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三生传奇-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暂的隐蔽、调整之后,在鬼子军官的指挥下,几个鬼子以熟练的战术动作向前移动。

    另几个鬼子则端枪向可疑的地方进行搜索射击,还有一挺歪把子,也开始不断发出短点射,掩护着同伴的行动。

    不得不说,鬼子的战斗素质是相当高的。向前靠近的鬼子能很好地利用地形地物,姿势也标准熟练,使沈宸并不容易击中。

    沈宸只是快速观察判断了一下,便把目标转向那几个不动的鬼子。他们虽然露出的部位很小,但固定靶的射击,对沈宸来说还不是难度最大的。

    即便有多个目标可供选择,沈宸却还是进行了权衡和分析,尽管时间很短,但他还是作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打击顺序。

    沈宸不相信在这个距离,在夜间,鬼子能看到自己,或者说是能准确地射击。

    所以,单发的步枪威胁较小,歪把子则是有一定散布的连发,威胁较大。而且,枪口还有明显的火光,支架又高,是最容易射中的目标。

    “啪勾!”一声枪响与鬼子的枪声混杂在一起,并不明显,但鬼子的机枪哑了下去。

    沈宸推弹上膛,冷冷地再次瞄准,轻轻扣动板机。刚反应过来的鬼子副射手象挨了记重拳,脑袋猛地向后晃了一下,然后猛然趴倒在地。

    月亮又躲进了云层,朦胧没有了,只剩下黑和白两种颜色。而黑又有浓淡,白中有灰色。

    围绕着歪把子机枪,沈宸死盯住了鬼子。更换了阵位后,他又狙杀了两个试图操纵机枪的鬼子。

    鬼子被迫把机枪拉回到掩蔽物后,暂时不用,大概也知道了机枪射中时的枪口火焰,给敌人指示了很好的目标。

    步枪还在射击着,鬼子的火力搜索范围开始延伸,接近了沈宸藏身的小树林。

    原来,鬼子一开始并没想到敌人会离得这么远,他们还是低估了沈宸的射程,更不知道沈宸有夜眼的加成。

    沈宸移动位置,继续与呆着不动、进行掩护的鬼子较量枪法和眼力。当然,他是稳占上风的。

    现在,敌人的反应正合沈宸的心意。

    因为,敌人还没有与可怕的狙击手进行战斗的经验,更没有经过什么反狙击训练。

    你见过一个狙击手压制一个步兵排的战斗嘛?好象直到一九四四年,盟军穿越法国诺曼底著名的“篱笆”地区时,才有这样的战例。

    当时,一名配备了G43步枪的德军狙击手,真的可以压制住一个步兵排。当他射出第一发子弹的时候,行军纵队会立刻停下,狙击手则可乘机换个位置继续射击,直到把整支队伍搅的人仰马翻。

    一名盟**军军官对此曾回忆道:“遇到敌军打冷枪时,最致命的错误便是立刻原地卧倒,一动不动。有一次,我命令手下一个班转移。途中,一个士兵挨了德军狙击手一枪,整个队伍马上卧倒在地。最后这个班的士兵被同一个狙击手逐一射杀。”

    这就是狙击手的可怕,看不见的魔鬼,精准的射击技术,狂热的战斗精神,只要几枪就能造成巨大的恐慌。

    而没有凶猛的火力,就不能判断狙击手的大概位置,也就缺乏有效对付狙击手的办法。

    更不用说狙击手的克星,另一个狙击手了,鬼子的神枪手不少,但具备完全狙击技术的狙击手,却一个也没有。

    对于狙击手可言,最大的威胁是对方的狙击手;其次便是炮轰,大面积的轰炸、摧毁,可以把狙击手的藏身区域变成一片火海。

    这两样都没有,沈宸所处的地形(树林)有利,所处的环境(夜间)有利,伪装也比鬼子强上百倍,这才使他有着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向前移动的鬼子推进到了三百米以内的距离,也发现了同伴已经全军覆没的结果。

    鬼子班长萌生了退意,他的士兵已经倒下去了五个,但还没有找到对付那个树林中幽灵的办法。

    全体冲锋?或许可行,但代价不会小。三百多米的距离,足够敌人打上五六枪不止。

    原地对射?属于慢性自杀。鬼子班长已经发现,皇军倚为骄傲的射击,与对手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只是枪法的差距还不是致命的,最让鬼子班长灰心丧气的是:到现在,他都没看见对手的影子,只有从不时变幻的位置射来的子弹。

    况且,鬼子班长觉得撤退也是执行命令,尽管没找回几个人,还又搭上了自己的手下。

    但鬼子班长的提议却遭到了受伤军官的断然否决,理由竟是不能随意丢弃阵亡勇士的遗体。

    鬼子班长几乎要骂人了,这是什么狗屁的理由。就算击退或杀死了对手,已经阵亡的士兵遗体就能收容运回嘛?

    算算阵亡者,算算还活着的,数量已经不成比例,怎么运回去?难道非得一把火烧掉,弄点骨灰回去?

    日军在作战中,对战死者的遗体收容十分重视。

    其实,这一点对各国*军队来说也都很重要。想想战死后,尸体被丢弃在那儿慢慢腐烂,再勇敢的士兵也会心中忐忑不安。

    抗战中便有这样的例子,九江之战张发奎几天就败下阵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区仓促应战,没有安排好伤兵和阵亡人员的处理。

    士兵在战壕里看到身边战友被打死,却没人管;负伤了,也只能慢慢死去。这些都导致士气一落千丈,这个仗能打好才怪。

    而日军重视收集士兵遗体,还有一个独特的原因,那就是日军中封建迷信比较流行。

    因为这个原因,日军战死后多火葬,并有相当隆重的祭祀仪式。

    可是,战场上往往形势瞬息万变,也有来不及带整个尸体下来的情况。这时候,日军也有相应的权变之法。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歼敌,追击

    参加衡阳会战的日军对此曾有记录:最初在前方战死的日军尸体都是完整带回,在后方火化装殓。

    然而,到第二次衡阳攻击战,湖南公路多被中国方面预先破坏,日军运输补给能力已近极限,没有多余的运力从前线运送尸体下来。

    于是,就只能砍一只手带回来;再后来,条件更加恶劣,就只能砍一根手指,甚至只能是一节手指了。

    之所以坚持这个仪式,是考虑日本战死官兵的灵魂,可以通过这一只手或者一根手指返回故里。

    悲哀的气氛极度压抑,鬼子军官铁青着脸,眼睛泛起了血丝,盯着地上的尸体。可姿势却有些丢人,弯腰弓背地半蹲着。

    对面有可怕的狙击手,不仅带着尸体或骨灰撤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还活着的鬼子也面临着被击杀的命运。

    砍手剁手指,这倒是可行。但对活着的士兵来说,心头肯定会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为帝国战死,为天皇尽忠,可却只能任尸体躺在冰冷的野地里。

    “啊——”鬼子军官转身冲着对手所在的方向,大声嚎叫起来,他要憋得爆炸了,“滚出来,胆小鬼,支那懦夫,混蛋,滚出来——”

    回答侵略者的是可怕的沉寂,以及无声无息扑袭而来的杀意。

    沈宸微抿起嘴角,脸上不争气地浮起一个小酒窝。本来应该是冷酷的笑意,却变了意味,幸好旁边没人看到。

    驳壳枪加上了木盒子,组装成了肩射武器,就摆在他的面前。他已经做好了与敌人继续战斗的准备,无论是远的、中的、近的距离。

    “啪勾!”对鬼子的嚎叫,沈宸用子弹作了最实际的回应。

    子弹穿过积雪覆盖的灌木丛的底部空隙,准确地击中了一个鬼子的头部,连惨叫都没有发出,这个鬼子便向后一仰,摔了下去。

    在众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一个同伴就这样被射杀。极度的愤怒之下,也夹杂着极度的恐惧,敌人在哪?敌人就在前方的树林里,就在不知哪个黑暗的隐蔽处,正等着再施杀手,把他们一个一个地干掉。

    在鬼子军官发狂般的嚎叫下,鬼子开始了疯狂的射击,并向前发起冲锋。

    一个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的鬼子,抱起机关枪,向着小树林猛烈扫射着。他脸上的肉也随着枪身在颤动,狰狞的面目在枪口火焰的亮光下分外可怖。

    但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非但于事无补,甚至可以说是愚蠢之极。

    “啪勾”,在混杂在一起的枪声中,一颗子弹同样带着愤怒疾飞而至,在鬼子的胸口迸溅出一朵血花。

    机枪扫射戛然而止,这个鬼子带着愤怒和不甘,大瞪着眼睛倒了下去。

    鬼子终于还是开始了向小树林的冲击进攻,他们既不甘心就此丢盔弃甲地狼狈退去,就只能拼命一搏,先击杀对手。

    沈宸没有急于射杀正边冲边做着战术动作,并且边不断射击的鬼子,他把目标定在了后面的鬼子机枪射手上。

    不仅是机枪威胁大,目标大,还因为鬼子要冲到树林至少需要点时间。

    沈宸悄然移动,伸出枪口,向着机枪发出的火光瞄准射击,机枪哑巴了。但很快,又有鬼子拿过机枪,拼命想为队友提供掩护。

    鬼子是在用生命来争取时间,但对于沈宸来说,推弹上膛,只不过是一两秒钟的事情。

    与周围的雪几乎融为一体,只露出两只精光四射的眼睛,沈宸冷笑着扣动板机,再次令机枪中断射击。

    趟着积雪,曲折前进,鬼子冲进了百多米。这时,沈宸的枪口才转移过来,缓缓移动着,瞄准了那土黄色的小鬼。

    “啪勾!”一个鬼子正猫着腰小跑,准备扑进前方的雪包之后,一颗子弹粉碎了他的计划。

    鬼子中弹倒地,还顽强地向前爬行,在雪地里拖出一道血痕。只不过,翻滚的子弹打出的伤口,将令他体温快速下降,力气也将随着鲜血的流出而衰减消失。

    沈宸一个翻滚,横向移动了数米,再次从一个隆起的树根旁伸出枪口。

    一个鬼子的身影在曲折前进,还不时做出翻滚跃进的动作。只是,在沈宸的眼里,这个家伙象是在独自表演,是那么的可笑。

    打移动靶,最重要的就是算提前量。

    估算敌人跑动的速度,预测敌人跑动的路线,甚至是判断敌人的动作,再提前把子弹射出去,不是追着敌人射击,还要向敌人身体的边缘射击。

    这样的情形就很有意思,好象敌人是在故意往子弹上撞一样。

    子弹疾速飞出,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便击中了移动的鬼子。打移动靶,到底还是有点小误差,不比固定靶,想打脑袋就打脑袋,想打躯干就打躯干。

    鬼子肋下中弹,脚下一个趔趄,勉强做出战术动作,侧扑进积雪形成的小洼地内。

    沈宸没有移动阵位,迅速推弹上膛,再次寻找目标。

    几个鬼子是分散开来呈一个扇面,再向小树林冲击进攻的。

    沈宸不能照顾太宽广的射界,便有意守住一角。即便放进两三个鬼子,他可以向林子深处退却,再与敌人周旋。

    显然,直到现在,计划还是按照他的设想在进行着。但意外总是会发生,尽管不能改变鬼子的命运。

    一阵排子枪突然爆发,就在几个鬼子的侧后,当即就打倒了两个。其他也大吃一惊,赶忙转身应战。

    原来,是回去报信儿的老兵,引着刘彪、赵铁带着一队人赶来了。

    在原地没有找到沈宸,刘彪和赵铁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追击敌人去了。好在还能借着微弱的光,看到沈宸的脚印,便一路赶来。

    远远的便听见枪声不断,估摸着方向和距离,刘彪和赵铁分头带人包抄上来。

    刘彪到底是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率领着一个大班,不断观察着,悄悄靠近了战场,突然发动,狠踢在正拼老命向树林进攻的鬼子屁股上。

    鬼子已剩不多,被这一股生力军在侧背袭击,立时陷入了被前后夹击的绝境。

    “啪勾!”沈宸终于抓住机会,击毙了自己当面的最后一个鬼子。

    这个鬼子听到猛烈的枪声,有些乱了手脚,观察情况时,暴露的稍微大了一些,死亡便降临到头上。

    沈宸现在可以抽身赶去支援友军了,最后几个鬼子,他也不知道还剩下几个。可不管是几个,最后的结局已经确定。

    鬼子军官带着两个士兵在拼命顽抗着,他啊啊地叫着,举着王八盖子,一枪一枪地射击着。

    哒哒哒……一串闪光的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他停止了射击的动作,勉强抬头,望着前面不断闪光的火力射击点,似乎还想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

    又是两颗子弹击中了这个老鬼子,他大张着嘴巴,污血流出去很长,颓然倒在了地上。

    沈宸赶了过来,以一颗精准的子弹击中了最后一个鬼子的后背,结束了这场耗时长久的战斗。

    等到赵铁率人赶到时,便只剩下了打扫战场的工作。

    而沈宸正蹲在一具鬼子的尸体旁,刚把几块大洋揣进兜里,又摘下一个子弹盒,旁若无人地戴在自己身上。

    “你这丫头——”赵铁并没看见沈宸在搜刮,只是想因为沈宸的擅自行动而数落几句,可沈宸嘿嘿一笑,随手扔过去一把带鞘的小刀。

    赵铁伸手接过,哼了一声,终于把嘴闭上了。

    倒不是被收买,而是他觉得说了也没用。何况,对刚经过大战的沈宸,你不鼓励表扬也就算了,还唠叨什么呢?

    “以后可不许这么擅自行动啦!”赵铁的语气缓和下来,说道:“知道你枪法好,比鬼子还厉害。可一个人单打独斗,没有战友的配合帮助,也是非常危险的。”

    沈宸连连点头,脸上的神情却不象是全盘接受。

    赵铁暗自叹了口气,随口问道:“敌人真的退下去了?你跟了这么远,应该能确定吧?”

    沈宸没有多加思索便回答道:“敌人是真的要退回去,但我不建议追击。因为敌人并不是因为物资不继,或是遭到了沉重打击。”

    赵铁想了想,说道:“那就是因为地雷,敌人对此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沈宸点了点头,说道:“据我观察,敌人的工兵很少,也没有什么太专业的探雷工具和手段。”

    赵铁笑了一下,说道:“敌人不知道咱们埋了多少雷,害怕不断地伤亡。如果这样积少成多的话,算起来确实很惊人。”

    这就是地雷的用处之一,只要让敌人知道有就够了,他们又知道埋了多少?就算是敌人去排雷,那也拖慢了敌人的脚步和速度。

    沈宸笑了笑,没说自己射击敌人用来运输的牲口的事情。

    虽然敌人退下去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但地雷确实是主要的。

    这时,刘彪带着几个战士兴冲冲地奔了过来,身上扛着背着缴获的枪枝弹药,最令他们高兴的则是那挺歪把子机枪。

    还没走到近前,刘彪便向沈宸伸出了大拇指,大声赞扬道:“厉害呀,大梅。一个人干掉了十来个鬼子,要是搁以前,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都是用冷枪偷偷摸摸射杀的。”沈宸算是谦虚地回答道:“敌人不知道我是夜猫子眼,再加上这身伪装,想发现我不是很容易。”

    刘彪哈哈笑着,走到近前,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点着头,说道:“还挺谦虚的。可要说一个人一次就干掉一个班的鬼子,恐怕整个八路军里也挑不出来。嗯,反正我是没听过,不知道。”

    沈宸耸了耸肩膀,说道:“还是说说现在怎么行动吧。刚才我和赵队说了,不建议去追敌人。”

    刘彪站的角度不同,他考虑的是正规部队行动,也就是放开大路,在敌人侧后活动的两个连的行动。

    沉吟了一下,刘彪摇了摇头,说道:“蒋连长很快就会带部队上来,而我们要先行追击,策应一连、二连有可能的拦截阻击。”

    沈宸微微皱了下眉头,不太确定地问道:“他们会对敌人大队发动这样的攻击嘛,我觉得侧击或尾袭还是可能的。”

    “我也不能确定。”刘彪停顿了一下,说道:“但一定要追上去,倒不是非要与鬼子战斗。”

    沈宸闭上了嘴巴,默许了刘彪的意见。

    “我带人在前面,游击队的同志在后面。”刘彪似乎看出了沈宸的疑虑,主动担任了前锋,“如果真的发生战斗,我们也尽量以袭击骚扰的方式,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策应其他连队。”

    赵铁作为游击队的主官,很痛快地表态道:“游击队虽然缺乏正面作战的经验,但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请刘排长放心,我们听从指挥,绝不退缩。”

    简短的商议过后,赵铁派出两个向导,引着刘彪率领大班向前急进。而游击队这四五十人则在后面,以小队为单位,紧紧跟随。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本来就是游击队的经典战术之一,通常在扫荡将要结束,或结束后,八路军便多会采取尾追截击,对疲惫之敌进行打击。

    而刘彪的考虑因素中,还有本部的作战特点,也就是他们这个营经常使用的战术,经常采取的行动。

    在长期的作战中,每个部队都会形成一些特点。这跟部队主官的性格,以及指挥艺术有关;和装备、作战经历有关。

    象某支部队经常会被派去阻击,久而久之,善守就成了他们的擅长,也成了他们的特点。

    比如部队主官性如烈火,崇尚进攻,那攻坚拔寨、突击破敌就可能是这支部队的骄傲和特长。

    所以,在刘彪看来,放敌人轻松地退回据点,恐怕不是营长的性格。

    就算明知啃不动这块硬骨头,也十有八九会采取袭击之类的行动,让敌人多流点血,给敌人多制造些麻烦。

    何况,凭敌人的行进速度,以及到据点的路程,还是会有不少打击敌人的机会的。


………………………………

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

    既然是追击,部队便转上了大道。为了让沈宸能休息一下,赵铁还安排她坐在大车上。

    只是这路况,这没有什么减震的车辆,让沈宸坐在上面并不是很舒服。好在他的队员们想得周到,把几件扒下来鬼子大衣给他垫上。

    其实,说是追击,倒不如说是尾随更准确。

    刘彪也知道,凭他们这点兵力,根本不能向鬼子主动进攻。

    况且,一旦敌人杀个回马枪,没有预埋的地雷,没有预设的阵地,这些人马也根本抵挡不住,还可能遭到很大的损失。

    所以,刘彪率领着一个大班在前面走得小心谨慎,又让游击队拉开些距离,万一接敌战斗,也有个缓冲。

    但事情总在起着变化,特别是战场上,用瞬息万变来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

    这边在慢慢地尾随追击,后边却跑来了蒋连长率领的部队,跟着是老周带领的一半游击队。

    本来,蒋连派出了刘彪这一个大班前去支援,还是唯恐游击队遭受损失,便匆忙结束休整,前出帮助游击队。

    在路上,蒋连与退后布置地雷阵和阻击阵地的老周所部会合。随后,报信儿的队员便赶到了。

    就是这样,蒋连长和老周率领所部急着追了上来。正是这种你唯恐我有失,我又担心你安危的感情,才使得事情发展到了这有利的一步。

    这下子,人马全部聚齐,实力增强也就带来了信心的高涨,追击速度的加快。

    游击队虽然有一百多人,但还是被放在后面,跟着主力连队行动。

    眼看着东方的天色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激烈的枪炮声突然在前面响了起来。

    敌人退得很突然,这使在敌侧后活动的两个主力连都有些措手不及。

    再加上通讯落后,直拖到这个时候,两个连才算联络上,紧赶慢赶,终于开始了对敌人的截击。

    虽然是截击,可两个连的八路军也没有做歼灭敌人的布署。

    两个连都埋伏在路旁,放过敌人的大队后,突然出击,一阵机关枪加排子枪、手榴弹,将敌人的尾巴狠切下来。

    随后,一个连负责阻击,另一个连则返身攻击,激战就此展开。

    “轰”,一颗迫击炮弹打过来,打得雪土纷飞。

    “哒哒哒……”机枪子弹好似急雨带雹般打过来,火光中,雪团、土块、枯枝,四处飞溅着,围绕着大道的战场上空尘土飞扬,搅着火药的气味,使人闷得连气也出不出来

    敌人被分成了两段,堵住大道的一连也被急于解救同伴的敌人猛烈攻击,战斗进行得残酷而激烈。

    朝霞升起,象火焰一样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阵地前,喊杀声伴随着炮火和枪声,肢体、鲜血、泥土不断飞上半空……

    与大队隔离开的五六十个鬼子和几十名皇协军一面实施侧面迂回,一面发起了越来越凶猛的进攻。

    如果再冲不开前面的道路,等待鬼子的只能是被消灭的命运。

    道路狭窄,鬼子的火力、兵力无法展开,被截成两段后当然很不好受。

    而两个连的八路军在战斗中也伤亡很大,幸好他们选择的路段旁有起伏的雪包沟坎,有一小片树林。

    否则在光秃秃的大道上。在鬼子占有优势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