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好让我们这一代把你们不怕苦不怕难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呀!哈哈哈……”
“哈哈哈……,你小子接受能力还真快,屁大的功夫就学会了,好啦,你们说吧,有哪些人?我只要能联系上的一定全都通知到。”
李月楼激动的说:“当年我在这里的时候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城里来的知青,本地的我就能记起这几个人了,恐怕这几个人也不一定还在咱三河镇。我说你记一下,张增祺、李冠英……”
“月楼大哥,这些人还有五六个还能联系得上,这样吧!我打电话联系,争取把他们都带过去。”
“好,好,立冬兄弟!有几个算几个吧!一晃几十年人都到了这把年纪了,再不见面唠唠往后的机会更少了。”李月楼说道。
韩杨带着李月楼来到母亲屋里,杨玉萍见他们几个人进来急忙客气的让座,李月楼瞅着她说:“大妹子!你是不是叫杨玉萍?”
杨玉萍听到他操着一口天津方言,愣了愣神说:“这位大哥是……”
李月楼非常客气的解释说:“我叫李月楼,将军营改良土地修台田的那年,我在三河镇青年突击队,住在村委会大院内,有一次我脚崴了,是你跟冯贵堂大哥把我从地里用小土车推到他家的,想起来了吗?”
………………………………
第195章 众人拾柴 办厂有望
杨玉萍眼前一亮惊喜的喊道:“你是月楼大哥吧?几十年没见面了,听说你们那些老知青没留下几个,大部分都回城去了,这么多年了,你不说俺咋想得起来呀!”
李月楼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村里转了转,村里的变化不小呀!当年那些土坯房还剩下几栋,回想起当年的老样子已经看不见了。贵堂大哥现在干什么了?冯五爷和杨大爷他们还健在吗?”
杨玉萍回答说:“五爷还在,俺爹走了二年了,贵堂大哥在这里干活,铁圈儿呀,快把你贵堂舅喊过来。”
韩杨一摸兜才知道手机忘在办公室,急忙返回去给冯丽娟拨通了电话,高兴地说:“丽娟姐,现在忙吗?”
冯丽娟刚把下午入库的单据清理完,正闲着呢!接到韩杨的电话开着玩笑说:“咋滴啦?想姐了?咯咯咯……”
韩杨解释说:“先别瞎说,我先跟你说个事,我请来加工厂的管理人员是张明军的大舅,想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来咱村干过农活,跟你父亲有过交情,这个人叫李月楼,你现在就把贵堂大舅叫过来,顺便给吉峰舅说声,让他一起过来。”放下电话心想,这回内外夹攻留住李月楼应该差不多了。
冯贵堂和杨吉峰没过多大功夫就赶过来了,韩杨叮嘱他们,晚上喝酒时一定要想办法让李月楼来将军营食品加工厂来,二人答应着去杨玉萍那里看李月楼了。
韩杨通知王玥准备房间和饭菜,叫上冯丽娟开车进村把五爷也接了过来。
金立冬接到韩杨的电话也没闲着,急忙按着他们交代的名单联系,并且早早的赶到了将军营。
当年豆冠年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相见之后都很激动,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来津津有味,苦也好甜也好累也好烦也好都已是过眼云烟。
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个人谈到家庭,从家庭谈到事业,从农村谈到城市,从城市谈到农村,从改革开放谈到现在……。
金立冬不愧是多年的机关干部,从接到韩杨的电话开始他就琢磨,李月楼当年只不过在将军营干了几个月,怎么会跑到将军营去了呢?是不是与韩杨建工厂有关?如果是他们又是怎么联系上的呢?等见面之后才知道,李月楼回城以后干了这么多年的食品厂厂长,可是听他说话的意思又不像是被韩杨聘请过来的,于是接着出去方便的机会问了韩杨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即对韩杨说:“真不能小看你小子,这是你甭管了,我一定能把他给你留住。”
回到座位时,正好赶上大家说到将军营这几年的变化之大,都夸杨玉萍养了一个有出息的好儿子,为将军营全村增了光,为整个三河镇增了光,……。
金立冬对李月楼说:“月楼大哥,当年咱们年轻的时候,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尽快实现共产主义!”,怀揣着一颗红色的理想来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曾在一起为这片土地洒过辛勤的汗水,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了,可是咱们也都年过半百啦,像你大我几岁的这些人们差不多都退休了,趁着现在还好,应该再从新回到这里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咱们以前没有干完的事业继续进行到底。”
李月楼笑着说道:“立冬老弟呀!不行了,现在咱们都是上有老小下有小的人,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了。哈哈哈……”
金立冬依然笑呵呵的劝说道:“月楼大哥,想当年咱们抓革命促生产的那个年代,虽然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子蛮劲,但是也需要一种精神鼓舞做动力呀!年岁大怎么了?莫道沧桑晚,为霞尚满天,咱们这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也是千金不换的财富呀!我现在不是还在三河镇嘛!不管怎样说我多少还能管点事情,这样吧,将军营村是咱镇里的模范村,也是咱安平县树立的旗帜典范,从上到下都在鼓励支持他们大干快上,韩杨这小子竟然能把你拉到将军营来,这说明你跟咱将军营的情劫还未完了,这也是缘分呢!今天听兄弟的一声劝告,干脆就跟淑琴妹子一起来这里再从新大干一场。”
李月楼环视了周围人们期待的目光,心理反应变化很大,点点头说:“今天初次跟韩总打交道,心里觉得确实很投味道儿,一看就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可造之才,好!我暂且答应你们,等我回去打理好家中的事情,一定回来参加你们的建设队伍。”
一场阔别几十年的相聚欢宴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在依依不舍中结束。
第二天,韩杨让赵海波开车直接把李月楼和李淑琴送回天津,临走时,韩杨把李淑琴拉到一旁小声说:“老姨,大舅能不能回来看你老人家的本事了。”
李淑琴拍着胸脯说:“放心吧,韩总,这次我来已经把这里的情况了解清楚了,保证三天之内把事情办利索了。”
文娟跟刘隽到了三河镇很快就把县里拨过来的扶植款办完了,总共才二十万元,但是由镇政府作保还可以贷款一百万元。县里拨过来的专款虽然不多,但是能让办企业的农民看到这么多上级拨款,这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杨吉祥高兴地说:“铁圈儿呀!今年上级领导给咱村打了井,还拨过这么多扶植专用款,这可是有史以来没有见过的事情,说啥咱也得把加工厂办好了呀!”
韩杨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他到肉鸡场找到王玉华说:“我以前答应过你们让张文栋来公司工作,因为太忙才拖到现在,玉华嫂子,你看他啥时候能过来上班呀?如果他愿意来的话,最好这两天就让他过来。”
王玉华面露难色,低着头说:“兄弟,俺俩商量过这事儿,他觉得没脸过来上班,以前他这么糟践你们,你不光不跟他记仇,还真心实意的帮助俺家,如果再给你添麻烦就更过意不去了……”
韩杨认真的说:“嫂子,你说的这是啥话呀?都是乡里乡亲的,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就不用在提啦,父辈们在一个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过来过去的都相安无事,现在他的电工技术正好在加工厂有用武之地,你对他说,如果他能看得起我,相信我是真心待他就赶快回来,老老实实的上班,咱加工厂眼下马上就要进设备安装开工了,所有的岗位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情,到时候再想进个人可是不容易了。”
王玉华非常感激地说:“好!来与不来,明天早晨俺给你个回话。”韩杨看到她眼眶里夹满了泪花。
下午,韩杨回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条烟,王金德神秘的把他拉到后屋说:“韩杨,听说建工厂马上要开工了是吗?准备招多少人?啥标准呀?”
韩杨笑着说:“德叔,我当你有啥事呢!你问这是干啥呀?你也想进工厂做工呀?”
王金德说:“昨天晚上我听见俺那口子给她娘家打电话才知道的,听她那意思还想让她侄女也过来上班。”
韩杨问道:“她侄女孟欣不是在公司上班吗?”
王金德说:“孟欣是她亲叔伯妹妹,俺跟你说的是他哥家侄女!俺早就跟她说过了,多一事不跟少一事,一千个好有一个不好就全完了,现在孟欣跟咱村的文赞搞对象,这辈分也不投,老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都不说,嗨!你说这算咋回事呀?”
韩杨打趣地说:“好啦,德叔,亲打近论,个人论个人的,老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反正是她妹子,你操那份心干啥呀?哎呀!你给我提供的这个信息还挺有价值,老孟这是抄我的后路呀!我还没有说啥时候招工呢,她就想先斩后奏给我个下马威,不行,我还真得帮你出这口气。”
王金德急忙摆着手说:“别,别,你可千万别说是俺告诉你的呀,要不回家还不得闹翻了江啊!”
韩杨看到他紧张的表情笑了起来,然后说:“别人开玩笑说你被德婶子治的拉拉尿,看来是名不虚传呀!哈哈哈……,放心吧,德叔,我跟你开玩笑的,这两天公司里就准备商量招工的事情呢!至于德婶子的侄女是啥情况我也不了解,反正必须通过体检合格以后才能进工厂,招工范围以三河镇的户口为主要招收对象,其他地方的除非有专业特长的才行,具体招多少工人我说了不算,等新厂长上任后才能决定。”
晚上,王玉华就打来了电话,对韩杨说:“兄弟,张文栋愿意到咱公司来上班,他答应明天下午就辞掉外面的工作赶回来。”
韩杨当即回答道:“好,这说明他心里还装着咱将军营,是咱将军营的汉子。这样吧,后天上午让他到加工厂来正式上班。”
………………………………
第196章 公司招工 惹来麻烦
李月楼真是个干事业的性格,两天后真的带着李淑琴回到了将军营,正好赶上场内设备安装。张文栋干起活来也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几条设备流水线分头安装,其中一套制造干脆品的先进设备从原料入口到精细加工,甚至到产品包装大部分都是自动流水线,唯独在原料的选材如材和产品的整体包装方面需要一部分人工处理。
设备上齐了,每个工作岗位的人数也拟定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关于员工的培训,刘隽和高洁把新工人的个人资料全部汇总起来,公司开了一个招工研究会,研究决定:1、必须是本镇户籍。2、要求新员工高中以上学历。3、年龄定在男40女35周岁以下。4、必须持有医院体检的健康证明信。5、有专业特长的可以破格录用。
招工信息公开之后,三天就全部招齐了,有不少的人托关系找门路想把自己的亲戚办进来上班,身为总经理的刘隽每天应接不暇,她找到韩杨没好气的说:“你把公司所有的工作都推给俺,这可倒好了,得罪人的事你一点都不沾边,咱舅家姨家的表哥表姐们都找过来了,还有你那个老伙计孟桂珍每天不依不饶的粘着俺,非要把她侄女也安排进来,你让俺咋办呀?”
韩杨故意逗着她说:“总经理!你这么大的领导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了,往后的工作还咋开展呀?”
刘隽生气的说:“俺真的没办法了,表哥表姐都打电话说,这么大的公司都开了,个人的亲戚一个都进不来,这也说不过去呀,要是找到咱家老人那里可咋办呀?孟桂珍也找了俺好几次了,俺的耳朵都快起老茧了。”
韩杨说:“亲戚们都砸在公司里也并非是好事,可以让表哥表姐他们咱公司合作签订农业种植订单,秋后收获的农产品全部回收,这样一年下来比上班不少收入,还可以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们,他们的孩子们如果想过来上班的话可以按特殊条件对待,毕竟是这样的亲戚,总不能让二爸二妈作难。至于孟桂珍的侄女你先别搭理她,冯丽娴这几天回来,她那里正缺少人手,我跟她商量让老孟的侄女到销售部门去吧!”
刘隽顿开茅塞,高兴地说:“对呀,俺这些天都急糊涂了,咋把丽娴姐给忘了呢!俺这就跟她联系一下。”
韩杨阻止她说:“你着啥急呀!你知道我为啥把大老孟的侄女安排到冯丽娴那里吗?前些天王金德跟我说起过这件事,他的态度也是不愿意把所有的亲戚都弄到自己的家门口,可他跟老孟又不敢提反对意见,亲戚归亲戚,一旦有点啥不好的事情没法解释,多一事不跟少一事,如果她这个侄女要是快好材料的话,跟着冯丽娴在外面闯荡闯荡不也是个好事吗。”
食品建工厂分为两个生产区域,酱制品这边已经按部就班的生产了豆腐产品,酱油酱汁还在发酵过程中,酱菜产品因为原料不足的问题暂时还未能投产。食品加工厂部分产品试产成功,产品质量无可非议,李月楼和李淑琴整天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废寝忘食,带领着工人反复地调试着机械设备。
韩杨早已跟辛月明计划好了,等加工厂正式开机生产的时候,邀请县里镇里的领导们亲临现场,产品的名字就叫满口香,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成分,让人们买的满意吃得健康。
冯丽娴回来了,给韩杨带来了喜讯,鑫源果品厂的产品供不应求,金月亮生态公司的产品销售日日递增,市场的拓展速度很快,网上销售的潜力也很大,这让韩杨听了欣喜若狂。
韩杨提起了孟桂珍的侄女,跟冯丽娴商量的口气说:“丽娴姐,大老孟三番五次的找刘隽嫂子想把她侄女安排在咱们公司,你看能不能安排在你们销售部门呀?”
冯丽娴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说:“当初可是你自己跟俺说的,销售部门的人力资源有俺自己安排,现在你又想硬塞人进来,以前的君子协定还算不算数呀?”
韩杨笑着说:“当然算数了,我这不是给你商量嘛!你不同意就当我没说还不行吗?”
冯丽娴见他说话并不是很坚决的样子,便用缓和的语气说:“尽管领导都这么说了,俺还敢不服从吗?不过丑话说到前头,如果不是那块料的话俺还得给你退回来,干销售可不同于在工厂做工,工厂只管生产产品,产品放在那里销售不出去可就白瞎了。”
韩杨笑着说:“好啦!我的姑奶奶,你只要答应了就好办了,她做不了是她自己的事,咱走一步说一步的啦。”
这里刚把孟桂珍的侄女的事说完,刘隽两眼含泪进门就哭了起来,把韩杨和冯丽娴都吓了一跳。
原来,自从公司要建食品加工厂的时候,大姨家的表哥就打电话跟刘隽说过想进工厂做工,后来舅家的表哥表姐春节前来看姑了,同样也说起过这个问题,当时工厂还没有动工,刘隽只是含糊其辞的应承下来,现在工厂建起来招工已经结束了,他们纷纷打电话追问刘隽,因为招工前韩杨定出的条条框框比较严格,刘隽找韩杨商量以后就给他们回了电话,没成想他们直接找到家门口对唐金霞实施逼宫,说是公司有老杨家的一半,志强要是在的话绝对做不出背叛亲离的这种事,刘隽当了总经理啦看不起亲朋好友了,韩杨毕竟姓韩,凭啥一手遮天他一个人说了算,他说让俺们干啥就干啥呀,刘隽劝说了一顿一点也不见效果,并且还招惹了一身不是,一气之下跑到韩杨这里来。
韩杨听说他们如此不讲道理,一句话没说,气匆匆的去找他们理论。当他走到二妈门外时听到唐金霞严厉地说:“你们这些孩子真是不省心,谁不知道这个公司是他拿命换来的,这跟志强在不在没关系,刘隽也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开始她不愿意当这个总经理,是俺跟你姑父劝说着才接受的,铁圈儿姓韩一点不假,从小跟志强在一快长大,二十多年了,对俺跟亲娘一样,你们就为想进工厂当工人跑到这里来说三道四好听吗?不怕外人笑话呀?俺可是不知道铁圈儿心里是咋想的,俺心里觉得他这么做挺好,在那里不是挣钱呀,守着自己的家门口干好了还可以多挣钱呢!”
“老姑,你老先别生气,俺们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你没听志强家刚才在这里耍官腔吗?工厂不是谁说进就能进的,这得等公司的管理人员研究以后才能做决定,这不就是说给俺们听的吗?建工厂以前就跟刘隽说过了,比谁报名都早,为啥别人能进俺们不能进呀?条条框框那都是糊弄人的,工厂是咱自己家办的,反过来咱亲戚朋友倒是不能进,还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吗,以俺们看她就是不把你老人家当回事。”
“就是呀,还让俺们跟他公司签合同签订单……”
唐金霞心平气和的说:“你们没好好想想吗?铁圈儿这孩子俺最了解了,是个有心计的好孩子,他要是这么说了就保准没错,俺不是说你们了,要讲咋挣钱你们还真得跟俺家铁圈儿好好学学,俺寻思你们这样的表兄弟,他绝对不会坑你们,要不俺去找他问问是咋回事。”
“二妈,不麻烦你老人家去找我了,这件事是由我引起的,我自己跟表哥表姐们解释就行了。”韩杨随即走进屋内说道。
唐金霞非常沉稳的说:“正好铁圈儿过来了,你们有啥话跟他问明白了不就行了嘛,你表哥他们早就说过想进工厂打工,现在工厂要开工了过来问问还能不能进去,你跟表哥表姐说说为啥呀?”
表哥表姐见韩杨突然进来,两个人不再说啥,只是面面相觑,表哥直截了当的对韩杨说:“表弟,年前工厂还没有建的时候俺就说过,你们当时可是答应的,现在招了一百来人马上就要开工了,俺咋连个音信都没接到?”
韩杨原本就是怕给二妈添麻烦,知道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在家里对老人都不太孝顺,嘴上说的好听,做起事来却不尽人意,因此,打心里就没打算让他们进工厂打工的念头,刘隽跟他学说的和刚才在门外听见的,他心里早就有了数,于是耐心的对他们说:“表哥表姐,今天你们既然是坐在家里说话,咱们就是好实实在在的,我嫂子跟你们说的一点不假,现在的加工厂真的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从农田生产到原料精加工投资上千万,厂长都是从外地聘请过来的,工厂是以股份制的形式筹资建起来的,招工多少有厂长说了算,咱公司只管跟他要产量要质量。不满你们说,我二妈也知道,工厂建起来后,我就安排一个电工进去,这个人原来还祸害过咱家,可我不是看人做事,咱是图他的电工技术好,现在李厂长也挺器重他的,你们要是有类似的专业特长,现在就可以直接进去。”
………………………………
第198章 春雨春意 盖楼种地
大家听了热情高涨,刘隽却说:“每天这么多人吃饭,把焦大哥一个老爷们还调出食堂,剩下吉平婶子一帮女人们能行吗?”
韩杨笑着说:“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嘛!调走了一个焦怀运你们就转不开磨啦,会做饭的女人还不有的是吗,再说又不是马上就把他调走。”
加工厂正是开业的那天,辛月明、陈翔升,金立冬这些头面人物都被邀请亲临了现场,县里的电视台还专门做了报道,还大肆宣扬了韩杨一个落考青年在家乡带头创业致富的精神。这一下将军营的知名度更高了,被县委县政府树立为全县发家致富的模范带头村,韩杨自然也就成了风口浪尖上的知名人士。
为了躲避各种媒体的不断采访,韩杨跟刘隽粗劣的交代了一下,就匆匆的赶到了灵寿县生产基地。
韩金轩带领着几十个人跟邹军的工程队配合得非常默契,按照韩杨给他们发过了的视频资料也做了几台挖坑机,悬挂在拖拉机后面,干起活来非常快,山坡地上分类种植了葡萄、山里红、核桃等,行间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就等着种植甜菜呢。
鑫源果品厂原计划要盖办公和宿舍大楼已成定局,邹军在山坡地这边的工作还没利索,就派了两台机械去清理场地了。
韩杨及时联系了辛月明和金海营,第二天他们二位都急忙赶了过来,三个人在林水江的办公室内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决定按着将军营金月亮生态公司的建设图纸施工,争取三个月建设完毕后,随后再把糖厂建设起来。
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一项一项的建设工程不断投资,这对辛月明来说只是小菜一碟,金海营也庆幸自己撤出了将军营的投资建设,可韩杨却有些力不从心了,从过了年以后,先是自己投资扩建了二十个鸡舍,紧接着建加工厂,又在农田里和山坡地种树育苗好一通折腾,虽然说不全都是他自己投资,可毕竟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现在除了周转资金不敢动用之外,一切可以挪动的资金几乎是捉襟见肘了,看来只有按照刘隽的说法去办理贷款了。
刘隽接到他的电话之后,办事非常顺利,一个星期就把贷款办下来了,这倒叫他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