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武挥鞭-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夜,庄奉在摇曳的灯光下,仔细斟酌良久,挥笔在绢帛上写下了一道奏报。随后慎重的取出一个密匣,将奏报轻轻的放了进去。合上密匣,在上面糊上胶泥,取过龟钮将军印,用力盖了上去。
松开重若万钧的密匣,庄奉紧咬下唇,呆立了片刻,眼神愈发坚定起来,遂将一直守护在帐门外的贴身侍卫李松招了进来。年仅十六岁的李松原是遗腹子,十七年前,在一次和匈奴人的战斗中,其父用身体为庄奉挡住了身后射来的冷箭,不治身亡。
当时庄奉仅是个小小军吏,无法报答救命大恩,便将李松当成亲身儿子悉心抚养。李松也是争气,小小年纪便习得一身武艺,日夜想着上阵杀敌,有朝一日杀尽匈奴蛮子,血洗父仇。庄奉自是欣慰不已,待他成丁后,更是带入营中,成为贴身侍卫。
庄奉怜惜的拍拍李松尚有些瘦弱的肩膀,幽幽道:“松儿,怕死吗?”
李松思索了片刻,朗声道:“怕!却也不怕!”
见庄奉满脸疑惑,李松接着说道:“如是战死于沙场之上,孩儿绝无半分畏惧;若死于安乐之乡,孩儿怕死后无颜面对战死沙场的阿父!”
“好!像个男人的样子!”庄奉拍着他的背,眼中满是欣慰之色,沉声道:“如今为父有一件攸关社稷的大事,要交由你去办。此事极为危险,甚至会死于非命,你敢吗?”
李松面色一肃,挺直胸膛,直视庄奉的双眼,认真道:“既是死国之举,何来敢与不敢?不过区区性命,属下何以惜之?!”
庄奉点点头,将密匣交给李松,待他郑重的藏于怀中,又细细嘱咐了良久。
片刻后,一骑轻骑离营,朝狄道的方向疾驰而去。庄奉看着一人一马渐渐没入远方墨黑的夜色之中,长叹一声,转身回帐,背影显出几分萧索。
;
………………………………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茫茫草原上,无数的帐篷绵延不绝,直至天边,营地内各色旗帜飞扬。匈奴各部蹛林云中已有月余,上百万族人放牧,千万牛羊早已将百里内的牧草啃食殆尽。今日各部首领齐聚军臣单于的大帐,商议越冬事宜。
军臣单于见到诸位首领尽皆面有不豫之色,显然是合伙兴师问罪来了。
左贤王呼韩邪为单于储副,地位最高,率先上前行礼,瓮声道:“蹛林大会之前,大单于曾令我们不得私自出兵劫掠汉人,国师中行説定会从汉国带回粮草和财宝。如今大会结束,汉人的田地也已收割,谷物盈仓,我部儿郎却还在此处忍饥受冻,是何道理?”
军臣单于皱了皱眉头,对呼韩邪的冒犯有些懊恼,扫了一眼大帐内的各部首领,冷冷道:“想是汉国皇帝送的嫁妆太多,耽误了些许路程,尔等且稍安勿躁,不日定会有好消息传来!到时候,我会将粮草和财宝全部分给各部族,远比尔等去劫掠那些食不果腹的汉国边民所得要丰厚不少!”
匈奴大贵族们闻言,不由意动,随即议论纷纷,大帐变得很是热闹。呼韩邪眼见脆弱的同盟似乎有些松动,当即不屑道:“大单于这话半月前就曾说过,如今再说,实在无法服众!中行説一去月余,即使大队人马行进缓慢,难道不会派遣快马,先送来消息?若是大单于早已得到好消息,怕就不会如此搪塞我等了!”
大帐内骤然一片死寂,气氛似乎有几分凝重。按照匈奴的规矩,左贤王通常被指定为单于的第一继承者,故其地位之尊也仅次于单于。然而军臣单于隐隐有扶持自己的子嗣,登上单于大位的打算,呼韩邪自然诸多不满,此番抓到由头,自然要狠狠打击一下军臣单于的威信。如今各大部族首领俱在,上百万匈奴族人也齐聚一处,即便是军臣单于平日凶威赫赫,也断不敢对呼韩邪下手。否则不但他的单于之位不保,甚至整个部族都要被联合起来的大贵族们瓜分殆尽。
军臣单于的面色愈加阴沉,不发一语。他确实没有接到中行説传来的消息,只有长安城的密探传来线报,说是那汉国太后召见了中行説,似乎答应了和亲的要求。然而中行説却突然得病,卧床不起,汉国皇帝也派了人救治。而汉国的大行令正在全力筹备和亲事宜,召集了很多工匠,大量的财宝和精美器物也堆满了馆驿。由于汉国加派了不少侍卫看管这些财物,密探们也无法再进入中行説下榻的馆驿查探,所以军臣之后就再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军臣单于心中不住埋怨中行説病得不是时候,如今弄成这个骑虎不下的局面,还让左贤王借机生事,实在可恨得紧。
各部首领将军臣单于哑然不语,自然知道左贤王所言非虚,大单于果然没有接到中行説传来的好消息,而只是出言搪塞,不由恼怒不已。
一向唯左贤王马首是瞻的左谷蠡王跳了出来,戏谑道:“中行説已经走了那么些日子,却不见消息,怕是投了那汉国吧?”
“不错!他原本就是汉人,恐怕心中早就想回去了!”
“当年我就劝过老单于,这等奸邪小人,从前能叛了汉国,将来也能叛了我匈奴!”
“怪不得他一直以来不让我们穿汉人的好衣服,吃汉人的好东西,原来他是汉人派来的奸细!”
。。。。。。。
大帐之内,各部首领们纷纷斥骂起来,落井下石之人比比皆是。可见中行説这么些年来,怂恿几代单于订下的各种禁令,得罪了多数的匈奴贵族。
咳咳,善于察言观色的右贤王,眼见军臣单于眼中凶焰渐盛,想是恼了,不由清咳了几声。实在怕逼急了军臣单于,让他起了杀心,拼死命人将大帐内的各部首领全部拿下,来个鱼死网破。
眼见大帐内的各部首领停止了议论,直勾勾的盯着他,右贤王不由暗暗叫苦,只得缓缓出声道:“如今多说无益,百万族人汇集于此月余,百里内已经没有了牧草。既然大单于允诺了我等,又有各部首领共同见证,不如趁今日定下个期限,也好让各部可以回去自行准备归期。”
各部首领不由点头认同,军臣单于即位以来,东征西讨,确实积攒了不少威望。若不是此事攸关各部越冬的准备,匈奴贵族们也不会联合起来逼迫他。左贤王见事已至此,也是见好就收,幽幽道:“那就请大单于定下个日子,若是到时我等没见到粮草和财宝,还望大单于今后莫要再阻拦我等行事了!”
军臣单于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极力抑制住心中的杀意,阴测测道:“依左贤王的意思,今后你是不想听从单于庭的号令了?”
左贤王哪里听不出他话里的威胁之意,却丝毫不以为意。匈奴左部和鲜卑相邻,匈奴诸多部族本就源自鲜卑,他一向和鲜卑交好,势力并不比军臣单于稍差,如今又撕破了脸,自是不惧与他。
军臣单于将左贤王满脸不屑,根本不答话,愈发坚定了除之而后快的心思,怒极反笑道:“既然各部都是此意,那就十日。十日后若还不见中行説回返,本单于就亲率各部南下,屠尽汉人,直到汉国皇帝送来百倍的粮草和财宝,方才罢兵!”
“如此最好!只是各部如今饥寒交迫,早已人困马乏。届时还得靠单于亲率本部,冲锋陷阵,我等各部,自然会替大单于擂鼓助威的。”老奸巨猾的左贤王哪还听不出军臣单于话里的意思,随即冷冰冰的道,心中暗自腹诽“想再让我麾下铁骑充当前锋,借刀杀人,消耗我的势力,提升你的威望,做梦!”
各部首领也都不是蠢货,自然明白两人的言下之意,又怕军臣单于让自己的部族当先锋,忙纷纷认同左贤王道:“左贤王所言极是,既然大单于定下了期限,若是到时事有未逮,自然该由大单于亲自洗刷耻辱,哪有借助他人之手的道理?!”
军臣单于登时被逼到了墙角,若是不答应,定会被视为怯懦,被匈奴各部鄙视,自然是威信大减;若是答应了,就有可能被迫让本部儿郎强攻汉国的铁壁坚城,为他人做嫁。不管是那种选择,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就在军臣单于左右为难之时,守帐勇士走进帐中,递上一个竹筒,朗声道:“大单于,国师已经回程,先命快马将信送来了。”
吵杂的帐篷陡然安静了下来,各部首领面色各异,面露喜色者有之,面色黯晦者有之,左贤王更是满脸颓败之色,似有不甘。
军臣单于心中大喜,却是冷着脸,眼中满是挑衅之色,缓缓扫视了一圈帐内的众人,直到所有人都闪避开他的眼神,这才不屑的一笑,接过了守帐勇士手中的竹筒。他抽出腰间的宝刀,剥掉竹筒上的火漆,抽出一卷绢帛,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各部首领纷纷望向军臣单于,想知道此番又从汉国敲来多少好处,心中也不断算计着麾下各部能分到几成的份子。然而,他们却发现军臣单于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阴沉得几乎要往下滴着黑水。
“庶子安敢辱我!”军臣单于猛然双手一扯,竟是将手中绢帛硬生生的撕裂开来,扔到地下,脸上满是潮红,大声吼道:“召集本部铁骑!我要屠尽所有汉人!”
各部首领尽皆大哗,大单于竟然如此失态,恼怒之下竟不惜消耗麾下的战力,甚至没心思打借刀杀人的主意,显然受到了不小的羞辱,必须亲手复仇雪耻。
左贤王心中自是狂喜,也不顾及军臣单于择人而噬的凶残目光,默默的捡起地上的绢帛,拼在一起,饶有趣味的快速读完,遂面露讥诮之色,心中冷笑不已:“如此大辱,若是忍下去,我看你还如何有脸坐着单于之位!”
军臣单于见状,不由暗自懊悔自己的失态,正要将绢帛夺回来,却见左贤王倒退几步,将绢帛递给满脸疑惑的各部首领,甚至不识字的首领也挤了上来,听人述说着绢帛的内容。渐渐的,各部首领的议论声和斥骂声越来越大,整个大帐乱作一团。
军臣单于愤恨的盯着左贤王,却不敢稍有动作。显然,待各部首领离开大帐,绢帛的内容很快就会传遍匈奴全族,所有的匈奴人都会审视他接下来的应对,一个懦夫,根本没资格继续呆在大单于的位置上。耻辱,只能用仇人的鲜血才能清洗。
此时的军臣单于已经被逼上了独木桥,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即便眼前是万丈深渊,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前行。更何况他对麾下的十数万铁骑信心满满,心中不由发下毒誓,待得血洗屈辱,班师之日,就是左贤王覆灭之时!
;
………………………………
第七十九章 草原上的诅咒
(注:本书借用后世栾提稽侯栅的单于号,定为左贤王呼韩邪,实在找当时的真名)
天地苍茫,最后一批鸿雁也排成整齐的队列,向南方飞去。枯黄的草原上,一条绵长的黑线随着鸿雁飞行的方向迅速移动,大地发出巨大的呻吟声,似乎承受不住这股滔天凶焰。
阿斯恰骑在战马上,有些无所适从。大单于栾提军臣和左贤王栾提呼韩邪的明争暗斗已经蔓延到了匈奴全族,作为栾提一族的累世家奴,阿斯恰的家族也陷入了分裂之中。
阿斯恰,在匈奴语中,是老鼠的意思。阿斯恰的父亲之所以选定了这个难听的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像草原上的老鼠一样,为家族繁育出一窝窝的小崽子。阿斯恰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生下了八个壮实的草原勇士。可如今,父子兄弟间却分裂成两个阵营,大儿子阿乎木领着一母同胞的三个弟弟,投入了左贤王的座下,成为其下的亲卫千长。
阿斯恰花了数十年才爬上了游骑千长的高位,却因儿子的背叛,彻底失去了大单于的信任。此次进军,被任命为先锋,突袭雁门塞,看似是个立功的机会,其实却是个烫手山芋。
半月前,云中的畜群爆发了疫病。在最初的时候,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毕竟每年的蹛林大会都有千万牲畜聚集在一起,偶尔出现一些疫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匈奴人对此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只要将有患病牲畜的畜群全部杀死后,焚烧掩埋,就能有效防止疫病的蔓延。
然而,此次的情况和以往不同,诡异的是,几乎每个大畜群都会出现一些轻微疫病,虽然这种疫病来得并不猛烈,但波及范围却很广。不可能再用从前的方式,将整群的牲畜全部杀死,而是要仔细挑选出得病的牲畜,否则匈奴全族的损失将大得难以承受。
就这样,所有的奴隶和下人,要日夜守在在畜栏里,一头头的检查牲畜的情况。尽管这样,疫病还是持续不断的蔓延。最令人头疼的是,得了疫病的牲畜往往过了好几天才会发病,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样,毫无征兆的爆发出来,根本让人无从防备。半个月来,负责管理牲畜的匈奴人都几乎累瘫在地,而奴隶和下人的境况更是惨不忍睹,随着天气渐寒,每天清晨都会看到畜栏里躺着一个个冻僵的尸体,显然衣裳单薄的他们,即使趴到绵羊的身下,也没有经受住寒风的考验。
短短半月的时间,整个云中已经倒毙了数十万头牲畜,让准备越冬的族人心痛不已,也间接导致了左贤王将各部首领联合起来向大单于发难,希望能尽早得到大单于之前许诺下的各种赏赐,赶紧领着族人离开这片“不被黑水神祝福的土地”。
可怕的是,连匈奴铁骑日夜相随,视如兄弟手足般的战马,也开始被波及。要知道,战马可是由骑兵亲自护理,根本没有同其他牲畜接触的机会,食用的也是特别的草料,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疫病。每当看着手下的草原勇士们,唱着送别的草原歌谣,眼含热泪,亲手埋葬相伴多年的战马,阿斯恰都难掩心中的悲伤。
如今,阿斯恰手下可堪战斗的骑兵不足八百,比当初少了两成还多,剩下的骑兵也因为日夜照料战马,显得疲惫不堪,弯弓搭箭尚且有气无力。哪还是当初威风凛凛,马踏千里的匈奴铁骑?阿斯恰对完成大单于突袭雁门的命令没有丝毫信心,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再锋利的箭矢,飞得久了,剩下的力道连薄薄的布衣都穿不透。
“千长,前方发现几骑游骑,自称是左贤王座下的亲卫,特地在此等候千长大人。”先行的斥候骑兵从前方归来,向阿斯恰回报道。
“哦?”阿斯恰眉头一皱,沉吟片刻,幽幽道:“带他们过来!”
斥候领命而去,阿斯恰并没有下令停止行军,而是继续信马前行。片刻后,几个游骑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什长打扮的游骑首领纵马上前,落后阿斯恰半个马头,恭敬道:“阿斯恰千长,我乃左贤王所部,特来替阿乎木千长传话,还请停留片刻。”
阿斯恰冷哼一声,没有丝毫理睬。游骑什长见状,急忙侧过身子,尽量靠近阿斯恰,低声道:“阿乎木千长如今性命垂危,特意让我带了遗言。”
阿斯恰浑身一颤,眼前一黑,几乎跌下马去。阿乎木是他的大儿子,也是他悉心培养了二十余年的接班人。虽然阿乎木背叛了大单于,投入了左贤王的阵营,却并不代表他背叛了栾提家族。毕竟左贤王也属栾提一族,而且是单于的第一继承人。作为栾提一族的家奴,他有选择效忠对象的权利。阿斯恰虽然表面上痛恨阿乎木,但心底却无比的骄傲,二十出头的左贤王亲卫千长,也只有他阿斯恰的儿子才有这等本事。如今听到儿子危在旦夕,还派人来交代遗言,怎么不令他心急如焚?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和心痛,勒住战马,冷冷的注视着游骑什长,低吼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
游骑什长眼神游移,打量了一下四周,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阿斯恰皱了皱眉,挥手示意周围亲卫不要跟随,独自策马朝远方驶去。游骑什长会意,也让属下驻马,紧紧的跟了上去。直到两人远离的队伍,阿斯恰这才勒住战马,冷冷道:“你可以说了,若是敢骗我,就留下你的头颅!”
游骑什长赶忙道:“我说的都是实情,阿乎木千长中了诅咒,如今已经命在旦夕!”
阿斯恰呵斥道:“胡说!阿乎木一向得左贤王看重,哪个萨满敢诅咒他!”
“我没有撒谎,数日前,阿乎木千长突然浑身发热,日日咳嗽不止。我出发前,亲眼见千长已经瘫软在床上,涕流不止,满脸通红,整个嘴里都是灰白色的血点。”
阿斯恰满脸惊骇,这确实是诅咒,是大草原上最恶毒的诅咒。中了这种诅咒的人,还会殃及到身边的人。有些小部落,往往因为一个人中了这种诅咒,整个部落的孩子几乎都被波及,最后能活下来的不足半数。
“是谁干的?到底是谁?!”阿斯恰抽出腰上的马刀,指着游骑什长怒喝道,似乎下一刻就要砍下他的脖子。
游骑什长丝毫没有畏惧,直面他的逼问,冷冷的吐出三个字:“大。。。单。。。于!”
“不!不可能!”阿斯恰虽然心中早有猜测,如今听到答案,却还是接受不了,他效忠了三十年的大单于,竟然派萨满诅咒自己最为得意的儿子,而且用的是大草原上让人断子绝孙的恶咒。
“哼!事实就是如此!前些日子,大单于曾赐给左贤王几罐上等的南糖。时值阿乎木千长在蹛林大会上夺得马赛头羊,左贤王特意赏了千长一罐。千长不愿独享,拿到帐中与众将分食。不到数日,其中数人就染上了诅咒。想来是大单于命萨满将诅咒下于糖罐之中,意图谋害左贤王,所幸左贤王尚未食用,否则如今匈奴左部已然落入大单于之手!”
阿斯恰紧咬牙关,额角上的青筋爆出,显然在极力抑制自己的杀意:“阿乎木此番派你来,是想让我背叛大单于,替他复仇?”
游骑什长眼中流露出一丝哀伤的神色,坚定的摇了摇头,苦笑道:“千长误会了,我此番前来传递的消息对左贤王有害无益,若是泄露出去,他定会将我拨皮拆骨。阿乎木千长与我有大恩,我方才冒死来传递消息。阿乎木千长托我代为转告千长:阿乎木永远是阿斯恰的儿子,当初他背叛大单于,转投左贤王,也只是想为家族留条后路。若他此次挺不过去,左贤王一旦登上单于之位,将无人能护佑家族。故希望千长能为家族着想,莫要想着为他报仇,更莫要过多参与大单于与左贤王的争斗,否则恐怕全族难逃大劫。”
阿斯恰闻言,仰头望着天边的斜阳,半晌不语,两道晶莹的泪水从眼角不住滑落,滴落在马背上。陪伴他征战多年的战马,似乎感觉到老伙计的愁绪,仰起脖子,对日长嘶,声音凄厉而悲凉。
良久后,阿斯恰拍拍战马的脖子,将它安抚下来,调转马头,沉声说道:“回去告诉阿乎木,当年教他弯弓射日的阿爸还没老,家族也永远不会倒下!”
话音未落,他便纵马疾驰而去,只留给游骑什长一个萧索的背影。
远处的队伍里,一双鹰隼般的眼睛阴狠的注视着阿斯恰和游骑什长,见阿斯恰纵马远去,眼睛的主人招来随身的侍卫,低声吩咐道:“速去将此事禀报大单于,我留在此处盯着,定不会让阿斯恰胡来!”
;
………………………………
第八十章 密林伏击(上)
马屿站在雁楼前,遥望远方,脸上有少许的期待。刘彻此次命他率领五百虎贲卫赶赴雁门边塞助战,长安期门校内仅留下己(六)连一百虎贲卫留守。脑海浮现出新晋己连连长李当户那张写满不甘的大脸,马屿不由笑了起来。
可惜,太子严令虎贲卫只能参与守城,不能出城作战。虎贲将士们对此有些迷惑,却不敢有丝毫不满,不仅是因为对太子的忠诚,也是因为身后站着仓素带领的军法官们。马屿知道这是太子对虎贲卫的看重,既想让虎贲将士们经过战斗的洗礼,又不希望损失过重。虎贲卫是刘彻亲手培养出来的,哪怕如今一个最低级的虎贲士兵,将来都会作为基层军官,充实到新扩编的军队中去,将刘彻传授的各种军事思维和战术构想传播下去。
作为穿越众,刘彻深深的了解,优秀的基层军官对整个部队的重要性。二战前期德军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大批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的低级军官,能很好领会统帅的战略意图,并贯彻到基层连队,同时将各种战术构想运用到实际战斗中。同时,德军实施严谨的军衔制度,把士官分成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把士兵分成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如此一来,即使连队主官阵亡或重伤,无法继续指挥战斗,士兵们仍能自行整编,重新组织起来,完成任务。而后世的美帝,更是通过各种高科技,让区区数人就能构建一个完备的最小战斗单元。这一切的关键前提,正是拥有大批优秀的基层军官。
和雁门塞内郁闷不堪的虎贲将士不同,由公孙贺带领的百余羽林卫,得到了极大的作战权限,如今正隐藏在勾注山的茂密丛林之中,如同隐蔽着的毒蛇,伺机给来犯的匈奴人喷射出致命的毒液。从成立之初,刘彻对羽林卫的定义就是特种作战部队,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