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凌大燕-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

    苻坚览疏,阅之悲恸,景略病重,仍一心忧国,盼他成业亦守业,善始亦善终。自秦灭燕之后,谄媚之声不绝于耳,言秦强大之人,多不胜数,唯王景略一人,能在高处知微寒,提点功业之不易。

    景略啊景略,孤唯盼你早日病愈,天下之计,失你不得!

    至秋,王猛病入膏肓,数月难朝,苻坚亲临府上探望。

    王猛已形如枯槁,甚至难以起身接见,自知时日无多,他谓秦王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

    他追随苻坚多年,岂能不知苻坚欲平四海之愿,若非他病重,苻坚早已兴兵伐晋矣。如今他已日薄西山,再也不能辅佐在侧,他虽言之确确,但仍忧心他卒之后,苻坚还是会以晋为图。

    “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强撑着最后一口气,说完便撒手而去。

    苻坚悲痛难当,痛哭不止,亲自装殓王猛尸身,以汉代霍光的旧例安葬了王猛,三往三哭三祭拜。

    “天不欲使吾平壹**耶!”

    “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上天啊,我苻坚一生唯一的心愿,便是扫**,平天下,定四海!

    这么快夺走我的贤臣重辅,是不愿让我一统天下吗!

    一代名臣,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还是没有熬过这一个秋天。

    一如天下之兴衰,早有天定,无人可奈何!


………………………………

第九十章 身若浮萍

    公元382年,时,秦已灭凉,九州百郡,十分而已,秦居其七。

    此时,秦国幅员辽阔,国力强盛,拥百万之众,粮草堆积成山。

    这个时候,苻坚再也不能抑制他要一统天下的心愿,王猛临终之言,他已抛之脑后。

    “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将以讨之,何如?”苻坚召群臣于殿问曰。

    东南一方,正是东晋所在,这是他一定天下的最后一处障碍,想要灭掉东晋急切的心情,已经难以控制。

    若成,则得天下霸业,九州一统,号令万军,在此一搏也。

    秘书监朱彤当即表示支持,“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

    苻坚大喜,“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当即跪地,苦心劝道,“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

    太子苻宏左卫率石越当即赞同权翼之言,亦上表言:“今岁镇守斗,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

    苻坚听后,当即不悦,“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东,不免于亡。”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

    慕容垂静静在殿下听着,此时,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冷笑,好一句百万之众,投鞭足以断长江之流,他便知苻坚欲取江东的心愿有那么坚定和强烈。

    这个时候,再多的劝谏,都已经挡不住一个雄主,欲成九州帝王大业的心愿!

    试问,谁不想效仿秦始皇,平扫**,彪炳千古?

    苻坚,亦不能免俗。

    他知道,他苦等十几年的机会来了!

    太子苻宏见父亲伐晋如此决绝,深忧之,当即劝道,“父皇,今晋虽无大德,亦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他以为,这样拖延的说法,至少能暂时缓住父亲的急切。

    但是,苻坚此时早已心如玄铁,非出兵不可,他只想听到支持的声音!

    “诸君各言其志,吾当内断于心耳!”

    苻坚草草退朝,唯留苻融一人,与之相商。

    “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

    苻融是苻坚的弟弟,虽不能说与王猛同相当,但也是秦国独有见识的重臣之首。

    当年,彗星当空之时,苦谏苻坚诛杀鲜卑族众的,便是他。

    苻融当即跪地,匍匐叩首,言之凿凿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

    苻坚听罢,很是失望,当即脸色铁青了下来。

    “汝亦如此,吾复何望!”

    一听苻融之言,他不禁心有不甘,这个时候,苻坚多么希望苻融能支持他啊!

    “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

    想他秦国有百万雄兵,粮草堆积成山,钱财更是数之不尽,打仗物资充足有余。他乃一代明主,就算称不上有为的帝王,那也绝对不是庸碌之君,他的麾下又有猛将如云,良才备备,如此一比,东晋哪里是他大秦的对手啊!

    苻融知苻坚已做决断,心忧万分,当即连连磕头,跪拜不起,试图逆改君意,以悲泣劝君道,“晋未可灭,昭然甚明!”

    “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

    “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

    苻融之言,苻融之忧,与王猛不谋而合。

    “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

    望着苻坚不为所动的神情,苻融无奈,只有搬出王猛临终之告诫,企图劝苻坚放弃攻打东晋的计划。

    听到王猛的名字,苻坚不禁陷入了一阵深思和挣扎,半晌未言。

    普天之大,怎么就没有人能理解他呢!

    “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陛下!”苻融急得哭了出来。

    “先退下吧。”

    苻融百般无奈,深知秦国即将遇到从未有过的大危难,赶紧去找太子苻宏,让他再劝陛下。

    苻宏知事情紧急,不敢耽搁,当即觐见,谓父曰:“今岁在吴分,又晋君无罪,若大举不捷,恐威名外挫,财力内竭,此群下所以疑也!”

    苻坚一听,当即反驳儿子道,“昔吾灭燕,亦犯岁而捷,天道固难知也。”

    “秦灭六国,六国之君岂皆暴虐乎!”

    苻宏竟无言以答。

    之后,苻宏、苻融等等众臣皆数般来劝,苻坚皆不听,固执己见。

    慕容垂知道后,心中暗喜,他当然深明圣意,进宫言于苻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

    “以陛下神武应朝,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

    “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若从朝众之言,岂有混壹之功乎!”

    苻坚一听,龙颜大悦,天下之大,果然懂他的人,还是慕容垂啊!

    “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苻坚当即赏赐布帛五百匹予慕容垂。

    得到慕容垂的肯定与支持,苻坚的伐晋之志,已坚如铁石,难撼分毫。

    他打心眼里觉得,慕容垂字字在理,句句言之要害,他独断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后再有群臣谏言,苻坚皆不纳。

    一不可攻晋,二须杀鲜卑,此两条谏言,苻坚皆未履行,而历史用残酷的事实证明,王猛是多么得有远见!


………………………………

第九十一章 步履维艰

    (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1)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2)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冬,十月。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

    (而下面加点)

    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而下面去掉点)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1)垂:又名慕容霸,鲜卑族人。公元384年建立后燕,后投降前秦。姚苌:后秦武昭帝,羌族。公元357年与前秦战于三原,兵败投降,后为苻坚部将。(2)羌虏:即分别指慕容垂、姚苌的国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闲:认为……闲适

    B.栅淮以遏东兵栅:动词,用竹、木等做成的东西阻拦或防卫

    C.欲不战以老秦师老:使得对方衰竭,疲惫

    D.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趣:趋赴,奔向

    【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题思路】闲:同“娴”,熟悉,精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我以铁骑蹙而杀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沛公安在

    D.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妾之美我者

    【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题思路】A项,“而”均表顺承,连词。B项,前“以”,来,表目的,连词;后“以”,因为,表原因,项,前“安”,哪里,表疑问,副词;后“安”,哪里,疑问代词。D项,前“者”,“……的”,助词;后“者”,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代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B.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C.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D.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思路】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先弄清上下文的语意,猜解画波浪线部分的大致意思,通过四个选项中不同停顿点形成的句意,贯通理解,通过排除方法选择正确选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出自所选文段第三段。

    B.“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拜”是授予官职。古代“致仕”和“乞骸骨”,二者意思是不一样的。

    C.胡彬认为,敌人众多以致粮草不继,大军可以迅速出动一举剿灭。

    D.秦军大败,关键在于秦王轻信谄谀之言冒险东征,融又认为谢玄的建议非常正确,中计失策有关。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解题思路】A项.文中第三段只是牵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出在第四段,秦兵逃跑时发生。B项.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也可以将“致仕”理解为官员退休;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二者不一样,项.胡彬认为贼人众多,自己粮尽,就不能与大军相见了。D项.融认为秦王坚的建议正确。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5分)

    (2)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5分)

    【参考答案】

    (1)鲜卑、羌虏都(是)我们的仇敌,他们等待一旦有机会就来实现报仇复国的志向,(这样的人)所陈述的计策谋略,怎么能听从呢!

    (2)(我们)仅仅率领军队稍微退却,让他们渡河到当中的时候,我军用铁骑迫近(他们)猛烈冲杀,这样没有不胜的道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解题思路】翻译时要注重根据语境;调动语言知识积累;推测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语句中的活用与文言句式等现象。

    得分点:(1)【参考评分:“是”,判断;“风尘之变”;“以”,来;“策画”,计策筹划、谋略。各一分。】

    (2)【参考评分:“但”,仅仅、只;“少”,略微、稍微;“蹙”,迫近、逼迫;“蔑”,没有;整体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太元八年(383年)七月,秦王苻坚下诏大举发兵入侵东晋,百姓每十名成年男子中征发一人当兵;良家子弟二十岁以下勇武有力的,都被任命为羽林郎。当时朝臣都不想让苻坚南下,只有慕容垂、姚苌和应征来的良家子弟希望打仗。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羌虏都是我们的仇敌,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报仇复国,这样人所说的话怎么能听呢?良家少年不过是富家子弟,不熟悉军旅之事,不过是顺口说些阿谀奉承的话讨陛下欢心罢了。如今陛下信用这些人,轻率地南伐,我担心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有后患,到时候悔之不及。”苻坚不听。

    十月。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将士驻扎在洛水,在淮河上设立栅栏以阻止东晋的援军。谢石、谢玄等在离洛涧二十五里的地方扎营,因为害怕梁成而不敢进兵。胡彬粮草将要用尽,暗中派人告诉谢石等人说:“现在秦军声势盛大,我一旦没有了粮草,恐怕我们就不能再相见了。”秦人抓到送信的人,押送到苻融那里。苻融派人驰报秦王苻坚,说:“晋军人少,容易对付,只怕他们逃走,请秦王速来。”苻坚于是将大军留在项城,自己带了八千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往寿阳和苻融会合。秦人派尚书朱序去劝降谢石,说“秦强晋弱,力量相差悬殊,不如速速投降”。朱序却私下对谢石等人说:“如果秦军百万之众全数到达,晋军自然很难与之对抗。现在趁大军未会集,应该迅速出击;如果打败前秦前锋,则秦军气势一泄,就可击败他们了。”

    谢石听说苻坚已到寿阳,非常害怕,想要不出战拖疲秦军。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话。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直奔洛涧,未出十里,梁成就依涧布好阵势等待他们。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水,攻击梁成军队,大破秦军,斩梁成和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阻断秦军撤退的险要渡口。秦军步兵和骑兵陷入混乱中,争相渡河,损失了一万五千士兵,刘牢之军队抓到秦扬州刺史王显等,缴获武器军备和粮饷。于是谢石诸军从水陆相继前进。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观察,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摇动,苻坚以为都是晋兵,回头对苻融说:“晋军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呢?”怅然若失,开始有畏惧之色。

    秦兵在靠近淝水的地方列阵,晋军就无法渡江。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阁下孤军深入,而靠着河岸列阵,这是作持久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速决。如果阁下能稍稍将兵阵向后移动一下,让晋兵得以渡河,然后一决胜负,不也是件好事吗?”前秦的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阻止晋军渡河,倒是万全之策。”苻坚说:“我们引兵稍退,等他们渡河到当中的时候,我军以铁骑猛烈冲杀,这样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言之有理,于是传令秦兵退却。秦兵一退就停不下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立刻带兵渡河追击。苻融骑马布阵,想要指挥后退的士兵,但是马被绊倒,为晋兵所杀,秦兵于是溃败。谢玄等乘胜追击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布满田野山川。

    苻坚中了箭,单人独骑逃到淮北,很饿,百姓进献了一壶水泡饭和猪腿,苻坚吃了以后,赏赐帛十匹,绵十斤。献食者推辞说:“陛下不肯安于逸乐,冒险征伐东晋,是自取困苦。臣民是陛下之子,陛下是臣民的君父,哪有儿子进食父亲还求回报的?”便头也不回地离去。苻坚对张夫人说:“经过这一役,我还有何面目再治天下呀!”潸然而泪下。
………………………………

第九十二章 颠沛流离

    一个又一个寂静的夜晚,她都这样守在他的身边,哪怕什么也不做,就这样静静地望着他,陪着他,守着他,她都会觉得很知足。

    有些人,仍旧在心底深处的某一个位置,不与时光散,但为人生长。

    这十三年来,无论是从长安还是到现在的平阳,无论经历过多少苦难磨砺,多少忍辱负重,无论处境多么危急,慕容冲都会竭尽全力护她周全。她没有显赫的皇室出生,父兄也都阵亡,刚到秦国的时候,她只被分配到了浣衣院,受尽白眼与欺负,是他将她带离困境,一直留在身边,从长安到千里平阳。

    慕容冲是经世之才,苻坚也知人善用,还记得慕容冲刚获封平阳太守的时候,苻坚问他想要什么赏赐带去平阳时,他谢绝了金银棉帛,精兵良将,如花美眷,却只说了她的名字。

    从那个时候起,宋凌就下定了决心,只要是他想做的,他要做的,哪怕前面是一路坎坷,毫无胜算可言;哪怕代价是遍体鳞伤,性命堪忧。这一程这一生,她都会不计一切代价地守在他的身边,陪他东山再起,看他君临天下。

    眼看着他的身姿越来越挺拔,武艺越来越精湛,这容颜,也愈加一发不可收拾得俊朗了。

    每天等在太守府只为看他一眼的姑娘,多得都可以排队到城门口了。

    慕容冲望着她,脸庞在烛火的映照下越加红了起来,看着她那专注又有几分痴傻的神情,竟不禁摇头轻笑。

    “全天下的男子那么多,你又没一一看过。”

    宋凌撤了手,随意地靠在身后的椅背上,颔首小声道,“不用看也知道,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