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说那一种方式更好吧,各有优点,各有缺点。中国科技水平跟上去后,顶尖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多,与诺贝尔奖无关,红色政权,黄色人种,凭借这两条,也不会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了,如袁隆平。颁了,给几个汉奸叛徒颁了和平奖。直到中国真正强大之后,才捞了一个文学奖与医学奖。
“干娘,放心吧,我成绩一直很好的,去年三门课期末考试,考了二百九十六分。最少小考时,我能保证在全镇十几所小学中,能考上第一名。”
“要努力做全县的第一名。”张局长在边上打着趣。
“全县第一名,有点难唉。”
大伙哈哈一乐,包岭县不大,但人口不少,学生同样也不会少。想在全县小考里拿第一名,不仅要成绩好,也要一定的运气了。
开始说正事。
六斤将几种蔬菜样品搬过来。
七样蔬菜,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主要就是这四样,余下还有三样,丝瓜、缸豆与瓠子,这三样种得都不多,特别是缸豆。
但搭配起来则颇为可观,否则只两三样蔬菜,不会吸引人。
关于这一点,去年李默也再三说明过,还举了一个例子,就像炒青菜一样,油与盐用得少,但不能不用。
这才是农历二月末,这些水灵灵的蔬菜摆上来,多诱人哪。
张局长说:“好,好……就是少了。”
弄不好也是政绩,但种植的人只有九户人家,他还刻意问了面积,不足九亩地,换成标准亩也不足十五亩。
石头城这么大,一人分一两就没了,甚至连一两都分不到。
双方谈价格,主要就是蔬菜局定价,看李默与六斤子能不能接受。
商议了一会,张局长给了价,西红柿与缸豆是四毛钱一斤,黄瓜与瓠子是三毛钱一斤,余下的都是三毛五。
“李默,你看行不行?”黄阿姨问。
“干娘,你还能让我吃亏吗。”
黄阿姨将六斤与李默带回家吃饭,这次李默的“二干爹”回家了,也是一个斯文的中年人,姓乐,叫乐烝罩,来自《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李默看过《诗经》,但不会有这么好记性。
是一个小厂的技术员。
黄阿姨问:“小默,你对价格不满意?”
“还行吧,毕竟是新事物,很难给它定价。”
“你就美的么,工人辛辛苦苦上班一天,才一块多钱,一斤蔬菜就三四毛了。”
那好相比吗?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即便是干娘,李默也没有办法说得通的。
然而六斤很开心,一路上说了好几次:“真的三四毛钱一斤呢。”
好吧,可怜的孩子,恐怕长那么大,也没有见过几千块钱。
实际,这个价格真心地说,略有些偏低了。前世反季蔬菜价格李默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与几年后的价格相比,整相差了两半倍,最便宜的批发价,也有七八毛钱一斤了。虽然物价在上涨,但不能只隔了五六年,就上涨了两倍三倍?当然,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干娘的面子上,这也是蔬菜局给出的最高价格。
两人带着具体的价格返回曹镇。
也不能怪黄阿姨隐隐地嗔怪李默贪心不足,听到这个价格,几户人家一起乐疯掉了。
三四毛钱一斤,半斤肉钱呢,大胖头鱼(鳙鱼)一斤才三毛钱。
李强立即找到公社,价格也谈好了,望领导们给我们找一辆汽车。
也不能说领导只拿工资不干活,他们就像老师一样,坏学生就不管了,好学生还是会管的。
听说后立即跑到镇上,整个曹镇也没有几辆汽车。
车费钱得给的,也不贵,两百块钱,还是一辆五吨大卡。
九户人家从下午就开始摘菜、装筐。
李默记得前世a县哪边的大多数蔬菜是用尼龙丝网袋装的,那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损伤。后来一些娇贵的蔬菜,则用塑料筐了,小贩子交了押金,卖完后用筐子去换押金。
网袋不可取,塑料筐成本太高。因此从去年起就陆续准备了许多篾筐,运到石头城各单位,第二趟过来时,将第一趟卖完蔬菜的筐子取回来,有七八百个篾筐就足够周转了。
李实布还要去陈村借船。
塘湾两条木船,载重量大约在四吨,不够用,必须借一条船来。然后将一筐筐菜挑上船,到了子夜,大家撑着船出发。
家家户户余下的人都出来相送,但估计他们回去后,也睡不着了。不要小看了这三船菜,好几千块钱呢。
………………………………
第四十六章 还以明珠
三艘船来到公路边的人民桥下,还要从船上挑上岸,再搬到汽车上。但九个劳力干活,速度也快。略有些超载,大约装了一万一千斤蔬菜,不过这时还没有乱罚款现象。
担心的也不是乱罚款。
第一趟,李默请假跟过去了,还有李实布、李强与六斤。副驾驶只能坐两人,六斤只好坐在李强大腿上,李默只好坐在李实布大腿上。
挤得可怜,不过暂时几年内,不管你多挤,只要你自己能忍受得住,同样也不会有人来找你麻烦。
来到苏省晚省交界处的乌镇,天才蒙蒙亮。
两个人将车子拦下,询问情况。
不能怪人家多事,沾到出省,即便是蔬菜,也有些说不清楚。
六斤拿出相关证明,李默在边上拿出香烟,一人给了一包烟,不知是香烟的威力,还是证明的威力,两个人手一挥,放行了。
李默松了一口气,担心的就是这一关,要知道仍有六成农村还是大集体呢。
到明年又会好些了。
来到蔬菜局,大家才刚上班。
李强从汽车上先拿下篮子,能装六七斤菜的小篮子,这是刻意在曹镇买来的。然后向每个篮子里放四五斤蔬菜,每人送一篮子蔬菜。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塑料袋,反正李默没有看到,只好这么做了,篮子也不浪费,以后这些人的家属买菜时还能派上用场。
不算贿赂,用意也不恶,互惠互利,并不是为了损害国家或他们利益而送的礼。
人家帮了忙,得表示感谢,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否则就是不懂礼了。不能真送香烟哉,再说还有许多女同志呢,于是李默想出了这条办法。
大伙嘻嘻哈哈地收下,然后派人调向各单位。
各单位的还得继续送。
送出了近千斤蔬菜,但也只是这一回了。
可是有这个见面礼与没这个见面礼,终是两样的。
李默就隐在后面了,由六斤来操办。
他又带着李实布,来到一个菜市场观察。
蔬菜讲究新鲜,调过来了,也很快分配到各个菜市场。
并没有加多少价,一斤只加了两三分钱,这是计划经济嘛,各单位也不想赚市民的钱……
也不会亏本,这时候市民想挑剔的啥,那是不可能的,不买没关系,一买还要票,摊到好的就是好的,摊到坏的就是坏的……
看着这种古怪的现象,李默不知是要哭还是要笑。
可大伙认为再正常不过。
这些反季蔬菜摆上来了,有许多人揉眼睛,甚至以为这是玩具呢,不然这个天,那来的黄瓜西红柿?那来的辣椒茄子?那来的丝瓜缸豆瓠子?
但有许多机灵人,立即涌上去观看。
是真的哎。
而且价格不算太贵,若真的卖七八钱一斤,会有人犹豫的,只是三四毛钱一斤,虽贵,但也能想到,这个时季将这些蔬菜种出来,成本一定会很高的,许多人立即购买了。
其实一车子蔬菜,将送礼的近千斤蔬菜扣除下来,只有一万斤了,分配到各个菜市场,一个菜市场还能摊多点?
李默与李实布只看了一会功夫,这几百斤蔬菜就被市民抢光了。后面有人闻讯赶过来买,连毛也没得卖。
李实布叹道:“这可是几毛钱一斤,难道不是钱吗?”
他这想法有点儿不对。
首先石头城现在人均月工资能超过三十五块钱,而农村有许多人家往往在为十几块钱头痛呢,收入不同,价值观不同。
其次这些蔬菜是从他们手中慢慢弄出来的,虽稀奇,也就那么一回事,但放在80年的石头城菜市场,可想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有的人将这些蔬菜买回去后,还请邻居过来参观,然后瞎琢磨,它们是怎么弄出来的,有人说是从岭南哪边调过来的,有人说是从冷库里运出来的,但也不对,上面还有新鲜的蔬菜叶子。
那就是种出来的,但这时季,怎么能种得出来?
于是一时间这一万斤反季蔬菜成了这一天石头城最大的谈资。
到了第二天,连当时晚报记者都惊动了,跑到蔬菜局采访,蔬菜局领导只是含糊地说道,为了造福石头城市民,蔬菜局与各辖管单位联合一部分农民,成立互助组,用了新技术种出来的。
这样说,政绩就有了。但不能再说得具体,这个技术终不是他们想出来的,况且还隔了一个省。
李默想法则很简单,市民们哄抢,说明它们的价格定位偏低,但这个理儿,现在真的说不清楚。
只能说,哄抢了,不会积压,那就不会给各个领导带来压力。
几人拿了钱,一共三千四百二十几块钱,连李实布拿钱的手都哆嗦起来。
黄阿姨继续请李实布他们吃饭,当然,不是请李实布他们吃饭,是请干儿子吃饭。就这一回了,下回李默得学习,不可能次次都跟过来。
李实布几人也知道,但更知道李默干娘的帮助,虽然这些帮助他们没有看到,但能想到,大家为了表示感谢,买了一些水果。
乐家缺少水果吗?
然而买什么呢?连李默都不知道。
乐烝罩也在家中,他从房里拿出一个收音机说:“李默,我听说你们那几个村庄小,又住得分散,连一个广播也没有,但种植大棚蔬菜,需要掌握天气情况的,我便托人买来一个收音机。”
李实布不知道买什么礼物,乐烝罩同样头痛。
老婆认了这个干儿子,他也十分喜欢,其实李默将这个卖萌机灵劲在鸠城使出来,即便他的舅公,也会转变态度。但因为李默率先就抗拒了,那什么也不要说了。
黄阿姨叫黄小月,黄小月认李默为干儿子,是想帮助李默。
但如何帮助呢?学习成绩都这么好了,没办法帮助学习了。
或者物质上的帮助,如替李默置办几件新衣服,但通过交谈,别看李默人小鬼大,实际性格是外柔内刚,如果让这个早熟的干儿子产生什么不好的联想,反而是弄巧成拙。
乐烝罩想得有点儿多,不过他真的帮助了,多少会给李默带来一些负担,那怕是他这个收音机。
李默迟疑一下,说:“干爹,干娘,这样吧,我正在写一本书,一共有三部,以后文字版费的一半,送给娟儿妹妹,静儿妹妹与男儿妹妹。”版权费还包括影像、游戏、漫画等,不过后面几者可能牵连太多,人是会变的,万一以后向不好的方向变掉,就扯不清楚了。不是多疑,这些情况真的不少,说清楚了,反而扼杀了反目成仇的可能。
“你还写什么书?”黄小月笑了。
“真的,可能会有不少钱呢。”
“好吧,希望它能替你挣不少钱。”
乐烝罩也是笑,又说:“你想改变你家贫困的状况,用心是好的,不过现在得努力学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尽管你聪明,若是精力分得太散,以后必然会影响你的成绩。”
这可是金玉良言,若不是李默是重生的,真的会影响到学习。
几个人跟着汽车回去。
九户人家一起围了过来,还真有人眼睛红红的,恐怕从昨天晚上一夜都没有睡好。
不但九户人家,因为在塘湾村分的,塘湾村许多人也涌了过来,看他们分钱。
这个账说好算也好算,将所有费用,包括车费、香烟费、这次的篮子费以及其他费用扣除了,余下则是各家所得。
说难算也难算,因为各种蔬菜价格不同,各家各户产量又不同,并且不同蔬菜又有不同的产量,必须要公平地分清楚。
所以李默当时说要李强当会计。
不过真算起来,也能算得清楚的。
李强算好了账,开始分钱,李广平家的最多,分到了五百二十几块钱。真眼红了,有的人眼里都差一点喷火了。就像李默算的那个账,李广平如果种双季稻,将农业税农药化肥扣除掉,一年毛净得不过三千多斤稻谷,三百来块钱!当真不吃不喝不穿?而且不是一次所得,后面还有呢,还不知道得摘多少次。
………………………………
第四十七章 弟弟(上)
六斤分别带着银保与于得财去了两次石头城。
轮流着随六斤去石头城,能相互监督,省得两三个人联合起来,将其他几户人家所得贪了,先小人后君子,最少比后来撕破脸皮强。
也必须两个人前去,现在司机可是一个高贵的职业,他能起早开着汽车来替大家装货,就算是很不错了,还指望他能在边上搬上搬下?
此外,大家都想去大城市见见世面,像石头城边上的长江大桥,百看不厌。往往城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就让他们回来说半天,也不能嘲笑他们,城里人偶尔去农村一次,不管是落后的还是稀罕的,同样会让他们感到稀奇。
实际比李默想得要好,石头城是省城,干部多。还有一些关系不错的兄弟单位要发放福利。此外,石头城有好几个星级饭店,有的饭店还会招待外宾。这三个群体都是要照顾的。
流通到菜市场的反季蔬菜就更少了,往往快成了一个传说,知道有反季蔬菜卖,可许多人连影子都没有看到。这种情况下,不提李默与他干娘的作用,结账也不会有麻烦了。
李家分了三次钱,李广平立即将贷款偿还。不能欠人家的钱,那怕是公家的钱!好吧,他这种心态让后来的那些创业者何以情堪?
但就是还了贷款,李家手中又重新有了许多现金,那怕不钓黑鱼,李家经济也变得宽松。
不过李广平渐渐愁眉苦脸起来。
油菜渐渐黄了,外婆也回去了,马上他就要头痛了。
不提油菜吧,一个大棚蔬菜就将自己与母亲拖了下去。它产量高,生长期长,收获期也长,因此还得继续施肥、浇灌,一样都少不了。而且大家现在都很穷,有的人偷鸡摸狗偷电线,也偷菜,别看几户联起手看守,若是不派人夜里过来看护,弄不好一夜过来,就让人偷掉好几百斤菜。甚至白天也要看着,有的熊孩子嘴馋,会跑到大棚里偷摘黄瓜与西红柿吃。吃就吃吧,弄不好这些熊孩子还在里面乱来。
这是蔬菜的,油菜活也不轻松。
它要一株株地割倒,好几亩田油菜,得有多少株。
割倒后晒干,还要将它抱到油布上,用连杆耙将菜籽慢慢打下来,再用筛子筛去籽壳。然后晒干它,扬去灰尘,运到粮站换钱换化肥交农药税,或运到榨油厂换油票。
还没有结束,不种早稻了,但田地得犁出来耙平,灌水浸泡。妻子快临盆了,不能干活了,就是这些活,也够自己与母亲喝上一壶了。
李默说道:“爸,请人吧。”
“上哪儿请人,那家不忙?”
“爸,只要你请人,就会有人过来帮忙。”
“你说得轻巧。”
“爸,你再想。”
“你是说大棚蔬菜……?但是我家的技术。”
李默的技术就是李家的技术,而且石头城哪边的关系,全部是李默打通的。
“爸,公社领导都关注了,我们还能不能敝帚自珍?而且是乡里乡亲的,求上门,能不能不同意?”
“人一多,准得乱。”大道理李广平说不出,不过质朴的道理他还是能明白的。李默精心地挑选这九户人家,一是对李家不错,二是相互之间没有恶劣的冲突。不过将整个塘湾老生产队几十户人家拢在一起,矛盾就多了。即便李实布,还与几家人闹疙瘩呢。
“爸,乱就乱呗,反正用不着你操心,操心的是李实布李强,甚至是大队与公社的领导,你还想带这个头啊?今年罢了,到了下半年,大家都学会了这种技术,你还能有什么话语权?也不能带这个头,要这个面子,我家赚了钱,得到了实在的好处,这才是真格的。”
也不是不能要这个面子。
在农村想要话语权,不是凭借能干的,除非你真的能干到极点,李广平肯定不行了。
不行,那只能凭借兄弟多与拳头大,李广平更不行。
另外,几年后市场经济开始,到时候也不用去石头城了,会有许多菜贩子主动找上门,没有石头城蔬菜局这层关系联系,政策再变得宽松,互助组失去了意义。也不用各自的矛盾,即便没有矛盾,自己儿也散掉了。
但不是没有好处,去年是李默的带领提议,也是李默的技术,更是李默打通了苏省哪边的门路。不过没有看到收获前,大家都担着风险的,皆属于创始人。
今年则不同,其他人是看到好处的,是属于来捡便宜的来沾光的。
无疑到时候会领李家的情义,最少不敢明目张胆地对李家持强凌弱,更不会象三丫子所说的那样,你家幸亏李大富搬到曹镇来,才变好的。也许是变好了,但受了多少窝囊气。
外部环境多少会改善,家里收入也高了,一家人吵嘴的现象同样也会自动减少。
可能是有点儿不公平,但上哪儿找绝对性公平?
李广平还是有些不甘。
李默又说道:“爸,这是临时之策,钓黑鱼甲鱼是从水里刨出来的,大棚蔬菜里从泥里抠出来的,虽挣了钱,但是极辛苦的钱。只不过我想出这几种方法,让家里临时过渡一下。只要两三年,两三年……”
“小默,你说那个养猪万元户,怎么可能挣一万块钱。”李广平忽然问。
想一想自己挣这个钱吧,不少了,也满足了,可挣得多辛苦啊。
“爸,人家可能是丘陵地带,有足够的面积养猪,养很多猪,另外又可以上山砍草回来,搭配一些饲料,就可以养很多猪了。养一头猪挣不了几个钱,十头呢,一百头呢,两百头呢。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我们这里也没有多少水啊。”
曹镇是鱼米之乡,人烟比较稠密,因此人均土地资源与水面资源十分有限,但李广平可不是指这个。
“爸,过两三年你就知道了,现在你想着法子让我说,我说了,挣不到还是挣不到,能挣到一分钱也不会少,反而乱了心。难道现在这样,你还不满足吗?”
李广平听了儿子的劝,请乡亲们帮忙。
果然。
非是大家眼皮子浅,而是见识有限,别人不成功,自己真不敢做啊。
花了两天时间将油菜割掉,晒干好,又请人花了两天,将菜籽打下来。至于耕田,反正是中稻,不那么着急了。
到了李默弟弟出生的时候。
这时,有不少地方在孩子出生时是请接生婆接生的,偶尔就发生了不好的事。
李广平做得不错,喊来了陈医生接生。生孩子,人命关天的大事,如果再有什么男女之嫌,那不叫思想格调低下,而是叫愚昧。
外婆也赶了过来。
舅舅家的早稻载了下去,女婿家还在忙着呢,况且女儿要生孩子。
一大家子紧张地盯着房间,李默坐在门坎上,脸上表情有点儿复杂,有些喜,有些忧。
………………………………
第四十八章 弟弟(下)
前世的李家肯定不如现在的李家,李广平一没有种植大棚蔬菜,二没有钓黑鱼甲鱼,而且也搬了新家,这意味着多少欠下一些债务。责任到户了,如李默算的那些账,都要许多花销的。
李广平夫妇一商议,就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准备将孩子打掉,李母到去了巢市医院做了人流手术。但没曾想到她怀的是双胞胎,流掉了一个,还有一个,奇迹般地出生了。
结果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变好起来,因此李广平夫妻二人越想越惭愧,李默掉到坑里了。读书多的人就会感到这故事有些熟悉,郑庄公杀共叔段!
夫子在《春秋》开篇就记叙了这件事,他不是八卦,而是通过这件事讲君臣、讲母子、讲兄弟、讲忠、讲孝、讲悌。
但事情很仿佛。
姜氏生郑庄公时难产,吃了许多苦头,于是不喜郑庄公,而是喜欢次子共叔段,这个偏心估计很严重了,不然郑庄公不会说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郑庄公即位后有意纵容共叔段,导致共叔段谋反,然后将弟弟杀死,又将母亲囚禁起来。后来后悔,不管爱不爱,没有姜氏,那来的他。在颖考叔的劝说下,筑地宫母子相见,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公”的乐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