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氏虎子-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很简单,他不认为汝阳侯府能扳倒赵氏父子。
再者,当日赵虞也曾警告过他,只要再有一次针对他家,就让他孔俭在南阳郡待不下去。
一个十来岁孩童的警告,孔俭会当真么?
回答是,会!
因为鲁阳乡侯的二子赵虞,此子太过不同寻常,如今孔俭忌惮此子其实还要超过忌惮其父。
因此,他为没有向王直透露他与鲁阳赵氏的恩怨,而是提点王直道:“王管事,你知道,鲁阳赵氏是如何拉拢鲁阳、叶县两地的商贾么?”
听闻此言,王直心中一震,要知道他方才就在思考这件事。
他连忙说道:“请孔大人相告。”
只见孔俭捋了捋胡须,说道:“因为鲁阳赵氏从王将军手中得到了一份通市凭证,迄今为止,与我宛城军市交易的商贾不下三百家,但除赵氏以外,还未曾有第二人得到这份通市凭证。……倘若汝阳侯有意与王将军长久通市,一定要想办法得到这份通市凭证。”
王直恍然大悟,连忙感谢道:“多谢孔主簿提点。”
此时,孔俭又说道:“不必谢,待会老夫替你通报,想办法让你见到王将军。”
“今日可是遇到贵人了。”王直连声称谢。
想来王直万万也不会想到,孔俭只不过是拿他、拿汝阳侯府来试探鲁阳赵氏如今在王尚德心中的分量罢了。
片刻后,孔俭求见了王尚德,将王直的事告诉了后者:“将军,有汝阳侯府的管事王直得知我宛城商市,今日特来求见。”
听到这话,王尚德微微皱了皱眉,问道:“与赵璟、赵虞父子结怨的那个汝阳侯府?”
『他居然记得?』
孔俭心中微惊。
要知道,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孔俭大致也了解了王尚德的脾性,知道这位王将军素来只关心他所在意的事,至于他不在意的,保不准过几日就忘了。
可没想到,这位王将军居然还记得汝阳侯府与鲁阳赵氏父子结怨这件事。
想到这里,他回答地愈发小心:“是的。……将军要见他么?”
“唔……”
王尚德捋着胡须思忖了半晌,反问孔俭道:“汝阳侯府……既然是侯府,应该有不少钱粮吧?”
孔俭一听就猜到了几分,点头说道:“我与那王直谈过,汝阳侯府应该有些钱财。”
王尚德点了点头:“那就见一见吧。”
孔俭应声而退,将苦等在府邸外的王直带到王尚德的书房,期间,他不止一次叮嘱道:“切记,通市凭证这件事,千万不可说是我说的。毕竟此物贵重,将军轻易不予外人。”
王直连连点头。
在孔俭的引荐下,王直见到了王尚德,而孔俭则为了避免王尚德的怀疑,等候在书房外。
大约过了半柱香工夫,王直一脸灰败地从书房内走了出来。
见此,孔俭心中已经猜到了几分,但不死心的他还是迎了上前,问道:“将军怎么说?”
王直摇了摇头,一副心惊胆战地说道:“王将军说,倘若我侯府肯献一百万石粮食,他便给我一份通市凭证,这也太……”
纵使孔俭也猜到王尚德会狮子大开口,却也被王直所说的惊到了。
不过他知道,其实这‘价钱’并不贵——眼下因为王尚德筹集粮食反攻南郡,因此才提出一百万石粮食的价格,可过一两年,等宛城这边的屯田之事步上正规,到时候别说一百万石,两百万石都未必能换取那份通市凭证。
想到这里,他对王直低声说道:“回去跟汝阳侯说,这一百万石粮食,值得。”
可没想到,他的好意提点,却换来了王直狐疑的目光。
次日,就当王直离开宛城,返回汝阳时,跟着他来到宛城的赵虞,则顺便求见了王尚德。
在见到赵虞时,王尚德笑着说道:“那王直前脚刚走,你小子后脚就到,怎么?来试探王某的反应么?”
“什么反应?”赵虞故作不知。
“哼。”王尚德轻笑一声,说道:“王直得知你赵氏也在与我军市通商,便将他在鲁阳的经历说了,说能父子教唆鲁阳人抵制汝阳,意在截断汝阳与我宛城的联系,好让鲁阳、叶县趁机从我军市赚足钱财……”
“这完全是污蔑。”赵虞信誓旦旦说道。
王尚德盯着赵虞看了半晌,旋即淡淡笑道:“行了,少在王某面前装蒜,你家与汝阳侯府的事,王某懒得去管,我只问你一句,你在前一阵子派人送来的书信中称,你有办法替我弄到几十万甚至更多的粮食,此事当真?”
赵虞拱拱手说道:“不敢隐瞒王将军。……事实上小子也是最近这才得知,原来我外祖、大舅、二舅,做的都是粮米生意,我二舅如今在河北筹粮,我大舅在徐州筹粮,倘若将军需要的话,小子可以拜托两位舅舅尽可能地帮助王将军筹集粮食。当然,这也是要钱的,毕竟我两个舅舅是小本生意。”
盯着赵虞看了片刻,王尚德忽然一声哂笑。
“狡猾的小子……今年五月前后,我要打南郡,你想办法给我筹集至少五十万石粮食,无论你是把汝阳侯的人堵在鲁阳、叶县,故意为难他们,还是把他们家祖坟刨了,我一概不管。”
“遵令。”
赵虞低头领命。
………………………………
第九十五章:站队
从宛城离开后,王直径直向北返回汝阳。
考虑到路程原因,他这次仍然选择走鲁阳这条路,但与来时相比,回程时他谨慎了许多,他甚至不敢进鲁阳的县城,只是吩咐几个卫士到城内购置了些酒肉,甚至于,还叮嘱他们莫要透露底细。
不得不说,原本前往宛城军市通商是一件好差事,但鲁阳全境对汝阳的抵制,使得王直在这次旅途中吃足了苦头。
二月十八日,王直带着随从的仆从与卫士回到了汝阳,回到了汝阳侯府。
回到侯府后,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世子郑潜。
世子郑潜原本没有在意什么,瞧见王直后甚至还跟他说笑:“你初三从府里出发,今日都二月十八日了,这才返回侯府,说,是不是在途中偷懒了?”
他随口的一句玩笑,但王直却实在笑不出来,他压低声音说道:“世子,那鲁阳赵氏,似乎是要跟咱们斗的样子……”
“鲁阳赵氏?”郑潜愣了愣,这才意识到王直指的是鲁阳的乡侯赵璟。
“你怎么知道的?”他好奇问道。
见此,王直遂降低声音将他此行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郑潜:“我此番路过鲁阳时,亲身经历鲁阳人对我汝阳的排挤与抵制,我打听原因这才知道,正是那鲁阳赵氏父子,将我侯府出面要汝水诸县断绝给予鲁阳钱粮资助的事,传了出去,传得鲁阳人人皆知,而鲁阳也因此深恨我汝阳,深得我汝阳侯府……”
“……”郑潜微微皱了皱眉。
“这还不算,似乎连鲁阳的县衙都站在鲁阳赵氏那边。”王直又说道:“我此行曾因为与鲁阳人发生冲突而被鲁阳的县尉丁武抓入监牢关了三日,期间,那刘緈根本不曾出面,足足将我关了三日,那丁武才再次露面,将我释放,并警告我日后莫要再在鲁阳惹事……世子,此次根本不是我的过错,是鲁阳的县人主动惹事……不,我怀疑,可能是鲁阳赵氏故意陷害我。”
听着王直的讲述,世子郑潜的脸上渐渐出现了几分凝重。
原本,区区一个鲁阳乡侯府,他们汝阳侯府着实没有太过在意,可眼下据王直所言,那鲁阳赵氏父子似乎引导了整个鲁阳的舆论,使所有的鲁阳人都开始抵制他汝阳侯府,甚至于,连鲁阳县衙也站在了赵氏父子那边,这让原本不怎么在意的郑潜,感觉情况有点不对。
那鲁阳赵氏想做什么?
他们当真要与我汝阳侯府斗不成?
沉思片刻后,他问王直道:“宛城那边,怎么说?”
王直拱拱手,回答道:“宛城的军市,消息属实,王尚德将军确实开设了军市,广邀天下商贾通商,咱们侯府得到消息不算迟,但也不算早,据我打听,鲁阳、叶县两地的商贾,据说从去年年末时就开始与宛城军市通商,我跟那位在宛城主持军市的孔俭、孔文举聊过,他受命于王尚德将军,主持宛城军市,据他所言,迄今为止与宛城军市通商的商贾有约四百家,而鲁阳、叶县两地的商贾则占其中六成,并且据我所知,这两县的商贾都加入了一个叫做‘鲁叶共济会’的商会,而这支商会,据说就是鲁阳赵氏创建的……”
“……”
郑潜惊疑不定地看了一眼王直,皱着眉头问道:“你的意思是,鲁阳赵氏这些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我汝阳侯府?哈!”
他摇头哂笑,但笑归笑,他脸上的神色却亦有几分凝重。
想想也是,虽说单一个鲁阳乡侯府不足为虑,但倘若对方拉拢整个鲁阳与整个叶县,那局面确实就有所不同了。
他忽然想起当日他堂兄、阳人县县令郑州在离去前对他所说的那番劝告:“做得太过了,子德,鲁阳赵氏虽势不如我郑氏,但他们终归也是传承百年的贵族,在当地不无声望,你为了些许颜面如此羞辱他们,难道他们就不在意自己的颜面?难道他们就能咽得下这口气?……据为兄所知,当年鲁阳乡侯在叶县县令毛珏的帮助下,揭穿了鲁阳前任贪官的罪行,而先前,这鲁阳乡侯又与鲁阳现任县令刘緈一同来过我阳人县,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他与鲁阳、叶县两县的县令交好,未必会选择咽下这口气。”
然而当日堂兄的劝告,郑潜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如今,堂兄预言的事似乎逐渐成为了事实:整个鲁阳县,似乎都已倒向赵氏;而叶县的商贾,也纷纷都加入了那个所谓的‘鲁叶共济会’……
就在郑潜沉思之际,忽然有一名府上的家仆匆匆赶来,禀告道:“世子,县城那边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何事?”郑潜不解问道。
只见那名家仆拱拱手,并报道:“县城那边有咱们府里的人送来消息,从昨日起,县衙就派出人手在清点官仓,今日,王县令再次命县尉严远押送一批钱粮至鲁阳县……”
“什么?!”
郑潜面色顿变。
他惊疑地思忖了片刻,沉着脸吩咐道:“王直,你随我去县城!”
“是!”
顾不得其他,郑潜带着王直直奔县城。
不得不说,方才王直所讲述的那些,顶多就是让郑潜对鲁阳赵氏稍稍有些了重视,但他汝阳县令王丹的‘倒戈’,却是让他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
好端端的,为何王丹突然就改变了主意,恢复了对鲁阳县的钱粮资助?且这件事,这位王县令前前后后从未与他们郑氏通过气?
半个时辰后,郑潜与王直风风火火地赶到县城,来到县衙处求见。
此时,县令王丹正坐在县衙的后衙的屋中喝茶,忽听有人前来禀报:“大人,汝阳侯世子郑潜求见。”
“哦。”王丹随口应了声,笑着喃喃自语:“果然来了,消息还真灵通……”
说着,他吩咐下卒道:“将世子请来吧。”
“是!”
片刻之后,就见郑潜、王直二人在一名差卒的带领下来到了这间王丹的书房。
王县令起身相应,笑容可掬地问候道:“什么风将世子请来了,快坐快坐。”
虽然郑潜此番是为质问而来,但却也不敢轻易得罪王丹,勉强露出几许笑容回应了王丹的礼数,直到双方在屋内坐下后,他这才开口道:“县令大人,今日郑某听府里的下人禀告,说是王县令又命严县尉押送一批钱粮前往鲁阳县……不知,这事是否属实?”
“呵呵呵。”王丹笑容可掬地点了点头:“确实有这么回事。”
听他亲口承认,郑潜微微色变,皱着眉头问道:“县令大人,这……发生什么变故了么?咱汝水诸县先前不是约定,不再向鲁阳县给予钱粮资助么?当时我记得王县令也是同意的……”
“这个嘛……”
王丹端着茶碗打着官腔。
诚然,当初汝阳侯府挑唆汝水诸位断绝给予鲁阳县的钱粮资助时,心中对鲁阳乡侯、对刘緈等人心有怨气的王丹,顺水推舟就站在了郑家父子这边。
但问题是现如今情况有变呀。
前端时间,即今年正月鲁阳赵氏的二子赵虞拜访过他以后,他派心腹老仆前往宛城,确认了赵氏父子与王尚德的关系——刘緈确实没有撒谎,王尚德确实非常看重赵虞那小子,似乎有意等后者成年后招到麾下。
有这层关系在,那就意味着鲁阳赵氏确确实实就是他们王氏一族的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人,又没有利益冲突,王丹有什么理由继续针对鲁阳县、针对鲁阳赵氏父子呢?
他还指望赵虞日后能在王尚德面前多替他美言几句呢,毕竟王尚德可是他们王氏一族目前最得势的将军。
“……是这样的。”
思忖了片刻,王丹打着官腔回答道:“先前出于王某的私怨,王某听取了世子的建立,断绝了给予鲁阳县的钱粮资助,但后来王某仔细想想,觉得不妥,试问,我怎能因为对刘县令的私怨,便不顾鲁阳县的人呢?无论是鲁阳人,还是涌入鲁阳县的那么难民,那些亦是我大晋的子民啊。……再加上前一阵子,刘緈又亲自来赔礼道歉,我想了想,便决定恢复给予鲁阳县的钱粮资助,帮鲁阳人一起度过难关。”
他这大义凛然的一番话,听得郑潜与王直目瞪口呆。
倘若是不了解这位王县令的人,怕不是就这样被骗过了,但郑潜与王直却了解这位王县令,知道他心胸狭隘、贪婪利己,怎么可能因为鲁阳县令刘緈的一番道歉,就恢复了给予鲁阳县的钱粮资助?
还说什么帮鲁阳人一起度过难关?开什么玩笑!
皱皱眉,郑潜低声问道:“王县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唔?”王县令一脸不明究竟:“什么怎么回事?”
郑潜连番试探了几句,王丹都没有透露实情,郑潜心中急怒,却又不敢向这位王县令发作,最终沉着脸告辞了。
见郑潜告辞离去,王丹身边有信任的老仆开口询问道:“老爷为何不透露真相,劝郑家与鲁阳赵氏言和呢?终归汝阳侯府以往也对老爷颇为尊重。”
王丹摇摇头,走到桌案旁,从桌案上拿起一叠纸,问那老仆道:“你知道这是什么么?”
老仆上前看了几眼,满脸不解:“地契?”
“还有在我汝阳开设店铺行的凭证。”王丹随手将手中事物丢在桌案上,沉声说道:“这些东西,是那赵虞当日随刘緈来拜访我时所求的,当时我还吃不准他与王尚德的关系,因此虽然答应下来,但却迟迟没有派人送去……他一个鲁阳人,跑到我汝阳县城开店铺,还一口气就要开设十几家,你说他图的什么?呵,我倒是想左右逢源,但就怕到时候两边不讨好,还不如隔岸观火,任凭他两家去斗……啧,虽然可惜了,但这郑家,赢面恐怕不多。”
说着,他指了指桌上的那一叠纸,吩咐道:“去,将这些东西送至鲁阳乡侯府。”
“是,老爷。”
………………………………
第九十六章:打上门
数日后,汝阳县尉严远押运的钱粮,徐徐运至了鲁阳县。
得知此事后,鲁阳县县令刘緈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并招待了严远与随行的县卒,并派此人将此事告知鲁阳乡侯府。
鲁阳乡侯遂将二子赵虞唤到书房,略带惊讶地对儿子说道:“想不到,那王奉忠当真恢复了对我鲁阳的钱粮资助。”
赵虞笑笑说道:“那些官仓内的钱粮,是属于国家的,而因此赚到的人情,却是属于自己的,那位王县令当然会权衡利益。”
鲁阳乡侯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问儿子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赵虞想了想,回答道:“既然王县令已弃暗投明,表现出善意,我等自然也要有所回应,不可再让我鲁阳继续误会那位王县令,我会叫曹安继续放出消息,替王县令澄清……”
鲁阳乡侯看了一眼儿子,淡淡说道:“也就是说,鲁阳的不满,便会逐渐集中到汝阳侯府身上,甚至于,在得知汝阳县恢复钱粮资助一事后,汝水诸县不明究竟,恐怕也会逐渐恢复对我鲁阳县的钱粮资助,渐渐地,汝阳侯府就会被孤立……这就是你的打算么?虍儿?”
“果然还是瞒不过父亲您啊。”
赵虞笑嘻嘻地奉承着父亲。
儿子的奉承,鲁阳乡侯颇为受用,轻哼一声道:“哼!想要瞒过为父,你还差那么一线!”
但随后,他不知想到了什么,他的面色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他问儿子道:“虍儿,当真要与汝阳侯府彻底撕破脸皮么?”
一听这话,赵虞便知道眼前这位父亲又犹豫了。
这不奇怪,一来鲁阳乡侯的性格确实有点优柔寡断,素来不喜与别人争斗,二来汝阳侯府确实势力庞大,哪怕明知道儿子为了这件事已经筹谋了许久,鲁阳乡侯仍担心这件事到最后无法收场。
见此,赵虞正色说道:“父亲,孩儿曾听过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汝阳郑氏势力庞大,其实孩儿亦知与其争斗我等必然会损失惨重,但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必然不能换来对方的尊重,他们只会更肆无忌惮。……只有让他们感到痛了,他们才会正视我鲁阳赵氏。”
“……”
鲁阳乡侯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日,赵虞便唤来曹安,吩咐后者再次前往鲁阳、叶县两地释放谣言,替汝阳乃至汝阳县令王丹说说好话,引导当地人将憎恨的矛头指向汝阳侯府。
曹安信誓旦旦地应下了。
傍晚时候,大管事曹举来到了赵虞的屋子,他还带来了一个木盒。
“这是方才汝阳县令王丹派人送来的,说是交予二公子,还说是二公子当日想他求的……”
说着,曹举便将木盒递给了静女,由静女捧着木盒来到赵虞身边。
赵虞瞧了那木盒两眼,心中就已经猜到了几分,不过他还是打开木盒看了一下。
果不其然,这个木盒所摆放的,正是当日他向汝阳县令王丹所求的,汝阳县沿街店铺的地契与开铺的凭证。
『这次真是欠下不小的人情了……』
暗暗感慨了一句,赵虞忽然转头看向曹举,笑着问道:“盒中事物,大管事可曾瞧过?”
曹举也不隐瞒,带着几分歉意如实说道:“出于谨慎,在下确实事先打开过……请二公子责罚。”
赵虞也不生气,问道:“看来我接下来想做什么,大管事也已猜到了。”
“不敢说猜到,只是略有些猜测。”曹举微笑着说道。
赵虞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好,责罚就不必了,我只希望大管事暂且替我隐瞒,莫要告诉父亲,大管事也知道,我爹他还在犹豫……人家都一巴掌打在咱们脸上了,我爹还在犹豫,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曹举摇摇头说道:“乡侯只是宅心仁厚,不喜与人争斗。”
“话是如此,但这年头,确实一味委曲求全,别人都愈发不把你当回事。”
“二公子所言极是。”曹举感慨地点点头。
“大管事能理解就最好了,那这个……”赵虞指了指静女手中的木盒。
见此,曹举脸上露出了几许为难之色,只见他看了看静女手中的木盒,又看了看赵虞,拱手说道:“在下只能向二公子保证,除非乡侯问及,否则在下不会主动透露……请二公子见谅。”
赵虞当然不会见怪,毕竟这意味着曹举对他爹忠心耿耿嘛,非但不应怪罪,反而值得嘉奖。
当然了,嘉奖应该由他爹去做,也不关他什么事。
次日,赵虞带着静女、张季、马成几人,偷偷从家里找了些人手,往汝阳去了。
期间,静女不解问赵虞道:“少主为何要瞒着乡侯呢?”
“为何要瞒着我爹?”赵虞有些好笑。
还能为什么?怕被他老爹喊住呗。
要知道赵虞迄今为止所做的事,充其量就是为他鲁阳赵氏造势,还不算跟汝阳侯府撕破脸庞,但倘若赵虞拿着汝阳县令王丹发给他的地契,真的在汝阳县城开了店铺,那就意味着与汝阳侯府真正开战了。
而这件事,优柔寡断的鲁阳乡侯还在犹豫,因此赵虞自然不敢让他爹知道,他准备来个先斩后奏。
两日后,赵虞一行人来到了汝阳的县城。
按照王丹给予的那些地契上的位置,赵虞找到了相应的铺子。
平心而论,这些铺子的位置不是太好,且大多也不连片,东一间、西一间的,这也不奇怪,毕竟位置好的店铺早就被人提前占了,哪还会留给他。
其中唯一还算地段不错的,就是城西沿街的那一间,赵虞带着众人内内外外地查看了一阵,感觉还算不错。
好巧不巧的是,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