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孔四贞传奇-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皇太后这才睁开眼,缓缓抬起头来看向他们。

    孙延龄和四贞跪下三拜九叩,太皇太后坐在凤座上招招手,待他们起身在她跟着站定了,方才笑道:“孙将军,恭喜你啊。”

    孙延龄拱手答道:“全赖太皇太后和皇上的恩典,臣,叩谢天恩。”

    “不用谢不用谢,你能够得配佳偶,哀家也很欣慰。”太皇太后看了看四贞,“贞丫头性子太过沉稳,你要多照顾她,带她出去玩,别一天闷在屋里习剑看书,哀家像你们这个年纪啊,巴不得成天在外面疯跑。哀家看你很好,站贞头自从和你确定婚期以来,笑容就一天多似一天,可见你是她的福星。”

    四贞娇嗔地拧了下身子:“母后您再夸他,他要不知天高地厚了。”

    哪怕是隔着还有几步的距离,四贞看一眼太皇太后,心里仍然忍不住发酸。毕竟在宫中呆了九年,太皇太后对她虽然有利用之心,平日里照看却也着实精心,如今见太皇太后因为顺治爷早去,本来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这半年多竟是苍老憔悴的不少……只一双眼睛,仍然充满睿智。

    即使猜到用一个贵女做她的“试婚格格”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四贞也恨不起来,御下亲厚但也要有防备之术,换成是她,也会这么做。

    孙延龄含笑说道:“全是太皇太后的功劳,若不是您把公主养得这么好,将她允婚下嫁于臣,臣哪里有今天这样的运气!”

    太皇太后的目光在二人面上打了个转,“哈哈”一笑,露出长辈的慈爱之情,她指着早一步到慈宁宫,一直恭恭敬敬立在那儿的明月格格道:“孙将军说的对,哀家赐给你一个公主,一个格格,可比娥皇女英啊!”

    娥皇女英是同嫁给帝舜为妻的姐妹,太皇太后这是意有所指吗?

    “哀家也是才知道,明月竟是你六哥府上的,你那六嫂不容人,将她送进宫里头做秀女,亏得她是个聪明伶俐,这才到了哀家身边侍候,那日哀家为你选试婚格格,端顺说瞧着她不错,哀家就指给了你,原想着之后为妾为婢的,随你们安排,如今倒有些为难了,毕竟是你六哥的女儿,这骨肉至亲的,可不好太怠慢了,贞丫头,哀家今天做个主,抬明月为额驸府上的贵妾,你觉得如何?”

    太皇太后口中的六哥,是清太宗第六子,爱新觉罗高塞,福临的六哥,从身份上讲,也是四贞的义兄,他久居奉天府(今沈阳),为何他庶女会被送进宫里头做了秀女,又恰好被指为四贞的“试婚格格”?

    这些事经不起仔细推敲,四贞也无意推敲,反正这个明月顶着辅国公之女的名号,就不能轻易的动她。

    此时,太皇太后都说了让她们相亲相伴永不相弃,她还能有什么打算?按说,皇家的这种试婚之仪,只限于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贵族是不能有试婚之举的,像自个这种后来封的公主,不用此仪也一样说得过去,可当时太皇太后却用自己就跟她亲生女儿一般的理由,安排了身边的一个宫女做“试婚格格”,这会儿,又问她意下如何,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幸好有了唐建文之前的提醒,四贞才没有将自己的震惊表现出来,她低头恭谨地笑道:“阿贞自然是听母后的安排。”

    没等她再多说,就见太皇太后用手招了明月格格过去,把她的手和四贞拉在一起,一并交到孙延龄的手上,若有所指道:“你到贞丫头府上,公主是个宽厚人,对你必定如同姐妹一般,你要尽心尽力侍奉她和额驸,你们在一起要相亲相伴,永不相弃!”

    到这会儿,四贞已经可以肯定,若是孙延龄一直不去明月的院里,只怕宫里头就要过问,她看了眼一直没说话,低头不语的明月。

    只见那明月虽是一身宽大旗装,却仍难掩窈窕身姿,穿了身樱桃红的旗装,杨柳绿娥眉,海棠红粉面,一张瓜子脸清透白净,正是二八好年华,这会儿,她站在那里,微微低首,一截子粉颈露出,恰映着外头射进来的日头,欺雪压霜,让人恨不得用手去摩挲摩挲,试试是不是腻滑如玉。

    这样一个看着没有任何侵犯性,只是楚楚怜人的女孩子,就是自个看着,也觉得要怜上三分。

    二郎他,怎么能不喜欢!

    四贞抬起头来,但见太皇太后淡淡地看着自己,嘴角含了几分讥讽的笑,仿佛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也在她的计算之内。

    抿紧了嘴唇,四贞平静地对视着太皇太后。

    而她的心肺,就如同终年不见阳光的青笞,昏暗潮湿,没有一点点活力,钻心地疼,锥骨地痛,完全不能呼吸。

    被她几乎视为亲生母亲一般的太皇太后,只怕对这个明月早有安排吧,天家无亲情,她早该明白的!

    她不恨,她只是觉得痛,痛彻心扉!

    她死死掐住自己的掌心,露出笑容,对太皇太后笑道:“母后,如您所愿,这一生,阿贞与明月,都会和额驸在一起,相亲相伴,永不相弃。”

    太皇太后目光往他们身上微微一扫,满意地一笑:“有此两位佳妇,哀家要恭喜额驸得享齐人之福。”

    明月穿了一套樱桃红的衣裙,若不是和四贞站在一处,几乎要被看成是正室的大红色,自她的手被孙延龄握着,头就越发极力垂着,只是那脸上晕开的红霞,给她瓷白的肌肤上着了一层淡淡的粉红,仿佛三月里盛开的桃花,色如晨蓝,艳如胭脂,竟显出十分娇俏的春意来。

    孙延龄的嘴角露出一个讥讽的笑容来,他用力握住明月的手,喉头明明发紧,声音却清晰、坚定且沉稳地响起:“臣多谢太皇太后吉言,时辰不早,臣和公主先行告退,去两宫太后那里谢恩。”

    太皇太后看他紧拉着明月,有些诧异,随即又觉得满意。觉得端顺说得有些道理,和四贞的坚毅刚强相比,明月这样的小女儿姿态,更能拢住男人的心。

    太皇太后也不想给四贞添堵,只是他们夫妻情深,于朝廷将来的撤藩大计却是不利,再一个,四贞离了宫,太皇太后总得在公主府里明里暗里安排几个自己的人手,几大藩王处无不如是,所以就算对四贞,她也不会例外。

    对于太皇太后而言,即使是她自个,她的亲生儿子福临,都要排在大清的江山社稷之后,更别说四贞这个义女了。

    既然孙延龄颇为喜欢明月,太皇太后就很和蔼地说:“除了两宫太后、皇上那儿要去谢恩,还有各宫太妃,都是看着贞丫头长大的,情分不一般,你们也得去看看,贞丫头离宫这些日子,她们一个二个的,都惦记着她呢。”

    “那是应该的,公主早起,还让人装了两匣子太妃们爱吃的点心,一会臣和公主,就给她们送过去。”孙延龄痛快地答道。

    跪安之后,他仍然拉着四贞和明月的手,向殿外走去。

    走出殿,明月忍不住低声道:“额驸爷,您轻一些。”

    “噢?”孙延龄发出一个不明意义的唇音,松了了她。

    晨光下,他魁梧的身材,微微上扬的剑眉,挺直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嘴唇,还有那双深邃的眼睛湛然有神,都被明月看了个分明。

    那晚试婚,野蛮且匆匆了事,明月连孙延龄的相貌都没有看仔细,这会儿看着不由怦然心动,但她看到旁边的四贞,还是迅速转开眼睛,低头恭谨地说:“妾身不是怕额驸爷握着,是怕您握着有些疼!”
………………………………

第150章 冲突

    这一说,不管是四贞还是鳌拜都不乐意,四贞是觉得,内宫里见了外臣,本就失妥当,自个再和鳌拜比武,不管输赢都少不了要落闲话,而鳌拜觉得,他一个男子,和一介女流之辈比试,胜之不武。

    至于输,他根本没考虑过。

    但这话是小皇帝说的,大家都不好反驳,倒是孙延龄在一旁笑道:“皇上,公主是女流之辈,怎好与鳌大人比试?倒是臣一向心慕鳌大人神力,想切磋一十,不知道今日有无这个荣幸?”

    娶了四贞,孙延龄虽然被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资格,却因新婚,并未上过朝,鳌拜对他并不熟悉,扫了眼,见他丰神俊貌的模样,心里更是轻视了几分,傲然道:“皇上,臣的本领是杀敌对阵的,怎能与人杂耍游戏?恕臣不能从命。”

    玄烨自当上皇帝来,还没被人驳过话,一时竟愣住了。

    他身边一个小太监喝道:“鳌大人,皇上金口玉言,岂能更改?你好大的胆……”

    鳌拜眼风一扫,那小太监竟吓得说不出话来。

    而后,鳌拜恭恭敬敬地玄烨躬身行礼:“皇上可知,何为忠臣?”

    玄烨想了想,朗声道:“夫为国死,为忠臣。忠君爱国,是忠臣。”

    鳌拜点点头,又问:“商纣时的比干,皇上觉得他是忠臣吗?”

    “当然了,比干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是忠臣。”玄烨大声答道。

    “比干是因为直谏,被纣王剜心而死,皇上,看到君主有错失之处,不言不语,一味顺从,那是佞臣,臣精忠报国,因而不能眼见皇上如此下去,却不声不响。皇上,臣子们是为您尽忠,为国效劳的,男儿的热血当洒在沙场之上,如何能同那杂耍之人相似,比武来搏皇上一笑呢?”

    “这”玄烨语塞。

    鳌拜冷冷地看了孙延龄一眼,对着玄烨又道:“皇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明史能知兴衰成败,皇上平日里,还是要多读些书,少与那只会阿谀奉承之人亲近的好。臣还有事,先行告退。”

    他对玄烨行了一礼,竟是看了不看孙延龄和孔四贞,就要退出殿去。

    四贞笑了笑,伸手挡住了他。

    鳌拜抬起头看她。

    四贞看着他,淡淡一笑道:“鳌拜大人,‘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何解?”

    鳌拜冷哼一声:“观察古代的君主,实行仁义、任用贤良就能使国家得以治理;施行暴政、任用小人国家就会败亡。这是《贞观政要辨兴亡》里的句子,公主殿下拿来考臣下,是为何意?”

    四贞轻轻拍掌:“久闻鳌大人天生神力,骁勇善战,没想到还如此博学,既然鳌大人知道《贞观政要》当听过后面的句子。”

    她看着鳌拜,一字一句道:“‘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想来,鳌大人百战百胜,竟是骄横如此,见到本公主,不行礼不说,且额驸与你说话,你竟连对答都不肯,如此目中无人,离败也不远了,亦或是鳌大人百战百胜之名,都是这么来的?”

    鳌拜一听四贞暗讽他骄兵必败,百胜之名是不肯与人比试,言语欺人而来,气得怒发冲冠,但他毕竟是多年带兵的人,立刻明白四贞这是激将之法,片刻之间,就恢复了冷静,冷冷道:“这里场子小,额驸若是要比,改日到练武场上,臣定当奉陪,只一样,刀枪无眼,死生莫论,若是害得公主新婚燕尔就失了夫婿,公主殿下可不要怪罪于臣。”

    被他这一堵,四贞倒说不出话来,她当然知道鳌拜的神勇并非浪得虚名,这位可是军功赫赫,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孙延龄虽然善于剑术,与之相比,却力有不逮,之前她开口,不过是因为气不过鳌拜在玄烨面前的嚣张。

    见四贞说不出话来,鳌拜冷冷一笑,拱手道:“公主既然害怕额驸出事,不比也罢,臣告辞了。”

    “鳌大人留步。”孙延龄在一旁笑道:“在下却着实想跟鳌大人讨教一二,只是鳌大人神勇,无人不知,想来在下难有胜算,在下就讨个巧,和鳌大人比比箭术如何?”

    孙延龄明白,要是论摔跤,论近身相博,或者是骑马打仗,鳌拜天生神力,他只怕三成胜算都没有,之前说是切磋,也是为了向鳌拜学习,但如今冲突已起,要想令鳌拜收起轻视之心,唯有比试箭术,或者能多些胜算。

    鳌拜看了看他:“听说孙额驸长于击剑,你竟然舍了自己的长处,和鳌某比箭,倒令鳌某生出了几分好奇,也罢,就依你所言……”

    “鳌爱卿,朕有个想法。”玄烨见他们说的热闹,提议道:“再过三个月,就是今年的秋猎,届时,鳌爱卿和孙额驸就比谁的猎物更多,这样一来,既不伤和气,也无性命之忧,两位以为如何?”

    四贞惊讶地看着玄烨,她没想到,玄烨小小年纪,竟然能在转念之间,就想出这样的法子,既保住了双方的颜面,又不会导致一场比试成了生死相搏。

    鳌拜和孙延龄自然都说好。

    从宫中回府之后,孙延龄对四贞道:“四大辅臣里,鳌大人虽为末位,但瞧这气势,他只怕会日益壮大,与索大人并驾齐驱。”

    四贞担忧地说:“我瞧他今天对皇上貌似恭敬,实则并没有将皇上放在眼里,担心他以后会因功高震主呢!不过他们四个,是母后选定的人,当年辅佐顺先帝也是尽心尽责,尤其是鳌大人当年为了先帝,被摄政王忌惮,两次都险些杀了他,想来,应该是忠心耿耿的,或许只是因为有真本事,所以不愿皇上轻慢吧!”

    孙延龄捏了捏她的脸,笑道:“我瞧着,也是你多虑了,鳌大人说得也没错,男儿志在天下事,在君前做些讨好迎合的行为,确实委屈了,左右有太皇太后镇着,他们都是忠臣良将,纵然行事不那么恭顺,也不会乱了规矩的。”

    四贞笑道:“你说的是,皇上年幼,辅臣们都是历经几朝的老臣,和皇上又没有多少臣情分,行事不免有些飞扬跋扈,确实令人不喜。但毕竟是先帝挑出来的,又有太皇太后把着呢,不会如何的,像我今日这般操之过急,反而容易生出事端。”

    “是啊,鳌大人是辅政之臣,若你一味拿着公主的架子,过于激进,反倒给他攻讦的借口……”

    四贞白了他一眼:“你不知道,他刚才说要和你比武,生死不论时,我心里多慌……”

    四贞话未说完,却见喜鹊慌里慌张的从外面跑进来,跪在门口急道:“公主,额驸爷,海棠院出事了,少夫人……少夫人,她因为小产,出现了血!”

    “什么?”一听孙延龄的庶嫂金氏小产了,四贞惊得坐起身来,急问道:“大嫂可平安?别结结巴巴的,好好把话说清楚了!”

    “少夫人血崩,说是吃了公主殿下前几天送的血燕所致。”

    将一颗才吃进嘴的樱桃连核带皮吐了出来,孙延龄目光锐利,如同寒星般扫向喜鹊。

    喜鹊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也不敢抬头,垂首回道:“虽然大家都说不可能……可是,那血燕,那血燕确实是公主当初送给少夫人的。夫人说,那血燕定是让人给掉包了。老夫人这会儿也过去看了……那边乱成一团。”

    “额驸爷…………”四贞听完侍女回话,微颦柳眉,对孙延龄说道:“我送大嫂的血燕,是想着她怀了身子,需要滋补,所以让人送了些过去,而且那血燕是圣母皇太后赏的,我从来没有开过封,这倒有些奇怪了。眼下海棠院必定混乱,我想还是亲自去瞧瞧,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陪你一起去!”孙延龄一脸阴沉,携着四贞一道走出世玉苑。

    四贞边走边吩咐跟在身后的百灵:“你找个伶俐的,拿了我的牌子,快到宫里去一趟,请个太医过来给瞧瞧。”

    “老爷,老爷……”金氏满头青丝披散,半靠在床头上,一张脸如同纸一般苍白,紧紧抓着孙延基的手不放,竟是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孙延基握着她的手,沉声道:“昨儿还好好地,如今竟成这样……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若有个万一,我跟两个孩子怎么办?千万撑一撑,等大夫来看。”立在一旁的成哥儿听了,便抽噎着哭起来,明哥儿见一哥哥哭,立马嚎啕起来,孙延基便摆手让乳娘把他俩都抱下去。

    大伯娘赵氏看着金氏的模样道:“这气色有些不大好……只怕请外头那些大夫不中用,还要请公主殿下去请位宫里的太医来给看看才好……”

    三婶娘李氏撇撇嘴:“你没听说那血燕就是她那儿得的吗?这吃东西都吃出问题来了,还敢让她请太医,找死吗?”

    孙延基喝问下人:“快去看看,大夫怎么还没来?”
………………………………

第151章 有毒

    下人连忙又出去催,过了一会儿,大夫来了,赵氏和李氏避到了屏风的另一边,那大夫看了金氏的模样,伸出手来按了按脉象,顿时后退几步,口中只是说:“夫人只怕是已经不成了……”

    孙延基虎目圆睁,厉声道:“你可看仔细了?人命关天,可不敢信口胡说。”

    那大夫被他一吼,心惊胆战,又仔细摸了摸说:“看这脉象已经是很微弱了,这气色如金纸一般……请恕在下实在无能为力,府上还是早做准备,免得……”

    孙延基将金氏的手搁下,咬牙切齿地骂道:“你是哪里来的庸医?谁请的你?看了病人,连救的法子都不曾想,就说这些丧气话。你赶紧给我滚,再敢多说一个字,我立即扒了你的皮,滚”

    那大夫被骂的狗血淋头,当下抱头鼠窜。

    大夫刚被撵出门,赵氏便拉着李氏转出来,劝说孙延基道:“眼下耽搁不得,快点禀了公主去宫里请太医来救命要紧。”

    恰好孙延龄和四贞进门,听到这话就道:“公主已经让人快马加鞭到宫里去请了,一会就能到,大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氏等人一见四贞,忙屈身行礼,四贞扶起她们,温声道:“都是自己家亲戚,不必拘礼。大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氏正想说话,赵氏叫了金氏跟前的大丫鬟:“七巧,你给公主殿下说说,少夫人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好端端地就病成这样儿了?”

    听了询问,七巧和金氏身边侍候的另一个丫鬟双喜吓得跪地求饶。

    七巧泪水“啪哒啪哒”的断线似落,哽咽泣道:“自打少奶奶怀了身孕,奴婢们比先前侍候的更加精心,没有一一点疏忽。先前少奶奶说是有些饿了,奴婢就拿取了些公主殿下前几日送来的血燕,送去小厨房里熬了来,少奶奶吃了半盏燕窝……就叫着肚子疼,然后开始流血,成了这般模样……”

    双喜也哭个不停:“大少爷,公主殿下赏了少奶奶的血燕,少奶奶一直没有舍得再用,今个是听三夫人说燕窝吃了最是滋补,才叫奴婢们炖了那血燕,谁知道,呜……”

    孙延基恨恨道:“你们是伺候着少奶奶的,她怎么忽然就成这样了?总是你们有不留心的地方……若姑少奶奶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们一个也别想活。”

    双喜和七巧连连瞌头:“大少爷,奴婢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少奶奶不过吃了半盏就血流不止,大少爷,真的不管奴婢们的事啊……”

    林氏在一旁皱着眉头,不悦道:“好了,别哭哭啼啼的,听着晦气。究竟怎么回事,等太医来看了再说。”

    四贞听了,皱了皱眉:“如此说来,倒是我送的那血燕有问题了?七巧,你把那血燕找出来,一会太医来了,也让他一并看看,还有大嫂刚才喝燕窝的碗,都一并收好,等太医来。”

    四贞是宫里出来的,自然知道女人间为了争宠,什么龌龊的手段都能使出来,在路上,已经跟孙延龄问清楚孙延基这院里的情况,担心是妻妾争宠,拿她的东西做了伐子。

    过了一阵,百灵领着个太医走了进来,太医给四贞和孙延龄见过礼后,就按四贞的吩咐,急步上前给金氏诊了诊脉,摸了脉后,那莫太医施针止血后,方起身对四贞道:“虽然凶险,还有得救。臣先给她暂时把血止住,但要真正救得性命,臣得知道府上少奶奶先前用过什么药,或是吃过什么东西不曾?”

    七巧怯生生地看着他们,低声道:“少奶奶先前喝了半碗安胎药,然后又吃了半碗燕窝……”

    四贞问:“莫太医,我大嫂这究竟是什么病?”

    莫太医顿了一顿,面有犹豫,欲言又止道:“这个……”

    孙延龄见状微微皱眉,对周围人说:“你们都先出去,这儿人太多,乱糟糟地都围着,对大嫂的病不好。”

    当下赵氏、李氏及一干丫鬟等都退了出去。

    莫太医看了眼四贞,四贞道:“无妨,留下这几个都是至亲,究竟是怎么回事,莫太医尽管直说。”

    莫太医道:“回公主殿下……据臣看来,府上少奶奶这病,只怕不是病,是中了毒。”

    这话一出,众人都大吃一惊,唯有四贞觉得在意料之中。

    李贤淑一惊之下,目光一抬又看向那碗燕窝,不料一看之下,那桌上竟是空空如也。

    莫太医又道:“所以臣方才问先前少奶奶用过什么药,吃了什么东西,臣想好生验验,看究竟是什么样……对症下药,才能解毒救人。”

    老夫人钱氏看着四贞,微微地冷笑说:“公主殿下,大郎媳妇先前就吃了半碗燕窝,那燕窝老身听着可是你送的。”

    莫太医听着脸色有些发白。

    孙延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