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浴火重生西路军-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去年八月以后,默默训练了大半年的八路军为了配合华中战场开始主动攻击皇军据点、伏击中队以上规模的救援部队,多次截断平绥线劫夺皇军作战物资。到了年底更不得了,山西全省沦陷,自己属下的第二混成旅团全军覆没,张家口从大后方变成了一个孤岛。
相信他们要是攻打张家口,以当时的装备、人员条件自己以及手下一万多将士只有为天皇效忠的分了,他确实也做好了这样的打算,可是八路军大战疲敝或是没有意识到张家口的战略作用没有发动攻击,最终让他逃过一劫,还荣升为蒙疆军司令官,真是祸福难料!
这么多年的交道打下来他对八路军的战术逐渐熟悉,就是他们自称的山地游击战,依托部队的吃苦精神和轻便装备,充分利用山地多变的地形隐蔽部队、隐蔽企图、限制皇军的火力和机动性,隔断皇军之间的联系,运动中捕捉孤立目标快打快走,的确很有效果。
阿部规秀是有名的战术家,军中毫无背景全凭勇猛机智屡立大功步步升迁,去年九月接替被晋察冀部队挤压下接连损兵折将身负重伤的常冈宽治少将从第一师团第一旅团长任上担任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长,与后宫淳反复研讨八路军战术,制定打破围点打援战术的方法。
对部队进行了相应训练后开始横行察南的辉煌攻击,偏巧那时候张振宇率领大批骨干南下支援第七战区,导致晋察冀部队编制变化很大,杨成武、邓华、陈伯钧等人刚刚接手部队,部队里的团营长也有很大变动,对新来的东北虎缺乏了解和防范,继续使用简单的战术出战。
阿部规秀早有准备,接到某地被围的求救电报,必定从两面出兵一路直接解围另一路对付伏兵,故意拉大距离让伏击部队不敢轻动,不得不放过去一部分兵力,所谓的主力进入伏击圈遭到打击立即据地坚守,等待前面过去的部队和后面的真正主力从后方冲破伏击圈。
接连几次消灭了不少八路军部队,这样的战术再也没人敢用,他又培养了一支山地部队专门对付山区里的八路军,很快收复了蔚县、广灵、灵丘、涞源等县城,被誉为山地战专家,破格晋衔中将,正是他的神勇表现才让鬼子大本营误判了形势,编成12军发动关中战役。
等到关中、洛阳大败,山西失守,八路军围住大同,他的第二混成旅团成为救命稻草赶去支援,在大同城外的阳原遇阻被围,见识到了真正的围点打援战术,苦战数日不仅自己死于炮火,连累着第二混成旅团六千人全体玉碎,26师团去救他伤亡超过五千。
可见战术的威力必须要通过人员装备水平的提高才能体现出来,现在的八路军比当初又提高了很多,但愿这个以铁血闻名的炮兵专家能给驻蒙军带来新的胜利。(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五十一章 新的目标
后宫淳、黑田重德、木村兵太郎在宣化忧心忡忡地分析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寻找破解之策,而完成了第一阶段迟滞任务的晋察冀军区也在大同开始研讨鬼子会师后的战场形势。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时陪同朱德总司令乘火车来到大同了解军区作战情况、部队状况、物资准备情况,预感到鬼子将要在察南晋北有所行动的他们对晋察冀军区单薄的兵力、普通的装备、大批新干部、新战士多少有些担忧,专程前来调研小说章节。
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政委甘泗淇、政治部主任舒同、后勤部长赵尔陆汇报了晋察冀军区周边,作战部队分布,后勤物资储备,根据地政权、地方武装建设,农业生产、工商经济、教育、民生恢复政策,交通运输保障保卫措施,总体稳定让朱德放下心来。
从小五台山前线赶回来的副司令员刘钢、参谋长唐延杰、一师师长宋时轮、二师师长邓华、三师师长陈伯钧、四师师长章拯宇等带回来了各参战部队作战部署、战斗进程、战果损耗、经验教训等,对部队中一定程度的自满冲动、战术改变造成的较大伤亡作出检讨。
聂荣臻司令员虽然也有些心疼,但更多地是站在全局来看问题,出言安慰深深自责、心神不安的手下,认为经过军区部队的顽强战斗,实现了总部赋予的作战任务,通过层层阻击给鬼子很大消耗,迟滞了东西两面的会师。摸清了敌人的兵力装备和战术特点情况。
大同战役后参战部队伤亡很大。杨成武部队奉命支援山东。宋时轮部队加入军区,各旅扩编成师,新干部、新战士激增,红军骨干严重不足。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晋西北军区东去冀中,军区的防区扩大到燕山以西恒山以北黄河以东阴山以南,横跨四省数万平方公里。
部队调整、根据地建设、整编训练、装备弹药补充尚未完成就迎来了此次规模空前的反扫荡战斗,整编后的部队、各级干部经历了大战的考验,对鬼子飞机掩护下的野战进攻兵团的战术、作战特点。敌我双方装备、兵员的差距、各自的优势有了充分的认识。
通过持续的作战端正了作战态度、采取措施破解敌人地面空中火力、机动性优势的办法,从战略上讲是成功的、是胜利的。在困难的形势下各部队整体表现是好的,军区是满意的。
平原地区防御作战的较大损失,一方面是对敌人真实实力缺乏了解兵力部署不当,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过去对平原作战不够重视,平原防御的准备不够充分,地雷、地道、外线的扯动、分散敌军做的不够,没有实现积极防御态势,这些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找到对策。
朱德总司令最为担心的部队作战意志不强、主动精神不足、固守山区消极防御等问题并没有出现。部队敢于和强敌叫板、摆开阵势对攻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战斗作风,这是应该鼓励的。否则陈海松打下的晋绥基业很有可能被保守消极所葬送。他起身发言:
基于中日两国悬殊的工业制造能力,经济、教育、军队编制装备、兵员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央很早就制定了持久抗日的战略思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将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当敌人集中重兵集团以我们为主要打击目标时,压力和考验都是严峻的。
这次敌人两个主力师团、一个混成旅团、两个配属旅团、一个飞行团倾巢出动,全力打通张平铁路,重演了抗战初期南口战役那一幕。当时汤恩伯、傅作义六七万人装备低劣表现却很英勇,伤亡超过三万借助地形顽强抵挡第五师团、11混成旅团20天,造成日军数千人伤亡,激励了全**民。最终损失过大撤守南下,装备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战术保守。
此番日寇兵力更大、装备更好,但我们的战场组织比**强,损失比**小,战果比**大。我们的战士更顽强、利用地形地物和手中武器更熟练、执行命令更坚决。当然如果作战指导思想再明确一些,参战规模再大一些,兵力使用再灵活一些,战果会更大。
当然这些战术问题下来我们还可以讨论,但我对部队敢于进入平原地区跟鬼子正面碰撞是持鼓励态度的,晋察冀需要这样的勇气,因为你们的任务要求你们更多地走进平原。
留下张家口、开放张平通道是总部华北战略布局的需要,是套在鬼子华北方面军脖子上的绞索,让杉山元对大同、包头、太原甚至于延安、张掖、玉门保持野心,有利于扯开鬼子在华北的兵力兵力部署,掩护平原地区部队的行动,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明智的决定。
当然鬼子强大兵力进入晋察冀给我们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很大的困难,陈海松同志说过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就没有进步,一支钢铁部队只有在血与火的煅烧中才能逐步成长,只有在与强大敌人的jiliè碰撞中才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
所以军区部队应该庆幸杉山元给我们送来了不弱的练兵对象,在与鬼子野战兵团的攻防中磨砺部队、锻造骨干、形成特点,前面的作战仅仅是场彼此试探的揭幕战,精彩、**还在后面,我希望胜利的一方是善于总结、善于调整、善于战斗的英勇的晋察冀部队。
战斗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各部队都做了分析,我认为是准确的,但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严重,作战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山地游击战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应该坚持,但平原地区的阻击、袭扰也不能放弃,作为一种必需的作战方式要有勇气去探索、去尝试、去完善。
八路军不可能永远呆在山上等着鬼子来攻,也不能只会在山区作战,一支成熟的部队应该胜任各种作战环境,能够根据战役安排的需要在任何地方完成阻击、偷袭、强攻等任务。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都需要中**队去守卫,我们不仅要看到现实的需要更要看到军队的职责长远的任务,不能满足于一时一处的安危而要着眼于整个军区、战区、全国作战的需要,有更高的追求、更严格的训练要求、有更加完善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
晋西北军区主力进入冀中是全军战略的需要,他们去了、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不俗的战绩,虽然遭受到一定的损失却依靠地雷、地道这些传统战法结合运动游击战方式持续袭扰,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装备优势和机动优势,迫使鬼子收缩兵力退保交通线。
晋察冀同样区域辽阔、山川纵横,力量得到加强的后宫淳不会继续龟缩在张家口、宣化一带,势必会向我根据地发动进攻,阳高、阳原、蔚县、广灵、涞源这些河谷平原地区怎么办?像涿鹿、怀来、延庆那样放弃吗?天镇、大同、丰镇是不是也得放弃?我们如何承担起总部赋予军区的成为绥远、山西大型工业基地坚强屏障的光荣使命?
战争初期惨重的损失巨大的牺牲让全中国人民意识到没有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的腾飞就没有国力的增强、军事的强大、战争的胜利。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效地控制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河谷平原,发展工业壮大实力。放弃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无异于把战争资源拱手让给敌人,部队无法得到发展、经济失去保障,根据地建设举步维艰。
陈海松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有限的兵力把这种愿望变成可能,及早出手占领了绥远、搬迁成百上千的工厂、接收几十万学者技工,招来数百万难民,筹集数亿资金买来数百个大型冶金、制造企业为工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工业基地的建设已经起步、发展顺利,今年下半年就会生产出优质的钢铁、铜铝,上百个军工生产企业将获得充足的原材料,工业制造能力、装备国产化水平将越来越强,中日经济、工业实力的差距会逐年减小,众多的压制武器、自动武器将改变我军目前的被动局面。
目前我军后方政权逐渐稳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形成规模,政法社会管理、工业制造技术、自然社会科学、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培养,农业人口充足、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水利灌溉工程初见成效、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民间商业繁荣、市场稳定。
这些好的变化说明我们行进在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上,正逐步增强着我军的整体实力,支撑着前线50万八路军部队的生存、战斗和发展,支撑着河西、绥远、关中、山西根据地的工业化进程,中国革命力量无疑会出现质的飞跃,中国革命的前景更加清晰、光明。
但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腾飞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未来两三年内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足以改变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工业基地也将成为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我们作为革命事业的捍卫者、南北两大工业基地的屏障还要继续艰苦奋斗、使用现有装备与敌人抗争,掩护工业基地积累技术、人才,扩大军工品种和生产规模。(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五十二章 聂总的态度
朱德总司令结合晋察冀军区战略任务对所属部队的战术要求做出最新阐述,让军区许多干部们感到有些突然,心里难免惴惴不安。部队虽然有了一定的实力,可在与鬼子重兵集群的正面对抗中明显处于下风,继续坚持正面拦截在现有装备兵力条件下难免会付出巨大牺牲。这对于一直强调保存自己、杀伤敌人、壮大力量的八路军来说变化有些大了。
陈伯钧的三师老底子是73师独立旅一团,当初张振宇、薛云龙带着独立师补充团、一万多晋绥军残兵、数千当地入伍青年重建73师,组成9个团隐藏在百花山区训练,平津战役197旅、212旅进入华北作战并入冀热辽军区,留下独立旅继续训练新兵对张家口警戒 。
平津战役后华北数十万民众进入晋察冀辗转前往绥远,其中三万多青壮留在独立旅接受训练,好在鬼子遭受重创后无力向根据地腹地扫荡,军区获得了半年多的训练时间,tongguo伏击辎重部队、攻打鬼子据点、铲除汉奸武装得到锻炼,逐步扩大到今天的规模。
他作为受过黄埔军校培养的正规军官接手三师在蔚县、涞源、灵丘之间与阿部规秀第二混成旅艰苦鏖战,深感两军实力的差距唯有利用山地方能限制敌军,总结出山地游击战的很多jingyàn和战法,指导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开展游击适时集中兵力打打伏击,逐渐得心应手。
长征时他的部队大部分时间充当全军后卫,阻击作战打得多了赢得了‘铁屁股’的美名。围歼阿部规秀时晋察冀二师三师负责阻击张家口的26师团。缺少重装备的黑田重德碰到了善于防守的陈伯钧果然无力突破付出数千伤亡顿足在怀安城下无奈退回。
这让陈伯钧感觉鬼子野战师团的攻击力远没有想象的强大。所以在阻击32师团时没太当回事,没想到32师团火力凶猛、包抄坚决、地空yiti,一个营两个小时损失殆尽,没等他回过神来,另外两处营级防御阵地即被快速突破,平原防御成了三师的滑铁卢。
退回小五台山后,刘钢副司令员批评三师作战目的不明、用兵保守、战术单一,野战防御投入兵力火力不足。三处阻击阵地相距十几里完全没有纵深保护,缺乏重装备支持形成小兵力孤军作战,没有破坏道路外线牵制未能限制鬼子快速机动分散鬼子兵力。
他是个没有多少城府的川中富家子弟,率性而为,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以至于学识很高能力不低却起起伏伏。作为秋收起义的老战友在他离开延安前毛泽东曾告诫他改掉暴露于外、喜形于色、不够深刻和稳重的缺点,培养全局观念、勇于牺牲自我。
可他秉性使然清高惯了,到了晋察冀聂总把军队建设交给刘钢打理让他很不舒服,自己在五军团当参谋长、在六军团当军团长时刘钢才是个小参谋,仗着在陈海松手下立了些战功是晋察冀的老人。拿着陈海松许多不着边际的理论对部队训练作战进行不切实际的安排。
从南口完成阻击任务后部队就应该退到两侧山地去休整或在黄羊山区依托山地有利地形阻击,可刘钢认为不能让敌人顺利进军。每前进一步都要让敌人付出代价,黄羊山纵深有限两面临敌并不适于大兵团阻击,要求部队在平原地带依托村镇街垒层层迟滞鬼子。
结果一团三营、二团一营、三营一天之内阵地相继被飞机大炮突破,一团二营、二团二营在救援中被坦克骑兵冲散,两千多战士牺牲,全师减员一半,完全是作战方案愚蠢、盲目却怪罪自己组织不力,他不能接受这样的指责,只是承认自己有些轻敌大意但反复强调失利是实力差距的必然结果,放弃怀来、涿鹿是保存革命力量,军区的阻击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如今朱老总没有追究三师的错误,反而鼓励部队向平原地域发展让他很吃惊,他感到总部领导被前一阶段的连续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了解鬼子新锐师团的强大攻击力,犯了左倾错误,山地游击战是中央制定的敌后斗争的基本战术,是革命力量生存发展的法宝,各部队打了一年多刚刚熟练运用,却要离开山区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很不理智。
他急切地不顾军区领导是什么态度,起身提出异议,列举苏联红军防御作战条令的人员装备数据认为晋察冀部队重装备严重缺乏,很难在平原地带阻击空中地面火力占优、坦克汽车高机动性的日军主力兵团,部队再顽强也无法承受狂轰滥炸的火力打击和快速包抄。
确保大同不失的战略意义部队都qingchu,部队也并不惧怕进入平原,但就这样进入平原难有胜算,在现有条件下进入平原无疑是危险的,不仅无法完成迟滞击退敌军的任务,很有可能把缺乏重火力掩护的部队置于敌人火力打击之下遭受严重损失,除非总部空军部队、特战部队能够有效遏制敌人地空火力否则不宜大兵团进入平原地区作战。
他的发言在一些干部中引起了共鸣,台下一时议论纷纷,点头的有摇头的有。朱老总锁紧的眉头让聂荣臻很尴尬,他从许多干部的表情中看出类似的担忧,知道他们并不是惧怕跟小鬼子拼命,顾虑的是对大规模平原作战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也难怪,长期的山地游击战让晋察冀部队习惯了小股进入平原地区执行袭扰交通线劫夺物资、摧毁鬼子小型据点的偷袭行动,在遇见大股敌人之前就转入山区,部队上下把平原始终作为粮食物资获取地,自觉不自觉地把歼敌战场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山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部队普遍缺乏坚守平原的思想准备和战术研讨,平原地带大兵团作战兵力的使用、火力的配属、防御阵地的构筑伪装、陆空炮各部的支援协调、物资的储备补给、迟滞敌机动性、破解敌强大地空火力、防止敌侧翼突破对大多数部队无疑是陌生的。
而作为一支gongchǎndǎng领导下的军政高度统一的八路军部队。晋察冀军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革命战略的整体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战任务。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总部赋予的新战略。
朱老总不是来和大家商量要不要进入平原河谷地区作战的,而是前来部署作战任务的,作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必须坚决执行,并引导自己的下属统一思想做出新的安排。
他起身大声咳嗽了一声制止下面的议论,用他一贯平静的语气说道:同志们,晋察冀军区是在陈海松同志手里创建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始终战斗在这块战略要地有力地支援了绥远的建设和山西的战斗,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意志坚定、灵活机动。
正如总司令所说。两年来在我军顽强抵抗主动打击下华北抗日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利用鬼子全力南下寻找国军主力决战的有利时机进入敌后,控制了大片根据地,建立了会给中国革命带来无限生机的现代工业基地,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想象到的惊人的变化。
20年前朱总司令、周副主席、我还有许多热血青年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梦想远涉重洋去欧洲勤工俭学,我们在那里接触到现代工业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在那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我们走向革命的道路就是希望tongguo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打碎封建制度的束缚、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tongguo现代工业振兴古老的中华民族。
我们为此努力了20年,却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一直无法把它变成现实。令人欣慰的是陈海松司令员敢想敢干、有勇有谋,抓住各种机会利用一切资源奇迹般地连续兴建了足以改变中国国力的河西、河套、山西、平北工业基地。规模之大、种类之全令人惊叹。
我承认我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雄才大略,可我们有勇气有能力保护他不受敌人的干扰顺畅发展,因为我们知道这是gongchǎndǎng实现自己改变中国命运、彻底打败日寇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建设富强国家的坚实物质基础,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完全赞同总司令提出的转变战略战术的构想,晋察冀军区要勇敢地承担起晋绥大后方坚强屏障的光荣使命。我们gongchǎndǎng人历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艰难险阻百折不挠、英勇不屈,在惊涛骇浪中经受考验、适应形势、锤炼自己、壮大自己。
陈师长提到的重装备缺乏的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想问的是没有重装备我们就不能在平原作战了吗?就不能保护身后的根据地人民和工业基地了吗?号称英勇善战的八路军真的没有在平原河谷地带战胜鬼子的可能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平型关,八路军区区六万人敢于硬憾鬼子精锐的第五师团,在座的都经历了那场战役,当时有几个人不紧张?那时我们有什么?没有飞机、坦克、汽车,火炮不足日军的一半,凭借着一腔热血坚定地执行前线指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