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夏系统之欧陆女皇-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参军王修共同在长安辅佐刘义真。另外刘裕还留下了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等人,处理军务要事。

    这些人,能力都不错,但有个问题,没有团队精神,谁都不服谁,这次北伐王镇恶功劳最大,再加上他的祖父王猛在北方也很有影响力,所以沈田子等人就很妒忌他,屡次对刘裕说王镇恶不可信任,刘裕这时却犯了糊涂,他对沈田子说:“当年三国时的钟会在四川叛乱不成,是因为有卫瓘guàn在,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几个人,还怕对付不了一个王镇恶么?”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对王镇恶不放心,就应该带他一起南归,如果信任他,就应该严厉斥责沈田子,或者带沈田子南归,既把镇守关中的大任交给王镇恶,私下却又对沈田子这样说,这等于是支持内讧。。。唉!从这一点来看,刘裕识人、用人的能力比曹公差得多了。

    沈田子素来就与王镇恶不睦,这下得了刘裕的暗示,就开始暗中准备对付王镇恶了,义熙十三年底,刘裕离开长安率军南归,夏王赫连勃勃一直想占领关中,听说刘裕走了,马上和大臣王买德商量如何攻占关中,王买德说:“关中形胜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复以中原为意,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青泥、上洛(今陕西商县)南北之险要,宜先遣游军断之,东塞潼关,绝其水陆之路,然后传檄三辅(汉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关中)施以威德。则义真在网罟gǔ(渔网)之中,不足取也!”

    (关中是地理位置优越的险要之地,而刘裕却让自己的幼子镇守,狼狈而归,是因为他急于回去篡位,无暇顾及中原了,这是天赐关中给我们,不可失去, 我们应该出兵截断青泥、上洛这两处南北的险要,再在东面堵住潼关,阻拦水陆两路,然后传檄关中,对老百姓威德并施,那刘义真就好像在渔网之中,要擒住他毫不费力!)

    赫连勃勃依其计,派世子抚军大将军赫连璝guī率骑兵两万为前锋,杀向长安,前将军赫连昌进攻潼关,切断晋军通道,王买德进驻青泥,赫连勃勃亲率大军为后继。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赫连璝的骑兵到达渭水以北,逼近长安北门,一路上的关中降民不计其数。东晋的长安守军并无战心,沈田子前往抵抗,却怯敌不进,退守在长安城外的刘回堡,派人还报王镇恶。

    王镇恶得报后,对王修说:“刘公把十岁的儿子托付给我们,应该共同想着竭力报效,现在拥兵不前,怎么能破敌呢?”不久,王镇恶与沈田子一同出城抵抗赫连。沈田子让人在军中散布谣言:“王镇恶要尽杀南方人,据关中造反啦!”接着,他便借故将王镇恶召集到傅弘之帐中议事,乘机将其杀死。

    傅弘之得到消息,回报刘义真与王修。王修登长安北城张望,见沈田子带着十来个人回城,当即命手下人按住沈田子,历数他擅杀大将之罪,然后斩首。一场内讧使东晋平白损失两员强将,幸亏傅弘之率部大败赫连璝,一直追到寡妇渡(今甘肃庆阳北),暂时打退了夏军,才稳定住了局势。

    刘义真是个小孩子,对左右亲信赏赐无度,王修为人正直,经常规劝他,抑制他的赏赐,刘义真的亲信们非常怨恨王修,于是对刘义真说:“王镇恶想造反,所以沈田子杀了他,而王修又杀了沈田子,他也是想造反的!”于是刘义真又把王修杀了,这下子搞得长安人心惶惶,局势开始不稳,刘义真发现不妙,就把许多在外地镇守的军队调入长安,如此一看,关中的守备力量被大大削弱,于是关中的大部分郡县都投降了赫连勃勃的夏国,赫连勃勃又攻克了咸阳,长安连打柴的路都被阻断了。

    刘裕闻讯,派派蒯恩去长安召回刘义真,之后又派朱龄石代刘义真镇守长安,派朱超石去河东等地劳军,朱龄石的部队刚到长安,刘义真知道马上就要回江南了,于是开始大肆掳掠财物,车辆列为方阵徐徐而行,赫连勃勃派赫连璝率三万人追击,傅弘之劝刘义真轻装疾行,无奈刘义真不听,退到青泥,撞上了早在这里等候多时的王买德,回头一看,赫连璝也已经到了,晋军哪里是对手,顷刻崩溃。傅弘之、蒯恩断后,掩护刘义真先走,两人都被王买德所擒。刘义真马快,走在前面,后来又躲进草丛里,被中兵参军段宏保护着才逃出了夏兵的追击范围。晋军全军覆没,当初那迷恋财物美女的兵将,终于遭受了贪婪的报应。

    报应还不算完,朱龄石也跟着一起受罪,刘义真走后,长安百姓对晋人彻底失去了好感,他们驱逐朱龄石,朱龄石被迫逃往潼关,路上与弟弟朱超石会合,这一趟却又早被王买德算着,赫连昌就驻扎在潼关,他截断晋军水道,将朱氏兄弟生擒,赫连勃勃进驻长安,杀掉了傅弘之、朱龄石等几乎所有的刘裕爱将,只有毛修之投降,保全了性命,至此,北伐的成果几乎全部丧失,刘裕得知此讯后大怒,打算再次北伐,一位名叫郑鲜之的官员上表苦劝,刘裕仔细想想,也觉得现在北伐不合适,于是作罢,不久段宏来信,刘裕知道儿子无恙,也就没了北伐的念头,只是流着眼泪登城北望。

    回过头来再说刘裕,他回南后,开始加紧夺权的步伐,418年12月,晋安帝司马德宗患病,刘裕趁此机会,命中书侍郎王韶之勒死了晋安帝,立他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刘裕立他的原因,是因为民间有谶chèn(预言)语流传说“昌明之后有两帝”昌明是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字,古人对这些迷信的东西比较相信)改元为元熙,元熙元年,419年8月,刘裕晋封为宋王,次年正月,刘裕想接受禅位却不好意思直接说,于是召集群臣宴饮,在宴席中刘裕说:“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着,遂荷九锡。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

    (桓玄篡位时,晋朝的命数已经转移了,鼎命,鼎代表最高权力,我首倡大义,起兵兴复了晋朝皇室的江山,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已经成就了功业,遂受了九锡。现在我年纪大了,地位如此崇高,已经达到了极限,事物都忌讳太盛,这样不是可以久安的,现在我想奉还爵位,在京师养老)群臣不知他什么意思,只有纷纷称赞他的功德,晚间宴会结束时,中书令傅亮离开王府后,醒过神来,马上又返回王府面见刘裕,只说了一句:“臣暂宜还者”(臣应该马上返回都城)刘裕也只说了一句:“需几人自送?”(需要几个人跟随)傅亮说:“数十人可也!”于是傅亮立即返回建康操办,6月,刘裕奉诏抵达建康,傅亮入宫,让晋恭帝把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抄一遍,晋恭帝欣然拿笔写好了诏书,对左右说:“桓玄之时,晋室已无天下,今日推国与宋王,本所甘心!”

    (桓玄篡位时,晋朝就已经失了天下,现在把国家让给宋王,本来就是甘心情愿的!不过,刘裕并没有因此放过他,刘裕即位后,封他为零陵王,过了一年多就派人把他杀了)随后,刘裕就在建康即皇帝位,改元为永初,刘裕当了两年的皇帝,在这年的时间里,他下了不少有利百姓的政令,比如下令减免赋税,裁减各地冗余的地方官员,改革苛刻的刑法,恢复学校与考试制度,一系列措施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东晋末年南方内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百姓急需一个宽松的环境休养生息,南方在后来的三十年间形成“元嘉之治”,刘裕开的好头功不可没。

    422年6月26,刘裕在皇宫西殿驾崩,时年59岁,庙号为高祖,谥号为武皇帝,所以一般称他为宋武帝,刘裕临终前,指定徐羡之、傅亮、谢晦和檀道济四位为顾命大臣,托以朝廷大事。吩咐完毕,刘裕还不放心,又屏退众大臣,叮嘱刘义符说:“檀道济这个人有些才干谋略,但终究一介武夫,没有大的志向。徐羡之、傅亮两个都是理政的人,应该不会有别的想法。唯独谢晦,几次跟着我征伐,颇懂机谋,若说有异心的,那就是此人,你需要多多防备。”

    这番话,就像当初对沈田子说的那番话一样,不但多余,而且贻害无穷。既然害怕谢晦造反,最好的方式就是限制他的权力,至少不能委以大任。一面要让他做顾命大臣,一面又要让太子防着他,而这个太子,又偏巧不用心且没能力,怎么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刘裕这些错误的安排为日后的宫廷政变埋下了祸根,当然,这是后话了。

    好了,至此,一代传奇英雄刘裕的故事就全部讲完了,最后,让偶们用辛弃疾的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做结束语吧!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全文完)
………………………………

第二百九十二章:无情碾压

    难道是那个国家么?他们心中不由得想到了华夏帝国,与他们丹麦王国交好的华夏帝国。

    丹麦王国这支船队的一个年轻人瞳孔放大,断断续续的说道:“华,华夏,真的,真的是华夏帝国的船只,真的是华夏帝国的船只。”

    丹麦王国的船长科努尔回过头瞪大双眼大声质问道:“真的是华夏帝国的船只吗?,塔利斯你怎么知道是华夏帝国的船只?”

    塔利斯回头看向科努尔嘴唇颤抖着喃喃说道:“当年我有幸护卫商业总管前往华夏帝国进行交易,我看到过这样独特的船只,这种类似塔楼的船只唯华夏帝国独有……”

    科努尔看到水手的话,他咽了咽唾沫。他其实早就知道那是华夏帝国的船只了,只是不敢相信华夏帝国的动作这么快。

    毕竟丹麦国王早就把即将和华夏帝国开战的消息告诉科努尔了,科努尔看着不远方那如同庞然大物一般都华夏舰队,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科努尔急中生智:“拖住,我们先拖住他们,塔利斯,你赶紧乘船去通知其他人,告诉他们华夏帝国的军队来了。”

    科努尔让手下向华夏帝国征北军舰队打旗语,他们让华夏帝国舰队停下来,他们要交涉。

    楼船之中,征北将军赵元安看到对方的旗语,他嘴角上扬不屑的说道:“呵呵交涉,他们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赵元安的手下问道:“将军,我们要如何做?”

    赵元安手中紧握佩剑冷冷的看着丹麦王国的船队冷漠的说道:“怎么办?全速碾压过去击沉他们,把他们撞个粉碎。”

    赵元安麾下的征北军舰队收到赵元安的号令之后,舰队全军出击,全速朝着丹麦王国的船队冲过去。

    丹麦王国的船队的船长科努尔看到华夏帝国舰队居然什么都不说,直接朝着己方冲过来,他的脸一下子变得更加白。

    科努尔看着越来越近的华夏帝国舰队,他知道,己方已经跑不掉了,他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我们投降华夏帝国吧!”

    科努尔的一个手下怒气腾腾的直视科努尔大声拒绝道:“怎么能,我们怎么能投降!我不同意!”

    科努尔大声的对其他船只下命令道:“投降,全部船只投降于对方的船只!”

    丹麦王国的船队立刻对征北军舰队打出投降的旗语,征北军舰队看到了丹麦王国投降的旗语,然而征北将军赵元安面无表情没有说话。

    赵元安的副将再次开口问道:“将军,对方想要投降,我们,我们接受他们的投降么?”

    赵元安紧握佩剑盯着前方淡淡的说道:“为什么接受,接受他们投降,那他们的船只怎么办?我们可没有多余的人生来接收他们的船只,继续碾压过去。”

    征北军的舰队继续朝着丹麦王国的船队行驶过去,丹麦王国的船队看到华夏帝国船队居然没有接受他们的投降,他们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差。

    丹麦王国刚刚反对的那人冷冷的开口问道:“他们,他们是要直接朝着我们冲撞过来,船长,我们怎么办?”

    就在他们问话时,华夏帝国征北军庞大的舰队气势磅礴的来到了丹麦王国船队前边。

    只听见咣当的巨声响起,征北军舰队的战舰把丹麦王国的船只从腰间冲撞开来。

    “跳船,快跳船!”

    “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丹麦王国船队的战士们纷纷朝着跳入海中,而他们的船只则纷纷裂开,慢慢的沉没在波罗的海之中。

    华夏帝国征北军舰队只在瞬间就把丹麦王国甚至是诺斯人引以为豪的海军,狂野的冲撞成两半。

    丹麦王国的船队在华夏帝国征北军的舰队面前就如同纸糊的一般脆弱不堪,根本无法抵挡华夏帝国征北军的舰队。

    看到这一幕,虽然征北将军赵元安之前就已经大概知道华夏舰队不可能输丹麦王国的船队,可是只有亲眼见到,赵元安才能完全肯定,丹麦王国的船队并不能敌得过华夏舰队,不可能敌得过征北军舰队。

    赵元安看着海中的丹麦王国船员对麾下军队交待道:“迅速打捞跳入海中的丹麦王国船员。”

    不一会儿的时间,丹麦王国的成员十之**都被征北军舰队打捞上来,并且捆绑之后关押进入战俘起来。

    而没有被打捞起来的的丹麦船员们要么被淹死,要么不知道飘去哪里去了。

    “继续前行!”

    征北将军赵元安淡淡的说道。

    征北军的舰队继续朝着丹麦王国的国土行驶过去,而战俘被关押的地方,科努尔看到了一群诺斯人,虽然华夏帝国的人没有区分。

    但是他们诺斯人内部还是分得清对方是来自哪一个国度的,正因为这样,丹麦王国的船长或者说将军和酋长科努尔一眼就看出了被关押于这里的人是来自瑞典诸邦的战士。

    科努尔用诺斯人通用语看着瑞典诸邦的人说道:“呵呵,我还以为就我们丹麦王国的人最倒霉,没想到你们瑞典诸邦的人才是最先被抓到的人啊!”

    “哼……”

    瑞典诸邦的人看了一眼科努尔,然后侧过身子不看他。

    “呵呵”

    科诺尔看到瑞典诸邦的人不愿意理会自己,他摇摇头笑了笑,科诺尔的手下塔利斯则是喃喃说道:“看来华夏帝国与真的铁了心要和我们丹麦王国开战了,我们丹麦王国完了,丹麦王国完了……”

    科诺尔看了一眼塔利斯,但是他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科诺尔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丹麦王国输了,但是科诺尔内心深处也知道,丹麦王国的船队应该敌不过华夏帝国。

    虽然科诺尔的船队在丹麦王国之中算不上最前,但是也算得上是不错的船队了,科诺尔也曾经率领麾下船队劫掠过法兰克王国之类的国度。

    可是船队在今天却被华夏帝国征北军的舰队轻而易举的击溃击沉了,甚至己方连一点反抗都机会都没有。

    华夏帝国征北军的舰队在如今科诺尔的眼中就是最恐怖的存在,他一闭眼就是华夏帝国睁征北军舰队那势如破竹的模样。

    征北军的舰队在行驶了一点时间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的所在地西兰岛附近。


………………………………

第二百九十三章:挥师北上

    在征北将军赵元安听从罗州大都督、北海大元帅兵部尚书齐风县侯安徐娅的号令率领麾下征北海军朝着丹麦王国行驶时,安徐娅交代下去所有安排也已经就绪。

    罗州首府定德郡城外,罗州大都督、北海大元帅安徐娅头戴战甲,身穿量身定做的戎装。

    骑着如同白雪一般的高大宛州战马,手中紧握特制的长枪看着眼前的罗州各个郡县卫所的军队。

    而罗州大都督、北海大元帅安徐娅的一侧,被安徐娅任命为副将的罗州刺史德连也换上了华夏帝国的戎装,骑着战马看着眼前的军队。

    甚至连华夏帝国芬兰大酋长伊哈拉二世。维尔塔纳也换上了华夏帝国的战甲头盔,骑着华夏帝国的战马跟在安徐娅身后。

    他们眼前的罗州各个卫所的指挥使也身穿战甲,率领各自麾下的士卒整齐划一的站立于安徐娅前方。

    安徐娅仔细打量了一番罗州各个卫所的指挥使和其麾下的军队,虽然军队的精气不如华夏帝国中央军队,但是他们却也整齐划一神采奕奕。

    在来之前,安徐娅虽然做过调查,罗州的军队战斗力的挺不错的,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安徐娅还是决心要先看一眼军队,然后再决定该如何作战,说白了安徐娅是临时空降的统帅,她肯定不如各个指挥使知到该如何使用这些兵。

    所以安徐娅决定,自己决定出该如何作战该攻打哪里。而统领士卒战斗则是交给各个指挥使来运作。

    在安徐娅打量着罗州各个郡县卫所的士卒时,罗州各个郡县卫所的军队也在打量着安徐娅。

    虽然华夏帝国没有什么太大的性别歧视,但是各个卫所的士卒们目前还是没有办法认同安徐娅。

    毕竟安徐娅是作为空降的主帅,他们根本不了解安徐娅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安徐娅看起来是一个貌美如花,娇滴滴的女子,他们真的不认为安徐娅是一个领兵打仗的统帅或者说将军。

    虽然他们经常听说华夏帝国的战绩,经常听说华夏帝国各个带兵打仗的将领和朝廷上层官员。

    他们也知道华夏帝国的潜在规则,没军功不得为上层官员,而安徐娅手不血刃攻占城池的事迹他们也曾听说过。

    而华夏帝国之中也把华夏学士院和兵部尚书安徐娅称之为华夏帝国的文武双女郎君。

    之前没有见到安徐娅时,他们都认为安徐娅是一个壮硕的女子,可是当真正见到安徐娅之后,他们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安徐娅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只不过安徐娅看起来有一些娇滴滴,但是安徐娅也有盛气凌人和英气逼人的气质。

    安徐娅看到士卒们质疑冯目光,她淡淡的笑了笑,她也知道这些罗州的士卒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能力是靠战争来证明的,而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

    但是安徐娅还是要号召一下士卒们,要把士卒们的士气调动起来。

    安徐娅淡淡的对这些士卒们大声娇喝道:“诸位罗州的将士们,想必你们知道本帅为何会来到罗州。

    因为就在不久前,与罗州北部相接的芬兰地区卡累利亚大酋邦居然胆敢伙同诺斯人前来侵袭咱们华夏帝国。

    甚至杀死了保卫咱们罗州的士卒和百姓们。但是圣天子陛下认为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奈何他们不识抬举,居然杀死了我们华夏帝国派往他们酋邦出使的使者,这是对我们华夏帝国的挑衅。

    远在宛州的百姓们都不能容忍芬兰人和诺斯人的这种做法,圣天子和朝廷也不能忍,本帅也不能忍,本帅想问你们一下。

    你们能不能容忍?你们能不能容忍别人侵袭自己的家园,能不能容忍别人杀死自己家园的使者?”

    罗州各个卫所士卒们的士气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举起长刀大声的喊道:

    “不能,不能容忍,不能容忍!”

    安徐娅继续大声问道:“我们罗州将士们要对芬兰各个大酋邦和诺斯人诸邦开战,你们愿意战吗?”

    各个卫所的使者们士气再一次高涨起来。

    “战,战,战,战,战!”

    “战,战,战,战,战!”

    “战,战,战,战……”

    安徐娅继续问道:“犯我华夏者,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虽远必诛之!本帅势必灭了他们的邦国!”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之,灭国!”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之,灭国!”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之,灭国!”

    “犯我华夏者,…………”

    罗州的各个士卒甚至各个指挥使和郡守、县令、甚至罗州刺史德连和芬兰大酋邦的大酋长伊哈拉二世。维尔塔纳都脸色发红,脖子充血,士气高涨的高举武器大声的呐喊着“虽远必诛之!”

    安徐娅满意的点点头,她高举手中紧握的长枪指着北方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的目的就是覆灭邦国!全军出击!”

    “唰,唰!”

    罗州的军队们,按照安徐娅所指之地,整整齐齐的迈开脚步朝着毗邻芬兰地区卡累利亚大酋邦的定德郡德望县走去。

    半天的时间,有罗州大都督,北海大元帅兵部尚书安徐娅统帅的罗州两万多士卒抵达了德望县和卡累利亚大酋邦的边境处。

    德望县令和德望卫所的军队们早就等待在这里了,他们对安徐娅拱手作揖(抱拳行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