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武挥鞭-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见状,不由莞尔,不但没有移开视线,反而充满恶趣味的和她对视起来。渐渐的,刘彻竟觉得少女明亮的黑色双眸宛如大海般深邃,清澈却不可见底,有种让人沉静的力量。
少女感觉到了他的目光的变化,原本微红的俏脸瞬间变得仿佛就要向外滴血一般,而且红色还迅速向四周蔓延,额头和耳朵上也染上了淡淡的粉色。
少女忙转过身,不敢再和他对视,心里砰砰乱跳,想抬腿就走,最终却没有迈开脚步。从小到大,沉醉于自己美貌的男子不计其数,却唯有对眼前的少年没有厌恶的感觉。从他清澈的眼光中,自己看到的是纯粹的欣赏,却没有丝毫的淫邪,更没有大多数男子眼中狂热的占有欲。看到他注视着自己,少女竟感到一丝丝的欣喜。
默默的站着,脑海中却闪过少年俊逸的面容,微微扬起的嘴角,挺直的鼻梁,给人一种神秘飘逸的气质。。。。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在乱想什么呢?少女回过神,懊恼的轻轻跺了跺脚,逃也似地跑了开去。
刘彻以为少女恼了自己,郁闷的摸摸鼻子,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无奈的耸耸肩,想来是被人当成登徒子了,希望不是回去搬救兵才好,否则太子光天化日调戏民女的野史,恐怕要流传千古了。说不定后人会将其拍成电视剧《荒唐太子》,如果收视好的话,会换几个演员,重新翻拍《新荒唐太子》,甚至是《新新荒唐太子》。而且会在每个暑期都重播上两遍,一遍精简版,一遍精装版。(相信你们懂的)
事物的发轨迹往往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刘彻看到少女远远的跑到一棵树下,那里正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少女。刘彻见状,心中咯噔一下,不是害怕几人找他算账,而是他发现熟人了。陈曦,这个从小照顾自己的贴身侍女,就是烧成灰再冲进抽水马桶,他也能认出来。
出身少府陈氏的陈曦,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自打十二岁被送进宫中,就全心全意的照顾着刘彻这个小主子,至今已经快五年。汉初女子十五岁可以婚嫁,为了让陈曦不至于成为剩女,刘彻特意将她派到医学院管理这里的女学员。虽然她挂着个先生的名头,但更多是女学员的生活导师,刘彻严令她不得干预教学工作,因为她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强了。
少府陈氏一族小心谨慎,认真细致的血统根本没有一丝遗传到陈曦身上,粗线条,傻大胆才是她的真实写照。五年来,陈曦打碎的珍贵器物总价值几乎可以抵得上她老爹少府卿陈俞一百年的俸禄。刘彻偏执的认为,这比贪污腐败还要严重得多,毕竟贪官得来的钱用来包小三,买奢侈品,多少还能促进社会消费,陈曦则完全是破坏社会财富的侩子手。
所幸的是,刚才和刘彻相撞的少女似乎并没有向陈曦和她身边的小少女告状,而是和两人笑闹着往远处行去。刘彻不由深深舒了一口气,此地不宜久留,他挠了挠头,还是决定早点离开这个地方,随即出了内院,带着侍卫回宫去了。
(本来设计了一些情节,但实在不习惯写感情戏,太耗心神了。干脆先顺势结束这次见面,把刘彻和晴儿的真正结识往后放几章吧,有了这次相遇,以后再见面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
………………………………
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在大汉的农户们欢庆丰收时,随着近百架水力纺车的投入使用和大量羌人女奴的人力补充,田胜终于赶在立冬前将十万套羊毛衣裤交付给少府,完成了姐夫景帝交办的重任。
景帝订下的价钱是每套千钱,田胜原本觉得利润不会太大,毕竟市面的羊毛制品也都在数百钱的价格。谁知当他大量生产后,才发现成本可以降低如此之多。羌人女奴不需要给工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当他大量收购羊毛时,那些大的羊毛商人们竟然相互斗气般的将价钱降了又降,最后的价格整整比市面上低了四成。
照此计算,田胜将从这笔中央军订单中赚取近三千万钱的利润,然而他十分识趣的主动给少府卿陈俞打了八折,就当是为国效力了。不知内情的陈俞老爷子登时感动得不知道说啥好,逢人就夸皇后的兄弟就是有觉悟,其他皇亲国戚都只想着占少府的便宜,从未见过田胜这样往里搭钱的,而且一下就是两千万钱。其实田胜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万一把景帝宰得狠了,有钱都没命用,能赚到千万钱他就很满足了。
怪不得太子常说生产规模化可以大幅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率,田胜如是想。
然而,最令田胜高兴的,是艾格服饰取得的巨大成功。
和天上人间这些只能局限在长安城的服务行业不同,艾格服饰掀起了整个大汉的购买热潮。由皇家实业集团入股,在六位皇子的诸侯国都设立了所谓的艾格服饰连锁专卖店,和长安城的艾格服饰旗舰店相互配合,同时铺货上架,只用了短短月余,艾格服饰就在整个大汉打响了名头。即使是在最南边的长沙店,虽然皮草的销量不高,但是羊毛服饰的销量却不小,这种轻便舒适的衣物,很受豪门贵妇的欢迎。
位于长安的艾格旗舰店更是火爆,所有的服饰几乎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刘彻在得知开业第一个月,就销售出近万套皮草时,咂舌不已,甚至起了建立动物保护区的心思。不过也只是念头一闪,就抛之脑后了,后世的很多动物之所以灭绝,更大的原因是在栖息地的破坏,至少短时间内,大汉的野兽还是杀不绝的。
刘彻放下手中的绢帛,望着西北的方向,思绪纷飞。齐山带着数十名羽林卫从狄道出塞,至今已经三月有余,想来应该归来了。若是一切进展顺利的话,西羌牲畜数量会大大的减少,这个冬天怕是难以撑过去的。
面临着巨大粮食缺口的西羌除了朝西域诸国动手,就只能劫掠大汉的边民了。窦婴到了陇西边塞后,倒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招募满了十五万新军,如今正一边操练,一边构建防御工事,想来西羌也会忌惮几分,不敢提大军犯境。
只是如此一来,从西羌运来的羊毛怕是会大大减少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纺织作坊,必须转而生产其他织物。种桑和养蚕的技术要尽快提高,一旦解决掉西羌,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丝绸将为大汉换来无数的资源和财富。
焉支山下,是一片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一支数十人的羌人游骑正在休憩,百余匹战马悠闲的吃着有些发黄的野草。游骑首领仿佛感受到长安城中那道期盼的目光,眼中露出一丝激动和兴奋。
“兄弟们,咱们回家!”一声令下,他率先翻身上马,领着下属们迅速朝东南方的狄道边塞奔驰而去。
皇家庄园内,长沙王妃陈婕正披着一袭火红的狐裘,在镜子前来回摆弄,看得刘发有些眼晕。自从艾格服饰旗舰店开业后,陈婕经常从天上人间学来些新鲜句子,把刘发折腾得够呛。比如“逛街是保持身形的仙法,购物是调节心情的良药”,就是这句狗屁不通的俚语,愣是让陈婕拖着刘发连续逛了三天的艾格旗舰店,买了十数件皮草和大半车羊毛衫。
刘发无奈的摇摇头,径直出了门,朝刘余的府邸走去。前些日子,太子差人送来几只体壮翼长的草原鹞鹰,说是从匈奴使臣手上弄来,让哥几个闲暇时摆弄着玩。据说太子已经饿死了好几只,都没训成一只,想来已经认主的鹞鹰,比野生的鹞鹰要难训上不少。
谁知道,刘余和刘胜这两个整日飞鹰走狗,不干正事的惫懒货,竟然如获至宝,还真的跟这几只鹞鹰较上劲了,连吃饭睡觉都要带着训鹰的棍子。短短十数日,愣是把那几只鹰磨得野性全失,前几日已经有鹞鹰开始主动进食了,想来离成功不远。今日刘发正是要去看看,心里还盘算着等他们都训好了,怎么能弄来一只,以后行猎时该是何等的威风。
(要下班了,赶紧回家睡觉,这章算昨天的,总共四更,一万多一点吧。今天下班比较晚,补觉的话,11的更新可能要推迟点了,我估计今天只能三更,字数在7500---9000吧。这两天碰上新设备测试,没办法,大家谅解哈)
;
………………………………
第七十三章 化工与环境
当景帝拿到孤儿院官田所有的亩产统计时,他有些疯狂了,一般的官田亩产全部在三石以上,而十亩实验田则是接近四石。那十块稻田的亩产更是稳稳的超越了四石,甚至通过那劳什子稻田养鱼,还收获了近千尾活鱼。
化肥!景帝双眼通红,如同发/情的公牛一般,以这辈子从未有过的长跑速度,一路从未央宫横冲直撞跑到太子/宫的书房,拎起刘彻的领子,不住的摇晃着吼道:“朕要开化肥作坊!立刻给朕开上一百间化肥作坊!。。。。。”
刘彻如同玩偶一般,被悬在空中来回摇晃着,头晕目眩,脸色泛白,几乎要晕死过去。景帝的贴身侍卫们发现太子已经快不成了,却根本没有出言阻止,他们是死士,只管保护景帝的安全,其他人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哪怕刘彻是未来的皇帝,也不能让他们开开金口。直到掌印太监孙全气喘如牛的追到此处,才赶忙上前阻止了这场悲剧,否则刘彻很可能成为史上死得最憋屈的皇位继承人。
呕!刘彻趴在地上干呕起来,良久后,才缓缓的舒了一口气,抬头瞪着面色尴尬的皇帝老爹。眼见景帝的目光有些闪躲,刘彻又满脸怒容的指桑骂槐道:“孙全!你是怎么做掌印太监的?!连父皇都追不上?!你再晚到片刻,孤王可就命丧黄泉了!”
孙全当然明白太子并不是真的在责骂他,低着头退到一旁不发一语,只是从不断颤动的眉头和耸动的肩膀,可以看出他正在努力的憋着笑。
咳咳!景帝不满的清咳了两声,若无其事的道:“没事了就给朕起来!瞧你哪有个太子的样子!”
刘彻哑然,心中腹诽不已:做皇帝也不能这么无耻吧?倒是老爹你哪有个皇帝的样子?当然,给他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宣之于口的。否则景帝一旦恼羞成怒,他就要趴在床榻上高唱菊花残了。
刘彻只能缓缓起身,丝毫不顾礼仪的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他是绝对不会正襟危坐的,重生十年来,他一直没习惯汉朝的跪坐,实在太考验膝盖。景帝瞟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也默契的没有坐毡席,而是坐到了上首的椅子上,毕竟不能让儿子高老子一头不是。
两人半晌无语,有些理亏的景帝只得率先打破了沉默:“皇儿打算什么时候营建更多的化肥作坊?”
刘彻难得见皇帝老爹服软,气也消了大半,摇摇头道:“父皇莫要心急,营建再多的化肥作坊也没用,硫酸的产量跟不上。”
景帝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皱着眉头,王霸之气四溢的大手一挥:“那就多多营建那劳什子硫酸作坊嘛,皇儿不必诸多顾虑,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谁敢随意掣肘,这大汉就容不下他了!”
刘彻满脑袋黑线,老爹果然还遗传了高祖的痞/子气,别看平日一副温良恭俭的模样,可一旦急眼,撕下伪善的面具,杀人都不带眨眼的。当然,他也能体谅景帝的心情。在汉初,商业还不是很发达,九成以上的赋税都来自于田税。化肥能让亩产增加五成以上,就相当于后世的所谓gdp凭空增长了接近五成,即使是换做后世的国家首脑,也肯定淡定不了。一旦实现,流芳百世是板上钉钉的。
理解归理解,但刘彻并不是神,只得无奈道:“不是儿臣不想立刻营建硫酸作坊,只是这硫酸作坊需要大量的水源和土地,一时解决不了,须得等河道冬季枯水,方能引渠修建啊。”
景帝一听,连忙摇头,冬季再修建硫酸作坊,那等产出化肥,怕就赶不上春耕了,随即疑惑道:“即是需要水源,为何不直接营建在河边?如今八水绕长安,还怕找不到地方?”
刘彻闻言,面露慌乱,连连摆手:“不可!万万不可!”
作为后世的化工专业硕士,刘彻太了解化工产业对生态环境照成的破坏了,不但会污染河水,更会污染地下水,一旦化工废液渗人地下,就会遗祸万年。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少府的硫酸作坊所有的水池和水渠都要铺上瓷砖的缘故,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阻止,但还是要极力避免的。
除了化工产业,到现在为止,刘彻还弄出焦炭的生产,钢铁的冶炼这些高污染的产业,在他没有把握完全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前,很多技术他都要牢牢控制在手中,是不会传播到民间的。他不希望大汉帝国出现西方工业化期间那种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景象。后世的新中国,迫于无奈的选择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全民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刘彻宁愿适当的降低发展速度,也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大汉帝国。
眼见景帝面露不悦之色,刘彻思索片刻,解释道:“父皇,制作这硫酸之时,会产出一些毒物,若是流入水源,人畜饮用后,会有大害,于国不利啊!”
景帝有些不信,追问道:“既是硫酸会产出毒物,为何制成的化肥又可以施用于田地之中,皇儿难道不担心产出有毒的谷物?”
刘彻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解释这种复杂的化学原理,只得违心的欺瞒道:“父皇英明,所以化肥也须得控制用量,正如附子入药,适量可治病,过量即杀人,是一个道理。”
景帝略微思考了片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幽幽道:“皇儿且给朕说说,那毒物的坏处。”
刘彻见他的态度也些许软化,长舒了一口气,将后世一些发生化学泄露的事故稍加修饰娓娓道来,试图彻底打消景帝大肆建立化工作坊的心思。
景帝一边认真的倾听,一边点头,突然眼睛一亮:“皇儿,你刚才说那劳什子氯气,可以一瞬间杀死数千人?那若是弄上一些,和匈奴人交战时突然放出,岂不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其全歼?”
刘彻闻言,心底一片恶寒,帝皇的心思果然狠辣啊,感情自己说得口干舌燥,全是做了无用功,景帝的真正目的根本就不是想知道毒物的危害,而是想弄清楚毒物的效果吧。刘彻暗骂自己的嘴巴太大,小觑了汉人的智慧和好战性。只是听到化学品的毒性,就能想到使用化学武器了,真要知道核能的威力,不会硬逼着刘彻造核弹吧?
刘彻思考了片刻,尽力用景帝能听得懂的话解释道:“父皇的想法确是好的,只是暂时还无法施为。这氯气如水汽一般,飘忽不定,极难保存,若想杀死数千人,恐怕需要在战场放上数万个陶罐。只有如水汽变成水一般,将那氯气变成液态,方能大量运送,如今暂时是没办法了。”
景帝恍然,他虽不懂科学,但基本的生活常识还是有的,大概能理解刘彻的几分意思,颇有些失落道:“若是如此,倒是可惜了。”
刘彻见状,赶忙将话题引了回来:“父皇既已知晓毒物的危害,是否能将这硫酸作坊和化肥作坊的事交由儿臣处置?儿臣定然不会耽误农事的。”
景帝犹豫了片刻,他知道若依着刘彻的意思,这化肥的产出定然要慢上不少,数量也不会太多,颇有些不甘心:“如是交由你去办,来年可供应多少化肥?”
刘彻在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胸有成竹道:“当可供应京畿司隶校尉部七郡的所有田地。”
景帝闻言一愣,显然如此庞大的产量大大超乎他的意料之外,顿时来了精神:“皇儿所言属实?你可知七郡的农田千万亩,若是焚林垦荒,还能获得更多!”
“儿臣自然知晓,只要父皇答应儿臣一个请求,儿臣担保来年供应京畿农田的化肥不虞使用。”
景帝眯着眼睛,示意刘彻继续说下去。
“儿臣恳请父皇应诺,京畿之处不再焚林垦荒,并在诸水上游处实行封山令,禁伐令!”刘彻面容一肃,郑重的站起身来躬身道。他实在不愿意看到如今水草丰美,植被茂密的京畿道变成后世的黄土高原。即便整个大汉的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也要依靠强硬的政治手段实施环境保护。
景帝见他说得郑重,不由重视了几分。刘彻在景帝眼中,向来是个随性洒脱的惫懒儿子,难得看到了他如此执着的一面。景帝知道他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想来定是有不得不为的理由。他认真思考了片刻,犹豫道:“朕倒是可以答应,只是这豪门权贵有诸多封地,封山令和禁伐令一出,恐怕朝堂之上又要掀起波澜了。便是你皇祖母,怕就难以答应。”
刘彻满脸诡异的笑道:“父皇无须担心,需知化肥还握在咱们手里,儿臣只担保官田的化肥供应,私田若想要,便不是谁都能买到的,想来那些权贵都能分清孰轻孰重。再说这建作坊所需的银钱,还得着落在他们的头上。。。。。。”
景帝看着他满脸无耻的样子,欣慰的点点头,表示极度的赞赏。
(呼呼,补了一觉,精神好多了。今天晚上还要去公司测试设备,所以晚上九点有一章,凌晨也能更一章,应该都是三千字以上,我争取总共更一万吧。)
;
………………………………
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刘彻今日喜出望外,因为他看到了金子,黑黝黝的金子!望着眼前满满一桶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他兴奋得发狂。后世东汉的班固所著《汉书》中就记载了在高奴县有可以燃烧的黑水,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也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刘彻认定那就是自流原油,随派人前去寻找,如今真的出现在他的眼前。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脉,是刘彻推进大汉帝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在无法开采石油的情况下,原油自流井的发现,极大的加速了他的发展计划。更为难得的是,高奴县隶属上郡,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且道路畅通,十数日便可运至。
当然,刘彻不是神,不可能凭空制造出石油分馏设备,在这个连特种钢材都没有的时代,想要造出石油分馏塔,成功几率和造宇宙飞船是一样的,完全是零。然而,做为穿越众,作为化工系硕士,只要一个小小的变通就可以了。
既然无法分馏石油,那蒸馏则是完全可行的。分馏,其实可以理解为多次蒸馏。蒸馏,一般得到的气体经冷凝后是有用的,残留物质是杂质要舍弃的,如得到蒸馏水。而分馏,则是所有的都有用。
没办法控制温度,分馏出各种不同的成分,那就完全蒸馏嘛,汉朝人烧水总是会的。至于蒸馏设备,跟硫酸的制取工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要把硫酸反应釜的开口方向换成横向,出气口上移少许就可以了。毕竟都是收集气体,只不过是加热固体和加热液体的区别罢了。反正现在弄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用,刘彻暂时只需要两种东西,一种叫灯油,一种叫油渣。
在汉代,百姓姓家点灯用的油是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的,象菜子油,花生油,棉子油,松子油等植物油都有地方用于点灯,其中豆油是用的最广,至于林区则是点松明。而王公贵族则多采用燃点低,烟小的动物油脂作为燃料,通常使用带有导烟管的烛盘灯和可在灯盘中间放置灯芯的烛钎灯。若是从石油中蒸馏出灯油,利润会非常可观。
而刘彻真正想要的,原油蒸馏后的残渣――石油沥青。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四百度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长久困扰着刘彻,如今这个问题几乎是迎刃而解。
其实刘彻也曾经考虑过烧制水泥,因为很多穿越小说都将烧制水泥作为造桥修路的首选任务。然而实际动手后,刘彻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由仰天长叹:恶毒的作者!为什么不给我主角光环!!
其实汉代就有类似水泥的混凝物。秦始皇修通往南岭的路就是用石灰,糯米水,姜汁,草木灰、泥、沙混合而成。而秦代的长城,则是先将一份调水极少的石灰,混合两份砂、小石子倒进两层木板中间,接着用木槌将木板中间的混合物夯得结结实实,再在上面浇上水。二三天后待里面的混合物凝结住了,就可以拆去木板移到另一段再行建造了。
在南北朝时代,出现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以刘彻现代人的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
刘彻早就让下人按照古籍的叙述试验了各种方式,然而却无奈的发现一个现实――这种古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