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浴火重生西路军-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饺嗽庇懔煸樱芏喽际堑蟹脚衫吹奶阶印�
阿叔您年老体弱,待下宽松,使省政府办事拖沓,毫无效率,给了那些探子许多机会。步芳为了保证青海政令畅通,限制破坏分子才不得不越俎代庖。”
马麟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能力强,先人基业交到你手里是最稳妥的,可你凡事不打招呼,自以为是,不听人言,迟早要惹出乱子来的。
你爷爷、你父亲打下这片家业不容易,死了多少人,受了多少委屈,现在传到你手里,你要慎重。
尽量不要卷到外边的是是非非当中去,什么**、什么国民党都是他们汉人在演戏,你就不能安安稳稳地拿个小板凳坐下好好看戏?非要出兵占地盘。是不是吃亏了?”
马步芳一脸的羞愧,扑通一声跪在马麟面前,伸手抱住马麟的腿哭泣着说:“侄儿年幼冲动,没听您老人家的忠告,把青海精兵都陷在张掖了。现在青海局势难料,侄儿担心中央军会乘虚而入,又担心红军自东而来,特来向阿叔请教。”
马麟没想到随口发泄竟一语成谶,也是大感惊讶。起身扶起马步芳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步芳递上两张电报,马麟看完,靠在椅背上沉思了片刻,问道,你是怎么决定的。
马步芳把自己的处置说了一遍,马麟默默点了点头说:“你的处置是对的,红军是过客,不会要了咱们的根本。蒋介石是玩阴谋的老手,是必须要防备的。你来找我,是怕你走后我抢你的权吧?哎,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吗?
咱们穆斯林从来就是在外敌面前抱成团的,我怎么会这个时候给你添麻烦呢?你放心去吧,我明天就去省政府坐镇,不会动你的人,不会改你的章程,等你处理完这些事,我就去麦加。”
马步芳翻身又跪在马麟面前:“阿叔在一天,就是青海省主席,步芳当全力辅佐阿叔,共保先人基业。”
没想到,河西战败竟弥合了青海叔侄的权利争斗,真是出乎陈海松的预料。
;
………………………………
第七十一章 春节茶话会
1937年2月8日,农历丁丑年除夕的前一天。位于张掖西南的山西会馆张灯结彩,人来人往,车马不绝。
午时一过,就有拿着昨天红军派人送去的迎春茶话会请柬的人陆陆续续来到这里,被门口迎接的政治部干部客客气气地迎进去送到后边大殿。许多相熟最近没敢出家门的商人、士绅、教师、医师、宗教人士相互作揖问好、躬身寒暄着,整个会馆大殿热闹非凡。
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发达的重要的交易场所,自明永乐年间设立茶马司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在西北有着重要地位的以粮食、茶叶、马匹、药材、皮货、烟丝贸易为主的集散地,极为繁盛。
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商贸的繁荣达到了顶峰,乡村殷实、文化昌盛、商贾云集,金张掖称号流传开来。聚集了数千各地商人,从山西、陕西、四川、河南等地来到偏远的河西,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数百家货栈。
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这些客商以地域为纽带结成帮会、设立会馆,成为沟通感情、交流商业信息、拆借资金、慰藉乡愁的平台,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多时曾有30多家会馆同时存在。
清朝雍正八年山西客商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修建费用都由同乡客商自愿募捐。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多处损坏,山西客商再次募捐,历时一年修缮一新,成为张掖最大的会馆。
山西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是张掖重要的上流聚会场所。
民国八年随着政治、军事、贸易中心逐渐东迁兰州,马家势力逐步进入张掖,实行苛政、税赋极高,无力经营的数百家商号被迫倒闭关门,迁往兰州或其他地方。古城张掖才从与华北重镇保定、徐州、包头齐名的繁荣日益变得冷清寥落。
但建好的山西会馆依然没有随着大客商们的离去而破败,反而成了留下的各地商人共同的商业信息交流中心,依然繁华热闹。
整个山西会馆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两侧的墙壁上镌刻着“忠”、“义”两个大字,表达了晋商经商做人的信条。
进入山门迎面就是上下两层的戏台,二层正面是舞台,其他三面是雅座。下边是通道,演戏时可以供人或坐或站观看。看台的墙壁上还存有晚清与民国初的书画作品。
穿过舞台是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建筑。造型古朴,厚实威严。
马家军进驻张掖后此地被军队征用,后来成为韩起功的司令部。**师占领张掖以后,清理掉岗楼、马厩等设施后交还给张掖商会。
下午两点,张掖城里的客人基本到齐,根据身份、职业各自坐在一起,相互打探着这个西路军的情况,猜测着会提出什么派绢派粮派工的要求。对堆放在桌上的民乐酥梨、临泽小枣、张掖瓜子、山丹油炸面食、肃南牛肉干、兰州三炮台也无心享用。
张掖初级中学的林校长坐在靠北边的一张桌子旁正和同桌的几位小学校长、教师说着时下的局势,感叹乱世难平,只见南门外进来了一群军人。依次挨桌与客人拱手问候。
一个个没有马家军的粗鲁骄横、脸上挂着真诚灿烂的微笑,笑容可掬、彬彬有礼。一身简朴的灰布军装领口缝着两片红布,头戴灰色五角单布帽,上边缝着一个五角形的红布,身上没带武器,显得很精神。这就是传说中在南方搅得天翻地覆的红军?
很快一行人来到自己桌旁,几人连忙起身,经领他们进来的政治部接待人员介绍,这些人是**领导的红军西路军的几位大头目陈昌浩、徐向前、李卓然等人。
一阵忙乱后,红军干部分散到各个桌子找地方落座,只有李卓然站在前台,大殿安静下来。众人看着悬挂在大殿正墙上‘1937年张掖地区各界民众迎春茶话会’的红底白字条幅和斯文和蔼的李卓然等待着谜底的解开。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社会贤达,适逢丁丑年春节即将来临,在此地作战休整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盛情邀请各位来到此处喜迎佳节。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相互认识、通过交流相互了解,通过讨论,共谋张掖美好的明天。
既然是茶话会,就是朋友间的聚会,希望大家不必拘束,敞开胸怀,放下猜疑,打消顾虑。红军是人民的队伍,以为中国人民服务为自己的宗旨,绝不会为难地方。
下面请西路军政委陈昌浩同志发表新春致辞。”
陈昌浩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走到台前,大声说道:“张掖社会各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对我们这支部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是中国**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一部分,诞生于鄂豫皖边区,后来转战陕南、四川、甘肃,执行的是北上抗日的战略,因为要去新疆接收抗日物资,途经此地,受到此地马家军的围追堵截。
前一段发生了激烈冲突,好在经过努力,我们已将马步芳调派来的12万匪兵全部消灭,包括马元海、韩起功、马全义、年光源在内的马家军9万余人正在我军俘虏营中关押。整个张掖已经完全回到了张掖人民的手中。”
没有激动的欢呼和掌声,只有嘈杂的“嗡,嗡,嗡。”声传来,陈昌浩表情有些不自然。他不知道,由于马家军的长期严厉统治和宗教宣传,穆斯林控制区直到49年基本没有我党地下组织活动,群众对红军非常陌生,甚至是仇视。
在座的客人们因为戒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城,对城外发生的战事一无所知,忽然闻听说马家军全军覆灭,震惊多余惊喜。马家军盘踞张掖已经30多年,凶残暴虐,军力强悍,竟然被这些个红军给收拾了?
虽然感到难以置信,可人家活生生地就站在你面前,不由得你不信。
陈昌浩喝了一口三炮台,等台下平静下来以后继续说:“李主任刚才说了,我们红军是中国**领导下的人民的武装,是把振兴国家、复兴民族当做自己的历史责任的,是以保护人民群众、捍卫民族尊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为目标的军队。
与地方军阀只知道抢地盘、剥削压榨老百姓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的理想就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消除贫困、消除愚昧、消除战乱,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美好生活。我们将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深受封建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剥削。包括各位在内哪个不是备受盘剥、处处刁难、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走到哪里不是马匪遍地、流氓横行?人身财产得不到保障、事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看到许多中小商人默默点头,陈昌浩继续说:“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反动、无能的北洋军阀政府和现在的国民党政府,不正视国家面临的生死存亡,不关注民间百姓的艰难困苦,不集中力量发展工商业,玩弄权术、挑动矛盾、发起内战、中饱私囊,国计民生却是千疮百孔、难以支撑。我们中国**人不愿中国人民长久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才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
………………………………
第七十二章 春节茶话会2
“各位都知道,当前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安事变后,全国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决定顺应民意,放弃阶级仇恨,结束土地革命战争,与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全国各阶层爱国进步人士一起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目前国共两党正在就此进行谈判。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作为国民革命军序列之中最勇敢、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挺进华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把敌人赶出中国,这也是我们留在此地休整备战的原因。”
商人们似懂非懂的想着,原来是一群**武装,给赶到咱们这来的,怎么就能把马家军给灭了呢?这又是休整,又是抗战的,少不了要咱们出血,得把荷包捂紧了。
陈昌浩看政策理论没有产生效果,接着说:“我军在张掖驻防期间,将严格遵守我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规定,团结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共同做好战争准备。
西路军庄严承诺保护张掖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各界生产生活自由,保护工商业者正常经营,废除马家统治期间强加给张掖人民的一切苛捐杂税,实行二十税一的政策。”
宝兴货栈的宋成德掌柜原本对红军就有好感,现在欣喜之余不由得鼓起掌来,许多中小工商户也感同身受,跟着鼓掌表示支持。
“我们的军队将自觉遵守群众纪律,不干涉地方事务,不强占、破坏地方屋舍、粮食、物资,买卖公平,不打骂群众,不调戏妇女,尊重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自发的掌声大了许多。
“张掖是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与各族人民贸易经商,创建了辉煌的丝绸之路,留下了各种宗教遗迹,石窟遍地、庙宇如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真实写照,是全中国人民的瑰宝,是张掖人民的骄傲。
我们做后辈的,有责任保护好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损坏他。我军进城后,已将马家军抢占的古迹庙宇清理干净后归还于宗教协会。我们希望张掖人民珍惜自己的文化传承,替中国管理好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莫要让他蒙尘受辱。”
以光修任会长、源真任副会长的张掖佛教协会人员一齐起身,向陈昌浩躬身稽首致谢,陈昌浩连忙拱手回礼。
“由于马家军的残暴统治和战火的破坏,现在的张掖城镇残破、道路损坏、沟渠拥塞、人民生活困苦艰辛,教育程度不足,这都不利于张掖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西路军很快将组织马家军俘虏疏通河渠、修整道路、铺设桥梁、植树造林,为张掖人民还债。”
又一阵掌声响起,还夹杂着几声叫好声。
“我们**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社会各阶层一律平等、各种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我们保护张掖人民的合法收入和劳动成果,提倡勤劳生产、诚实贸易、发展工商业,强大张掖经济。我们将就此与各位社会贤达协商,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工商业发展委员会、交通运输发展委员会、农业牧业发展委员会、教育卫生发展委员会、文化古迹保护委员会,希望大家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努力把理想变为现实。”
张掖地处内陆,交通不便,远离中原地区,但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巨大的牧场、矿产资源丰富,张掖人民不该抱着金饭碗饿肚子,应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国家军工生产的需要。
当然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办成的,但我们希望张掖的有识之士能为张掖的未来着想,抛弃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不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开始行动起来,招聘技术人员、收集制造工艺,募集资金,发展现代工业。
总之,西路军将在短暂的休整期内努力帮助张掖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鼠年在隆隆的炮声中就要过去,象征着勤劳朴实的牛年即将到来,请允许我在新春来临之际,代表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和西路军全体将士祝愿张掖人民在牛年里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万事如意!也祝福在座各位新的一年里事业发达、生意兴隆、身体健康!”
台下自发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李卓然很高兴开局不错。他趁热打铁地说:“今天的茶话会,就是新朋老友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各行各业的同仁基本上都坐在一起,大家可以就刚才陈昌浩政委的建议进行讨论,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也可以提出来,不必拘束。”
宋成德站起身来,带着浓重的山西口音问道:“贵军自山丹北上时,我在外采买,曾与贵军董振堂军长、黄超政委、杨克明主任途中相遇,贵军买卖公平,言语温和、印象颇佳。
据我所知,贵军人数不到两万,缺粮少械,而马家军有十余万,而且非常强悍,贵军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我们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能否见告?”
李卓然笑着说:“这个问题请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将军作答。”
徐向前笑着站起身来:“我军起死回生的原因,马元海总结说是因为西路军中有陈郎。我很高兴把西路军前敌总指挥、张掖城防司令陈海松将军介绍给大家。
小陈,站到台上去,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打败马家军的。”
陈海松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走到宋掌柜面前,拱手问好:“宋掌柜,十几天没见,生意可好?”
宋成德迟疑了片刻,脱口而出:“你是尕虎营长?”
陈海松哈哈大笑到:“是的,宋掌柜还记得我这个小营长。”
宋掌柜尴尬地笑着说:“这么说来,贵军早在十几天前就占据了张掖,无怪会实行戒严,无怪马家军的士兵都改了性子,对咱们是秋毫无犯,原来你们也是红军呀。快给我们说说是怎么回事?”
陈海松向人群中与刘青云坐在一起的老中医、教会医生,手工业者那桌的张铁匠、王老二等拱手问好后说:“张掖城里很多商人都是见过我的,那时我的身份是循化上四工民团的营长尕虎,而我的真实身份是红九军政委陈海松。
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为红军提供过帮助,我们使用的**、地雷壳、手榴弹壳,还有棉衣、棉被、棉手套、面粉、大饼馒头、熟肉等都是大家拼命赶出来的,清油、蔬菜、肉食也是大家代为采购,伤员救治时也劳动了各位神医。
要说胜利的取得也有你们大家的功劳,可以说是在张掖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红军良好的纪律赢得了张掖人民的支持,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众人恍然大悟,表情立即亲近了许多。
;
………………………………
第七十三章 发展工商
陈海松大致介绍了战役过程,让各位客人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真诚地说:“张掖是个好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是他一直被反动军阀强占,人民群众没有成为她真正的主人。那些官员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用人民的血汗供养残暴的军队实行残暴统治,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不关心张掖的发展,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如今张掖终于回到人民的手里,历经劫难、满目疮痍的张掖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是恢复生产生活的秩序。红军希望张掖人民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管理张掖、发展张掖。我们准备帮助大家成立一个参与张掖地区管理的民众参议会,共同商谈张掖的发展规划,推选出民主政府、对政府官员有监督、弹劾、罢免的权利。
刚才陈政委提到的那些发展委员会,则是民主政府的下属行政机构,有权管理本行业的行政事务,有权向政府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有权对行业发展做出规划、预算,并对民主政府负责、对张掖人民负责。
在座各位都是张掖地区有影响力的开明士绅、成功商人,大家的过去得益于张掖,张掖的明天有赖于大家。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张掖人,都明白没有张掖的繁荣就不会有自己的生意兴隆。
所以请各位在关心自己产业之余,也应把眼光放在本行业、整个张掖的发展上来,正所谓滴水不成河、独木难成林。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把技术、资金、资源、设备汇集在一起,敢想敢干,就一定能让金张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抗战即将爆发,前线需要大量的钢铁、被服、粮食、医药。各位如果能抓住商机,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利用远离前线、农牧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投资建厂,既能支援国家抗战、又能增加收入。再通过普及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整顿社会治安、改善道路交通等工作肯定会让金张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商人们一下来了精神,问起有什么好办法?
陈海松提出几个投资意向,比如在肃南牧区办毛毡厂、妮子大衣厂、皮革加工厂,在高台建棉纺织厂、火柴厂、精盐厂,在张掖建军服被服厂、养鱼场,在临泽、民乐建压缩食品厂、野战罐头食品厂、肉食加工厂、家禽养殖厂。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在山丹建水泥厂、在酒泉办较大的钢铁厂、在祁连山里的黑河上建水电站等。通过集资引进设备和管理人员、培养技术人员、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工商业整体发展。
这些工业设备在上海、广州、香港都能买到,技术也不复杂,投资不大见效很快,都是国计民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并且提出西路军愿意参股经营。
陈海松说:“心动不如行动,希望大家都能参加到参议会中来,根据自己的所长进入各个发展委员会里,和同行一起,共谋发展大计。”
台下一时交头接耳、场面热烈,
刘青云站起身来自我介绍身份后说:“我和红军接触也就半个月时间,虽属两个阵营但我对他们的理想和献身精神十分钦佩。我相信他们是为张掖地方的发展和安宁而来,我愿意带领陆军医院与红军合作,深入民间,救治疾苦。”
他指了指身边几位医生说:“我们刚才商量了,西路军的建议是好的,我们愿为发展张掖卫生医疗事业奉上绵薄之力,愿意参加医疗卫生发展委员会。不要薪水,帮助组建张掖医院、培训医务人员,和红军医疗队一起到乡村巡诊治病。”
陈海松带头鼓掌,陈昌浩、徐向前、李卓然等过来与他握手表示感谢。
宋成德回头看了看同桌及附近几桌的商人,得到大多数人的点头应允后说:“贵军打跑了马家军,制定了合理的税率,给我们商人了条活路,我们都很感激。刚才又听了尕虎的投资建议,都很振奋,真能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不回山西绥远了,愿意参加到工商发展委员会里来,为张掖的发展出一份力。”
陈昌浩、徐向前上前与他们握手表示感谢。
林校长站起身问道:“陈政委刚才提到普及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我们教育界同仁很受鼓舞,不知贵军有何具体计划?”
陈海松说:“教育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后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的科技、现代的工业、现代的国防,中国就永远也摆脱不了平穷落后。
我国文化昌盛的汉、唐、宋、明几朝无不国力强盛,工商发达。清朝以后,实行愚民政策,对读书人严加防范、肆意屠杀。读书成了危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