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与诗歌-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柔赶紧解释了来龙去脉。

    “所以说,老爷子我们得迅速搬家,赵履温的爪牙很快就来了。”李白招呼换好衣服的唐柔赶紧扶唐杰走人,至于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带。

    “柔儿啊,把家里的东西做了,还有我珍藏的好酒,不能亏待恩人。”唐杰催促着唐柔。

    “老爷子你是不是糊涂了,这不是吃饭的时候?”李白喊着。
………………………………

第52章 天赋异禀的炼丹者

    “年轻人这么急躁如何修炼,踏实坐着。”唐杰一句话就让李白冷静下来。

    “老爷子,你也是修士?”李白放下心来,赵履温那帮废物手下能是修士的对手。

    “修士有混得这么惨的吗?修凡不共存的道理你不懂?”唐杰说完又让李白紧张起来,这唱的是哪一出。

    “我们唐家祖上本是一个炼丹世家,由于对头夺宝,突然杀上门导致家族分崩离析,各立山头。正宗一脉只剩下我和柔儿了。”

    “夺的是蓬仙炉吧。听老爷子的描述,唐家明显是有内鬼。炼丹?唐家?不会是善做毒药,善使暗器的四川唐门吧。”

    “哎!答案留给你自己探寻吧。我时间不多了,有更重要的事要交代你。”唐杰的叹气也表明李白的猜测离真相相去不远。

    李白赶紧扶起唐杰,后者勉强盘腿而坐,依稀还有当年修炼的样子。

    “我们唐家不需要修炼到太高境界便可炼制丹药,除天赋异禀外,高级丹炉也是重要因素。而现在要托付给你的人和物皆是我上述两个方面的佼佼者。”

    “老爷子,我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恐有负你的重托。”

    “呵呵,在这种情况下你都没有见财色起意,你说我不托付你又能托付谁?如果将来有变,就权当我看走眼了。”

    话说到这,唐柔端着酒菜进屋,香味扑鼻:“李公子有口福,这些东西自我记事起,爷爷就存着不让动,说要留给重要客人。”

    “李白,赶紧吃,这些东西一旦解封越快吃效果越强。算是给你的辛苦费。”唐杰催促李白,自己则自斟自饮起来:“好酒,可惜喝不着了。”

    “瞧爷爷您说的,李公子不是那样斤斤计较的人。您多喝几口就是。”唐柔又给唐杰满上一杯。

    “老爷子,我会尽力完成你的嘱托。”唐杰明显是回光返照让李白难过的说道。

    “呵呵,多少唐家人想获得的至尊药膳被你吃掉了。”唐杰看看柔儿又说道:“便宜你小子了。”

    “爷爷你在说什么?”

    “柔儿,爷爷要走了,以后你跟随李白,爷爷身体不争气,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唐杰有些强弩之末,若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去卖蓬仙炉。

    “爷爷不能抛下我!”唐柔听明白了,这是祖孙俩在永别。

    街面上传来嘈杂声!

    “李白带上柔儿快走。我不想让柔儿看到我最后狼狈的样子。”唐杰厉喝着。

    唐柔哭喊着冲到唐杰身前,抱住后者说什么也不走。

    唐杰突然出手打晕唐柔:“李白,你要善待柔儿。”

    “老爷子,不能一起走吗?”

    “带上我是累赘,我们谁也走不了。另外这桑落酒有助修士修为,而我喝则会加速死亡,快走吧。”

    李白朝唐杰深鞠一躬,抱起唐柔从屋后飞奔离开。

    刚走没多久,小屋的正门便被踢开,一帮凶神恶煞冲进来。

    “老不死的,那对狗男女呢?”

    “不用找了。我带你们走!”唐杰喝下的那口桑落酒原来是为了喷火自焚。

    巨大的火龙喷涌而出,瞬间点着了茅屋,进到屋子里的人全部被火焰吞噬。

    远处李白和趴在自己背上、痛苦不已的唐柔望着这场大火,后者是让李白弄醒的,他觉得还是应该让唐柔看她爷爷最后一眼。

    李白带着唐柔迅速进入玄都观,在赵履温没弄清自己身份之前,这位司农卿大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唐柔栖身在全是男人的道观中,且作为国观,赵履温也必须提前申请才能搜查。敢申请吗?难道说查找被他强抢的民女。

    (#◎正版首发

    李白找王玄览要了一套小号的道服,后者要求他看好唐柔不能乱跑,另外让他们搬到莲池旁一个单独的小院,也许是怕二人啪啪时打扰其他道士的清修。

    这正和李白心意,他不想让唐柔感觉呆得别扭,至于其他问题他懒得解释。

    “柔儿,吃饱了换上这套道服,这里的安全没有问题。可惜没能把老爷子也带过来。”

    刚才还狼吞虎咽的唐柔又哭泣起来,害得李白赶紧安慰,好半天才平复。

    “这个小院幽静,环境也不错,我呢,由于要修炼,会经常去对面的大兴善寺,不影响你生活,你平常做些什么?”

    “就是用蓬仙炉炼制些治病的丹药去卖来贴补家用。”

    “都用什么资源?”

    “公子是说药材吧,就是些药店都有出售的,像陈皮、当归、金银花什么的。”

    “明白了,你好好休息,我出去探听一下消息。”

    李白安顿好唐柔,出玄都观去找裴明礼,还特意路过赵府,一切如常。赵履温陪了夫人又折兵,又找不到元凶,只好先消停下来。

    出得金光门,装有瓦砾的竹竿还插在地垄边,原先的荒芜之地,现在是果树成行,花香四溢,蜜蜂穿梭其中,生态农业实践的有声有色。

    “老裴,我来麻烦你了。”李白望着树间忙碌的身影喊道。

    “仙人,哪阵香风把您吹来了?”

    “别那么客气。我是想麻烦你给我弄些普通药材?”

    “道士炼丹不都用金石等名贵的东西吗?”

    “你不也说我是仙人吗?所以普通的就可以,种类看着来,数量我能拿走就行。”

    “哪能让仙人自己动手,我派人给您送去。”

    “不必,这也是修道的一部分。”

    李白把大忽悠给忽悠了,裴明礼短短半年又积攒起殷实的家底,给李白买几大包药太容易了。

    很快,装着各种各样,质量上乘药材的布包堆在了李白身前,他扛着就返回了玄都观住所。

    柔儿也只有见到李白才挤出点笑容,看到这许多药材更是惊得合不拢嘴。

    “公子,你早晚要离开这里吧?”

    “说说你的理由。”李白跟唐柔说了几次让后者改称呼无果后,也就不再强调了。

    “因为你是修士,爷爷说他的桑落酒只能给修士喝。”

    “也是,这秘密老爷子肯定不会瞒着你。”

    “我还会炼制健体丹,这里面的材料也够,品相也挺好,这让我觉得自己留在你身边还是有点用的。”

    “果然天赋了得,这样都能拿来炼丹。对了!给你这个。”李白把廖晨曦给他的炼丹手札转增给唐柔,在怎么看后者也比自己更适合。

    “谢谢公子我一定为你炼出好的丹药。”虽然使用材料不同,但手法和火候把控一脉相承,唐柔看到手札十分高兴。

    李白纳闷:唐柔有这么好的天赋,又有顶级的工具,为什么唐杰不给她留下些传承呢。

    赵履温消停下来,李白和唐柔也就过上安稳的日子。

    李白还是大多数时间泡在大兴善寺的法堂殿中,他在那里能静下心来修炼辟谷术和不动明王咒。不然唐柔的倩影总在自己眼前晃,他怎么也静不下来。

    要说小孩子发育的就是快,短短大半年时间,道服就拢不住唐柔的身躯,搞得李白每次见到,心里都默念: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他们的生活过的按部就班,而大唐政坛地震的征兆已开始显现。
………………………………

第53章 一碗汤饼引发的政变

    景龙政变后,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权利达到顶峰。

    她们生活更加奢侈无度,大肆卖官鬻爵,历史上有名的斜封官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最多是竟达上千人。安乐公主甚至自做诏书,蒙住前面的内容,请中宗画押,李显有求必应。

    围绕韦后和安乐公主身边的一伙和忠于李唐的另一帮官员,双方斗争加剧,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上官婉儿则努力的保持着与两方的平衡关系,多次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同时私下里暗暗结交太平公主,贯彻李白的既定方针。

    这让李白很高兴,没有负担的他修为在唐柔丹药的辅助下节节攀升,已经到了辟谷八段,在凡界算是极为难得的高手了。

    他也偶尔去昭容府看看众人,给大家加油鼓劲,真正的考验越来越近。

    时间悄然转到来年的夏天,这一日,李显刚在紫宸殿举行完常参,被几天来、铺天盖地对妻子和女儿的弹劾搞得心烦意乱,或许是该约束一下她们的时候了。

    宫女送来一碗香喷喷的汤饼,李显尝了口感觉味道不错,馋虫大动就把汤饼都吃完。他并没有发现殿门的缝隙中传来四道来原属至亲挚爱的怨毒眼光。

    猛得李显颤抖了一下身体,都没有叫出一声,头就低了下去。

    “母后,我们现在怎么办?”弑君又弑父,安乐公主也慌神了。

    “秘不发丧,把重要岗位都安插上我们的人。”韦后早有准备,尽管她的状态也不比女儿好多少。

    韦后进而召集高官进宫议事,又调集重兵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心腹统领这些兵马和巡察城中六街。另外将长安周围的军事重镇都派去亲信用以牵制忠于李唐的将领。朝廷内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中书侍郎也都安排上了自己人。

    短短几天,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直到此时她才发布了李显的死讯。

    整个城市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李白现在也寸步难行,马秦客对他的忌惮让后者再次包围玄都观,李白可以冲出去,但唐柔呢?道观中的道士呢?而且目前的局势也不是他能改变的。

    上官婉儿彻底看清了韦后一党的真实面孔,老公亲爹都能杀,还有什么人性可言,这更加坚定了她脱离的决心。

    就在韦后最为春风得意的这一天晚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在宫中相见。

    “昭容,时局如此,计将安出?”论实力太平公主日盛,论权谋她差着上官婉儿很多。

    “公主,我掌管内宫诏告,我们可以联名并已先皇的名义起草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国,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后您再联络有实力的李唐宗室徐图之。”

    这二女也是李显生前十分信任的人,玉玺又归上官婉儿管,说是遗诏完全有人信,因为它能稳定现在的局面。

    “是一条绝妙的缓兵之计,有实力的宗室?那只有临淄王了,他一直在暗中招兵买马,养精蓄锐。”

    看{正版b章◇节^}上;He

    上官婉儿内心震动,一向不入她法眼的李隆基此时横空杀出,足以证明李白的高瞻远瞩,但愿自己能躲过这一劫。

    二人商议好后,上官婉儿起草诏书,正本给太平公主,底稿自己留存。

    第二天朝堂议事。

    太平公主宣读完遗诏,韦后脸色铁青,太后摄政已经是了不得的事,已经可与汉朝吕后比肩,唯一更高的只有如武则天般君临天下了,而这恰恰正是韦后想要的。

    短暂的沉默后。

    “韦后功德比之则天女皇尤胜,李重茂懦弱无能,如何能担起一国之重任。”宗楚客率先发言。

    紧接着兵部侍郎崔日用、司农卿赵履温、太常卿武延秀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皇太后韦氏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似乎不答应他们就天理难容、江山社稷就没了希望。

    甚至到最后李重茂都站出来也要求废自己的太子之位,请求母后荣登大统,妹妹获封皇太女。比起那个诱人又遥不可及的龙椅,还是保住项上人头更为重要,李重俊的死对他的打击太大。

    “好了众卿,兹事体大,容我考虑。宗爱卿、崔爱卿、赵爱卿、武爱卿留下议事,其他人退下。”韦后举手投足间十足的帝王范儿。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谋朝篡位者的传统,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非得表面上谦让几次才可免为其难的坐上宝座。

    议事进行到傍晚时分,韦后留下几位大臣吃饭并继续商讨,就在传递酒菜的过程中,一个被太平公主收买的宫女向她传递了韦后等人的议事内容,太平公主匆匆的离开皇宫,奔临淄王府而来。

    细节决定成败,韦后内外大权在握,却没有留意到身边她认为的小人物,导致胜败易手、福祸反转。

    道观前的军队被撤走了,韦后接下来要对付的人很多,李白排不上号,她要把有生力量放在更适合的地方。

    这让心急如焚的李白兴奋不已,他想了一下,上官婉儿身兼要职此刻定在皇宫中,唯有去找李隆基方可破局。

    一出正门,李白迎面碰上了急匆匆赶路的普润和尚。

    “大师,你要干什么去?”

    “额!我……去别的寺院所要佛经。”

    “哦?临淄王府内也有佛堂?”普润也就在此刻露了个脸被记入史册,李白清楚这个和尚要去做什么,他也需要这个和尚。

    “居士何出此言?”普润慌了,他做的可是一步天堂或一步地狱的投机。

    “我跟你的目的一样,带我去临淄王府。”

    四下无人,就李白一个,普润放下心来,率先飞奔起来。

    临淄王府!

    太平公主讲述着韦后天亮后即将展开的行动:杀太子李重茂、杀附国李旦,打压李唐宗室,准备登基。

    “韦氏欺人太甚!如今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反抗了!”李隆基说道,皇帝都能被杀,他这个王爷还有跑嘛。

    “王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另一位李隆基手下的猛将李仙凫吼着。

    “是啊,您下决定吧。”葛富顺也义愤填膺。

    正当刘幽求要发表看法时,传来下属的通报,普润和李白求见。

    “普润是崔日用的亲信,不得不见。李白身份不明,幽求你去接待,就说本王要事缠身,不方便。”李隆基瞬间就做出了安排。

    李隆基在正厅接见了普润。

    “王爷,兵部侍郎崔大人让我通知你,韦后有可能午夜发难,要王爷早做安排,提前发难。”普润开门见山。

    太平公主与普润所说前后对应,而且崔日用不像宗楚客、赵履温那样是韦后的铁杆儿,他只是想在政治风波中保全自己,

    “出家人不打诳语,若大师所言有助于本王,定帮你完成做宝昌寺住持的愿望。”李隆基连普润的情报都掌握如此透彻,焉有不胜之理。

    偏厅中的李白与刘幽求。

    “这么晚,居士因何事造访王府?”

    “为临淄王出谋划策,不过显然不受重视。”

    “呵呵,居士是聪明人,当知其中利害,投奔可以,要拿出诚意。”

    刘幽求与李白性格相仿,大家都不喜欢藏着掖着。

    “不是投奔,是交换,用大唐皇位换一个人。”
………………………………

第54章 婉儿殇!唐隆之变

    “这个?”考验刘幽求的时候到了,李隆基肯定不会见李白,就看他有没有魄力接招。

    “富贵险种求,你还有什么可输的吗?”

    “居士请讲。”刘幽求愈发觉得李白深不可测,是啊!小官他看不上,大官自己不拼搏,李隆基凭什么给他。

    “立即发动政变;分工明确清晰;先禁军后内宫;首恶必除、从犯轻办;最后临淄王必须身先士卒。”

    “若非接触过,还以为居士是鬼谷子复生,只是这最后一条……”

    身处高位之人都很爱惜自己的羽毛。

    “跟临淄王说这是政变不是游戏,你问问他身边的侍卫有没有重俊太子的忠诚。”

    更E新?最L快2上B

    “居士高瞻远瞩。”刘幽求其实也很希望李隆基能与政变人员在一起来鼓舞士气。

    “另外,刘先生我在送你一个天大好处。今晚亥时末会天降流星,善加利用。”

    “幽求懂了,居士要换的人是谁?”刘幽求是聪明人,李白基本上把路都铺好了,他照着走就能捞到好处。

    “上官婉儿。”

    “好!幽求竭力而为。”

    “李白会带她及其家属远走高飞,永不出现在世人面前。告辞!”

    送走李白,刘幽求立刻见李隆基,如实转告,巧妙隐去了天降流星之事。

    “比起普润的通风报信,李白的全盘计划更难能可贵,扣下上官婉儿也算是不杀,这样就可以把李白拴在身边。葛富顺、李仙凫,开始!”虽然年轻,但复杂的形势已把李隆基磨练成一个政治老江湖,一切以己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李隆基带着手下迅速进入禁苑之中,在内外的劝说中叫开钟绍京的家门后,挡在政变众人前的就是防守玄武门的禁军了。是进皇宫前必须要解决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葛富顺、李仙凫心急如焚,他们仓促举兵,急需起事信号,方便行动。

    刘幽求想起李白送自己的天大好处,就胸有成竹的让众将耐心等待天意,他则和李隆基商议一下政变口号。

    二更末,夜空中突然流星散落如雪。

    李白看到了;

    上官婉儿看到了;

    韦后看到了;

    李隆基和刘幽求更看到了。

    “天意如此,机不可失!”刘幽求高喊着。

    葛富顺、李仙凫等人备受鼓舞,自己由叛乱分子变成受上天眷顾的正义之师,他们带兵,挥动武器大吼着冲进禁军军营,迅速斩杀了韦后的几名亲信。

    “禁军兄弟们,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凡是长得高过马鞭的人一律斩杀;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定天下。倘若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助逆党,判的罪要连及三族。”此刻刘幽求的这段话顶得过千军万马。

    韦后亲信平日里作威作福,恣意打骂禁军士兵,加之刘幽求以大义劝导,群龙无首的禁军便临阵倒戈,效忠李隆基。

    打开了玄武门就打开了皇宫的最紧要的关口,李隆基亲自坐镇,派葛福顺率兵攻打玄德门,李仙凫率人攻打白兽门。三更时分,双方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大声鼓噪。李隆基听到鼓声后,按事先约定进入宫中,此时连最后一部分守卫李显灵柩的南牙兵也投靠过来,皇宫中至此已没有了任何敢于抵抗的武装力量。

    韦后在惶恐迷惑中逃入千骑营,不料被一个士兵杀死,首级献给李隆基;

    正做着天亮后成为皇太女美梦的安乐公主,在对镜贴花黄时,被禁军斩杀;

    准备留下陪韦后逍遥的面首武延秀生命终结在章肃门外。

    刘幽求始终记挂着李白的嘱托,他带兵找到了上官婉儿。

    “刘先生,婉儿率众宫官在此迎接临淄王。”上官婉儿身着朝服,两边宫女各执灯笼,把周围照得亮如白昼。

    “幽求受居士所托,营救昭容,你有没有证据来证明你与韦后一党划清界限,这样我也好在临淄王驾前替你美言。”

    “有!”听到李白的名字,上官婉儿内心很感动:“这是今天朝堂之上太平公主宣读遗诏的底稿,公主可为我作证。”

    “好!这份遗照有限制韦后一党的意思,相信会打动临淄王的。”刘幽求让上官婉儿和手下兵卒待在原地,他去找李隆基求情。

    太极殿的高处,只李隆基和刘幽求两人。

    “杀!”李隆基看完遗诏,听完刘幽求苦口婆心的规劝后,只冷冰冰的扔下一个字。

    “王爷,你我都知道,李白在这次政变的居功至伟,是幕后英雄。连天降流星都是他推测出的。杀死上官婉儿,还怎么笼络李白,这也会让其他功臣寒心的。”刘幽求实在想不明白李隆基怎么会有如此不智之举。

    “我问你,韦逆一党铲除,我们就高枕无忧了吗?”

    “这……属下愚钝,请王爷点拨。”

    “敌人就在这封遗诏上。这二女手中权势甚大,今天能出个限制韦逆的遗诏,明天就能出一份让我李隆基掉脑袋的。若太平姑姑是韦后,那么上官婉儿就是安乐公主。我们不能留下祸患。”

    太平公主是自己父亲的姐姐,因此李隆基称其为姑姑。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是很多成大事政治家的本质,前者为了活得更好,后者则是为了活着。

    刘幽求哑口无言,他万万没料到李隆基眼前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已经在谋划下一场了。

    “不能变通一下?李白说要带上官婉儿一家遁世,不在出现。如果言而无信,李白还是有一些个人威望,怕引起民愤。”刘幽求在做最后的努力,殊不知这句话彻底颠覆了其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待后者坐上皇位后,刘幽求的的仕途依旧坎坷,死在被贬赴郴州的途中。

    “怎么?我一个匡扶社稷的王爷还要看一个不入流道士的眼色?告诉他,本王没有株连上官整个家族就是网开一面了,让他带着其他上官家族的人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