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系统之欧陆女皇-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殿内群臣顿时说道:
“王上圣明”
李学儒使了个眼色,四人也随着群臣赞美道:
“王上圣明”
高阳君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四位远道而来,来人赐坐。你们也别站着了,都坐下吧”
没错,高阳君这大殿里群臣是有座位的,她毕竟是现代人,不喜欢动不动就跪下的事。只是因为李学儒和安道还有伊尔一再坚持她才做出了妥协,行可以跪。但是跪完了就去坐下。
这时安道站起来说道:
“王,您既然已经登基,且登基之时就有普鲁士,库尔兰,萨莫吉希亚,波罗兹克四人前来内附,您请说几句话吧”
高阳君点了点头站起来看看下面的群臣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道:
“诸位,孤的父王逝去时正是内忧外患之时。立陶宛伪王乘人之危觉得孤年少可以欺负,在外面兴风作浪,肆无忌惮。孤心中惶恐不安,但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孤有勇气大声的说出,孤不惧任何逆贼。因为有你们帮助孤荡平贼寇。孤现在在这里要真诚的对你们说一句:谢谢你们。”
殿内群臣听了高阳君的话,内心深处有了一丝感动。
高阳君接着说道:
“孤也感谢驻扎在立陶宛伪国的军队,没有他们的英勇奋战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立陶宛,孤还要感谢大殿门口的锦衣卫,没有他们的帮助孤不可能这么快的击败敌军。谢谢你们”
说完高阳君深深地鞠了一躬
站着大殿门口负责宫廷安全的锦衣卫听到高阳君这番话,瞟到高阳君鞠躬的画面,顿时眼泪止都止不住。
他们在黑暗里生存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肯定了。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站着这里了。这都是新王的功劳,从这时候开始锦衣卫心中暗暗发誓,他们这生只有一个主子,就是高阳君。只要有人挡了高阳君的道路,那他们就会展露獠牙,消灭掉挡路的人。他们就是高阳君的鹰犬…锦衣卫。
高阳君坐回龙椅上,看了一眼图英,点了点头。又看了下李学儒,安道还有伊尔他们。使了个眼色。安道和伊尔他们当即会意。伊尔和安道走上前说道:
“王上,梅梅尔的名字已经不适合我们了,我们应当另立国号为好”
“哦?那么你们觉得国号叫什么好呢?”高阳君问道
李学儒站出来说道:
“王上我们在西方而古人云大夏在西。我们应当立国号为夏”
“李大人此言差矣,我们发家与梅梅尔,那国号自当立为梅”斯卡迪娅反驳道
一瞬间大殿内变得和菜市场一样,大吵大闹的,都快打起来了。
“安静”
高阳君用清脆的叫了一声
没人理她,还在大吵大闹
啪,高阳君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都给我安静”
群臣反应过来,连忙跪下致歉
高阳君扫了一圈群臣,背着手(手拍桌子拍疼了)说道:
“诸位,孤想到国号了,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二者合一就叫华夏吧”
安道连忙上前说道:
“我王圣明”
伊尔也上前作揖道:
“我王圣明”
公元八百七十五年秋,梅梅尔国正式统一立陶宛,并且在朝会上正式改国号为“华夏”
高阳君看着群臣心里暗暗说道,现在我就是华夏的女王。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高阳君看着下面的群臣,主要人物都穿着朝服。如安道,伊尔,斯卡迪娅等人全都穿着。而且斯卡迪娅,图英还有高阳君她自己他们的服装都是稍微修改过的。她心里明白,是时候该行动了,那个父亲与安道他们谋划了半辈子的计划会在今日,会在她的手中实现。
高阳君看着群臣说道:
“诸位爱卿啊,你们也知道我们华夏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官方的语言和文字啊。”
李学儒明白这时候该他上场了,他站起来,走出去作揖道:“吾王,臣有本奏”
“说”
“我们其实有文字的,就是先王交给大家的文字,如今我们只需要给这文字的取个名字就行。依臣之见就叫“华夏字”吧”
“臣附议”
“臣等附议”
高阳君小手一挥说道:“嗯,那就叫华夏字吧”
这时,安道站了出来说道:“王,您既然已经统一国家,那么也应该安排,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了。昔日梅梅尔的政策已经适应不了如今的华夏了。”
………………………………
第十八章:革风易俗 高阳雅君
“那么依安道卿所说,我们应当如何做啊?”高阳君故作疑问道
安道把心一横说道:“我王,我们目前应当尽快变法”
“变法?变法是什么意思啊”
“变法,我记得是改变制度的意思”
听到变法这两个字下面大臣又讨论起来。高阳君看着这一切摇了摇头,知识图英让他们肃静。
高阳君说道:“那该如何变呢?”
“王,变法之前我们应当再做一件事。”
“什么事”
安道慢慢的说出了那句话:“革风易俗”
“该如何做呢?”
“请王上下令,改革立陶宛旧俗,全面推行华夏化。
第一:整顿吏治,土地改革。第二:禁止士民穿立陶宛服,规定立陶宛人和其他人民一律改穿华夏服装,朝廷的官员一律改穿华夏的官吏朝服。第三:定华夏语为国语,定华夏字(简体)为国字。第四:下令改立陶宛姓为华夏的单姓,复姓。”
台下很多梅梅尔人感觉倒是无所谓,因为文字方面,当初的梅梅尔根本没有系统化的文字,各地各部族的文字各不相同。当初先王在做酋长时华夏字就成为了他们的文字,到了后来因为梅梅尔经济发达一些部落归顺后也用华夏字。连普鲁士、库尔兰、萨莫吉希亚、波罗兹克这些大酋邦上层人员都是用的华夏字。而华夏服装这些年李学儒他们那群人和安道他们一群人时不时的会穿一下,他们也无所谓。普鲁士、库尔兰、萨莫吉希亚、波罗兹克他们沉默着,毕竟他们都内附了。可是改华夏姓名这些大臣就有点抵制了。纷纷议论道:
“说什么名字是神赐予的,名字是父母给的等等”
高阳君看着下面众人,命令图英宣旨革风易俗,改立陶宛姓为华夏姓立刻执行。然后叫李学儒把百家姓拿出来让在场大臣们选择姓氏。可是众人没有动静。高阳君那充满魅力的目光看着下面的大臣淡淡地说道:
“诸位是什么意思?不想选吗?还是对孤有什么意见不成?”
“请王上容许我们考虑一下,这事太突然了”下面的大臣看着风华绝代的高阳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低声说道
高阳君看着这群人心中明白,意见他们是不敢有的,但是拖一拖他们还是敢的。高阳君朱唇微张突然说道:
“既然诸位不肯先选,那么孤就先说了,孤决定改姓氏为高阳氏。改雷雅这个名字为雅君”
“王上不可啊,王怎么能改自己的姓氏呢?而名字是先王授予的,怎么能改啊”万万没想到李学儒身后一个胖嘟嘟,长得黑不溜秋的人冲过来跪下说道
“卿是何人?”高阳君看着这人,心中想着怎么李学儒手下会有个胖嘟嘟的黑人
李学儒急忙出来对着高阳君作揖说道:
“王上,这是当年和臣一同来到这里的人之一,他姓龙,臣给他取名为“亚汝”。当初他还小臣没有在意,只是把他安排到学堂学习。可是当他长大了臣发现他挺有能力,就把他安排到了臣手下做事。”
高阳君看着这个黑不溜秋名为“亚汝”的人,说道
“龙卿,孤决定了,你起来吧”
可是龙亚汝还跪倒在地没有起来,而且还咚咚咚的大力磕头道
“请王收回成命啊,祖宗之名不可改啊”
高阳君无语了,看着这个磕头磕的满头鲜血的人心中默念,真是一个愣头青。不过他敢于直谏,倒是个刚正之人
“李卿,你先扶龙卿起来,龙卿啊,孤会给你们一个满意地解释的。”
“是,王上”随即李学儒把龙亚汝拖回他身后。李学儒看着龙亚汝这愣头青也是久久无语。
高阳君正了正身,看着群臣说道:
“诸位,孤决定改姓为高阳是因为,秦姓起源于颛顼帝高阳氏,所以我这是认祖归宗。而改雷雅为雅君没有什么问题。‘雅’母亲的名字,而父王也命令我改名可以,但是不可以把‘雅’去掉。而且我也不会把‘雅’去掉。‘君’尊也,我名‘君’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从现在开始孤就是高阳雅君,李学儒,孤命你朝会完后安排人建立炎黄二帝和颛顼帝的雕像供世人敬仰”
“是,王上”李学儒点头答道
高阳雅君看着群臣说道:
“诸位,孤已经带头改了,该你们了吧”
大臣们知道已经避无可避,一起点头说道:
“是,吾王”
李学儒立刻带着他手下众人拿着一本本百家姓和一本本记录的本子挨个记录。半个小时之后,除了四个大酋长其他朝臣全部改名完成。高阳君看着本子上面记录的名字:
梅梅尔氏改为梅氏,在朝堂上的图英梅梅尔改名为梅宪英,安道梅梅尔改名为梅安道。
林安氏改为林氏,在朝堂上的里昂林安改名为林昂,塔克林安简单明了的改为林安。
路易安氏兄妹改为安氏,在朝堂上的玄路易安改名为安玄,丝卡迪娅路易安改名为安徐娅
伊尔伊林改名为伊瑜、嘉兰德风语改名为风嘉兰、平克西诺改名为诺平、海韵温乔改名为乔海韵、范牛红龙改名为龙范牛。军部四个队长科姆林大柳改为柳林、恩求木来改为木恩、狮心由梦改为梦狮心。锦衣卫维尔纽斯首领斯塔撒昂昌改名为昂撒昌。等等
高阳君大喜道:
“好,这样就对了嘛,诸位爱卿回去后也督促家里人尽快改名。李大人你也尽快把这事落实下来”
“是,王上”
高阳雅君又让梅宪英把下一道旨意公布出去,旨意如下:
“定华夏语为国语,定华夏简体楷书为国字,即刻执行”
高阳雅君想着这道旨意应该没人反对,质疑,毕竟要是再弄新文字那可是很麻烦的。可是事与愿违,李学儒表示应该用繁体楷书,那样才庄重。高阳君实在说不过李学儒,就又追加颁布了一道旨意
“牌匾一律只能用繁体字字体不限,国家对外公文和重大公文以及圣旨一律为繁体楷书。”
“吾王圣明!!”
李学儒他身后的一众人大声唱道
随后又发布了一道圣旨:
“禁止士民穿立陶宛服,规定立陶宛人和其他人民一律改穿华夏服装,朝廷的官员一律改穿华夏的官吏朝服。”衣服按照明制华夏衣服改款。
王最庄重的衣服定为冕服,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而以后大朝会则身穿翟衣,头戴九龙九凤冠,高阳雅君命翟衣上的花纹改为九章纹。小朝会身穿常服,头戴双龙戏珠冠。身穿襦裙,披着大衫霞帔。
备注:这里的常服≠日常服饰,常服指的日常工作时穿的衣服,类似现代的工作服吧。
文官武官服饰都要戴长冠,文官的长冠带有弧度向后弯曲,高阳雅君命名为文长冠。武官长冠直立无弧度,高阳雅君命名为武长冠。长冠发簪按照品级分为一品玉、二品金、三品银、四品铜、五品铁、六品玳瑁、七品明角、八品九品竹。衣服交领右衽颜色随机,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品狼、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女官服饰同命妇相同,补子分文武官,和男官一样。参加朝会的官员品级从一品到四品,上朝不能佩剑。
锦衣卫,身穿玄色曳撒,头戴无翅乌纱帽,属武官,补子也是和武官一样。
其他人的衣服和明制服装一样。
………………………………
第十九章:整顿吏治:设官职,任官员
高阳雅君随后下发了最后一道圣旨:
“整顿吏治,土地改革”
其中整顿吏治包括设立官职,任命官员。
虚衔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设立文职机构华夏学士院,任命梅宪英为华夏大学士(正三品)担当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的职责。华夏学士院是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华夏学士院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担任科举考官。高阳雅君命令梅宪英广纳天下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实际上算是是高阳雅君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
设立行政机构中书省,任命梅安道为丞相(从一品),其中丞相是中书省的最高级长官,负责统领六部。梅安道负责管理军国大事,辅佐高阳雅君处理国家大事。一般的政务,全部由梅安道决定能不能做。高阳雅君有事,要经常向梅安道咨询,梅安道还可以封还高阳雅君诏令。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其中中书省官员由丞相任命。
设立七部尚书:
任命秦沐恩为吏部尚书。吏部是管理文官的机构,吏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人事部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书省九部尚书之首。华夏国为是正二品,东方的唐朝为正三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吏部下设四司:华夏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吏部官员由秦沐恩自行任命
任命风嘉兰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大臣,华夏国为正二品,东方的唐朝为正三品。其职位相等于当今的主管财政、税收、民政、金融、等部门的******。
华夏国的户部掌全国、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户部官员由风嘉兰自行任命
任命诺平为农部尚书。农部掌管掌全国疆土、田地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乡镇企业和饲料工业等产业的职能部门,又是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的协调部门。拟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机械化、乡镇企业、农垦等农业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组织起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草案,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农部尚书为正二品,农部官员由诺平自行任命。
任命林昂为纵横部尚书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纵横部执行华夏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等。纵横部尚书为正二品,纵横部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游说诸侯国王,用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纵横部官员由林昂自行任命。
任命乔海韵为法部尚书,法部是华夏最高审判机关,法部以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为己任,秉持司法为民之理念,致力于构筑法治社会基础,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法部以司法裁判发正义之声,以司法解释行法治之策,把握时代脉动,体察社会需要,满足人民期望,弘扬法治精神,是宪法法律的忠诚守护者。法部是华夏国的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部的司法行政工作。法部尚书为正二品,法部官员由乔海韵抽正直人员任命。
任命龙范牛为刑部尚书,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法部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王都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君设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相当于如今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刑部尚书为正二品,刑部官员由龙范牛自行提携。
任命李学儒为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是主管华夏国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教化的大臣,礼部尚书为正二品。相当于如今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礼部官员由李学儒自行任命。
任命安徐娅为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统管全**事的行政长官,,既管军政又管战略,威权极大。因为兵部下辖八个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还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衙门。兵部官员由安徐娅自行选择。
任命安玄为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作为高阳雅君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锦衣卫都指挥使为从一品。直接向高阳雅君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国内大臣和国外国王、酋长和大臣(现在还没有机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锦衣卫掌管刑狱,高阳雅君赋予他们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镇抚司国外以商人公会形式存在。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和刺杀等工作。锦衣卫人员由安玄指派。
任命昂撒昌为都察院大御史(高阳君自创的),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法部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称作传说中的“三司会审”。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大御史为正二品,旗下官员由昂撒昌的手下担当。
任命伊瑜为海陆元帅,正二品。掌管华夏国海陆军队,负责华夏国对内外的军事作战,设立海陆元帅府,统御一切武官。海陆元帅是武官之首。海陆元帅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海陆元帅中官员。
丞相和海陆元帅可以成立府署,选置僚属,所谓的开府。
任命林安为镇国将军,领镇**。负责国都一切军事事务。
………………………………
第十九章:设职位,任人员
高阳雅君随后下发了最后一道圣旨:
“设立官职,任命官员”
虚衔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设立文职机构华夏学士院,任命梅宪英为华夏大学士(正三品)担当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的职责。华夏学士院是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华夏学士院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担任科举考官。高阳雅君命令梅宪英广纳天下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实际上算是是高阳雅君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
设立行政机构中书省,任命梅安道为丞相(从一品),其中丞相是中书省的最高级长官,负责统领六部。梅安道负责管理军国大事,辅佐高阳雅君处理国家大事。一般的政务,全部由梅安道决定能不能做。高阳雅君有事,要经常向梅安道咨询,梅安道还可以封还高阳雅君诏令。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其中中书省官员由丞相任命。
设立七部尚书:
任命秦沐恩为吏部尚书。吏部是管理文官的机构,吏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人事部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书省九部尚书之首。华夏国为是正二品,东方的唐朝为正三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