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惦量,几个小流氓开始找李默与小胖麻烦。
派出所的人知道赵成忠的背景,才含含糊糊地,没有立即处理。
当然,在上面两个大神压迫下,省厅直接派人下去,可不管你是什么领导,除非你是市里一把手与二把手,不然什么面子也不会给。
仅是几天功夫,一批批小流氓抓了起来,当成大案要案来处理。
几个民警直接开除了。
那个领导也停职审查了。
甚至连劳改农场的两个领导都被牵连进去。
“李默,这下子你满意了吧。”
“行,方主任,知道我以前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什么事?”
“我在石头城认了一个干娘。”
“听说了。”
“她虽是一个小领导,但对我与我家人一直很不错,因此我做了一个承诺,未来《侏罗纪公园》三部曲的所有纸质稿费收入,一半,我将它拿来送给她的几个女儿。”
“那得不少钱吧。”
“可能有几百万吧。”
“滋滋,”方主任倒吸冷气。
“我们李家的宗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报之,况且作为一个中国人,回报国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是说给方主任听的,还是说给上面的人听的。
李默也没有办法,先他在赵家就判断出赵成忠挣了黑钱,只要敢挣黑钱,弄不好连杀人都敢,就是不敢杀人,看看老杜的下场,直用刀子捅啊,捅了两刀!
他通过民警的态度判断出赵成忠有后台背景,不然也不会这么做,当真是闹着好玩?不用想,这次惊动了多少大人物。其实李默本人这时候也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大人物”,就是身份没有曝光罢了。
“这是武领导留的电话,若有事,你打电话找他,千万不能对美国人说,懂吗?”
“好的。”李默认真地记下电话号码,返回巢市,正好能赶上下午上课。
他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学校门口,看到赵成忠老娘了,泼妇一般地指着学校大骂,而且这个妇人眼睛特好使,一眼就瞅到了李默,上来一个大巴掌抽在李默脸上。
李默拨腿就逃,不是往学校里逃,而是往家里逃。
逃回家中,找出武领导留下方主任的电话号码,拨打起来,一个女同志接的电话:“喂,你好,这里是国安部,请问你是那一位?”
国安部啊?李默脸上表情立即变得多姿多彩……人家牛,是用青龙偃月刀来砍柴,但自己更牛,抱着原子弹去炸一只小蚂蚁……李默好笑地报出武领导的姓名。
武领导并没有认为他是用原子弹炸小蚂蚁,反而表扬道:“李默,这就做得对了,有困难,找警察,即便某些警察不好,还有国家在你背后,懂吗?”敢情他真当李默是一个小孩子,来了一个谆谆教诲。
“懂的,懂的。”
“你那件事还没有处理好?”
李默将方才的情况说了说,确实这个女人这一巴掌打得可狠,整将他半边脸打肿了。
“你先别去学校,再等一刻钟,知道吗?”武领导也闹不清什么情况,万一那个女人起疯来,对李默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情就闹大了。
“好,我等一刻钟,武领导,你们国安部有没有一个叫龙组的组织?”龙组的什么,李默知道可能是一个笑话,但对这个部门,李默真的很好奇。
“龙组,李默,你以为是在写小说啊。”武领导啼笑皆非地说。
李默真等了一刻钟,他再来到学校时,看到几个警察正将铐着手铐的赵成忠母亲往警车上送。几个老师围在边上看,还兴奋说:“太不像话了,当真国家没有法律了。”
许多老师以为是校领导出面,才有了这次大抓捕。
方老师心痛地问李默:“李默,怎么样了?”
“真有点痛。”李默捂着脸蛋说。
“快,跟我去医院。”
李默想了想,去了医院,大夫开了一些药,又给他脸上涂了一些药膏,李默才随方老师回学校。来到班上,李默第一件事是问小胖:“杜正伟,你爸还好吧。”(未完待续。)
………………………………
第128章 水(一)
“没有危险了,市里这次做得不错。”小胖还有些发虚地说。
下面的人不知道,市里领导在流传说着一种说法,可能一中有一个孩子或一个老师,当然,他们本身没有什么,但他们背后可能有一个通天的大人物。
去年小流氓到一中闹事,随后市里处理了,那个大人物没有出面。但今年赵成忠闹得太不象样,居然直接用刀捅学生的家长,加上派出所的几个民警不作为。这才使那个大人物看不下去,出了手。
那个大人物是谁呢?
没有人敢猜,也没有人敢调查,想一想,全国有多少事啊?前线还在打仗呢。
为了一个小流氓,居然惊动了两个部里的领导打电话下来,这个大人物简直是直达天堂啊。
真没有太在意李默,因为李默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今天挨了一个大巴掌,但前几天只是烫了一下。
问题还是出在老杜身上,不是老杜有背景,有背景至于要做个体户吗?
而是这个大人物关注到老杜了。
产生了这个想法,可想而知,会有什么后果。报销了老杜所有医疗费,几个领导还带着一大堆慰问品亲自下来探望,另外还表态,老杜关门所产生的损失,市里会全部负担。
廖全宝是廖全宝的性格,李默是李默的性格,杜家父子是杜家父子的性格,杜家父子性格就是心宽体胖。
市里都这样表态了,小流氓也抓起来了,准备调查一段时间,搜集到所有罪证后重判,甚至连“混”在干部里的败类,开除公职了,老杜自然心满意足,连声表示感谢。
“那就好,”李默舒了一口气:“放学后,陪我一道看望你爸去。”
小胖子点点头。
都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不见外了,李默也确实能看望一下。
郭紫蓉在后面低声说:“李默,都是我不好……”
几天下来,她爸是领导,她听到了一些消息,是上次李默、小胖替她出头,得罪了这些个小混混,赵成忠以为自家有后台,替兄弟们报复李默与小胖,老杜这才中了两刀。
“红颜祸水啊,”李默玩了一句玩笑,也不算是开玩笑。确实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才引起来的,而且害了不少人。不是老杜,老杜虽中了两刀,没有大碍,政府又给了补贴,至少不能算是祸水。
也不是李默,虽然听说老杜中了两刀,让李默想起来十分后怕,但他本身没有遭到什么严重的伤害。
主要还是那些小流氓们,这次关进去,有的关了,有的人都会被打靶,就像赵成忠的老妈,弄不好不关上三年四年的都不会出来。
回想一下前世吧,有的人仅是搞了一下男女不正当关系,也被判了三四年,还要“游斗”。不管祸害了好人,还是坏人,她已经祸害了许多人。
“你说什么呢。”也长大了,这段时间郭紫蓉越来越不掐他了,不但她在长大,李默也在渐渐长大。
然而李默一直疏忽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四年后,他才想起来,不由惘然良久。
外面又下起了雨。
天色晦暗,乌云翻滚,先是碎雨,雨珠越滚越大,落在地上,哗哗作响。
在这个时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常落雨,若是连出五六个大太阳天气,反而不正常了。
鲍老师不得不放大嗓门,不然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到他说话。
两个警察打着雨伞,来到班门口,看到学生在上课,也没有打扰。
但其中有一个警察指着李默说着什么,其实也没有说其他,就是说李默是受害者,似乎成绩不错,还出了一本作文书。
另一个警察同样没有太在意,一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天之骄子,有不少孩子十分聪明优秀。
下了课,两个警察走进教室,来到李默面前问:“你是李默吧?”
“是。”
“能不能随我们做一个记录。”
“好。”
两个警察将李默带到办公室,他们问,李默答。
去省里的事,李默没有说,两个警察也不知道,不知道就不会问了。
上课铃响了,一名警察说:“李默同学,打扰你了,你去上课吧。”
“没关系,”李默小跑着,来到班上。
雨越下越大了,不跑身上不一会就能淋湿掉的。
小胖乘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功夫,低声问:“警察喊你干什么?”
“做个记录,你还以为我是坏人哪。”
“不知道这些家伙得关上几年?”小胖叹了一口气说。
若是关上四五年,他高中毕业了,出来就出来吧,若是关上一两年就释放出来,说不定风头过了,他家还是麻烦。
“杜正伟,你不用担心。”李默说道。
这次就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不但这几个家伙惨掉了,弄不好已经进去的哪几个家伙,还得加刑。
放学后,李默买了几斤水果,打着伞,与小胖一道来到医院。
老杜心态好,还说:“李默,你不用担心,我这次啊,是因祸得福,政府还免掉我以后三四年税,给予了各种照顾。”
李默仔细地想了一下,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当然,他也不会傻呼呼地点破,打趣地说:“杜叔,你舒服了,可我得好几个月吃不到你面条了。”
“那是,巢市论面条手艺,哪一家师傅有我做得好?”老杜自傲地说。
“如果你去了京都,会不会做得最好?”
到北方做北方人的面条,再与北方做面条的大师傅比面条手艺……老杜脸胀红了,他说:“去,去,快与正伟一起回去努力读书。”
李默哈哈一乐。
老杜只是头脑灵光,利用如今信息封闭,抢了一个先。实际再过几年,即便在巢市,也有一些北方的面条馆子,水饺馆子。当然,到了那时候,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再说了,老杜跑到巢市场来开面条馆,赚钱是次要的,照顾儿子才是主要的。老杜也有不好的地方,他与其他人一样,比较重男轻女,在家乡还有两个女儿,他直接扔给他的父母,也就是小胖子的爷爷奶奶,他不管了。
但是人,都会有缺点。
也是人家的家务世,李默没有权利插手。
期末考试就到了。
考完了,李默没有立即回去。
不但这个暑期,以后寒假暑期,他也不打算出在家里只上多久。
城市里蚊子本来就比较少,点上一盘蚊香,基本就没有蚊子了。加上开着空调,他可以安心地学习与写作。
在老家不说条件有多艰苦,就说这个蚊子吧,叮在身上真痒啊,痒了,要不要挠一下,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与写作的效率。但巢市治安再次好转,不是几个中学附近好转,而是整个市区全部好转。
甚至晚上有民警巡逻,看到穿着“奇装怪服”,或者留着长头发,或者烫着头发的青年,一律不问原委,先将你带到派出所,关上一夜再说。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理发店生意直线上升,许多青年跑到理发店将长头发,“依依不舍”地剪去,或者将烫卷的头发再次烫直。
公安部门抓捕也没有结束,不但在城市里继续抓捕,还分出一部分人手,跑到乡下搜查相关的嫌疑人。
正好,过等时间,他们不用为“指标”犯愁了。
渐渐到了七月底,离严打的号角越来越近,李默这才回去。水火无情,虽然家里有了一条船,他还是不放心。
他来到汽车站,看到好几个民警,在汽车站盘查着来往过路行人。李默是小孩子,没有人问他。他坐上了长途汽车,心里说了一句,其实还是穷啊,再过二十年,还会有人犯罪犯法,但治安不会那么差,至少女青年敢走晚路,敢上夜班,敢半夜三更地出来疯狂……
这也是一条坎坎坷坷,艰难困苦,同时又是波澜壮阔的新长征之路!(未完待续。)
………………………………
第128章 水(二)
有一段典故,赵匡胤最后一次攻太原。久攻不下,将汾河堵塞起来,引汾水直灌太原城。辽军闻听后派援兵来救,赵匡胤只让何继筠带着几千宋朝官兵于石岭关设伏,轻松地打败了辽军。
史上辽**队也没有那么恐怖,最好的例子,便是辽国第一战神耶律休哥与宋朝大将李继隆的两次对决,辽军兵力是李继隆的数倍,还多是骑兵,耶律休哥的能力更不用说了,但两次都被李继隆杀得抱头鼠窜。之所以失败,原因很简单一头绵羊带着一群狮子与一头雄狮带着一群狮子的区别。赵匡义内治确实不错,可他那懂什么军事?
然而太原城就是拿不下来。
问题来了,太原城外不是沃野千里,成了一个超级大湖荡子,天气也热了,说不定水里有多少淹死的牲畜,淹死的百姓,还有死的战士,虽埋入土中,相信来不及打造棺材,水一浸,各种各样的细菌一起飘出来。
蚊子是随水而生的,它们到处爬,然后在军营里的士兵身上叮咬,虐疾来了,因此史书记载:时大军顿甘草地中,会暑雨,多被腹病。
赵匡胤退兵。
宋军退走,北汉派人将宋军的土堤掘开,将城外的洪水疏导出去。
水退下了,可是太原城墙在洪水里浸泡了数月之久,城墙一起变得酥软,太阳一晒,又失去水压力所形成的支撑力,许多处城墙摇啊摇,一起瘫塌。
如果赵匡胤知道这个原理,整个宋朝历史会全部改写。
这就是这次柳叶圩破圩的主要原因。
今年汛期比较大,高峰时,河水都漫过了堤岸。各个领导只好带着老百姓另加防洪坝。
如果再涨下去呢?
也有办法,选择一个较小的圩,让领导带着百姓迅速撤离,掘堤泄洪,强行将水位线降下来。勒辅与于成龙那次争执,也是这个原理。不是勒辅非得从于成龙睡倒的那段堤岸掘堤,而是于成龙是地方官,他不配合,勒辅就没有办法将堤内的百姓转移撤退,当真不顾堤内几十万百姓的死活?河工毁于一旦。
黄梅天结束,不代表着危险解除,必须等长江水位慢慢下降,才能将支流的水闸打开,让内河的水徐徐排到长江,水位下降,各个圩才能渐渐安全。
现在曹河入江口的水闸已经打开,水位线也在迅速下降所有人都松怠了。
这些原理李默都知道,但如他所写的,千百年来,这道圩埂就屹立在这里,任河水涨河水落因此与其他人一样,就没有深想。
可见,想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是多么地困难。
李默坐在长途汽车上,看着开始落下去的河水,他不但没有深想或者说他一直在想这次破圩的原因,但被前世的传言误导了,说排水站放水灌溉,导致了破圩。黄梅天一般农历五月末就结束了,到了农历六月,都是酷热的夏天,可能排水站会放水进来,满足圩内农用灌溉水的需求,反正大河里水不要太多。但就是放水,如何导致破圩的?
出发点就严重弄偏掉,哪里能想到真正原因?
李默在南岗小学下了车。
对于市建筑单位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工程,建设速度很快,如今早就建好了。
不但有教室,操场,操场在“岗”的下面,学校在“岗”上。
李默还让他们将中间的土坡修成石阶,不完全是水泥,是用水泥裹着各色石子,修成的几十阶台阶。
这样一修,真的很漂亮。
吕校长还答应了董书记的提议,按照图纸上所画的,明年发动小学生载树。若这些树长大了,南岗小学能成为方圆数里一个小风景点。
但是几个老师也纳闷,是那个善心人出的钱?这可不是少钱。
张乡长是知道的,但他答应过了,什么也不说。
几个老师猜了半天,就是没有猜出来,最后郑老师说了一句,管他是谁,反正捐了,就是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一想也是,喜滋滋地跑到新学校里参观,越看越满意,然后说,城里面的学校也就这样吧。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这个好心人买了这么多电子琴,谁会弹哉?
吕校长便给徐老师下了一个严厉的任务,这个暑假必须学会弹电子琴,至少能勉强弹一弹,不然如何教学生?
李默转了转,表示很满意。
别看这项工程很它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当然,这几年,李默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他背着书包回家,连衣服都没有带,书包里也不是书,更不是暑期作业暑期作业得到八月中旬才开始做,做的过程实际就是温习的过程,正好接上新学期。
时间紧了,写作,现在每个星期又要拿出八个小时出来学音乐,想保持成绩不挪下,就更要重视学习的效率。
带的是他第二本的二稿,二稿誊抄后,还得要修改,这是修改的尾声了,回到巢市后,则可以定稿誊抄,毕竟它的篇幅不是太长。
连衣服都没有带,反正几天后大水一来,他的家一,二,三,就会趴在洪水里。
改革之初,变化最大的,就是农村,城市暂时变化还不是太大。
这个变化,就是农民从半饥半饱变为能吃饱了。因此别看十几年后,农村又再次大幅度的落后,若是你对上了岁数的农民说,我们一起回到几十年前,脾气不好的老农说不定得抽你。
是更接近平均了,但连饭都吃不上,这样好吗?
在李默催动下,以李庄、塘湾为幅射,周边村庄变化更大。
许多人家都盖起了新瓦房,包括李庄的李义、李大友、李大政
“这次损失更大喽”李默低声呢喃一句。
如果不是亲自弯着腰下田干活,又连续的晴天,路面干燥,农村一年四季风光还是不错的。
例如现在,空气清新,大片大片嫩绿的晚稻秧苗,半黄半绿的开始抽穗灌桨的中稻,就象一幅色彩饱满的油画。
李默回到家。
李广平问:“小默,你那个钱攒够没有?”
敢情李广平夫妇还以为李默那个房子是租的。虽然李默母亲去了两次,李默也不在家做饭,只利用了三间房子,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还有一间是学音乐的,学音乐的不用李默母亲收拾了。
她又看着房屋里有不少家俱,也没有怀疑,只是问了一次,怎么没有看到房东,让李默搪塞着支吾过去。
他们有两个误区,以为出书就像卖菜一样,得将菜卖出去,才能拿到钱。
大批汇款回来,转到国内存折上,必须让他们过去办手续。
他们知道李默有美国存了钱,但可能存的钱,未必能盖起李默画的那栋大房子,因为书有可能未完全卖出去。
只是看到许多人家都在盖房子,李广平更急了。
不用儿子的钱,他们手中也有钱盖起漂亮的大瓦房。
李默说道:“我已经打过电话,让郝立克几天后,就钱打过来。爸,我想问一下,这三栋房子,你选择那一栋?”
他开始设计的那栋房子最好,已经接近真正的园林式别墅。
李默一直觉得不妥,又收敛了一些,画了第二幅设计图,也就是他拿给董书记看的那张图,董书记虽然未说什么,李默又犹豫了。不管怎么说,董书记是那家建筑单位的一把手,他都觉得夸张了,若是出现在农村,农村的人又会怎么想?
他又画了第三套设计图,当然,现在将它造出来,在农村依然会让人觉得震撼,但比第一套第二套好得多了。
李广平看着这些图纸,李默又说:“无疑,第一栋房子最好,可爸,你想一想,它造出来会有什么影响?”
“是啊,上面也不让我家这么造啊。”
造是可能以造的,真县里来查东问西,自己可以打一个电话给武领导,我挣了四百多万美元,花四十万造一套房子,难道不行吗?
但这个房子真造起来,太扎人眼睛了,不但在这时,即便再过二十多年,它还会刺人眼,李默担心会引来一些不好的事。
李广平想了很久,眼光从第一套房子图纸上转移走了,很是舍不得家里不止是李默一个儿子,后面还有两个小儿子,若真有了这样漂亮的房子,两个小儿子以后都不用发愁了。也不是他想得这么长远,农村人虽然见识可能有限些,但他们也有他们的计划与打算。
“最后一套吧。”
“好,过段时间我请建筑单位来盖房子。”
“建筑单位?”
“这是楼房,而且构造比其他房子复杂,农村土瓦匠能盖好它么?”
“那得多花不少钱吧。”
“爸,我会托邢主任,就是上次农行那个主任帮忙,花不了多少钱,再说,就是多花一个两三万块钱,当真要在意吗?”
“两三万块钱,说得轻巧,你知道我一年挣多少钱!”
“爸,你挣不到,我能挣得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