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婶,有的是要看的,有的就是想买,别的爱好我没有,就是喜欢看书买书。”李默半真半假地说。
他是有这种爱好,不过这些书,大多数都有用场。
书摆完后,李默看了看。
书架是李默设计的,顺着墙壁,一共七层高,还能再高,不过李默就拿不到了,实际上到了第六第七层时,以他现在的身高,也要站在板凳上拿。暂时问题不大,虽然书多,多层摆放起来,书架还有许多没有摆满的,第一层第六第七层几乎都空着了。但再过两三年,随着李默继续添加各种书籍,即便是第七层,也会摆得满满的。
正中则是一张写字台,边上一摆椅子,李默写作看书的地方。
李默转了转,表示很满意,大苏叔说道:“李默,这里还行,就是不及我爸哪里安静。”
都临着大街了,哪里能有多安静。然而临着大街,则会很安全。当然,一旦都知道了默成了“中国首富”,什么大街也不安全了。小胖也在看着这些书:“李默,难怪你英语这么好,原来你看了这么多英语书。”
大苏叔爽朗地说:“杜正伟,你不要艳羡,李默家有一个外宾亲戚。”
“难怪呢。”老杜显然想错了,眼上沾到外国人,都认为外国人很有钱,那怕是来自非洲国家的人也有钱,漏上一点钱,李默家生活就会变好了
李默也不解释,他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是他干娘送的那块表。
到了美国后,李默花了好几百美元,替老爸买了一只瑞士表,毕竟这只表有些女式化,戴在老爸手腕上,略有点不妥。李默原来是想将这只表索性给老妈戴,但在农村,一个劳动妇女也戴手表,人家会说“烧包”,于是李默便自己戴上了。反正他还管什么式的手表,相反,有的表带粗的,戴在他手腕上还不般配。
他看了看时间说:“杜叔,大苏叔,小苏叔,我们吃饭去吧。”
不是几个人过来帮忙,仅是这些书,以他现在的力气,弄不好只有干瞪眼的份。
第二天发成绩单,谢雨荷一下子滑到了第九名,实际上前十五名咬得都很紧,有一道大题没有发挥好,往往名次就会掉好几位。不过谢雨荷显然出了问题,方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对谢雨荷点名批评。
李默看着谢雨荷,上面方老师在批评她,她在下面一个劲的掉眼泪李默看不下去,谢雨荷与他前世十分相似,看似自尊,实际内心很是自卑,这与廖全宝不一样的,廖全宝不是自尊,而是尊到自大的地步,我天生就是比其他人强,所有人必须被我踩到脚底下的
方老师是好心,但这时谢雨荷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安慰、鼓励,方老师这么做,适得其反。
他站了起来说:“方老师,谢雨荷成绩下降是有原因的,她妈生了肺部肿瘤,说不定还是恶性肿瘤,看了好几个月,她担心她妈的病情,所以成绩才会下降,在这种时候,我们班所有师生应当是安慰她,祝福她。”
李默说完,又坐下。
他也在暗中问过,谢雨荷回答是在做手术呢,在化疗呢。
这是正常的程序,李默问了几次后,便没有再问。
而且他与老杜给了不少钱,在这个年代,想要将这些钱看完,也不容易。
难道她妈的情况在恶化?
方老师呆了一呆,他可不是这些孩子,还弄不清恶性肿瘤意味着什么。但自己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就连学校都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学校自己经费也有限呢。
他问:“谢雨荷,是真的吗?”
谢雨荷点点头。
“越是这样,你越要好好学习,让你妈心情好起来,她病才得好得快。”
谢雨荷又点点头。
基本就这样了。
一群学生走出学校,许多人围着谢雨荷问东问西,李默也走过来,问:“你妈病还没有看好?”
谢雨荷不说话。
“这是你妈的生命!”
“医生说我妈需要两种美国的药,可那个药很贵,医院也买不到。”
不是买不到,而是外汇有限,没有外汇,就买不到了。
“你怎么不早说?”
“那是美国的药,说了你也没有办法。”谢雨荷辨解道,还有一个问题,沾到这种病,钱会花得像流水一般,幸好谢雨荷老爸单位还替他们家报销了一点,否则钱也不够用了。
反正欠李默与老杜的钱,是休想还了,让谢雨荷怎么好意思说?
“你这孩子。”
“你比我还小。”
“你大管用吗?为什么我好几次问你,你什么都不说?你妈这种病越早看越好,能拖得起吗?”
“说了,也不管用。”
她的想法李默能理解,若是能救下她妈的命,说就说吧,可说了,也不可能从美国弄来那两种药,为什么要说,让别人以可怜的眼神看她?
“你随我来。”
李默将谢雨荷带到他的家中,问:“你妈需要哪两种药?”
谢雨荷正在东张西望,李默刚搬进来,许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整理,房间里乱七八糟一团。但男生住的房间,多是这样了。
李默冷不丁地问她,她惊了一跳,说:“李默,我也不清楚。”
“你妈在魔都哪家医院总得清楚吧?”
“这个清楚。”
李默开始打电话查,查了好一会,才查到哪家医院的电话号码,再打电话过去询问。哪边估计也搞不清楚李默的身份,不过一会,有医生过来接了电话,说了两种药的名字与数量
李默用笔记下来,然后打电话给郝立克,让郝立克在美国将两种药买好,寄到谢雨荷家中:“谢雨荷,你家地址,邮编”
谢雨荷又在犯傻,她有点弄不清李默身份了,为什么一个有住着这么大的房屋,还装了电话,现在装电话的人,有几个是普通人?另外李默还打电话给外国人她又被吓了一跳,连忙说了她家的地址邮编。
李默又一一报给郝立克,郝立克多少还有点汉语基础,这也是李默当初找人选的原因,若是一点汉语基础都没有的话,马上记地址时可能就是大麻烦。地址弄错了,药也送不到谢家。
“好了,哪边用的是特快,不用十天,这个药就会寄到你家。你家还缺钱吗?”
“不,不缺了。”
“缺还是不缺?”
“眼下不缺。”谢雨荷慌乱地说。
“眼下不缺,那就是以后缺了。”
谢雨荷也不知如何回答,她妈病好得快,钱差不多也就够了,若是好得慢,金山也得填下去。李默说:“跟我来。”
又带着她来到农行,找到邢主任,取了五千块钱,说:“路上带着钱,不要紧张,越紧张越有人盯着你,懂吗,带回家,给你妈看病去,不够对我说一声。够了,也不要急着还,我家不缺这个钱,钱留着给你妈调养身体。”
“李默”
“什么都不要说,方老师说得对,你妈这个病,心情好坏也能关系到病情是否能好转,你成绩考得差,你妈就会更急,一急,病情就会恶化,懂吗?不就是缺钱吗,我借给你。”李默这一刻,分明感觉到自己说话的语气就像一个暴发户。
“不知道上面如何看待自己这个暴发户?”李默看了一眼窗外,心里想到。
………………………………
第117章 六尺巷(上)
李默现在也不算是有钱人,在内陆可能是明面上首富,但大部分钱投入到微软,十几年后才能收回来,当然,从明年起,微软开始大规模的盈利,在微软上市前,会将投入的本金提前收回,可这点钱又能做什么?
但几年后,会陆续有好几个机会,机会年年有,不过前世李默没有注意,不注意则不知道,不知道则抓不住,不过这几个机会,他记得比较清晰,还记得那个笔记本上。
有的,现在确实需要考虑了。
还有好几年呢。
曹镇的冬天也让人难受,特别是路面。
这里位于沿江一带,说热,冬天照样冷得要命,说冷,夏天又热得要命。
眼下冬天与后来冬天相比,依然比较寒冷。
冬天时不时地落雪,大雪,中雪,小雨夹雪。
下雨天还好一点,路面上都是雪了,至少不泥泞。就怕出太阳,雪水一点一滴地融化着,加上人踩牛踏,泥浆裹着半化不化的冰块、半冰半雪的黑冰团、一团团化掉的水渍,使得路面像是一团稠密的面糊汤。
李默只好尽量地从小路走,小路上行人少一点,往往会长满茂盛的野草,野草也枯黄了,但路面不会泥泞。
只是这些长满野草的小道往往很狭李默用小拖车拉着行李,有时不得不只悬着一个车轮,拉着它往前跑。像他这样,这个小拖车,拉上三四回,几个小辘轳必然被拉坏。
主要李默依然很到了明年身体长起来,即便带着一些行李,也能扛着它们到处跑了。
李广平正在田间忙碌。
他从大棚里钻出来,看到儿子回来,立即跑过去,将李默的行李接过手中。
现在他不说李默为什么每次带着这么多书来来回回,这可是挣大钱的。
看到他回家了,小妹与两个弟弟一起围过来。
两个弟弟也略略懂一点事,但也不完全懂,跟着姐姐围着李默转。
李默打开包裹,从里面拿出一大袋糖果,三个小家伙高兴地抢过糖果袋,跑到一边“分赃”去。
“爸,你上次回来,将户口本挪在我包里,”李默又从包里拿出户口本。
“我上次去,你为什么不说?”李默母亲很不满地说。
农村用户口本很少,一般只有在交农业税时出示一下。可是李家农业税早交过了,不然李默也不会将户口本偷偷扣下来。
问题是前段时间,公社弄来一批化肥,让各户种大棚蔬菜的农民,持着大队证明,以及户口本去买化肥。化肥紧张啊,种蔬菜的农民越多,化肥就越紧张。
李默母亲在家找户口本,找了大半天没有找到,然后与李广平爆发了一场“战争”,骂李广平到美国看花花世界,都看花了眼睛,连户口本什么时间掉了,都不知道。
李广平觉得很冤枉,不错,王翻译很热情,敢情他真以为王翻译是一个大大的好人呢,带着李广平转了很多地方。不过李广平美国一行,当真很舒服吗?从巢市赶到鸠城,再从鸠城赶到魔都,从魔都赶到香江,从香江赶到纽约,从纽约赶到洛杉矶,从洛杉矶赶到西雅图,再返回洛杉矶回国,一半时间就在路上折腾了。
两人大吵了一架,气得李默母亲跑到李默舅舅家,但大棚蔬菜得要人管理,李广平只好又跑到李默舅舅家将李默母亲接回来。最后还是曹书记出面,给了化肥,又替他们开证明,重新办了户口本。
听着父亲杂七杂八地边吵边说,李默额头上冒汗,他立即打断这个不好的话题,问:“爸,电视机问了没有。”
“有人想买,但多数想买黑白电视机。”
李默皱了皱眉头。
他给出的价格表面上似乎不是很诱人,若是有渠道的话,一台黑白电视机也不过五百来块钱,不带遥控器的十八英寸不到一千五百块钱,带遥控器的一千五百多。
李默所说的,只要卖到中国的,产品质量都比较次,可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他们显然不知道了。
但这是有渠道的,没有渠道,加上五六百块钱,也未必能弄到一台彩电。装电话难,想买一台进口彩电,并且是平价去买进口彩电同样也困难,不然电信部门领导都不会与李默搭成交易了。
因此到了86年年,价格放开后,一台苏城组装的索尼十八英寸彩电能卖三千多块钱。
因为大棚蔬菜,曹镇这些农民信息变得更发达,相信他们也能打听出这两者之间的差价。
不过若是黑白电视机,交了关税、托运费后,差价几乎变得很也没有那么紧张。
“爸,你再劝一劝他们,机会难得,以后我也不会再让郝立克带电器过来了。”李默这个举动,主要还是怕烦,怕一到晚上几百个乡亲跑到他家看电视,但也不是坑各个乡亲,下回他不让郝立克带了,有人再想买,十八英寸的,没有两千多块钱,是休想买来了。
“我再说说。”
李默也没有太在意,只要有十来户人家动了心思,想买,不管是黑白,还是彩电,不会有太多的人往他家里跑。李默得赶紧做另一件事,他先让父亲伐下一棵小树,用锯子锯成几截树桩。
李广平莫名其妙,李默跑到隔壁李大政家里。
这是他前世一段很不好的记忆,也就是在几年后吧,李大政父子将李默家一棵柳树砍倒了,拖回家中,李广平夫妇上门论理,结果被李大政父子暴打了一顿。李默父亲被打得鼻青脸肿,在医院睡了好几天。
那时李默还没有完全“开窍”,一颗大杨柳,在农村不稀罕,而且他们三兄弟当中,李大政是员,平时看上去很和蔼,为什么突然变得穷凶极恶?
慢慢长大后,李默才明白关键。
一棵大杨柳不稀罕,可种在两家屋基地交界的地方。树是他们家的,这块宽约二十公分的屋基地也等到变相的是他们家的。
不是二十公分宽的屋基地,还牵涉到三个问题。
第一这里是圩心,也就是圩的中心区域,地势比较低,汛期到来时,长江的汛水一时半会流不到东海,于是长江沿途地区为了确保江堤安全,将各条支流的水闸关上。水闸关上,各条支流的水位会迅速上涨,涨到什么地步呢,最高水位能与圩区低洼处相差十几米,比传说中开封外的黄河悬河还要悬。
这种情况下,各圩区排水站不敢将圩内的水往外排了。虽然水稻不怕水,遇到汛期雨水多的时候,低洼处的稻田产量多少会有损失。
因此往往建造新房子之前,必须将屋基挑得很高,李默家前世的屋基就有八十多公分的高度。
二十来米长,二十公分宽,八十多公分高度,想一想要担多少泥巴,耗费多少劳力。
其次是取泥的难度,一般到秋后农闲时,到人家田间取泥,人家也不会任你无限度的取泥,生生将稻田变得低洼起来,散香烟是必然了,领人家的人情也是必然了,可还是不够,李广平主要还是在自家秧田里取泥,生生将半分田秧田取得变成一个小池塘。
最后是屋基地的面积有限。
纵然给李大富再多的香烟,再多的猪肉,李大富也不敢拿出多少秧田,给李广平做屋基地。后来李广平只好从自家秧田打主意,拿出近一分半的地,做了屋基地。
这是现在政策不管的,不允许,大队干部能过来将你家房子都拆掉了,但政策不管,这些地的面积还得算在耕地面积上,那每年就要乖乖地交农业税,以及其他支出。
李大政这颗树抢下去了,屋基地、门前的谷场、后面的院子,一厘多地抢走了。
人还是那个人,但在这种利益下,于是变得凶恶。条件好了后,大家心态渐渐放宽,隔壁也没有在上面盖房子,而是当成了过道“争议地区”,我们两家共同拥有吧。李广平吃了苦头,有了“自知之明”,也没有当真。
李默想明白后,只能感慨,丛林法则无处不在,国家如此,邻里关系也是如此
………………………………
第118章 六尺巷(下)
两家都要盖房子,隔壁已经挑泥加高屋基地。
李默劝父亲不要动,这种新挑起来的屋基地,不牢固,盖瓦房不存在问题,一旦盖起厚重的楼房,就会引起不好的后果。前世李广平盖的楼房就是如此,屋基地不牢固,加上土瓦匠技术又不行,房子盖好,几年后,楼板开裂,于是在上面用水泥浇灌了一条小埂,不然下雨天,雨水都能淋到屋子里。都这样了,只要有一个五六级的小地震,估计摇上几下,李家楼房就会成一片瓦砾。
想要房子牢固,还得用石渣做屋基地。
而且在自己催动下,整个塘湾村大半人家都将盖房子提上议程,整整提前了三四年。隔壁也在挑屋基地泥,弄不好,冲突还会发生。当然,发生了,李默也不害怕。但没有这个必要,提前避免岂不是更好?
他找到李大政,说:“二伯,你家明年要盖房子啊?”
“是啊,我家只盖一个瓦房,不像你有本事,要准备盖一栋大房子。”李大政笑咪咪地,慢条丝理地说。
李广平一直不盖房子,有人不理解,公社的领导都过问了,李广平依照李默答复说,到明年,再等一批稿费下来,争取盖一栋大房子,一次性将房子盖好,以后省得为房子烦神。
公社领导还以为只是一栋普通的楼房,听后笑笑也不作声了。
“什么大房子,只是有一个想法,哪边的钱也不好赚,到手了才算是我家的钱,”李默谦虚地说了一句。
然后请李大政看两家屋基地的分界线,李大政不满地说:“小默,这有什么可看的,难道我家还赖你家的屋基地。”
呵呵
李默心中冷笑一声。
前世那场暴力给李默带来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好心人,但因为这件事,对他影响可不原因他也知道,这是两家实力严重不对待的结果,父亲临事时处理的手段不高明,太过简单直接,才迎来了场惨痛的羞侮。
可对他影响一直存在着,包括他对人性的看法,也是持悲观消极态度的。
两世为人,李默都不是坏人,心性比较善良,但对其他人始终持着一种戒备心。
前世李默只是一个小人物了。但这一世,继续对李默影响着,只要对李默产生影响,以后李默的举动则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那是以后了。
李默继续微笑地说:“二伯,有一句话叫先小人,后君子。看看我与美国哪家公司签订的合同,多细密啊,不能因为我书写得不错,或者他们对我也不错,就马虎大意,以后反而扯不清。”
“那好吧。”
两家人来到屋基地分界线,李默很自觉,退后了十几公分,说:“二伯,就从这里开始分割如何?”
“行啊。”
但李默被李广平拎了回去,责问:“你傻了吧,让出了多少?”
“不让行吗?你没有看到他家的泥巴已经覆了过来?这就摆明着想占便宜。闹将起来,我家能斗得过他家吗?而且这么大房子盖起来,多刺人眼哪?”李默反问道。
“屋基地还够用吗?”
“不让也不够用,用秧田来做屋基地。”
“可”
“爸,可什么?两分田秧田一年能挣几个钱?”
不开发到这里,土地仅是粮食收成,价值很可怜,就是以后开发到这里,李默也不会在乎这几个钱。
而且这个房子一旦盖起来,确实太招人眼。李广平叹了几口气,用力地在李默画下的直线上,将几根树桩打下去。
回到家中,李广平默默地喝起老酒。
“爸,你从河东搬过来了,门户单薄,又没有什么血亲在身边支援,那时你就要想好了,要面临着这种结果。”
其实与前世相比,李家生活环境变得好多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感恩的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领李家的人情,但至少在表面上,他们不敢表达出来。
李默继续说道:“爸,你还要明白一件事,我家高度已经不一样了。”
“什么不一样?”
“爸,我陪你喝两杯吧。”
如果郝立克看到了,也会像乔治一样喊卖糕的,但在曹镇农村很正常,半大孩子喝酒的不要太多。
李默酒量还行,不过前世戒掉后,渐渐没有什么酒瘾了。倒是烟瘾一直存在着,好几年拘于年龄,没有吸烟了,但看到别人在抽香烟,偶尔还动过想买一包回来抽的心思。
李默喝了一杯酒后,又说:“爸,能占多点地?我知道你心痛地,知道美国吧,他们哪边不说亩,而说英亩,一英亩等于六亩,我们这边的大亩,则等于三亩**分田。一万英亩大约三四百万美元就能买到了,你想要地,以后我给你买一个农场,如何?”
李默这个价格不大标准,一般回报高环境好的农场会比李默所说的价格还很贵,回报低环境差的农场会比李默所说的价格还要便宜,但越是便宜的农场越不易经营,特别是中国人过去,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十之**,会立即亏本。
李默只是做一个比喻,实际美国农场也值得投资,但对于李默来说,回报率太低。
“怎么可能拥有那么多耕地?”李广平不相信地问,一万英亩,几乎相当于大半个柳叶圩的耕地面积。
李默的高祖就是大地主,不过几百亩良田。
“人家是机械化生产,科学管理,我说的只是中小地主,听说还有几个大地主拥有上百万英亩的耕地或牧场,要么等以后我们家有了钱,我去哪边替你买一个小牧场或小农场,不大,五六千英亩的,反正我也替你办了绿卡,出国方便了,偶尔出国散散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