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档一九七八-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到了,它真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李,你真的很厉害。”

    “迪翁,你别急着夸我,我们一道去录音棚。”

    “好的。”

    李默将她带到一家录音棚,小姑娘显然有些紧张,李默安慰道:“你不用担心,这首歌我寄给了你,以后就让你唱了,我只是根据你的声音,再将它完善一下,包括乐器的调整,特别是风笛,你知道的,我们中国罕有这种乐器。”

    她的经济人雷尼・安吉利尔也在边上小声安慰,但李默看出来了,李广平都看出来了,这两人勾肩搭背的,关系很不一般。

    李广平又小声问:“小默,这男人很有钱吗?”

    就是外国人吧,两人也相差太大了,若没有钱,这个小姑娘如何能看得上这个老男人,至少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很老很老”了,比李广平还大了五六岁。

    李默也搞不懂,他同样低声说:“爸,外国人开放,又重视**,咱们不管。”

    几个乐手开始伴奏,席琳迪翁跟着旋律演唱,才开始由于紧张之故,好几次都唱跑了调。李默也不说话,认真地听着。录完后,又将唱片放在唱片机上反复地播放。

    随后又拿出笔,调整了好几个音符。现在的席琳迪翁显然没有几年后的席琳迪翁唱得好,但也很接近了,听着“原版”,李默才能察觉更多的问题。他不但调整了几个乐符,还将吹风笛的乐手叫过来,手把手的教。也不是乐手吹错了,而是朱教授找的人没有吹好。又重新开始录制,榭夫曼忍不住在边上小声说:“李,不值得啊。”

    李默不是分分钟几万上下的,也能称为一天几万上下的,虽然这首歌似乎确实很好听,换成李默这样做……至少站在金钱角度来看,太不值得了。(未完待续。)
………………………………

第177章 人才

    “你不懂……”李默摇头说。

    几个乐手与安吉利尔越听眼睛越亮。

    录完了,李默又听着唱片,然后将席琳迪翁叫了过来,说:“迪翁,你可以想像一下,你与你的恋人出海,中途出了事故,你的爱人为了救你牺牲了,然后你站在一座冰山上。冰山纯净无瑕,可是你的内心却是孤寂感伤的。我说的你懂吗?你得唱出一种清冷、孤寂、忧伤,又仿佛远离了人间的那种味道。”

    “李,让我想一想。”席琳迪翁也不气。

    她也意识到这首歌的价值,更不要说李默眼下在北美地区的名气。不过一首好歌,想要录制成功,很是麻烦与小心的。

    李默反复纠正,几乎折腾了一天,李默才说道:“就是这种感觉。”

    “李,太谢谢你了,为什么你找到我?”

    “你就不要问了……”李默也答不出来,胡编都找不出理由,他将这张唱片递到席琳迪翁手中,拿出一张名片说:“乘大家还没有下班之前,你们立即打一个出租车,去环球唱片公司,我已经与他们打过招呼,当然,如果你们认为环球唱片公司不好,也可以找其他的唱片公司。”

    “李,这首歌……”

    “我说过,你拿去唱吧,如果这首歌红了,你的收入增加,可以替我们国家的一些贫困地区,盖上两三所学校。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那是未来了。

    也就是这首歌,席琳迪翁不需要花一分钱,她就可以拿走了。甚至李默租用这个录音棚折腾了一天,都不需要她掏一美分出来。

    “李,李,”席琳迪翁又趴在李默脸上乱啃。

    “去吧。”

    两人走了,录音棚里的几个乐手一个个赞叹地说:“李,这个小姑娘歌喉真的很好。”

    李默点了点头,但在欧美地区,她的声音还不算最好的,比如爱尔兰的光头妹辛妮奥康娜,还有爱尔兰另一个著名女歌手恩雅,英国的莎拉・布莱曼等等。

    中国也有许多女歌手歌喉很不错,例如这时的董文华、李谷一与国母,往后去则是宋祖英、张也、韩红。

    但因为中国国力不强,语言又不同,再加上政治与经济等原因,音乐人一直弄不出什么好歌与这些歌星的歌喉匹配,也只能在国内红一红了,红不到国外去。

    还有王非……她是中国人,京都人,但她自己将自己当成了香江人,李默也不会将她当成内地人。

    当然,席琳迪翁也还行。

    不过就是这首歌出来了,不等到老卡的那部电影出来,它也不会红遍全球。至于席琳迪翁去环球如何,李默就没有想了。如今环球唱片公司只是环球影业公司的一个下属部门,不就是出一张单曲唱片,能花多少钱?况且这首歌,不值得出单曲唱片吗?

    李广平悄声说道:“这个小姑娘真的不要脸。”

    他是说席琳迪翁与一个老家伙不清不楚,又将儿子抱着,一个劲的亲脸……

    李默乐了,说:“爸,人家是西方人,想法与我们中国是两样的。你看,就包括吃饭,用的工具也不同。”

    “我们中国以后不要变成这样子。”

    有没有变成这样子呢?虽然没有亲吻礼,论开放度,往后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李默对席琳迪翁也不排斥,虽然她的婚姻观让李默觉得怪怪的,但总体来说,是一个作风比较正派的人。

    李默立即回宾馆。

    这一行时间太紧,办的事很多,还有几个签名售书活动。

    若不抓紧,弄不好要在飞机上过年。

    两个基金公司的人一起来到宾馆,说两个公司,实际上就九个人。

    李默做了一件很俗气的事,他先让西克莱恩将老爸带去看电影,毕竟两人价值观不同,看到了,老爸会有其他想法,有可能会很不开心。

    然后让榭夫曼从银行里取出一百多万美元现金,现在就放在床上。

    这么多现金摞在一起,给美里奥等人带来何等的冲击。

    连同榭夫曼都有些喘粗气。

    “榭夫曼,这个奖金不能给你,给你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

    “李,我懂。”

    “但榭夫曼,这才是一个开始,随着我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说不定一年多后就有……那时奖金会比现在丰厚好几倍。”

    “李,我会忠心地为你效劳。”

    李默分发奖金,还有郝立克一份子,不过郝立克那份奖金,已经打到他账号上。

    “博德,美里奥,你们回家可要小心哪。”李默打趣道。

    九个人抱着一叠叠富兰克林,全在傻乐。一样,若是换在前世的自己,谁分给自己这么多钱,自己也会傻乐,李默没有见笑他们,又说:“你们还要替我做一件事。”

    “李,说吧,我们一定替你做好,”博德与美里奥拍着胸脯说。

    “你们准备立即去日本,替我查一查相关的日本房地产股票,特别是在东京有大量房地产的的企业股票,将其股票涨跌、分红、流通股数量等情况,以及它们的企业详细情况,调查清楚,然后交给郝立克。这个必须得快,二月底就要完成这次调查。另外得调查清楚、准确,不能有任何失误。”

    “李,你是说日本房地产……”

    “榭夫曼,我只是一个猜测,究竟如何,必须等美里奥他们调查好了,我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另外,我也要看其回报,若是回报低,我也不会进入。”

    还有,李默若是进入游戏产业,手中就没有多余钱了。他知道马上到来的pc机与掌上机游戏有多火,可因为对这行产业陌生,李默感到有些畏惧。

    这个李默没有必要说了。

    总之,他现在越发地感到缺乏人才,有人才,但不是自己能服得住的,甚至都请不动的,同时又不大放心。既放心又能干的真正人才,李默手中一个也没有。

    不知道明天接见的两个人怎么样?

    第二天,李默看着手中的资料,两个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榭夫曼先将第一个人带了进来。

    “汤姆・李,你好。”

    “李,你好。”

    李默与他握了握手,示意他坐下,说:“汤姆,你知道我约你来的原因吧。”

    “郝立克说过了,他说你想进军玩具行业。”

    “你有什么提议?”

    “李,你想进军玩具行业,图的是侏罗纪公园的衍生品吧。”

    这个容易猜,李默点点头。

    “我看过你的第二本第三本书,这两本书不易产生玩具上的衍生品。接下来你几本书呢?”

    “也不易产生玩具上的衍生品。”

    “李,你要收购的公司必须有一些自己的拳头产品。”

    “若是有了拳头产品,收购价格必然会很高。”

    “李,这也是必须的,玩具行业不仅是质量,还有创意,并且这个创意还要得到小朋友、甚至大人的认可,不比你写小说容易。”

    李默点了点头。

    汤姆・李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的作风在简历上也能看到,就是求稳。两人又说了一会,李默站起来将他送到房间门口说:“你回去,等我的消息。”

    汤姆・李下楼。

    榭夫曼又将另一个人带进房间。

    “克里斯・布雷迪,你好。”

    两人又握了握手,李默又提出同样的问题。

    “李,你们中国人与美国的华裔有没有区别?”

    “有区别,但区别不大,布雷迪,为什么想起问这个?”李默说,但他心里想,这个人有意思了。

    “可不可以这么说,你们中国人特能吃苦?”

    “能。”

    “比较安静?”

    “也不能说安静,但只要不将他们逼急了,基本上都是一个任劳任怨的群体。”

    “李,你若是想进军玩具行业,可以在你们中国设一个分部,这样收购的公司不用太大,公司不大,成本就不会太高,然后借用你们中国的人工成本……似乎你们中国每月收入只有几美元吧。”

    “谁说的?”

    “我听一个华裔说的。”

    又是一个变节,卖主求荣的货色!李默心想,这样的华裔不少,李默也犯不着与他们生气,他说道:“不是几美元,不过我们国内工人工资确实很低,只有二十几美元。”

    “那也有人力优势,那么就简单了,总部置在美国……李,你懂的,想要取得高利润,还得将产品售往欧美发达国家,分部置在你们中国,总部负责销售、设计,分部负责生产,甚至可以为其他公司代工,这样,你未来的公司就会取得很好的效益。有了效益,则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包括各个销售人才,设计人才。”

    “布雷迪,为什么想到了我的祖国,要知道许多国家,人力成本都很低的。”

    “李,人力成本不仅是工资,还要考虑这一种族的勤奋与守纪律,若是懒散,自由散漫,工资再低,也不能冒然进入。”

    这更有意思了……

    李默又看着他的简历。

    这个人原来是盐湖城一个玩具公司的总裁,用了五年时间,生生将一个小型的玩具公司带成了一个年营业额达到了一千多万美元的中大型玩具公司。说明他确实有不错的能力。

    缺点同样显著,此人性格很有点桀骜不驯,我有本事,我有功劳,必须加薪,必须给我配股,几个股东被他吵得没有办法,最后将他辞掉。

    有能力,难以管制……

    前面的人选呢,能力稍差一点,但也不错,至少是一个能守成的主,也比较听话。

    其实两个人才的挑选,就是对李默的一个考验。(未完待续。)
………………………………

第178章 中指

    李默看着简历,说:“布雷迪,听说你要求原来你所在的公司,将你的年薪加到三十万美元,还要求公司额外给你配上百分之十的股份?”

    布雷迪很是尴尬,不管是那一个雇主,都不希望手下,无论是员工或者是ceo与高管,发生这样的事。

    他辨解道:“李,几年前那只是一家小工厂,仅四十几名工人,是我……”

    “你不用解释,我问你,你心中一年收入最高应当是多少?”

    “李,我那个要求真的不高,若是再给我几年时间,我保证能让他们的公司上市。”

    “布雷迪,你不用解释这个,我问你心中一年收入最高应是多少!”

    “五十万到一百万吧。”布雷迪支吾地说。

    即便在美国,如今百万年薪的总裁,也少之又少,即便哪些上市公司的总裁,也未必有这么多。

    李默呵呵乐了……他正要站起来送客,布雷迪又抬起头说:“李,这样,给我一个时间,若是听我的安排,五年之内,你的玩具公司不能上市,我什么话也不说。五年之内,我让你的玩具公司上市,你必须给我百万年薪。”

    李默生生让他一句话说得重新坐下,看着他问:“若是我的公司不打算上市呢?”

    “为什么不上市,李,即便手中有足够的资金,也要上市,上市是干吗的?不要听报纸上瞎说,说是为了募资发展。其实上市就是圈钱的,而且作用很多,正式上市了,若是手中缺少资金,可以抛售一部分股份套现,也可以抵押。同时,拿出一部分配股,也可以挽留人才……”

    “布雷迪,我不会上市,但会拿出一部分分红出来,当成奖励。”

    “股份分红?”

    “嗯,还是说说你的事,我不上市怎么办?”

    “李,我可以负责你的公司五年内营收能达到三千万,当然,收购公司、在你们中国投资分公司,必须由我来做主,公司的管理与经营,也必须由我来做主。”

    “我雇了你,以后会很头痛……”

    “李,你说错了,你雇了我,以后会很省心,什么不用你操神,我就替你办好了。”

    “布雷迪,若是你在我们中国说出这句话,马上人家就将你赶走。”

    “李,我知道你们中国人性格内向,谦虚,但我是美国人,你也知道我们美国人的性格。”

    “好,我问你,若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你打算要求多少年薪?”

    “年营收一千万以下,我只要求十万,一千万以上,必须给我三十万年薪,并且给予一定的股份分红,两千万到三千万,必须给予我五十万年薪,一定比例的股份分红。”

    “你对你自己很有信心?”

    “那是,我原来哪家公司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后悔了,而且我在美国,也有不少的人脉,仅是我本人,只要你公司未来的产品不差,我就可以为公司带来三百万以上的年营收。”

    人脉,确实为他加了分,特别是对李默这个小菜鸟来说,它同样很重要。

    不过李默面露讥讽,说:“布雷迪,不要将你想得很重要,但很高兴地告诉你,你被录用了。”

    “谢谢,可是……”

    “如你所说,年薪十万,一千万营收以下,没有任何股份分红,一千万到五千万年营收,则有百分之二的股份分红,五千万到一亿美元,则是百分之三的股份分红,一亿美元以上则是百分之四的股份分红。”

    “年薪呢?”

    “年薪只有十万美元。”

    也不算少了,可布雷迪是“精英”,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失望。

    “布雷迪,你看看。”李默从后面柜子里拿出许多图纸以及他写的故事大纲。

    布雷迪只翻了一会儿便大声喊道:“发达了,发达了。”

    李默也不奇怪,汤姆・李与克里斯・布雷迪皆是猎头公司,替郝立克找来的玩具行业精英人士,郝立克又挑选了一番,这才挑出来的两个人,若是连这些东西的价值都看不出来,他们也不要在玩具行业混了。

    “李,谢谢你给了我这个机会。”布雷迪眼睛放光地说。

    李默将榭夫曼叫来,签订一份临时合同,公司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不过合同上,依然有一合比较霸道的条款,若是布雷迪以后又闹着加薪,分股的什么,或者松懈不作为,以及其他的情况,李默可以有权利无条件地将他开除。

    布雷迪苦笑,看来这个简历上的不良记录,可能对他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布雷迪,你与榭夫曼,在这一两个月内,必须挑选好适合的公司,然后向他们发起收购,记住,是全资收购。”

    “明白。”

    “此外,最好在加州,我不想我以后来到美国,跑遍整个美国。”

    “明白。”

    “挑好了名单,让郝立克将资料带给我,此外,布雷迪,你做好一份详细的方案。同时,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在中国,我将成立一家玩具公司,但不是新公司的子公司。”

    “为何?”

    “有我的安排,但布雷迪,我不会为了压低新公司的利润,而有意地将代工公司的产品价格提高,因为代工公司也有其他的股东,你明白吗?”

    李默将布雷迪送走,又对榭夫曼说:“榭夫曼,那部电影华纳兄弟至今还没有决定下来。”

    主要是华纳兄弟不急,他们等着跟在侏罗纪公园后面划水呢。

    什么时间侏罗纪公园正式拍摄了,他们才会立项。另外,借着侏罗纪公园之风,还能得到一些插入广告的收入,李默在书里面写了一些奢侈品,多少能挣一点广告费吧。

    余下的衍生品收入只有录像带与音乐方面的收入,至于大头,玩具与商标的收入,几乎不用指望了。

    李默也没有干涉,再说,他还能想出什么方法吗?

    “你去对他们说一声……这样吧,我直接打电话给他们。”

    李默拨通了电话,是华纳兄弟一个高管接的电话,李默向他们推荐一个导演。

    “卡梅隆,《终结者》的卡梅隆?”

    卡梅隆如今拍了三部电影,第一部是《食人鱼2:繁殖》,这部电影反响一般。接着到84年,他自编自导了《终结者》,这部片子拍摄成本只花了650万美元,美国票房却达了3600万美元,全球票房更是高达7800万。

    这是宣发成本跟不上来的,否则成绩还能翻上一倍。

    说机会,李默也错失了这个机会,但李默并不后悔,他不知道的,他没有记住的机会不要太多。

    能记住所有重要的事,这几年下来,他手中的资产不是几千万,早翻上几亿了。

    由于《终结者》的成功,史泰龙刻意邀请他共同编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

    随后卡梅隆拍摄了《异形2》,正在拍,还没有拍好。

    总之,卡梅隆在好莱坞有了一些名气,但名气不是很大,直到九十年代《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才使得他挤入超流导演行列。

    卡梅隆也有失手的时候,89年拍的《深渊》就扑惨了。

    那又如何呢,至少让卡梅隆来拍,这部片子亏本的几率会下降一大半。当然,弄不好制片成本能让卡梅隆弄到了两千万。

    “西格尔,你想一想,雪国列车所发生的场景,就是在一部超长的列车上,而终结者精彩的看点在哪里,就是追逐戏。两者都没有选择大的环境,而是在狭隘的小环境里不断地冲突着。”

    西格尔在电话哪边沉吟,如今请卡梅隆,不需要多少成本。时间上也刚刚好,正好立项,卡梅隆那部《异形2》也拍得差不多,能抽得开身。关键卡梅隆能不能拍好,毕竟一部终结者,还不能证明什么。

    “李,我们会考虑的。”

    李默挂断了电话。

    榭夫曼问:“李,游戏行业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游戏行业……”李默有些迟疑,不仅对八十年代的游戏产业,李默不熟悉,他也抽不开更多的时间,五十几天后,李默还要来美国,还要请病假。这分心够多了。他想了许久,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榭夫曼,继续关注,但在今年,一直到明年夏天,我皆不会直接进入游戏行业,没时间。”

    榭夫曼不由摇头,他与比尔盖茨一样,将李默智商想得太高,认为李默不用读书。

    不过小老板非得这么做,他敢说什么?

    杂七杂八的事,到此才告一段落。

    李默开始签名售书,与以前不一样,这次是从洛杉矶开始,纽约结束,至于他老爸,李默让王翻译飞过来,早就接走了。

    照例,还有不少记者来采访,不仅是年龄因素……

    第一个记者问:“李,环球唱片公司说你替一位加拿大女歌手写了一首美妙的歌曲,宛若天籁,有这回事吗?”

    李默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

    环球唱片公司答应自己,替席琳迪翁出一张单曲唱片,不过是人情关系。唱得不好,权当将几千美元扔在了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上。

    但这首歌确实不错,席琳迪翁唱得也不错,这才引起环球唱片公司的重视,重视了,必然宣传,自己正好在美国,成了他们宣传这张唱片的工具之一。

    李默答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准确地说,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写的,可乐谱是我与家乡的一个音乐教授共同谱写的。”

    提起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