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三生传奇-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为是第一道防线,以前便被游击队偷袭过。

    所以,狡猾的鬼子便把这里作为一个预警的岗楼,只派了一个班的伪军驻防,而在相隔两三里地的红石岗上的三层炮楼才是驻兵最多、武力最强的。

    虽然很想夺到三八大盖,但沈宸也知道先易后难的道理,凡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太过冒失急躁。

    短枪,长枪,三八大盖。按照这个程序走下来,显然是比较稳妥,比较安全的。况且,即便是从伪军手中夺枪,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驻守在青石岭碉堡里的伪军知道自己炮灰的作用,为了生命安全也作了尽可能的防范布置。

    碉堡周围的树木都砍掉了,加上直对大道的一片漫坡,想接近碉堡很容易被发现。

    在半山坡上还修了一个有围子的岗楼,派两三名伪军值班看守路障,也算是碉堡的外围预警。

    而伪军班长带着几个伪军则躲在大碉堡内,天一黑便很少出来。

    沈宸在石虎峪的深山老林里找到了暂时存身的山洞,对红石岗、青石岭的两个据点侦察了两三天,带的干粮快吃光了,她才下定决心对青石岭上的伪军下手。

    固若金汤、没有破绽的要塞和工事是没有的,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更不要说这青石岭上的碉堡了,只看你能不能找到办法。

    而青石岭上碉堡的破绽便在后面的山崖,也就是对着红石岗的这边。因为有红石岗的鬼子,青石岭的伪军显然比较放心,对来自背后的袭击有些疏忽。

    况且,沈宸要袭击的是有外围有预警岗楼的碉堡,里面伪军的警惕性显然更低一些。

    当然,如何攀上山崖对沈宸是一个考验,只要能爬上去,行动便几乎是成功了一半。对此,她有了些准备,但成功与否,还在于实践。

    月亮升上来了,夜色变得苍白。暗影好象散了,景物看得清楚了很多,甚至能辨得出脚下一根根伸出积雪的干枯的草茎。

    沈宸站在壁立的山崖下,抬头望着。

    有些地方,非常突出,好象就要崩下来一样;有些地方,又凹了进去,如同里面有很深的岩洞

    岩石上下的缝隙里,长着枝桠弯曲的野生杂木和荆条,看来象巨人身上的粗毛一样。再涂上一层苍茫的夜色,就更加显得凶残吓人。

    七八米高的样子,沈宸在白天是估测过的。而且这山崖有一定的坡度,并不是直上直下,这样难度便会降低。

    再者,这石缝间的杂木和荆条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借力点。只要有钩子、绳索等工具,爬上去是完全可能的。

    山中的风声,一阵阵传来,凄冷的月光,增添着周围沉重的气氛。

    沈宸将用树枝削好的长棍尽力伸出,把上面留着的枝丫当成钩子,钩住一棵顽强的小树,用力往下拉,觉得牢固度足以挂住自己的身体,才用力抓紧长棍,脚蹬着山崖上的石缝、凸起,慢慢爬了上去。

    爬到小树上,已经离地两米多高。沈宸缓了缓劲儿,再次伸出长棍,去试着钩拉,寻找下一个用力点。

    对于攀登,不仅需要体力,平衡感、灵敏度、柔软度更是必不可少的武器,而技巧更加会让人事半功倍。

    沈宸粗略制造了几样攀山的装备,尽管简陋,但却可以在危险的时候,免除粉身碎骨的结果。

    她移动得十分小心,不断试探着突出的石头和伸出山崖的树枝的牢固程度,将绑在身上的安全绳尽量找地方固定,然后再往上爬。

    在攀登的时候,使用脚的力量越多,肌肉越不容易累。但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她只能靠着双手,紧紧拿住木棍,双脚悬空,缓慢移动。

    幸好这里的石壁把山风都挡住了,否则一阵较为强劲的风刮过来,便可以给她增添危险。

    抓、抠、拉、撑、推、蹬、跨……沈宸使出了浑身解数,缓慢而坚定向上攀登。

    而七八米的山崖也算不上太高,沈宸的身体也能支撑得住。

    终于,她伸手攀住了一个平沿,翻身而上。

    顿时,眼前豁然开朗,风扑面而来,满天的星斗似乎触手可及。

    林声阵阵,莽莽苍苍。在她的眼前,白黑相间的山野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象一幅墨染的山水画。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对于征服山崖的沈宸来说,此时油然而生豪情壮志,不禁伸出拳头,用力地挥了挥。

    ……………

    夜气更加晦暗凝重,晶莹的星星在浩瀚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闪烁。四周的林木受了惊吓似地沙沙作响。涛声澎湃,象是一曲挽歌。

    当,当,当!山坡上的岗楼敲了三下梆子,声音传到山上,已经很微弱,这是报平安的信号,每隔一个小时便会敲响。

    “该你去了。”碉堡内的一个伪军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也不瞅人,嘴里嘟嘟囔囔地说道。

    打着呵欠,另一个伪军懒懒地从铺上爬起来,摘下墙上挂的梆子,晃悠着从碉堡里出来,敲了三下。

    没错,岗楼和碉堡是在双向联络,互相报着平安。这也算是比较保险的措施,伪军并没有完全放松碉堡的警惕。

    妈的!潜藏接近碉堡,正等着伪军出来敲梆子的沈宸暗骂了一句。

    如果是最简单的行动,她可以干掉出来的伪军,可这个家伙懒得出奇,竟然连枪都没背。咬了咬牙,沈宸还是决定动手了。

    伪军发完平安信号,便转身向碉堡走去,睡眼惺忪,全无防备,没有发现沈宸在他身后跃起,疾蹿而来。

    嗯?伪军听到了身后的响声,转身去看。沈宸已经扑到近前,双手一抬,裹着几层破棉絮的枪口,几乎是顶着伪军的脸发出了沉闷的一响。

    来不及发出声音,伪军便带着第三只眼睛颓然倒地,手中的梆子掉落,被沈宸忙乱着用脚阻挡了一下,没有发出太大的响动。

    沈宸对杀人根本没有什么不适,只是这具身体还需要加强,双手握枪也正是因此而采取的弥补之法。

    沈宸贴近碉堡,先从枪眼向里面窥视了一下。

    昏暗的灯光下,几张板床上睡着四个死猪般的伪军,一挺歪把子机枪架在正冲着山坡方向的射击孔上。

    暗暗盘算了一下,沈宸缓缓拉开铁门,一闪身进了碉堡,将门轻轻拉上。

    还是双手握枪,在近在咫尺的距离向着铺上的伪军脑袋开枪。

    闷响过后,沈宸迅速迈步,又是一个。然后转身,对着另外一边的两个伪军,沈宸的心中已经安定下来。

    两个伪军都被声响惊醒,只不过反应的有快有慢,先瞪大眼睛半起身子的成为先死的目标。

    “呯呯”两枪,伪军身上中了两弹,一挺倒在铺上;最后一个伪军班长这才反应过来,伸手去枕头下摸枪,嘴里还想发出尖叫。

    “呯,呯!”两声枪响,伪军班长便停止了动作,只剩下抽搐。沈宸怕他不死,快步上前,对着他的脑袋又开了一枪。

    用剪下的棉被裹在枪口上,这样的简易消声器当然起不到专业的效果。

    但碉堡离岗楼不算近,又是在碉堡内,估计岗楼里的伪军也迷迷糊糊,再加上风吹树木杂草的声音……

    总之,很幸运,沈宸的行动竟然没被半山坡的岗楼里的伪军发现。

    本来沈宸已经做好了被发现的准备,按照伪军的畏死心理,他只要从碉堡里阻击一下,伪军不知道虚实,凭他们那三两个人肯定是不会趁夜攻击的。

    估计他们多半是乱放枪、叫喊,把红石岗据点的鬼子招来增援。

    就是这点时间,也足够沈宸带着缴获的枪枝弹药从山崖上顺绳而下,逃进深山老林里了。

    现在呢,时间就更充裕了。沈宸先把伪军班长枕下的手枪摸出来,是一支俗称“八音子”的手枪,其正式型号为比利时m1900式勃朗宁自动手枪。

    该枪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套筒结构,其套筒结构与大多数的手枪相反,采用了复进簧在上,枪管在下的结构,这看来显得有些怪异。

    也不错,起码比驳壳枪小,易于藏匿。沈宸把手枪揣好,又挨枝检视伪军们的长枪。幸运,她一眼便看到了其中竟有两枝是三八大盖。

    虽然对于伪军的武器,日本人也有过供应,但这几个伪军的显然不在此列。

    因为三八大盖早在一九零五年(明治38年)便定型,且在北洋政府执政时便开始输入中国、装备北洋军。

    后来,日本又先后向奉系、晋系、桂系、粤系、马家军等各路军阀提供了大量的38式步枪,其目的不外乎“以华制华”加剧中国内部的混战,甚至中共都通过走私得到了一些。

    此外,山西、东北等地的兵工厂也曾经大量仿制38式步枪,仅山西太原兵工厂当时的月产量就达到三千支,因其口径为65mm而统称为“六五步枪”。

    所以,进口的和仿制的——“38式和六五步枪”,在中国的数量可谓是非常大。

    从新旧程度和上面的铭文看,这两枝三八大盖显然不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产物,但对沈宸来说,已经是意外的收获,比其他几枝步枪要强得多。

    枪枝、子弹、挎包、皮带、衣服、水壶、钱财……甚至还有十多斤米面、一些食盐、一壶煤油和一套相对干净的铺盖。

    沈宸打了两个大包,来回两趟才挪到山崖边,用绳子和绑腿顺到崖下。
………………………………

第六章 影响

    虽然有些可惜其他带不走的武器和东西,但沈宸却知道这五六十斤已经是他现在负载的极限。

    而要把这些东西背到住的山洞,他估计要走走歇歇,天亮才能到达。

    山风吹拂,额前的头发飞舞。

    沈宸站在崖边想了一会儿,总觉得不太甘心,便又回到碉堡,把煤油灯取下,加被褥等物,做了个缓燃装置,把带不走的枪枝弹药都堆好。

    带不走也不能白白留给鬼子、伪军,沈宸四下扫视着,站直身子,长出了一口气。

    耳边传来了山坡岗楼的梆子声,沈宸走出碉堡,捡起地的梆子敲了三下,为自己争取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顺着绑腿结成的绳子慢慢爬下山崖,沈宸不时在绳停顿下来,摘下腰的煤油壶浸湿绳子。

    到了崖下,她在绳头浇了点煤油,划着火柴,点着了绳子。

    虽然这样做未必会使敌人察不到痕迹,但既有这种可能,沈宸还是力求严谨和完美。

    五六十斤的大包背在身,沈宸开始觉得还不算太吃力,可路还很长,他知道越走越累,也并不为丢弃了很多东西而感到遗憾。

    一弯月牙儿从云中露出尖下巴,把羞涩的光撒在密森森的山林。

    耳旁是风吹树木、杂草的声音,额头见了汗,背带勒得肩膀发疼,沈宸用袖子胡乱擦了一把,拎着八音子继续前行。

    身后远远的碉堡突然明亮起来,火势越来越大,火舌从枪眼里急不可待地向外蹿着。

    轰,轰……啪,啪……手榴弹、子弹在大火中开始殉爆,沈宸这才回转过头,望向青石岭。

    有树木、枝叶的遮掩,看得并不是很真切,只是红通通的一团,冒着浓烟,间或因为爆炸而亮光闪炽。

    嘿嘿,比过年还热闹啊!沈宸笑得开心畅快,转身继续赶路,身后象是点着的焰火,声光效果俱全,象是在为她欢呼送行。

    ………………

    高高低低的几座山峰笼罩在早晨的雾气当中,山根下有一个村庄,村庄空升起一缕缕的炊烟。

    赵铁迈着大步,一劲地向前走,走得虽快,但脚下无声。

    另一个年轻人在他前面带路,长得壮实,脚步既快也重。因为老听不到赵铁的脚步声,怕拉下他,不时地回头看看。

    临近村庄,两人放慢脚步,拉开距离,一前一后进了村子,眼见无人注意,两人才钻进了门口有几棵枣树的小院子里。

    屋子里坐着一个中年人,满脸胡茬显得沧桑老成,见赵铁和柱子进屋,微笑着起身,与他俩握手寒喧。

    三人都坐了下来,老成叔叼烟袋,慢慢抽着,开口说道:“昨天夜里,你们把青石岭的碉堡端了?”

    赵铁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同样惊愕的柱子,皱起眉头说道:“老支书,咱游击队有几个人,几条枪?再说,有什么行动还能不告诉您?怎么,青石岭的碉堡出事了?”

    老成叔本来心中不悦,听到赵铁的否定和解释,虽然惊愕疑惑,但还是暗自松了口气,点着头说道:“昨夜可是比过年还热闹,碉堡着了大火,老远就看见红通通的,还有枪炮声乱响。不是咱游击队干的,还能有谁?”

    赵铁沉思了一会儿,不得要领,说道:“肯定不是咱们干的,老周在矿立稳脚才不长的时间,为了不给他添麻烦,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咱们不是都商定妥了,暂时不采取大行动嘛!”

    “是啊!”老成叔喷出浓浓的烟雾,低沉地说道:“这下子鬼子、伪军又要折腾一番,加紧封山盘查,老周的工作会受到很大影响啊!本来”他苦笑着摆了一下手,把话收住了。

    “不会是老周”赵铁欲言又止,连连摇头否定,“不可能,没人没枪,怎么能端了碉堡。”

    “肯定不会是老周。”老成叔很笃定地说道:“他不是那种冒失莽撞的人,他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不会乱搞的。”

    “那是谁干的?”柱子在旁好奇地插嘴道:“没两把刷子可干不成这大事,人少枪少还是不行哩!”

    “不管是谁干的,对咱们工作的影响要首先考虑。”老成叔磕了磕烟袋锅,郑重地说道:“没准鬼子会扫荡报复,老周那边积攒的硫磺也要想办法运出来。总之,咱们要好好商量一下以后的工作。当然,也要打听是何方神圣干的这大事。”

    “是啊,这一下子可把咱们的工作搞乱了。”赵铁苦笑着说道:“我看先把游击队带过来,不管是对付鬼子扫荡,还是帮助老周偷运硫磺,都能使劲儿。”

    “这样最好。”老成叔点头赞同,又补充道:“还要马派人与老周联络,让他暂停行动。同时,也帮着打听一下青石岭到底是怎么回事?”

    ………………

    青石岭,碉堡旁。

    碉堡的枪眼被熏得焦黑,内部弹药的殉爆并没有摧毁碉堡,但铁门却被气浪迸开,有些变形地倒在地。

    一股难闻的焦臭味令人作呕,鬼子小队长不由掩住了鼻子。

    火早已经熄了,伪军们用毛巾捂着口鼻,正把碉堡内的东西清理出来。烧得焦黑的尸体,武器的零件,黑乎乎的杂物……在碉堡外的空地摆放着。

    三个岗楼里侥幸不死的伪军战战兢兢地立在那里,正被一个日本特务审问着。

    但这个日本特务询问完似乎并不满意,又走到尸体、零件、杂物那里,仔细地检看着。

    过了很长时间,日本特务才直起身体,四下张望了一下,走到山崖边找寻观察了一番。

    最后,他又蹲下来,用手拈起地的焦灰闻了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起身走到鬼子小队长身边。

    “松本君,有什么发现?”鬼子小队长放下捂着鼻子的手,开口问道。

    “不是意外失火,而是袭击后放火毁灭痕迹。”日本特务很自信地作出了判断,“头骨的弹洞便说明了这一点。而凶手应该是从山崖攀爬来的,在逃走时还不忘把绳子烧掉,可见是个心思相当缜密的家伙。”

    鬼子小队长轻轻点了点头,赞赏地说道:“心思再缜密,也逃不过松本君的眼睛。”说完,他将目光投向山崖那边,山林丛密,隐隐有松涛之声,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松本君,可看出凶手有几个?向哪里逃窜了?”

    “阁下放心,卑职这便下去找寻痕迹。”松本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只是有些奇怪,机关枪这样的武器,竟然会被凶手弃之不要,只是加以损毁。这说明凶手或是人数极少,搬移困难或者是不懂也不会用的笨蛋。”

    “这是否就排除了支那游击队的可能?”鬼子小队长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猜测道:“或者是内部仇杀?”

    “内部仇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日本特务冷冷地瞅了一眼不远处的三个伪军,说道:“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偷袭,然后故布疑阵,作出攀崖逃走的假象。”

    鬼子小队长的目光变得凶狠冷起来,沉声道:“松本君,追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哈依!”松本一个立正,低头应喏。

    ……………………

    窑户庄,一间破烂的小地屋子。

    “铜碛暂时不要运了,鬼子封山会更严,烧硫磺也暂时停了。”一个大个子矿工沉声说着,周围同样是几个矿工模样的人。

    方脸、阔额,粗黑的眉毛下面是两只有神的眼睛,大个子矿工正是在丁字街帮着两个外庄买炭人摆脱肥头和麻杆的那个彪形大汉,也正是游击队潜伏在矿区的老周。

    而老周所说的铜碛,学名是硫化铁,混在煤中,经雨一淋、太阳一晒,它里面所含的硫会引起煤堆的自燃,矿经常找童工把它从煤里拣出来。

    正因为铜碛里含硫,生活在矿区的人们很多都会烧硫磺。也就是在地砌口土灶,把烧铜碛生出的烟熏在弯弯曲曲的烟囱壁,再把烟灰刮下来,用锅熬成硫磺块。

    自从鬼子占领矿区以后,怕烧出的硫磺被抗日武装制成火药,便把铜碛列为“禁物”,谁拿是要杀头的。

    “已经运出来的铜碛呢,是不是都埋在水沟旁的地里?”一个矿工开口问道:“鬼子的巡查好象并没有加紧,多运几趟没有关系吧?”

    “不要掉以轻心,鬼子可是很狡猾的。”老周严肃地说道:“拣铜碛本来应该是孩子们干的,大人若是因为这个被发现,那可是没得借口,定会被鬼子怀疑抓捕。”

    “老周说得对,确实不能大意。”一个胡子斑白的老头在角落里说话了,“至于烧硫磺,暂时停一下也好。等入了冬,多是刮西北风的时候,换到石狼峪应该安全。石狼峪西北都是山,二三十里也没有人烟,可是不容易被发现。”

    烧硫磺最大的问题是烟,不仅有毒,而且呛人,周围树木都能被它熏死,且离着老远便能闻着味儿。

    老头所说的很有道理,显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那就这么定了。”老周点头赞同,指点着几个矿工分派着任务,“你们两个把铜碛埋起来,尽量远离矿区你们把熬好的硫磺块藏好,把土灶毁掉,不要留下什么痕迹。都抓紧行动,可不要让鬼子抓到一点点的毛病。”

    ……………

    围绕着青石岭碉堡被烧,伪军被杀,游击队、鬼子、地下党这三方立刻忙碌起来,各施计谋,各自调整。

    而始作俑者沈宸,赶在天亮前把东西背回了住处,匆匆吃了饭,便是倒头大睡。等她睡醒,看了看缴获的怀表,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吃得多,睡得足,沈宸对这种现象已经习惯。超乎常人的生长和恢复速度,对有过重生经验的他来说,并不算什么稀奇。

    他现在的住处准确来说不是山洞,而是矿洞。这一带很早便属于产煤区,采挖过的、废弃的矿洞很多很多,有的甚至已有百年的历史。

    当然,沈宸所找到的这一片矿洞是抗战前被废弃的,年代不久远,支撑矿道的棚子也没完全腐朽,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

    而且,她现在住的地方是一个勘探挖出的石洞,虽然不是很大,却很深,且没有什么塌方冒水的危险。

    深长的石洞便成了沈宸练习枪法的靶场,几根细木棍插着山枣,几十米的距离,昏暗的光线,沉闷的枪声,在几个小时内就成了洞中唯一的场景。

    这要得益于碉堡里的歪把子机枪,使用的是与三八枪相同的子弹,足有三百多粒,让沈宸弹药充足。

    射击、估测、调整、再射击……用新的身体感受着枪枝的后座力,感受着扣发板机的力度,一次、两次、三次……

    天全黑了下来,山洞里才燃起火,松针枯枝发出噼啪的响声,米在汤中翻滚,随着粘稠而缓慢停滞。

    等到满满一饭盒的米饭散发出香味,沈宸才把半闭的眼睛睁开。

    虽然是一个人在深山老林,但他并没有太多的不适。

    有句古话叫“苛政猛于虎”,说的是人们惧怕残苛的统治甚于对虎狼的恐惧。

    沈宸也是如此,他难以忍受在鬼子统治下的忍气吞声、提心吊胆。

    尽管有时会迫不得已,但他更想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想没有羁绊地探寻那并不确定的希望。

    吃完饭,沈宸感到体力充盈,信心也在逐渐回复,变换身体的失落渐渐被他抛在了脑后。

    杀鬼子,杀汉奸,是任务,是本能,还是宿命?沈宸已经不想再去考虑,反正想也想不明白。

    他只知道要按着这个道路走下去,按照自己的宗旨和信条去战斗、升级,才有可能探寻到回家的办法。

    夜色苍茫,沈宸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