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凰盟-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时候,我最喜欢我的母亲,她是一个很温柔的女人,大姐就像母亲一样,总是我走到哪里都护着我,所以我发誓也要护着我大姐和母亲一辈子。”
芈凰没有做任何事,只是侧耳倾听。
不时点着头,想象中的成母应该是一个和成贤儿一样外柔内刚的美丽女人,所以才会那样决绝。
“所以从那时起,我很讨厌我的父亲,他独裁,**,是标准的封建大家长。”
芈凰不知道“封建大家长”是什么,但是大致能明白,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就像她骂楚王的,不过成嘉嘴里似乎总有些她没有听过的词。
但是她没有打扰他。
只是安静地继续听着。
她知道,也许他并不是想讲给她听,只是想有个耳朵听他倾诉。
“所以小时候,我总想快点长大,再快一点,这样就可以带着母亲和姐姐走的远远的,远离父亲的**和独裁可是长大了,我却万分还念小时候,她们都还在我身边的日子,在她们眼里,我就是全天下最优秀的儿子和弟弟,无人可比”
“可是她们现在都不在了,就连那个最想逃离的人如今也不在了”说到最后,成嘉的声音有一丝变调,用袖子捂着他的脸,不想让她再看到自己的狼狈。
芈凰平静地从茶几的暗格中拿出一瓶酒,一套玉质酒杯,然后倒了两杯酒,一杯给他,一杯给自己,醇厚的酒香在马车中四溢而出。
“不知道你的酒量,不过这种时候喝一杯挺好的!”
芈凰一笑,将酒递给他。
成嘉接了,也未言谢,只与她淡淡相视一笑又重新移开视线。
小小的杯盏被她托在掌心里,玉色的杯身越发衬的她指尖细腻温润,十指纤纤,而虎口处却有一层硬茧。
他知道这是她常年深宫劳作所致。
成嘉的视线落在她的指尖,见她双手捧着玉杯淡淡抿了一口小酒,突然出声清脆的说道,“知道么?有时候,我也很想念我母后,肚子饿的时候会想念她追着我喂饭,生病的时候会想念她哄着我吃药,做噩梦的时候会想念她陪着我睡觉”
话落她轻轻一叹,复又笑道,“可是有时候我又想我们总会要长大,她们总会要变老,有一天她们总要离我们远去,不过或早或晚
所以我们总要学着独自面对一切,独自地去抗争这个世间。”
有时候她也宁愿那个傻女人能还活着,就算没有父王的爱,没有锦衣玉食,她们至少都还活着,可是她实在是一个娇花一般脆弱的女子,被孙侯从小养在温室之中,还没有经历真正的风雨就泯然凋零于世。
但是与他的母亲不同,她的母亲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用生命在抗争,而是为了她的爱情,用生命在抗争。
芈凰说完,兀自摇头一笑,仰头将杯中酒饮尽。
成嘉也一饮而尽,芈凰接过他的杯盏斟满又递了一杯回去。
两人一路说着一些旧事,一路喝着小酒,本来沉重的心情也散去几分,待回到郢都城,已经时值傍晚,二人难得安静地各坐一边,撑着下巴看着窗外大军离去后安宁的都城,炊烟燎燎升起,任由落日带走飞檐上最后一缕余晖,带来夜晚的繁华和热闹,映照着窗前的男女久违的相视一笑。
眼见成府快要到了,芈凰又煮了一壶热茶汤,倒了两杯,放在他们各自面前,笑道,“没有醒酒的汤药,喝点热茶吧,一身酒味回去,成老见到了会不高兴的。”
成嘉的酒量虽然不错,可是差不多三天不眠不休,此时再加上喝了酒也有些头脑发胀,闻言接过,依然并未言谢,含笑将大半壶的热茶一杯杯倒着,全部下了肚。
待他们喝完,马车外的司剑从车窗前探出一个头来,眼神贼亮地对二人说道,“太女,成府到了,我们是要进去祭拜成老还是回宫?”
芈凰眼角轻挑,眼目快速地捕捉到司剑那一闪而逝的八卦眼神。
“嗯”了一声,然后轻轻擦拭了一下嘴角,慢条斯理地对成嘉说道,“走吧,成老一生为大楚鞠躬尽瘁,我理应代表父王前去看望成老最后一眼,尽尽心意。”然后提起裙摆当先下车。
成嘉闻言点头。
唇角微弯,默默跟上。
二人甫一下车就和前来祭拜的若敖越椒还有周菁华碰上。
郢都南北街就这么长,这么宽,楚国数的上名号的高官显贵基本上就住在这两条街主上。
所以双方相遇还真有些怨家路窄的味道。
不过各自不过点头而过,成嘉就和芈凰率先入府,并未多加客套。
“真是难得啊,没想到成右徒父亲刚死居然还有这样的兴致从外面携美回来。”
周菁华坐在马车中,看着成嘉无动于终的转身,玉指紧紧地扣着车窗,唇边却升起一抹轻笑,看着二人一前一后状若亲密地走进成府,眉稍轻挑地对越椒幽幽笑道,“夫君,你说我们二堂弟不会被人戴绿帽子吧?如今成府治丧,可是成右徒不在府中戴孝,却从太女的马车中下来,是不是有些蹊跷?”
周菁华一副准备看若敖子琰好戏的神情极大地取悦了若敖越椒。
越椒闻言目光若有所思地落在二人一高一矮的背影上,将马车上的女子抱来低头笑道,“夫人果然慧眼独具,这样郎有才,女有貌的一对,先前一直办案,亲密无间,居然一直无人发现。”
周菁华闻言格格轻笑。
“这不是被夫君发现了吗?”
越椒大笑,一想到要是若敖子琰在前线听到东宫的丑闻是否会气的作战失败,名声大毁,就拍手大笑,若是他不为所动,刚好可以把太女和楚王都拉过来,让他们二人心生离意。
………………………………
第八十四章 盖棺定论(感谢溪语deme书单)
将成嘉送回成府已经很晚,芈凰走进府中,大门,庭院,回廊各处都已经挂上写着“祭”的白色灯笼,一路灯火通明地通向搭好的灵堂,朝中大臣基本上都闻讯赶来,来来往往的人见到她们回来纷纷行礼和安慰。
令尹子般站在灯火重重叠叠的灵堂正中,一手扶着成得臣的灵柩,那从来强硬的腰肢一时间也仿佛佝偻了两分,看着棺蝽里走的安详的老伙伴长叹一声,“长者常说,盖棺定论,我们这一生无非就在争这身后之名,可是你啊你就这样急匆匆地走了,叫我怎样说你”
一身麻衣戴孝的成大心作为嫡长子强撑着病躯,躬身跪在一旁,拱手泣道,“请诸位大人为家父赐字!”
潘崇看着成得臣的灵牌轻叹,为他上了一柱香,然后对他说道,“人生不过数十载春秋,我们走马观花也好,入戏三分也好,刻意强求也好,既然是盖棺定论,那都是后世之论。得臣,你既然去了就去了,就不要再管那些后世的流言蜚语,其他的都留给后人去操心吧!”
“大心,就为你父亲写上:担当生前事,何计生后评。”
“是,多谢太师为家父正名。”
成大心颔首,觉得这一句再贴切不过,命刻碑立传的工匠立即记下。
“如今这京里的老家伙就剩下我们了,大家都好好保重,我们要代替成老一起看到我楚国更好呢!”
李老缓缓说道,环视在座仅剩的一些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伙伴们还有诺大的成府上下。
为成得臣可惜,为成氏可惜。
中兴在望,却去的仓促。
若敖子良无言,负手望天驻立,仿佛忆起他在世时倔强的英容。
叶老司马摇了摇头,焚香祭拜后,就翩然而去,这朝中之事再与他无关了。
成大心还礼,送他出门。
“多谢各位大人来看父亲最后一程。”话落,语音哽咽。
“母亲,为什么父亲一直哭?爷爷不是常说男孩子只能流血沙场,不能哭哭啼啼么!爷爷会不会醒来打父亲手心?”仅有四五岁的儿子问着成大心的妻子李氏。
“爷爷病的很重,以后打不了你父亲的手心了,所以你父亲很伤心,你长大了,也要好好孝敬父亲知道么?”
李氏摸了摸儿子的发顶,语音婉转地说道。
李老看了一眼外孙,对他一招手,“非儿,过来,来看看你爷爷。”
成非闻言点头,然后李老一把抱起外孙,看着里面的成得臣对他说道,“人都有一天会这样,有一天外公也会躺在里面,所以非儿记得时常来看看爷爷还有外公,不然爷爷和外公一定会很想你的。”
“嗯,外公,我会去看你们的。”
成非笑着点点头。
“乖,去给爷爷磕三个头吧!”
“嗯!”
成非闻言听话的学着其他人的样子跪在蒲团上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响头,小额头一片通红,然后一本正经地对着棺醇里睡着的爷爷禀告道,“爷爷,今天非儿已经会背你教的诗经了,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三横两竖再三横。”
“诗经葛风一诗可会背?”潘崇考教道。
“我会背!”
成非点点头。
“那你背给你爷爷听听。”潘崇指着里面躺着的老人说道。
“爷爷,葛风我背给你听,请爷爷校正!”成非小小的身子跪的直直的,清脆的童音念道。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稚嫩的童音静静地回荡在白色的灵堂中,有人笑,有人哭,有人频频点头,有人无奈摇头
一直站在门外眼眶通红的成嘉也跟着侄子一句一句地念着,“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仿佛忆起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总爱拿着戒尺站在他们的身旁,一脸肃穆的样子,念错了,就把他按在腿上狠狠地抽两下,念对了,轻哼两声,嘴角微弯算是过了。虽然他挨打的次数很少,可是有时候不想大哥太孤单,自己太异类,偶尔也会故意错过两三回。
潘崇弯腰摸了摸他的头,和蔼的说道,“好,你爷爷教的好,你念的也好。今年几岁了?以后我这个爷爷教你好吗?”
成非抬头看着潘崇,又看看躺在棺醇里的成得臣,不知道要不要答应。
看着侄子犹豫的眼神,成嘉走上前拉着他的小手道,“这是二叔的老师,你不是常说二叔的学问最好,那都是太师教的。非儿,来,给太师磕三个头,说非儿会跟着老师好好学习的。”
“是,二叔!”
成非虽然人可是作为成氏的嫡长孙该学的礼仪都已经学了,瘦小的脊背一弯,恭恭敬敬地先正衣冠,再跪地行学生礼叩拜,朝着潘崇重重磕了三个头,“非儿拜见老师。”
芈凰也站在一边,望着三年多不见的老师同意执学生礼拜道,“他日,我的庄儿出生,也请老师能收他为徒,教导他成才。”
“孩子的名字取好了?”
令尹子般闻言问道。
“嗯,父亲,子琰给孩子取名为庄,庄严盛大的庄。”芈凰颔首。
“好名字。”令尹子般颔首,看着她高耸的肚子,终于开怀一笑。
潘崇叶看着对面挽作妇人髻的女子,颔首而笑,“好,这个孩子为师也预定了。”
如今这一幕多么相似,就像当年他们三个孩子一脸志气,一脸好奇,一脸彷徨,跟着他们的父亲身后一起带着六礼束脩,齐齐跪在上书房的朱檐下,在他的面前,拜师求学。
“学生子琰,拜见老师。”
“学生子孔,拜见老师。”
“学生芈凰,拜见老师。”
潘崇命人当场取了朱砂笔,为成非眉心处点了一粒红痣,就像当年为他们三人开智点痣,即为开智,痣通智,时光轮转,当年的稚子幼女都已经成为今日的国之栋梁,楚之凤凰。
一代新人换旧人。
他们的时代终究要剧终。
他们的时代却正要启幕。
这是不变的轮回。
………………………………
第八十五章 东郊来人
成府里人来人往,又是赶着大晚上在治丧,很多人来了劝慰了几句又因有事匆匆离去,还有人被招待在成府的客房休息或者用膳。
时间也不早了,芈凰和潘太师分别祭拜过成得臣后就一起准备离去,周菁华看了一眼要将他们亲自送出门的成嘉,轻笑地看向越椒,那眼神不言而谕,夫妻二人颇有些狼狈为奸,相视一笑的味道,也祭拜过后匆匆跟上三人。
成晴晴早就注意周菁华的到来,见她笑的意味深明,目光落在自家二哥和太女身上,不禁微微皱眉,对陈晃耳语了两句,“陈晃,我肚子不舒服,离开一下。”就借口尿遁。
成嘉一路将他们送出门,三人才出大门,一个人影就牵着一匹瘦马从成府对面黑暗的巷子中走了出来。
成嘉见到来人,微微一愣。
“苏从?你怎么在这里?”
“大人,因为东郊之事,大雨一停,小人就进城了,为了等大人回来,一直住在城中的老宅。不过今天听闻大人的父亲过逝,所以正准备回东郊去。”
一身深色士子襦袍头带方巾的苏从拱手回道。
时楚人重孝道,所以此时的苏从在第一时间听到成得臣过世的消息就正准备回去,不想因为东郊之事而让成嘉名声有亏,却没想到正碰到了出门送客的他。
“东郊出事了吗?”
成嘉站在门上拉住他出言问道。
虽然他一开始就特地挑选了高地进行开荒,甚至在洪讯来前,他已经提前布署了东郊的防汛工作,还命人一早挖了排水的沟渠和人工湖,但是大雨连下数日,很难说这种古代大棚能像现代的玻璃阳光大棚那样完全抵御风雨。
“右徒大人不用担心。我们开垦的新田全部都有沟渠,泄洪湖,以及大棚遮挡,水稻还好,本就喜水,就是淹了数日长势有些饥馑(农作欠收),不过这些已经比往年好太多了,往年都是洪水过后颗粒无收,但是一些青菜葵、藿(大豆叶)、薤、葱、韭,芦萉(萝卜)……因为大雨过后有些开始腐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救不回来,眼见天气越热,腐烂的越严重,所以我才进京求见。”
苏从一一回道,他就是因为这事才来求见成嘉的,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不成想等了几日就等到成家出了丧事的消息,他才又转言叫成嘉不要担心,“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只要今年有粮,这个冬天无蔬果我楚民也会安好。”
成嘉点了点头。
确实只要有粮就能过冬。
这样一来,至少上半年的心血没有全部白费。
芈凰听他们说完,心中也稍定。
不过她真的很想跟着去看看这个东郊的大棚是什么样子的,一直听说成嘉在负责东郊开荒,效果不错,可是具体是如何不错尚不知。
就连站在一旁潘崇听完二人所言,好奇地问道,“子孔,这大棚是何物?为师为何从没有听过,用这个大棚如何能保护水稻不受洪涝之灾?”
芈凰同样好奇地看着成嘉,先前在东宫一直没有机会问。
“对,我也一直想问这个问题,还有冬天你是怎么能种出桃子的?”
“大棚是我让阿年做的一种用竹编织而成可以保暖,防风,防雨的雨棚,不过大棚不能保证水稻和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提升。我楚国若想真正提升农业,需要学习北方禹帝治水的经验,先治理我南方楚地江河,保证风调雨顺,有了足够的雨水,阳光和土地,地里自然能长出极好的庄稼。”
就如现代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成嘉以借鉴北方的治水经验为论据,说明楚地农业水平不高的根本在于江河混乱,不加治理。
而且因为这个时代玻璃还没有研制出来,就算那种塑料薄膜大棚也基本上不可能推广,他本来想用制伞的桐油布,可是想着油和布的制作成本都太高,就算推广下去,大部分的平民甚至奴隶根本用不起,还是只能垄断在壕强和贵族的手中,所以才改为用制作蓑衣的竹制品,制作成有孔透气透光可以遮风挡雨甚至防虫的竹棚,这样就可以就地取材,还易修复。
而大棚并不能完全保证水稻产量的提升,这只是他为了后续推广种植两季水稻准备的,两季水稻轮种这样才可以保证提升产量,就算两轮都很少,也比一轮强,而如果是其他穿越人肯定会说,你怎么不搞杂交水稻?
产量高,效益好,抗病害。
那是他一定没有来过春秋这个时期,根本不知道天灾水患还有大旱对于农作物的致命性打击,换在现代,农民要是遇到十年一遇的大水也是当年收成堪忧。
虽然他不是农业学,可是作为一个农村娃,杂交水稻虽然抗虫害,可是再厉害,大水一来,大旱数月,它能抗的住吗?
显然并不可能。
还是需要当地的环境配合。
这是硬性指标,硬性条件不达标,他再怎么样折腾也没用。
而且后世秦国的崛起也和郑国渠兴修有关,不过郑国渠建的太晚,前期主要还是靠井田制的改革督促百姓纳粮支撑了七国争霸的粮食供应问题。
当然也有人会说他可以去搞些发明,说实话,一个连饭都不吃饱,各种资源亏乏,遍地荒野急需开发,就连冶炼铜器的技术也才刚刚稳定,铜矿也不好找,然后甚至要通过战争来掠夺他国生存资源来弥补己国的时代,你让人民甚至上层统治阶级拿什么闲心去搞发明。
玩玩可以,但这不是主业。
所以春秋时期的统治阶级只关心开荒,战争和争霸相关的事物。
它可以为各个领主世家带来更多可耕种的土地还有人口,创造更多的粮食。
所以首要的还是要督促孙叔敖和公输年他们把楚国的江河治理通顺了,才能解决后世两千年的楚地粮食生产问题,而治理江河是民生大事,千年之计,需要动员整个楚国上层,获得他们人力尤其财力的支持,在此期间再在某些小的生产环节上进行一步步提升,来慢慢推动整个时代。
他觉得这就是他可以为这个时代去做的。
他可能没有那些穿越小说主角动不动创造热兵器,化学武器的本领,但是作为一名财经系的学生,这一世多年的政治培养,让他无法认同一些粗旷式的时代改造。
每个时代的问题不同,改革的道路不同,这些都需要摸索。
可能这中间就连一些伟人也难免有所疏忽,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会产生新的问题。
这些在所难免。
所以需要慎之又慎。
而改变一个时代在他看来更像是一项巨大的天文数字项目的计算工作,和他计算的财政数字一样,每一次数值的扩大后面代表无数人付出心血智慧努力还有时间各种成本。
一个国家的改革更是有太多方面,政治,军事,农业,经济,文化,制度,法律,商贸,交通,环境,技术,甚至平民和统治上层阶级的思想改造……
这些并非只是说说就可以全部做到。
不然人人造火箭上天,未来华夏经济年年高速发展,早就在十几年前超英赶美了,而不是每年出台各种政策保增长。
显然现实不同于小说只用想想,动动笔就能实现,这些都是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全民参与,经年累月的时间积累而成。
当然这些也不是一两句能给潘崇和芈凰他们解释清楚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等把大水治理成功,新的农耕工具及现代思想得到推广,而这些都卓有成效之时,他根据后世经验得出的推断才会得到验证,而现在都只是畅想。
上次洪水大会时,很多官员对他所说的治水是否真的带来的效益而保持缄默,甚至心底反对不看好,这很正常。
因为修坝之事不仅劳民伤财,还因为过往所修水利工程选址失败方案设计有误都并未产生正向效果,导致为兴修水利出钱出人的世家门阀看不到实际利益和成效,所以才会阻力重重。
………………………………
第八十六章 八卦绯闻
“如果按你所说,我们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治水的问题。 ”
芈凰快速地捕捉到成嘉的想法。
“是的,否则光推广大棚,如果年年大水依旧,依然治标不治本。”成嘉颔首。
芈凰仿佛眼前突然展开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如果按成嘉所说,治水不仅可以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可以解决困扰楚国上百年的水患问题,在未来还将是支撑若敖子琰北伐的后勤重要保障。
那真的非常有必要。
潘崇闻言同样暗自思忖,良久白眉一挑看着成嘉发话道,“子孔所说的治水兴农之事,确实重要,这事,的确需要提上日程了!有空为师也去你的东郊看看开荒情况,你这个治水的想法也列个纲程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