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缬霸骸U馐呛侠淼纳桃挡僮鳎锔蚋疽膊环炊裕拦危窃谧鲂恪
各个媒体又将李默种种翻将出来,甚至包括智商论,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有没有105,不大好说,但李默的智商,绝对在150以上。
别说,还真有许多人相信了,甚至有人认为李默智商还不止150,矮脚鸡图书公司更是狂称,李默智商不是150,而是170、180,比爱因斯坦还要高,不相信,请看他下一本书……或者这样说吧,不相信,请买李默第二本书。
也是正常的商业手段,大家看了看,同样笑笑没有当真。
然而对于这个记者,这些信息量就太大了。
不管真不真,先买一本书看着再说。
他买了一本《侏罗纪公园》回来翻看,他英语还是不错的,看完了,也不相信了,不是说它写得有多好,关键它是一个十岁孩子写的,这孩子得多妖孽啊。
于是打电话回来,总部的人便授权他采访。
这一采访,信息量更大,包括李默的收入,还有李默的投资,于是这个记者又兴冲冲地跑到了微软采访。现在微软比前年好得多,但也不算什么大公司,小股东的老乡来采访,也接见了,并且回答了李默的收益。别认为李默傻,这份投资,若是现在换成现金,最少在一千万美元。当然,微软的人也感到自豪,这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这得多神、神、神哪!
那个记者走出微软总部,也没有总部的说法,现在仍是一个皮包公司,只能说是一个大型皮包公司。那个记者一边消化着这些听来的信息,一边感到他都要跪拜了。
他带着大量报纸,录音,笔录,返回石头城,将这些信息整理出来,登在《杨子晚报》上,还不是一期登的,分了三期,连续登了三天。
余下两期还没有出来,廖全宝拿来的是第一期。
不是他在家看报纸,是他老头在家看报纸,看完了,用此来教育儿子,戒骄戒躁,别以为你聪明,看看人家!
廖全宝便将这份报纸偷出来,用此来打击李默。
你出两本作文集算什么,总共才发行了十来万册,还是教育局拉关系强压着巢市各个学校购买的,否则发行量更可怜。
看看人家,一本书就卖了上千万本。
多少本那记者弄不清楚,反正北美发行了四百多万册,但今年刚刚发行的这一百万册卖得更慢了,这是矮脚鸡就南希夫人邀请李默做客的势发行的,反正各个书店也不怕卖不掉。大约拖上一年来时光,一旦电影开始正式拍摄,自己订购的这些书还不够卖的。另外就是北美地区以外,各个国家发行的数量,那记者就不大清楚了。
后面的数量就连郝立克也不大清楚,毕竟有的是直接授权发行的,但他估计着,总数量大约超过了七百万册,不会超过九百万册,根本没有一千万册。当然,这个印数确实非常恐怖了。
再看收入,李默两本作文集的收入,没有一千块钱,人家是一千多万美元!
李少春看后咂舌:“这是哪家的小孩子,太厉害了。”
各个同学一起围过来看。
小胖子也围了过来,他看后,问李默:“李默,你不是说在美国出了一本书?”
“杜正伟,还真不好说啊,说不定这个李木就是李默,你看,我们像不像?谢雨荷,将你眼镜借来,给我戴一下。”李默开着玩笑说,然后将谢雨荷的眼镜摘下来,戴在眼睛上,大叫一声:“谢雨荷,你这眼镜得多少度啊?”
整让他眼睛花掉了,他忍了忍说:“你们看像不像?”
说完了,李默立即将眼镜摘下来,不能再戴了,马上连头都要昏掉了。李默还给了谢雨荷,心想,这孩子为了成绩,真的不要命了,她这眼镜的度数不低于八百度吧。
为什么出现李木的错误?还真不是那记者翻译的错误。
李默当时写作者名字时,开始也写成了o·li,李默刚写完,忽然想到了他吃过的一种意大利面条,它名字就叫莫里。
他不迷信,但多少也有些忌讳的心理因素,自己去美国,是挣美国钱的,说挣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是等于利用先知先觉,去抢美国人的钱。
李默是去吃人家的,不是让人家吃他的。
这个oli名字多不好啊,于是李默改成了u·li,那记者也直接译成了李木。
改了名字后,李默又发现了一个好处,真传到国内,虽然音相近,多少会起到一些迷惑作用,包括他的戴眼镜。
同样是眼镜,两个眼镜是不一样的,李默买的是平光眼镜,也就是装逼眼镜,没有度数的,但为了装逼,眼镜架不用说了,做工很是精美。谢雨荷戴的是老式近视眼镜。
这两者戴上去,能一样吗?
李默去美国,穿的是小西装,打了一条领带,矮脚鸡为了宣传他,又请来发型师,替他吹了头发,特别到了去年,这一打扮,一看就是一个很帅气的少年人。
但现在呢,李默穿着他老妈在曹镇请人做的老式棉衣,头发也梳过,水是摩丝,梳直就ok了,再戴上谢雨荷的眼镜,怎么看怎么不像。
另一个因素,便是那个记者各个素材是从美国各大媒体弄过来的,包括相关的相片,也不大清楚了。
首先小胖子就不信了,他竖起拇指,鄙视地说:“耶,你是李木,我还是美国总统呢。”
大伙一起嘲笑李默,可确实李默在班上人缘很好,尽管到了高中,原来班上有的同学分到其他班上,看到了,依然与李默热情地打着招呼。
他们虽在嘲笑,也只是善意的嘲笑。
李默拍了拍廖全宝的后背说:“廖大班长,学习是主要的,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不过两年多时间,高考一结束,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你是班长,要带头珍惜这份同学之间的友情。”
这些小动作搞得有意思吗?
反正这个学霸性格是越来越激进了,尽管他的成绩依然很优秀。
说完了,李默坐回座位上,脸色阴郁,班上同学没有走上社会,好欺骗的。不过有些人,就没有那么好欺骗了。
这份报纸登出去,许多媒体会寻找自己……自己当真能躲得过去?
李默干娘也看到报纸,她吓得不敢作声,连忙将报纸从单位里拿出来,带回家。
“烝罩,不好啊,杨子晚报登出来了。”
“我也看到了。”
“这孩子财产怎么变成了一千多万美元?”黄小月看着这数字,脑门上都有些冒汗。去年春节时,还是四百万的,这涨得得有多快?
乐烝罩吸着香烟不说话。
“你就别吸烟了,这东西吸着吸着就吸上了瘾,亲家也是,他来单位,有的领导递烟给他抽,他也抽……”
“我比亲家好,亲家还有酒瘾,我不嗜酒吧。”
“好什么,人家才叫好呢,养了这么一个儿子。”
“你生出儿子,我也会将他教育好。”
“是我不争气吗?”黄小月怒道。
“别吵别吵,”乐烝罩看到老婆动怒,立即举手投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家与乐家都是妻子在家里当家做主。
“你说这孩子怎么办?”黄小月担心地问。
李默以前说了,他们一家子多少有些半信半疑的。但真有了这么多钱,未必是好事,在他们眼里是一样的,这么多钱能用得完吗?有一个几十万就好了。钱太多了,在眼下的中国,也太引人注目了。
“我们瞎操心没有用,他上次来不是说了吗,上面已经有人问过他,真不行,晚上打一个电话问一声。”
黄小月想想也是,她与丈夫一个样,是领导,但都是一个小领导,根本没有能力操这份心思。
乡领导也在看,不但他们在看,调走的曹书记还打电话过来询问。
“老张,你别说,两人长得还真像,一个是木,一个是默,难道是记者翻译错了?”沈书记问。
张乡长盯着报纸,确实很像,况且李默捐了好几座小学,更让他怀疑。而且报纸写得很清楚,包括李默一笔笔收入,稿费巨大的收入,电影版权的收入,接着便是那笔投资。
“一千多万美元哪,老沈,如今人民币汇率是多少?”张乡长倒吸着冷气说。
“这个谁清楚,好像是两块六吧,那是官方汇率,私人想弄美元,得从黑市里买,那不是两块多钱,弄不好就是四五块五六块钱。”
“不对,应当不是李广平家的孩子。”
“为什么?”
“老沈,你想一想啊,一千多万美元,我少算一点,也会有三四千万家产吧。有了这么多钱,李广平干吗还在种庄稼种大棚蔬菜?”
“这也是,有了这么多钱,他干吗还捣鼓这个,能从泥里抠出来多少钱?登天了,一年几千块。”
这是他们的,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李默,然后看着这个数字,心里估算着,一千多万美元,得是多少钱?搁在屋子里,一屋子能不能装得下。
84年大家仍然很穷,不像后来的穷,虽有许多穷人,但也有不少富人与真正的中产阶级,现在真正的富人少之又少,几乎九成九都是穷人。
看着这个数字,许多人都无法入睡了……(未完待续。)
………………………………
第146章 生日快乐
李默打电话给武领导,接话员说武领导出差了。
李默还认识一个领导,盛领导,但李默不知道他电话号码,李默只好等武领导回来。
晚上干娘打电话过来,李默说没事。
事还真没有大事,李默只是担心这样闹下去,自己早晚必得曝光,一旦曝光,自己不能安静学习,一家人生活也准得打乱掉。
第二天,他几乎将所有报纸都买了回来。
许多报纸上已经在议论这件事,有的说李默一个人拥有这么多财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精神?
不是所有人都反对的,支持李默的评论员不少,大多数认为他挣的是美国人的钱,是国家紧缺的外汇,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按李默自己的话来说,要挖挖的也是美国人的墙脚,非是中国的墙脚。
还有的人认为他是为国争光,别看美国那么发达,美国所有少年做不到的事,让李默做到了。
又有人议论他在外国投资是否合法,也就是中国人能不能到外国做生意?
什么样的议论都有。
这些都不是李默担心的。
他担心的是这些媒体会找到自己。
其实许多媒体真的在找他,虽然那个记者带回来的信息有限,不过也透露了许多消息出来。
年龄、大约的相貌,农村孩子出身,小考时全县第一名,上中学时可能因为写书拖连,在班上是前三名。
还有名字,未必是李木,也有可能是李募、李幕、李沐、李睦、李牧……反正发木的字不多,有的字还不适合替男孩子取名字。
这几个条件淘汰下去,并不难找这个孩子。
别说,有人真找到了李默身上,开始有人怀疑,然而迅速否认了,是神童,不可能连默与木两个拼音都弄错的,另外正好李默高中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最少不是前三名。
找到人了,但立即没有再查下去,又查问其他的学生。
李默是怎么知道的,是钱老师说的:“李默,你不要骄傲,看看人家李木,做了那么大的事,不骄不躁,居然各个媒体都找不到他。你要向他学习啊。”
“是,是,”李默脸色古怪地说,俺自己向自己学习?这是学习呢,还是骄傲呢?
过了几天,武领导终于从外地回来,打了一个电话给李默:“李默,你不用担心,看明天的人民日报,你就知道了。”
“人民日报?”
“明天人民日报会刊登一篇总设计师的讲话。”武领导说完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李默买来一张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是总设计师的讲话,主要说深化改革的。
哪些内容李默并没有关注,他关注的是里面的几句话。
第一个又是讲年广久的,为什么有一个又是,因为前段时间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总设计师刻意讲了年广久: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
在总设计师面前,老年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老年确实是现在的一个风向标。
不但一些胆大的小企业家在盯着老年,连李默先知先觉,也在盯着老年。
晚省后来落后,也与老年有关。
其实再过两三年,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但他们不像老年那样直接干,而是挂着各种羊头卖狗肉,有的打着集体企业的幌子,有的借助各个国企的外衣……反正什么手段都有。
正因为政策不明朗,他们手段也不明朗,于是出现了各种真正不合法的情况,包括以后的杀猪榜,但在八几年民营企业想发展,完全合法,那是不可能的。八几年的后遗症,成了许多把架在后来企业家脖子上的杀猪刀。
但不管怎么说,说明有的省已经开始抓住机会在迅速发展了,然而晚省到好,到了九十年代初,还在搞年广久,失去了这个先机,加上上面没有将政策向晚省倾斜,整个省也连累着成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明明地理条件还不错,整个省却一年年地蹲下去。
这次总设计师又提到了一次,有人说傻子瓜子雇佣工人,担心什么?能伤害到社会主义?
不过他已经说了一遍,一带而过,接下来说李默。
还有一个小同志,很聪明,写了一本书在美国出版了,赚了不少外汇,大家应当鼓励与支持吗。而且这个小同志生活朴素,作风低调,学习刻苦,也做了不少好事,大家就不要打扰他学习了。
那意思,你们各个报纸就不要再找这个小神童了。
都不是傻子,看到这句话后,也想起了一件事。
国家有几大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参考消息。余下才是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劳动报、经济日报……
其中参考消息,专门就是盯着外国各大媒体的,然后将各个重要的消息翻译成中文,当成各个领导的内参。
然而将这几年的参考消息全部翻过来,也没有报道李默。
原来不是上面不知道,而是上面为了这个神童的学习,压了下去。
都醒悟过来,谁还敢再报道?
但李默看着这份报纸苦笑,为了替自己封锁消息,居然连大大神都搬了出来。
他又想到了一件事,那位景大小姐到底是什么人哉?
想想后来消息的发达吧,居然没有一家媒体查到景大小姐真正的背景……
也不是总设计师为了庇护他,亲自出了面,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上面内部依然为“姓社”与“姓资”在争议着。
包括这次严打中的一些中枪的“倒爷”,不仅是为了严打凑名额的,同样也是这些争议的牺牲品。
都是路线问题,用不着让一个小孩子来承担。
李默心中有些幸庆,幸好他捐了几座小学,不然一千多万传回国内,还真是一个麻烦。
他回到家,武领导打来电话:“李默,看到报纸了吧。”
“看到了,感谢总设计师。”
“总设计师?这名字好听……”武领导乐了起来,笑完后又说:“也不用感谢,如果你将那个l00001、l00002……最前面的那个零字变成123456789,国家就要感谢你了。”
“武领导,前面那个零字很难变成9,但我相信我有能力将它变成1。”
“哈哈哈,”武领导又是大笑,他才不相信呢,不过李默有了这个心思,还是值得嘉奖的。
“武领导,上面有没有承认我这个钱是合法收入?”
“承不承认重要吗?古代还有免死铁券呢,结果得到这个免死铁券的人,往往死得会更快。”
也就是上面等于默认了,但不会公开默认李默收入的合法性。另外一层意思,上面内部依然有些担扰声音。
重生了,挣钱确实变容易了,可这个钱挣得很麻烦的。
八几年,在国内麻烦。九几十国内不会太麻烦,李默也不打算走“捷径”,避税肯定要避税的,是合理地避税,更不会为了经营去大肆贿赂。还是那句话,中国那么大,甲地环境不好,可以换乙地。
反正他资金开始陆续带回来时,晚省肯定排除在外,那怕是他的家乡。只要做到这两条,自己应当不会上杀猪榜。
还有呢,即便他将资金大量的带回来,在美帝哪边依然会有许多资产,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资产也不会减少多少,这也等于多了一层保护。
关健九几年国内太平了,国外不会太平了。
将来他的资金膨胀起来,恐怕美国国会同样为他的财富而吵翻了天。
想到这里,他问了一句:“武领导,你说做人是不是要知足常乐?”
“李默,你指的是什么?”
“我是指,财产多了,未必是好事,即便我在美国看到了新的投资项目,最好也不要投资,这样就不会有人来找我的麻烦。”
“李默,你太担心了,你这点财产,美国人还会侵吞?”
感情是对牛弹琴。
李默准备挂电话,武领导又说:“李默,你放寒假去美国,面见南希夫人,到时候国家会派人民日报记者随行采访。”
“武领导,那不行。”
“你当真还指望着全部瞒住?这是一次增涨国威的机会……”
李默想吐槽,不就是见一个面,你们想得太多了。但李默不能说,他不尊重美国总统,也不会尊重上面……
“人民日报会跟踪报道,但不会透露你详细的情况,更不会打扰你的学习,包括拍照,也只是刊登一些侧面照片,你就不用担心了。”但武领导也能理解,如果知道李默在哪儿,即便上面有心保护着他,李默与他一家人也休想安生。
“那就采访吧,”李默无奈地说。
武领导也无奈,像李默这样的孩子,他几乎没有遇到过,非是才华,而是低调,换任何一家孩子,在他这个年龄,多少总有些虚荣心吧,在李默身上,根本就看不到。准确地说,李默似乎是一个吃过很多亏的成年人,也不仅是低调淡泊,更多的时候,是对外界抱着浓浓的警戒心理。
天才的想法,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武领导只好这样想了。
两人挂了电话。
渐渐李默生日到了。
农村子女多,这时候也没有那家人会替自家孩子过生日。
反正李默长那么大,没有过上一次生日的。
这天放学,李默回家,郭紫蓉拦住了他,问:“李默,今天是你生日吧?”
李默想了一下,真的想都没有想过,“终于”想起来了,说:“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祝你生日快乐,”郭紫蓉拿着一条围巾,披在他肩膀上说。(未完待续。)
………………………………
第147章 美好的事
“你不要多想,我就是听谢雨荷说你无私地帮助了她,我很感动……”郭紫蓉怎么说怎么别扭,是她自己感到别扭。
李默乐了,也不点破,说:“谢谢你,说老实话,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给我庆祝生日。”
“你父母不替你过生日吗?”
“农村子女多,我家算是少的,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谁过生日啊。不但没有过生日,我刚出生时,家里很穷,穷得连饭都吃不上。”
这么说,郭紫蓉自然多了,问:“听说现在还有许多农村很穷。”
“是啊,不过大多数农民比以前好多了。”
“为什么种庄稼的人吃不上饭?”
“我的大小姐,听说过吗,种李子的人吃不起李子?不是吃不起李子,是舍不得吃,要卖钱。以前农村虽然种粮食,可粮食一起交公粮了,余下的口粮根本不够吃的。”
七几年的情况,有点像是后来朝鲜的情况,还不如后来的朝鲜。李默记得后来许多小青年不明白,看到社会有些不公,贫富分化严重,闹着要回到以前。
李默很想说一句,不用多说了,翻一翻七几年的老照片吧,看看有几个人是营良正常的,一个个全是面黄饥瘦的样子。
李默继续说道:“有的地方好了许多,有的地方还不行,但国家会慢慢变好吧。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不会存在抓周了。”
“李默,比起你,我是很幸运。”
“无妨,世间本来就存在着种种的不平等,但出身好的不能骄奢,出身不好的也不能自暴自弃,最少比起古代,我们现在更接近传说中的公平。”
是传说。
即便在美国,身为白人,也未必会享受到真正的公平。
“你家很有钱啊。”
“也不是,等我们高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