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档一九七八-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廖全宝立即低下脑袋,暗暗握紧了拳头,憋啊,花钱买李默写的作文,还要看李默作文再写两篇读后感,他能甘心么?

    但李默有些傻眼,站起来问:“陆老师,难道我也要写读后感吗?”
………………………………

第六十六章 稿费(中)

    “你嘛,你的作业就是写一篇关于我们市一中的作文,必须要达到你那篇长篇《守护》的高度。”陆老师说。

    “达到那篇的高度?”李默迟疑了一下。

    不要小看了那两篇《守护》,要知道前世李默看了多少书,不但对历史熟悉,对国学也熟悉,同时还看了许多博杂的书籍,虽然不精,他的知识面真的很博啊。

    这是几十年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之作。

    换其他中学生来写,真写不出来,有可能一些有才情的中学生比他写得好,比他的文字更优美,但绝对写不出那种味。

    “嗯。”

    李默是想做好学生的,老师要求了,不能拒绝的,他又迟疑了一下,郑重地说:“我对家乡历史了解比较多,所以写了那篇《守护》,想要达到那样的高度,学校必须提供我丰富的资料,不然我真写不出来。”

    那是作文吗?

    那叫文化散文,可以说它们代表着十五年后中国散文界的最高成就。

    比如《道士塔》、《夜航船》,生生让前世的李默看跪了。

    陆老师不知道他想法,看着李默表情,心想,这个小家伙难道想憋大招?那好啊。

    他立即答应了李默。

    还真让李默憋出大招。

    首先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建于1911年,还出过一些颇有名气的校友,如李克农,够牛吧。并且还与张治中、冯玉祥、陶行知、胡绳沾上一些关系。

    风景优美,南面是大河,边上不远处则是大湖。

    只要有这些,就好写。就怕像南岗小学哪样,要历史没历史,要风景没有风景,李默再怎么写,也写不出所以然来。或者这样比喻吧,就像李默家的几亩地,现在有这个收入就登天了,面积有限,李默也没有本事,让田里长出黄金。这个本事就是笔力,得有货,李默才能写出来,没有货,李默则没有足够的笔力支撑了。

    李默真憋大招了。

    反正明年这个时间,他那本书大约也能出版。

    连英语长篇小说都出来了,用得着藏拙吗?

    几天后,李默交了一篇四千余字的超长篇作文。其实真的不长,对于一个曾经时常日更万字的写手,四千来字,还算长吗?

    这个字数却将陆老师吓坏掉了,什么时候作文也能弄出来四千多字?

    内容更将他吓坏掉了。

    如果《文化苦旅》出来,李默这篇作文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关键那本书还要到1995年呢。虽然李默笔力远不如余秋雨,至少写出四五分余秋雨散文里的味道,这就足够了。

    况且李默只是上初一的初中生,才是一个九岁的初中生。

    反正陆老师琢磨着,让他自己来写,也写不出来这种水平的文章。

    这样一想,能不让他感到惊讶?他立即将李默叫到办公室,问原委,主要就是问其中的典故。

    像这样的文章,里面会不经意地穿插大量历史知识,甚至诗词歌赋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得需要多少知识面?

    李默答道:“陆老师,在考场让我写,是写不出来的,我也不可能记得这么多知识,但是让我业余时间写,我可以查找资料了,这是里面典故的由来。”

    这说法不对的,不要说现在,就是后来有度娘,你想要引用一个资料,最少有印象,这才能查度娘,否则茫茫然地将度娘打开,找什么?那如何有印象,至少看过的,虽记得不清楚,不过脑海里有一个模糊的记忆,才能根据关键字去搜索。

    陆老师只是语文老师,他是教语文的,不是创作的作家,也就信了。

    这篇“作文”引起了校领导的重视。

    几个老师将它抄了两份,原文贴在班上后面的墙壁上,让班上同学看。

    一份贴在学校的黑板报上,让学校的同学看。

    还有一份寄到省报,一是校领导认为它有发表的资格,二是为了学校扬名。

    李默同意了,还是那个要求,不管学校如何处理这篇“作文”,但一律谢绝记者采访。理由是作文在高考里虽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不过只有几十分,其他课目同样重要,李默不能为这些虚名耽搁学习。再过十年那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很朴实,不但出版社同意,学校也同意下来,并且班主任还认真地夸奖了李默,说李默懂事,谦虚……

    几天后,省报还真的刊登了。

    不但刊登了,还有一些读者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文章居然是一个初中生写出来的,纷纷给一中写了不少的信。

    在这段时间里,李默出尽了风头,也将廖全宝气坏了。

    李默心中也无语啊,廖全宝想出风头出不了,李默不想出风头偏偏出了。

    这天小胖子就与廖全宝争了起来,廖全宝攻击李默,说李默这些作文只是虚名。

    小胖不服气,说:“虚名?难道中考高考时不考作文吗?”

    不但考,占的分数还比较高。

    “是考,但作文就是高考的全部吗?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本事比全面的成绩。”

    “全面成绩?眼下你大了两岁多,当然比李默厉害了,再过几年试试看。”

    “再过几年,我也能将李默压趴下。”

    真的不大好说,是真的能压趴下。受了李默刺激,廖全宝学习更努力了。但李默是不可能放弃小说的,也就是两人弄不好差距会拉大。小考时是一分,未来考试能拉到十几分。

    李默也不想争这个强,在边上说:“廖全宝说得对,他全面成绩确实比我好,在这上面,大家要向他学习,争取个个未来能考上重点大学。”

    “李默,你怎么服软了呢?”万春红在边上急了,又说:“廖全宝,不说未来如何,你就算高考考出好成绩,李默高考就考不出来好成绩?算你高上几分,反正都是上大学,有什么区别?但上完了大学,难道你不离开大学了?以你目中无人的态度,以后也不会有作为。”

    李默已经进学校许久了,知道万春红性格有些泼辣,但没有想到这个辣妹子居然能说出这番话。

    果然是一中,人才济济啊。

    万春红支持李默,也有人支持廖全宝。

    两方争得不可开交,连班主任方老师都惊动了,跑进教室,问清原委,喝道:“吵什么吵,作文与英语上,各位同学是必须要向李默同学学习,至于其他方面,你们要向李默学习,也要向廖全宝学习。”

    但就是这样了。

    竞争才有动力嘛,大家都争了起来,只要不动手,反而是好事……

    说完了,方老师对李默说:“你的稿费下来了。”
………………………………

第六十七章 稿费(下)

    稿费有点多,四百块钱。

    真的很多,都出忽了李默预料。

    为什么李默从来没有想过抄袭国内的小说?尽管几年后或十几年后一些优秀的小说,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等,他都看过。

    有的碍于背景太明显,不能抄,有的还是能抄的,真不行,对一些背景进行篡改,也不会有人察觉。

    但李默从来就没有想过。

    他的民族观国家观比较强烈,若分类,不是毛左,而是“皇汉”,也就是强到有些偏执的地步。

    这是国内未来优秀作家写的书,不忍抄,也不能抄,他能记住内容,却不可能记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以他的文笔抄了后,只会糟蹋了这些优秀书籍。

    这是八十年代初,即便抄了这些书后,这时候弄不好会踩上许多地雷。

    最关键还是收入太少。

    就像这本作文小册子,是省教育出版社出的,当时他们答应出版,有三个原因,李默年龄会吸引读者是一个因素,不过现在他们也没有太大重视,反而与学校老师一样,认为李默不接受采访而安心学习,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内容,这才是重点所在。最后是一中的承诺,一旦出版他们会利用一中的人脉关系,说动巢市教育局的领导,让巢市各个中小学校购买它。

    一中的承诺并没有多少私心,更没有那个老师从中捞好处装到腰包,他们这么做也有他们的原因,能替一中扬名,确实对许多学生写作文有所帮助,而且这是活生生的例子,你们都写不好作文,看看人家年龄比你们小,作文写得多好?能替广大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作用。巢市一市四县人口接近三百万,想一想会有多少中小学生?

    于是印了四万册,因为是辅导资料,定价也有些低,每册一毛二。

    而且八十年代初工业产品性价比比较低,也就是沾到工业方面的,物价比较高,印刷也属于工业系统,包括纸张、油墨、印刷机器,一毛二一册,能赚多少钱?一册利润不过四分钱左右,这是数量比较大的,否则更少。

    这个稿费给得不少了,按版费抽cd超过了百分之八,按净收入占据了四分之一。

    当然,卖得好,以后还能继续印刷,那时出版社不用再给李默稿费了。

    事实在这几年内,这本小册子一共卖了近八万册。数量不少,也不算多,与出版社有关,与李默也有关,这本书最大的卖点就是李默的年龄,李默不让采访,出版社同样也没有利用好。

    直到几年后……这本小册子才卖疯起来,但那时,李默早不在乎这点稿费了。

    小说也一样,卖得不好会亏本,卖得好,疯狂的盗本立即来了。就像金庸的书,这几年市面上有几本是正版的?

    因此整个八十年代,作家稿费收入都不高。

    优秀作家稿费还要好一点,一般的作家若是靠稿费,连养家糊口都未必能办得到。

    他们收入不是在稿费上,出书了,能混进作协、政协或者文化局等部门,有工作的则能提升职称,这才是作家收入的大头。

    要知道文化产业可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且是真正的无烟产业……不过李默也没有想过这个沉重的话题,甚至连他这本小册子,若不是一中的领导,他都没有想到在国内出版过。

    四百块钱等于是买断的价格,从长远来说,太低了,李默却认为很高了。

    法律也不规范,李默可是未成年人,就这么一签字,稿费拿到手了。当然,到了明年,他这个未成年人的身份,弄不好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

    方老师说:“行啊,李默同学,你挣的几乎相当于我一年多的工资。”

    四百块钱在这时代可不少了,方老师工资加上各种福利,一个月还不满四十块钱呢。

    “那这钱……”李默误会了,以为学校对这笔稿费会有其他什么想法。

    “拿着吧,我们做老师的,还会要你的钱!”方老师好气又好笑地说。现在教育系统还是比较单纯的,再过十年,市场经济完全代替计划经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必然有不好的一面。

    “谢谢方老师,谢谢各位老师,不过你们放心,未来我会大大的报答母校。”

    与李默干娘一样,老师们都以为他说孩子话,方老师说道:“李默,努力学习,争取考一个好大学,这就是你对母校最大的报答。”

    多质朴的话,李默居然被感动了。

    他揣着四十张“大钞”回到教室,同学们一起围了过来,问他拿了多少稿费。

    李默没有回答,而是说:“各位同学,今天中午你们跟我一起去杜正伟家的面馆,畅开肚子吃,所有花销,我来请客。”

    “耶!”不少同学发出欢呼。

    郭紫蓉家的条件比较好,还有几个同学家条件似乎也不差,但多数同学家里的条件十分普通,甚至有些同学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放学后,廖全宝与他几个死党死活不去。

    李默呵呵一乐,拍了拍他肩膀:“廖全宝,你是班上的班长,一班之长,如果心胸不开阔,如何有资格担任这个班长呢?以前是你找我的不是,而不是我找你的不是,生气的人应当是我,而不是你。这个稿费是意外之喜,我也不可能年年会有稿费拿,所以这次请客弄不好可能就是我们整个初中时代,难得一次全班在一起吃饭了。去吧。”

    前世这一世,李默心地都不恶,除非像孙铁柱哪样将他惹急了。

    廖全宝别扭地被李默拉到老杜面馆。

    真的有同学畅开肚皮吃,但结账时,不过十二块几毛钱,零头老杜死活不要了。

    李默付钱,杜正伟在边上说:“我不知道廖全宝整天傲气啥,你连稿费都拿了,也未见你傲气。”

    “杜正伟,不要小看了他,弄不好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就会成为班上所有同学的大山。”

    李默也傲气,但他傲是骨气,是不喜占人便宜。

    其实这也是一种病,因为人类是群体动手,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才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也就是李默这种铁骨铮铮看上去是有骨气了,其实是“逆天”而行。

    李默也清楚,这一世他也在慢慢改正,保留好的,该接受时也接受了,包括他干爹干娘的美意。

    廖全宝的傲是骄傲,不是常人的那种骄傲,而是一种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那种傲,也就是自强心自信心太过膨胀,以至容不得有别人能超过他。

    这同样是一种病,而且病得更严重。

    但放在学习上,反而会产生良性作用。

    本来天赋好,再加上受到李默刺激,这段时间廖全宝更加发奋读书,连体育课也不上,就在课堂里看书写字。

    以他的天赋与基础,发奋到了这地步,李默估计到了期中考试时,他说不定能考出来一个奇迹般的分数。甚至继续保持下去,廖全宝就可能成为自己在南岗小学那样,成为全校同年级学生不可逾越的大山。

    “李默,你也不行?”

    怎么说呢,如果李默不写小说,即便是廖全宝发奋读书,自己也有足够的把握与他掰个手腕。

    但是不可能的。

    李默摇了摇头,老实地说:“估计我还真不行。”
………………………………

第六十八章 强大的粉丝

    “妈,这次我考了第三名,全年级第五名,没办法,学校里的小妖怪太多。”李默委婉地说。这得讲清楚,否则父母来一个“严格要求”,不行,必须考第一,那自己就惨了。

    其实李默这次考得真不差。

    最好的就是英语,满分!

    用谷老师的话来说,比标准答案还要标准。

    对此李默很是欣慰的,他前世读中学时英语最高成绩,才七十几分,考不及格也正常。不要说满分了,八十分都是他最大的梦想。

    数学掉了两分,变成了九十八分。两分掉的有些冤枉,前世李默考试往往第一个交卷子,认为那很威风,实际真错了,想不到的地方,自己就做错了。这次也是,尽管做完了所有题目后,自己再三检查,还错了一处,于是扣掉了两分。

    历史是九十七分,地理是九十六分。

    这是没办法了,虽然两世他的地理历史都很好,可总有记不住的地方,考试了,谁给你查找参考资料与教科书?

    前世他的生物成绩一般般,不算太好。

    然而要写《株罗纪公园》,要不要翻看生物学方面的书籍?李默在鸠城所买的那些书当中,近二十本全部是生物方面的书籍,并且内容知识还是比较高深的。读了哪些书后,高屋建瓴,学初中的生物课也变得容易。因此这次生物考得也不错,与地理一样,是九十六分。

    语文更冤。

    李默前世普通话就一直说不好,当然,他说的别人也能听懂,就是说得不标准。

    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无疑拼音就会做错,在小学时,他拼了命语文也考不出满分,就是每次拼音都会扣分之故。

    上了初中,他对语文还是有把握的,第一就是他的作文,即便到了高考,他作文还能占据优势,其次就是各个学生头痛的文言文,他说他前世对国学比较懂,他嘴中的国学,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四书五经等古代著名典籍。连这些都懂,文言文还有什么难题?

    除非遇到刁钻的老师,专门挑出古文中那些冷僻字考学生,那样,郭沫若过来了也考不好的。就是这样李默也不怕,他考不好,大多数学生必然也考不好。

    李默心喜这次语文不会太差,试卷发下来,李默觉得被语文老师陆老师伤害了。

    他的作文一下子被扣掉四分,扣得李默都有些蒙。

    他就看扣在哪儿。

    一个错误字,这是没有办法的。

    上小学时,李默写作文时一般都会打草稿的,当然,草稿都是用草书先写出来的,不管多草,只要自己认识就行,因为这样才能节约时间。再就着草稿修改,包括错别字,再誊抄到试卷上。别看多了一遍草稿,未必会耽搁时间,即便耽搁了一些时间,也不会多,但试卷就会整洁了,作文经过修改,也会更好,错别字也会减少。

    但往往不注意,还会出现一两个错别字,因此李默在小学时,也不是每篇作文都能得满分的。

    还有三处错误,则有些冤,李默将一个得写成的,就算错了吧。后面的更冤枉,一个是“那”,一个是“哪”。

    那用在时间上,哪用在地点上。那往往用在虚物上,哪往往用在实物上。

    但有的地方确实是说不清楚的,比如那个人,人可是实物的,写成哪个人就是错了。哪些事,写成那些事也能说错了。一般批卷子的老师,只要不是明显的错误,也不会太计较。

    李默就犯了一个不明显的错误,让陆老师又扣掉了一分。好吧,如果是这样,《明朝的那些事儿》书名就错了,应当是《明朝的哪些事儿》。能这么较真么?

    另一个错误便是“象”与“像”。

    李默委屈地看着陆老师,陆老师微微一笑说:“是你写的作文,必须从严要求。”

    不要看我,我可是为你好。

    关键若是这样严格,将鬼才贾平凹的小说拿来,也能找出许多错别字的。能这么要求吗?

    作文扣掉了四分,语文一下子变成了九十一分。

    如果仅是这六门课,还能对廖全宝进行辗压,问题是还有一门政治课,李默在期中考试前还刻意花了许多时间死记硬背,只考了八十分。实际这个成绩真的不错了,他前世政治课十之**是不及格的。这一拉,生生将他的平均分数拉到了94分,总分与廖全宝相差了12分。

    这是李默早就预料到的,但第二名的学生则让李默惊讶了。

    第二名是一个小女孩子,叫谢雨荷,名字好听,不过长相一般般,戴着一个厚厚的大近视眼镜,穿着也特别土气,对于李默来说,这时代十个人九个人穿着都土气,这无所谓了。

    谢雨荷在班上比李默还要低调,若不是这次考试成绩好,几乎都成了班上所有学生忽视的人物。

    另外她还是李默的粉丝,每当廖全宝挑衅李默时,她都会走到李默面前,举着拳头说:“李默同学,加油,打倒班长。”

    成绩考出来后,谢雨荷不好意思地跑到李默身边说:“李默,我不是有意的。”

    好像犯了错误似的。

    李默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他憋了好一会儿说:“谢雨荷,你超过我没有关系,我们要共同努力,打倒廖班长。”

    不能因为谦让他,谢雨荷有意考不好哉?

    而且通过考试李默才发现他们这个班似乎就是传说中的尖子班,学校也没有说,但大多数尖子生都在他们这个班上。别看李默考了第三名,后面第四名第五名学生的成绩,离他差距也不大,随时就能追上来。

    其实相关的道理,李默在夏天就反复地说了,但李母多少有些不甘,为什么就不能考第一呢?

    李默只好再次耐心地劝说:“妈,还记得吕校长曾经说过的吗?上初中,他给我的要求,平均分数得达到八十五分,我已经超了九分,是九十四分。一中集中了整个地区一市四县大部分最顶尖的优秀学生,想考第一,真的太难。这是在一中的,将我这成绩放在县里,在全县初一学生当中,最少能进前三位。妈,我已经很努力了,不相信你问苏伯,每天晚上我都是到十点半才睡觉的,我孤身一人在外容易吗?”

    “小默,我们供你读书也不容易。”

    “妈,我知道了,我也在努力着,可能力有限,这样吧,你将我的试卷带回去,拿到镇中学让老师们看一看,凭借这个分数,我以后能不能上大学。”

    李母真将李默试卷带了回去,但没有去镇中学,而是去了公社中学。

    这才是81年,可想公社中学能有什么水平?不但公社的中学,各镇中学,成绩普遍性地差得要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