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武挥鞭-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急急忙忙朝未央宫走去,连太子仪仗都没带。现在窦太后估计还在生闷气,还是得找皇帝老爹要钱去。
景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袁盎从御史大夫升任丞相不久,威望不足,很多大事还不敢独自决断,需要皇帝给把把关。
刘彻直接就闯了进来,景帝的贴身侍卫并没有阻拦。他们知道皇帝很溺爱这个七岁的小太子,不需要通报就可以觐见的。
“父皇,你要给儿臣做主啊!”小刘彻一进御书房就大叫起来。
景帝闻言一惊,急忙问道:“彻儿,怎么了?”
“内府私吞了父皇给儿臣的赏赐,整整百万钱啊!”刘彻跪地哀嚎道,“儿臣就指着这些钱吃饭啊。”
“嘎?百万钱?”景帝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骂道:“胡说八道!小小年纪就会耍心机,你看你哪有个太子的样子?!”
刘彻的大眼睛骨碌一转,忙问道:“这么说父皇先前是忘记给儿臣的赏赐了?现在赏赐也不迟。”
景帝也做过太子,知道刘彻此时缺钱,倒也没为难他,摇头道:“你的赏赐都给你母后了,怕你年纪小,让她帮你管着点,实在要用再去找你母后。。。”
“儿臣告退!”
刘彻打断了景帝的话,屁颠屁颠的到未央内宫的淑房殿找皇后王娡去了。
景帝目瞪口呆的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半晌说不出话来。
“什么?!你要百万钱!”皇后王娡看着眼前的儿子,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你知道百万钱价值?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秩俸加起来都没百万钱!”
“儿臣想做点买卖。”刘彻满脸的不在乎,“不过区区百万钱,不出月余,儿臣还母后千万钱。”
“胡言乱语,你是堂堂大汉储君,怎可行那贱业?”皇后轻轻拍了下刘彻的小屁股,“以后休得再提。”
糟糕,忘记汉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了。虽然还没有后世王朝按照士农工商分等的那套,但也是在汉初,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
但是很神奇的是,汉朝的商人虽然政治地位低下,但却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可以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人活得最有尊严,最潇洒的年代。
其实,这归功于西汉初期实施的黄老政策,讲究无为而治,没有对商人进行打击。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山泽禁令的放弛,给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经过文景之治后,商业势力大为篷勃发展,社会心理也随之改变。商业经营的范围很广,据《史记》所载,当时市场中陈列着粮食、盐、油、酱、果类、菜类、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几十种商品。
此时俗谚流传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可是府库无钱,儿臣有些事情也不好施展。”刘彻歪着小脑袋想了想,道:“让小舅舅田胜安排人去做吧。”
皇后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太子平ri总要给下人些赏赐,还要搭建自己的班底,哪一样都少不了钱。
再说田胜,自己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已经二十出头,却还整天无所事事。是时候让他做些事,也省得他每天飞鹰走狗,弄出事来坏了家里名声。
“只是皇儿要让他找人做些什么买卖?要用到百万钱?”
皇后还是觉得这本钱数目有些大,怕被刘彻一下子败光了。
刘彻一看有戏,附在皇后耳边细细说了一番。皇后的眼睛不由的一阵发亮,不住点头,显然觉得事情大有可为。
近ri来,长安城的贵妇们都处在兴奋和期待之中。朝中重臣的夫人们都接到了皇后的请柬,要在御花园里举行盛大的露天宴会。
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荣光。皇后的请柬,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在的贵妇碰面都流行问上一句:“请柬你收到了没?”没收到的,说明你身份不够,连门都不敢出,怕碰见被别人笑话。
在万众期待中,宴会的ri子到了。
无数的车流从长安城各地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未央宫后门,幸好长安中尉府早已预先做好准备,城内交通倒是没有丝毫紊乱。
贵妇们经过宫女们严格但很有礼貌的检查,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御花园内。
眼前的一切令她们看花了眼,只见一张张长方形的,高高的食案(她们不知道那叫桌子)摆在太液池旁的草地上。上面堆放着的jing致食盘上,放着五颜六se的形状各异的奇特食物。
而周围茂密的树荫下,是许多用彩绢搭出的小凉棚,凉棚下是一个个小巧的食案,围着食案的周围,放着数个奇怪的木制事物。
有几位重臣的夫人倒是熟悉这些木制的事物,炫耀道:“那些事物叫椅子,是当今太子殿下为了孝敬太后造出来的。太后觉得好用,还特意赏了我家老爷一张。我家老爷宝贝得不行,放在书房里从不让人碰。”
其他的贵妇人眼睛都亮了,太后都说好的宝贝,今天自己若是能沾上点,回去后够跟别人炫耀一整年的。
景帝站在未央宫高台上远远望着热闹的后花园,扭头看着笑意盈盈的皇后,郁闷的问道:“这都是彻儿弄出来的?”
皇后点了点头,“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花用了不少钱吧?”作为一个以节俭闻名的皇帝,景帝有些肉痛。
皇后抿嘴一笑,“是花了不少,但赚得更多。”
“哦?”
“陛下前几ri从臣妾这要去了好几张请柬,可别让彻儿知道,免得他问陛下要钱。”皇后好心提醒道,“现在一张请柬可是值十万钱。”
“。。。。。。”景帝长大着嘴巴,满脸不信。
皇后解释道:“臣妾只送出了一百张请柬,可陛下看看,现在御花园的贵妇竟不下两百人。”
“你们。。。”景帝哪还不知道个中玄机,哭笑不得,“也就是说彻儿赚了千万钱?”
“倒也没有那么多,宴会的花销就用掉了近百万钱,彻儿还给了臣妾四百万,说是劳务费和出场费。”皇后微笑道。
“可是这皇家的脸面。。。”景帝听到那么多钱,也有些心动,但多少还要摆下皇帝的架子。
皇后倒是不在意,微笑道:“臣妾原也有些犹豫,但彻儿的一番话倒是说服了臣妾:表面的臣服来自恐惧,内心的亲近才会带给人尊严,天家的威严,源自内心的强大,而非浮华的表面。陛下觉得向你讨要请柬的老臣,只是为了这次宴会吗?”
“内心的强大。。。内心的强大。”景帝不断念叨着,若有所思。
良久后,景帝挥了挥手,微笑着道:“皇后快去吧,莫让她们等急了。”
皇后盈盈一笑,道:“臣妾去了,彻儿说兴许也能请到太后和馆陶公主出席。”
说完,脚步轻盈的走下高台,往御花园去了。
景帝微笑着,喃喃自语道:“若是太后也去,甚好,甚好。。。”
这场前所未见的宫廷宴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尤其是席间窦太后的露面,更是引发了一个小高chao。当太后和皇后二人围坐在一起,笑意盈盈的品茶交谈,大汉内宫不和的传言顿时烟消云散。朝堂上由于朝议事件引发的对立和争论,也最终平息了下来。
除此之外,整个长安城流传最多的,就是宴会上各种新奇而又美好的物件。
被称为桌子的高高的食案,让人不需要跪坐的椅子。
脸上保持甜蜜微笑的侍女,手里拿着托盘,托盘上满是称为果汁的美味饮品。
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jing致的食盘,食盘里满是散发着浓郁nai香的,粘滑香甜的称作糕点的美食(汉朝还没有面粉,更没有糕点),让人随意取用。
参加过宴会的贵妇们,回去之后疯狂的炫耀着。
“那天我和太后在一个盘子里吃过糕点。”
“我也是,我还喝了和皇后同一种的果汁,是苹果口味的。”
“我的椅子送到府上了,你们的呢?”
“啊?我的怎么还没到?怕是内府的下人私吞了吧?我得找我家老爷赶紧去问问。”
“那得赶紧去,当时皇后说一张请柬能拿到一张椅子,万一你没拿到,其他姐妹还以为你没拿到请柬,没参加宴会呢。”
“诶,可惜就一张椅子,也配不成一套啊。椅背上雕的花纹不是有梅竹兰菊四种吗?我出十万钱,你们谁卖我几张不一样的?也好配成一套。”
“你想得美,你怎么不卖给我?”
。。。。。。
宫廷宴会风在短短数ri内横扫了整个长安城的上层阶级,甚至传到了远方的其他诸侯国。许多的贵妇都为没能参加这场宴会悔恨不已,期待着下一次的来临。
也不是没有人对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提出意见。但是在几个准备上旨弹劾的御史被家中悍妇暴打一顿后,这朵小小的浪花就消失在贵妇们掀起的狂风暴雨中。汉朝的女xing地位可不低,想改嫁就改嫁,看看汉初的几个太后,哪个不是呼风唤雨?可以说,汉朝是封建皇朝里女/权/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刘彻同志走妇女路线是极其正确的选择。
此时的刘彻正痛苦而幸福着,思考着是先开家具店,还是糕点店,抑或是果汁店?最后决定还是先开糕点店好,材料容易找啊。在汉朝,主要的粮食还是粟,就是小米。由于还不知道将小麦磨成面粉制作面食,汉朝的小麦价格一直很低,一石粟至少可以换两石小麦。这家伙,不说糕点的利润,单单算上粮食的差价就能赚一大笔啊。
想到刚才将四百万钱送给皇帝老爹时,他那一脸的讶异,刘彻就很爽。自己留下百万钱就够了,足够开起几家店,一下子摊子铺太大也不好,太显眼了。以后要抽空给老爹讲讲经济学理论才行,这水平也太低了,咋不知道那四百万钱是广告费和场地使用费呢。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九章 文宗与太学
“陛下,老臣实在是无法教导太子殿下,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去太子太傅一职。”
卫绾是文帝朝的老臣,一直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前些ri子,景帝为避免他因系栗氏亲属而受株连,赐其免官归家。
现在刘彻的太子已经稳固,卫绾又受诏为太子太傅。谁知刚刚到任不足半月,就要辞职。
景帝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彻儿婺钝?”
“非也,太子天资聪颖,世所罕见!”卫绾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哦?那想必是彻儿顽劣,不服管教?”景帝觉得那个小屁孩确实欠收拾。
“非也,太子尊师重道,礼数周全!”
“那为何爱卿不肯教导彻儿?!”
景帝不由有些恼怒,语气不由加重了几分。既然我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那你还辞职个屁!分明是看不起老子嘛!
“陛下明鉴,不是老臣不愿意教,是没法教啊!”老实人卫绾见皇帝误会,也急了,“太子博闻广智,完全可以做老臣的先生,老臣反倒还存着拜师的心思!”
“咳咳。。。”
景帝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顺过起来,斥骂道:“好个卫绾,都说你敦厚,竟想出这么个由头骗朕!太子不足八岁,如何博闻广智?!”
卫绾见皇帝不行,赶紧拿出两卷竹简,递出一卷给景帝:“陛下如若不信,可先看看此文。”
景帝yin沉着脸,接过竹简,打开来低声读道:“人之初,xing本善,xing相近,xing相远。。。”
由于竹简笨重,这卷竹简上仅仅百来字,景帝很快就读完了。但正是是百来字,让他着迷,默默多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简单的文字里蕴藏着大智慧。
良久后,景帝突然大呼一声:“千古奇文!爱卿如此大才,做区区太子太傅实是委屈你了!朕观这篇奇文并未写完,爱卿确实不该为俗务分心,应潜心作文才是!”
“。。。陛下误会了,此文已经完成,但却不是微臣所作。”卫绾急得都有些结巴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多少人会说自己是欺世盗名之辈,赶紧解释道:“此乃太子殿下闲时所作。”
啪!
景帝手中的竹简掉落在地,满脸的不可思议:“你。。。说是谁所作?”
卫绾看着景帝,眼中满是确定以及肯定,一字一句的道:“此乃太子殿下所作!”
“陛下若是还不信,再看看这卷。”
卫绾死猪不怕开水烫,又把另一卷竹简递了过去。
呼!景帝有些紧张的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差点没昏死过去。
“《老子注》!”(《老子》就是《道德经》,汉朝就叫这名字。)
平静下心情,景帝快速的看完了这卷《老子注》第一册。
“以君御民!以寡治众!执一统众!好!好!好!”
景帝连赞三声好,相比起前一卷竹简,这卷《老子注》更是无价之宝。
汉初统治者一直是黄老之术的推崇者,是最高的治国理念。但是此时黄老之学的研究还是很浅,只得表面的一些皮毛。这卷《老子注》,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和改造,更倾向于方法论,并指出了以此治国的具体方向和做法。
“妙不可言!”景帝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卫绾,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低声吼道:“剩下的在哪里?”
“。。。在。。。在太子。。。宫中!”卫绾吓得不知所措,换了好几口气才把话说完。
话音未落,只见景帝竟自顾自的冲出御书房,只留给卫绾一个迅速远去的背影。
卫绾松了一口气,这才反应过来,也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幸好他是个老臣,跑不快,且皇帝的贴身侍卫都认识他,否则他这么冒失的在未央宫乱跑,就算不被砍死也要挨顿胖揍。
刘彻是被皇帝老爹从床上拎起来的,由于多年来训练出的本能反应,再加上一点点起床气,他狠狠一拳砸在了老爹的脸上。
虽然刘彻只有七岁,但他三岁起就恢复了训练,还重新修习了前世祖传的内功。由于从小开始练功,又有多年经验,效果比前世好太多,满脸桃花开的景帝就是明证。
看着捂着脸蹲在地上的景帝,整个屋子的人都惊呆了,死一般的沉寂。
“哇!”最先反应过来的刘彻扑通跪倒,上半身趴在地上,大哭了起来,“父皇啊!儿臣有罪啊!。。。”
哭了半天,喉咙都有些哑了,却发现还没人理他,偷偷抬头瞄了一眼,却正好和景帝愤怒的目光接触在一起。
“父皇。。。”眼见被撞破,他也不好意思再装,只好直起身子,老老实实跪着。
“怎么不哭了?!”
景帝恶狠狠的说道,声音有些异样,显然是鼻子受创不轻。
“来人!把这个逆子绑起来!送到皇后那去!今天的事,谁要是传出去,诛九族!”
景帝说完转身要走,却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卫绾!把我要的东西带到未央宫去!这些东西都是你写的,你可明白?!”
卫绾脸se一变,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无奈的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皇帝的意思。
皇帝不想让太子的才能被有心人知晓,也只能把创作这两篇千古奇文的屎盆子扣到自己这个太子太傅头上。换了别人白白捡了这个大便宜,高兴都来不及。可对卫绾这样的老学究,实在是让他羞愧难当。
第二天的朝会,皇帝缺席了,理由是偶感风寒,需好生修养几ri。朝臣们也都没什么想法,谁还没点小病小灾的。再说宫中嫔妃那么多,做皇帝的确实辛苦,偶尔旷工几天也情有可原。
恩,皇帝小病没有,小灾倒是有的。鼻青脸肿的皇帝正躺在皇后的椒房殿,盘算着怎么将自己的小灾变成太子的大灾。
“陛下,彻儿都已经跪了一个晚上了。”皇后摇了摇他的胳膊,娇嗔道。
“哼!”
皇帝冷哼一声,翻了个身,只留给躺在身边的皇后一个后脑勺。
“禀陛下,太后娘娘派人来请太子殿下到长乐宫问安。”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内侍的禀报声。
皇帝呼的坐起身子来,想了想,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让太子先沐浴更衣再去,别让太后看着别扭。”
内侍领命而去。
皇帝无奈的看着皇后脸上得意的笑容,突然恶向胆边生,高呼一声“我要代表太阳惩罚你!”如饿虎扑食一般扑了上去。
“陛下,现在天都大亮了。”
“呔,何方妖孽,看我与你大战三百回合!”
“陛下。。。不要。。。。”
“陛下。。。我还要。。。”
此处省去十万八千里路云和月!!!
刘彻站在太液池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深深吸了一口气。
冒险了,也许是自己太急了,也许是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多做些事情,这才兵行险招。庆幸的是,事态的发展一直沿着自己计划中最好的方向推进。
《三字经》和《老子注》都是刘彻故意抛出去的诱饵。经过修改的《三字经》是和黄老之学最没有冲突的经典,而《老子注》是最能引起汉朝统治阶级高层重视的著作。有了这两篇名作打底,冒名顶替的作者卫绾一跃成为当代最顶尖的文宗。
不是文豪,是文宗,实打实的一代宗师!
刘彻通过这番惊才绝艳的表现,震撼了汉景帝和卫绾。而年老德勋的卫绾,又在刘彻的暗示下,说服了在朝堂上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东宫太后。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刘彻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太学!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却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
在历史上,要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才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长安建立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高等学府。太学出现的意义,远远的超越了四大发明,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后人每每称颂武帝的雄才大略,却独独不提太学,实在可笑可怜。
“略疏文采”的汉武帝,通过建立太学,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贡献了无数“风流人物”!
按照历史的轨迹,九年后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刘彻将登上帝位,掌控大汉。
刘彻脑海中的书库里,有着未来两千多年最jing华的知识体系,但要将它们变为现实,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于刘彻而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九年的时间,即使是换成后世新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也才刚刚完成义务教育。
如果不现在就开始创立太学,等到刘彻登基再开始做,就会浪费宝贵的几年。几年啊!新中国初期的每一个五年计划,生产力都能飞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刘彻等不起,因此他必须现在冒险一试,推动太学的建立。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学术疯子卫绾在见识了刘彻的旷古绝今的才华后,完全抛弃了年龄的界限,天天跟在刘彻后面请教学问,更以师礼侍之。
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崇尚黄老之术的景帝和太后,在卫绾的鼓动和坚持下,终于同意在长安城南划出一地,设立太学,用来传播黄老之术。
太学中设五经博士五十名,教授《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太学生入选,内由太常(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这固然与刘彻心中的太学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是个重要的突破口。未来可以在不引发统治阶级强烈对立情绪的情况下,慢慢加入律学、书学、算学和格物学。
其实在后世的两千多年中,儒学也是经过了慢慢演化,逐渐融合和各家学说。儒家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强大的融合xing。
而具有强烈排他xing的黄老之学,在后世的研究中,也被慢慢的改造过了。刘彻脑海中的各种典籍,完全可以堆砌出一大批类似卫绾之类的一代文宗。通过他们巨大的威望和崇高的地位,潜移默化的将黄老之学改造为后世所谓的新儒学。
至于最后改造出来的学说,是叫新黄老之学,还是叫新儒学,不过是名称上的差异罢了。其实质上就是经过两千多年进化后,兼容并蓄,去其糟粕取其jing华后的中华民族文化。
要知道在历史上,汉武帝上台后推行的建元新政,引发了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强力围剿,以失败告终。由此引发的强烈政治风暴,几乎导致武帝的皇位不保。甚至到窦太后去世,武帝还花了好几年,做足了准备,才敢搞独尊儒术那一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