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公”的乐估计是真的,姜的乐则很是勉强了。
李默没有郑庄公那样雄才大略,也不会做出那种偏激的事,就像这两年,他一直在化解着不利于李家的种种消极因素。
李默弟弟也没有那么桀骜不驯。
但弟弟出生了,李默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他在想,这一世……其实就是这一两年,父亲不会因为弟弟的出世,对自己野蛮的教育变本加利吧。
实际这近两年,李默与前世相比,要好得多了。去年他考少了一分,挨了一大巴掌,有点重,但现在农村有几个家长不打孩子的。特别去年认了城里的干娘后,李广平罕打儿子了,即便打,力气也不大。
然而李默心中真有阴影啊。为什么推出大棚蔬菜,再等两年,这个大棚蔬菜还重要吗?主要就是想使家里迅速变好,想使家里迅速变好,自己就会少挨揍……敢情是这个,还真是这个。
一会儿,屋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
弟弟出生了,李默跑进去看,随后拍脑门子。
想起来了,因为自己的改变,母亲没有做流产,所以母亲生下了双胞胎。
问题是两个皱巴巴的小人儿,那一个是自己的弟弟?
奶奶说:“小默子,端面去。”
曹镇八十年的风俗习惯,家中生小孩子,要煮面条,端给邻居吃,面条长,孩子长命百岁,大伙长命百岁。
从这时,李默虚九岁了,前世的事记得比较清楚。
那时候因为家中困难,端的面长只是素面,放一点猪油、盐与酱油,然后什么也没有了,甚至都没有洒葱花。
现在情况不同了,家里还刻意杀了一只老母鸡,奶奶在厨房里将鸡分开,然后放在碗里,一家一碗老母鸡汤面。
来到李大富家,李大富看着面条,有些厌恶地说:“现在笑嘻嘻,将来有的哭吧。”
这可是生孩子哎,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吧。
但真的正常,若是继续发展下去,不是用嘴,而是动手。
李默阴阴地说:“大伯,是啊,如果政策紧,我家哭,李实布李强家哭,大队领导公社领导也会哭。”
说完就走了。
自己儿慢慢想去。
敢诅咒李家,敢不敢诅咒李实布李强家,敢不敢诅咒大队公社的领导?
领导就来了。
他们刻意选择星期天来的,这一天李默会在家。
李默在家,正在带着两个弟弟。
弟弟出生了,情况并不象是李默所担心的那样,还是吵,这没办法了,有几户人家不吵架的。
但麻烦也来了。
两个弟弟,李默也弄不清楚那一个弟弟才是他前世的弟弟,即便另一个弟弟他也喜欢。问题两个人时常哭。
李默正在写东西,也不能说他完全抄袭,故事情节与构思是人家的,但细节是他的,甚至连故事情节,李默也有意做了一些小调整。
难的也不是故事情节,若是将他的第二稿中文版略加修改一下,虽然讲的是外国人的故事,能有九成出版的把握,并且“政治风险性”不高。
但出版中文顶多能拿四五千块钱、顶多七八千块钱搞费,管什么用?有这个心血,还不如稍等几年去倒卖国债券呢。
中文版故事全写完了,就是一稿二稿都一样,图速度快,字迹潦草,再加上修改,整个稿纸变成了一片鬼画符,这问题不大,反正自己能认识就行了。
难的就是翻译成英文,不求与原文一样修辞优美吧,最少得有《哈利波特》的文字水平,否则谁给你出版?
即便是这个要求,以他前世的英语基础,还是太难了。
两个弟弟躺在摇篮里一哭,李默写不下去,只好换了小妹来带,那正好,小妹跑出去玩了。
李默只好苦逼地唱着摇篮曲,哄着两个弟弟睡觉。
然而两个弟弟躺在摇篮里,瞪着大眼睛,听着大哥唱歌,越听越有精神。
李默与两个弟弟比赛着瞪眼睛,最后无辄地说:“好弟弟,你们快点睡觉吧,好让我将这本书快点写完,你们就可以过上蜜糖一般的生活。”
他们能听懂吗?不但听不懂,反而哇哇大哭起来,李默只好用力的摇着摇篮。
几个领导就是这时候来到李家的。
看着一对双胞胎,他们还开了几个善意的玩笑,这时候还没有刮起生划生育风暴呢。
李默给他们倒了茶,开门见山问:“几位领导,来我家有何指示?”
“是这样的,责任到户了,家家开始变好起来。”
眼下还不能称为变好,不过确实有了变好的可喜迹象。
曹书记斟酌着用词,不能将这个小孩真当成小孩,那是有侮他的智商。但也不能将他真当成大人哉。
聪明的孩子也有麻烦啦,他心中好笑地想。
“李默同学,你家今年收入还可以吧?”
其实指的就是大棚蔬菜,已经拉了六趟进了石头城,不过第六趟已经过了五月节,这时候一些早熟的时令蔬菜已经上市,那不可能给原先高价了。李默不在,但经过几个领导与六斤的磋商,将价格压到了两毛左右。可能在李默心中,压得有点狠,但在蔬菜局领导心中,算是照顾的价。还能收获两趟,不过最后一趟没有多大意思了,说不定只是几分钱一斤,还不够车费的,但到了这时,大棚蔬菜也进入到了尾声,损失不大。其实从下趟开始,恐怕价格就会掉到一毛几分钱一斤。
基本收入,现在就可以估算出来了。
李默点点头。
“是这样的,公社想树立一个典型……也就是万元户。”
………………………………
第四十九章 众乐乐
李默卟哧一下乐了:“曹书记,这样,我来替大家算一算我家的年收入,蔬菜过后,父亲还能钓甲鱼,外加几亩田庄稼,养了两头猪,但交了农业税、化肥、药水与种子之后,一家人还要吃穿,只能说这几项收入将我家开支勉强保住。大棚蔬菜赚的钱,大约是能攒下来的,一年两千来块钱。还有呢,去年责任田分农具,我家才搬来不久,分得不多,这些农具需一一治办。还有,比如说现在家中连一张象样的桌子都没有,这也要治办。七七八八地治齐了,能余下一千块钱就算是好的了,那来的一万元?”
李默也不生气。
万元户不是像他这样算出来的。
李默一家蔬菜毛收入三千多块钱,得算三千多块钱。
庄稼包括夏粮在内,也就是油菜小麦在内,毛收成六七千斤,得按照六七千斤庄稼来算。
养猪养鸡钓甲鱼黑鱼,也得按毛收入来算,那么也有近千块钱。
还不足一万元怎么办?
你家下一年种不种大棚蔬菜了?种,再将下一年的毛收入算进去吧,七算八算,万元户出来了。
也不能说领导坏心,树立一个典型,是鼓励大家劳动致富,领导们也有政绩了,则可以升官或被嘉奖。
李默索性直接了当地说:“各位领导,如果相差得不多,我不介意让父亲替公社带一个头,相差太多了,万一记者听到后,赶过来采访,发现大家弄虚作假怎么办?”
会不会呢?
如果记者是前世采访于得财那个记者,那才好玩了,无妨,你家一亩四分地能净收入两千多块,索性将几亩地一起种植大棚蔬菜吧,一年就可以收入一万块钱了,并且是净收入一万块钱。
至于李家万一当真听了他的话,活活累趴在田里,为什么趴掉,因为一个个活活累死了……连一口气都不会剩下。
那与他无关了。
于得财就是这样掉到坑里的。
即便没有破圩惨剧,以于村的地形,也不适宜养几千只鸭子。有人能养得出来,那是在大河边上,或者有大水库,也就是有足够的水面积,才能养得起几千只鸭子。
但几个领导显然不知道两三年后的故事了,听了李默的话,他们多少有些害怕。
李默对他们这个举动不排斥,不管怎么说,有作为比不作为好吧,他又说道:“欧阳修你们知道吗?”
都是领导,都读过书,欧阳修肯定是知道了。
“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醉翁亭记》,最后一句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什么意思呢,我开心不是因为游玩开心,而是看到你们开心了,我才感到开心。”
在爱民上,欧阳修也不是那么伟大,这个大伙开心,不是真正的百姓开心,而是一群乡绅,乡绅开心了管毛用?所以这一句比范仲淹《岳阳楼记》格调低多了。
但这个人众乐乐的众的区别,现在又有几个人能甄别出来?整个包岭县恐怕也没有第二人察觉出其中的区别。可是李默意思,几个领导都听了出来,那就是树立一个万元户,不如树立一大群千元户,这才是真正的政绩。
“小神童想法果然不一样啊。”
“也不是,你们日理万机,可能想不到,我站在旁观者角度,可能反而想得更清楚一点。也不仅是大棚蔬菜,还有呢,我就拿后面这条大沟比喻吧。它属于李潭村的,水面积大约在五十亩左右,现在等于完全荒芜掉了。国家能将耕地承包到户,为什么不鼓励李潭村将它承包起来养鱼?这么大的面积,水又深,又有许多水草,随便放一点鱼苗,一年也能收上七八千斤鱼。若是精心一点,再投放一点饲料,说不定一年能收一万来斤鱼。李潭村像这样的大沟得有五六条,水面积能达到三百亩,利用起来,会产生几个千元户?而且承包后,这些承包费用或为村用,或分给村民,多少也能贴补一些家用。”
不但李潭村,整个公社许多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许多大的沟塘,利用得当,再加上大棚蔬菜,经济一下子就盘活了。
也不要认为它简单,就是这个弯子,绕了好几年,公社……那时是乡了,才绕了过来,并且还是各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那时候还好一点,大家情况都在转好。
但现在却是一穷二白,也就是几年后起的作用仅是锦上添花,现在起来的作用却是雪中送炭。
李默轻巧地说完了,却对几个领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他们坐不住了,起身告辞,得回去开会商议。
李默看着他们的背影,低声说了一句:“还有救。”
他印象中的包岭县领导一直没有很好的作为,也不是不作为,是没有正确地给百姓带上一条发家之路。
有两个例子,后来有一年评县,包岭县为小k县d县则是贫困县,李默就站在河两边看,怎么看怎么两县百姓收入差不多。小k县了,有政绩了,可以升官了,百姓却要多交税了。
另一个就是这个大棚蔬菜。
a县最早的大棚蔬菜是五个农民发起的,似乎第一年遇到了麻烦,大雪将大棚压倒,没有获得什么收入。第二年五人不灰心,继续重来,也像李默这样,用毛竹做棚柱。
当然,那时候他们种植技术更落后,肯定没有钾肥硼肥,也没有营养钵,各种保温技术也不像李默发起的这次完善,甚至都没有二次消毒法。
面积种得也不多,不过人均收入达到了两千多块。
非是李默这次发起的种植产量低,实际有些蔬菜黄瓜与西红柿比他预估的还要高,主要那时市场经济已经到来,价格上去了。
随后县政府大力推广,导致一个蔬菜巨乡出现。
说政府大力推广才出现的,那多少是往脸上贴金,没有政府推广,大伙也会自动仿佼。就像现在,公社不问,难道种植户不增加吗?况且那时候各方面难度下降了。
但政府确实或多或少起了推动作用,比如资金,市场,似乎还派了专门的技术员来指导。然后全县从早春大棚向隆冬大棚进军,甚至出现了先进的钢架大棚,又出现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技术越先进,种植难度越低,往往有人一户能种二十多亩。若是像李默现在这种方法种植,一家人累得死翘翘,也种不过来。
也就是官员与百姓之间,正好产生了良性互动,造就了一个年价值十五亿的庞大产业。
两相对比,应当李默推动的这次大棚蔬菜技术更完善,可公社的领导想的不是如何推广到更多人家,不是派技术员过来让技术更成熟,而是想着万元户……
李默能理解,不过几个领导格调也是低了。
放暑假,几个领导又下来了,要求李广平李默父子、李强、李实布与六斤前去公社的大礼堂,给各个大队干部开会。
李默指着自己地鼻子问:“各位领导,你们认为我上主席台开会,给大家上课象话吗?”
“象话,象话,有志不在年少,是你发起的,你不象话谁象话?”曹书记说。他知道一个小孩子上去给大家讲话,是有些不妥,可他也无辄啊,开会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各大队有更多的人种植大棚蔬菜。但真正懂技术的人只有李默一个,连销路都是人家解决的,就不要说李默那个干娘。
小就小吧,别看他小,比大人还要聪明呢。
………………………………
第五十章 盖房子(上)
李默也不生气,能转过弯了,还是不错的。
领导领导,率领、向导,不仅是大家的头,还要起着向导作用,带领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领导。当领导变成了官员官老爷,操蛋了。
问题是他能不能答应?
李想了想说:“各位领导,王安石知道吧?”
王安石肯定知道了,就连一些老百姓都知道,伟大领袖列宁同志夸奖的大人物。
“王安石写了一篇文章,说他老家有一个很聪明的叫方仲永的少年人,宋朝也讲虚岁的,方仲永家里与我家差不多,父母不识字,是农民。五岁时他忽然哭着要笔墨纸砚,这一点就不如我了,我没有向父母哭着要,就是在舅公他们家玩,偷偷地看的书。”
大伙一起窍笑,反正都一样,都是厉害的妖异少年。
“然而他许多地方都比我厉害,他要笔墨纸砚,父亲搞不清楚,便向邻居借来了,方仲永立即拿起笔,写了四句诗,奶奶的,我五岁时会写诗吗。”
“不准说粗话,”李广平喝道,但心想,这个神童确实是比儿子厉害。
“这事儿就轰动乡里了,许多人感到好奇,整个县的人都请方家父子前去做客,还有人花钱请方仲永写诗。他父亲以为有利可图,每天带着儿子四处拜访挣钱,不让他学习。王安石那时候也不大,父亲做着一个小官,也不算小哪,做过判官知县知州,知州就是现在的区市市委书记,一把手。他随父亲回老家,王安石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立即请他写诗。那时方仲永十二三岁了,还会写诗,但诗就那样了。又过了七年,那时王安石父亲死了,他也中了进士,担任了扬州签判,官做得不错,朝廷将他转到浙省鄞县担任知县。王安石刻意兜了一下路,绕道回家,大约回家祭拜先父吧。方仲永比王安石小不了几岁,这么聪明,肯定是王安石小时候仰慕的对象,因此又问了他舅舅,方仲永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他舅舅叹息道,他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平常人。”
《伤仲永》原文可不是这样。
但李默前世比较博学,也写过网文,考据过,所以一一将时间史推了出来。
并且这件事应当是比较真实的,因为有了时间史,也有了具体的姓名,还沾到了王安石的舅舅,以王安石的方正,绝对不会瞎写的。
其他人不大好说,但李广平夫妇是真紧张了。
看看人家,那才叫聪明,但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生生给耽搁了。
几个领导搓手。
不能说王安石说得没道理啊,天赋再好,不努力学习,早晚得荒废。
以李默这份天资,不说以后清大北大吧,一般的重点大学,是跑不了的。
如果被自己几个人带歪了楼,以后弄不好就成了方仲永。
“但这个技术……销路……”另一个领导迟疑地说,李默也知道这个领导,还是一个强势的领导,他侄子也是李默前世中学同学。计划生育时,他老婆不肯结扎,这个领导一怒之下说,你不结我结,将自己结了,一下子升为副县长。不过到了县级别,对才能要求更严格了,似乎以后一直没有升。然后李默离开曹镇,对家乡情况不大清楚了。
“各位领导,这两个问题我也想过……”李默也无辄,去年时,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么麻烦。不过公社领导找上门,怎么办?人家或多或少,也起了帮助作用的。
“你们能弄来录音机吗?弄来一台录音机,我将相关的技术用录音磁带录下来,它也是我瞎琢磨的,肯定有许多缺陷。各位领导可以将它带到县里,请更擅长的相关技术员整理加工修改,然后印成小册子,发放给各个生产队。也可以用广播读出来,读给老百姓听。”
录音机在80年还是一个稀罕物,不过公社想弄一台录音机,岂不要太容易。
印小册子,不是正规的印刷,就像南岗小学印考试卷那样,用油墨印刷,就是耗人工,成本却会很低,几十块钱便搞掂了。
“销路更简单,产量一大,可能石头城哪边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不过除了石头城,向东还有许多大城市,如苏城、锡城,更大的魔都,各位可以拿着去年石头城的相关收据,前去谈价格。这是蔬菜,关系到城市百姓的菜篮子,没有一个不慎重的。如果石头城的领导没有其他说法,大家也不用吭声。如有其他的说法,各位可以拿出这些城市的收据,与他们谈判。”
“舍己为人,做好事不留姓名,这个品德是美好的,但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做不到。就算舍了我一人前途,造福全公社,你们看我这点大,而公社面积这么大,最远的下大圩离我家足足十几里地,我能过去指导技术么?”
也没有那么严重。
首先资金的掣肘,以信用社可怜的资金,能发放一百户贷款就不错了。
其次它成本大,不了解的人也不敢动手,今年即便公社有心带着大家推广种植,顶多不过塘湾周边几个村庄会有人种植。
明年秋后就不好说了,但到了明年秋后,李默不是在县中就是在市中,难道跑到县中市中将李默拖回来指导?
对塘湾生产队四个村子,李默也是这个态度。
等小册子印好了,李默替他们向公社讨要,一家一本,若是弄不懂,问李实布李强六斤他们,连李实布他们都弄不懂,才由李实布三人问李默。
不然屁大的问题也要将李默拖到大棚,李默也不要写东西了。
几天后,公社领导真的拎来一台录音机,还从县里请来一个技术员旁听。
那就听吧,李默让父亲通知一下村子老百姓,自己在讲了,愿意来听的快点过来,若有不懂的,也可以问。
一会儿挤来了四五十个乡亲与领导,人不算太多,可李默家堂屋太小了,结果挤得都快落不下脚。
李默便说:“我将几户收入平均了一下,一亩大棚蔬菜年收入在两千元左右,宋技术员,我说的亩是曹镇一百平方丈的亩。”
戴着眼镜的宋技术员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第一年收入要低不少,因为有许多成本,包括薄膜、毛竹竹弓、以及一些用具,因此第一年亩收入只有一千几百块钱,但第二年就会好了。当然,比种植粮食肯定要赚钱,我打算种三季,油菜外加两季稻谷,除去农业税化肥农药水电费等成本,毛收入不过一百几十块钱,这还算庄稼种得好的。”
“它收入确实很高,也不用愁销路,即便整个公社家家户户种植大棚蔬菜,也满足不了石头城市场的需求,况且曹镇周边有那么多城市,我不说石头城、苏城、锡城、魔都这些特大城门,还有省城、鸠城、钢城、扬城这些中型或中大型城市。但我要提醒一句,它是赚钱,可入行需谨慎。它虽赚钱,可会很苦,不过苦大家皆不会怕了。”
“除了很苦外,还有三个危险的地方,第一是虫害,大棚里是小规模的温室气候,温暖、潮湿,容易患上虫害,一旦来不及预防,往往就会造成严重减少。”
“第二是寒害,不但寒冬,春初的倒春寒也要注意,一旦冻死了,颗粒无收。到了四月,有的蔬菜喜阴凉,还要撑起遮阳网。”
“第三是瘟害,各种病菌引起的菜瘟,我将它列在最后一位,也是最危险的一位。因为它不像寒害,也不像虫害,能看到感受到,一旦察觉,往往都无法挽救。并且大棚温暖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引发各种菜瘟。”
“或者说小心一点,小心一点都不行,因为它是新事物,技术都不完善,想要赚钱,也要做好亏钱的打算。”
这必须讲清楚的,万一哪家出现问题了,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