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档一九七八-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道:“你看吧。”
然后就在回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到过有用的信息。
李默翻着报纸,没有看到责任田的消息。
实际晚省很早就开始搞责任田了,60年曾希圣戴罪立功已经在晚省推广责任田试点。罪是大罪,功也是大功,至少他给了后辈种下一颗沉甸甸的种子。
62年总设计师第一次提出猫说,就是用来支持责任田的,但不久后被当成毒草统统打倒。
去年小岗村暗中实行包产到户,但这是瞒不了的。
第二年就被其他人察觉,上报到省里,省里那个老革命家省委书记过去察看,也快到了夏收之时,两边的庄稼长势截然不同。
他又报告给上面,不过这时总设计师的形式十分微妙,还有一个化老人家在继续推广着两个凡是呢,因此没有作声。其实不表态就是一种支持,于是省里的那个省委书记便于晚省率先推广责任田,也就是这个省委书记与一群农民,最少将改革进程加快了三到四年。
直到九月,看到晚省的成功,国家才发出通报,默认了这种做法。明年五月,总设计师发表了《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进一步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明年九月,国家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这才有了明确的结论。到了81年,基本上全国开始全面实行责任田制度。
可能这时候,县里的领导已经接到了省里面的通知,不过六二年发生的事,大家多少还存着一些担心。
这些消息,李默休想从报纸上看到了。
土地乃是大集体最大的根本,看不到具体的新闻,李默是不敢乱说的。
他继续翻着,各个报道主要是讲了两件大事,中美建交,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两条消息极其重要,但对李默没有用。于是继续翻下去,翻了许久,终于看到了一篇新闻。
“有了。”李默高兴地说道:“吕校长,能不能将这份报纸送给我。”
“你看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是二月份,人民日报报道万元户黄新文事迹的新闻。
“还有争执啊。”
这时上面的声音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各大咽喉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时常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各个报纸内部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那些杂音无所谓,这个声音才是顺应天时、民意与人性的声音,一旦它露出头来,就会立即茁壮成长。
为什么孟子与荀子看着重人性?
因为儒家是讲出世的,讲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了解人性就没有办法治国。
不过两人都有其片面性,荀子以为人性是恶的,自私的,孟子以为人性是善的,大公的。
这两种说法都很武断。
过高地估计了人性恶的一面,自私的一面,就像秦朝那样,以苛法治国,只会迅速走向灭亡。
过高地估计了人性善的一面,大公的一面,理想化治国,同样会带来沉重的后果。
而且人性自私的一面,若是疏导得当,反而会为国家带来进步与发展。
人性大公的一面,疏导不当,说不定还会阻拦着国家的发展。比如靳辅,眼看河工要竣工了,黄河汛期到来,掘堤泄洪,大清官于成龙往河堤上一睡,想掘堤,先从我身上挖过去吧,靳辅无辄,结果河工功亏一篑。
当然,大道理、纸上谈兵人人都会讲,轮到实际,一个个都不行了,仅是一个利益关系的平衡,就没有几个人能处理得好。
李默也不行。
况且国家那么大,当真想治好它有那么简单?
李默也没有想过要做一名政治家,而且上面有那么多能人呢。
他说了一句:“春天来了。”
放学后,将这份报纸带回家,一字一句读给父母听。
李广平夫妇听傻了,李广平准备今年拼命,从春天钓到秋后,计划也不过打算积攒六七百块钱,一万块钱,那得是多少钱哪?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
第二十五章 春(三)
“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吗?”李母问。『
“妈,像我家高祖那时租长工短工种地,那叫搞封建主义,像以前一些工厂老板雇佣工人干活,那才叫搞资本主义。这是劳动致富,富裕得很光荣,与资本主义无关。”
雇人种地,就是搞封建主义吗?
雇人干活,就是搞资本主义吗?
那么以后中国算什么主义?
其实后来的中国制度与新加坡十分类似,或者叫它集权民主制度,糅合了社会主义集权与资本主义民主分权两者之长的一种新制度。但与新加坡的制度也不完全相似,下层的民主不及新加坡,但上层更开放,新加坡上面不是集权,而是独裁了,不是新加坡,而是李加坡。
这种制度呢,意欲保留了集权的高效性,再注入一些民主机制,用之对权利泛滥成灾的监控。
当然,想法是美好的,实行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请相信,再过一千年,这世上都不会出现真正完美无缺的制度。
“广平,那我们也养两头猪吧。”
养猪成本不高,平时喂此米糠淘米水就可以了,真不行,曹镇还有一个大酒厂,搭配一些酒糟,就解决了猪的饲料问题。若是养得好,两头猪也能赚上一百来块钱。
一百多块钱,得让李广平钓多少晚黑鱼甲鱼?
“妈,这个头咱家不带。”
“兰花已经养了一头猪。”
“兰花老公是于得贵,人家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又在工厂里上班,别人都会给他面子。咱家呢?本来父亲挣了几个钱,就有人眼红了,再开这个头,会有什么下场?而且与钓鳖钓鱼钓黄蟮不同,养猪养鸡的什么,又更进了一步。不过妈,你放心,爸,去年我就对你说过吧,政策会渐渐放开了,再过两三个月吧。现在犯不着冒险与得罪一些小人。爸,妈,而且你们也不要眼红这一万元,一旦政策放开了,你们听我的,我没有能力使父亲一年挣上一万元,但有能力,一年让父亲挣上两三块钱,三四千块钱。”
“你说得轻巧。”李广平喝道。
“爸,不相信,我们打一个赌,不用多久,明年我就可以让家里能挣上一两千块钱,甚至更多,后年就会有三四千块钱。若是我输了,以后你们怎么打我都没有关系。若是我赢了,以后好好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伸手打人。”
“吆,你胆子到壮了。”
李默看到不妙,拨腿就逃。
但李广平放心了,人家挣一万元都没有关系,还是养猪的,已经实打实地碰到了大集体的墙角,自己只是钓钓鱼,又算什么?
不过两个生产队许多人麻烦来了。
这天李默放学,经过塘湾村时,被几个人堵住了,原因简单。
钓黄蟮张黄蟮与钓甲鱼黑鱼不同,它们不需要离家有多远,劳动回来,立即下钓子下笼子,再回家吃一个晚晚饭,然后巡查一次,可以在家里睡一个好觉。但是钓甲鱼黑鱼,一跑十几里地,基本就在外面餐风露宿一整夜了。
即便胆子小的人,离家近,也不会因为夜晚害怕。真怕了,可以三五成群地结伴出去。毕竟钓黄蟮张黄蟮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一块水田能下十几节笼子,大的水田能下二十多节笼子。笼子是有重量的,一晚能带上一百来节笼子就算是多的了,也就是几块田,顶多十块田就完成了任务,钓黑鱼甲鱼,即便到达目的地,还要跑很远,同时胆子也要大,那怕有许多坟墓,只要有塘,也要敢往里钻。
开始时不多,而且陈篾匠手艺不是很高明,编织笼子度跟不上来。但曹镇不是他一个篾匠,那就找其他篾匠吧。都穷啊,有大人也参与了,能挑着上百节笼子跑。
李默又低估了现在水田里黄蟮的数量,因为没有人大规模钓过,数量多,往往一户人家,只要派上象样的劳力在张黄蟮,一晚下来,就平均能收获十来斤黄蟮。
曹镇辐射的范围不小,直接辐射的最少达到一万户,五六万人,间接辐射能达到三四万户,十几万人,包括hnd县哪边的,河da县哪边的百姓也会来曹镇购买东西。
但这时候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食物的观念。
有一句话,有肉不吃鱼,有鱼不吃虾子,有虾子不吃咸菜。不管河虾有多大,只是比咸菜略高档的食物。大肥肉还是千万户人家心中最好的美食。黑鱼蟮鱼算是中高档水产品,但在百姓眼中,现在仍不及猪肉,价格也比猪肉卖得便宜。
第二,在许多百姓心中,黄蟮是非正常食物。
什么叫非正常食物呢?
常见的是黄蟮、蛇肉、青蛙、猫胎衣。至于一些昆虫类与鼠类、猫肉,沿江一带的百姓更没有那么好胃口。
正常的肉食,则是鸡鸭鹅、猪牛羊、大多数鱼肉与狗。
怎么狗肉还正常了?
最好吃牛肉羊肉,但问题是中国自古以来,有多少牧场可供养牛养羊吗?在缺少营养的情况下,只好寻找其他食物了。比如西汉名将樊哙未起义前就是卖狗肉的。
或者说狗是人类最亲近的伙伴。
但牛不亲近吗?
前世李默家养了一头牛,李默骑在牛背上跑,一下子摔了下来,牛蹄子眼看就要踩到李默肚子上,只要踩实,李默准得一命呜呼。但那头牛及时地将蹄子收了起来,李默分明看到那头牛因此而踉跄了一下。后来这头牛老了,几户人家要宰杀,这头牛似乎知道,流下许多眼泪。
而且牛对中国人有多大的贡献?狗是好,可有多少人得了狂犬病而死,查一查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特别是这二十年内,家家户户的小孩子几乎都有被狗咬过的记录,李默前世小时候被咬过两次,用淘米水洗洗就好了……
吃狗肉是环境造成的结果,因此棒子与中国,越南人吃狗肉。当然,偷别人养的狗吃是不对的,尽管偷狗现象现在很常见。
李默是吃狗肉的,也吃黄蟮肉,但蛇肉与青蛙肉一直不敢吃。还有猫胎衣,说吃了会大补。前世李默家养的老猫生了几只小猫,母亲将猫胎衣留了下来,与瘦肉剁在一起,搓成肉圆子下汤,让李默吃。只吃了几个肉圆子,小弟就告诉了真相,李默差一点跑到门口大吐一场。结果余下的肉圆子全让小弟吃掉了。
大哥,你吃不下,俺能吃得下。
小弟耍了小聪明,李默还表示了感谢。
这也无妨,有人信道教,有人信佛教,难不成因为自己信佛教,就要将道士全部抓起来剃光头?同理,西方人整天以营养不良的汉堡包、可食、薯条为主食,中国人也不用佼仿之,人家的长处是必须要学习的,但自己得做好自己,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也丢失了。
柳叶圩出产黄蟮,但未必所有人都吃黄蟮,吃的人觉得肉味滑嫩可口,不吃的人会觉得恶心。
也就是曹镇市场不小,不过黄蟮的市场却十分有限。
塘湾李庄两个生产队许多人家在钓黄蟮了,一下子市场上每天多涌入两百斤黄蟮,渐渐卖不掉了,那只好贱卖,价格短短一个半月,就掉了一半,真的几乎与河虾鲢鱼价格相仿佛。
“你们没办法,让我一个小孩子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小默子,不是你聪明吗?”银保搓手道。
掉了一半价,等于平均起来,一早上各户人家损失了两块多钱,两块多钱得多少工分哪?不算不知道,一算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
“好吧,你们将几个村子钓黄蟮的人一起叫到谷场上,我们开一个会,看看我能不能替你们想一个办法。”
看着李默说着老成的话,李实布喜欢地摸着他的头说:“小默子,以后我将我家三丫头嫁给你如何?”
那怎么可以!
未来不是我娶你家的三女儿,而是我弟弟娶你家的四女儿,不能乱来的!
………………………………
第二十六章 春(四)
“各位叔伯,兄长,我先说一件事,有一名话叫兔子不吃窝边草。Ω但我看到你们都窝在家门口了,可是黄蟮数量是有限的,今年收获多,往后去收获就越来越少了。或者说明年我去更远的水田里张黄蟮,但这个方法简单,顶多到后年,周边各村子就有人学习了。到时候怎么办?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现在起,将家门口的田保留下来,向远处展,在邻近我们生产队耕地附近李潭村、甘村、蒋村、孙村、吕村、翟村、陈村田里张黄蟮,甚至用船渡过大沟,到大沟对面的郑村田里张黄蟮。”李默说道。
塘湾村的银保说:“小默子,你的是有道理,可现在的问题不是上哪里张黄蟮,而是黄蟮卖得贱,卖得贱事小,还卖不掉。”
“这问题也不大,不过各位必须要听我的。”
“那你说一说,”李强说完,却笑了起来,这场景太过搞怪,一群青年与大人们,居然听着一个小孩子在指挥着,在出谋划策着。
难怪那些古书上说那些天才,从小就不同,看来是真的呀。
“其实很简单,选出一两个人,带着大伙所捉来的的黄蟮到城里卖去。”
“这个……”懂的人听到这一句,都有些迟疑。
“人民日报听过没有?”
这年头,人民日报的威名比后世还要大。
即便不识字的人,也隐隐听说了这份报纸。
“我给大家读一篇人民日报上的新闻。”李默将那份报纸拿了出来,读那篇万元户的新闻报道。
“一万元哪。”
所有人一起被这个数字震蒙掉了。
打一个比喻,将塘湾老生产队四个村庄三十来户百姓家中所有的人民币、粮票、布票、债券集中起来,总价值也没有一万元。
有人不相信。
“老姨,麻烦你再给大家读一遍。”李默将报纸递到了李强手中。
李强也重新读了一遍,一字不差。
“还是真的呀。”
一起议论了。
一万元得养多少头猪?那么自己养上两三头猪,几十只鸡没有问题吧?
再加上张黄蟮的所得,马上日子就变好了,全部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
怎么说呢,没有李默推动,马上日子也渐渐变好了。就像李家去年总家产不过一百几十块钱,但到了87年,将房屋等固定资产与现金加在一起,也差不多就有一万元。
不过后来的日子,是现在老百姓不敢想象的。
李强也在心中合计着,自己可是生产队长,要不要站出来主动带领着大伙养猪养鸡。但又被他否定了。
政策再放开一点,自己这么做,有可能因为政绩到大队当干部了。
但政策一紧,自己则会悲催。这个赌,不划算。
李庄的李大友说:“养猪与贩卖性质是两样的吧?”
这个人做事不是太光明磊落,但李默志向也不是在李庄,尽量控制着家人不要与村子里的人生严重冲突就是了,否则父母会很吃亏的。
“阿姨,说得对,公开贩买贩卖肯定有些不大妥当。但可以挂着生产队的名义,家家户户签名,按上手印,这是生产队的劳动所得,那就不是贩买贩卖了,也就没有关系了。”
“这是一个好办法。”
大伙纷纷说道。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关了己,性质则不同。
李默摆手,让大家停止说话,道:“各位,不过我还要申明几件事。不管是谁来主持这个贩运,不能说贩运两个字,而是用互助组的名义,大家必须按上手印。另外,若是赔本了,大家不要嘲笑,赚钱了,大家也不要眼红。”
“这是当然。”
“各位,不是当然了,这确实是互相帮助。还有,贩运的人,比如李强老姨来贩运,只允许收购本老生产队四个村庄的黄蟮、黑鱼与甲鱼,或者其他农产品水产品,外村庄的一律不准收购,那怕未来政策放得更宽,实行了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的什么,大家根本就没有当真,不过有人还是弄不懂,六斤问:“为什么?”
“六斤大哥,你酒量多少?”
“六七两吧。”
“好,这个六七两就是你的红线,过了你就会醉了。收购本生产队的水产品,数量不大,不会触犯政策的红线。又是互助的,性质也不同。但跨了本生产队,数量大,也变成了为赚钱为主的贩运,同样变了性质。你说,会不会有不好的后果?当然,如果非要这么做,以后出了事,与我无关,与各位乡亲无关。”
这也要说清楚的。
没有李默推动,明年塘湾村前面翟村就有人贩运了。
赚了多少钱,李默不清楚,不过通过他们房屋、衣着、伙食的变化,能看到他们变好了,但没有变得太好。也就是赚了一些钱,可没有赚太多的钱。因此几年后,大家平安无事。
其实今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许多商贩,有的商贩都将香江哪边的电子表、服装等香江或外国商品贩到全国各地。然而几年后,这批人中确实有不少人被抓了起来。
应当没有大的关系,大伙也没有多少闲钱来将生意做大。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得将丑话说在前面。
“这也是啊。”有人赞同道。
“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帮助,曹镇周边有几个城市,省城、巢市、钢城、鸠城与苏省省城石头城,还有我们包岭县的县城,不过太小了,不用考虑它。从曹镇到省城大约有两百来里路,到鸠城大约有一百来里路,到巢市大约在七十来里路,到钢城大约一百三十里路,到石头城则是两百里路左右。石头城也不用考虑,毕竟跨省了,可能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鸠城近,但长途汽车必须随轮渡过江,能耽搁时间,而且临近大江,水产品丰富,因此也不能考虑。钢城性质差不多。巢市最近,可是巢市临近巢湖,水产品更丰富,而且几个城市当中,巢市也最小,同样不能考虑。最好的选择就是省城。”
若不是李默提醒,几十年后都没有人想到过此节,所有水产品都是贩向鸠城的。
“此外,在贩运前,最好派人过去察看一下。比如李强老姨主持贩运,那么明天就要去省城,察看重点一是相关的水产公司,二是各个菜市场……城里面菜市场可能更麻烦,还是算了。”
这句话可能过三十年后,七成人听不懂。
………………………………
第二十七章 春(五)
为什么麻烦呢?
因为现在的菜市场是国有的,农村还好一点,城市稍大一点,菜市场“国有率”能达到百分之百,于是出现许多古怪的情况。
比如盆菜,将几样菜荤素搭配,放在塑料盆子里,不买拉倒,但想买还要拿户口本来。
要吃啊,没得选择的情况下,那怕搭配烂菜根也要买,因此买的人还是人山人海。
区域限制,比如有一支渔业大队的渔船在海面上打鱼,捕了不少鱼,前面有人在收购,船一起开过去,结果渔民不敢卖,收的人不敢收,因为不是一个区域的,卖了会犯错误,买了同样会犯错误,于是只好往回去,结果运回去一起臭掉烂掉。
所以李默说最好不要去石头城。
在本省内还要好一点,跨了省,即便政策已经渐渐放开,确实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当然,从下半年起政策越来越宽。
冻鸡之哭,各菜市场偶尔也会发放一些福利,不用户口本就能买到了,像有一年京都西单菜市场,运来大批冻鸡,不用户口本就买到了,结果几万人涌过来,那才叫人山人海,天不亮就开始挤,排队……谁会排队?一会儿就卖光了,后面的人买不到,许从人委屈地当场哭了。
但有一门好处,菜价真的公道,那怕是京都这样的大城市,菜价与农村的菜价相差也不会很大。鲁省苹果收购价一斤近六毛钱,放在京都只卖四毛钱。不像后来,菜贩子在路边摆摊不行,强行用城管将你赶到各个菜市场,市场管理费来了,摊位费来了,各种杂税来了,再加上运费,二毛钱一斤的菜往往会卖到一块钱一斤,能不能怪菜贩子心黑?
这样好不好呢?
首先种植的人、养殖的人、捕捞的人,基本是悲催了,也就是农民、菜市、渔民,基本上都是牺牲品。
至于吃商品粮的人,会如何选择,就看各自怎么想了。
还有,不要说这时候没有农药,谁说的!
不但有,而且多是不合格,甚至国际上都禁止使用,毒性超强的农药,只是这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了,还顾得上毒不毒?
这两年情况稍稍好转,转得快的是各个农村集镇,陆续出现一些私人买卖,李广平卖甲鱼不是带头人,前年就有了。可能也有一些农民开始进城,不过相对而言,大环境肯定不及农村,最少不及曹镇。
都是从这时代过来的,李默都不用解释。
“不过还有一个途径,虽然省城里的菜市场可能有些麻烦,但想来省城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