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有时候也看的,就是看得半懂不懂,然后看到一家人生活贫困,包括乡亲们同样贫困,我就在想啊,学知识看书是干什么的?是学以致用,那么能不能从书本上找出使一家人生活变好的办法。去年我懂事了……”
去年你就懂事了?
大伙又是笑,不过美丽的黄阿姨笑着笑着,眼泪水就滴了下来。
想一想一个六岁大的孩子,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然后坐在家里,替家人想着过好生活的办法,能不让人伤心又难过吗?
“美丽的黄阿姨,你别难过,一哭就不美丽了,我认为这还是好事呢,孟子不是说过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记得不大清楚,好像是说苦难生活也不是坏事,能磨练人的毅志。”
“你还孟子呢。”黄阿姨在他脑袋上打了一下。
“黄阿姨,孟子这话说得是不错啊。不过还真让我琢磨出来了,我利用黑鱼甲鱼蟮鱼的特性,发明了几种钓它们的方法。但这还不是长久之计,钓的人多了,它们会越来越少,我就想出这个大棚蔬菜,用它来改善我家与乡亲们的生活。不过我学习真的很努力的,不但几门功课成绩还行,我还自学了英语。”
“真的假的?”
“各位领导,你们看。”李默随意拿起一张报纸,指着新闻说:“我用英语翻译它,就是有些单词记不住,不过大约的我能翻译出来。”
然后拿起笔,在纸上翻译着。
有一个青年人还懂得一些英语,趴在边上看:“还真是唉,大多数翻译对了。”
“真是天才。”
“他不但是天才,也很努力,夏天热得不行,又有许多蚊子咬,他就趴在家里看书写字,从来也不玩。语文考了九十七分,数学考了一百分,成绩不错吧。”李强在边上说。
“很不错了,”张局长说。
“他爸不识字,还以为考得差,将他打了一顿,连小学校长都惊动了,跑来劝说。你们不知道,看他发奋读书的样子,我们都看得心痛。”
这一说,黄阿姨更是爱惜,问:“李默,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干儿子?”
这时候干爹干娘可是很认真的,不像后来,整变了性质。
黄阿姨想认李默做干儿子是好心,是想帮助李默。女人嘛,总是感性的生物。
但李默傻眼了,我只是卖聪明、卖可怜、卖同情,好来办事的,怎么卖出来一个干娘?
不但风向让他刮歪了,他已经有了一个干娘,难道能认两个干娘?
他在发愣,黄阿姨说:“小默,难道你看不起干娘?”
张干事与李强几个人也急了,有一个在石头城蔬菜局的干娘,那以后得省多少事啊?最简单的,价格就好谈了。那怕涨几分钱,也是一笔大钱。
李强说:“小默,你在发什么呆?黄领导在与你说话呢。”
………………………………
第三十九章 家国(上)
李默反应快,立即说:“美丽的黄阿姨,你不要误会啊,我在想一个问题。干娘干娘,可不能乱认的。一个干娘等于半个亲娘,长大了也要孝敬。可你都是大领导了,我就是以后读书聪明,考上大学,顶多在城里分配一个工作,又有什么资格来孝敬你呢?”
这一转,就转过来了。
“这孩子,真懂事,”张局长说。
不是懂事,是太懂事了。
“我要你什么孝敬……你认不认,不认我就翻脸了。”
“好吧,黄阿姨,你不嫌弃我,我就认了,我就喊了。”
“喊吧,喊吧。”一起在边上凑热闹。
“干娘。”李默别扭地喊了一声。
好了,自己整有了三个娘,一个亲娘,两个干娘。
“哈哈,这回才像一个孩子吗,”一起又笑了起来,是指他别扭,是别扭了,就是害羞了。以前表现太过老成,整像一个小大人。
“好,好,”新干娘高兴地将手腕上的手表摘了下来,说:“李默,这是干娘的见面礼。”
李默又迟疑了一下。
他还弄不清这个干娘担任什么领导,不过岁数在这儿呢,想来官不会太大。
可能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一些吧,不过这时候工人工资就这么一回事。只能说呆在蔬菜局,福利比较好。
而一块手表好一点的要一百多,普通的也要好几十块钱,对于干娘来说,一块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礼物。
李家还是在李默读五年级时,他父亲花了四十多块钱买了一块手表,也就是三年后的事了。
李默上初中时,李广平又将手表给了儿子。
可是李广平也弄错了,李默那时需要的不是手表,而是适当的鼓励。
这块手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激励作用。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李默“开窍”得太晚,严格说直到三十多几岁,经历过种种浮浮沉沉,才能称为完全开窍。他还继续保持着那种贫困可怜的骄傲心,不过什么道理都理解了。
因此他特佩服那些天才,特别是懂事早的天才。
怎么说呢,非是他智商不高,智商还是高的,也勤快,品性更不会差,问题差就差在情商了。不但他,他一家人多是如此。
新干娘说了,李默也就大方地收下来,并说:“干娘,我现在小,无以回报,但长大后一定会加倍报答干娘,最少给干娘买一条大大的钻石项链。”
大家又笑,又恭贺黄阿姨。
聪明未必有出息,必须能努力,聪明又努力也未必有出息,必须知礼懂事。
这三样占全了,别以为这个小家伙是农村孩子,以后出息会非常大,美丽的干娘收下这个干儿子,不吃亏。
但他们不知道李默是少年的身体,成年人的灵魂,智商不差,但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高。
不过性质一个样,虽然大伙高估了李默智慧,但以后李默出息是一样的远大,甚至比他们想的还要远大。
而且他说的也不是一句小孩子话……
但也是应该的,滴水之恩,没有出息罢,有出息就应当涌泉相报。
黄阿姨又说:“各位老乡们,马上我们就要下班了,你们到我家吃一个饭吧。”
虽然因为一些知青找不到工作,导致治安变差,不过现在总体人们还是比较淳朴的。再过二三十年,即便认了干亲,她也未必敢将一群陌生人带到家中。
张干事暗中拉了一下李默衣袖,吃饭的不急,得办正事。
李默想了想说:“好啊,不过干娘,我们来还有一件事,求各位领导帮忙。”
他说出了此行的任务。
是干儿子,这几样小事还不得一句话。也不用黄阿姨开口,张局长就吩咐人去替他们办理了。
黄阿姨将几个人带到她家中,张干事要买礼物,被她强行阻止。
她家里有一个婆婆,刚刚退休,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文静,似乎是一个知识分子。
丈夫也在上班,不过中午没有回来,还有三个女儿,最大的与李默差不多大小。
现在城市农村都是一个样,家家户户都能生,一生就是好几个孩子。
有的人家穷,孩子越多越穷。
“奶奶,”李默冲老太太喊了一声。
“奶奶”也有些蒙,不过听了儿媳妇介绍后,老太太脸上也立即绽放起笑容:“你就是那个小神童啊?”
看来干娘以前说过李默的事。
“好,好,”她又问了李默一些问题。
李默他前世读了那么多书,虽然门门学问不精,但不可谓不博杂,虽藏了一些拙,也让老太太惊讶了。到是张干事、李强他们脸色正常,因为早惊讶过了。
“绢儿,静儿,男儿,快过来叫哥哥。”她对三个小孩子说道。
三个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叫着哥哥,李默无语,好了,这趟事办得……不但多了一个干娘,一个奶奶,还多了三个妹妹。
不过老太太普通话真的很好,李默分明听出“男”,不是“兰”。
看来她家也想要一个孙子。
但想要孙子,自己这个干娘还得要抓紧啊,再晚几年,想生都没有机会生了。
“默儿,你还学了英语?”
“奶奶,就是在家里自学的,能简单地看写,听读就不行了。”
“你以后想出国?”
现在高考时也考英语,不过分数比较低,与高考无关了。也不能将李默当成七岁的小孩子看待,既然是媳妇认的干儿子,她问得就有些深入乡随俗。
“奶奶,你指简单地出国,还是指留学,还是指移民?”
老太太也有些蒙,问:“有什么区别吗?”
“若是简单地出国,我以后可能会出国的。但是留学,我不会。”
“那与移民有什么关系?”
“奶奶,我听到消息,说派出一些大学生到外国留学。”
“是有这么一回事。”
“他们多半不会回来了。”
“为什么?”不但她问,黄阿姨也奇怪了。自去年七月,上面就派了五十二名中青年学者去美国留学,今年留学的人数更多。但用意是让他们学有所成,回来后报效国家的。而且总设计师的夫子在白宫亲自将这五十二个人喊过去说了一句:国家派你们来不容易,你们学成后要回国,你们要是不回去的话,总设计师要着急的。
为什么说不容易,想一想这时候国家多穷吧,外汇多可怜吧。
“奶奶,干娘,我为了说服大家,曾用了宋朝收入与现在农村收入对比,结果与古代悬差了不知多少倍,况且一些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虽然我在封闭的农村,但心中猜想,两边的收入一定非常大。”
“美国很富吗?”张干事问。
不要认为他是一个领导,只是一个公社的小领导,根本就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
第四十章 家国(下)
“不但富,可能富得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过张干事,我们只是在私下里说一说哦。”
“李默同学,我知道。”
不过都懂了,因为收入悬差太大,这些留学生多半不会回来了。
总设计师也估计一部分人会跑,说了一句话,不怕跑,一百个人跑掉十个人二十个人,还有八十个人。
但比他想的还要糟糕。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公费与私费出国留学生能统计出来的,达到一百四十万,回来的只有四十万。看似比例不小,但要扣除一部分纯粹镀金的,一部分在外国混不下去的,还有后来看到国家变好,机会多才回来的。将这三类人扣除,余下的还有多少人?
特别是这几年,那些拿着国家可怜的外汇,公费出国留学的留学生们,也有不少人没有回来。当然,也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还有一些人心怀着国家是回来了,替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些人真不回来,良心则是被狗吃掉了,默儿,你以后不能学他们。”
“不会,没有国就没有家,一忠二孝是道德的最基本标准。就像我父母,有时候是打我,难道我就恨他们吗?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况且还有生养之恩呢。”
说是说,做到的人就不多了,特别眼下两国差距之大,只要看到了,甚至有人会以为一百年中国也追赶不上灯塔国。
但以李家这种别扭的又臭又硬的性格,说它好吧,真的很难,但确实很难与背叛国家产生联系。
黄阿姨听了两回,问:“李默,你爸经常打你吗?”
“打,”李实布立即做了证明。
这才回归了主题,英语、留学、移民的什么,他听不懂啊。
“是经常打,但也要理解,主要还是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
“你还懂得什么夫妻,”黄阿姨不由又笑了,一笑两个小酒窝,李默夸她美丽,长相确实很漂亮。
“干娘,别看我小,也懂的,但这夫妻不是夫妻,而是指一家,一家人穷了,矛盾就多了。”
还有两个背景,现在孩子多,不稀罕,特别是农村人,家暴教育是很正常的。也不是李默一家,许多人家都有这情况,只是轻重不同。
一穷二多三不识字,算是时代的产物。
李家搬到李庄,看似离镇上近,实际环境是恶劣了,时不时受一些气,性格也多少会有些扭曲……原因还有很多。
父母婚姻也是时代的产物,母亲年青时心中的不平,也是家庭不和睦的原因之一。但李默又不说,你们离婚吧,做子女的能说这样的话吗?也不敢说哉,那还不得活活揍死。好了,他们吵到老打到老,感情越打越好了,但不知道做子女的,活在多少惊涛赅浪中了。也不是不识字,情商捉急,也是一个因素。
弟弟意外的降临……
李默读书确实有天赋,想一想大半学期连教课书都没有了,还能时不时考一个一百分,大多数时候占据着班上的第一句,天赋差不差?父亲因为不识字,一生想如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又不能怪奶奶,奶奶一个寡妇人家将他们拉扯大了就很不容易了。索性像弟弟妹妹没有读书天赋也罢了,有天赋,老子供养你读书,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他就从来没有问过李默因为岁数小,上学时被打成什么样子,更不去想李默成绩下降的原因。反正一下降,就开扁。他还以为自己是严格要求呢。
数条原因,终于形成了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否则,以李默的天赋,不敢说北大清华,一般的重点大学还是不存在问题的。
当然,父亲也有让人尊敬的一面,勤劳,肯吃苦,吃苦到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有骨气……但李默还是不想家中吵啊,更不想自己时不时挨揍。
这诸多因素中,贫穷是主要原因。所以李默拼命地想迅速使家庭变好,家境渐渐转好,大半问题都能解决,否则自己依然继续会受到池鱼之殃。
“怎么办呢?他们还是我的父母,难道以后就不孝吗?国家也是如此,难道因为穷就背叛他吗?而且我相信国家也会越来越好的,只不过稍稍走了一段弯路罢了。”
可能暂时移民美国,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但不管怎么富裕,终是有色人种,地位连黑人都不如!
李默才不想做那受气包。
老太太问:“那你自学英语干什么?”
“赚外国人的钱。”
“有志气。”
几个人都以为李默仅仅是有志气……
外国人的钱那么好赚吗?而且李默顶多算是一个十分聪明早熟的孩子,十分聪明早熟是形容,孩子才是核心,也许一个孩子做到李默这地步,罕得不能再罕见了,但终是一个孩子。
有志气是好事,大家鼓励吧。
李默也愿意,误会就误会,他也不想多说的。
吃过饭,张干事代表大伙代表公社,再三表示感谢。
有蔬菜局的帮忙,又是黄科长的干儿子……终于打听到干娘的官职了,事情办起来很快,甚至局里还调来一辆车子,将几大捆农用薄膜与八代钾肥,一些农药、硼肥送到了长途汽车站。
在a县汽车站还要倒腾一下,不过李实布力气大,六斤年青力壮,李强也是一个干活人,又搬上了到曹镇的车子。曹镇汽车站不远便是排水的主沟,李实布让六斤在汽车站将这些物资看好,可不是少钱,他与李强带着李默匆匆回去,物资有点多,一千多斤,得撑船过来,用船装回去。
这与李默无关了。
李默找到了在田间干活的父母亲,解下手表说:“爸,给你。”
去年李广平咬咬牙买了一个闹钟,李默也不出门,家里有一个闹钟就足够了。
但父亲时常晚上出去钓黑鱼钓甲鱼,摸不清楚时间,往往就不敢睡,于是李默将这块手表交给了父亲。
前世你给我一块表,这一世我给你一块表,望你们以后不要吵吧。
也许这是冥冥中一次交接,一个结束,一个开始。
李广平先是不解,奇怪,后是怒。
“从哪儿弄来的手表!”
这到不能怪李广平,李广平道德观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这方面,他给子女带了一个不错的头。
手表现在多贵哪。
至少在这两年,李广平想都不敢想它。
“爸,还记得石头城蔬菜局里那个漂亮的女阿姨吗?”
在曹镇,大家往往会称呼比父亲小的人为阿姨,不论男女,当然,称叔叔婶婶也可以。
因此李默在前面缀上了一个女字。
才过去七天,李广平如何不记得,他说:“记得。”
李默便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问:“认两个干娘不要紧吧?”
所谓的干亲戚,也就是两个家庭比较要好,让子女互结一个亲家。那么两家亲上加亲,关系会更亲密。农村还有一个迷信的说法,孩子时常生病,认一个干爸,会改命,那就更慎重了,比如父亲的干儿子,连沈姓都随父亲改姓李了。而且李默若到河港村拜年,第一个得拜干爹干娘的年,其次才拜舅公的年。
总之,李默这个新干娘,有些不合“手续”。
李广平也茫然了,农村孩子认干亲的有很多,但认两个干亲的一个也没有,要不要紧呢?
他就问奶奶:“妈,小默子认两个干亲没关系吧。”
“有什么关系,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里,还隔着两个省呢。”奶奶说。
“要摆酒吧。”
“爸,这是农村的风俗,人家城里面不兴,也不好摆,你去石头城摆酒,或者请人家到我们这边吃酒?”
“也是,但这表……我们得给什么回礼呢?”李广平又为难了,他一生都不喜欢占人便宜,况且是一块手表。
“人家家庭情况好,不亚于我大姨夫家,你用什么来回礼?人家稀罕吗?要回也不是你回,等我以后好好读书,有了出息,再回报人家。”
但李默心中说了一句,可怜的自尊心啊,也不知是说他父亲,还是说他前世的自己。
………………………………
第四十一章 怕什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材料种子一起买回来了,那就要开始了。
李默先让大家将菜田深耕暴晒三四天后,施下大量农家肥,用耙耙平,向其他村民买来陈烂的稻草或麦秸,这个原来是大集体的,责任田后也分给了各家各户。不过它用量很大,像曹镇这种大亩,一亩田往往得用上近三千斤,自家肯定不足,不足了,只好拿钱向其他人家买。
这个容易,不需要票,塘湾四个村不足,还有其他村庄呢。
先行洒下粪肥与饼肥,再将这些稻草麦秸切碎,洒在翻耕后的菜田间,再一亩地洒上六七十斤生石灰。
随后洒水,覆上小拱棚,再覆上大拱棚,盖上草帘子。
大伙一起不解,张干事问了一句:“生石灰不烧田吗?”
“生石灰不是烧田,是烧庄稼,但现在不是没有移载吗,到移载的时候早就产生各种化学反应,不是生石灰了。”
李默顺便解释了它的作用。
这叫生石灰消毒法。
当然,也不能乱用的,得先用从石头城买来的ph试纸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塘湾总体地势比较低洼,又是圩田,加上以前使用的化肥多是氮肥,因此土壤呈酸性。
不过以防万一,用试纸查一下,会更稳妥,酸性土壤可以用这个方法。若是碱性土壤,那千万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一是改良了土壤酸碱度,二就是消毒。
这些碎草碎秸沾了水后,会进一步加快腐烂,并且罩上了两屋拱棚,加上草帘子,密封保温,草秸腐烂速度会变得很快,腐烂的过程则会放出高温。加上生石灰的作用,能迅速将土壤里各种病菌与线虫杀死。
其实李默这种方法也不标准,准确地做法是六七月、七八月份,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及饼肥,把地整平耙细,再洒下草秸生石灰,翻地、藻水、铺膜,密闭大棚半个月,基本就能杀死各种病菌与线虫。
但错过了这个炎热时间,李默只好做了一些改进,过了两天,他跑进去用温度计量了一下地表表面温度,与地下温度,让大伙送进去火盆子,强行提高温棚里的温度。
火盆子进去了,又要小心一件事,非是二氧化碳,而是一氧化碳,因此随后人进去前,必须将棚门打开一段时间,等到外面的空气流通进去后,人才能进去。
第三个作用就是草秸腐烂会产生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使土壤更加松软。
张干事学过化学书的,只是学了,不知道用了,听后喃喃道:“原来是这样。”
“张叔叔,虽然公社拨了贷款,但是要还的,这些成本对于九户人家,都不是小数字,我岂敢胡来?各个肥料差不多备齐了,产量不用担心了。我担心的一是病菌引起的各种菜瘟,二是各种害虫,前者比后者更可怕,有的菜瘟察觉到了,也挽救不回来了。如果那样,我如何向父母交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