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大……”
………………………………
第十章 贴红喜帖 媛媛挨冻
刚才大家听了媛媛讲的故事有板有眼信以为真,对面的文娟和冯丽娟早就听的明明白白,俩人低着头一直在偷着笑。媛媛一走,王丽红看到她俩笑做一团这才恍然大悟。正没处找台阶呢,这时韩杨推着三轮车进来了,听到吉平婶子正在笑逗韩杨,韩杨又没说出个三二五来,心想:“难道俺俩是真的让这个小丫头给瞒天过海地骂了一顿?这个县城里来的丫头太精明、太厉害了,俺和金德婶子讲笑话把她拐进去了,她不显声色,反而又笑呵呵地接着话题编出韩杨和狐狸精在学校的事儿,讲的有板有眼儿,还听不出哪里有啥破绽,两个大活人愣是谁都没听出来,被人家拐弯抹角的给数落了一顿,还跟着大伙一起傻笑,这不是自己刨坑自己往里跳吗。”
王丽红一边包着包子一边寻思着,总感觉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韩杨搭讪着和她说话时,她立即抓住这个机会追根刨底想问个虚实。听了韩杨的解释才真正明白媛媛刚才是故意的借题发挥。
王丽红自嘲地说道:“都说城里的人心眼儿坏,这喝了墨水的城里人心眼儿更坏。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兄弟,将来找媳妇儿千万别找喝墨水多的,这种人太难斗了,骂人都不带脏字,咱算是服了……”
“咋的?嫂子,我就说嘛,咱姐俩倒是想到一块去了,这城里的媳妇咱千万不能要,因为城里的人心眼儿太坏了,你猜城里人把你们这些骑着三轮车的人叫啥嘛?你要是听见城里人说你们话能活活地把你们气死。”韩杨说到这里故意的顿了一顿。
“快说,快说,他们说啥?”几个好事儿的人一个劲儿的追问。
韩杨装着表情非常平淡地说:“城里人把你们骑三轮的这些人叫――狗骑兔子。”
“哈哈哈……”喜棚之内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一向心胜好强有了名的王丽红刚被陈媛媛编派了一回,没成想一不小心又让韩杨这小子“借刀杀人”捡了个便宜,于是挥起胳膊在韩杨的肩膀上不轻不重捶了两下:“死冤家,动文的俺们斗不过你,你给我记住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你娶媳妇儿的那天,俺们姐几个非把你衣服八光不可。……”
“谁叫你守着矬子尽说短话了,明知道他是读书人还说喝墨水的人坏……………”
“你这不是小海米儿跳迪斯科………………瞎(虾)闹嘛,咯咯咯……”
“你是甜石榴吃皮不吃粒儿………………自讨苦吃。”大家笑着对她一顿挖苦。
“哥,胶水和喜帖我都拿来了,先贴哪里呀?”媛媛换了一件绿呢子大衣,红色高跟儿皮鞋,细条高个,披肩的青丝衬着百里透红的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和一对柳叶眉好像是画里的仙女一般,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美人胚子。她左手抱着一大圈喜帖、浆糊、小笤帚,右手领着斌斌早已站在喜棚大门口。
韩杨听到媛媛喊他迅速转身跑开了,带着媛媛和斌斌先给志强的爷爷、奶奶和自己的姥爷、姥姥住的房子贴上喜帖,又给志强家和自己家大门口贴好,又依次按着老杨家族份的远近挨个贴好。贴喜帖在农村这是很有讲究的,一般这种活都是有本族近门的人和主家自己去干,本村人都知道韩杨的外族就是老杨家的人,再加上他和志强家的这种特殊关系,全村人所共知都是认同的。
上午十点左右第一批上锅的包子出笼了,贴完喜帖的韩杨拉开自己防寒服的拉索把斌斌揣在怀里,媛媛拿着没贴完的喜字、胶水和笤帚跟着他往回走。这时喜棚内包包子的人们早已经包完了,正坐在棚里吃包子,一边吃包子一边总结着经验。
志强也正好开车回来,从早晨开车出去转到现在,把姑、姨、舅舅、妗子、姥姥、姥爷全部接来了,姑父、姨夫和表哥们明天自己来。吉峰叔和二爸二妈等人赶紧出门迎接。志强看见媛媛和斌斌冻得红鼻子辣蒜儿的,就让她俩到屋里去吃包子。便跟韩杨沿着去村外的马路两旁的房角上每个房角贴上一个喜字,最后一直贴到出了村口的电线杆儿上才结束。这样外来的客人顺着鲜红的喜字可以一直走到志强家的大门口。
陈媛媛抱着斌斌看到院子内里里外外都是来吃包子的大人和孩子,于是便找了一个塑料食品袋装上几个包子提在手里,抱起斌斌跑到韩杨家里。一进屋就跺着脚嘶嘶哈哈的跟杨玉萍说:“我的妈呀!这老天爷说冷还真滴冷啦,快把我们娘俩儿冻死了。”她把斌斌放到炕上,“宝贝!快上姥姥那去暖和暖和。”说完把包子放在茶几上,皮鞋一脱爬擦爬擦就上了炕,顺手在被摞子上拽过一条棉被子披在身上,双脚伸到韩母坐着的的褥子下面,哈着气搓着双手紧挨着韩母坐在炕头上。
“姥姥,小姨真的要冻死了吗?俺不让小姨死。”天真的斌斌披着韩杨的防寒服站在炕中间听到陈媛媛说要冻死了,吓的扑倒韩母的怀里哭着说道。
韩母搂着斌斌笑着说:“斌斌不哭,小姨说着玩儿的。”接着又对媛媛心疼滴说,“也没你这样的,你傻啦!铁圈儿他们贴喜帖你跟着干啥去?大冷的天,唉!……”
陈媛媛咯咯地笑着说:“真不赖,你个小白眼儿狼,小姨真的没白疼你。”
娘仨正在炕上说着,文娟端着包子领着两个姑姑、表姐妹和表嫂进来了。志强家那边里里外外的人太多了,吃包子时她想起大妈妈这边可能没人拿过来,就多拿了一些包子叫上两个姑姑还有表姐表嫂过来了。一进院子就听见斌斌哭,媛媛和大妈妈还在哄他。
“斌斌,怎么又不听说了?…”她一进屋看见媛媛裹着被子里弯腰弓背的狼狈样子咯咯地笑了。心想刚才站在喜棚门口的时候还精的像个仙女似的,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怎么就变成落汤鸡了。
韩母听说杨家大姑二姑来了非常高兴,忙着把她们让到炕上。文娟在炕上放好一张小方桌子,又端上包子来,然后又每人一杯热水。
文娟给媛媛沏了一大碗姜糖水,故意逗着她说:“爱精不穿棉的冻死万人嫌,小仙女!来碗凡间的姜糖水快趁热暖暖身子吧。”
陈媛媛在众人面前被她这么一说觉得很不好意思。
“姐!你……”
“萍妹,你真是好福气,这俊闺女是铁圈儿的对象吧?”志强的大姑问道。
“你说媛媛呀!不是,她是城里陈伯伯的宝贝闺女,是铁圈儿的干妹妹,大姑!”文娟见大姑误会了,看见媛媛的脸蛋儿都红了,赶紧的解释。
“大姐二妹,儿媳妇我不敢说,虽说我这辈子没生闺女,可我却有享闺女福的命,眼前这不就有两个闺女嘛,吃的穿的谁也忘不了我这瞎老婆子,媛媛只要放假准来住些天跟我作伴。这闺女说话畅快,老是哄我开心,哈哈……”韩母在众人面前骄傲的说。
“好啊!萍妹,好人有好报,咱一大家子人的心眼儿都好,好福好命都是咱自己积下的缘。放心吧!咱铁圈'juan'儿既孝顺又有出息,将来一定能给你带个好媳妇回来的……”志强的二姑也恭维地说道。
韩宝庆从猪场回来了,刚才他在志强家那边看了看包子都蒸出来了,听说志强的大姑二姑都在这边,于是回到家里手都没来得及洗上一把就进了屋。
“大姐二妹,你们早来了?有多半年没家来了吧?咱爹和咱娘老是叨磨你们俩,这次志强结婚你们回来,要是二老闹你们几句可别往心里去呀!人上了年纪都这样,时间长了看不见个人的儿女也是想啊。嘿嘿嘿……”在老杨家韩宝庆的身份就跟杨吉祥的亲哥哥一样,家里有什么事他都知道,昨天杨家老父母还生气责怪她们呢。
“他大舅呀!你们放心,本来就是咱做小人的不对,咱爹咱娘他们爱怎么数落就数落吧,反正是咱个人的老的,你说俺们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儿子媳妇每天忙,孙子孙女都扔给咱,家来一趟真的不容易,说实话,这两年的确家来的少,今天一进门就数落俺俩了,有啥法儿呀?……”两个姑都觉得很无奈,在大家面前说着眼睛里已经含着眼泪了。
确实上午志强接她们来的时候,等安顿好老亲家后,老人见了她们就没鼻子没脸地“表扬”了几句。
杨玉萍虽说视力不好,看不到大姑二姑她们的表情,但听她们说话的语气,就能知道姐俩肯定被老人埋怨了。刚才韩宝庆说话时她就听出了这里面话里有话。
“大姐二妹,咱老爹老娘就这么个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一点坏心眼儿都没有,啥事说过去就完,这些年就是跟这三个孩子没脾气,跟宝庆还好,我和吉祥家两口子可没少让老人数落,咱爹在村上有了名的脾气大,从年轻时就这样儿,谁都知道。等有空儿我和咱爹咱娘解释解释,以后孩子们放假的时候,你们就常家来看看,老人岁数大了也想你们呀!也盼着你们回来……”
媛媛喝过姜糖水觉得身上暖和许多,看到韩宝庆回家来,眼前低沉的气氛让几个年轻人感到很别扭,对着韩宝庆半贫着笑道:“大伯,刚才大娘认我做闺女了,您和我大娘是两口子,我就得喊您爸爸了。大家说对吗?”
大家都笑了,韩宝庆高兴地说:“真的?要是这样俺老韩家可烧高香了,这么好的闺女哪里去找的,俺举双手同意,哈哈哈……”
文娟在一旁抱着斌斌火上浇油。对着媛媛说:“媛媛,俺大爸已经有闺女了,不如你做儿媳妇吧,你跟铁圈儿在一个班上两三年了,又都相互了解,郎才女貌,‘神州行,我看行’。咯咯咯……”
媛媛一点也不羞涩,照样贫着嘴对文娟说:“姐,你太高看我了,我哥那么优秀,在他眼里根本就看不上我,所以,这辈子我只有做他妹妹的份儿喽。”
韩宝庆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大姑、二姑、表姐、表嫂看到这个城里的姑娘说话这么豁达,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二姑亲热地说:“这闺女嘴说话真甜!死人也能让他说活喽。大哥和玉萍姐要是真的有这么个又会说又会道的好儿媳妇,一辈子还不乐死。”
媛媛的几句玩笑话把刚才屋内沉静的气氛一度升华,在座的人都感觉得很温暖。大家一边说笑着一边吃着包子,谁也没有再提刚才的话题。
韩杨和志强吃着包子进来了,他先跟大姑二姑表姐和表嫂打过招呼,然后故意逗文娟:“姐,下午我哥请客,带我和斌斌去洗澡,我姐夫在国外回不来,你咋地也得表示表示吗?”
“表示啥呀?今天这么冷我不去洗了。跟你俩说,你姐夫可是说了,别看舅爷们没拿他当回子事,他虽然回不来,可闹玩儿的钱一分也不少拿,反正不能给你哥俩脸上丢面子,就看你们哥俩咋办了?”文娟开着玩笑说。
“吆喝,几天不见赵海波这小子长能耐了,谁信呀,姐,你竟说便宜话,明知道他在国外打工回不来才敢这么说,你编瞎话编得也不像真的,这样吧!先给他记着这笔账,以后等他回来再补上,今天下午我们去镇上洗澡你去不去?”韩杨说道。
媛媛听说下午去洗澡,急忙抢着说:“姐,去洗吧!你去我也跟着。哥,你们什么时候去别忘了叫着我们。”
“知道了,我就知道哪里都少不了你,天这么冷,要不你在家里老实呆着算了,你们女孩子出门太麻烦,到哪里都粘起来没完没了。”听话头韩杨有点不愿意带她的意思。
“大阿哥,从今往后你对本格格说话可要客气点儿啦!不然的话我在皇阿玛面前给你奏上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陈媛媛盛气凛然的学着电视剧里面的台词儿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大家都喜欢她爱说爱笑的性格,大姑笑着对志强说:“你哥俩反正是开车去,正好媛媛和文娟儿不还是个伴儿嘛!多好呀!”
志强笑着说:“大姑,他俩经常这样说话,闹玩儿都习惯了,没事的……”
吃完了中午饭,志强拉着韩杨、陈媛媛、文娟和斌斌去镇上洗澡去了。
………………………………
第十一章 喜事新办 热闹非凡
婚礼的前一天大伙吃了子孙包子,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奏曲,真正热闹得要算是婚礼的当天。
志强和刘隽婚礼的良辰是农历腊月二十六早晨的五点到七点,按惯例迎亲的车队要根据路程的远近计算好时间,带好男方为新娘子家准备好的谢娘礼准时出发,把新娘在这个时间之内接到男方家里来,才是大吉大利。
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办事也讲究个派场,接亲队伍一般是六辆或者是八辆轿车组成,一是面子上好看,二是图个吉利数字,六辆车是六六大顺八辆车是发发发。经济条件好的大多是八辆,志强家的婚车就是八辆。都是哥们儿兄弟金海营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的,清一色的奥迪轿车,车的档次也比别人家高出一等。
迎亲队伍里人员的挑选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该队伍的成员的属相不能和新娘子的属相有冲突。新娘子坐头车,头车内还坐着一位接女婆和一个男性主事人,这两位的任务相当的重要,必须是结过婚的男女,还要板板生生、能说会道,办事干净利落、见多识广的场面人物,也是整个迎亲队伍的领导核心。志强的母亲唐金霞就直接点了名,让身材匀称漂亮能干的冯丽娟做接女婆,让做事稳妥、见多识广的文旺做代理主事人。其他车辆每辆车有一个押车的男性,主要负责清点、装卸嫁妆和礼物,而韩杨就是这个行列当中的一员,他坐在第二辆车上,主要任务是往女方家大门口贴大喜字和燃放鞭炮。
凌晨四点,韩杨听到闹钟响了,立即起床不敢怠慢。他今天穿上干爹陈翔升为他买的崭新的西装,脚上穿的是一双铮光瓦亮的新皮鞋。这是昨天志强带他们去镇上洗完澡后给他买的,也给陈媛媛买了一双皮靴子,他们两个借此机会不疼不痒地‘宰’了志强一刀。
刚刚睡醒的媛媛看到韩杨西装革履的打扮着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坐在炕上俏偏地笑道:“哥,不要太潇洒了。真是人配衣服马配鞍,好一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帅小伙,你打扮得这么帅气耀眼,当心刘隽嫂子的娘家人把你当成新姑爷给闹了。”
头一次穿西装的韩杨被媛媛说的不好意思起来,他假装斗气地说:“媛媛,我的亲妹妹!我是你哥哥,你不要逮着谁就挖苦谁好吗?照你的意思我光着腚去你才高兴呢,再说了老爸给我买的新衣服,这种场合要是不穿,岂不是埋没了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他这么一说,媛媛真的笑了起来:“瞧瞧瞧,刚换了一身新衣服就这么臭美,小嘴说话都像吃了喜糖一样这么甜,咯咯咯”
“哥咋了?只允许你们女的爱美,哥就不许潇洒走一回啦?不过,哥不像某些人为了爱美,把自己冻得像个寒号鸟似的大白天偎在被窝里,嘿嘿嘿……”韩杨扮了个鬼脸笑着出去了,听得媛媛在后面说了一句:“瞧你个臭美德行,快去你的吧!不理你了。”
外面的地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无声息地覆盖了一层白白的积雪,大约有一寸厚左右,虽然天还没亮,遍地银白映的四周依稀可见,天空中依然飘落着雪花,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一点风丝儿,只能听见雪花刷刷地落地声,看来这场雪一时半会儿先停不下来。
当韩杨推开大门时,有几片雪花落入他的脖颈子里感觉得凉丝丝的,包饺子的女人们早早的起来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准备包饺子了。大总理吉峰叔正等着迎亲人员准备分派任务,志强站在外屋正在跟金海营通着电话。
十多分钟后,八辆黑色的奥迪轿车停在了志强的家门口,吉峰叔看到车队一到,对金海营等人也不客气,叫上文旺急忙召集迎亲的所有人员集合,搬上应带的礼物打发车队出发。因为赶上大雪天气路上不好走,时间上尽量往前赶,还一再嘱咐各位司机,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加小心。
早晨六点三十分左右,迎亲车队准时把新娘子刘隽接到了将军营村,浩浩荡荡的车队直抵志强家大门口。
此时的雪比起车队刚出发的那阵儿已经小多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片雪花在天空中翻滚着飘落大地,看着好像很疲倦的样子,但天空依然是阴沉着。
志强的母亲唐金霞心疼儿媳妇,怕刘隽穿着婚纱冻着,找到大总理吉峰叔商量典礼的程序越简便越好。一般情况下,只要主家不请外地司仪主持婚礼,这一项差事就有吉峰叔个人代劳了。
头车在门口停稳之后,唐金霞拿着红包换下新娘子手中的一把手捧花。关于红包里究竟装有多少钱,那就要看做婆婆的心气儿了,也许是一百零一块,或许是一千零一块,也有可能是一万零一块。意思是说婆婆对自己的儿媳妇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挑来的。典礼时公公婆婆还要给新人红包,这次红包里面就只有一百元了,意思是祝愿新郎新娘百事百顺、白头到老、百年好合。新娘入洞房一定要新郎抱进屋内,这叫掂量掂量分量,以免以后过日子的时候给饿瘦了。
新媳妇上炕,子孙饺子出锅。煮饺子的人故意捞出几个煮的半生不熟的饺子端到新娘子面前,问新娘子:“生不生呀?”新娘子羞嗒嗒滴回答:“生!”这样就万事大吉了。然后就是所有的男女老少共同吃喜饺子。
大伙早晨吃完了饺子,就等着新媳妇娘家人来吃中午这顿宴席,一般像这样的情况,娘家贵宾是不会来的太早,免得给亲家添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候院子里热闹起来了。一些爱热闹的人抓住了杨吉祥和唐金霞两口子,大家一起动手,画脸的画脸,穿衣服的穿衣服,有人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锣鼓家伙和小推车,让志强用小推车推着刘隽,杨吉祥扮成傻小子模样在前面拉纤,大红嘴唇三角眼儿,头发打了个天花结,还带着两朵红花,身上穿着一件破军大衣,腰间系着一根草绳子。唐金霞扮成傻老婆的样子,大红嘴唇红眼镜,脸上点了几个很夸张的大黑痦子,穿着一件老爷们的大褂子,腰间系着一根皮腰带,胸前塞着两只气球,左手握着一把大蒲扇,右手举着一个小鞭子在空中摇晃着,俩人走在人群前面踩着鼓点儿扭着出来大门。站在老远处的人们看了赶紧拿起扫帚打扫马路上的积雪,为的是好让他们多走一段路,好让大家热闹热闹。这一队人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狂欢。一直到村中转了一圈才回来,途中俩个人扭得动作小了点,旁边的人便嚷着逗他们,唐金霞一看大家笑的前仰后合更加来劲儿了,简直就像个人来疯儿,到了自家门口了还余兴未尽,恰恰赶上陈翔升和金镇长等人正好来到,他们看到如此的场景,都笑的喘不过气儿来。
陈翔升来杨家贺喜是早已说定了的。而金立冬也是受杨吉祥和唐金霞夫妇之约赶来的,不管怎么说将军营还是他这个镇长所管辖的,杨吉祥又是将军营的村支部书记,下面的好多工作都要有村上的干部来做,杨吉祥就这么一个儿子今天大喜,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镇上的其他几位领导也就自然跟着来了。
杨吉峰这个大总理也真不是白给的,镇领导刚来到就马上安排屋子,派人端茶上水亲自坐陪。
十一点左右,刘隽父母等人赶到了。杨吉祥夫妇带着众人赶紧出门迎接,双方见面后先是相互道喜寒暄了几句,随即便让客人进新房入座,又是倒茶又是让烟,非常的客气,纵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刘隽的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实实在在,很懂民间礼俗,开席之前先到亲家老人那里看望一番,以示周到。
临近午时开席了,大总理早就提前安排好了,陈翔升和镇机关领导在新房陪娘家客人;志强的姐姐、姑和姑父等人,凡是准备掏喜钱的人都安排在杨吉祥屋里;金海营等车队司机安排在韩杨家;姥姥、姥爷、舅舅、妗子等人全部安排在爷爷住处,只是分桌不同。媛媛和几个姑娘在新房的另一间屋和新娘子刘隽在一张桌子上,左邻右居及庄亲全部聚在喜棚之内。
新娘子刘隽脱掉婚纱换上礼服准备给所有的宾客敬酒,先从老人们开始,依次是娘家客人及外来贵宾,随后再去喜棚。
在农村有个百年不变的惯例,村上有结婚的都要闹新人,三天不论大小,谁都可以闹新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喜棚内的人们就酝酿着让新郎新娘表演什么节目了,他们早等着此刻的到来,当吉峰叔刚领着新郎新娘走进来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在喊:“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
吉峰叔首先致词为大家介绍新人,并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感谢,当他要领着新人一一敬酒时,已经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刘金明站起来把他拦下来:“吉峰叔,这几天您老人家太辛苦了,倒酒我看就算了吧,您老人家先坐下歇会儿,不如我们让志强和他媳妇表演个节目来助助兴,大伙说好不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