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乾隆皇帝--云暗凤阙-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皋陶说的是。臣思量圣上有此一念三界皆知,不但刘某,苏氏也无比蒙宠不胜荣耀!”见乾隆脸上绽出微笑,忙又凑趣儿:“上次他们几个翰林挽苏舜卿,写诗写赋的,总归儿女子旖旎情长,臣这会子忽然有了警句——此固一时之雌也,而今安在哉!”他灵机一动,扬声诵出这么一句“警句”,又惹得众人一阵欢笑。乾隆因道:“你的《滦阳续录》朕已经看过。有人说文章诋毁宋儒离经叛道。朕看诋毁宋儒有之,离经叛道则无。它的宗旨是劝善惩恶么!程朱那一套就没有可疵议的?名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是标榜自家门户!责备起人来没完没了,危言耸论惊世骇俗,其实朱熹自己也算不得甚么赤足完人。像苏舜卿,虽然操业不雅,一遭践污就仰药殉情,还不是烈女?要弄个道学家,不知编排她什么呢!毕竟他自己心里是怎么个脏,真是天知道!”他忽然想起陈索文母亲的事,换了正容问道:“陈索文为母亲请命的事,似乎你有话要说?”
“回皇上。”纪昀也敛去笑容,一躬答道,“索文母亲陈安氏旌表建坊一事,二十年前就报到了礼部。当时礼部尤明堂派人去查,当地有人指证,安氏未嫁之时曾被海寇劫掠挟持四日,赎金放回的。这件事只好放下了。后来陈氏随单寄来了索文祖母、姑姑和邻居王嬷嬷证单,指证陈氏过门时确系处女。臣览阅之后大为诧异,一来事过四十余年,家中存有当年婚时处女见证,此事闻所未闻,二来即当时她的婆婆、夫姐妹和邻居,何由能知她是处女?又为什么有此一验?事出诡异,礼部引为笑谈,就又放置了下来。”乾隆不禁骇笑:“他母亲当年嫁入还有身是处女证言?还是婆婆小姑子证明?”“是。”纪昀说道:“臣心中有疑,即着礼部复查,得知竟确有其事——是安氏被劫赎回,陈氏即还帖退婚,所有亲朋好友左右邻舍无人相信她未遭污践。两家姻亲为此反目,诉到彰州府也无法决断,两造人一造拒婚,一造要嫁,闹得沸反盈天举城皆知。陈安氏情急之下,白日素衣闯入陈家,说:‘陈家不要我,是怕我已经破了身子。外边我现今又是这个名声,又要经官动府,我已经走投无路。女人清白不清白一验就清楚,与其在外头丢人现眼,不如在婆婆姑嫂间断个清白,请邻居王妈妈作证。’——说完直入内室脱衣解裤,验明正身清白……一场轰轰烈烈的热闹传言顿时消弭了下去。”
本来都当是一段笑话,纪昀绘形绘色铺陈渲染,说得惊心动魄,连乾隆都听怔了,半晌才问道:“既是如此,陈安氏原本清白,又苦节数十年课子成名,为什么不能旌表?”纪昀叹道:“她太泼辣了……部里几次议,几位老先生都说,此事难以置信,即使是实情,也是有贞节无淑静,不是安分女人行径。听派人再查,回来说她母亲一直出入富户为人浆洗缝补,是当地有名的‘大脚婆’。时或也进妓院帮工……这样,就更难具奏请旌了。我曾和于敏中议起过这件事。他说‘名教’上的事,宁可严些不可人稍有疵议。立起坊来查出有误,更扫陈家颜面。臣想这么着无论如何都是为索文兄弟好。多少穷乡僻壤深山野林里的女人毫无瑕疵终老一世,谁能想起为她们建坊表彰?苦节原为守志,何必汲汲去求那个虚名?私下里也劝过索文,谁想他还是当面奏明了。”
“这可就是俗语里说的了——哪个庙没有屈死鬼呢?”乾隆叹了一声,转脸对颙琰道,“这都是小事,里头存着一个‘道’字,你可明白?”颙琰忙恭敬答道:“是。据儿子听,陈安两家纠葛各有其理也各有其情。陈氏当生死存亡之时铤而走险,礼部揆情也是据理而言,纪昀、于敏中权衡利弊,也都有不得已之情。据之于天理,揆之于人情,即是道——儿子的见识愚钝,请皇阿玛训诲。”乾隆问道:“难道没有是非?”“回皇上。”颙琰从容答道,“大事国事须是非分明,小事家事宁可朦胧视听。要在取于忠恕之道,不以苛察折衡,或能近于中庸。一存偏执之见就难以公允了。”说罢低眉垂首听训。
乾隆沉吟了一下。说道:“也还罢了,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见识。你今年整十五岁,正是志学之日。听说下学只是闭门读书,朕还是取你这一条,不过,民间有长兄如父这一说,杜门不与兄弟们往来,也就带了偏执之见了。朕带你出来,并非你有什么惊动人的好处——已经拟定了李侍尧的主考,由他给你拟三十篇文章你作,春闱你下场去考一考。”他转脸看一眼随从太监,“你们谁活够了,只管往外说!”
皇子以公车举人身份入试春闱!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纪昀目瞪口呆,李侍尧懵懂发闷傻子似的张口结舌,颙琰那样老成谨厚的人也一脸呆相,都茫然注目这位至尊,不知他葫芦里是什么药。
“朕不是好奇心盛标新立异。”乾隆说道,“不讲圣祖、世宗爷和朕,都是办差办出来的,经过多少大惊大险艰难竭蹶,才领略了人间疾苦世事艰危——你们讲,单在毓庆宫听听师傅讲学,看几行圣人书,朕能不能手造今日极盛之世?”他凝视着爬满了藻须样紫藤的宫墙,似乎思虑极深,眯缝着的眼睛幽幽放光:“……颙璘年岁还太少,颙璇和颙瑆从明日起进军机处参赞行走,学习政务。颙琪朕昨日已经接见,到江南清江视察河务。朕像他们这么大,早就独自出外办差了。朕在高堰,天上雷鸣电闪,大河洪水滔天,暴雨倾盆如注……指挥数万河工堵决固堤——像你们,见那阵仗先就软瘫了!在高邮,命王府护卫连斩三名鼓动闹事暴民——像你们,给你们一只鸡不知道怎么杀,手都发抖,还要替它念《往生咒》!——朕要那些窝囊废物稀泥软蛋阿哥做什么?!”他突然厉声喝道:“要历练!——懂么?!”
颙琰吓得浑身一个哆嗦,已是苍白了面孔,要跪,看看父亲脸色,没敢。但皇帝问话是不能不回的,因颤着声气说道:“儿子都记下了。儿子下考场也是历练,能知士人甘酸苦辣,他们来自****,也能从他们口中明了外间世情。皇阿玛,儿子必不辜负您的苦心厚望,做一个有守有为的贤王……”乾隆把目光转向李侍尧,说道:“本来,他进考场也不为希图功名。你是主考,他又没有举人身份,又不愿让礼部知道,怕场里误会了,反倒物议沸腾。你安排一下,他的墨卷若能过了房师这一关,你就取他贡生,也不必顾全他脸面特意取中。会试过后他就到山东赈灾,不要再殿试了。阿哥们平日是不做制艺文章的,叫你给他出题试做,练一练手,不至于出丑就成。”
“如今满京城都是各地来会试的举人。”李侍尧这才明白了乾隆“圣意”所在,满心狐疑消散,一腔忐忑俱安,笑道,“十五爷既要历练,奴才的意思,文章要做,也不妨和这些举子们有些个文事往来,会会文写写诗什么的。晚间就住奴才府里,到会试时随奴才的文办师爷们进场,余下的事就好办了。这么着不显山不露水平安稳妥,只是委屈了爷些。不知道王爷意下如何?”颙琰整日憋在宫里,一步路不多走一句话不妄言,和别个阿哥一样,外面上尊荣光鲜,其实如身在囚牢,巴不得李侍尧这一说,已是听得喜动颜色,刚要答应,乾隆一摆手道:“怎样安排都不委屈!——你们下去自己商量。去吧!”
颙琰随着李侍尧退下去了。乾隆回头吩咐王八耻:“你们退到园外去。”说罢,向御亭旁走去。纪昀愣了一下,蓦地一个念头升上来,皇上有要紧事要和自己说!此时也无从揣测,屏息稳了稳神快步跟了上去。走在乾隆侧畔,不时用目光睨着他的神色。
乾隆却似乎有点漫不经心,缓缓移着步子在一片万年青花盆摆成的卐字不到头花架间徜徉,末了在御亭石阶前站定了,抿着嘴一声不言语。这里北边是一带花房,因天气晴暖,房顶的草苫都卷揭了起来,一排的暖墙上密密匝匝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景花卉,吊兰、海棠、西蕃莲、凤仙、云竹、墨西哥仙人掌、荷花令箭、月季、玫瑰、蝴蝶花,各色各样的草药都分圃栽种,在阳光下湛青碧绿郁郁蕴蕴,娇艳不可方物。更有丛梅、馆梅,或箭枝茂生,或桠柯交错、新苞如豆,粉、白、黄蕾艳色横陈……都洒了水的,映着日光像镀了一层透明的琥珀,显得异样精神。纪昀正看得目不暇接,乾隆在旁笑问道:“纪昀,你进军机处多少年头了?”
“啊,回皇上。”纪昀忙道,“连同进军机处学习行走,整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是一世光阴。”乾隆随手掐一段骨节草,在手指上捻着把玩,又问:“你今年是多大年纪了?”
“臣今年犬马齿五十又六。”
“唔。看上去身子骨蛮好的——朕知道,你不甚进谷食的,照旧还是吃胙肉?”
纪昀满面赔着笑容,心里提着劲回道:“食谷者生,臣哪敢不进谷食呢?《左传》里又讲‘食肉者鄙,未能远谋’——所以搭配着进食。先时初入宦途,薄俸不足食肉,先孝贤皇后娘娘特许臣随侍卫们进食胙肉。其余军机大臣都没有荣与这个恩典,日子久了,也不好吃得太实在。如今只初一、十五两日吃,以示敬诚不忘本,其余日子当值,就在军机处大伙房就食。”
乾隆含笑点头,说道:“能不忘本就好。倒是‘不好吃得太实在’说得有意思——阿桂和你同岁吧?”纪昀道:“阿桂比臣小一岁。”乾隆漫步走着,抚抚大丽花,摸摸龙须草,又到玫瑰丛前扯过枝条嗅那花蕾,直起身子踅到一片空场上,摸摸石凳子,觉得不凉,就阳地里坐下了,又问:“这是什么地方?”纪昀不知他问话用意,便道:“是御花园。”乾隆一阵笑,“你和朕打模糊儿——朕问这片空场,这月台是做什么用的。”
“皇上,这是拜月台呀!”纪昀加了小心笑道,“每年八月中秋,内苑都要在这里团会拜月,臣等也常常蒙赐荣与的……”乾隆凝视着那座半月形石砌的月台,因为年深月久,月台上的石桌石凳,拜月用的石案脚下,沿落地的石基上斑斑驳驳都是暗红的苔藓,还有不知名的枯藤,无声地沿着墙基,仿佛要向人诉说什么。许久,他叹了一声,说道:“这个地方出过一件大事,外间的人绝少知道。康熙四十六年,圣祖爷在这里家筵拜月,八叔、九叔、十叔、十四叔是一拨,二伯伯、三伯伯、十三叔又是一拨,就在这里窝里炮,大打出手……”他脸上带着难以形容的笑容,徐徐说道:“为说笑话说恼了的,体尊也没了,脸面也不顾了,那份子天潢贵胄的雍容华贵温文尔雅都没了,有的打,有的骂,有的吵有的叫,十叔打得头破血流,十三叔当场要撞阶自杀……六十多年了,一晃过去又是今日。朕每到这里总不禁想起这件往事……”
纪昀的心一下子沉落下来:熙朝九位阿哥王爷为争嫡反目为仇,鱼龙翻覆雷霆大作数十年才得平息,他自幼读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就知之熟稔了。却不知这方寸幕后还有过这样一场阋墙恶斗!但他此刻更不知乾隆因何提起这段往事——这是国家不幸,也是家丑,怎么回话呢?
'1'
宣圣王即孔子。
………………………………
第十三回 说宫变纪昀布诚心 憾纪律提督整衙务
纪昀毕竟天分极高机敏过人,心里一阵紧思量已回过神来,一撩袍角跪了下去,说道:“记得皇上御极之初,即下旨令天下收缴《大义觉迷录》,同时诏告天下‘从此以宽为政’。臣以为不是这本书有违碍失实之处,恰恰是为它太真太实了,与皇上以宽为政仁施天下大旨有所不合。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令大道,亦不可对下愚言之,何况此类天家勃谿内廷争角?臣愿皇上从此不言此事,臣亦从此缄口。我皇上诚孝通天,仁义遍施寰宇,内外法度肃然,天下境内隆治,宗室藩篱敦睦,不宜以无谓之思致劳圣躬之神,则是天下之福,臣工之福,皇子阿哥之福!”
“你起来,这又成了奏对格局了。”乾隆笑道,“你是朕的心膂股肱么,朕随意说说的,就这么郑重其事起来。”纪昀没有起身,叩头又道:“皇上,君无戏言。”乾隆“嗯”了一声,又道:“起来吧。”
纪昀小心爬起身来,正要转换题目岔开了说话,乾隆又道:“风起于青萍之末。也不是朕在这里无病**。圣祖何等天纵英明,晚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洪范》五福里的‘终考命’!就是阿哥,八叔九叔十叔从根上说难道是坏人?大利当前形格势禁,不得已就进了铜网铁阵。朕跟前这些阿哥,没有早早给他们差使,一来朕身体康强,用不到他们,二来‘差使’就是‘权’,给他们权太早,就容易结党生事。但总归不让他们办差,到头来就会变成一群一无所能的废物、饭桶,或者像李后主那样的,只会吟风弄月的亡国之主——你说这事何其难也!”
纪昀至此才大悟了,乾隆特特留下自己,是要咨询这么一件特大政务。这固然是人臣难遇的信任遭际,但也事关天家骨肉亲情,一言之失即是万劫不复之祸!秦二世胡亥之变,蒙恬受难;汉七国之乱,晁错遭诛;说到根上,岳飞惨死风波亭,秦桧只是参赞,真正的原由是宋高宗惧怕这位将军迎回徽钦二帝……自古往这种事里搅和的,十有八九不得善果,其中也不乏才智卓越的贤勇之士!他皱眉思量良久,从容说道:“皇上,此种大事惟是圣躬独裁,外臣岂敢妄作违言?既蒙皇上垂爱器重,臣有点驽钝想头直奏不隐。皇上虑得太深了——康熙朝与乾隆朝是不大相同的,不宜等量齐观。”
“哦?朕事事法天敬祖,以圣祖之法为法,怎么‘大不相同’?”乾隆问道。
纪昀一顿首,说道:“历朝各代兴替,称祖皇帝的只有一位,但我朝却有三位。太祖是肇基之祖,世祖是开创之祖,圣祖名为守成,实同开创,所以也称为‘祖’。皇上万年之后,只能称‘宗’,这就是不同。”他抬头看看,见乾隆笑容呆滞,一个微笑接着说道:“皇上不必为‘宗’字懊丧,其实史上最为出类拔萃的倒是唐太宗——大凡祖皇帝所遇,都是烽烟四起、天下板荡之时。扑灭各路诸侯,收伏天下英雄,初定太平。因为收拾金瓯破碎,接的是民不聊生的烂摊子,所以容易见功。我皇上继圣祖世宗谟烈,发太祖世祖余绪,接的是如花似锦的大好江山。人知创业难,孰不知守成发扬更难!皇上文治汉唐之下无与伦比,武功直追世祖圣祖,英明天纵千古一帝已成定论。这就与圣祖大不相同。这是一。”
“嚯,还有二?”乾隆仍在笑,但却已不再“呆滞”。
“不但有二,还有三。”纪昀定住了心,更说得畅若流水,“圣祖早立太子,请阿哥协理办差,各拥重权。当时三藩之乱,继有准葛尔之变,且有台湾作战。虽为的是安邦定国,有形势不得已之处。但阿哥久处藩邸,又有两立两废太子之变异,就酿成夺嫡惨变。圣祖是仁德之主,阿哥,皆非不孝之子,都为形势所迫,演成遗憾。今皇上立极已四十年,有金册注名,宫藏立储制度,阿哥出则专办一差,入则退居东宫读书,并不知大位传之于谁。且皇上春秋鼎盛乾纲在握,阿哥们毓华茂德,父子敦睦内宫熙和。臣以身家性命担保,断不至有狼子野心觊觎大位的,这又是与圣祖大不相同的。
“其三,前明灭亡,缘由甚多,皇子分藩而居,尸居素餐百无一能也是其一。圣祖反其道而行,各阿哥建牙开府手握重权,与太子分庭抗礼,彼有好竽我有好瑟,争胜斗奇难分轩轾。太子失位群龙无首。圣祖晚年倦政,又有太子丧德失行之乱。阿哥们各自雄踞,才有后来尺布之忧。今皇上独揽圣裁,并无分权之举,这又是不同之处……臣愿皇上勿以在位日久自疑,也不疑各位阿哥,这就是天下社稷之福了。”
乾隆听得极为专注。这番议论滔滔不绝,有些事他并不是没想到过,由纪昀口似悬河分理详喻,顿时心目为之一开,不禁抚膝慨叹一声,说道:“精当!倘若心怀一毫私念。必定以机密心腹言语揣度朕的心。左一个条陈右一个建议要朕预作防范了!”纪昀说道:“记得初入军机处皇上即有训诲,谋国不谋私,举大不务细,臣岂敢忘怀呢!”乾隆若有所思颔首不语。移时,说道:“朕不是无端起疑,宫里眼下有流言飞语,说是某某阿哥格外蒙受宠赐,某某阿哥已经金册立名为储君,藏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言之凿凿,某日朕进谒奉先殿,某日已告太庙,某日和亲王弘昼和侍卫***奉金册安置……有鼻子有眼绘形绘色的传言这些无稽之谈。这些话传出外臣那里,必定私议纷纷惊骇视听,不及早杜绝,就演出党争之祸,朕也是不得不关心啊!!经你这么一说,朕是求之过深了……”
“怪道的臣见皇上圣容稍见憔悴。莫说宫掖之间,就是寻常草野大户殷实之家,老爷子听见这类话也会不安的。”纪昀笑道,“这类纯属小人造作谣言,乃是鼠窃狗盗行径!历来是太监们的拿手好戏。皇上不必疑阿哥、疑宫嫔,更不必大加张扬追索。只索对太监严加约束,申明家法整束宫禁,消弭反侧乱言自息。据实追究,本来没有的事反而更加张扬了。”乾隆轻快地站起身来,伸展双臂甩晃了几下,笑道:“这个朕倒是想到了的,所以接连几天见这几个阿哥,一是历练差事,二是给他们一份安心。就这样,你去办你的差去。今日既有这些话,朕也让你安心。于敏中是个真道学,人是个正派的,只是处世历事稍**练。傅恒那个样子,阿桂又远离在外,尹继善又殁了,你们要相帮着,里里外外把差使办好。”说着便踱步出园。
纪昀今日见乾隆奏对和谐功德圆满,原本十分“安心”的,听乾隆这几句话,似乎于敏中说过自己什么话,又似乎交待自己不要对此有什么芥蒂,模棱两可看虚似实的,反倒有点不安起来。但此时情景实不宜再饶舌套问解释,更不能说于敏中处事长短,只好陪着乾隆出园,行礼告辞。至永巷外天街口,看看太阳又看看怀表,还差半刻不到午时,一头惦记着要再去看望傅恒,一头又想是在伙房吃过饭再去!又怕午后滋扰了傅恒。还惦记着文华殿《四库全书》编纂房有几份挑出的违碍书籍,怕吏员们不知道取走编校,重新修订缮写要费不少事……心里转着念头犹豫不决着,听军机处轰然一声称“是!”似乎会议刚散的模样,一个一个官员鹄步哈腰鱼贯而出,有的搓手顿脚活散身子,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议,有的打哈哈说笑离去。见纪昀摆着方步过来,打头的几个都站住了脚,“请中堂安”、“纪中堂好!”“刚见过皇上么?”“上回求您的字儿……”一片嘈杂问询寒暄。纪昀看看,一大半不认识,只笑着点头敷衍,因见自己的门生刘保琪也在里头,叫住了问道:“你不是调到九门提督衙门了么?今儿开的什么会?”
“回老师的话,没什么大事,年年都有这个例会的。”刘保琪也是个佻脱诙谐的,见问,睞着眼笑道,“于中堂叫了顺天府、还有我们衙门的司官以上狗头官儿,年关要到,元宵也要到了,一是防火一是防贼一是防白莲教。安置布防的事,嘻嘻……学生调出礼部,老师把我忘了。葛麻子说今晚给师母做寿,我那里没有老师的请帖!这可真是奇哉怪也……”“你调出去原说去了外任,哪里送帖子去?”纪昀一笑说道,又问:“李皋陶在里头么?”
“李帅——李帅今儿没来。”刘保琪无所谓地说道,“军机处这头知会来开会,他说要到通州有事,带两个亲兵和他家的人就走了。我猜他老人家心里不欢喜。”见纪昀看自己,刘保琪又道:“您想啊!李帅虽不是军机大臣,也日日都在军机上行走见驾的。于中堂召集会议,又事关京师年节关防,事先连个商量没有,连个招呼也不打!所以李帅一听他叫,脸色都变了,一句话不说,带上人就走了。”
纪昀想想其中情事确有道理。李侍尧秉性高傲跋扈,于敏中又刚愎得刀枪不入,一人不听一人不信,活似庙里关帝尊神。想着调停也无从措词,因笑道:“侍尧也不至于那么小气的。我知道他奉旨有要紧差使的——上司中有什么,你作属员的不要掺和,这里头人事牵连,不好相处的。”说罢,便不再进军机处,径往隆宗门走去。刘保琪也随步出宫,笑道:“我这几年先在都察院,又到翰林院,到礼部又到步军统领衙门,混得还是不坏。同年里升到从四品的,我是头一份呢!老师,我是颇有心得呀!”纪昀一边走,偏转脸笑道:“噢,混得有心得?说说看!”
“一是无论上司同行,见面只管说笑;二是无论上司合气不合,谁吩咐什么事,只管朗声爽快答应着;三是点卯应差别迟到,点过卯该会朋友,该串房聊天儿、想游玩,甚或想回家睡大觉侍候老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