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僵尸世界之战-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诞生

    1980年10月5日晴天

    华国c市一个男婴在香雅妇幼保健院诞生,他的名字叫李改,李改正好出生在华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的开端。

    李改的父亲取这名字也就意欲着,李改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将来长大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什么都好,别像父母一样一辈子就是个普通工人,平头百姓。

    李改的父亲叫李国华,母亲叫田晓丽。李国华从小就被父亲带到z市,初中毕业就成了一个煤炭加工厂的普通皮带司机。

    可以说是看了几十年的运输皮带,从来没有想过要跨越一步,干些别的事情。一辈子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李改的母亲从小就是在一个大型的国有单位,拥有几万人的厂里生活长大,本来想长大后进入这个大型国有单位当一名很普通的工人。

    很可惜的是由于读小学的时候赶上了华国的十年浩劫,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李改的母亲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由于文化水平太低,李改的母亲没能进入梦想的大型国有单位,被分配到了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小型厂子,虽然也属于国有,但这地方太偏僻,和农村没什么两样。

    在繁华城市中长大的她怎么能够适应农村般的生活,所以李改的母亲一被分到这里,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找个在市内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工作的男人嫁出去。

    到时好通过自己的男人的单位把自己调出去,分配到老公的单位生活,这也是这一时代不幸的女性唯一找到好单位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介绍和寻访,25岁的田晓丽认识了28岁的李国华,李国华的单位正好位于z市比较繁华的闹市区。

    这块地方有个地名叫牛家堡,地名的来源无法考证,为什么这里是闹市区,因为在这小小的几平方公里的地盘上,集中了当时三大国有重点单位。

    它们分别是纺织厂、电厂和煤炭精加工厂,这里聚集了好几万人的厂矿单位家属,分别由不同的单位建成了三大集中生活区,论规模不比田晓丽从小生活的地方差。

    田晓丽经过深思熟虑答应了嫁给李国华,1978年田晓丽怀孕了,这是能分配到老公单位的最好法宝,可惜由于天生的问题田晓丽的第一个宝宝也就是李改的哥哥,出生后没几天夭折了。

    田晓丽作为母亲非常伤心,由于当时z市还是个刚发展起来几十年的新兴城市,相对的医疗水平还不够高,所以田晓丽怀上第二胎的时候,经常跑到临近的省会城市c市去检查。

    其中的艰辛是李改无法体会到的,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改成功在c市降生,这让李改的父母还有亲属都十分高兴。

    李改是父母的独子,从小就看的比谁都重,李改两岁那年成功和母亲从穷山沟调出来,来到了牛家堡生活。

    当时一家人还分配到了一个筒子楼,一室一厅的房子,从此李改一家就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所谓筒子楼就是一线通的房子,房子分三层,最中间是楼梯间,每层都有八个住户,每个住户的房间都是一线排开,中间是过道,两边分别是住房和厨房。

    厕所是公用的在每层的最后面有两间厕所,李改一家分的不是很好正好靠近厕所最后面的一间住房,这是田晓丽唯一不满意的地方。

    80年代初期,李改一家生活是非常幸福的,由于单位效益非常的好,福利就跟着上升,当时的生活必须品几乎每月都有福利发放。

    什么油盐酱醋呀、米面呀、糖呀、工作服呀(当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能穿着工作服出门也是一种普片现象,没人会因为你穿工作服出门而笑话你,反而因为你工作服上面绣了工作单位的名称而被人羡慕嫉妒恨,当然那是要你的工作单位效益好)等等。

    特别是单位的双职工,发什么都是双份,羡慕死那些单职工家庭了,生活上不愁吃穿,就连洗澡和开水供应都是单位免费服务,那么剩下来的工资,就要找机会花了。

    之所以要找机会,因为当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还是以实施计划经济为主,虽然在城市生活,那些高档消费品还是要凭票才能买到的。

    你比如说28式国产自行车,进口飞利浦牌女式自行车,进口彩色电视机,进口冰箱,凤凰牌缝纫机,上海名表,傻瓜照相机,等等等等。

    这些当时的高级货,李改在5岁那年就都拥有了,特别是田晓丽,从工作起的人生三大目标,缝纫机、调到好单位工作、纯金项链,李国华都帮她实现了。

    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城市中的好单位工人,李改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3岁就会看电视了,特别是有彩色电视机后。

    当时李改住的筒子楼还没有几家有彩色电视机,一些和李改同龄的小伙伴,一到晚上6点半放动画片的时候,李改家的小小客厅就围满了小孩。

    李改当然是坐在家中唯一的单人沙发上看电视,其他的孩子或从自家背来的小板凳坐着看,或者站着蹲着看,有的就干脆坐在地上看,唯独李改高高在上,舒舒服服的看着电视。

    李改也就自然成了这帮孩子的孩子王了,只有李改家的玩具最多,只有李改家的电视最好看,只有李改家的冰箱里有很多超好吃的雪糕。

    这就是小伙伴们对李改的印象,李改在这群孩子们面前是说一不二的,要想到我家吃好吃的,看好看的,玩好玩的,就必须听我的话。

    李改的童年是被众星捧月捧出来的。父母对李改当然是倍加爱护,从小娇生惯养。不到七岁李改就随父母游遍了华国的大江南北,要算旅游热,李改可以算上先行者了。

    长大后看着从大江南北带回来的照片,李改都没什么印象了,当时才多大。这只是父母的美好回忆,对于李改没多大兴趣。

    从90年代开始后,李改的父母因为是双职工,最后几批的单位福利分房,也被李改赶上了,当时从十几平米的筒子楼,住到70平米的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7层楼房,那是多么兴奋的事。

    好多单位的职工都羡慕的要死,可对于李改来说这都是应该的。10岁的李改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是多么的神气。

    也许是风水轮流转,李改父母的单位到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慢慢走向了衰亡。

    以上多为父母的日记和叙述提供。
………………………………

成长

    2005年10月5日晴

    六岁的李改到了单位子弟学校读书,子弟学校分别被小学和初中两栋教学楼包围,中间是操场。这对于李改来说是一段充满快乐和心酸的时光。

    从单位子弟幼儿园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都进入了学校的小学部,那还不玩疯了,上小学的第一天,上午还只上了一节课,李改就拉着一帮伙伴逃课去校外玩去了。

    李改的小学读了7年,在升5年级时因为好几门功课都没及格而被留级了,从新到了一个陌生的班级,这对于李改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以前的玩伴和同学就这样和自己分开了。

    留级的李改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班的同学下课找他玩,因为没有脸面李改拒绝了。新班的同学都比自己小又不熟,而且还非常看不起留级生,李改成了孤独的小草。

    父母和老师对这些很不了解,认为小孩子多读一个学年有什么,倒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基础打好,让学习成绩赶上来。

    由于李改从小看电视,眼睛一直不是很好,3年级的时候就戴眼镜了。李改在班上一直是坐最前排,在原班同学年纪都差不多,发育身高也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当然没什么影响。

    可留级后李改比班上的同学都高了一截,再坐前排很影响后面的同学学习,老师也没去在意这些,直接按高矮顺序把李改调到了最后一排。

    从此李改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留级对于李改没有一点帮助,反而影响了他的性格。

    好不容易到了初中,李改也很好的融入了这个班级,而且生理上出现了第一次正常发育。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李改喜欢上了他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

    肖雅丽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都是前一二名,和李改的倒数一二简直没法比。所以李改一直都是暗恋,并没有像谁表达,一直默默的藏在心中。

    李改成绩一直不好,总是被各个学科的老师留校,当然不止他一个人,全班总有那么几个老留校生,老师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只好组织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帮忙一起辅导这些扶不上墙的烂泥。

    作为学习委员的肖雅丽当然被老师抽中,李改也就是在这时才暗恋上了她,初一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当李改知道自己被选为下一批的留级生时,急了。

    急的不是又要留级,急的是马上就要和肖雅丽分班了,情急只下的李改写了一封情书向肖雅丽表白。

    情书交给了李改最信任的同学以及好友陈雷手里,陈雷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当得知李改喜欢的女生和他喜欢的是一个人时。

    陈雷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李改彻底的打倒了。陈雷无耻的出卖了他的好友,把李改写给肖雅丽的情书在全班同学的自习课上大声的念了出来。

    李改如坠冰山,从此肖雅丽看到李改就绕道走,李改成了肖雅丽的噩梦。

    李改悲催的离开了他生活了4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友好关系的班级,来到了比自己小了两岁的班级重新生活。

    李改彻底放纵了自己,从此破罐子破摔。初中3年他两次送走了自己熟悉的同学毕业,而自己花了4年的时间才初中勉强毕业,九年制的义务教育,李改被教育了十一年。

    1997年,17岁的李改来到了商业技校,花了2年的时间读烹饪专业,当时厨师很赚钱。毕业后学校分配李改去南方大城市酒店继续深造,被李改的父母拦下了。

    理由是怕李改学坏去吸毒呀、赌博呀什么的,李改被父母安排在叔父开的饭店打工,父母的意思是等单位招工时,凭借父母的双职工条件,找找关系想办法去抵职,到厂里的食堂上班。

    能留在父母的单位上班,子承父业也是许多单位子女的一种选择,父母的想法独子一个,还是把他继续留在身边照顾比较好。

    在叔父的饭店李改将近打了一年的工,其中李改遇到很多手艺不错的好厨师,本想拜师学艺,又被父母阻拦,理由是花了一万多块钱在学校学了出来,还拿了厨师证,没必要花这冤枉钱。

    父母那里知道学校是学理论知识的地方,实践的机会很少。手艺这个东西又是很个性化的,如果不拜个好师傅,厨师这道门槛是很难迈进去的。

    1999年年底,李改在父母的强行干预下,抵了母亲的职,进到了厂矿单位的食堂上班。学习专门制作酒店菜肴的李改,突然拿起了和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大铲子在一口超大的铁锅里炒起了大锅菜。

    专业的不对口使李改非常郁闷,大锅菜和小炒菜,虽然都是炒菜但性质完全不同。李改又被瞧不起了,拿到厨师证的李改,单位里没有安排师傅去带这个对大锅菜一无所知的小伙子。

    李改炒大锅菜经常失误,锅下是烧的通红的散煤,李改以前用的是可以随时控制火候的柴油灶,火大了大不了把锅子端离灶口,可这么大的可以把一头猪放进去煮的一个锅子要怎么端。

    没有人帮助的李改成了单位的笑料,大厨师居然经常把菜烧糊。单位领导也对李改失去了信心,在食堂上班半年不到的李改,在一次班组改组的时候下岗了。

    从此20岁的李改开始赋闲在家,也出去打过几次工,时间都不是很长。

    2001年,单位后勤部劳动服务公司,再次把赋闲在家的李改,带到职工餐厅当了一个小小的餐厅采购员。餐厅是内部单位组建的,还比较大,平时单位职工办婚丧嫁娶的宴席都在这里办。

    餐厅除了大厅以外还有几个超大的豪华包厢,专供单位领导搞活动,请客吃饭。这里的采购员当然就是个肥差了。

    为什么单位领导会看中李改来当这个采购。就是看中了李改年轻,不懂的耍花样捞钱,原来又是搞厨师的,对这一行当很熟悉。

    无知的李改上马了,突然手中有了活了20几年,从来没见过的这么多钱,李改疯了。当时就是父亲这样的老职工,每月的工资都只有500块钱,李改的钱包里,从来没有少于过10000块。

    在得知采购员这一行只不过是个短命鬼后(一般餐厅采购每年都会换下来一个),李改开始了乱花钱的时代。

    李改每天交给公司的账目和手中的钱明显的一天一天的在出现差距,这一年的日子里,李改是吃最好吃的,玩最好玩的,21岁这年前后换了3个女朋友。

    到交账走人的时候,李改发现自己手里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钱全花光了。为了能把账交上,李改开始拖欠菜贩子们手上的货款钱。

    等李改离开餐厅又下岗的时候,手头上居然欠下了多达10000多块钱的货款钱,李改急了,要是菜贩子都找上门来,那还不把门槛都踩碎。

    幸运的是,李改的叔父又开了一家大酒店,父母看李改有采购的经验,介绍李改当上了酒店的采购员,菜贩子看到李改还在继续和他们做生意,没有为难他。

    李改吸取教训省吃俭用,采用各种办法用了一年的时间把亏空补上了。

    那种债主天天上门的日子总算过去,值得一提的是,楚华李改的第3任女友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一直陪伴在李改的身边。

    2002年10月份,李改的叔父生意做的非常的大,没多少精力管理这个酒店,提出了把酒店低价转让给李改的想法。

    年轻的李改经过女友和父母的商量,父母出资50000块钱把酒店接了下来,从此22岁的李改成了酒店真正的老板。

    李改和女友楚华都欣喜不已,酒店最多能接下300个人同时进餐,也算是个大老板了。

    其实厄运从此开始,刚开始酒店生意一直不错,当工人的父母也的确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把管理上的事都交给了儿子和未来的儿媳。

    直到2003年初春,一场前所未有的病毒流感爆发,酒店一下子没有人进来吃饭了,前面定下的酒席也都纷纷退了。

    酒店损失巨大,持续了半年的病毒流感把李改都快逼疯。每月上万的开销,是李改无法承受的。服务员从10人减少到了2个,尊贵的老板和老板娘都不得不出来做些服务员的事。

    还好半年时间李改顶过来了,想想等这事一过去,酒店生意马上就会好转,到时亏空的钱又会再回来。

    可厄运从来就不会只有一次,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说的太过经典。

    2003年7月靠在城市主马路上李改的酒店,迎来了城市道路改造,3个月改造期,要到10月份国庆节才通车,车都不通了怎么会有人来吃饭。

    李改没办法只能停业3个月,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那段3个月守店的生活真是太难熬了。

    3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最重要的是和李改共同生活2年的女友变心了,悲催的是李改对这些一无所知。

    3个月的时间艰难的度过了,酒店从新开张,不过很有趣的是,李改连厨师都请不起了,只是招了2个配菜的学徒工,自己掌勺。

    外面的服务员也只招了2个,加自己的女友和一个洗碗的大婶一起帮忙,说实在的开张那天把所有的菜备齐,李改手头上只剩4块3毛钱了,就连一挂鞭炮也买不起。

    期待的好生意并没有降临到李改头上,也许是酒店太久没人上门,也许是菜的口味不佳。生意一直都是冷冷清清。

    到2004年元旦时,李改又欠下了一屁股债,跟随几年的女友再也无法忍受了,甩手离开了李改。直到酒店关门大吉,李改才从熟人那里得知楚华早就在外面有人了。

    李改最后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了最艰难的2个月,酒店终于真正关上了它的大门,李改悲催到把酒店转让的机会都没有实现,因为这栋大楼马上就要拆除。

    李改只拿到了20000块的搬迁费,酒店所有的东西最后也只是低价以5000块转让了出去。李改的父母还拿出了50000多才算把所有的债填平,从此家里所有的积蓄一次性被败光。

    2005年期间李改又开了一家小盒饭店,终因地段不好,生意只能糊嘴不到半年也关门了。

    2005年10月,李改的单位效益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时,由于领导换届迎来了突然回光返照式的好前景,李改父母托人找关系,送礼,终于把李改又弄到了单位上班。

    只是这次根本不是从事厨师行业,是和父亲做同样的事,看运输皮带,成为了一个皮带司机,真正的子承父业。

    以上多为整理的日记和自己的回忆
………………………………

成熟

    2011年10月13日晴

    李改进入的这个单位到现如今算是个老的掉牙的老单位了,厂子是5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单位,几十年后由于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多方面的原因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

    在z市很多同时和单位建设起来的,国有大型厂矿单位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破产倒闭了。这个老的掉牙的老单位现在还能够支撑着没倒已经算是很不容易。

    至于李改的父母为什么要李改回单位从事父亲的事业,可能是因为领导换届,父母对新上任的领导非常认同,所以李改又一次抵了父亲的职,到单位来上班了。

    由于李改两次进单位的事,迫使父母双双都提早内退,父母2人加起来的内退工资还不到1000块,李改上班的工资还不到500块。

    还好在李改上班后不久,母亲正式退休,拿到了1000还差几个零头的退休工资。

    来单位上班后,李改才真正体会到当一名皮带司机的辛苦。正如李改的班长所说“看皮带是个人都会看,只要不傻,关键是要有把子力气会铲煤”

    所以李改来到到处是黑色的厂房后,班长带李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给李改一个大铲子,到老旧的厂房熟悉那些老旧的设备。

    这的设备真的非常老旧,大部分都是50年代建厂时,从国外运来的设备,黑咕隆咚生产起来噪音巨大,煤尘滚滚。

    这噪音大到人就在面前说话,你也听不出他说了什么,非要扯开喉咙去喊你才听的见。

    由于运输皮带都是采用的全开放式,没有任何防尘设施保护的老旧机器,等机器一运转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滚滚的煤尘,遇到煤干的季节煤尘大到你面前站着个人你都不知道是谁。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只要设备开始运转,不到一分钟你全身上下转眼就成了黑人。往往一个班下来,这人就只看到两只眼珠子在转,因为除了眼白还是白的外,没有那个地方不是黑色。

    机器设备的老旧带来的不光是极差的工作环境,还有你永远也铲不完的煤,因为设备的老旧,设备漏煤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为什么看一根运输皮带也要安排2个人,当然安全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铲煤。

    班前班后实行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必须在下班前把设备周边的卫生打扫干净。

    往往一个班下来,设备漏煤的情况都是非常的严重,运气好的情况下,最多也就1000把斤煤,遇到雨季煤湿的情况或者设备出状况的时候,漏下来的煤往往都是按吨来计算。

    接班的工作人员是绝对不会帮你去完成,你这个班遗留下来的卫生的,你必须在下班之前把卫生完成,不管漏了多少煤,多了大不了叫工段长调人来帮你完成。

    反正你煤没有把它全部铲到设备里去,你是别想下班。

    在这种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工作,80后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但李改坚持下来了。

    25岁的李改曾经经历了很多的大起大落,潇洒过也痛苦过,人生经历的不断累积,使李改学会了忍耐。

    李改身边的同事都是比自己大了很多岁的50后60后70后,他们都不看好李改,总认为李改不会坚持多久,马上就会甩铲子走人,这样的事情在80后身上发生过不少。

    可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李改始终都是对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从此李改被同事和领导认同,这小伙子不错,有他父亲当年的风范,能够吃苦,不怕脏不怕累。

    就这样李改度过了半年的学徒期,开始真正拿全勤工资,拿满绩效奖励。

    可悲的事从来没有远离过李改,李改刚进来的时候效益非常不错,也是生产任务最紧最累的时候。

    可新近单位的员工都有一个学徒过程,为期半年,在这半年里,基本工资不会比老工人少多少,本来也不多,七七八八扣掉拿到手也就400多一点。

    关键是绩效奖励,往往都是基本工资的四五倍,有的老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