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氏虎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叮嘱罢儿子,周氏带着那两名侍女离开了。
半个时辰后,赵虞带着静女到府里的北宅用饭,毕竟晚上是正食,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用饭,唯一与以往有所区别的是,从昨日起,静女便坐在周氏身边与赵虞的家人一起用饭。
昨日鲁阳乡侯看到时,也没说什么,显然他也早已知道了妻子的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赵虞看到父亲时,他惊讶地发现父亲的脖颈处有几条红道道,他好奇的问了句:“爹,你脖子上怎么了?”
听到这话,静女惊异地发现坐在她旁边的周氏嘴角莫名地上扬,但赵虞面前的鲁阳乡侯却似乎有些恼羞成怒的样子,板着脸训斥道:“食不言的道理都不懂么?吃饭,不许说话!”
有如此严厉的父亲,即是全家聚在一起用饭,也很少有什么交流,而赵虞的兄长赵寅更是吃得飞快,胡乱扒了几口饭,就以要回屋看书的借口向父母告辞了。
看着兄长逃也似离去的背影,赵虞心中暗暗打赌,这位兄长吃得那么快,肯定不是为了尽早回屋看书。
谁让兄长赵寅离开时,还给了弟弟赵虞使了一个“我先走了、你好自为之”的眼神呢。
用罢晚饭后,鲁阳乡侯到他的书房去了,倒是周氏留赵虞与静女聊了一会儿,直到戌时前后,才打发赵虞与静女回屋歇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赵虞与静女准备告辞周氏回屋安睡前,周氏将静女拉到了一旁,小声地叮嘱了静女几句,只说得静女满脸羞红。
尽管赵虞并没有刻意偷听,但还是隐约听到了几句什么“你们还小”、“莫任由那孩子胡来”、“迟早什么什么”之类的话。
赵虞可不愚笨,转念一想就猜到了大概,无言以对之余,心中暗暗想道:还是装作没听到吧。
古时,并没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寻常人家差不多戌时前后就该入睡了,倒是路过兄长赵寅的屋子时,赵虞看到屋内仍点着烛火,也不知赵寅此刻是否还在挑灯看书。
多半是吧,这位府上的大公子,在学习学问方面确实很努力,给弟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但很可惜,无论是之前的赵虞,还是这会儿的赵虞,都丝毫没有将这位刻苦学习的兄长视为榜样的样子。
这不,瞅了两眼印在窗户上的烛光,赵虞便毫无自觉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准备睡觉。
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同榻而眠,其实严格来说也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但赵虞与静女多多少少还是感觉有些尴尬与羞涩。
赵虞是因为他的心理年纪比较大,而静女,则纯粹是因为早熟——在这个时代,寻常女儿家在这个岁数嫁人的,也绝非罕见。
“少主,您……您先……”
指了指床榻,静女羞红着脸说道,临末还稍稍解释了一下她睡在床榻外侧的理由:方便赵虞夜里使唤她,比如吹灯、关窗什么的。
赵虞也没多想,脱掉外衣便躺到了床榻上。
片刻后,静女吹灭蜡烛,旋即稀稀疏疏地脱掉外衣,爬到了床榻上。
二人,各自裹着一条被褥。
可能是因为尴尬,二人谁也没有说话。
但说实话,赵虞并不觉得两个小家伙同榻而眠能有什么旖旎,相比较在意这个,他更加在意是自己的未来,谁让那个鬼鬼叨叨的神婆并没有真正的能力将他这个‘邪灵’驱逐回原本的世界呢。
而这是否意味着,他只能继续代替这副身躯原本的主人呢?
平心而论,接受这一切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你看,有温柔且宠溺他的母亲周氏,有虽然严厉但不乏亲情的父亲鲁阳乡侯赵璟,有虽然平日里缺少交流但还是给弟弟使眼色的兄长赵寅,还有此刻躺在床榻身边的,跟童养媳似的日后的侍妾静女。
与前世孤苦无衣相比,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枕着双手,赵虞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不满。
心底仅有几丝的顾虑,或许也仅仅只是纠结于自己终归是外人,担心无法融入这个家吧。
………………………………
第八章:陌生年代
次日,也就是赵虞来到这个家中的第三日,他辰时左右便醒来了。
待醒来后在床榻上坐起,赵虞便看到床榻的外侧靠近榻尾的那里,有一叠折叠地整整齐齐的被褥,以及另外一叠叠整齐的衣物。
衣物,那是赵虞的,至于被褥……
微微一愣,旋即他便想到那是静女的被褥。
是的,昨晚他是跟一个十岁左右的小丫头一起睡的,但纯粹就是同榻而眠,没有任何所谓的旖旎。
“已经起来了么?”
小声嘀咕了一句,赵虞看了看屋内,却见屋内四周都瞧不见静女的踪影。
当然,这个举动只是出于他的好奇,他还至于堕落到让静女来伺候他穿衣服。
起床穿好衣服,赵虞打着哈欠走向屋门,旋即他便看到静女站在屋外,微微侧着头自己给自己梳着头发。
此时,那可爱的双丫髻已经被静女解散,柔顺的长发好似瀑布般垂下。
“怎么不在屋里梳啊?”
赵虞打了声招呼。
然而听到身背后的身影,静女却像是一只受了惊的小兔子般跳了起来,回过头来脸庞上满是惊吓之色,直到待看清楚身背后说话的乃是赵虞后,她这才用小手拍了拍胸口,带着几丝埋怨释然说道:“吓到奴了,少主。”
“抱歉抱歉。”
赵虞随和地表示了歉意,但这反而让静女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不在屋里梳呢?”欣赏着静女不梳发髻的模样,赵虞好奇问道。
“奴怕落下头发,不好打扫。”静女解释道。
说着,她见赵虞看着她未曾梳发髻的模样,小脸微红,握着梳子的双手也有些不知所措。
原本她打算待梳顺头发后,跑到北宅去去拜托几个关系较好的姐姐帮她梳个发髻,却没想到眼前这位小主人这么早就醒来了。
“少主,您起身时怎么不唤奴呢?奴就在这里……不,是奴的过错,下次我应该留在屋内的……”
意识到眼前这位二公子是自己穿好了衣物,静女有些惶恐地说道,她觉得自己没有履行好作为贴身侍女的职责。
见静女满脸自责,赵虞哭笑不得地宽慰道:“多大点事,穿衣我还不会么?”
说着,他指了指静女披在肩上的长发,岔开话题问道:“你能自己给自己梳个发髻么?”
“奴哪有那本事,本来奴打算趁少主还未起身,到北宅那边找关系好的几个姐姐,拜托她们帮我梳一个发髻……”静女可爱地吐了吐舌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哦。”赵虞恍然大悟,旋即点头说道:“那,待会我去问候母亲的时候,你去找人帮你梳个发髻吧。”
“嗯。”静女甜甜地应了声,旋即好似意识到了什么,随意地将长发盘了一下,连忙说道:“少主,我去给你打水洗漱。”
“呃……辛苦你了。”
片刻后,待梳洗完毕,赵虞便领着长发披肩的静女朝北宅走去。
待等他二人来到北宅时,鲁阳乡侯夫人周氏也早已起身,正坐在正屋的堂上喝着茶,在看到赵虞与静女二人后,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虍儿,静女。”
“娘(夫人)。”
简单的问候过后,周氏看到静女那有些乱糟糟的头发,有些好笑地打趣道:“静女,你怎得连头发都不梳,就跟着虍儿过来?这可是很失仪的。”
静女闻言有些羞涩地回答道:“今早起来时,才发现头发乱糟糟的……”
“怎得,昨晚翻来覆去睡不着?”周氏故意逗着静女,直到后者被逗得面红耳赤,她这才满意地转头对侍女竹说道:“竹儿,你帮静女去梳个发髻。”
“是,夫人。”竹颔首答应,领着静女到偏堂去了。
待二女离开后,赵虞开始施行他此行的目的——他希望能从母亲周氏的口中,打听到一些有关于这个时代的事。
毕竟迄今为止,他连自己来到了什么国家都不清楚。
至于为何向周氏这位妇道人家询问,原因只有一个,即目前为止,周氏与他最亲近,对他也最宽容。
随后在斟酌了一下用词后,赵虞问周氏道:“娘,鲁阳乡侯这个爵位,是谁赐予爹的呢?”
周氏愣了愣,不解地问道:“我儿为何这么问?”
赵虞解释道:“昨日那神婆称呼爹为乡侯,我问了府上的人,才知道鲁阳乡侯是爹获取的一个爵位,那是谁赐予爹的呢?”
“哦。”周氏恍然大悟,搂着儿子笑着解释道:“当然是这个国家的天子呀……”
“天子?”赵虞故意问道。
“唔。”周氏点点头解释道:“天子,即上天之子,顺天承命统御凡人……那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人,世上都要向其效忠,为国家效忠。”
“爹也是吗?”
“当然了。”周氏笑着说道。
见话题并没有转到自己想问后,赵虞也不气馁,不动声色地再次转移话题:“娘,天子是神人么?他也有名有姓么?”
“这个……”
周氏犹豫了一下,毕竟妄议天子已经算是出格的行为了,但为了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她还是较为谨慎地回答道:“天子,乃是上天赐予君权,他并非凡人,但却也有名有姓,当今的天子乃嬴姓李氏……”
说着,她又故作严肃地吓唬道:“不过我儿可要谨记,与为娘说说就算了,但倘若在外边,可莫要随意提及,这可是犯罪的,会有公差将你抓走。”
“哦。”
赵虞故作似懂非懂,但心底则在捉摸着周氏所方才透露的讯息。
天子为嬴姓李氏?
以嬴作为天子姓氏的国家他知道,秦国嘛;而以李作为天子姓氏的国家他也知道,唐嘛!
可嬴姓李氏……那是什么?
从没听说过建立了唐国的李渊、李世民父子是出身嬴姓呀。
怀着诸般不解,赵虞故作懵懂地再次试探母亲道:“娘,我懂了,天子是嬴姓李氏,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嬴国或者李国咯?”
“呵。”
周氏笑了笑,旋即揉着儿子的头发笑着说道:“错了,咱们所在的国家,叫做晋,既非嬴国、又非李国。”
“晋?”赵虞简直惊呆了。
虽然他对历史并不是很精通,但他大致也知道历史上有几个晋国。
一个是周国末年的诸侯国,君主为姬姓晋氏,而后被魏、赵、韩三个臣属势力所瓜分而灭亡;
一个是东汉末年之后的晋国,君主为司马姓,因内忧外患而分裂对峙,直到随后被隋国再次统一。
除此之外,历史中还有几个叫做晋的小国,但据赵虞所知,其君主也并非嬴姓李氏……
『我到底来到了哪?』
赵虞简直有些茫然了,他忍不住猜测:难道我所在的时代,竟并非是我原本所在的那段历史进程么?
咽了咽唾沫,赵虞缠着母亲道:“娘,你能多给孩儿说说么?孩儿很好奇。”
“这……”
周氏想了想说道:“我儿求学好问,想知道这些,为娘肯定会支持你,但为娘对于这一些也并不是很清楚呀……对了,我儿为何不请教公羊先生呢?”
“公羊先生?”
赵虞一边在心中惊讶于这个古老的姓氏,一边好奇地问道:“那是谁?”
“是府上的东席先生,受你爹托付,教导你们兄弟俩学业……”说着,周氏抬手用手指在赵虞脑门上轻轻点了一点,责怪道:“在这件事上,你真得听你爹的,好好改改,莫要总是贪玩,学一学你兄长,好好学习。多学些本事,日后长大了,终会用得上的……记住了吗?”
“孩儿记住了。”
赵虞故作乖巧地应了一声,心中琢磨着待会如何找那位公羊先生询问一番。
一个时辰后,待赵虞与静女在周氏这边用过了早饭,便告辞周氏,回到了二人所居住的东院。
此时,赵虞决定去寻找那位公羊先生。
那位公羊先生,乃是府上的东席,说白了就是鲁阳乡侯赵璟请来教导两个儿子的老师,据母亲周氏所说,目前这位先生就住在东院位于池子北面的一间屋子里——在东院靠池子北面的那一排不相接的屋子中,位于赵虞西侧的,那是他兄长赵寅居住的屋子;而位于赵虞东侧最近的那一间,便是那位公羊先生的居所。
但说起来有些尴尬的是,明明住处更靠近那位公羊先生,但赵虞以往别说很少去请教那位公羊先生,甚至那位公羊先生授课的时候,曾经的赵虞也是能逃就逃。
虽然这些行为并非赵虞所为,但一想到这些,即将准备去拜访那位公羊先生的赵虞,亦感觉有些尴尬。
………………………………
第九章:公羊先生
大概巳时二刻的时候,赵虞与静女来到了那位公羊先生的住所。
距离不远,就在他屋子的东边隔壁,大概几十步的样子。
没等走近,赵虞便听到屋子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正在诵读:“……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
赵虞缓缓走到那扇敞开的屋门外,惊讶地看着屋内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单手负背,右手握着一卷书籍诵读着,想来这位老者,便是母亲周氏所说的公羊先生。
而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公羊先生方才所诵读的那篇,与赵虞记忆中的《孟子》某个篇章简直一模一样。
『怎么会这样?』
赵虞心下暗暗惊诧。
而此时,屋内响起一个年轻而稚嫩的声音:“先生,倘若以仁德服人,仍不能使人诚服,又当如何?”
赵虞顺着声音瞧了一眼,便看到有一名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正端坐在一张矮桌后,向站在他跟前的那位公羊先生提出了心中的提问。
那正是与赵虞一胎所生、同父同母的兄长,赵寅。
听到赵寅的询问,公羊先生沉思片刻,正色说道:“仁者动之以情,君子晓之以理,小人趋之以利。……若仁德不能使人心服,不妨以名利诱之,无往不利。”
听到这里,赵虞有些惊讶的多打量了那位公羊先生几眼,毕竟这位公羊先生乍一看就感觉是一位饱学之士,而饱学之士一般很少会向教授的对象说得这么……露骨,直指世俗的本质。
忽然,这位公羊先生注意到了站在门褴外的赵虞,在略微一愣后,眼中露出了几许意外,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呵呵呵,这可真是……稀客。”
他可能觉得赵虞未必能听得出他话中的调侃与讥讽之意,但事实上赵虞听得出来,于是赵虞赶紧小步走入屋内,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者行礼:“公羊先生。”
『……』
见赵虞恭恭敬敬地向自己行礼,口称公羊先生,这位公羊先生眼眸中闪过几丝困惑。
毕竟他受鲁阳乡侯赵璟的托付代为教导这对兄弟俩,这对兄弟俩以往都称呼他为先生,可今日,眼前这位二公子却不知为何多加了一个姓氏,略显疏远。
『哦,对了!这位二公子前两日爬树时受了创伤,失去了以往的记忆。』
公羊先生心中暗暗想道。
“阿弟,你来了。”
此时,赵寅亦早已注意到了弟弟,与弟弟打着招呼,同时也不忘询问弟弟今日的来意,可能在他的印象中,弟弟赵虞一向厌恶学习,近两年很少跑到公羊先生的屋子里来学习。
看着眼前这对容貌相似的兄弟俩,公羊先生捋了捋花白的胡须。
对于赵寅、赵虞这对兄弟俩,公羊先生起初并无什么偏见,毕竟鲁阳乡侯赵璟对他格外尊重,只是他教授了一阵子后,鉴于兄弟俩对于学习的态度差别太大,才导致他渐渐更偏重于大公子赵寅。
当然,即便如此,这位公羊先生对待二公子赵虞也不至于产生什么偏见,问题只在于赵虞实在不喜学习,他对此与鲁阳乡侯夫妇说了几句也无法改变,索性就渐渐当赵虞不存在了,只专心教导大公子赵寅。
可没想到,今日这位二公子却罕见地来到了他这边。
想了想,公羊先生捋着胡须问道:“二公子今日前来,是为学业,还是……另有他事?”
听闻此言,赵虞拱手说道:“小子有些事请教先生。”
“哦?”公羊先生的眼中闪过几丝惊讶与意外,但他还是点头说道:“请讲。”
见此赵虞便问道:“公羊先生,今日我与母亲闲聊时,说到这个国家的天子,小子对此很感兴趣,奈何母亲对此也不甚了解,便让我来请教先生,不知先生能否告诉我更多?”
“……”
公羊先生瞧了几眼赵虞,缓缓点头说道:“当然。乡侯请在下来教导两位公子,在下自当知无不言,尽心为两位公子解惑,不过……”
“不过?”
赵虞心中很是意外:难道这位老先生还有什么条件不成?
就在赵虞心中纳闷之际,这位公羊先生道出了原因:“不过二公子想了解的这些,暂时未列入在下的授业之内,恕在下不能耽误大公子的学业而专门为二公子解惑。倘若二公子想要了解的话,在下可以在歇息的时候替二公子解惑……”
一听这话,赵虞便意识到他们兄弟俩在这位老先生心中的分量差别很大,但他对此也能理解,毕竟换做是他,相信也更为喜爱勤奋好学的那个。
“那就多谢公羊先生了。”
道了一声谢,赵虞脸上露出几许犹豫,不知该留在这里,还是转身离开,免得打搅他兄长的学习,毕竟眼前这位公羊先生,对他的态度可谈不上什么亲近。
仿佛是看出了他的犹豫,公羊先生主动开口道:“既然二公子今日难得来了,不妨也学些什么,可好?”
“呃……好。”赵虞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见此,公羊先生微微点了点头,让赵虞在一旁空着的那张桌案坐下,旋即转身到书柜那边翻找着什么。
趁着老先生转身的机会,赵寅看了一眼站在赵虞背后的静女,小声对弟弟说道:“阿弟,听说娘吩咐静女去照顾你?”
“唔。”赵虞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
得到赵虞的肯定,赵寅偷偷瞥了一眼安安静静站在不远处的静女,有些羡慕地嘟囔了一句:“臭小子……”
见此,赵虞心中有些好笑。
莫非这位便宜兄长,私底下居然偷偷喜欢静女么?小小年纪的……
不过他不以为意,毕竟在他看来,这位小兄长对静女充其量也就只有懵懂的好感罢了。
此时,公羊先生已经端着一卷书册转过身来,于是赵寅也不敢再跟弟弟说话,低着头默诵面前书籍上的文章。
“二公子。”
缓缓走到赵虞面前,公羊先生弯下腰将手中的书册摊在赵虞面前的矮桌上,旋即用手指点了点头其中一段,说道:“这一段,请二公子诵与在下。”
赵虞低头看向公羊先生所指的那一段。
那一段文字,大概只有二三十个字的样子,考虑到公羊先生的要求又仅仅只是赵虞诵读,这当然不算是什么为难。
而让赵虞感到吃惊的是,这二三十个文字他都认得——确切地说,他认得的是这种字体,在他的前世,这种字体被称之为楷书。
认得归认得,但由于赵虞前世并不常使用这种字体,因此此刻他辨认起来还是颇感吃力,以至于念出来时断断续续。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泛爱而亲仁。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而在赵虞念诵的期间,公羊先生捋着捋须倾听着,时不时地微微点头。
想来他这是在测试,测试赵虞在失忆之后,是否还记得他曾经教授的这些文字。
而测试的结果,让这位公羊先生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指的是这位二公子很幸运地并没有遗忘他过去教导的这些文字;至于不满意嘛,大概就是他见赵虞念诵时断断续续的样子,认为这位二公子荒废了学业。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乃圣人之训诫也。”
说罢,公羊先生又看向赵虞,沉着脸说道:“幸哉,在下过去教导二公子这些字,二公子还记得,但恕在下直言,二公子应当所花些精力在这方面,古人云,玩物丧志,二公子作为鲁阳乡侯的次子,理当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且为此而努力,不宜因贪玩而虚度光阴,以至于大时胸无点墨,叫人看轻。”
平心而论,其实公羊先生并不想对眼前这位二公子劝说太多,因为以往的经历告诉他,这种话多说也是无用,他纯粹就是看在鲁阳乡侯支付给他高额酬金的份上,勉为其难再劝劝眼前这位二公子。
不过让公羊先生稍稍有所安慰的是,至少眼前这位二公子的态度还是颇使他满意的。
“多谢公羊先生教诲,小子记住了。”赵虞恭敬地应道。
也不晓得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