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隽斜了他一眼说:“跟你说真事呢!你成天跟俺没正格的,别人爱咋叫俺都行,你可别成天介总经理总经理的喊,晓梅姐从来都没求过俺,这次……。”
“我说的是真的,现在你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在招工问题上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你说了就算,具体岗位安排有工厂的生产技术厂长安排,你没看我成天忙的跟个疯子似的吗?往后像类似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就行。”韩杨依旧笑着说道。
刘隽又说道:“俺还想跟你商量个事情,德婶子嫌每天呆在公司里腻歪,非要回肉鸡场工作,她说这几天要找你说说,俺想要不先让她到仓库去把吴琼替出来,吴琼好赖是高中毕业,到会计室帮帮咱姐,媛媛这丫头不知啥时候回来,咱姐一个人忙得够呛,你看这样行吗?”
韩杨寻思了一会说:“高洁不也是高中毕业吗?”
刘隽不好意思地说:“大哥那里就一个人忙不过来,她除了忙招工以外,每天还要去大棚里帮忙。”
“哎呀!大老孟怀孕好几个月了,让她到仓库里搬搬放放的行吗?以她的性格要是伤着了身子,咱没法跟德叔交代呀!”韩杨自言自语地说。
刘隽“噗嗤”笑了,故意拿腔作调的说:“韩铁圈儿!俺就知道她跟冯丽娟是你的心尖子,多亏俺提前跟你商量,她怀的是王金德的孩子,与你有啥关系?”
韩杨不卑不亢的说:“嫂子!我向天发誓,我敢说她俩这辈子对我忠心耿耿,想当初咱在最困难的时候,人家一分钱的报酬都不要,白白的帮咱干了好几个月,不管多脏多累天天如此,是我救过她俩不假,可咱从一个小小的养猪场发展到今天不是也有人家的功劳吗?人家知道感恩,咱也不能忘恩负义呀!别看她俩平时对钱算计的到边到沿儿,只要咱有困难的时候,她俩拿钱就不当啥了,我当着谁的面都承认对她俩好,谁想她俩一样拼了命的对咱好,我都会这样对待他们。”
刘隽笑着说:“好啦!兄弟,这些俺心里都清楚,德婶子也说你这是照顾她,可她偏偏不愿意在公司里呆着,你又不让她上肉鸡厂去,让俺咋办呀?”
韩杨仰着头靠在椅子上,思考了半天才说:“要不你看这样行不行?让她到新建的酱菜厂帮着王守业大哥写写算算的,估计等工厂忙起来的时候她也该回家做月子了,媛媛说她再回来的时候,带几个同学过来,正好能填补这个空缺。”
“可是,俺跟吴琼已经打过招呼了,让她把仓库里的清理清理跟德婶子做个交接。”刘隽说道。
韩杨说:“没关系,工作需要嘛,你放心,我跟吴琼嫂子解释就行了,公司里任何人都一样,都得以大局为重。”
刘隽说:“算啦,你这么忙还是俺自己跟她说去吧,省得再给你添乱了。”
三天之后,酱菜厂开工了,孟桂珍早早的就来到厂子里,先按照花名册清点了一下新员工,然后又面对大家宣布:“大家都听着,这位是咱们厂的王厂长,也是咱们公司聘请了的高端技术人才,以后的工作安排就是王厂长说了算,咱们可丑话说到前面,谁要是敢调皮捣蛋瞎捣乱绝对不行,那是给咱将军营人脸上抹黑,别说王厂长和公司里的上层领导不容你们这么做,在按这里就能直接开除。工资待遇实行底线工资加提成的办法,多劳多得,试用期一个月只有底线工资加全勤奖。同意在这里干的必须全面服从王厂长的安排,不愿意干的等下一轮招工名额。”
王守业扫视了一下新员工,出了孟桂珍以外都是男性,大部分还都是青壮年人,对大家和和气气的说:“亲友们!咱做食品这个行业说起来要求干净卫生,可做起来又脏又累,好汉子不愿意干,赖汉子还干不了,只要大家能跟咱一起吃苦受累,有劲都往一处使,俺保证咱工厂一定能够干好,大家都能拿到奖金。”
因为王守业提前跟韩杨有多交代,说干这活又脏又累,韩杨专门挑了一些体质好的男人,剩下的让杨文旺带着去葡萄地里干活了,准备等下一批招工时再招一批女工,这样,将军营的人们就安排得差不多了。至于第二个加工厂在开工招人的时候,再面向全镇的范围招工,听小道消息说,申请的专项扶植款马上就要到了,也正好对上面的领导们有个交代。
天气说暖变化的非常迅速,人勤春早,一年之计在于春,农田里的人们忙起来了,虽说早晨晚上的多少还带有一点寒意,但挡不住春天来临的脚步。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轻柔地抚摸着世间万物,好像在唤醒大地,大自然的美丽秀色是藏不住的,柳丝变得又软又绿,沉睡在第下面的小草、野菜用尖尖的小嘴儿偷偷地拱出土面,带着浑身自然的香气张望着路过的行人,它们坚信自己能够独立的茁壮成长,经得起大自然一场场春风秋雨的洗礼。
………………………………
第193章 速客自来 雪中送炭
春种秋收是农村人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律,将军营农田水利管道铺设的确实非常地道,按照原来的用地规划,韩杨新购买进来的各种花草苗木都需要用水灌溉,随种随浇用起来的确方便,该移植葡萄苗了,农田里生产劳动力有些紧张,韩杨想把工厂建设工地上的人叫过去帮忙,因为金海营调走了一部分工人,王德胜也是急的抓耳挠腮。
哪里都忙哪里都需要人,韩杨憋了一整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马上把文健喊过来一起研究了一台螺旋式的挖坑机,试起来效果不错,连夜整改组装到拖拉机上。
第二天,当他把这个新鲜玩意儿开到地里时,作业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多少倍,杨文旺佩服地说:“表弟呀!俺就纳了闷了,你这个脑袋瓜子还是人脑袋瓜子吗?咋啥办法都能琢磨出来呢!这一台机器能顶得上几十个人的工作效率,干出活来又快又整齐,真是太了不起了!”
韩杨得意地说:“这点小玩意儿算啥呀,文健在家里还做着呢,明天还能再增加一台,咱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吧!哈哈哈……”
杨文旺高兴地说:“照这个进度干下去,咱这些活有个十天八天的就能干完了,差不多正好接着种其它的的作物,人们只要手头上有活干心里也就踏实了。”
韩杨突然想起张文栋,对杨文旺说:“表哥!最近这段时间太忙了,咋没看见张文栋到公司来找活干呢?”
“听说他过了年就出去了,估计他是不好意思到你那里上班到外面打工去了。”杨文旺回答说。
韩杨惋惜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说过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也答应让他过来上班,可他始终也没有露面,在他自己吧。”
杨文旺催促他说:“表弟呀!现在有你研究的这玩意干活快多了,你看该忙啥就去忙吧,这里有俺在你就放心吧!”
将军营来了两个陌生人,一男一女穿着时尚,男的大约有五六十岁,女的看上去有个四十多岁的样子,二人围着将军营转来转去,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临近中午的时候,韩杨接到了张明军的电话,张明军关切的问道:“兄弟!今天老姨跟大舅一块去了你们那里,现在到了没有?”
韩杨吃惊的说:“真的?没有啊!我就在将军营呢!他们啥时候出来的?”
张明军解释说:“嗨!是这么回事儿,你上回来不是说等过了年来接老姨去你哪里看看吗?有一次老姨就跟大舅闲说话,问起大舅前些年上山下乡是在那个地方,天下的事赶对的这么巧,他说是在安平县三河镇,老姨问他知不知道三河镇有个将军营村,大舅说他去过你们村修过台田,老姨也不知道嘛玩意儿叫台田,就跟大舅说起她要去你们那里的事情来了,没成想唉,大舅对当年的事还挺怀念的,老哥俩就商量着一块到你们那里去看看。听我大舅妈说,他们大清早就坐车走了,这会儿应该早就到了吧。”
韩杨兴奋地说:“明军大哥!这样吧,你把他老人家的电话号码说给我,我这就打电话联系他们,也有可能他们还在镇上呢,我这就开车出去把他们接过来。”
手机一拨通,韩杨就听出了李淑琴的声音,高兴地说:“老姨,我是韩杨,你老人家现在在哪里呀?”
李淑琴回答说:“啊!韩总,我们就在你们村里呀,怎么看不到几个人影呢?”
韩杨嘱咐说:“你们往村中心走,那里有个金德小卖部,就在那里等我,五分钟我就能赶到。”
三人一见面,韩杨停下车抱住二位埋怨道:“老姨、大舅,你们过来咋不打声招呼呀?走、走、走,快上车,你二老这一路太辛苦了吧?”车还未动就打电话告知张明军已经接到了二位老人。
从小在大城市呆习惯了的李淑琴总以为韩杨这么年轻,土生土长在农村,刚刚起步创业两三年的功夫,即便建个食品加工厂也大不了哪里去,别看打着旗号说是什么金月亮生态公司,也就是三五个大棚,再养上一群鸡,喂上百儿八十头的猪罢了。这次到将军营来主要是看看韩杨的实力究竟如何。
当车还没有进公司大门的时候,李淑琴就让韩杨把车停了下来,一下车看到眼前的景象让她目瞪口呆,正如张明军所描述的一样,一排排鸡舍猪舍整整齐齐,好大一片蔬菜大棚,一座新建的办公大楼高端大气,距离大楼不远处一大片厂房正在建设当中,整个公司占地足有一二百亩地的面积。
进入到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穿着一致,全部是迷彩军装,李淑琴对韩杨说:“韩总,真没有想到你的公司会有这么大的规模,我原以为就是一个乡村小作坊之类的,今天一见名副其实,这村里的人们是不是都在你的公司里工作呀?”
韩杨回答说:“咱村里的人们除了在咱公司里上班的,还有在农业第一线的,现在几乎剩不下几个人了。”
“那你建这么大的食品加工厂干嘛?”李淑琴问道。
韩杨自信地说:“第一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打工问题。第二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三也是我最初想实现的奋斗目标,就是把将军营建设成我梦想中的样子,家家住楼房,家家有汽车,人人都有工作干。”
李淑琴笑着问道:“是你自己投资还是政府投资?”
“自力更生吧,今天政府帮助咱村里修建了水利设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建设大有好处,咱建食品加工系列的生产原料都来自于农业生产,可以就地取材啦。”韩杨笑着回答道。
李淑琴佩服地说:“这个是年轻有为,了不起呀!你这是产、供、销一条龙了,哪里是在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呀?”
韩杨客气地说:“老姨,夸奖了,前两天酱菜厂已经开工了。吃过午饭我带你老人家到工厂里转转,看看还有啥好的建议,如果你老人家愿意帮我实现奋斗目标的话就留下,我代表全公司的员工表示非常的欢迎!衣食住行全部免费,工资待遇方面有啥异议咱们可以坐下来面谈。”
李淑琴让韩杨说的倒是不好意思了,瞅了瞅大哥说:“韩总,实话跟你说吧,我们哥俩这次过来,本来是想先过来看看再说,既然你这么说了,咱们下午看完了再说。”
下午两点钟,韩杨带着二位兴致勃勃来到还没有建设完工的加工厂,从图纸设计到实物观察看了个仔仔细细。看完之后,李淑琴跟大哥李月楼私下里嘀咕了好半天,然后对韩杨说:“韩总,厂房建设没有问题,不过按你设想的生产线投产有些不科学,刚才我跟大哥商量了一下,你看这样行不行?季节性的产品生产周期有个中断性,会造成工厂停产销售,根据厂房的建设规模可不可以增加其它的生产流水线呢?”
韩杨饶有兴趣的说:“老姨!大舅!您二位有何建议尽管说,当初我考虑过这个问题,确实有这个弊端,可没有想出解决这个实质性问题的好办法。比如说脆冬枣的加工,等冬枣成熟季节开始加工,原料有限,加工生产量也是有限的几个月,剩下的几个月就得停工。我本想等忙过了这几天就去拜访你老人家,让你们过来参谋参谋,没成想相请不跟偶遇。”
李月楼非常沉稳的说:“韩总,咱们今天是初次见面,我们也不便在您面前指手画脚,不过你既然想请淑琴过来帮您干总做了,发现工作环节中存在着弊端就得直言不讳,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韩杨握着李月楼的手说:“大舅,你老人家说的太对了!我韩杨今生非常荣幸的能遇会到你们这样慈祥善良的老人,早就听说你老人家退休前就是食品厂的厂长,如果不嫌弃我这里的话,干脆就跟老姨再做一次搭档咋样?”
李月楼笑了笑说:“说心里话,韩杨刚才说的这几样生产线我们俩谁都不外行,如果工人们能够按着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现在的生产线都是人工操作机械生产,产品生产技术方面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难度,凭韩杨的工作能力管理起来肯定是游刃有余。”
韩杨瞅着李淑琴笑着说:“你们来的时候也看到了,我每天忙的焦头烂额,几乎做不到办公室里,现在农田里已经忙起来了,在灵寿县那边同样也有扩建任务还没完工呢,每个月至少要过去十天半月的,咱每个下属单位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要不我浑身是铁能捻几个钉子呀?老姨!您老人家看着办吧,大舅留与不留都看你老人家咋做工作了,反正我心里真心希望让他老人家跟您合作,一起把食品加工厂管理好。”
………………………………
第194章 行家管理 故友相见
韩杨看出李淑琴的心思,明白她非常愿意接受他的邀请,又知道李月楼退休前管理过食品行业的工作,极力想把他留在这里,鉴于他的态度有些犹豫,顺便把做李月楼思想工作的任务推到李淑琴的头上。
李淑琴转完了工厂之后正在高兴劲上,听韩杨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便对李月楼说:“大哥,韩总说的也对,你退休了在家里不也没什么事做吗?韩总这么器重你,干脆过来跟我一起干的啦!”
李月楼为难地说:“淑琴,咱老娘这么大岁数了,我要是过来家里可就剩下你嫂子和咱老娘两个人了,这要让你大姐他们知道了还不闹腾我呀!”
李淑琴说话倒是爽快,对李月楼劝说道:“怕什么呀?大姐那里不还有我了吗?有什么话我跟她说,她要是不同意就让她把咱老娘接她那去。再说了,人家韩总又不是白使唤你,不是给你发工资吗?按现在最低的说法,比你的退休工资还高的多呢!你还别说,咱们哥俩搭档这么多年了,要是给我搭配个不投脾气的人来干这活,我还不一定能跟人家合得来。”
“要不等我回去商量商量这事儿再说行吗?”
李淑琴着急地说:“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大姐他们要是不支持的话能把我出卖了吗?就是大姐在韩总面前举荐的咱们哥俩,你只要是同意过来帮我,其他的事你就甭管了,回去之后我全都给你搞定。”
韩杨在旁边听了他们的话心里偷偷的高兴,表面上还是很客气的对他们说:“老姨!你们这次过来先看看工厂还需要啥,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过两天机械设备有可能就拉过来进行安装了,也给大舅一个考虑的时间,我建议你老人家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塌下心来参与建厂安装工作咋样?”
李淑琴痛痛快快的说:“好,韩总!参与建厂安装设备工作这是必须的。刚才我跟大哥商量了一下,看到工厂建设的确实不错,准备再加一条生产流水线,你们不是准备加工肉食品吗?猪骨汤是好东西,可以做成味道鲜美的佐料,再购买一台干脆面的机器,做咱自己的品牌面食,我听说咱公司在外地好多专卖店,如果放到咱专卖店里出售,消费者绝对相信咱的产品是货真价实原汁原味。”
韩杨笑着说:“这样一套机械花不了多少钱,老姨!你尽管放心,咱只要想做了就一定把它做大做好,明天我就联系辛老爹,跟他汇报咱这里的情况,争取让他老人家把这些设备一块购买齐全。”
李淑琴笑着说:“韩总!我们只是提这么个建议,因为咱这里有现成的生产原料,这么说你就算是拍板儿了?”
韩杨回答说:“这有啥了?是好的建议我都采纳,何况还是你老人家提出来的这么优秀的方案,老姨说吧!机械设备和生产原料到位之后需要多久开工投产?”
李淑琴看着李月楼问道:“大哥!说话呀!我的祖宗呀!你还有啥考虑的呀?又不是把你卖给韩总,家里有人照顾咱老娘你就是不答应过来干也得帮我和韩总把工厂建完了再说。”
李月楼笑了笑说:“韩总,不怕你笑话,我这个妹子从小就这样儿,火爆子脾气,也不知道你跟小军是怎么把她划拉顺的。韩总,刚才你说原料和设备整齐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工是吧?现在的机械设备生产全部都是用电来解决,这个必须先试产才能定,还要看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这样吧,明天我先回家安顿一下,最多两天我就回来,争取帮你们把机械设备安装好,什么时候试产成功了我再回去怎么样?”
韩杨高兴地说:“大舅,太谢谢你了!不管你啥时候过来我们都热烈欢迎!这样吧,大舅,这趟来我也让你老人家也不虚此行,说吧!想当年你在三河镇还有啥好朋友好兄弟,这么多年了也该坐下聊一聊了,咱们今天开车一块去。”
李月楼从兜里拿出一个小本子,说出了几个人名,当他说到金立冬的时候,韩杨大笑起来,李淑琴疑惑的问道:“韩总!这些人你都认识?”
韩杨笑着说:“金老爷子是我盟爹,现在是三河镇的第一把手,我给你老人家拨通电话,让他把你想要找的这些人一个不漏的全都接到我这里来,今天晚上我做东,你们聊他个通宵达旦。”
李月楼补充说:“将军营有个会计叫杨吉峰,还有个民兵连长叫冯贵堂……”
韩杨搂着李月楼的肩膀说:“大舅!您老就放心吧!咱们这就回楼上说话,今天晚上我一定让你老人家多年未见面的这些老朋友都站在你面前,老姨!跟大舅咱们一起上楼慢慢说。”
在韩杨办公室里,李月楼讲起了当年的事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金立冬是团镇委书记兼青年突击队队长,带领一大批下乡知识青年属镇委直属大队,平时除了生产劳动以外,哪个村有艰巨的任务就派工支援,将军营民兵连改良农田修造台田的时候,李月楼就被派到将军营大干了一个冬天,当时就住在村委会的大院内,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吃饱了饭就去干活,散了工之后,吃饱了就睡,几乎对将军营村里面的人认识的很少,即便是当时认识的一部分人这么多年不见面也早就忘记了,不过他倒是提出杨玉萍的名字来了,说她当年非常能干,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韩杨听了非常兴奋,马上打电话给金立冬说:“老爹!我是韩杨。”
“你小子耳朵够长的啦!我这正想着通知你呢,你小子就把电话打过来了,是不是现在心急着用钱呀?”金立冬笑着说道。
“啥?你老人家准备给我拨多少呀?这么大的好事呀!晚上说啥也得请你老人家过来呀!哈哈哈……”韩杨精细的笑着说道。
金立冬开着玩笑说:“少跟老子来这一套,今天刚到咱镇的账面上,明天你过来把手续办一下就妥了,省的让老陈给我戴高帽啦!记住呀!最好是上午过来,要不钱跑了可别追着老子屁股要啊!哈哈哈……”
韩杨说:“儿子追老子天经地义,今天晚上不过来可是你老人家自己说的呀!我跟你老说个人你老还记得吗?”
“谁呀?”
韩杨问道:“想当年你老还是团镇委书记兼突击队队长的时候,有一个知青叫李月楼的还记得吗?”
“李月楼,李月楼,天津人是吧?记得呀,咋的啦?”
韩杨得意的笑着说:“老爹,你的记性真不赖!他现在回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就在我这里坐着呢!”
“你小子逗老子玩呢?你咋知道以前的事呀?听你娘他们说的吧!”
韩杨解释说:“我还没跟我娘说呢,你老要是不相信的话就让大舅亲自跟你说话。”
还没等金立冬说话,李月楼急忙说道:“立冬,我是李月楼,三十多年了,你的声音没有变,我听出来了,真的是你,我现在真在韩总这里,本来我想着去三河镇找你们,可一点没有你们的信息,正好跟韩总说起这些事,韩总才给你打的电话。”
电话那头金立冬停顿了片刻才说:“月楼大哥,真的没想到这么些年了你还记得我,说真心话,我万万没想到你会来到三河镇,你等着,我一会就过去接你。”
韩杨笑呵呵地说:“老爹!你先别着急过来,我给你说几个人的名字,麻烦你通知他们一下,晚上都在我这里聚会,让你们这些当年的老战友们叙叙当年战天斗地的革命故事,好让我们这一代把你们不怕苦不怕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