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系统之欧陆女皇-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听到高阳雅君不深究他父亲的固执,中年男子提起的心终于落地了,他正想开口问老父亲关于高阳雅君所说的诺斯人和芬兰卡累利亚大酋邦的百姓入侵华夏帝国有什么看法时,这老人自己就开口说道:“我对那些人的看法可大了,那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初诺斯人抢完咱们之后,那些芬兰人就喜欢再来抢咱们一次。
我看呐,就应该把他们灭掉,省得他们以后再来对我们动什么歪心思。”
而老人的儿子也是说道:“没错,那些诺斯人的确对咱们不友好,他们当初十分喜欢抢劫咱们的财富,我也认为咱们华夏帝国应该彻彻底底的剿灭他们。”
听了这个中年男子的话,高阳雅君暗自想到:果然是老者的儿子,他们父子的想法都差不多啊!
而那些其他国家的百姓们听到这些华夏百姓向高阳雅君所说的话,他们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到胆寒。
“好,好,好,说得好!”高阳雅君笑着拍了拍手,然后盯着老人问道:“只是老人家,咱们华夏帝国可是礼仪之邦啊!怎么能够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呢?这岂不是让天下众人耻笑咱们华夏帝国恃强凌弱吗?”
之前那个华夏帝国的学子突然大声叫道:“陛下,此言差矣,什么叫做恃强凌弱,咱们华夏帝国乃是自卫反击罢了,而且他们外人说些什么我们华夏帝国为什么要理会”
“好一个不用理会,好一个自卫反击,朕看你是咱们华夏帝国的学子吧?哪个学院的”高阳雅君听到这个年轻人的话,她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会说出自卫反击这样的话,高阳雅君赞赏的看着这个年轻人。
听到高阳雅君这略带赞扬的话语,年轻人心中还是不由得有些激动,但是在高阳雅君面前,他不得不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对高阳雅君拱手作揖道:“禀告陛下,学生乃是梅京大学的学子!”
“梅京大学啊!嗯,不愧咱们华夏帝国最高学府的学子,很有想法啊!”高阳雅君再次开口说道:“只不过你那句不必理会显然有点不够成熟,不过作为年轻人来说,就是应该这样朝气勃勃!好好学习吧!”
听到高阳雅君的称赞,这年轻人开心的拱手道:“谢陛下,学生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的。”
高阳雅君再次开口说道:“诸位,您们的想法朕已经知道了,只不过咱们华夏帝国可是礼仪之邦,就算是敌寇,咱们华夏帝国也应该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百姓们和朝廷各个官员们都想不明白高阳雅君这句话的意思,高阳雅君也不解释,她继续说道:“诸位,朕决定以礼相待对方,当然如果对方给脸不要脸,那么朕也只能发兵攻打他们了。”
丞相梅安道想高阳雅君拱手作揖道:“陛下,您要如何以礼相待那些诺斯人和卡累利亚大酋邦”
高阳雅君疑惑的问道:“什么叫那些诺斯人和卡累利亚大酋邦。”
高阳雅君随意的挥挥手表示道:“朕要以礼相待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上的所有诺斯人和芬兰地区的全部大酋邦。”
众人更加不理解了,圣天子陛下这是怎么说,怎么突然之间要对敌寇以礼相待了?
高阳雅君看到诸位疑惑的模样,她玉藕般的手臂一挥,大声的对百姓和诸位大臣们说道:“咱们都是华夏人,你们自然听过先礼后兵这个说法吧?朕自然应当对敌寇先礼后兵!以示咱们华夏帝国宽容大度。”
诸位百姓和大臣们听到高阳雅君这句话,他们才讪讪一笑,他们没想到高阳雅君居然是这个意思。
……
高阳雅君看到众人明白了,她压了压手大声说道:“诸位,既然咱们决定先对敌寇以礼相待,那么朕自然应当给那些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诺斯人和咱们华夏帝国北部的芬兰人送个大礼。”
听到高阳雅君的话,百姓们纷纷表示不理解,不理解高阳雅君打算送什么大礼给那些敌寇。
当然百姓们也知道,高阳雅君此次肯定的战的,这所谓的以礼相待就是为了告知敌寇一声,咱们华夏帝国没有把你们当做一回事。
反正百姓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只不过他们的认为还是和高阳雅君的想法有一丝偏差。
高阳雅君继续开口向百姓和朝廷的官员们继续说道:“”,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想看好看的,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
第二百三十七章:华夏的建筑风格
高阳雅君和百姓们说完自己的决定之后,她在百姓们的拥戴之中一边和百姓们打着招呼缓缓朝着临时皇宫走去。
说起来也是好玩,高阳雅君自从称帝开始就命令工部尚书李尚隆阻止人手开始修建新的皇宫,但是这工程都已经过了几年还没有修建好。
其实工部尚书李尚隆已经把图纸土地都测量出来了,而且连地基都已经基本铺设完毕了,只不过除了地基之外,新皇宫就像这样被放在那里了。
为什么新皇宫不修建了呢?主要还是因为高阳雅君认为应当先率先修建华夏帝国各个州郡基本设施,所以最后高阳雅君决定先完成国家的事务,然后再来修建新皇宫。
当然高阳雅君也有一点小私心,虽然华夏帝国早在先帝时期就已经弄出了水泥,钢筋混凝土华夏帝国之前也有了,但是钢筋混凝土这些产量都不怎么多。
而玻璃这些东西,华夏帝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出来,所以高阳雅君希望等到时候玻璃能够量产之后,再修建皇宫。
当然虽然华夏帝国有一些接近于现代的建材,但是华夏帝国的建筑还是保持了汉唐风格,主要是采用华夏建筑的榫卯式建筑。
当然工部尚书李尚隆是一个博学的人,工部尚书李尚隆对于华夏帝国的建筑除了用传统的榫卯式建筑之外,他还在各个建筑之间加入了钢筋混泥土之类的近现代建材来使得华夏帝国的建筑物更加坚固。
而且工部尚书李尚隆也不止采用华夏帝国风格的建筑,他还汲取了希腊罗马建筑和阿拉伯波斯建筑,从中选择出一些不错的风格来加入华夏帝国的建筑之中。
可惜目前来说,这还只是少范围的流行于华夏帝国的要臣建筑房屋之中,比如高阳雅君的临时皇宫,先帝就让李尚隆弄出一个东西结合的建筑。
只不过先帝建设的这个皇宫只采纳了华夏江南建筑和东罗马拜占庭式建筑组成的。
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冲突,因为东罗马拜占庭式样的建筑,建筑虽然已经相比原本的古罗马式建筑和古希腊式建筑都比宏伟,而华夏帝国的江南建筑则是精致,所以以华夏建筑为主体,拜占庭帝国建筑为辅助,还是拜占庭帝国建筑为主,华夏江南建筑为辅这是个问题。
但是先帝是华夏人,而且建筑师李尚隆也是华夏人,他们认为建筑还是应当以华夏帝国建筑风格为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为辅。
临时皇宫之中以华夏榫卯式结构,江南的粉墙黛瓦建筑为主,而又加上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独立方柱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样式的建筑为辅。
内部装饰上除了华夏帝国的装饰还加上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内部装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内部装饰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和具有拜占庭独特的特点的柱头,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
这也是华夏帝国的主要建筑风格,朝廷大臣如丞相梅安道,各个尚书的房屋也是具备华夏帝国江南式建筑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而园林则采用了华夏帝国的建筑风格。
而华夏帝国百姓的建筑就简单了,一般华夏帝国百姓的建筑都是江南粉墙黛瓦的建筑。
而政府中书省里面的各个部门建筑也几乎是采用了华夏帝国传统建筑,只不过在华夏帝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加入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
华夏帝国的政府部门的在华夏帝国传统的建筑之外还加入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屋顶造型,普遍都是使用“穹窿顶”,华夏帝国政府部门也是如此。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是建筑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中,他们的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的突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都是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而建筑师李尚隆则在里边儿加入了华夏帝国建筑,也就是说,华夏帝国的政府部门建筑不同于皇宫,皇宫可以各式各样的建筑合理搭配,但是政府部门的建筑先帝要求老实人要把华夏建筑弄成中心部件,外表和建筑结构都要用华夏建筑,然后再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弄得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这种结构的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这个结构则是和华夏风格的建筑相互融合,从而使得建筑十分坚固。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第四个特点则是在装饰色彩的使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既注意色彩的变化,也注意色彩的统一,这样可以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经过研究,李尚隆终于把这个建筑物给建成了,只不过这个建筑物在华夏成立之前一直是有些独立了,但是当华夏成立之后,李尚隆再次施工,使得这个建筑变得更加向一个整体。
这个建筑就是华夏帝国现在的中书省所在地,也是华夏帝国政府的中心机构,更是华夏帝国的核心所在。
而李尚隆经过这些建筑之后,他到处查询史料,又去调查学习了目前各个国家的建筑物,主要就是波斯、阿拉伯、埃及、东罗马拜占庭、古罗马、古希腊、唐关中建筑,唐中原建筑、唐河北建筑、唐巴蜀建筑等等。
李尚隆不止考据研究了唐式的建筑,还研究考据了汉晋建筑等等,而且华夏地大物博,所以各个地方的建筑风格总体来说是一样的,毕竟都是华夏建筑,但是细节和主要的建筑风格则各不相同。
……,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想看好看的,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
第二百三十八章:威望
此次高阳雅君要求工部尚书李尚隆设计修建新的皇宫,事实上工部尚书李尚隆对于高阳雅君的这个任命还是保持喜悦的。
对于他们这种工部的大臣来说,他们自然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名垂千古的建筑物,就如同唐的大明宫之类的。
唐朝的大明宫对于李尚隆来说,就是他打算超越的建筑物,而且因为华夏帝国有了混泥土,钢筋、水泥之类的建材,华夏帝国的工部也研制出了基础的玻璃,虽然不够通透,比磨砂玻璃还要模糊,所以工部尚书李尚隆还是决定等一等,他还年轻,他也等得起。
正因为这样,所以当高阳雅君让李尚隆先停下修建新皇宫,而是让他继续修建基础设施时,工部尚书李尚隆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听从了高阳雅君的想法。
当然工部尚书李尚隆也不可能不同意,毕竟天子的话,冯浩原怎么可能会不同意。
要知道在华夏帝国之中最有威望的就是高阳雅君,毕竟高阳雅君的文治武功可是比先帝的威望多之又多。
当然这不是说先帝就没有什么威望,先帝如今在华夏帝国之中,百姓们都还记得他,大多百姓家里都供奉着先帝的祠堂。
特别是年纪大的百姓们,他们对于先帝的印象更加深刻一些。毕竟他们都是跟着先帝从艰苦的部落时期走到了王国时期,虽然那时期所谓的王国还没有如今的波兰王国和礼州王国一般大。
而年轻的百姓们对于高阳雅君的印象更为深刻,特别是那些被华夏帝国纳入统治之中的百姓们,他们被华夏帝国征服之时,他们都十分畏惧华夏帝国,但是又不敢仇视华夏帝国。
而到达如今华夏帝国之中的百姓们纷纷拥戴高阳雅君,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谁敢反对高阳雅君的号令,那么他们就会狠狠的砸烂那些反对高阳雅君的人的脑袋。
特别是此次高阳雅君把诺斯人和卡累利亚大酋邦入侵华夏帝国的事情说出来,百姓们纷纷叫嚷这要战斗。
要知道,百姓们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各自用自己的办法来对抗着诺斯人和芬兰人。
甚至于还有百姓们踊跃的想参加军对,他们就是为了能够为国家尽力,打算亲自血刃诺斯人和卡累利亚大酋邦的人,只是他们的这个请求高阳雅君并没有答应。
高阳雅君在回临时皇宫的路上,百姓纷纷攘攘的向高阳雅君毛遂自荐,他们就是为了能够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已经足以说明高阳雅君在华夏帝国的威望了,高阳雅君的声望有多高呢?举个例子,高阳雅君玉指所向,华夏帝国的百姓们可以不要生命的为了高阳雅君攻打那些地方。
其实高阳雅君的想到,华夏帝国的官员们也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明白,他们知道高阳雅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向秦王扫**的那种人物。
如果说先帝就是向秦始皇之前的秦国君主那样对国家奠基的话,那么高阳雅君就会如同秦始皇帝一般扫除敌寇,一统欧罗巴。
而华夏帝国的官员们为什么从来不会认为高阳雅君的正统名义,因为从祖上来说高阳雅君是华夏上古三皇五帝的话,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高阳雅君自己是相信的。
而且高阳雅君的皇帝法统可以说毋庸置疑,因为高阳雅君的法统不是取自东方华夏帝王从秦始皇那里得来的位置。
高阳雅君的皇帝法统可是从先帝开始就一步步打下来的天下,如今华夏帝国的鲁州、罗州、宛州、陶州甚至于礼州和波兰都是高阳雅君凭借着先帝的基础再加上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高阳雅君的皇帝法统就是来自于自己。
只不过高阳雅君都经常说皇帝法统是来自于华夏帝国的颛顼帝,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皇帝法统是高阳雅君和华夏帝国的将士们一尺一寸打来的。
而经过华夏帝国的征战,各个士卒和将领、朝廷官员都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而各个百姓们也在华夏帝国之中得到了一种世外桃源一般都生活,他们不再需要为粮食而担忧。
所以当有人相对华夏帝国发动战争时,这些百姓,士卒,将领,朝廷官员们为了高阳雅君,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会竭尽所能的保卫好这个西方的华夏帝国。
而且朝廷四品级四品以上的官员和将领们虽然各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虽然他们的样子各不相同,但是都不约而同的对于高阳雅君打算征服的行为感到喜悦。
他们知道这个年轻貌美,看起来美不胜收的女子并不是那种一事无成的花瓶,反之高阳雅君的一个具备雄才大略的帝国君主。
事实上高阳雅君自己也想征服别人,可是华夏人嘛,比较喜爱面子。所以她并不想明目张胆的去四处攻打并占领其他国家的土地。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诺斯人和芬兰人自己作死,居然敢前来入侵华夏帝国,这可使得高阳雅君抓到了一个机会,高阳雅君如今有充足的借口前来攻打占领芬兰和诺斯人的地区。
而高阳雅君给纵横部尚书林昂下达的那个命令也是别有用意的,因为高阳雅君打算看一下,那些芬兰地区的人和诺斯人会不会真的跑来贡献土地,投降于华夏帝国。
事实上高阳雅君自己也不清楚芬兰地区和诺斯人生活的地区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其实还是有一些酋邦愿意内附于华夏帝国,使得他们的土地成为华夏帝国的百姓。
但是高阳雅君没有看上那些小型酋邦的土地,更何况那些小型酋邦也可以成为华夏帝国的屏障,所以高阳雅君并没有接收他们。
而华夏帝国的北方这就不同了,华夏帝国北方的芬兰和诺斯人生存的地方,高阳雅君不需要北方的屏障,所以高阳雅君可以肆无忌惮的征服了整个北方
而诺斯人生活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将成为了高阳雅君未来征服爱尔兰和占领大不列颠岛的。,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想看好看的,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
第二百三十九章:正教和公教
从而使得华夏帝国能够从北部大范围的包围住常年处于加洛林王朝统治中的欧罗巴基督教世界,当然更准确的来说是常年处于罗马教皇掌控中的天主教世界。
如今虽然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信仰的希腊正教(全称为东方正统教会)和西欧的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还有南欧部分王国公国信仰的由罗马教皇掌控的罗马公教(全称为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还没有完全分裂,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其中为什么没有中法兰克王国呢?因为中法兰克王国已经在公元八百七十年的时候被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秃头查理和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日耳曼人路易大范围的瓜分了。
而瓜分他们的条约就是著名《墨尔森条约》,这个条约因为是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在墨尔森正式签订的条约,故称为《墨尔森条约》。
当然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只是瓜分了中法兰克王国的大部分领土而已,在这个《墨尔森条约》之中,东西法兰克两个王国还是给中法兰克王国留下的了一小部分领土。
这一小部分领土成了后世意大利的雏形,而东西两个法兰克王国则分别奠定了未来德意志第一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国家领土的基础。
为什么说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已经名存实亡了呢?因为自从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就分裂了,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形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两个国家,当然西罗马帝国的公民和东罗马帝国的公民都还是自称自己为罗马人或罗马公民。
因为罗马帝国的分裂使得东西两个罗马帝国逐渐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的传统等方面的形成了差异,从而促成了基督教世界之中说拉丁语(西罗马)的西部教派和说希腊语(东罗马)的东部教派之间出现了分化。
西罗马帝国的罗马教会自认为他们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十分坚持的认为他们应该在各个宗主教区之中拥有首席地位。
而东罗马帝国的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教会则是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下和罗马教廷开始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他们之间的教义方面出现的分歧,最终双方终于在公元一零五四年由罗马教皇和新罗马普世牧首相互开除教籍,终于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虽然如今双方还没有相互开除教籍,但是他们双方的矛盾一直在日益激化,在公元八百五十七年时,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伊纳爵一世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米海尔三世废逐,而改立自己的重臣佛希要继任牧首。
在公元八百六十三年时,当时的罗马教廷教皇尼克老一世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采取了行动,教皇尼克老一世发表声明,他声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对前普世牧首伊纳爵的废黜是不合法的,而且教皇尼克老一世还开除了时任新罗马普世牧首的佛希要的教籍。
当时的普世牧首佛希要也开始了对罗马教廷的教皇尼克老一世反击,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开除了教皇尼克老一世的教籍,这在基督教世界被称之为“佛希要分裂”。
这件事情就连当时的还处于梅梅尔国的华夏帝国都清楚,华夏帝国如今的史书之中还保留着这件事情。
罗马教廷和新罗马普世牧首邦他们双方还为了教区管辖权和罗马教会将圣灵“从父出来”改为“从父和子出来”引发的“和子句”纠纷越演越烈。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全力支持普世牧首佛希要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遭部下暗杀,部下自立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
那个部下就是和高阳雅君还有阿史那撒迦利亚一起见过面的现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巴西尔将前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的一切措施都给推翻了。
同年教皇尼克老一世逝世,继任的教皇亚德二世在新罗马(君士坦丁堡)召开第八次大公会议,东西教会统一,东方教会的普世牧首承认罗马教皇的首席地位。
虽然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佛希要分裂只维持了几年,但是这件事却种下了日后东西教会大分裂的近因。
之前的罗马教皇首席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