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
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
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
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
每当你又听到晚钟
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
这时候流行什么歌曲呢?
“红歌”渐渐退出舞台,首先流行的是一些粤语歌曲,比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主题歌与插曲。
邓丽君的歌也开始内地红了起来,港台其他的一些歌手的歌也传入内地,比如张国荣,谭咏麟,苏芮,张学友……
所以那时候港台许多人讥笑内地是文化沙漠。
中国的原创也陆续出现了,不过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歌曲不多,但到明后年,开始出来不少受欢迎的歌,比如崔键的一无所有,迟志强的牢狱歌,程琳的几首歌曲。
另外就是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与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也能算是流行歌曲吧。
但是校园民谣绝对没有出现。
这首歌最适合于大学生唱,不过谁会在意呢?
十几个同学听着,听着,反正觉得很感伤。
李默唱完,还有同学要求再来一个。
李默死活不同意了,老狼这首歌只有几年时间就出来了,想要不撞车,必须注册,后年就要找人唱出来,为什么是后年,在高中时,他是没有这个精力了。
至于老狼,以后看有没有机会,大不了帮助他一下了。也就是他弄出来的歌越多,越是麻烦。
他学音乐,确实是为了装逼的,可这些歌是人家的,不提麻烦,也要收敛一下吧。
“太好听了,这是谁唱的?”谢雨荷问。
“管是谁唱的,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李默打岔道。
他从书架上拿下一大堆书:“这是李木写的侏罗纪公园,纪念版哦,以后这个版本想买都买不到。”
其实所谓的纪念版就是圈粉丝钱的,封面是牛皮纸,扉页与插画则是铜版纸,此外还有十几张李默手稿的影印版。
两本书订价十几美元。
印了不少册,居然渐渐地快卖完了。
李默又厚颜无耻地说道:“不仅如此,我家亲戚还托人,弄来了作者签名。”
这个……
里面确实有他的亲笔签名,不过李默用的是花体英语签名的,即便最熟悉他的小胖,也看不出来。
“你家亲戚真牛,李默,那个作者长得是什么样子?”小胖问。
“你看这照片,像不像我?”李默指着扉页上的介绍说。
“李默,你真的不要脸。”不但小胖,十几个同学一起怦击李默。
郭紫蓉在边上捂嘴笑,说:“李默,你净一天到晚没有一个正形,胡说八道。”未完待续。
………………………………
第171章 烟花(下)
“我无语问苍天了,为什么每次我说真话,你们都不相信,我说假话呢,你们还当真了。”李默做悲愤状。
他这个样子真可恨啊。
大伙一起扑上来,将李默压倒在书桌上。
为什么不相信呢?
书里面的照片,还是李默几年前的照片,过去好几年了,人的相貌终是有不小变化的,李默又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戴着一副眼镜,除非时光倒流,否则还真认不出来,只能隐约地说两人略有些相像。
李默这个外国“亲戚”又将大家迷惑住了,不然电脑、钢琴,这么多书,两台空调,电冰箱,等等,又会让大家怀疑。
玩闹了一阵子,李默正色问:“高考说快也真的快了,你们心中可有过打算,未来准备考哪里的大学?”
“李默,你打算考哪里的大学?”杜正伟问。
“我打算考魔都的大学。”
“为什么不是京都?”谢雨荷问。
“京都大学除了北大与清大鹤立鸡群,余下的大学与魔都的大学都差不多。”李默耐心地分析道。
在这上面,晚省也比较落后,要么就是中科大,但是中科大对本省的学生照顾分不多,甚至往往因为本省参加的报考生人数多,还能比外省的分数线高。虽然就在家门口,可想进去,太困难了。除了中科大,晚省罕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学,至少在座的一半人,可能都看不上眼。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其他的选择,要么考京都的大学,要么考魔都的大学。
两者差不多。
魔都大学虽属于同一个华东地区,但没有照顾晚省学生。有照顾的,本市,另外就是苏省,苏省的学生考魔都大学最划算。
因为魔都的大学多,本市学生有限,这个有限不是魔都学生少,而是相对于大学数量与学生的比例,于是将优惠范围扩大到了苏省。
往往同一所大学,苏省的学生也比其他省份相差近两百分。
不过生在晚省了,怎么办?
李默继续分析道:“北大与清大难度比我们省的中科大难度还要大,你们中除了谢雨荷与吴正全还有不小把握外,包括我在内,想考进去,都十分困难。”
“考不进北大与清大,余下大学差不多,接下来就要分析各自短长了。你们不要以为上大学,都不交学费的,可除了学费之外,还有不少费用。”
其实大学从89年就开始收费了,他们这批学生,也要交上两年学费。不过才开始收费不是很高,似乎只有两百块钱。随后逐年上涨,到了01年学费往往达到了五千到一万块钱。
有的贫困家的孩子,根本就上不起大学。
并且随着各个高校的胡乱扩招,教育质量也随之下降,原本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后来一个导师能带一个加强连……
李默这批学生大学生涯里也会中招,中招不深,影响也不大。
李默说的是另外的费用:“学费只是学习费用里的一个小开支,平时的学杂费,生活费,都需要不少的钱。除此,还有每个假期来回的路费,到京都一来一去,路途遥远,也会花掉许多路费。去魔都不同,有直达的长途汽车,真不行,可以去石头城,转车去魔都。像谢雨荷,可以去鸠城,坐火车直接就到达了魔都。来回方便,也会省掉不少钱。”
不要看在座的是尖子班上的学生,成绩都很不错,可有的学生家里同样很贫穷,供一个孩子读书不容易,供一个孩子上大学更不容易,那怕现在大学不收学费。
这些账都得要算的。
“我们这里位于沿江一带,气候以湿润温暖天气为主,喜欢吃的是大米,到了北方,气候干冷,京都最低温度能达到摄氏零下二十几度,吃的又是面食,你们初去,可能都有些不适应。”
李默说这番话有着私心,也是带着善意的私心。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十几个学生当中,有不少从初中时大家就玩得不错。当然,好朋友也能翻目成仇,不过那种的终是少数,至少大伙多少有些知根知底。
若是去了魔都,可能分散到各个高校,但都在一个城市里,纵离离得也不太远。有人带着头,大家还是能时常聚一聚。
性格没有变,学上几年,李默花上一批钱,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以后就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即便不想帮自己做事,李默也不怪。但去了京都读书,以后基本就狗头拜了。
大伙一阵沉默。
万春红感慨地说:“没有想到啊,眨眼之间,我们就要谈高考这个话题了。”
白天不仅是为郭紫蓉准备的,李默确实是有意将大家招过来聚一聚。过生日,切生日蛋糕,吃生日蛋糕,人多也会热闹一点。
晚上则真正属于李默与郭紫蓉两人的私密空间。
大湖的防汛大埂上,几个工人将一捆捆烟花从汽车上搬下来。
是捆,不是盒。
一捆有几十盒烟花组成,中间用毛竹筒生生隔成一个心字。
好几十捆。
巢市也是中国重要的烟花基地,不仅是巢市,周边各县也有许多小烟花炮竹作坊,但因为生产不规范,往往就会出事故。李默家前面的一个林村,后来就因为火药爆炸,将整间屋子都炸飞掉,也炸死了两三个人。
今晚不是说这些扫兴话的时候。
李默提前好几天,找到了一家规模比较大的烟花炮竹厂,规模大了,相对也会安全一点。订购了这几十组烟花。这也是他这一世,难得奢侈的一回。
烟花厂收下他的钱,只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几个工人陆续地将一捆捆烟花卸下,然后等李默来。
有的工人还在议论着,李默是哪家的败家子。这一放得多少钱就没有了?
有一个工人消息灵通,说是李默为了这些烟花,整花掉七千多块钱。
乖乖冬冬,余下几个工人一起咂舌头。
一人说道:“这真拿钱不当钱花啊。”
怎么说呢,若是李默高兴起来,就是来上几百捆烟花,给巢市南边的百姓来场烟花盛宴,对于他的收入来说,也不算什么。不过这个规模已经不算小了,也足够浪漫了。
郭紫蓉吃过晚饭,骑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过来。
一见面就问:“惊喜呢。”
“马上我就带你去看惊喜。”李默说。
他将房门锁上,又说:“你坐在后面,我骑车带你。”
“你没有自行车,怎么会骑自行车的?”
“在家学的,”李默说道。
学自行车也不是学钢琴,不难,郭紫蓉并没有怀疑,她一屁股坐在后面。李默载着她向南边大湖方向骑去。
“你带我去哪儿?”
“到了,你就知道了。”
渐渐离开城区,郭紫蓉是一个很乖的女孩子,她有些担心:“李默,出城了。”
“就到了。”
“我一会儿还要回家呢。”
“你还担心我会吃掉你啊,想吃掉你,早在我家就将你吃掉了。”
“你又胡说,”郭紫蓉在李默背后掐李默的耳朵。
“别闹,再闹,我们一起要摔下去。”李默在两人说笑打闹中,歪歪扭扭地骑着自行车,来到湖边上。
“这是谁摆的烟花,这么多?”郭紫蓉一下子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惊奇地问。
“郭紫蓉,这么多烟花燃放起来,会不会很美丽?”
“是唉,是唉。”
“马上就要放了,”李默将自行车放好,向前看了看,卡车就停在前面,他走了过去,看着几个工人,从怀里拿出几包烟,一人散了一包。
“是不是他?”一个工人小声地问。
领头的人点了点头。
几个工人都打量着李默,更加奇怪,从穿着上,李默极其普通,上面一身八十年代的老式长袖衬衫,下面一条粗布裤子,可怎么能拿出这么多钱?
李默知道几个工人心中狐疑,他也不解释,说:“劳烦各位师傅,替我将烟花点燃。”
这要求也不过分,再说,若是让李默慢慢来放,得放到什么时候?
几个工人将香烟盒撕开,拿出一支香烟点着了,叼在嘴边,有两三个人看样子烟瘾还不小,看得他们美滋滋地吸着烟,李默心里都有些毛骨悚然,很想说一句,大哥,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几个人点起来会很快,而且是李默要求特订的,一捆烟花几十盒烟花的引线拧成一根总引线,尽量保持着每根引线距离差不多,这样燃放起来,正好能在空中炸出来一个个心字。
也就是一捆烟花点一次就够了。
他们在点引信,李默拉着郭紫蓉的手,退到一个小高坡上。
随着一声声轰响传出,夜空里闪出一个个五彩绚丽的彩心。
“郭紫蓉,这算不算大大的欣喜?”
“简直太美了。李默,你真是太浪费。”
“郭大小姐,在这一刻,你居然说浪费。”
郭紫蓉捂着嘴乐,然后痴痴地看着夜空,渐渐地将身体依偎在李默怀里。
“郭紫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愿不愿意?”
郭紫蓉调皮地大声喊道:“我听不见,你说什么?”
李默一把将她搂过来,郭紫蓉又喊道:“我愿意。”
说着,在李默嘴唇上吻了一下,想要逃走。
李默一把将她抓紧,来了一个深吻,这才是真正的接吻。郭紫蓉的身体一下子又僵直了。李默看着她紧张的表情,心中暗乐,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以后就不难了。
他也没什么邪念,基本就这样了,接接吻,搂搂抱抱的,那件事,绝对不可以做的。都还小呢,再说,当真不顾对高考的影响?
最后一束烟花打上夜空,在空中绽放后,夜空终于恢复了宁静。
郭紫蓉拉着李默的手坐在坡边草地上,仍沉浸在这个梦幻的场景里不能自拨,喃喃说:“好想时光停留在这一刻里。”
李默没有说话,他看着远处黑黝黝的大湖。夜风吹来,草木沙沙作响,湖面上有几盏渔灯,随着波浪的跳动,或明或暗。(未完待续。)
………………………………
第172章 好玩
“李默,你真不能瞎花钱,你爸在家里种蔬菜一年能挣多少钱?”郭紫蓉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这场梦幻的烟花美是美了,但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说起这个,李默真有点头痛。
让父亲不劳动那是不可能的,但不缺钱了,劳动可以权当是消遣。然而父亲今年还种了八分田的大棚蔬菜,并且古怪的是,还得到了母亲的认同。
按照李默母亲的说法,少种一点,别人不说闲话,息着也是息着,少种一点,即便年底李默老爸带着李默去美国,有什么雪灾的啥,她也能照应过来。再说,多少也能挣几个钱,钱还有多得烫手的?
李默没办法了,准备在放寒假前,让郝立克汇十万美元,打到家里在巢市折存的账号上。
但终不是一个办法。
李默又想不出办好法,即便搬到城里,替老爸找一份工作做,两眼茫茫的,一个人都不认识,当真有家里舒服?
也许过几年就好了。
这几年里,就这么过吧。
李默一边想着,一边说:“郭紫蓉,你不用担心,上次我用老婆本赌了一场,真的挣到不少钱。”
郭紫蓉又在后面掐李默。
这时候她也隐隐感到李默身上有着不小的秘密,闹完了,郭紫蓉说:“李默,等到高考时,告诉我真相。”
“什么真相?”
“就是你身上所有的事……”
“好的,高考结束后,我会告诉你和小胖子,我的一些小秘密,那时你就明白了,我今天晚上不是胡来。”
郭紫蓉在后面点点头。
从初一就基本坐在一起,她也知道李默与小胖子的友谊。
李默用自行车载着郭紫蓉,在家门口停下。
“郭紫蓉,今天晚上我是不是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嗯。”
“不表示一下?”
郭紫蓉左瞅瞅,右看看,就像做贼一般,抱着李默的脑袋,在李默嘴巴上吻了一下,骑上自行车落荒而逃……
国庆假期结束。
小胖子一见面就说:“李默,前天晚上,不知道谁放了许多烟花,你看到没?”
李默曾让郭紫蓉换了座位,后来李默想堵不如疏,并且关系确定下来后,郭紫蓉学习成绩相反大踏步地进步了,李默又默视郭紫蓉坐在他的后面。
听了小胖子的话,郭紫蓉低下脑袋,想笑。
有消息灵通的人。
廖全宝大声说:“这件事的真相,是一个很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追一个很漂亮很漂亮的女孩子,他跑到了郊区一个烟花厂,花了好几千块钱订购了大量烟花。烟花放完了,那个女孩子让他追到了手。”
郭紫蓉脑袋继续低着,终于“卟哧”一下笑出声,然后在桌子底下勾出脚,踢李默的屁股。
廖全宝说出了大半真相,可能他老爸是领导吧,莫名奇妙的,谁在湖边上放了那么多烟花,市里得调查一下,查出来是追女孩子的,市里也不问了。
人家有钱败,是人家的自由。
不但学校在议论,整个城南的百姓也在议论,但十几天过去了,大家也就不再提它了。
郝立克打来电话,说是李默手中的美元,已经委托那两个基金公司全部兑换成日元,而且日元每天都在下跌。
李默说了一句:“知道了。”
不要小看了这笔收入,最后李默税后净得,一千八百多万美元,微软还没有上市,他已经是一名真正的亿万富翁。
他不是获利最多的,到了明年四月,日元涨到一美元兑率1:168时,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进入日元市场,许多大鳄开始反复绞杀各个散户,日元开始了跳舞期,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这时候李默是不敢持着资金进入的,顶多手中有了钱,做一个长期持有,甚至有钱都未必要持有日元,而是到日本股市上,将一些好的房地产股票买到手,持上一段时间,它又可以哗哗地替李默挣钱了。不过这是指有闲钱的,有了合适的投资,还得以投资为主。
天渐渐冷下来了。
这天放晚学,李默到老杜家吃面条。
老杜让他婆娘招呼客人,坐到李默桌子前问李默:“你打算高考考魔都的大学?”
“是啊。”
“你成绩还考不北大清华?”
“怎么说呢……”李默迟疑了一下,也不是他所说的那样,如果到了后年,李默放下手中所有事务,专心学习,只要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还是有希望上北大清大的。其实差来差去,差的就是政治,这玩意无外乎就是死记硬背,还适合他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死记硬背,但他真的不想去京都,老杜人不错,他也说了许多实话:“杜叔,也不能说没有希望,我差的就是政治,高三时努力一下,还是有希望的。不过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我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包括考大学。与其赌博式的考清华北大,还不如考魔都一些好的学校。”
“我家小伟是没有希望了。”
“也不好说吧,不过以杜正伟的成绩,想考中的几率会更小。”
“魔都那一座大学好?”
“好几座大学,都是全国闻名的大学。”
“李默,你说我将面条馆子开到魔都怎么样?”
李默愕然,敢情这好,儿子去哪儿,老杜面馆去哪儿。
不过他懂,老杜唯独的一个儿子,老杜不放心,他想了想说:“杜叔,杜正伟早晚要长大的,长大就要独立。”
“我晓得,可小伟去了魔都,我还用得着在巢市开面馆吗?”
“杜叔,你生意不是很好吗?”
“我在老家生意也不错,赚多赚少,最少落一个都是家乡的人,不像这里……”
李默也懂,也就是个体户,加上外地人,巢市当地许多人瞧不起老杜。
“杜叔,魔都经济发达,哪里的人更瞧不起外地人。”
“有小伟在啊。”
“杜叔,你真想将面馆迁到魔都,有两条,魔都很大,南来北往的各色小吃都有,你这个面条手艺,放在魔都只能算是一般。”
“我也在想呢,打算明年放暑期,我到北方去一趟,再学一点手艺回来。”
“也不一定非得去北方,你发面的手艺已经够了,接下来应当在味道上讲究,全国有那么多著名的面条,臊子面、蘸水面、摆汤面、蒜蘸面、洋芋面、铬面、罐罐面、扯面、油泼面、酸汤面、刀削面、干拦面、大刀面、翡翠面、捞面、龙须面、烩面、旗花面、腊八面、糁面、伴汤面、疙瘩面、窝窝面、蕞面、咸汤面、梆梆面、剁面、御面、拨刀面、涎水面、炉齿面,鼎鼎大名的兰州拉面……还有你现在所卖的浇汤面。看看,我随便数了一下,就有这么多种面条。”
他与小胖在一起学习好几年了,从小胖嘴里也了解许多老杜的情况,老杜会做北方面条,还是年青时,当兵去了北方,进了炊事班,跟着北方一个炊事班长学来的手艺。
这份手艺前几年放在巢市是很让人惊艳。
时代是在进步的,不要去魔都,即便继续呆在巢市,他这个浇汤面也会渐渐被淘汰,还会有生意,但不会像现在这样红火。
“有的面条,我还真听说了。不过人家不会将配方告诉我……”
“杜叔,若是你有这份心思,明年放暑期就要多拿一点钱出来,到处走一走,看哪家面条好吃,进去多吃几回,心里面琢磨一下,用笔记下来,回家后慢慢研究。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舍不得花钱,上哪儿学手艺?杜叔,魔都的钱说好挣也好挣,说难挣也难挣,没有过硬的手艺,想在魔都站住脚,是很不容易的。”
一老一小只是随便说说。
老杜也未指望李默来替他拿主意。
可潜意识里,这是小地方的人,对大地方莫名的恐惧。
老杜点点头:“小默,你说得对啊,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