全都交给二爸就行了。”
做啥事情都有个巧合,家里的工作刚刚安顿好,韩杨给辛总、秦总和张明军分别带好了礼物,准备开车去肉鸡场接张明军,张明军却打过电话来说,秦总已经到了肉鸡场。
原来,秦淑霞和赵金华搭伴儿到南方旅游去了,听天气预报得知,春节前夕,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几十年未遇的特大降雪,怕高速公路因雨雪天气封路,提前两天赶了回来。再就是张明军早就满了技术指导的聘期期限,前些天,韩杨因猪场这边的事情忙,顾不到肉鸡场那边的事情,再三请求秦总让张工在将军营多呆几天,保证年前亲自送张工回家过年,现在正好从南方回来,途径三河镇顺便把张明军也带回去。
双方见面后非常高兴,张明军领着秦淑霞和赵金华在鸡场里转了一圈,详细的介绍了经营状况,秦淑霞看了非常的满意,对张明军跟韩杨的默契合作大加赞赏。临走前鼓励韩杨一定要把鸡场经营管理好,争取第二批鸡在正月十五以前出栏上市,有什么不懂的疑难问题及时联系。孟桂珍则非常机灵的把韩杨为他们准备的礼物全部装上车。
几天前,杨玉萍曾对韩杨说:“铁圈儿呀!今年志强不在了,过了年哪里都不去拜年了,该走的亲戚在年前走走串串吧!”
韩杨按照每年的顺序抓紧时间转了一边,就剩下刘隽的娘家还没有去,他跟二爸二妈商量,准备送刘隽回娘家去看看爹娘,杨吉祥夫妇非常赞同,于是,韩杨割了一大块猪肉,买了一箱酒,准备拉着刘隽和小石头儿去陈刘庄,临走前,杨玉萍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嘱咐道:“铁圈儿,兜里多带点钱,给你嫂子的爹娘放下点,尽量别在那吃饭了,早去早回啊!”
韩杨笑了笑说:“放心吧,我知道了,您的指示我一定照办。”
刘隽的父母得知女儿回家,早就在家等候着了,车刚停到门口,全家人就迎了出来,刘隽的哥哥帮着韩杨把酒和猪肉搬进屋里,陪着他喝茶聊天,二位老人在炕上逗着小石头儿,几个人谈笑着都很高兴。当韩杨看到刘隽和她嫂子在外屋正忙活着做饭,便对刘隽说:“嫂子,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不陪着大爷大娘说会儿话,你跟大嫂子在外面忙活啥呀?都怪忙的,我看咱还是别吃饭了,家里还有好多事儿要办呢!……”
刘隽的父母一听有点着急,老太太不高兴地说:“他二叔,你要这样说可就不实在了,在哪里不就是吃顿饭吗!能耽误啥事儿呀?”
刘隽的嫂子也劝着说:“是呀,兄弟!头一次来俺家,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走了,说出去还不让人家笑话呀!来来来,兄弟!抽烟喝茶,饭一会儿就熟,吃饱了饭,让你大哥去蘑菇棚里给你们采点蘑菇捎回去。”
韩杨被她一家人说的不好意思,只好答应吃了饭再走,从而借着蘑菇的话题和刘隽的大哥攀谈起来。
自从刘隽结婚以后,家里喂貂、种地的活都落在了嫂子的肩上,哥哥见父母都上了年纪就没再出外打工,于是出去学习了蘑菇种植技术,学成后自己培育菌种,种植了一棚蘑菇,估计能卖一冬一春不成问题。
当哥俩谈及到蘑菇的品种和菌种的培育时,刘隽的哥哥胸有成竹的说:“蘑菇的品种虽多,但是菌种的培育都是大同小异,主要区别都在种植的材料和管理方面了。……”
………………………………
第五十三章 丰年瑞雪 韩杨认子
韩杨听刘隽的大哥讲种蘑菇的事情入了迷,饭后,刘隽让哥哥嫂子带着韩杨去蘑菇棚看看,自己和父母在家里说知心话。
半小时过后,三个人说说笑笑的从外面回来了,每人搬了一筐蘑菇放在外屋,刘隽把正在熟睡的孩子逗醒准备回将军营,哥哥嫂子偷偷地把两框蘑菇和那箱酒都搬到了面包车上。
刘隽穿衣服时,从兜里掏出二百元钱对母亲说:“娘!过年了啥都没给您老人家买,给你点儿钱,你愿意买点啥买点啥吧!”
二老说啥都不留她的钱,哥哥嫂子也知道她一个人不容易,跟她撕撕落落的说:“妹妹,你只要过好了俺们就放心啦,你放心吧!俺们缺不着咱爹咱娘花的钱,不忙的时候家来住些日子就行。”
韩杨一看双方恋恋不舍喋喋不休,从刘隽手里抓过那二百元钱笑着说:“嫂子!我真让你急死啦,大爷大娘不要你的钱还不是疼你吗,我做主啦,这钱给大哥家侄子侄女当压岁钱了,你快抱着孩子上车吧!”说完,拉着刘隽钻进了面包车。
刚出村儿,刘隽对韩杨说:“捎这么多蘑菇干啥?”
韩杨头也不回故意气她说:“我早就看见了,连那箱酒也装回来啦!还不是大爷大娘他们疼你呗!反正是白捡的,又不能再送回去啦,捎都捎来啦,回家慢慢吃慢慢喝吧。嘿嘿嘿……。”
俩人正说着呢,刘隽的手机响了,是刘隽的哥哥打过来的。
“喂!妹妹!你们走到哪里了?咱娘忘了给你捎年糕啦,你们停一下俺给你送过去。”
刘隽一听正好把那箱酒送回去,省的韩杨念怪话,高兴地说道:“哥,俺们刚出村儿,你别送过来啦,还是俺们回去拿吧。”关了手机对韩杨说,“兄弟!掉转车头吧,谁叫你捡了便宜还卖乖呀,这回你想省都省不下啦。咯咯咯……”
韩杨开着车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转过脸笑着说:“嫂子!你真傻啦?你也不问问大哥是真是假,咱家又不是在城里,还缺年糕吃吗?”
刘隽不解其意,逗着他说:“咋的啦?是不是舍不得那箱酒了?”
韩杨笑而不答,一直开车前行。
没过几分钟,刘隽的手机又想起来了,她拿着手机问韩杨:“还是大哥打过来的,咱真的不回去啦?”
“真不回去了。”韩杨答道。
刘隽打开手机说:“哥,你跟咱娘说吧,俺家有年糕吃就不捎了,俺回去还……”
还没等她说完,对方就着急的说:“哎呀!妹妹,你们这是整的啥事儿呀?那个韩杨兄弟跟你演了个双簧,把两千块钱塞在咱爹的手套里,……”
刘隽听着,睁大眼睛瞅着韩杨说:“兄弟,你在陈刘庄做啥事儿啦?你咋啥事都不跟俺商量呢?”
韩杨知道她问的是偷偷给老人留钱的事,故意开玩笑说:“嫂子,你半年回家一趟,过年了你给大娘二百块钱,大爷大娘他们肯定认为你日子难不好过,还能要你的钱呀?其实我把那只手套藏在电视机后面了,我想到家后再让你打电话告诉大爷他们,没想到他们发现的这么早,反正事儿都这样啦,你就跟大哥说,这钱是咱家老人特意嘱咐的,是你吃饭前放到那里忘了说啦。”
刘隽板着脸说:“呸呸呸,你真当俺是傻瓜呀?上午临来的时候,大妈跟你说啥了?是不是说留钱的事?”
韩杨笑着说:“嫂子,不是一个大妈,是两个妈都这样嘱咐的我,现在你都知道啦,我的任务完成了,你要觉得生气呀,回家跟她二老好好地打一仗。哈哈哈……”
刘隽笑着说:“去去去,不理你了,……”
春节正好赶在三九里,今年志强家没有贴对子,对门韩杨家干脆也没有贴,年三十的饺子刚吃过,韩杨就独自来到猪场,他像往年一样给亲朋好友发新年祝福的短信。
陈媛媛听说他建了个肉鸡场,在将军营搞得红红火火,特意打电话逗他说:“哥,恭喜发财!听说你现在是总司令啦!啥时候给小妹安排个一官半职的赏口饭吃呀?”
韩杨也开着玩笑说:“行,没问题,军需处呀,参谋处呀,任你挑选,咱可说好啦,一旦就职以后不许辞职不干。哈哈哈……”
哥俩已有好几个月没见面了,电话里说笑了半个小时。
此时已经是后半夜,猪场里很寂静,只有来自远处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回味着自己走过的路,他想起志强的不幸和自己创业的艰辛,心中不免有些惆怅。鸡场那边偶尔有人说话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点了一支烟慢慢的走了过去。
孟桂珍提前就给大家安排好了,三十晚上六点半才允许回家,吃完饺子赶紧回来看好自己的鸡房,比平时要求的严格了些,主要是怕村里的鞭炮声惊吓了肉鸡,自己始终没敢离开,谁走谁来她记得清清楚楚。
韩杨见她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感到无比的敬佩。虽说正是三九寒冷之夜,大家的工作热情却让人感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初二上午,冯丽娟在猪场见到韩杨商量着说:“兄弟!俺家国强初六就回厂子上班了,俺们全家商量过了,这几天你啥时候有时间呀?你以前说等他回来才认宝骏当干儿子,一拖再拖,现在正好都在家里了,你说哪天咱就哪天,俺回去好准备准备。”
韩杨笑着说:“丽娟姐,这有啥准备的?这两天就着国强哥在家,我抽空过去坐坐就算认了还不行吗?”
丽娟很认真的说:“这算啥呀!俺娘俩的命都是你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儿,俺就是要正正板板的让宝骏喊你干爹。”
韩杨了解冯丽娟的脾气秉性,既然当初是这样答应的人家,已经无法更改了,于是说道:“丽娟姐,这几天哪天都行,记住!可不要铺张浪费呀!”
晚上,老杨家的场面人物基本上被请到了杨国强家,外加冯丽娟的父母一家。冯丽娟和她婆婆做了两大桌子的菜,杨国强带着儿子亲自过来接韩杨一家,宝骏小嘴特乖,一进屋见到韩宝庆夫妇跪在地上就喊爷爷奶奶,高兴地杨玉萍赶紧的掏出红包给他。
韩杨哪里知道认干亲还要穿新裤钻裤裆的说法,冯丽娟的婆婆给他拿来一条新裤子,非要让他穿上,再让宝骏从他的两腿下面钻过去,然后,给他磕个头才算是认干亲。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韩杨为难了,他急中生智抱起宝骏,在他小脸上亲了一口说:“大妗子,这都是老辈子的说法了,如今咱不讲这套了,干脆让宝骏给我点支烟倒杯水代替那些老习俗您看行不行?”
众人也觉得韩杨说的有道理,反正让大伙来就是为的见证韩杨和宝骏干父子关系的,只要宝骏叫韩杨干爹答应了也就算成了。
文旺哥说:“婶子,不如这样,让宝骏给他姥爷、爷爷们都倒杯酒,再给表弟点上支烟,咱们一起把酒端起来喝了,这干亲就算认了,咋样?”
杨吉祥、冯贵堂,韩宝庆、杨吉峰等一致赞同文旺的说法,杨国强领着宝骏一一给大家斟满了酒杯,让宝骏给韩杨点上一支烟,由文旺带头,大家共饮了一杯见证酒。
酒席之间,大家畅所欲言,说起将军营的未来和发展,大家都夸韩宝庆教子有方,养了个好儿子,为咱将军营做了这么多好事情,真是好人有好报,杨玉萍瞎了二十年的眼睛终于从见光明。
文旺哥说:“祥叔,听俺给你们说,前些天俺跟丽娟妹子和表弟从津京郊区一直到山东、河南转了一大圈儿,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心都往外跳,看人家建设的,那才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村头有工厂企业,农田有果树、大棚,家家有洋楼汽车。吉峰叔知道,俺俩给镇领导打了个报告,琢磨着在村里建几个蔬菜大棚先趟趟路子,镇领导很支持,但必须还要等县里的领导批示以后再做决定,估计一年之内没啥指望了。”
冯丽娟端着酒杯过来敬酒,看见他很失落的表情笑着对他说:“大哥,靠天靠地不如咱将军营的人自己争气,韩杨兄弟的养殖场马上就要动工盖大棚了,你这个村主任整天介围着镇上的领导们转,也不到咱民间来体察体察民情,你到底是支持不支持呀?”
文旺瞪大眼睛说:“表弟!是真的吗?”
韩杨微笑着说:“来,我和丽娟姐代表养殖场的员工跟咱村领导们干一个,希望领导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以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杨吉峰和文旺同时对韩杨竖起大拇指,端起酒杯高兴的说:“太了不起了!支持,一定支持!要说脑瓜儿好使,还得说是文化人儿,不,大英雄!”
跟着丽娟后面的冯丽娴看他爷俩一唱一和的样子,“噗嗤”笑了,端着酒杯对大家说:“我常年不在家,今天在我姐家里借花献佛啦,恭喜叔叔大爷还有大哥,新年吉祥!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文旺喝完酒把酒杯放在桌子上,眼珠斜看着韩杨对丽娴笑着说:“妹子!俺咋喝的这杯酒有点味道呢!”
丽娴心领神会,不慌不忙的给大家斟完了酒,端起酒杯对韩杨说:“兄弟!我大你三岁,刚才我先敬老人们,这回咱姐俩慢慢喝,这第一杯,你是我姐她们娘俩儿的救命恩人,俗话说,恩大不言谢,咱们都是从小在将军营长大的,为了这份情谊咱姐俩干一个。”
韩杨端起酒杯说道:“二姐太客气了,你说得对,咱俩都是喝将军营水长大的,你比我大,你说咋喝就咋喝。”
丽娴又到了第二杯酒接着说:“这第二杯,我听说你在咱村,不,已经是全镇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还为咱村做了不少的好事,姐姐很钦佩你,为了你的事业早日腾达,也为了咱将军营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富强,咱姐俩再干一杯。”
韩杨笑了笑,爽快的端起酒杯说:“二姐,过喻了,啥企业家呀,充其量不过是个养殖专业户罢了,谢谢二姐的夸奖和鼓励,来,干啦!”
此时,冯丽娴已经是面如桃红,柳叶眉下一对水汪汪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额角处的刘海儿分捋到两腮,低胸宽袖的粉色毛衣袒露出细嫩光润的脖颈,两臂如出水的嫩藕一般,一副伶牙俐齿的小嘴能说会道。
酒杯虽说不大,但是足够一两不在话下,冯丽娴已经喝了三个啦,韩杨怕她喝多马上接着说:“二姐,咱两家从父辈的交情就不错,咱俩从小就跟着爷爷习武健身,你的性格我了解,啥时候都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儿,不管咋说,我一个大小伙子在村里做点应该做的事情,那也是必须的,希望你们在外高就的亲人们常回家看看,为咱家乡的建设多多的出谋献策,我看咱姐俩今天的酒别喝啦,凭你的酒量,酒过千杯如此。”
冯丽娴不以为然,端起酒杯又说道:“兄弟!刚才还说听姐的呢,这第三杯,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宝骏的干爹了,我是他小姨,咱俩可就是亲戚啦!以后咱可要多亲多近喽!今天接着新年的喜气,姐姐衷心的祝愿兄弟尽快脱单,早日成家立业。”
文旺早就听说冯贵堂有意把冯丽娴许配给韩杨的说法,后来却悄无声息了,今天听她这一顿嘚啵儿,故意问道:“妹子,啥叫尽快脱单呀?”
冯丽娟解释说:“就是快找对象,脱离单身吗!”
文旺诡异的笑着说:“妹妹,俺表弟可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呀!你是不是还没那个脱单啦?”
冯丽娴满不在乎笑着说:“大哥,我有个男朋友,是我大学的同学,要不是这样,今天你这个月老就当定了,我来给宝骏当这个干娘。咯咯咯……”
坐在韩杨身边的宝骏搂着他的胳膊嚷道:“干爹!你咋不要小姨当俺干娘呀?快要呀!俺要!”
童言无忌,在场的人听了哈哈大笑。
冯丽娴逗着宝骏说:“你个小白眼狼,我才不要你这个调皮儿子呢!”
………………………………
第五十四章 猪场招聘 韩杨说亲
一场认亲的酒宴,一下子让冯丽娴的几杯酒推到了高嘲,冯丽娴非一般女子,不但人长的漂亮,口才胆量也非常了得,既能登的大雅之堂,又有小家碧玉之气,让多情的韩杨感到此人与自己有缘无份,真是命中可遇不可求的难得人才。
酒宴之后,大家纷纷散去,宝骏抱着韩杨的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