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系统之欧陆女皇-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等于平白无故的给咱们华夏帝国制造攻打他们的借口么?朕认为他们不可能会这么傻。”
听到高阳雅君的这个分析,不得不说有几个尚书被说得有些动摇了。
然而丞相梅安道则还是坚持己见,丞相梅安道冷冷的拱手对高阳雅君说道:“陛下,战争是如何发展,他们到底要不要和咱们展开持久战,臣认为这些都是虚的。
臣只希望陛下不要刻意插手,故意使得咱们华夏帝国和敌国的战争变为持久战。”看书还要自己找最新章节?你OUT了,微信关注 美女小编帮你找书!当真是看书撩妹两不误!
………………………………
第四百三十二章:让步
……
……
有哪一个君主会主动和他国消耗国力啊,如果说国力不够,只能强行硬拼那也就算了。
可是以华夏帝国的国力来说,华夏帝国完全没有必要和这些国家硬碰硬消耗国力。
毕竟华夏帝国应该有资本能够击退敌方,完全没有必要把战役弄成持久战。
然而高阳雅君却别有一番想法,最主要的是高阳雅君的想法说起来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高阳雅君再次认真的对丞相梅安道和诸位尚书还有军部的玉虚大将军梅定国和海陆上将伊瑜说道:
“诸位,你们难道真的就希望咱们华夏帝国草草的结束战争吗?难道你们不希望给那些敌寇一些教训么?
咱们华夏帝国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库曼汗国、保加尔汗国、保加利亚王国、威尼斯共和国和鲁塞尼亚王国的战争是一场攻防战争。
咱们华夏帝国只需要防御好,必要的时刻阻止敌国退却不就可以了么?
在朕看来,咱们华夏帝国和那些胆大妄为的国家之间的战争完全可以变为持久战。
反正那些国家也不可能迅速的突破防线,而只要保证咱们华夏帝国的补给线不断,
那么这不就是一个持久战么,不就是一个逐渐转变为消耗国力的战争么?”
听到高阳雅君这话,丞相梅安道和诸位尚书们还真一是找不到反驳高阳雅君的话语。
在高阳雅君的口中,好似华夏帝国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那些国家必定会演变为持久战。
这时海陆上将伊瑜淡淡的看着高阳雅君拱手说道:“陛下,您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陛下您如何保证敌方会持久攻打我们华夏帝国呢?
如果敌方攻打一段时间之后并不能攻破咱们,他们难道不会撤退么?
这些国家其实和咱们华夏帝国并没有多大的仇恨,他们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和咱们华夏帝国硬碰硬。”
这时玉虚大将军梅定国也站出来点点头:“臣认为海陆上将的话有道理,他们不可能不管不顾的和咱们华夏帝国开战。”
然而高阳雅君还是保持己见,高阳雅君挑眉说道:“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和咱们华夏帝国硬碰硬,他们之所以要攻打咱们华夏帝国,就是为了制衡咱们。
如果他们发现敌不过咱们就跑了,那他们难道不怕咱们华夏帝国事后的报复么?
恐怕他们为了不被咱们报复,他们会不留余力的疯狂攻打咱们。直到把他们狠狠的按住了,他们才会停止这一场战争。
否则只是随意攻打一下咱们,发现敌不过他们就跑了,除非他们全部都是一群傻子。
这不是等于平白无故的给咱们华夏帝国制造攻打他们的借口么?朕认为他们不可能会这么傻。”
听到高阳雅君的这个分析,不得不说有几个尚书被说得有些动摇了。
然而丞相梅安道则还是坚持己见,丞相梅安道冷冷的拱手对高阳雅君说道:“陛下,战争是如何发展,他们到底要不要和咱们展开持久战,臣认为这些都是虚的。
臣只希望陛下不要刻意插手,故意使得咱们华夏帝国和敌国的战争变为持久战。”
高阳雅君听到丞相梅安道这话,她的脸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她皱着眉头冷着脸说道:“丞相,不知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丞相梅安道毫不畏惧的瞪着高阳雅君说道:“臣的意思就是,陛下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陛下不能拿华夏帝国的国力儿戏。
战争是将士们的事情,他们只需要集中精力在战场上想尽办法战胜对方即可。
而不是听从陛下您的意思,刻意把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变为持久战。
先不说百姓们是如何想,但是老臣之前也是统帅,也是将领。
臣认为陛下不能拿百姓,拿华夏帝国的国力,拿华夏帝**队来儿戏!”
“砰”
高阳雅君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她站起来走到丞相梅安道面前问道:“丞相,你认为朕的这做法是儿戏么?”
高阳雅君伸出手指着一个个尚书们问道:“你们也觉得朕的这个想法是儿戏么?”
高阳雅君大声喝道:“朕只是把华夏帝国能够得到的利益最大化而已,难道你们以为朕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自己么?
朕是为了华夏帝国的发展没有任何国家制衡,朕要狠狠地打他们,打到他们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窥视华夏帝国。
打到他们从此以后听到华夏帝国的国号,看到华夏帝国的人心中不敢产生一丝不应该存在的企图。”
听到高阳雅君这声嘶力竭的话语,丞相梅安道沉默了,诸位尚书也沉默了,军部的两位将军同样沉默了。
站着一旁的大学士梅宪英同样沉默了,梅宪英看着高阳雅君,看着这个从小到大和她一起在一起的孩子。
梅宪英为高阳雅君感到心痛,华夏帝国这么多年在飞速发展,从一个偏安弹丸之地的小国变成了如今庞大且使人畏惧的帝国。
大家都会说华夏帝国的发展如何如何,华夏帝国的君主如何,可能没有人会想到,华夏帝国是一切却压在高阳雅君那并不宽阔的肩膀上。
别人不知道,可是作为一年四季都差不多和高阳雅君在一起的梅宪英却知道,高阳雅君那肩膀上扛着的担子有多重。
虽然高阳雅君继承了先帝的遗产,继承了先帝提前为高阳雅君铺好的路。
但是华夏帝国能够走到今天这一地步,高阳雅君的功劳是最大的。
高阳雅君看着诸位大臣们继续说道:“自朕从先帝手中接过这个国家,朕不敢有过一丝怠慢。
朕东征西讨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自己么?朕是为了让咱们华夏有一个生存空间。
在这西方,在这遍地都是野蛮的部族和狂热国度的地界,华夏帝国唯有变为最强才不会被淘汰。
为了让华夏帝国能够有几年平稳发展,朕先和波兰王国、波美拉尼亚王国还有大摩拉维亚王国相王。
为了让华夏帝国发展,朕又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还有可萨汗国结盟,朕自问从来没有对不起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可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如何对待咱们,只要咱们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立即翻脸不认人。”
高阳雅君掰着手指对诸位大臣们说道:“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朕华夏帝国的盟约,谁得到的利益大?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得到的利益大,他们从我们华夏帝国借走了镇**,镇**帮他们收复了安条克行省。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粮食更是我华夏帝国提供的,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安稳几年。
可是如今看来,他们根本不可能安稳,他们难道不怕国内粮食短缺么?
朕认为他们怕,但是他们不在意,恐怕他们认为咱们华夏帝国产粮地以后就全部都是他们的了。”
听到高阳雅君这番话,丞相梅安道皱着眉头着眉头没有说话,各部尚书也是低着头没有说话。
……
不得不说,高阳雅君这番发自内心的话语还是打动了在座的各位官员们。看书还要自己找最新章节?你OUT了,微信关注 美女小编帮你找书!当真是看书撩妹两不误!
………………………………
第四百三十三章:武风浓重的华夏
……
华夏帝国看似是一个文教兴邦的国家,但是实际上华夏帝国的百姓们骨子里都是带着武性。
看似华夏帝国的学子文质彬彬,风流倜傥,但是从他们腰间佩戴的佩剑就可以看出,华夏帝国的学子喜好舞刀弄枪。
华夏帝国学子腰间佩戴的佩剑可不是一个装饰,反而是开过刃可以杀人的武器。
当然也正因为这样,华夏帝国的律法才会十分严格,不然一言不合就拔剑,这会让官员们很困扰的。
可就算是华夏帝国的律法十分严格,华夏帝国每年还是有部分人死于械斗。
华夏帝国的刑部尚书和法部尚书为此可是多次向朝廷中书省提议应当禁止随身携带佩剑。
可惜他们的提议最后都不了了之,毕竟华夏帝国的学子虽然名为学子,但是他们可以随时加入军队之中战斗。
因为华夏帝国学校里边时常用军事化标准训练学子们,虽然学校的管理还是学校的标准并没有军事化管理。
但是军事化训练在华夏帝国的学校之中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华夏帝国把学子们都当做预备役。
有一点很有意思,华夏帝国的军队之中不只有男性,当然大部分还是男性,毕竟华夏帝国之中的人口还在增长。
但是华夏帝国的军队之中也有女性,女性在华夏帝国的军队之中分别是工程类和救护的士兵。
甚至还有些将士们在军队之中和女兵有了感情,从而成亲,华夏帝国各个州的退役将士们都有这个习惯,在军队之中寻找能够和自己度过一生的人。
华夏帝国之中并没有什么男权女权,华夏帝国的各个州一般来说都是平权。
男性做好男性的事情,女性做好女性的事情,并不会认为谁是谁的附庸。
其实不止华夏帝国如此,就算是东方的大唐王朝也是如此。
就像华夏帝国和大唐王朝嫁女儿,父母都会凑足了嫁妆当做家产让女儿带走。
没错,嫁妆就是家产,父母们会根据孩子的多少从而合理的分配家产,如果女儿没有嫁人,那么父母逝去时女儿也有家产。
如果女儿嫁人了,那么父母兄弟就会凑一笔钱帮女儿购置嫁妆,从而使得女儿嫁过去不会受到委屈。
女儿嫁妆的比重可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兄弟姐妹,那么嫁妆至少相当于一个家庭的三分之二的家产。
这也是为什么嫁人要主张门当户对的道理,毕竟如果高攀,嫁妆恐怕砸锅卖铁都不可能拿出和男方家世相差无几的。
而嫁妆不够,父母自然会担心女儿受到委屈,而男方家里就算再怎么好,女方都不可能做到多么有自主权。
并不是女方会如此,男方同样如此,如果男方高攀女方家,那男方也不可能过得滋润。
正因为如此,虽然华夏帝国并没有强制要求婚礼门当户对,但是民间甚至各个官吏家庭还是会尽量的选择门当户对的家庭来为男方娶亲或者嫁女儿。
华夏帝国官方的主张是恋爱自由,但是若是连过得好不好,会不会幸福都能够保证,父母怎么可能舍得把孩子嫁过去。
同理,男方家也不希望孩子娶一个不能帮助孩子,并且嫁过来日子都过不好的女人为妻。
可以说华夏帝国的门当户对应该是目前世间最为严格的了,这几乎就等于一个潜规则一般在民间流行。
当然华夏帝国的为官比例还是男性居多,有一部分女性成亲之后选择的还是回家相夫教子。
当然学子时期的女性还是同男性一般,腰间佩戴佩剑,几乎就是华夏帝国一个传统。
这传统在华夏帝国的陶州更是盛行,华夏帝国陶州牧龙亚汝也并不禁止这事情。
毕竟陶州还处于发展之中,这也使得来到了华夏帝国陶州的华夏西域遗民们感到不可思议和感到武风盛行。
上官昀和上官玥儿父女对于这事情的想法并不一样,上官昀认为这完全就是会造成国家混乱。
而上官玥儿则认为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夸张,并且上官玥儿自己也在腰间佩戴了一把来自宛州的长剑。
佩剑是华夏帝国的官吏们必须携带的,只不过官员们的佩剑是由朝廷或者各州政府定制的。
可以说佩剑是朝廷和州政府赠送官吏的,但是官吏的常服这些就是由官吏们自己出钱去华夏朝廷授权的服装店定做。
官吏的常服除了华夏帝国刚刚建国时发过一次,之后所有官员的朝服全部都是由他们自己去服装店制作的。
这并不是说华夏帝国的朝廷抠门,而是礼部尚书李学儒提议的,毕竟华夏历朝历代都没有朝廷发朝服的历史。
李学儒认为叫常服完全不必由国家承包,只需要把制式交代好即可。
正因为如此,华夏帝国中书省讨论之后他们同意了李学儒这个提议,并且请高阳雅君签字。
高阳雅君看完这些之后,她点点头签了字,这事情高阳雅君也只能签字,否则不行的。
华夏帝国主要政治事务是由丞相梅安道的中书省负责的,就像东方的尚书台一样。
甚至华夏帝国的中书省还打算在国都之外弄一个台城,也就是设立一个行政中心。
但是华夏帝国的圣天子高阳雅君并没有同意这件事情。
不过如今华夏帝国之中中书省的权利也是很大的,一般小事情或者普通的事情中书省都可以代替高阳雅君颁布旨意。
只有决定国事时,中书省才有必要联系高阳雅君,当然如今的华夏帝国中书省还是会给高阳雅君面子的。
毕竟华夏帝国的百姓们十分拥戴高阳雅君,而是华夏帝国官员们也十分拥戴高阳雅君。
如今华夏帝国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中书省可以越过高阳雅君颁布旨意,而高阳雅君也可以越过中书省颁布旨意。
但是事实上高阳雅君和中书省各位都不会越过各自,正因为如此,中书省才让高阳雅君签字。
事实上中书省根本没有必要要高阳雅君同意,因为这种事根本不需要过问高阳雅君。
如今华夏帝国就好似形成了一个二元制的国家,中书省和皇帝都有颁布旨意的权利。看书还要自己找最新章节?你OUT了,微信关注 美女小编帮你找书!当真是看书撩妹两不误!
………………………………
三十一号应该就有百万字了,哈哈
三十一号应该就有百万字了,哈哈😄
………………………………
第四百三十四章:一国对九国,华夏能敌否?
……
华夏帝国梅京城广场处,这里早已经是华夏帝国圣天子交代大事的地方。
如今华夏帝国圣天子高阳雅君正武弁服站在这里看着广场下方的梅京城百姓们。
梅京城的百姓也带着热切并且狂热的眼神看着高阳雅君。
高阳雅君正了正衣领,右手扶着腰间的天子剑看着下面的百姓们。
高阳雅君抬起左手挥了挥:“诸位,诸位华夏帝国的百姓们。朕多谢你们能够到此!”
百姓们没有说话,他们眼中带着狂热盯着高阳雅君。
高阳雅君淡淡的开口说道:“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我华夏帝国如今的处境了吧?”
诸位百姓们重重的点点头表示早已知道如今华夏帝国的处境。
高阳雅君自顾自的说道:“虽然诸位都已经知道我华夏帝国的处境,但是朕还是要说一些话。”
高阳雅君大声的说道:“我华夏帝国如今可谓是四面楚歌,虽然朕知道诸位都知道,但是朕还是要告知一下诸位与我华夏帝国为敌者都是何人。”
高阳雅君扫视一圈百姓们说道:“如今我华夏帝国北方的敌人有三个,分别是丹麦、挪威、瑞典。
而西方的敌人有波美拉尼亚王国,东方则是保加尔汗国和库曼汗国。
南方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威尼斯和亚美尼亚。
诸位,朕今日就像要问一问诸位,还请诸位能否告知朕,我华夏帝国一国对九国,华夏能敌否?”
华夏帝国一国对九国,华夏帝国能敌否?
听到高阳雅君这一个问题,百姓们都沉默了,他们或多或少都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他们听到高阳雅君这个问题,他们真的是愣住了。
但是这时却出现了一群不协调的声音,这群声音不是来自于广场上方,而是来自于一个学生团体。
这个学生团体乃是华夏帝国首都梅京最高学府的学子们,他们听到高阳雅君的问题,看到沉默的诸位,他们忍不住开口说道:
“陛下,我们认为华夏帝国此战必胜,我华夏帝国定能灭了入侵者,扫荡诸国。”
“哦?”
高阳雅君眯起眼睛看过去,她看到的是一群身穿华夏大学服饰的学子们,这群学子之中有男有女,腰间都佩戴着佩剑。
高阳雅君对这群学子们问道:“你们真的认为我华夏帝国可以战胜这场战争么?”
这时这群学生并没有说话,他们把目光看向了站站最前方的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
那个男子看着这个女子点点头,女子大声的对高阳雅君说道:“陛下,学生真的认为我们华夏帝国根本无需畏惧那些国家。
那些国家对于我华夏帝国来说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更何况他们如今被我华夏帝国的将士们阻挡在外。
连我华夏帝国国门都进不了的那些国家,我们华夏帝国何惧之有?”
高阳雅君没有说话,站着高阳雅君一旁的大学士梅宪英问道:“但是他们一直损耗着我华夏帝国的粮食和人力,你们认为这样也我华夏帝国也不用在意么?”
女子身旁的男子回话说道:“呵呵,众人皆知道我华夏帝国粮食充足,并且我华夏帝国的人口众多,我们为何要畏惧他们。
更何况我们华夏帝国有着圣天子陛下的带领,我们更加相信我华夏帝国不可能会战败。”
男子说完之后,诸位学子们点点头表示认同。
梅宪英继续问道:“那若是敌寇攻入我华夏帝国国内怎么办?”
“攻入国内,那他们将面对的是我们华夏帝国数万百姓们的毁灭性打击。
我别的不敢说,但是我华夏帝国之百姓,可都能文善武之人,就算百姓们不抵抗。
我们华夏的学子也会用腰间的佩剑让他们知道,窥视我华夏帝国者有死无生。”
男子说完这句话之后,他把腰间的佩剑拔出来并且举高。
而站着男子身旁的一众学生们同样把腰间的佩剑拔出来并且举高。
华夏帝国的百姓们发出了疑问:“你们刚刚说什么?你们说我华夏帝国的百姓们不敢抵抗,你们凭什么代表我们?”
这个发出疑问的华夏帝国百姓回过身看了看身边的其他百姓,他大声问道:“诸位兄弟姐妹乡亲父老们,你们说说,我们华夏帝国百姓会不敢抵抗敌寇么?”
百姓们举起手大声喊道:“不会,不会,不会!”
这个人看着华夏帝国的学子们说道:“年轻人,我们华夏帝国的百姓可从不是愿意苟且偷生之人。
在当年恐怕你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用手中的武器和无数入侵我们家园的敌寇战斗过了。”
这人说完这话,他脸上带着骄傲和自豪。
与此同时,一个看似年长的头发花白的老爷子站出来看着这群学子说道:“想当年,北方诺斯人侵袭我们这,我们在先帝的带领下与诺斯人战斗过不知道多少次。”
老爷子伸出手露出来一个衣袖,原来他并没有左手,老爷子脸上带着笑容说道:“看见了吗,这就是老夫我当年和先帝一起战斗过的痕迹。”
老爷子看向高阳雅君,他对高阳雅君说道:“陛下,圣天子,我们之前不说话并不是我们畏惧。
我们这群人从来不知道畏惧敌寇是什么意思,我们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我们相信陛下您不可能失败。
毕竟您是先帝的子嗣,您更是一个超越先帝的伟大君主。”
“这……”
高阳雅君正打算回复这句话,可是老爷子继续说道:“陛下,当年多么辛苦的时候我们都度过了,当年敌寇装备比我们好,人数比我们多,就这样我们都挺过来了。
如今我们丰衣足食,而将士们装备精良,就这样难道我们还敌不过敌寇么?
依照我们华夏帝国如今的人口,老头我相信,我们华夏帝国不可能会失败。
若是那些敌寇敢进入我华夏帝国国内,那么老头我自然会拿起当年战斗过的长刀保卫国土。”
之前那男子笑着说道:“老爷子,您这话说的,什么叫您拿起武器保卫国土,您这年纪还是回去歇歇吧!
国土自然由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人来保护,你们说是吧!兄弟姐妹们?”
百姓们大声的说道:“是,是,是!”
高阳雅君听到这,她大声问道:“那么朕再问你们一次,以华夏帝国一国之力对战九国,华夏能敌否?”
“能敌,能敌!”
“别说九国,就算我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