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武挥鞭-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yin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刘彻觉得,汉初的强盛,除了物质上的充裕,更关键的是思想上的开放。在西汉,中华民族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世界。丝绸之路的形成,强大海军(不要怀疑,中国第一支海军就在西汉)的建立,将大汉的思想传播到了汉人足迹所能及之处。

    因此,刘彻决定不再需要辕固生,更不需要董仲舒。与其费尽心力去改变伪君子的思想,不如自己培养出一批新道学的人才,比儒家的思想开放宽容,比道家的思想积极进取,比法家的思想张弛有度。刘彻脑海中的书库,让他可以兼容并蓄的去其糟粕取其jing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总是更加条理清晰的。

    总之,刘彻最后给景帝的建议就是,既然腐儒们以死相胁,大可不去理会,且看到底有几个人真的会自尽。最后的结果不出刘彻所料,没一个死的!儒生们缺乏的就是骨气,蔫了吧唧的,看看汉朝后的中原王朝,还有点血xing没有?就一个唐朝好点,还是因为皇帝姓李,崇道家,行黄老呢。

    虽然必须承认儒家王朝是粘皮糖,就像南宋在蒙古大军下撑了五十年。新中国很多砖家更以中华民族打不死为荣,以儒家文化爱好和平为傲。

    可悲!可恨!为什么不能以打不死别人为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当成沙袋,一直被人打不破还沾沾自喜的!都是一群腐儒,能不能学学西汉?就算实力不够,好歹咱的心里有热血,时刻积攒实力,想着揍他个x养的。

    看着这些儒生都不自尽,刘彻更是不屑了,直接印刷了一本匿名的《论语批注》。将后世所有对儒学的批判全部列入了这本新书,一时间朝野震动。

    儒生们拿着书哑口无言,辩无可辩。后世两千多年众多大才的深刻批判,可谓刀刀见血,针针入骨,岂是景帝朝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儒生能反驳的?一时间羞愧难当,不少人告了长假,回家闭门读书去了。

    窦太后倒是高兴万分,她一直就觉得儒学是糟粕,却因才学有限,辩不过那些巧言令se的腐儒。如今端着刘彻献上的《论语批注》,感觉到每一句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凤颜大悦,问道:“乖孙儿,这奇书是何人所著?本宫真想见上一见。”

    “此人怕是已经故去多年了吧?下人在建新华书局时,挖出数十瓮简牍,呈给孙儿。孙儿见此文句句珠玑,鞭辟入里,喜不自禁,这才着人刊印成书。”

    刘彻将一卷陈旧腐朽的古朴竹简递给太后,满脸遗憾道。对于龙组jing英,化学硕士来说,竹简的做旧处理简直就跟玩似地。

    太后接过竹简,出神的抚摸片刻,还回刘彻手中道:“书局开建,方得奇书,这是道家老祖有灵。彻儿应当将此物好好保存,书局也当好好办下去,方对得起上天的恩赐。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来找皇祖母!”

    刘彻闻言大喜,太后此话一出,天下谁与争锋?!

    北阙甲第,新华书局的生意极为火爆。

    开业当ri,虽然只有《老子》一书到货,却生生卖出去近万本。刘彻也是下手够黑,定价是一本万钱。整整近亿钱啊!景帝拿着孙全呈上的奏报,几乎吓瘫了。汉初一直坚持轻徭薄赋的国策,三十税一的超低田税更是空前绝后,去年整个朝廷的赋税也不过区区五十六亿钱。新华书局一天就挣到近亿钱,说明豪强权贵是多么的富有!这还只是北阙甲第,试想整个大汉帝国,比皇帝有钱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景帝原本兴奋的神se黯淡下来,随即变得铁青一片,心中更坚定了打击豪强权贵的决心,也对早先和刘彻定下的计策更为坚定,更为急迫。他命孙全即刻全力督办孤儿院一事,新华书局送来的银钱尽数拨入了专门的内库,成立刘彻建议的“专项基金”,不允许少府挪用半分。

    看着新华书局门口络绎不绝的马车,田胜满脸懊丧,这笔大买卖,太子根本没让他插手,所有人手全都出自太子詹事府的。除了建筑公司和建材市场挣了点小钱,田胜是半分好处没捞着。

    就在他失落万分的时候,太子詹事走了过来,道:“国舅大人,可是对太子的决定有些疑虑?”

    田胜点点头,丝毫没有掩饰道:“这么大一块肥肉,看得到吃不到,眼馋得紧。”

    “国舅大可不必如此,需知只是这北阙甲第,又能需要多少新书?今ri盛况,不过是一时罢了。太子认为,若想办好书局,须得细水长流。”

    太子詹事摇摇头,将手中的一册线装书递给田胜道。

    田胜接过一看,封面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建立书局销售渠道相关事项”几个大字,一看就是出自太子的手笔。不得不说,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刘彻穿越至今八年,汉隶还是写得差强人意,卫绾每次见到都是面红耳赤,连连说自己这个太傅当得不合格,连写字都没把太子没教好。

    田胜登时欣喜若狂,如获至宝。靠着他残存的几分理智,没有当场翻看,而是匆匆忙忙回到府中,迫不及待的学习太子文件,领悟上级jing神。
………………………………

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

    “纯碱!纯碱!纯碱!为什么其他穿越的男主角一天内就能烧出玻璃?!我不服!”

    作为京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的刘彻仰天长啸道,事实证明,光烧石头是烧不出玻璃的。

    好吧,不得不说,新中国素质教育下的产物往往是高分低能,至少刘彻就是其中一个悲催的产物。玻璃的辅助原料包括澄清剂、助熔剂、ru浊剂、着se剂、脱se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现在一概没有,刘彻想不出也没心情去想该怎么弄出来,只好先试着烧制劣质玻璃。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和长石,其中只有纯碱最难搞。纯碱,就是碳酸钠,俗名苏打。

    为了搞到纯碱,刘彻又昏睡了整整一天,查找相关的资料。

    天然的矿物碱主要来自碱湖和固体碱矿。它们是最主要的天然碱资源。通常所说的天然碱,是指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类矿物。

    后世中国,以内蒙古的碱湖最多,xi zang高原是现代盐碱湖的集中地。地处中原的南襄盆地是古代天然碱的重要产地。

    刘彻郁闷了,在西汉,后世的内蒙古还在匈奴手里呢。至于南襄盆地,是在梁王刘武手中。老天爷这不是玩人吗?!

    值得庆幸的是,许多植物体内含有碳酸钾和碳酸钠,当它们腐烂或被烧成灰烬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钠,其质量分数高达30%。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写到:“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

    农村历来将柴草烧后的草木灰叫作小灰(石灰称为大灰),放在筐子中经水淋,可得灰水,其中含有钾碱,俗名草碱。洗涤衣物就是利用它的强碱xing。有些植物,特别是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较多的钠离子。用它们烧成的灰含有较多的碱(碳酸钠)。

    好吧,找来草木灰后,原料算是齐了。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chao湿原料干燥。随后为了保证玻璃质量,刘彻还专门找来磁石,对原料进行了除铁处理。当然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除铁处理,只是刘彻为其接受的二十多素质教育找点面子。

    到烧制阶段有遇上大问题了,温度需要达到1500度以上,少府的青铜作坊熔炼温度不过1000度,由于冶炼炉的温度大约是1100度。哪怕是经过刘彻增加的鼓风设备,也不过1200多度。

    太悲哀了!造个玻璃都需要全面提升社会技术等级,怪不得后世新中国要搞航母,这可是带动整个国防产业技术发展的东东。

    好吧,不能用煤和木炭了。刘彻作为全大汉科技水平的顶尖代表人物,决定亲自在少府内制作焦炭。

    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c,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

    煤,汉代的人认为是“天火劫烧之灰”,称为“石炭”,煤炭已成为冶铁业的燃料。在长安城外数十里处,就有一处煤窑,所以刘彻倒是不担心材料来源问题。

    至于技术方面,刘彻找到了唐朝就出现的土法炼焦技术。

    刘彻蛮横的占用了少府烧制陶器用的一个炉窑(他不敢占有瓷器窑口,会被皇帝老爹打死),沿着窑室侧壁开挖了导火道,指挥着下人把一车车黑乎乎的石炭放进窑内

    当少府的少监(二把手)陈央看到大变样的陶窖,差点没喷出一口血来,觉得脑袋已经不在自己的脖子上了。要重新修葺这个炉窑,少不得要几天工夫。年首快到了,陈央负责宫中各种器物的制备,如今少了个炉窑,到时交不了差可怎么办?

    急不可耐的刘彻可没心情搭理他,作为京城大学的双料硕士,刘彻是个小天才,天才往往是偏执的,特别是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天才就会变成疯子。他亲自cao刀,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点上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

    随着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大量黑滚滚的浓烟缓缓升上了长安城的天空。

    整个长安城顿时乱成一团,城门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关闭,大批大批的官兵封闭了街道。宫城中的卫尉带着手下的禁卫军把手住每个宫门,禁止任何人通行。郎中令(皇帝保镖头子)命手下侍卫将未央宫和长乐宫团团围住,保护皇帝和太后的绝对安全。

    御书房内,景帝震怒异常,斥道:“胡闹!你这是烽火戏诸侯吗?!敢在朕的宫城内燃起狼烟?!”

    天子一怒,太子屁滚尿流。

    刘彻此刻正跪在皇帝的书案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良久,见皇帝老爹气消了一些,刘彻低声道:“儿臣是想到个好主意,可以大大提高jing铁产量,还可以炼出比铁硬数倍,韧数倍的jing钢,cao之过急,请父皇恕罪啊。”

    “哦?”景帝有些怀疑的看着刘彻,心里有几分相信,毕竟刘彻确实是搞出了不少好东西,而且据孙全上报,新的冶铁作坊确实比旧作坊产量高了十倍不止。

    刘彻偷偷瞟了老爹一眼,继续忽悠道:“这石炭经过此番炮制,可得焦炭若干。燃烧焦炭,比之木炭与石炭,火焰更旺,熔铁更快,冶铁更纯,生铁变熟铁,熟铁变jing钢。用于冶炼,有事半功倍之举啊。”

    景帝沉思片刻,幽幽道:“朕且信你一次,待这焦炭炮制好,且让少府诸冶监的冶铁作坊试上一试。若如你所言,此事便罢了;如若不然,你免不了到宗正府吃顿祖宗家法!”

    刘彻见景帝松口,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我的妈呀,连“皇儿”都不叫了,可见皇帝老爹真的生气啦。下次要注意些,此番确实有些孟浪啦。搞得整个长安城乱成一团,皇帝老爹也不好向群臣交代啊。

    总之,景帝还是有办法的,特别是在太后也站出来灭火的情况下,找了个莫须有的理由,就让长安城的所有人闭上了嘴,并对宫城上空盘踞了整整十天的浓厚黑烟渐渐习以为常。

    十天后,焦炭终于成熟。刘彻亲自指挥下人,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

    很快景帝就收到了诸冶监提交上了的奏章,上面对焦炭赞不绝口,列出了十数条好处,并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焦炭,保证能让jing铁产量短时间内大大增加。

    景帝皱了皱眉头,对身边如释重负的刘彻道:“皇儿此次功过相抵,朕就不罚你了,只是这制焦之法?”

    刘彻哪还不知道皇帝老爹的意思,忙递上一本小册子,说道:“儿臣已将制焦之法写好,父皇可尽快派人手到长安城外的石炭窑附近,建立焦炭作坊,一则宫城中不需再烧制焦炭,二则可以在石炭窑就近烧制。”

    景帝满意的点点头,饶有趣味的笑道:“既然皇儿这么识趣,朕就不追究剩下那一大半的焦炭去处了,想来皇儿也是另有用处。”

    刘彻闻言,小脸陡然涨红。扒焦时,他偷偷命人扣下了大部分的焦炭,只给诸冶监送去了很小的部分。显然皇帝老爹早已得到了奏报,只是不愿跟他计较罢了。

    “父皇英明,儿臣还要造出一个事物,到时定给父皇一个大惊喜!”

    “哦?那朕就等着皇儿的惊喜了。”

    景帝看到胸有成竹的太子,点头笑道,毕竟这个儿子还从未让他失望过。

    数ri后,刘彻捧着手中一大块干净透亮的绿se玻璃,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不由得嘿嘿傻笑起来。
………………………………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业集团

    看着满脸喜悦,却毫无惊讶之se,悠然把玩着手中镜子的皇后老娘,刘彻在心中大喊:快点惊讶!快点惊讶!穿越小说中,古人第一次见到镜子,不是该惊叫出声,害怕自己的魂魄被拘到镜子里吗?不是该把镜子当成天上来的宝贝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的老娘只是喜悦,没有惊讶!

    刘彻今ri遭到了打击,连续三次打击!

    第一次是皇帝老爹,见到镜子,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好!”

    第二次是太后祖母,见到镜子,高兴的摸摸他的头:“乖孙儿真孝顺!”

    第三次就是皇后老娘,连话都没说,自顾自的把玩着镜子,丝毫没有注意到旁边哈巴狗一样等着夸奖的儿子。

    哇咧!原来古人的心理和神经都是这么强悍的!

    刘彻开始对自己的赚钱计划产生了怀疑,梦中的金山似乎也离他越来越远。

    刘彻为了制作镜子,可是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搏命玩水银啊。

    在后世制作镜子,靠的是银镜反应。作为化学系的研究生,刘彻对这个经典的实验当然了如指掌,无非是将银化合物的溶液被还原为金属银的化学反应,由于生成的金属银附着在容器内壁上,光亮如镜,故称为银镜反应。

    问题是,上哪去找硝酸银?上哪去找氨水?上哪找醛类化合物?

    哈利路亚!还好脑海的书库中有威尼斯人的制镜工艺:先在玻璃上紧紧的贴一张锡箔;然后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溶解锡;变成一种黏稠的银白se液体〃锡汞齐〃。锡汞齐紧紧的粘在玻璃上;就成了镜子。

    可惜这种镜子太费事了;而且镜面也不算太亮。最主要的是,水银很危险诶。珍惜生命,远离水银,化学系学生都知道!

    水银很好找,莫要怀疑,此时的水银就叫水银,不叫汞。《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所以长安城水银多得很,道士们经常说:水银天天见!锡箔更常见了,随便找个棺材铺,在卖香烛纸钱的地方,锡箔一打一打的摞着。

    总之,刘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整出来几面镜子,反响却不大,实在是愁死他了。

    天外有天,愁外有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淮南国内史(诸侯国财政局长)梁飒此时比起刘彻,正是愁上加愁,愁更愁。

    梁飒搞不懂淮南王刘安为什么一定要弄出个比天上ren jian还奢华的乘风阁,即使是被太子刘彻在国宴上狠狠羞辱了一番,也不至于要在长安城里和太子打对台戏啊。强龙还不压地头蛇,何况太子才是强龙,未来更会变真龙。

    总之,魔障了的淮南王在归国前,特意把梁飒留在了京城,嘱咐他一定要把乘风阁建好。从那天起,梁飒的噩梦就降临了。

    建筑公司的要价是千万钱,再加上乘风阁内添置高档家具又花了千万钱。也就是说,梁飒花掉了整整两千金!两千金是一种什么概念?作为内史,他很清楚,淮南王府去年的岁入不足千金。

    普及一下,汉初的黄金和铜钱的比价,有严格的规定:一斤黄金等于一万铜钱。“以斤名金”,即汉初所谓的“一金”,就是指的一斤黄金。而“千金”小姐,指的就是这个小姐的出/台/费是一千斤黄金,一千万铜钱,相当于现在十二万吨小米的价格。所以汉初要招/ji是很贵的,各位下次穿越过去出手需谨慎。

    再加上淮南王平ri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府中门客数千,各种花销已经高得惊人,这两千金再花去,京城府中已无多少活钱可用了。好在淮南王得到乘风阁建成的消息,已经带着更多的黄金,兴致冲冲的往京城来了。

    梁飒对于淮南王的到来,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的是能得到用以周转的银钱,害怕的是淮南王看到乘风阁前阁门冷落车马稀的惨状。梁飒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何花了数千万钱,建成了个富丽堂皇的乘风阁,竟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与之不同,天上ren jian三楼的恒温按摩浴池内,两个贵妇微眯着眼睛,冬ri里能泡在温暖的浴池,体验池底无数小孔缓缓喷出的丝丝暖流,实在是极好的。

    “贾夫人,你听说了吗?淮南王在附近开了个乘风阁,说是比天上ren jian还奢华呢。”

    想是觉得有些闷了,其中一位贵妇舒服的呻吟了一声,语态慵懒的挑起了话题。

    贾夫人淡淡的点头道:“我去看过一次,确实挺漂亮的。”

    “啊?贾夫人还进去了?乘风阁的贵宾卡是怎么弄到的?”

    “进乘风阁不需要贵宾卡,我那天是带着下人去的,侍女和护卫也都进去了。”贾夫人摇摇头道。

    “没贵宾卡?那岂不是没天上ren jian这般繁琐规矩啦?怕是姐妹们以后都去那乘风阁了,天上ren jian就没这般热闹了。”

    贾夫人满脸鄙夷的看着眼前的慵懒贵妇,问道:“陈夫人,你自己不打算去?”

    陈夫人闻言一愣,答道:“我?我有天上ren jian的特级贵宾卡,自是不会去。”

    话刚出口,她随即反应过来,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个道理。。。。。。”

    而此时,田胜正站在天上人家的院门外,满脸谑笑的望着远处的乘风阁,对身后的田管家道:“太子对我说,人间到天上的距离,虽只是隔了一道门,一张贵宾卡,却是最为遥远。少了那道门,少了那张贵宾卡,天上也就变成了人间。”

    田管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提醒自己今后万万不能把自家的天上也变成了乘风阁般的人间。

    太子/宫内,备受打击的刘彻终于回过神来。虽然太后和皇后对镜子没有表现出过于吃惊的神情,但显然都是极为喜爱的。镜子的销量应该不是问题,只是应该如何提升镜子的身价,还是得从卖相着眼,要一如既往的走高端路线才行。

    刘彻不断的思索着,眼睛也越来越亮,手上运笔如飞,短短半个时辰内,就将厚厚的一本小册子写得满满当当,册子的封面上写着数个大字“古奇贵妇坊建立计划书”。

    刘彻一时文思泉涌,脑海中妙想联翩,手中一刻不停的继续写下了好几本小册子。

    “天上ren jian和七巧玲珑阁全面换装玻璃窗户通知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于北阙甲第示范xing小区建设计划。”

    “饰品作坊工匠培养问题相关解决方案。”

    “关于增加糕点和果汁种类的十项建议。”

    “田氏内部各行业员工福利提升方案。”

    “在田氏内部各行业建立绩效制度及相关赏罚细则的相关规定。”

    “关于田氏内部各行业垂直整合,成立田氏商业集团建议书。”

    。。。。。。

    如此林林种种十数本小册子,涵盖了建筑业,服务业,食品业等更大相关行业。刘彻揉着发酸的手腕,欣喜的看着眼前摞成厚厚一叠的线装书,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登上太子之位不到一年,就创下这么大的基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涕下。

    (不好意思哦,有点事情要忙,本章字数少了点,下章补回来,开个至少五千字的大章,大约下午四点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
………………………………

第三十章 长安雪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ri光寒。

    长安城下了入冬来的首场雪,神禾塬、谲河旁被白雪覆盖,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站在高台上俯瞰全城,刘彻自是万般滋味在心头。

    也不知道前世bei jing是不是也一样下起了雪?被白雪覆盖的紫禁之巅,是否会在冬ri暖阳的照耀下,变得晶莹而剔透。

    bei jing的紫禁城是jing致而华丽的,却总给人一种拥挤和压抑的自我防备。在长安的未央宫,刘彻感到一种更为大气磅礴的豪迈之气。也许,皇宫所体现出来的,不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更是整个民族的jing气神吧。

    至于作为京城而言,刘彻心中还是把秦朝的咸阳城摆在了第一位。咸阳初建时有外城墙,后来随着秦国疆土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范围也大幅度扩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