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养殖场盖楼房引起了镇上领导们的注意,金立冬来到将军营查看村委工作,顺便过来看看,韩杨非要留下他们吃了饭再走。
金海营说道:“老九,你不知道老爷子胆小怕事吗?上次你这里出事,光知道在家里咳声叹气,一句公道的场面话都不敢说,你看人家陈叔叔就不同,结果现在提升当了县长啦!”
韩杨翻了他一个白眼说:“三哥,你也别胡说八道,我跟你说实话,今天也就是咱老爷子来这里,其他哪个来了都他妈的扯淡,从今往后除了咱家老爷子和我陈老爸以外,我不跟政aa府任何的官员打交道,我看到那些贪官污吏,整天在上司面前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觉得太让人恶心。”
邹军逗他说:“老九啊,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不知道哪天咱们哪个兄弟做了官呢?”
韩杨毫不客气的说:“五哥,别人的前途我不会干预,不过我这辈子坚决不走仕途这条路,我只求发财不求做官。人活在世上要恩怨分明,不能以德报怨,有些人吃着你的。喝着你的。花着你的还不解气,扒了皮都喂不活,不做官的时候你是他的衣食父母,等做了官之后想着咋折腾你就咋折腾你,这叫当了驴子白肚皮。”
金海营说:“老九啊,你跟学良二哥的想法差不多,是不是你俩一起谈论过这样的问题?他可是啥挫折都没经受过,咋跟你的观点是一样的呢?”
韩杨笑着说:“三哥,咱家老爷子是一镇之首,别人想巴结你还赶不上趟呢,只有你欺负别人的份儿,谁敢给你小鞋穿呀?不像我们这些穷苦大众的孩子,想抓就抓想放就放,你没看我就是二进宫吗?哈哈哈……”
金海营掏出中华牌香烟笑着说:“快拿根插腚棍子堵上你把张臭嘴吧,老五跟我这么多年了,你问问他,三哥是那种人吗?”
邹军也点上一支烟笑着说:“你咋这么说咱三哥呢,三哥可不是这样的人,金海营倒是。哈哈哈……”
“好啊,你俩合起伙来气我,老五老九今天是不是找挨请呀?我给大哥打电话,今天就去大哥那里让他公断。”金海营说着就拨通了王福乐的电话,“喂!大哥,今天中午我带着老四、老五和老九一块过去呀!”
临近中午的时候,文赞去县城送货时把陈媛媛捎来了,她一下车就去养殖场找刘隽和文娟去了,姐仨见面分外高兴。
午饭时,媛媛没有见到韩杨,文娟告诉她说:“铁圈儿自从这次回来,脾气性格都变了,啥都不愿意说啥都不愿意做,今天又不知道上哪里喝酒去了,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
陈媛媛惊讶的说:“不会吧,每次来我看他都很阳光,咋的啦,经受这么点挫折就振作不起来啦?”
文娟沉重的语气说道:“媛媛,你可能不知道,被抓以前,一天看不见小石头儿都不行,他现在不愿意回家见人,谁都不想看,俺怀疑可能与大爷爷的死有关,因为抓他的那一天,大爷爷就在他眼前被人推倒的,他当时跟疯了一样,待他知道后,大爷爷早就入土为安了。这次回来,谁要是在他面前说起当官的事来,他就气的咬牙切齿不说人话。”
媛媛问道:“有没有考虑到让我哥出去散散心放松放松?他这是心里有障碍,如果心里的疙瘩解不开,时间久了回抑郁成疾的,我得跟大伯他们说,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
第七十五章 回归故里 乡情难忘
吃过晚饭,陈媛媛跟随刘隽来到将军营,跟韩父韩母说及此事儿,讲明了事情的利害关系。
韩宝庆和杨玉萍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听媛媛讲必须找一个人少清静的地方放松心情才能恢复过来,这下可难坏了韩父韩母,二人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哪里有这样的地方,最后还是陈媛媛出了个好主意。就说韩父韩母想找这么个地方去玩两天,让韩杨找个地方带着他们一起去。
韩杨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养殖场,发现手机上有条短信,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三小时以前媛媛发过来的。
短信内容:哥,我从上午来到将军营一直没见到你,你在哪里?快回家。
回复:瞎忽悠,媛媛,骗谁呢?我一天都没离开养殖场。
此时,陈媛媛来到刘隽的屋里见她还没睡觉呢,就打开手机对刘隽说:“嫂子,你看,现在我哥说谎话已经不眨眼了。”
“他说啥呢?”刘隽问道。
陈媛媛说:“我问他一天都去哪了,他说一天都在养殖厂里,看我咋制服他。”
回复:我在养殖场呆了一整天,有据可查,你啥时候学会撒谎了?
韩杨回复:好啦,媛媛,别闹了,快睡觉吧!啥有据可查呀,我整天在养殖场,哪里都没去,咋没看到你呀?
媛媛回复:哥,你还执迷不悟,我看你脑子病的不轻呀,不相信就看看电脑桌上是不是有顶遮阳帽?
过了好一会,没见回复,媛媛问道:“咋的啦?你的谎言是不是用我的现实验证了?”
回复:我知道了,媛媛,现在哥想睡觉,有啥事明天再说,晚安!
早晨,韩杨没有在养殖场食堂吃饭,回到家时韩宝庆拄着拐杖和杨吉祥出去溜早刚进胡同口,媛媛正在跟杨玉萍学做饭,他进屋不冷不热的说了句:“县格格还会做民间美食呀?”
媛媛假装生气的说:“哥,往后少跟我来这一套,整天谎话连篇,还有句实话没有?”
韩杨说:“我哪里知道你昨天来啦,还以为你跟我开玩笑呢,这次来的这么突然是不是有啥事儿呀?”
媛媛说:“我听说你废寝忘食的工作,经营这么大的养殖场天天不回家,怕你累着过来看看你。”
“简直是瞎说,这回我总算是想通了,人活一世不过几十年而已,即便是拥有金山银山也不会带走一丝一缕,哥能把养殖场经营的这一步已经知足了,现在银行贷款也已经还上了,每年的纯收入足够全家人衣食无忧消费一辈子的了,还有啥不安心的呢,我才不会再拼命了。”韩杨情绪低落的说道。
媛媛巧妙的转移了话题说道:“哥,你既然现在想开了,为啥不带着全家人出去玩玩儿呢!老人们窝在村里辛苦一辈子了,也该出去开开眼界,放松放松一下心情也有益健康,将来他们老了走不动了,再想去都没有机会啦。”
“原来我也这么想过,可老爹见了我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再说这会到外面去玩,除了人多车多乱哄哄的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呆在家里舒坦呢。”韩杨说道。
媛媛继续渗透的说:“哥,这些天你老是不回家来,你没有发现老爹性格变了吗?早晨我还在大门口听他跟杨伯伯说天气要转凉了,老家里的柿子快要熟了,是不是想老家的人们了?”
韩杨沉思了好久,再也没说什么。
吃饭时,二爸领着小石头儿过来了,韩杨马上给他让座,媛媛端上一碗大米稀饭,杨吉祥也不客气,一边喝一边喂小石头儿,闲聊之中韩杨说道:“二爸,您去过我的老家吗?”
杨吉祥笑呵呵的说:“当然去过,要不你爹咋会来到将军营呢?咋的?你想回老家看看?”
韩杨说:“原来我爹常说老家还有大伯大娘,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可我从来就没有见到过面。要不过些天我带你们去一趟,就当出去旅游吧。”
杨吉祥回想起当年的情景笑着说道:“大哥,这么多年了,还真得该回去看看了!铁圈儿呀,想当年你老家住在一个大山沟子里面,那个地方老穷了,全村也不过几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靠种地为生,山坡上的果树还是你爹当兵复原回家以后种的呢!这些年也不知道发展的咋样了。”
韩宝庆听到韩杨说起回老家的事满脸的惆怅,心里知道儿子跟杨吉祥说老家的事是故意冲着自己说的,一年多了,爷俩相互沟通的越来越少,经常谈不到一块去,肯定是媛媛早晨开导了他。
媛媛看除了韩宝庆表情的变化,立即笑着说:“那里肯定是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哥,啥时候去带着我呀!我也看看那里的真山真水。”
韩宝庆低调的说道:“媛媛,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好,老家前些年因为缺水是穷山秃岭,现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或许好啦。”
杨玉萍一看爷俩好不容易说的一起,高兴地说:“我跟你结婚这么多年都没回老家去看看,这回咱自己有车了,奶奶姥姥都跟着回去转转。”
杨吉祥不以为然的说:“那可不行,老爹老娘都这么大岁数了,一路上太辛苦,俺建议老人们就算了吧!”
关于回老家的问题大家谈论了很多,韩杨来到养殖场的建筑工地上跟金海营说起此事,没想到他对此还挺有兴趣,急切的问道:“老爹老娘啥时候回老家呀?记住我也算一个呀,越是这样的穷山沟越值得一去,穷地方的人们好打交道,从业的起点低,闹不好咱们兄弟还会不虚此行,在那里发现投资热点。”
第二天,肖娜打电话对韩杨说:“老九呀,你们是要回山区老家玩儿去嘛?俺想跟着去你三哥不同意。”
韩杨打趣的说:“哪里都少不了你们这些臭娘们,你不怕三哥在路上把你卖了。”
肖娜笑着说:“俺才不怕呢,卖就卖呗,反正到了谁家不是穿衣吃饭呀!咯咯咯……。”
韩杨说道:“行啊,你不怕辛苦愿意去就跟着去吧。”
两天后,他把姥姥奶奶都安排在养殖场住下,跟金海营每人开了一辆车清晨出发,五六个小时的行程,中午时才赶到灵寿县城,距离韩孝子村还有三十多里的山路。
杨吉祥建议大家停下来少做整顿,在一家兰州拉面馆每个人吃了一碗刀削面,然后继续赶路。
韩宝庆看到车窗外平整的山路,眺望着老家方向的山峰,无限感慨的说:“到家了,终于到家了!翻过前面的丘陵就能看见韩孝子村了。”
金海营从来没有在山路上开过车,集中精力两眼注视着前方,韩杨更是全神贯注的慢慢前行,三十多里地的路程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路的景色啥都没看到。
总算到了韩孝子村,一个坐落在山脚下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头一块秋收晒粮的空场地,场边处三棵高大茂盛老槐树。车刚到村口,韩宝庆就从车上下来拄着拐杖说:“变了,变了,原来这块场地要大得多,现在该起了大瓦房,东山坡上原来光秃秃的,现在绿树成荫,村子周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果树,金黄闪亮的山柿子压弯了树枝,村西一片一片的葡萄、苹果、核桃,好像进了花果山,
杨玉萍、杨吉祥等人跟在韩宝庆的后面往村子里面走,除了村子外围有几栋瓦房之外,村中间还是土坯房居多,虽然正是中午时分,小村庄里却见不到几个人。韩宝庆凭借着二十年前的记忆向自己家的老宅走去,爹娘给他兄弟二人留下来的老土房早已不见了踪影,新翻盖的土房也有十几年的样子,门前那几棵老枣树依然还在,树枝上挂满了大大小小还未成熟的小枣,他呆呆的伫立在门前心情无比的激动,两行热泪情不自禁的夺眶而出,杨吉祥和杨玉萍扶着他慢慢走上台阶,轻轻地推开两扇大门,院子里拴着的一条看家狗看到有陌生人进来,拼命的狂叫起来。
“旺、旺”的狗叫声引起了屋里老主人的注意,发现院子里突然间来了这么多陌生人,慌慌张张的迎了出来,当他看到韩宝庆时愣住了,韩宝庆大声喊道:“大哥!俺是宝庆啊!俺回家看你来啦!”
老人不顾一切的冲上前来,激动的抱着韩宝庆失声痛哭:“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了兄弟第一次见面!二十多年了俺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金龙他娘,宝庆回来啦!宝庆回来啦!……”老人高兴的连声喊道。
随着老人的喊声,从屋里急匆匆的走出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太太,韩宝庆大声喊道:“嫂子,还认得出俺嘛?俺是宝庆呀!”
老妇人激动的眼含热泪拉住韩宝庆的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老汉似乎清醒过来,赶忙跟大家打招呼,大家跟着一起进了屋。
韩杨的大爷叫韩宝良,大娘叫王艳霞,前面咱们提过也是本村的娘家,韩宝庆自从跟着杨吉祥来到将军营只往家里写过几封信,后来大儿子韩金虎夭折以后,杨玉萍双眼几乎失明,家中还有两位老人需要照料,始终不能脱身,后来家境略有好转偏偏又出了车祸。
韩宝庆先介绍了杨玉萍、唐金霞,随后又一一介绍了韩杨、文娟、刘隽母子、陈媛媛、金海营和肖娜,几位年轻人彬彬有礼的见过大爷大娘,韩宝良老两口高兴的心里乐开了花。
晚上,韩宝良家的小院热闹起来了,大儿子韩金龙、二儿子韩金轩听说二叔一家回来了,领着老婆孩子都集中到老人院里来,就连十多里外的女儿韩金荣一家也赶了过来,三间屋子三张桌,屋里的人满满的好不热闹。
韩金龙的大儿子韩帅领着媳妇郭爱忙的不亦乐乎,先是给爷爷奶奶们倒酒,然后又给叔叔婶婶姑姑们倒酒,随后就是韩金轩的儿子韩震跟韩金龙的小儿子韩勇给大家一一斟酒,韩家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热闹的场面,大喜大庆热闹非凡,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一顿晚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饭后,老人们留守在韩宝良院里,其他人分散的韩金龙、韩金轩哥俩的家里过夜。
第二天,韩杨还在朦胧中就听韩帅叫他:“小叔,小叔,起来吃饭啦!”睁开眼天已经大亮了。
大嫂子领着儿媳妇早已做熟了饭,看到韩杨和金海营他们起来了,笑着说:“兄弟,俺娘那边也做熟了,让俺叔和婶子他们在那边吃吧,咱们在这边吃饱了在过去吧。”
韩杨和金海营还没洗完脸,韩帅又把文娟、刘隽、媛媛和肖娜叫了过来。
上午,大姐韩金荣一家要回去了,并诚邀叔婶及兄弟姐妹到她家做客,韩杨和金海营带着韩金龙、韩金轩兄弟把韩金荣一家送了回去。因为中午吃饭时都喝了不少酒,下午很晚才开车回来。
………………………………
第七十六章 寒山之妙 突发奇想
晚上,兄弟几人谈到了深夜,韩杨了解大哥韩金龙小学都没有上完,二哥韩金轩也仅仅是初中文化程度,那时山里人都没见过啥世面也没啥讲究,只要能混上口饭吃就知足了。
想当年韩宝庆退伍回家号召大家在上坡上种果树,没有人相信这是发家之道,他用自己的复员费买来树苗,跟大哥种在山坡上,第二年杨吉祥来到村里把他带走了。几年后,山坡上的果树在一家人的精心管理下结了果,从此一年比一年的收入高,先是翻盖了老宅,接着又给他们兄弟二人盖了新房娶了媳妇,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富户。村里的人们看到他家种果树发了财,家家户户有样学样,又过了几年,全村大多数人家都尝到了甜头,因为出山的道路不好走,每年收下来的果实都是靠马拉牛拽运出山去的,这时候大家真正醒悟过来,想起当年韩宝庆说的要发家先种树,要想富必修路的说法是对的。
后来,政aa府把路修好了,出山进山也方便了,漫山遍野都是的苹果树,单一的种植反而坑了自己,苹果收获的多了,进山买苹果的商家把价格压得很低,山里人不知道外面的行情,都怕自己的苹果卖不出去,不管价格高低抢着出售,由于没有统一的销售和管理方式,掌握不住市场消费规律,果树种的多了反而跟收入成了反比。最近几年有些人们有种上了山里红、山柿子、山核桃和葡萄之类的果树,虽然刚见有起色,但是种植管理和市场销售还是链接不起来。
从村外种植面积跟村里人们的居住条件上看很不搭调,韩杨好奇地问:“大哥,要从村外的种植现状来看,咱村应该是个富裕村,为啥只有村头几家盖了新瓦房?
韩金龙说道:“兄弟,你是没有看到原来的房子,村里这些土房子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家刚卖苹果挣了点钱翻盖的,当时公路还没有修好,外面的砖拉不进来,你们看到村头的那几栋瓦房是你二哥当村长后带头刚刚盖起来的。”
金海营问道:“大哥,为啥西山种树种田,东山没有人种呢?”
韩金龙笑着说:“西山土质好保墒,种啥容易活,二叔在家的时候就是先开发的西山,东山并不是多么的不好,其实地表面都是山石砬子,人们都叫寒石山,碎石以下三四十厘米就是寒石,也只能长些野菜野草,谁愿意拿钱往那里去投呀!”
韩杨觉得是新鲜事,好奇地问:“大哥,你说的寒石是不是说碎石下面的石头很凉呀?明天咱们到山上看看去行吗?”
韩金轩笑着说:“兄弟,这有啥好看的,石头山不是凉的还能是热的?山上不是不能种树,但必须有大量的水才能种活,咱村总共有四五十户人家,想种地有的是,谁有功夫愿意浪费在哪里呀。”
韩金龙微笑着说:“你俩别听你二哥的,一个芝麻绿豆大的破村长像有多大的派头一样,兄弟们大老远的家来一趟,愿意爬山赶明儿大哥领你们上去转转。”
第二天吃过早饭,韩金龙带着这帮弟弟妹妹们去蹬寒山。都说望山跑死马,这句话一点不假,出了村看着寒山就像个小山包一样耸立在眼前,从田间地头左拐右拐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山脚下,再往山上看感觉到寒山好像突然大了很多很多,肖娜走进山里大约有半小时的路程就转了向,坐在一块平坦的开阔地上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哎呀!俺的亲娘呀!俺可走不动了,俺听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都这么难,下山还不得更难呀,不行了,你们走吧,俺真的走不动了。”
大家只好原地休息,韩杨看着山坡上长满了野草野菜,搬起地上的石块扒开了碎石,下面果然是镇凉镇凉的。
刘隽、陈媛媛陪着肖娜坐在山坡上,看着远处的山顶也不想再往上走了,韩杨让她们坐在原地等候,文娟倒是饶有兴致的跟着他们三个男人继续前行。没有拖后腿的了,脚下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四十多岁的韩金龙步履轻盈,韩杨、金海营、文娟跟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紧追慢赶总算没有被他落下,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四人已经站到了上的最高处。虽然没有那种“蹬高凌云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在晴朗的阳光照射下,远处的村庄、农田里的庄稼和成片的果树尽收眼底,从山的外侧看山坡陡峭山石林立,寒山确实不大,东北西南走向有五六公里的长度,宽度大约有二三公里,山内野草丛生野菜遍地,不知名的野花到处都是。
韩杨掏出烟来递给金海营和韩金龙说:“大哥、三哥,咱们也歇会在下去吧!”
几个人坐在石头上休息,韩杨问道:“大哥,山里这么多野草野菜,为啥没有人想干点啥呢?”
韩金龙吸了一口烟,指着半山腰的平地说:“前些年有人在那里住着放羊,冬天一场大雪封了山,结果连冻带饿一只羊都没有赶下山去,从此谁也没有再在这方面动过脑筋。这里的人都知道,寒山三季似娘亲,冬天一季似虎狼。”
下山的路上韩杨问道:“大哥,这里地多粮食多,为啥没有养猪养鸡的?”
“咋没有啊,只不过就是养不多,每家养上一两头猪十来只母鸡,地里的活还忙不过来呢,哪里顾得上养这些生灵。”韩金龙说道。
韩杨说:“每家有多少亩地呀?”
韩金龙笑了笑说:“平地上的好地每个人就十几亩呢,西山坡上的地随便承包。”
韩杨笑着说:“那么东山这些年始终没有人承包吗?”
“这有啥承包的?除非脑袋瓜子进水了花这种冤枉钱。”韩金龙说道。
“大哥,这东山属于咱韩孝子村的吗?”韩杨问道。
“当然属于了,东山、西山都是咱韩孝子村的地盘儿。”韩金龙非常肯定的说。
“如果把东山全部承包下来得需要多少钱?”韩杨问道。
韩金龙瞪大眼睛吃惊的问道:“兄弟!你问这干啥?难道你想在这里开山挖宝呀!大哥告诉你,咱可千万别上这个当,专家们来探测过说,寒山就是一座石头山,里面啥都没有。”
韩杨笑着说:“大哥,别担心,我就是随便问问。”“承包西山坡上乘好地是三年内不交任何费用,三年后是三十元一亩地。东山始终也没有人提过承包,这事儿得问问你二哥。”
他们来到半山腰的时候,看到肖娜、陈媛媛她们已经快到山脚下了。
回到家中后,其他人累的爬不起炕来,唯独韩杨精力充沛给没事儿一样,他抱着小石头儿说:“儿子,老子以后就回老家来住着喽,这里多好呀!出门就能爬大山,快上炕去把他们都打起来。”
他拍打起金海营说:“三哥,今天进山有啥感想?”
金海营懒洋洋的说:“哎呀!有啥感想!累呗,两腿发酸,屁股蛋子发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