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与诗歌-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猜也就是这个原因,”李白并没有吃惊,这种剧情看过太多,经历由远古到现代人类发展全过程的洗礼能让他回过头看清很多问题。
紧接着李白又有新问题:“留在宗门不是比外放我更容易被保护吗?”
“原因有二。其一:太上和宗主不想让你因天门山论道背负太多修炼压力,务必保证你筑牢基础;其二:太上觉得你凡间尘事未了,有一场大的劫难需要你化解,这是使你境界难以提升的因与果。”
“这怎么还扯上佛家的因果关系了。什么劫难?”
“天机不可泄露。”
“我就知道是这句。”
“外放地在长安玄都观,观主王玄览是凡间道家开山立宗级别的真人,上达庙堂、下慧凡民,到那里好好修身养性,等待宗门召回;另外与玄都观一坊之隔的大兴善寺是释门密宗祖庭,隐藏有顶级高手,若有缘当去请教。玄佛不分家,而且据太上推演,你的劫难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僧人帮你走出的。切记!”
“李白谨记!”李白并不相信风水占卜之法,但无邪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那就出去走走看看。
树挪死、人挪活。
要是解决自己境界提升缓慢的问题,那当然好。
“你师兄、师姐那里我会解释,让他们理解宗门的苦心。下山之前你就不要出逸剑殿,免的心直口快、消息走漏,路上在遇到危险。”
“你不说,我也会呆下来,道箓殿一战过后,徒儿似乎又有了晋级的感觉。”
“我们就此别过,保护好功法、武器,好自为之。”无邪给了李白一个药瓶,反复嘱咐后,离开逸剑殿。
师傅给徒弟挪窝儿,可见李白在无邪心中的地位不轻反重。
李白打开药瓶,里面各有一枚上品百香丹和健体丹,便将其收好,这里面装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一条命和一段境界。
吃下内门试炼奖励的健体丹,李白开始闭目打坐,他跟无邪说有晋级的感觉不是安慰后者而是确有其事。
逸剑殿外!
“小六怎么了?大师兄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卢山问道。
“二师弟,你这性子还真应该向六师弟学习,人家在里面晋级呢!”柳易拍拍卢山的肩膀。
“晋级?亏我们还怕他想不开。”许致笑道。
“看来不需要我们开导六师弟了。哦!大师兄他晋级到哪一步了?”景梓露开口询问。
“面色红润、气韵灌顶。应该是丹药药力吸收阶段。都回吧,我在这给他把关,你们好好修炼,为自己也是为六师弟。”柳易说霸坐到逸剑殿殿门前,剑横在腿上。
“亏宗门想得出来,让我们天门山论道夺魁作为让小六回归的条件。”卢山哼哼着。
“得了二师兄,咱们在潇洒也不能独立出东天门宗,这么安排至少会督促我们修炼。”许致回了一句。
“就你高风亮节行了吧,走先跟我喝一杯去。”卢山和许致嘻嘻哈哈的离开逸剑殿,李白无事他们也放心。
“五师妹,你也回吧,申义和那只苍鹫你还得多费心,六师弟很看重他们。”
“大师兄放心,申义没有大碍,倒是那只苍鹫恢复力惊人,定非凡物。”
“六师弟机缘逆天,适当的挫折比一帆风顺对他有利,我想这也是宗门的意愿。”
“轰!”
二人正说着呢,一股气流涌出殿门。
“晋个级也这么大动静,不知道的以为是天劫呢。”柳易站起身,往殿内观瞧。
“大师兄也会开玩笑了,六师弟又没有突破进阶,哪来的天劫?看这架势六师弟应该无恙,你陪他聊聊,我先走了。”
目送景梓露的身影,柳易并没有立即入殿,而是给李白一晚巩固和休息的时间。
还是柳易了解李白,他这位六师弟正倒头呼呼大睡呢,刚过去的一天是充实的一天,是充满战斗的一天,是让李白疲惫不堪的一天。
第二天清晨!
“大师兄,你怎么在这?怕我想不开?”李白醒来,神清气爽,打算到殿外呼吸下新鲜空气,碰到了门口的柳易。
“六师弟,陪我走走。”
“好嘞。”
“对于外放的事,你心里有没有芥蒂?想开了吗?”
“没啥想不开的,长辈们是为我好,谁让咱境界原地踏步呢。”
柳易一听,知道无邪并没有跟李白说到关键的拓跋广的事情,他也不好再提:“一天两晋级,也算原地踏步?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太上说得对,我需要出去走走。你看,刚得到消息我就晋级了。”
“呵呵,既然你能看透,我也放心了。那大师兄有件事拜托你。”
“师兄跟我还客气。是柳姨的事?”
“没错,她上次来探望我时,偶遇宗长老,宗长老说柳娘庚子年有血光之灾,我本来想劝她留在东天门宗住段时间,可柳娘自言有主侍奉且修士的世界也待不习惯,执意离开。”
柳姨是柳易的养母,他的叫柳娘。
“所以被我遇到了,这就是缘分。大师兄你也别跟我拽什么天干地支,庚子是哪一年?”
“明年,而现在已到年底了。”
李白一算可不是嘛。人生大考一般都在六月初,半年过后,可不到年底了。
“师兄放心,柳姨也是我的柳娘,他住哪,长安我不去了。”
“师弟想多了,柳娘也在长安,随其主人住金光门南侧群贤坊内。”
李白顿时感到,前世诗仙李白与长安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宿命纠缠,看来现今的自己也照样躲不开。
………………………………
第39章 以诗会友
接下来的十几天,李白都在逸剑殿里渡过,练练功,舞舞剑,期间与卢山和许致喝了几顿大酒,他依旧保持千杯不醉的状态。
李白也有问起初四的情况,许致告诉他初四在完成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那也是其心中放不下的执念。
临出发的一天,景梓露把申义带来并给李白一套道士装备。
换好衣帽,背背宝剑的李白还有点道骨仙风的意思,用他的话讲刚好脱离了卖狗皮膏药的低级阶段。申义则是一副仆人的打扮。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也就李白的五位师兄师姐来送他,几人洒泪相送把李白送到玄江边的竹筏上。
面对此情此景,一首《且行且珍惜》涌上李白心头:
“迎着风向前行,我们已经一起走到这里,偶而想起过去,点点滴滴如春风化做雨,润湿眼底,憎相会、爱别离,人生怎可能尽如人意……且行且珍借……”
歌声伴着流水声,久久不散。
李白选在化身为背包客,游览起千年前祖国的大好河山。
顺江而下,随着旅途的深入,尤其是李白这个境界即是高级武士也算预备修士,凡修都可接触,他终于搞明白,言谈提及的所谓玄唐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个李唐。
唐朝在起兵创业之初就宣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道教自然受到重视,而玄又可做道讲,玄唐这个提法尤其是在修真界广为流传。
毕竟还有儒门和释门存在,叫道唐显然不合适。那日后天族再来压榨,地族再来骚扰,荒族再来侵犯,你们道门一家扛着好了。
修真界和凡民界的统治阶级显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双方井水不犯河水。我给你提供诸如人口等必要资源,你反过来帮我维护统治,抵御外族修士入侵。
这点从李白在后世学到的任何一部史书和万书楼看到的历史典籍就能看出,两边只谈自己的兴衰成败,对对方只字不提。
由于统治者都尊重道士,加之经济发达,近千公里的路程,李白悠哉悠哉,十分惬意。小伙伴申义就有点惨了,李白把在学校里捉弄同学的手段都移植到他身上,还属于专供专享。
苦寻无应对之法的申义只好提前拿出党翼手抄的道箓术入门及廖晨曦的炼丹入门,威胁李白如果再捉弄他就扔进江水里,后者这才消停下来,并且内心被友谊长存深深打动。
有的人与之天天碰面却形同陌路;有的人只相交一天而彼此心心相印。
长安城下,明德门外!
“哇!这城墙快有丽水涧旁的小山高了。”申义仰头惊呼道的。
雄伟壮观的长安城轻而易举的冲淡了申义一个多月跋山涉水的疲惫。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局壮,安知天子尊。”李白不禁想起骆宾王的一首诗。
“这是观光的帝京篇,不复传唱久矣,没想到小道长年纪轻轻,学问却很好。”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翻身下马。
“不敢当,先生是?”中年人的言词冲淡了李白盗版的愧疚,自然的拉进了二人间的距离。
“华州杨炯。”
“初唐四杰呀!”由于前有骆宾王的铺垫,李白一听杨炯的名号便联想起来,他很是兴奋。
初唐四杰是华夏文学史无论怎么讲都绕不开的名片,自诩文艺青年的李白当然知道,未曾想刚来到长安城就见到名人了。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四杰也已不复存在了。”
“愧前耻后?我又见证了一句成语的诞生。”
“小道长这是外游还是学道?”杨炯看着李白,有些疑惑。
要说外游吧,李白和跟班申义都很年轻,不符常规;拜师学道吧,李白已经穿上了道袍,看着不像。
“我要代师傅去玄都观拜见王观主并跟随修道一段时间,算是取经了。”李白略去自己修士的身份,因为路上提过几次也没人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凡民一旦成为修士没有半途而废的,谁不想拥有更强能力,谁不想获得更长寿元。
“玄都观?那小道长走明德门就对了,玄都观就坐落在进门后朱雀大街旁的崇业坊内,我带你去。”
“多谢杨兄。”
三人一马步入长安城。
“哇!好热闹。”申义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看人、看景、看大街两旁的各色花灯。
“二位的运气很好,巧遇上元节,不然城中过戌时就要宵禁了。”
“什么是上元节?”申义自打记事就没出过天门山,不善交际,对话杨炯就全交给李白了。
“小道长即便是长隐深山也不应该不知道上元节呀?正月十五是道教祭祀太一真神的日子,自皇家尊老子为先祖后,上元节除沿袭民间花灯习俗外,还赐大酺,普天同庆,彻夜狂欢。”
“哦,原来是元宵节,难怪有花灯。可是并不冷啊。”李白眼中不是飘过一位位浓妆亦艳抹,抹胸露背的唐代美女。
“小道长真是怪人,懂得凡间的节日称谓却不知道教的说法。”
“这不就被派到玄都观加强学习来了吗?”
“呵呵,长安城已连续多年经历暖冬了,据闻玄都观莲池中开放青莲,被视为天降祥瑞,现在是城内一大胜景所在,风头尤胜乐游园和曲江池。”
“小心……”正当杨炯侃侃而谈、意犹未尽时,后面冲来了几个骑马开路的壮汉。
李白反应快,力量足,加之与杨炯对话过程中闻到他扑鼻的酒味,这才提前判断拉开后者。
其他路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人仰马翻、鬼哭狼号、花灯满天飞。
“都滚开!赵大人要与民同乐了。”
“我艹,哪来这么个赵大人,他是想跟死人同乐?”
“人称装傻赵卿的司农卿赵履温。韦后眼前的红人。”
“韦后?李显的老婆?”李白知道为什么杨炯一听自己念骆宾王的诗就心生感慨,主动搭讪了。
现在已是唐中宗即位,韦后掌权,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已经结束,而骆宾王死于讨伐武逆的叛乱中,是武则天刚称帝的时候,距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
“哟!小道长慎言,这句话就是杀头的罪,咱们快走。”
李白也不逞能了,暴捶肖平等人被逼出走天门山对他还是有触动的,随杨炯快速沿朱雀大街向北走去。
赵履温的手下也朝这边怒目相向,看清李、杨二人的装束后便不再发难。
以貌取人者自古有之,李白的道士和杨炯文人打扮,成为他们的保险。
这下李白总算见到什么是古代的大城市了,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走到玄都观足足用了一个小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小道长我们就此别过。”
“多谢杨兄带路,有空来找我……论道。”李白嘴一出溜,差点儿没说出玩来。
“待参加完朋友聚会,定来叨扰。”杨炯上马道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玄都观此刻也是观门打开,人潮涌动,李白知道这是人们来观看杨炯所说的青莲奇观了。
“道友,来访还是游览?”玄都观里有好多维持秩序的小道士,看到普通民众可以不理睬,瞧见李白不能不打招呼了。
“来访。”
“可有牒文?”
“有。”李白正琢磨何为牒文的时候,申义从包裹中拿出一个李白感觉像是电视中看到的奏章样的东西。
“二位稍等,我通知观主。”小道士跑进玄都观内部。
不一会,小道士便跑了出来。
“道友,观主说先给你安排住处休息,他今晚与老友把酒言欢,明日再见二位。”
“有劳道友。”李白和申义也的确累了,观主是否立刻接见倒不十分在意。
………………………………
第40章 大唐生态农业实践者
经过大易辟谷术和丹药的磨砺,李白的身躯强度大,也耐疲劳,加上半年来他在东天门宗养成的早起晨练习惯,他很早便醒来。
而申义还在榻上呼呼大睡,正是这种反差,成为李白路上捉弄他的主要内容。
李白走出住所。道观中此刻的安静与昨晚的嘈杂形成鲜明对比。
真没想到繁华喧闹的长安城中还有这样僻静深幽的所在,的确是修道参悟的好地方。
“哪来的一股清香?”李白好奇心作祟,顺着香味,穿过道拱门,一个大荷花池映入眼帘。
细看起来荷池中的莲花是浅白色,也许是反季节开放的原因,颜色淡的几乎透明,使翠水绿叶映舍在花瓣上,远远望去看着就像青色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碧波粼粼,李白顺嘴咏出了这千古名句。
“好诗,应情应景,寓意高远。”一位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在一位老年道士的陪同下走到池边来。
“观主,玄都观真乃藏龙卧虎之地,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才思泉涌的道士。”这位文人嘴中的观主便是王玄览了。
“少伯看走眼了,李白是我受天门山东严子所托到玄都观深造的,他学道不久,没有受箓,没有度牒法名。”王玄览笑道,虽然没见过李白,但住所是他安排的。
“那可暂称青莲居士。”
“暂称?”
“我观李白非池中物,虽学道而不会成为道士。居士这样方外的称呼再合适不过。”
“青莲池旁咏青莲,青莲咏完法名现。李白呀,还不谢谢少伯?”
李白一脸黑线,青莲居士原来是这样得的,历史有时也开黑色幽默,结局不变,而过程却跟着一起穿越。
“少伯是哪位?”坐稳青莲居士的名头,李白却不知该感谢谁。
“山里来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七绝圣手没听过?”王玄览脸面有点挂不住了,李白怎么引都不上道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李白边吟咏《出塞曲》边躬身施礼,王昌龄可是华夏诗坛的一面旗帜,也是怀才不遇、结局凄凉的代表。
“观主不要气恼,居士能做到重诗意而轻作者,这难能可贵。像刚才那样优美的词句,昌龄也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亦或是居士本人?”
“王兄夸奖,这是我下山后前往长安途中游历时听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隐士所念的诗句。”李白发现自己解释盗版的本事大有长进,身处宋代的周敦颐(《爱莲说》作者)对他来讲不仅是老隐士,老祖宗都挡得起。
王昌龄发出几句诸如泱泱华夏,人才辈出的感叹后,又与王玄览和李白聊了一回。
讲道李白不行,品鉴诗词、谈古论今那他太在行了。
双王再惊才绝艳,眼界也只限于到此刻唐朝的历史,而李白可是身负华夏五千年文明,宋元明清随便抬出一个大家就够侃晕他们的了。
王昌龄本来一早就要离开,可跟李白十分投缘,直到中午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临走时还不断嘱咐李白去参加修文会,他风尘仆仆的从塞北赶回也是为此而来。
李白表示要请示王玄览后再做决定,这让王玄览嘴上不说,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为什么?李白没有因为小得赏识而翘尾巴,还很重视他这个领导,另外王玄览也不希望李白卷入修文会这个是非漩涡。
玄都观主殿玄都宫!
王玄览和李白对坐聊天。
“观主,修文会是做什么用的?”李白在听了一大套王玄览什么常道生万物、客道生天地的理论迷糊过后,终于提出想问的问题。
“你一个新入道的年轻人能听我啰嗦这么半天已经很不容易,说明道根不错。那我们讲讲时事。”王玄览捋捋胡须笑道:“昭文会是上官昭容在其府邸举办的由官员和有名才子参加的政事论会。因其力促圣上设置修文馆而得名。”
“哦,就是为国家吸纳人才的座谈会呀。”李白一听没了兴趣,他完成穿越的那一刻起就决定弃文从武。
“为国家?要是如此就好了。”
“为谁都跟我没关系,观主,大兴善寺怎么走,宗主希望我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
“历来玄佛不分家,参悟佛法对帮助你清心凝神,静气得道也有帮助,毕竟凡界你只是路过而已。大兴善寺就在一街之隔的靖善坊内。”
“观主有如此高深的道法理论,为何不修行呢?”在李白看来,王玄览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很可惜。
“属性太少,体质承载不了灵气,能成为修士的,凡民中万个不出其一。”王玄览被勾起伤心事,要不是李白的修士身份,他是不会提及这段秘密的。
二人又聊了一段时间,李白离开。应李白请求,王玄览把自己的著作《玄珠录》赠与他,并对李白不进行行动限制,以他的境界自保没有问题。
第二天,李白见申义休息好了,便带着他走出玄都观,柳易的嘱托他不敢忘,决定去群贤坊找柳姨。
李白的意思是把申义留在柳姨身边,后者虽不是修士,但也跟着李白学了些辟谷术和身法,算是身手敏捷,一有危险便可通知他。
申义虽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李白的修炼更不能耽搁,于是就答应了。
玄都观到群贤坊的距离与明德门到玄都观的距离相仿,昨晚狂欢的人群应该都在休息,大街上行人寥寥,因此二人没多久便走到临近群贤坊的金光门,直到被围拢在此地的人群挡住去路。
“要不说贱命呢,挣俩糟钱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垃圾捡多了,脑子捡坏了吧,以为买块地就能发家致富了?”
“我说裴明礼,在自家地里捡破烂感觉怎么样?哈哈。”
李白被引起了好奇心,拍了拍一个看热闹的肩膀问道:“前方何事?”
“哎呦,大师你瞧那个人是捡破烂挣了点钱,你说干点什么不好,买块不毛之地,这不傻吗?这是要疯啊。”李白的道士装扮还是颇受尊重的。
“各位乡亲,躲躲,让我……贫道进去观瞧。”李白拿着道士范,很快便来到裴明礼身边。
裴明礼并没有理李白,专心致志的捡着土地理的瓦砾,围观的人越是说笑,他越红着脸捡的起劲。
“老裴,你这是干嘛呢?”李白伏身小声问道。
听到亲切的招呼,裴明礼以为来了友人,但看到李白同样出于对道士的尊重,还是回答道:“我觉得这块荒地收拾妥当是可以长出财富的。”
“这能行吗?这瓦砾比草还多。”
“肯定行的,我有完整方案。土地贫瘠我可以让人在此放羊,堆积够足多的粪料后,撒下种子,再将土地翻起来,很快便能长苗、结果、赚钱。还可以放置蜂箱,卖蜜。只要捡完瓦砾,这些都能实现。”
李白一听,这不是现代流行的生态农业吗?没想到早在唐代便有这方面的实践者了。
对于裴明礼有些偏执的表现,李白不觉为怪反而有些欣赏。比尔盖茨和马云没成功前不也不被世人理解吗?
“我给出个招儿叫人多力量大。”李白小声和裴明礼嘀咕着。
“道长真乃神人也。”裴明礼一听高兴的跳起来,跑出人群。
不一会,裴明礼举着个顶端绑着个竹筐的竹竿,将其竖在土地的边缘。
“老少爷们,这位道长说他的道观缺香火钱,我灵机一动有了个主意,谁往竹筐里扔进一块瓦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