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氏虎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旁,静女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把凳子上,由于周氏已经允许赵虞可以歇几日再去公羊先生那屋,因而她倒也不再催促或劝说。
直到听到赵虞的询问,静女这才摇摇头解释道:“少主,奴也有许久不曾出府了,不清楚府外的情况。……要不奴找在府门值守的人问问此事?”
听到这话,赵虞脸上露出几许惊诧:“你是说,府门外就有难民?”
“有一些的。”静女点点头说道:“前些日子,在夫人还未派奴前来伺候之前,奴碰巧听到府内的大管事向夫人禀告,说有些难民聚在咱乡侯府外,祈求咱乡侯府施舍一些吃食……”
“哦。”
赵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旋即翻身下了床榻:“走,去前门看看。”
“这……少主,等等奴……”
片刻之后,赵虞便带着静女来到了前院。
期间,有碰到府内的仆从与护卫,这些人好奇地看着府上的二公子快步向正门而去,但倒也没有上前搭话。
径直来到府邸的正门,赵虞此时便看到正门紧闭,从旁有四名腰跨利剑、身穿皮甲的卫士在那边闲聊着什么。
『这么严重么?连府门都关上了?』
赵虞惊讶地想到,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一般大户人家是不会在白天紧闭正门的——这大概是有什么说法。
注意到赵虞与静女向自己走来,那四名原本正在闲聊的卫士立刻停止了说话,纷纷面带困惑地向赵虞二人看来。
其中有一名目测三四十岁的护卫朝赵虞走近几步,旋即拱手抱拳,率先行礼:“二公子。”
继此人之后,其余三名护卫亦纷纷抱拳行礼:“二公子。”
赵虞也很意外于这些护卫都认得自己,不过这就好办了,他朝着那四名卫士点了点头,亦学着他们抱拳行礼作为回应。
“几位辛苦了。”
“……”那四名卫士见此,明显感觉有些惊奇。
此时,那名目测三四十岁的护卫困惑问道:“二公子,您这是……二公子来这边有什么事么?”
赵虞并没有立刻道明来意,而是拱手问道:“这位大叔怎么称呼?”
听到赵虞这话,那名三四十岁的护卫微微一愣,旋即脸上露出几许惶恐之色,连忙拱手说道:“在下可当不起二公子这般称呼,在下张应,二公子叫在下张应即可。”
旋即,在邓应的示意下,其余三名卫士亦纷纷向赵虞抱拳,自报姓名。
牛继、郑罗、石觉,这便是其余三名卫士的姓名。
互通姓名之后,气氛融洽许多,此时赵虞指了指紧闭的正门,问张应道:“张大叔,我想知道,为何白昼里将正门紧闭?”
“二公子叫在下张应即可。”
说着,张应回头看了一眼紧闭的正门,旋即对赵虞解释道:“回禀二公子,这是张卫长的命令。”
『张卫长?』
赵虞小声附耳询问静女:“那是谁?”
温热的呼吸,弄得静女耳朵有些发痒,她忍着羞涩,附耳对赵虞解释道:“少主,府上的卫长姓张名纯,此人深得乡侯器重,统辖府内的众多卫士……”
“哦。”
赵虞了然地点点头,旋即又问那几名卫士道:“原来是张卫长的命令……不过,为何要紧闭正门呢?”
“这个……”
张应脸上流露出几许迟疑,似乎在犹豫是否需要透露给眼前这位二公子。
见此,赵虞又补充了几句:“莫是因为难民的关系么?”
听到这话,张应绷紧的脸庞稍稍放松,他惊讶地问道:“二公子知道此事?”
赵虞点了点头:“今日听母亲提过。……是故我来前门问问情况。”
“哦。”
一听到周氏,张应也不再隐瞒,如实告诉赵虞道:“正如二公子所言,张卫长下令关闭府门,正是唯恐那些难民冲击府内……”
“冲击府内?”赵虞微微睁大双目,面露惊讶之色。
话音刚落,从旁有最年轻的卫士郑罗小声嘀咕:“活不下去之人,什么做不出来?”
听到这话,张应回头瞪了一眼郑罗,年轻的卫士遂不说话了。
然而此时赵虞已经听到了这话,惊奇地问道:“那些难民竟会冲击府邸么?”
张应会错了意,以为是赵虞害怕,连忙安慰道:“二公子莫惊,这只是张卫长谨慎起见,那些难民岂有这个胆量敢冲撞咱乡侯府?二公子请放心,即便有人胆敢如此,我等亦会立刻将其……”
他抬起手,下意识地要做一个下劈的动作,但在看了一眼赵虞后,他半途将手收回,嘴里亦改了口:“将其抓捕。”
『……』
看了张应两秒,赵虞识趣地没有细究,岔开话题问道:“此刻府外,可还有难民在么?”
张应回答道:“有七成往县城方向去了,但还是有些人聚在府外。”
“能开门让我看看么?”赵虞问道。
“这个……”
张应犹豫了一下,劝说道:“二公子,恕在下直言,这些难民可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些从他乡逃难而来的人……”说着,他看了一眼赵虞,又补充道:“这些人大多又脏又臭,其中有些甚至心肠还不干净……”
“张大叔,拜托了。”赵虞拱了拱手。
“……”
张应眼中闪过几许为难之色,足足迟疑了两个呼吸后,他这才点头说道:“既然二公子执意……那好吧,不过,请二公子千万不可靠近那些人。”
说着,他朝着其余三名卫士点了点头,下一刻,其余三名卫士合力抱下了门栓,将府门开启了一线。
见此,赵虞便走上前几步,从开启一线的正门中往外瞧。
此时他方才看到,距他乡侯府正门约二十几步外,有许许多多衣衫褴褛的难民,这些人有的在府外的空地上用衣物与树枝搭建了一个棚子,有的则披着衣物坐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则干脆躺在地上——许久赵虞都不见其动弹一下,也不晓得是否还活着。
鉴于角度问题,赵虞并不能看到所有的难民,他只能大致估测,估测出府外的难民怕是有二三百人之多,其中大多亦老弱妇孺为主,瞧不见有多少身强力壮的。
但远观这些难民的气色,或者说是这些难民的氛围,赵虞感觉死气沉沉,就仿佛是一些行将就木的将死之人,几无生气可言。
等等,照这么看,似乎难民的问题也并不算严重?
他想了想问张应道:“张大叔,据我所言,府外的难民约二三百人,如果难民的数量只有这些的话,府里稍微给予一些吃食,救济一下,应该也不要紧吧?”
听到这话,在旁的张应多看了赵虞几眼,旋即苦笑着说道:“二公子仁慈,但这些难民,仅仅只是百中之一而已。……咱乡侯府这边,府内只发过一次吃食,短短几日而已,那是夫人命令的,与二公子一样,夫人亦可怜这些难民,下令府内取出一些吃食给予难民,没想到在短短几日内难民蜂拥而至,转眼就增涨至千余人,张卫长唯恐出事,请乡侯劝阻了夫人,不再发放吃食,才杜绝了更多的难民涌向这边……”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正如张卫长所言,当时停止发放吃食后,府外的难民神情激愤,或有人叫嚣着要冲击府内,甚至带头教唆其余难民,张卫长见此,便带领府内卫士杀……呃,抓捕了其中几人,这才将这股难民当时的气焰压制下去。”
『……』
赵虞若有所思地转头看了一眼名叫郑罗的年轻卫士,终于明白这位年轻卫士方才为何会说那样的话,原来是已经有过先例。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虞的举动,张应压低声音劝说赵虞道:“二公子无需可怜这些难民,我大晋原本就明文禁止乡民擅自逃迁,这些难民因各自乡里闹了天灾,不遵官府的禁止,远赴他乡逃难,原本就已触犯了国法,更别说其中有些人为了得到食物还会不择手段……就像夫人那回,明明夫人起初是善意,可待咱乡侯府停止发放吃食后,这些人竟视咱们为仇寇,甚至叫嚣要杀入乡侯府抢夺粮食,简直混账!……死有余辜!”
『升米恩、斗米仇啊……』
赵虞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咱乡侯府这边还算好。”
从旁,叫做牛继的护卫补充道:“咱乡侯府在周边的田地,包括田地一带的几座谷仓,这些日子频繁遭到难民的偷窃、甚至是抢掠,有大量的难民围聚在那里,逼得咱们派了不少人去看守……有些时候这些难民的行径,简直与恶寇无异!”
赵虞越听眉头越发皱起:“县城……我是说咱鲁阳县的县令,他不管么?”
“管不了那么多人啊。”
张应摇头说道:“前两日,张卫长护送乡侯从县城返回府内,当时我与他说过几句,据张卫长所言,此刻围聚在县城城外的难民,已有四五千人之多,二公子不知,县城这几年总共也只有三千户人,这一下子就多了将近一千户,而且还是张着嘴等着吃食的,县城如何负担地起?更别说还有源源不断的难民涌向咱鲁阳县……”
长吐一口气,张应摇摇头说道:“是故,县城那边只能将这股难民拦在城外,不管其死活。”
赵虞听得一愣,有些惊愕地问道:“县城不放粮?”
张应徐徐吐了口气。
“不放!”
“……”
赵虞张了张嘴,神色复杂地看向府外,此时他见到有一名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手中牵着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奔向府门这边,满脸哀求之色。
“恳求你们……求求你们……”
“关门。”
张应平静地吩咐道。
………………………………
第十三章:父子交流
“砰!”
鲁阳乡侯府的正门,轰然关闭。
看着牛继、郑罗两名护卫将粗大的门栓挂上,赵虞心情复杂。
方才,尽管只是稍稍一瞥,但他仍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看到了其脸上的哀求之色,同时,他也看到了被那妇人牵着手的、年仅几岁大的孩子,清清楚楚看到了其脸上的惊恐与哀求。
然而在那名妇人奔至府门处之前,张应却一脸平静地,或者说冷漠地,下令关上了正门。
“砰。”
“砰砰。”
府门外,传来了无规律的拍门声,赵虞知道肯定是那名妇人,因为他听到了声音:“求求你们,请开门,我的儿……贱妇这几日粒米未进,已无奶水喂养幼子,他……门内的老爷请发发慈悲,最起码能让贱妇的两个孩子活命……贱妇愿意让他们在府里为奴为婢,只求能让他们活命就好……”
话语间,伴随着婴孩与孩童的哭声。
“……”
赵虞转头看看张应,嘴唇微动。
张应显然是看穿了赵虞的想法,见此摇了摇头说道:“夫人的例子摆在前面,只要府里收容一人,给了他们活命的生机,后续便有源源不断的人祈求收容,咱们若不收容,再次断了这些人的生机,这些人便会视咱们如仇寇……二公子与夫人一般,有着一副慈悲的心肠,但,用在这时候或许反而会给咱们乡侯府带来灾祸。”
此时,那名妇人仍在府外绝望地拍着门,祈求着。
忽然,赵虞感觉到有人轻轻抓住了自己的手,他转头一看,这才发现正是静女。
只见静女此刻面色发白,小脸上满是惊恐,低着头抓住了赵虞的手,仿佛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着。
“怎么了?害怕?”
赵虞用被静女拉住的那只手的拇指,轻轻磨蹭了一下静女的手背,不解地问道。
但换来的,却是静女更加用力的紧攥。
很显然,她因为什么事而害怕,害怕到了极致。
张应亦注意到了静女的惊恐,宽慰了两句见没什么效果,便对赵虞说道:“二公子,不如您与静女先回屋歇歇?”
说着,他见赵虞欲言又止地看了一眼正门,遂又说道:“无妨,只要我等不理会,那妇人自自然会放弃……”
『真的吗?』
赵虞看了一眼张应,并不是很相信后者的说辞。
但话说回来,他确实也没什么好办法。
因为他母亲周氏的例子摆在前面,虽然他确实可以以二公子的名义命令张应将那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放进府内,但后果却十分严重,后续会有源源不断的难民祈求乡侯府收容,倘若到时候乡侯府不收容他们,就会引起那些难民的愤怒,甚至做出一些对乡侯府不利的激进行为。
除非他乡侯府有能力救济、收容所有的难民,但问题是这件事连县城都办不到,更何况是他乡侯府呢?
默默地点了点头,赵虞拉着静女离开了正门处。
此刻他身后,在那扇正门的外头,那名妇人正在苦苦哀求着,听得赵虞颇不是滋味。
长长吐了口气,赵虞将注意力转向身后的静女:“怎么了,静女?”
出乎赵虞的意料,以往对他千依百顺的静女,此刻低着头没有回话,他微微弯了弯脖子去看静女,却见静女低垂的脸上仍苍白一片,几无血色。
见四下无人,赵虞首次轻轻抱了抱静女,用温和的语气询问道:“怎么了,静女?”
在赵虞的两度询问下,静女终于有了反应,只见她仍死死攥着赵虞的左手,用另一只手回抱赵虞,将头埋在赵虞的肩窝,语气颤抖地说道:“奴……奴只是忽然想到,倘若当时没有夫人收留,奴与阿弟,或许也会像此刻府外的那些人那样,被拒之门外,无处可归……”
“怎么会呢?别乱想。”
赵虞轻轻拍了拍静女的后背,无声地安抚着她。
回到自己的屋子后,赵虞见静女的心情差不多也平静下来了,故意逗她道:“静女,还不放手么?我的手都被攥地快没知觉了。”
静女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仍死死攥着赵虞的左手,连忙放开。
赵虞故意在静女面前甩了甩左手,逗她道:“静女,看不出来你力气其实挺大的啊,抓地我挺疼的……”
“少主。”
静女又羞又臊,咬着嘴唇有些不好意思,目光中带着几分羞恼般的埋怨:“您再取笑奴,奴就……就……”
想了半天,她也没想出如何“威胁”赵虞,闷闷地闭了嘴。
那可爱的模样,让赵虞忍不住在她头上胡乱揉了几下。
“呀。”静女小声尖叫一声,抱着头退后两步,不敢违抗赵虞的她,只好可怜兮兮地哀求:“少主,不要欺负奴……”
见静女差不多已经恢复过来,赵虞哈哈一笑,枕着双手在床榻的边沿躺了下来。
此刻的他,脑海中不禁再次浮现方才那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
他知道,似那样的妇孺,在那些难民潮中恐怕并不是唯一,此刻在他与静女玩闹之际,说不定就有许许多多年纪与他们相仿的孩童正饱受饥寒,在恐惧与不安中静待最终绝望的降临。
赵虞并不认为他来到这个时代是肩负有什么使命,但今日看到那些难民,尤其是看到那名无助的妇人,他不由想道:或许我可以做点什么?
当然,凭他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呢?他想做点什么,归根到底还得得到他爹鲁阳乡侯的支持。
当日,赵虞在自己屋内思考了一整日,直到傍晚用饭,才带着静女一同前往北宅。
一如既往,在父亲鲁阳乡侯的威慑力下,一家人安安静静地用完了晚饭。
而待鲁阳乡侯准备离开时,赵虞忽然说道:“爹,孩儿有些事想请教您。”
“……”
正准备离开的鲁阳乡侯闻言一愣,转头看向周氏,却见周氏一脸惊讶地摇了摇头,向丈夫表示并非出自她的示意。
上下打量了几眼赵虞,鲁阳乡侯平静问道:“几句话能说完么?”
“不能。”赵虞摇了摇头。
“到我书房来。”
“是。”
父与子的交流,静女识趣地没有跟随,只有赵虞跟在鲁阳乡侯身后,一前一后走向鲁阳乡侯的书房。
途中,也没有什么交流。
片刻后,鲁阳乡侯便领着赵虞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吩咐在书房内打扫的仆从奉上一杯茶,鲁阳乡侯在桌案后坐了下来,只见他随手拿过桌案上一本厚厚的簿子,一边翻阅一边随口说道:“说吧。”
看得出来,鲁阳乡侯并不是很在意儿子所谓的“请教”,或许在他看来,幼子赵虞还太年幼,没必要太过于上心。
当然,出于尊重儿子,鲁阳乡侯也没有直接回绝与儿子的交流。
如果儿子没什么重要的事,那就随便应付一下,他大概是这么想的。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赵虞很认真地说道:“爹,孩儿想与您谈谈难民的问题。”
一听到“难民”二字,鲁阳乡侯的视线立刻中案上的那本厚簿子转移到了书桌前的儿子身上,他狐疑地问道:“什么难民?你怎么会知道?”
见此,赵虞如实说道:“是娘说的。……今早孩儿与娘说,想学习骑术,到周边以及县城看逛逛……”
鲁阳乡侯闻言轻哼一声,打断道:“整天到晚就只知道……”
说到这里,他忽然意识到儿子学习骑术倒也谈不上不学好,毕竟他准备日后将幼子送到驻边的军队里去,倘若幼子提前学会了骑术,这反而有利于幼子日后的前程。
想到这里,他咳嗽一声,将准备斥责的话又咽回了腹内,改口问道:“你娘说什么了?”
虽然赵虞觉得鲁阳乡侯的话风转变地有点快,倒也没有细究,闻言回答道:“娘就对孩儿说,说最近这一带不安稳,有许多难民涌入我鲁阳县。随后,孩儿到府门处看了看,见到了一些难民……”
“你见到了?”鲁阳乡侯看了几眼儿子,带着几分父对子的惯有轻视,淡淡说道:“然后呢?觉得那些难民可怜,认为我乡侯府或许应该发放吃食给他们,或者干脆收容他们?”
“不。”
赵虞摇了摇头说道:“那样只会将我乡侯府拖下水。……孩儿并不知晓咱们家究竟有多少钱财,但想来应该供养不起成千上万的难民,更别说此刻还有源源不断的难民涌入我鲁阳县,一旦开了发放吃食或收容难民的先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难民涌向咱乡侯府,到时候倘若我乡侯府无法负担,那些难民在绝望面前,未必不能恩将仇报。”
“……”
鲁阳乡侯越听越惊讶。
的确,他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有向那些难民发放吃食——虽然一开始因为拗不过周氏,他乡侯府确实向难民发放了一些吃食,但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自那之后,得到教训的周氏也不再干涉这件事。
然而幼子小小年纪,居然能看清这一层,鲁阳乡侯着实感到有些意外。
“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说有人告诉你的?”他问道。
赵虞闻言回答道:“是值守府门的张应告诉孩儿的。”
“哦。”
鲁阳乡侯顿时释然,旋即淡然问道:“那么,你想表达什么呢?”
赵虞回答道:“爹,孩儿觉得,或许能用双赢的办法来解决难民问题……至少能解决一部分。”
鲁阳乡侯捋着短须看着赵虞:“说来听听。”
“孩儿是这样想的……不知最近我鲁阳县可曾准备修建什么么?倘若有的话,不如以吃食雇佣那些难民帮忙,如此一来,难民能得到吃食,不至于生出乱子,而我鲁阳县亦能得到一批廉价的劳力……”
“……”
鲁阳乡侯的身体微微后倾靠在椅背上,双手十指交叉摆在桌案上,用惊奇与狐疑目光看着眼前的幼子。
要知道,他这几日往返县城,就是在与鲁阳县的县令商量修建一条水渠……
眼前这个幼子提出的办法,跟他与鲁阳县县令刘緈想出的办法,不谋而合。
奇哉!
………………………………
第十四章:父子交流(二)
官方以实物或钱财投入地区建设,让受赈济的百姓以参与劳工的形式获取酬劳,这种方式就叫做以工代赈。
这样做的好处是,官方不至于像寻常的赈济那般一味亏损,还能有效地缓解当地青壮精力剩余所引发的治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并不会使受赈的人产生依赖,日后不至于出现“升米恩、斗米仇”的情绪。
思前想后,赵虞认为这是最适合当前鲁阳县的策略。
但不知为何,鲁阳乡侯在听到他提出的办法后,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一言不发,这让赵虞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以工代赈这招肯定是高招,常自诩自己十岁便肩负整座鲁阳乡侯府生计的这位父亲,不至于无法看到其中的高明之处,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赵虞微微缩了缩脖子。
或许问题就出在这招策略过于高明,不像是一个十岁的孩童能提出的。
他偷眼看向鲁阳乡侯,果然,此刻鲁阳乡侯正用莫名的目光盯着他看,神色肃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