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之顺逆有道-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燃灯道友,这个大个子觥燈虽行恶事,但多少也是为形势所迫不得不为。还望念他年少轻狂,饶他性命,待我好生教训。”

    敖州亦是指着罗寅求情道:“这小子是我所出,只因管教不严,今日在此作恶。万望道友宽恕,贫道今后必定严加管教。”

    觥燈大惊,他修炼万年,也是一方老祖,如今竟然被称作年少轻狂,实在是前所未有之事。况他从未见过徐琰,此人如何就替他求情,还说什么管教。

    徐琰如何不知他心中想法,哂笑道:“你这小家伙莫要心中揶揄我,我知道你的根底,你却不知我的来历。当年混沌之中,三清道炁假托青莲之形,聚合盘古,以大神通开天辟地,方有如今洪荒天地二界。自开天时算来,至今已有二十六万余载矣。你老爷我自开天辟地之初承火灵化生,你不过区区万年岁数,如何不该唤你一声小儿?”

    觥燈虽惊讶于徐琰的辈分,但还是辩驳道:“前辈年高道深,以我为小辈自是无差,但如何是我老爷?”

    别说觥燈一头雾水,就是敖州都是十分好奇,徐琰和觥燈到底有何关系。之前徐琰分出气运给觥燈时敖州便暗自掐算过,天机显示两者并无关联。但徐琰的作为分明就是事出有因,只是敖州道行尚不及徐琰,因此难以深究个中详情。

    徐琰伸手虚点,本已被觥燈炼入身躯的葬仙棺自觥燈体内飞出,与那盏灵柩灯一齐飞悬在金光火云边缘。

    觥燈在下边暗暗心惊,害怕自己性命交修的法宝随时会被那火云烧成飞灰。徐琰却与燃灯、敖州介绍道:“此二物皆是我当年玩笑之作,因变故被一故人携去,故人将这两件物什遗弃此地,不期成就此子。唉,回首昔年故事,已不可追也!”

    燃灯、敖州俱是默然,觥燈的表情一瞬间也变得十分古怪,沉吟良久,这才低声道:“既是如此,称你作老爷也似正常。”

    “这是我闲时所记,你且回缥缈峰好生修行。这两个法器不过是不入流的货色,平时用用便是,却不可太过倚重。我这有些材料,你可自行炼些好的。”徐琰随手抛给觥燈一卷素色布帛和一个小巧袋子,又将灵柩灯和葬仙棺一并还他,细细嘱咐道。

    觥燈接过,先就用神识往袋中一探,几乎要被闪瞎眼,那些千年难得一见的珍奇材料竟堆积得如山岳般高,更不乏许多从未见过的宝物。再展开那布帛看时,其中密密麻麻记载着许多神通法术的炼法,但这些都不及最中央那仅仅几千个灵文的总纲,那是徐琰自家道法的根基。自来修行便分“体”、“用”两道,法力为体,神通为用,而此总纲即是体之源泉,用之始祖。

    徐琰却不看他激动的神色,转身向燃灯问道:“道友何时回转极乐世界?”

    燃灯应道:“正是当下。”

    “如此烦请道友带我向西方教主致意,若有机会定当往极乐参拜。”短短数日交情,徐琰竟有些不舍之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道友如何参不破耶?”

    徐琰轻笑,摇头道:“非是参不破,只是我等仙人,寿享长生,精神永驻,毕竟不想活得太过无趣。这大约也是仙佛之差异吧。罢了,道友珍重便是。”

    燃灯也不再争辩,与敖州对视一眼,便唤起九色鹿,同往西方极乐去了。

    觥燈也自回缥缈峰去了,竟丝毫不顾身旁的罗寅。

    见燃灯走了,罗寅这才敢冒头。在敖州面前,他显得十分拘谨畏惧,说话声音都比平时小了许多。

    “父亲何时来的,儿子不孝,失远迎了。”一边朝敖州行礼,一边暗自向其母递眼色。

    敖州之前与浮梦相见之后,怒意便减了八成,如今见罗寅毕恭毕敬的拜见自己,也就说不出什么重话来。他在道门清修百年,也曾反思过往,明白子嗣行径不端,其父便是头一个罪人。

    “你起来吧,哼,你今日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了?不好好修行,整天琢磨些邪门歪道,还和那些妖人混迹。”训斥过罗寅,敖州对浮梦道:“夫人,你和寅儿与我同回郁察岛,待我禀过恩师,也正式将你们收入道门才好。”

    浮梦自然答应,飞身下去,帮罗寅拂去身上沾的尘土,并向其转述敖州所说门中之事。

    罗寅听说自家父亲如今所在的道门更比龙族强大亿万倍,自己竟有机会进入其中,一时喜不自胜,早将刚才吃败仗失法宝的事情抛在脑后,更顾不得和敖州顶牛。忽而想起燃灯留在自己腹中的三册经文,忙取出来递与敖州验看。

    敖州接过,只是反复瞧那封面,并不翻看,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此物。他为道门弟子,按理罗寅也该修道门正法,不应学这佛门神通。

    徐琰在一旁看了,原来是阿弥陀佛所传之经,想不到这家伙竟有此机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佛道,都自大道而传,其实殊途同归。燃灯道友既赠经书,也就表明他并不在意此节,道友又何必自扰呢?贤侄若能参透其中道理,也是好事。”

    敖州终究还是听了徐琰劝说,将那三册经文还给罗寅,只是仍旧嘱咐他往后须得以道德玄功为重。

    处理完这事,敖州也自辞别,要回转郁察仙岛,星宿海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徐琰摆摆手,目送着敖州一家驾云远去。

    半空中风声愈紧,徐琰叹息,终于又只剩下他一个了。

    眺望东北方向,无穷远处,那里有一片人间,此时征伐正如火如荼。

    徐琰知道,洪荒世界的第一次大劫远未结束,而自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第九十七章 千秋独钓寒江雪

    深冬的群山,大雪漱漱的飘落,入眼尽是一片银装素裹。寒风呼啸中,许久都未见到鸟兽的踪影。

    “好雪,好景啊!”两个身影飘然出现,步履看似十分缓慢,但不过几步之下,便穿过十几里的山坳,在一棵枯死的扭曲树木旁停下,赞着这山中雪景。

    其中一人白袍玉带,身披狐裘,面容十分年轻,扶着枯树挑眉道:“叔父,那外来者行迹诡异,要不要……?”

    年轻人口中的叔父一袭青袍,偏偏在雪中显得影影绰绰,面容也很不清楚,但明显也是很年轻的相貌,只是比年轻人多了几分稳重和成熟。他听出侄儿话里未说明的意思,神情变得凝重,抬手阻住:“不可,始平,自你得道以来,我便教你要谨守道德清规,今日怎可因疑而妄动杀念?”

    这二人正是这八千里余峨山中修炼得道的天仙,年长的名为嗣宗,年轻人正是他的侄儿始平子。

    “二位道友好兴致,竟在这雪地之中赏梅,果然是风流雅士所为。”

    这话远远传来,嗣宗和始平子慌忙转头看时,见一戴笠披蓑的怪人正朝这边行来。

    此人分明不是凡类,却走得十分艰难,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几次都险些摔倒。见着了嗣宗、始平子二仙,便出声招呼。

    始平子怒气更盛,骂道:“你这厮疯疯癫癫,说什么浑话,哪有什么梅花,咦?”

    始平子正要借机痛骂这怪人一顿,一扭头却被满树的红梅晃了眼。嗣宗道人也为之吸引,那树本就枝条虬结,如今开出这一树艳丽的梅花,倒很是亮眼。

    这时候那怪人已经走到近前,掀开斗笠,扶了扶被压歪的发髻,原来也是个年轻男子,作道人打扮。怪人对着嗣宗道人、始平子稽首道:“贫道鹊山炼气士徐琰,见过二位道友。这余峨山钟灵毓秀,实在是难得的宝地,可比我那鹊山好得多了。”

    始平子从未听闻过鹊山,以神念暗中询问其叔,嗣宗道人亦是不知。二仙因此只是回礼,并不多言。

    徐琰躬身拍着靴袍上带起的雪,笑着道:“野地孤梅一点红,寒江独钓千里冰。二位道友兴趣高洁,不愿搭理我这俗人吧。既如此,贫道告辞。”

    徐琰将斗笠往头上一盖,倏地消失了。

    “这梅花怎的不见了?”始平子待徐琰走了,转头看时才惊觉那梅树又变回原来的枯木,几乎将鼻子气歪:“定是那道人使法术作弄我们。”

    嗣宗道人哑然失笑道:“此人法力高强,连我也看不透他。虽不知他有何目的,但依刚才之事来看,应当没有坏心。”

    “野地孤梅一点红,寒江独钓千里冰。叔父,我懂了,那道人一定是去了杂余江。”始平子虽然冲动易怒,文采却是不差,从徐琰所念的两句话中猜测出来意思。

    嗣宗道人心中也自猜到这层,点头道:“那我们也去看看,如有情况,也好见机行事。我已经向其他五位仙友发去消息,相信他们也很快到。”

    叔侄二仙急纵祥云,不过片刻便到了百里外的杂余江畔。此时天寒地冻,江面上也起了些薄冰。

    江心有一褐色小舟,徐琰便独坐在舟头,依旧穿戴着斗笠和蓑衣,手中持一根细细的竹竿,竿头垂着丝线。

    嗣宗道人与始平子对视一眼,双双跃到那小舟上,看徐琰如何行事。

    徐琰头也不回,身形纹丝不动,似乎并未发现二仙的到来。他以神念传音谓二仙道:“二位道友莫出声,且看我钓龙来。”

    二仙悚然,龙可是天生法力高强的神兽,而且难得一见,从未在余峨山中出现过。这道人怎么信口开河,说要钓龙?

    江水湍急,而脚下的小舟却甚是平稳,十分缓慢轻盈的漂动。嗣宗道人、始平子顺着徐琰钓竿一头的丝线望水下探去,竟见百丈之下有群龙蛰伏,共有五色。有蜿蜒者,鳞鬣爪牙,历历可数。

    细看之下,这些龙不过有二三十丈长,尽皆阖目休憩。

    徐琰钓竿垂下的丝线延伸下来,其中一头金龙睁开双眼,一口衔住丝线尽头绑缚的宝珠。

    “嘿嘿,龙已上钩,今日总算有新鲜的鱼汤喝了。”

    徐琰大笑,轻抬竹竿,那丝线骤然缩短。金龙恍若未闻,依旧紧闭牙关不放,势要得到那颗宝珠。

    这金龙虽然力大,但徐琰不过轻轻抬手,便将其拽出水底,任何反抗都无作用。

    金龙被拉出水面,见到舟头的徐琰,这才知道上当,张口将宝珠吐出,身子一摆,那硕大的龙尾如刀锋,欲要将小舟斩作两截。

    嗣宗道人见徐琰不动,连忙施展护身法术挡在始平子前面。然而金龙奋力甩来的龙尾却诡异的垂了下去,整条龙如同脱力一般,在水中半浮半沉,两只龙睛半含,俨然将死。

    徐琰收起钓竿,解下蓑衣斗笠,对那金龙笑道:“我这伏龙芝所炼宝丹,就是真龙闻了,也要脱力三日,何况你这小小鲤鱼所化之龙。”

    嗣宗、始平子二仙方知水下群龙都乃是鲤鱼之属修炼而成,并非真龙,难怪龙气稀薄,身量也小。

    要知道那真龙之体动辄便是千百丈,传说中龙族之王敖泓的真身更是比一般的小世界都大。

    徐琰手一招,那金龙变为一条鲤鱼,不由自主的飞起来,落进徐琰脚边的鱼缸之中。

    鲤鱼不过五寸长短,在缸内摇头摆尾,眼中含泪,口吐人言道:“大仙饶命,小龙修行一千九百余年,好不容易才化为龙身,求大仙可怜小龙炼不易,放了我吧。”

    一旁始平子听鲤鱼自述,不过一千九百多年便化龙,成就天仙正果。他自出生以来,历二千二百余年始证天仙。这头鲤鱼居然比自己都要快三百年,岂不是说他始平子天分还不如一条鱼么?眼珠一转,始平子道:“这位大仙今天正要拿你做汤,怎能饶了你去。”

    那鲤鱼闻言,浑身抖如筛糠,两眼一翻,鱼肚往上,昏死过去。

    嗣宗道人正要训斥始平子妄言,徐琰摆手阻住,转身饶有兴致拨弄装死的鲤鱼。

    这修成龙身的鲤鱼自与寻常不同,浑身金色鳞片刀枪不入,水火难侵。一双鱼眼竟已生出眼皮,颌下还有米粒大圆滚滚的明珠一枚。

    徐琰抚着小龙珠,不禁暗笑。如今天下大乱,三族战争如火如荼,继承其父地位的叶轻也倚靠燧人三圣与徐琰化身、碧九哩二仙的辅助征战人间,燧明国越发强盛。

    还有二百年即是三族决战之期。徐琰自与敖州分别后,一路悠游,经八百年,也渐渐靠近了东海之滨的人间。

    龙族图谋洪荒,遍地布局,这余峨山虽无上真,却也有龙族棋子。杂余江内百多条鲤鱼纷纷修炼成龙,若不是龙族暗中留下真龙之气,一千多年,能够有一条鲤鱼成龙便算是大有机缘了。

    月前,徐琰在卢其之山听一头母鹈鹕说在此余峨山中有七位天仙,不但相貌俊朗非凡,更是潜修好道,并称为余峨七仙。徐琰遂起意前来一会,为此还特意作道人打扮。没想到发现了这群蛰伏的龙,便前来一探究竟。
………………………………

第九十七章 白云万载空悠悠

    徐琰骨节分明的手指缓缓叩击翠石鱼缸,惊得其中仰肚装死的龙鲤身躯不停颤抖。徐琰一时心情大好,振袖一拂,金光掠出,劈散半空中一团白云,显出其中躲藏的五个仙人踪迹。

    “周遭俱传余峨七仙道德高深,怎么五位却行暗中窥探之事?嗣宗道友和始平子道友与我相谈甚欢,五位何不下来,也算交个朋友。”

    徐琰话中并无责怪之意,反而是情真意切,真个要结交余峨七仙的架势。

    始平子心中暗啐道:“谁和你相谈甚欢,天下怎有如此不要面皮之仙。”

    叔夜散人、巨源道人、期秀子、醉侯、安丰真人五位天仙面露缅然,就凭刚刚徐琰轻描淡写的出手,五仙心中便已然明白对方修为之深实非己方可以忖度和对抗的。

    徐琰看他们降低了足下云光,却并不上自己的小舟来。

    一来小舟的确太过狭窄,徐琰坐在一边舟头,那嗣宗道人与始平子叔侄俩却在另一边束手束脚的站立着。二则这几个天仙心存畏惧,弄不清楚徐琰的目的,也不敢真的放下心。

    徐琰一拍额头,惭愧道:“倒是我疏忽了,这船儿实在狭窄,如何载得诸位道友。”

    随着他此话一出,脚下小舟开始缓缓变大,直至化为十二丈大船。

    船上无篷,空间十分宽敞,中央一座八角木桌,正合八位仙人所坐。

    徐琰招呼余峨七仙落座,自己随意挑了个方位便坐。他如此随性,余峨七仙却不敢如此。众仙纷纷谢了徐琰,方才以徐琰所在的位子为上座,依照年岁次序而坐。

    徐琰瞧着众仙拘束,将鱼缸放在中间,拱了拱手道:“诸位道友本是此间主人,倒是贫道反客为主了。”

    余峨七仙之中要以巨源道人最长,其形貌如中年,看着也最是稳重。他亦拱手正色道:“道兄远来是客,何况道兄要说的,恐怕与我余峨山一脉生死存亡有关,还请为我等详说。”

    龙族势力之广大,自他得道以来,千余年中便不断听闻相关传说和故事。相传龙乃古神兽,天生法力无边,龙族繁盛无比,统御洪荒四方大洋及无数江河湖泊。

    更有传说,鳞甲之属受龙族泽被,能够通过修行激发龙族之气,最终化而为龙。

    三族相争,各有疆土。余峨山地处海滨,又有杂余之水流出,却意外的没被龙族占据。余峨七仙一向担忧此事,如今又出了这一窝子鲤鱼龙,更是让这位七仙之首的巨源道人忧心忡忡。

    徐琰取出暝云扇,慢条斯理的说道:“如诸位所见,余峨山虽未在明面上被龙族占据,但暗中也已经埋下了暗子。我周游各地,也曾见过许多如斯情形,知道龙族的谋算。”

    七仙之中,属安丰真人年岁最小,只有二千一百岁,比始平子都要小些,心性也最是不定。他当即拍桌怒道:“龙族势力虽大,难道就当真能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期秀子拉着他衣袖坐下,以眼神示意其不可放肆,安丰真人这才缓下脾气。

    徐琰又道:“此事说来也简单,龙族所谋算的,不过就是这个东西而已。”

    说着,徐琰打开手掌,其中有一团光华,裹着许多细小符文,正不断散发出神圣气息。

    “这莫非是……神位?”巨源道人竟认出此物,惊讶道:“不会错,此物气息迥异他类,我与北方葛山之中的澧水河神素有交情,绝不会认错。这气息之中蕴藏极其丰富的水元,想来便是这杂余江的水神神位了。”

    其余六仙具是好奇,纷纷细看,各自从神位之中感受出一股独特的意境。

    徐琰颔首:“自从一元会前,神道降世,便有无穷神位衍生出来,进而诞生相应的神灵。我手中这道神位的确是杂余江水神所属,只是那位水神刚刚诞生之时便被他人打散了神魂法体,所以这么些年这杂余江一直无主。”

    巨源道人与嗣宗道人都自点头,已经猜测出个大概。那醉侯一开始就不知从哪掏出一套杯盏,给诸仙各倒上一杯,便自顾自的饮酒。此时听说这杂余江神位之事,提了酒壶,摇摇晃晃走到徐琰座旁,嗣宗道人知道他有疑问,便挪了位置。

    醉侯一手拎酒壶,一手直指水下:“依道友所言,此神位想必是龙族出手抢夺,却又为何只是暗地里培养这许多龙来,不直接占了神位?”

    徐琰举杯畅饮,淡然道:“天道昭彰,神道煌煌,一切具是因果循环有定。神位归属有缘,龙族虽能夺位,却不可强炼,否则必有报应。因此才需要培养本地生灵,使其与神位相合。这群鲤鱼本就生于杂余之水,受真龙之气而养成精灵,与神位相合便能成为杂余水神,也是龙神。”

    余峨七仙尽皆沉思,面上表情也大不相同。巨源道人、嗣宗道人、叔夜散人毕竟年长,思虑周全许多,因此十分愁闷为难。醉侯与期秀子连连叹气,一脸无可奈何。唯有始平子和安丰真人两位,怒火直冲天穹,恨不得直接杀上东海水晶宫去。

    徐琰借着说出一句让余峨七仙更加震惊的话。

    “如今杂余水神就要归位了。”

    那神位被徐琰随手抛起,望上便飞。翠石缸内的鲤鱼早就等待这般机会,尽力一跃,如离弦之箭般冲天而起。

    这番变故非但余峨七仙震惊不已,就连半空中的鲤鱼也是不曾料到。原本它咬到伏龙芝所炼的宝丹,又被徐琰施法变回鲤鱼,就算倾尽全力也怕跃不了几尺,不过是拼死挣扎不了。

    没想到这一跃,竟飞上千丈高,那神位就在咫尺之间。可惜直到它余势已尽将要下坠之时,依旧未够到神位。

    它将要下落,而神位兀自向上。

    鲤鱼是如此不甘,以至于竟发出阵阵惊天的龙吟。

    龙吟!

    徐琰带着了然的笑意,看着那头笨鱼最终突破了藩篱,真正凭借自己的毅力跃过龙门,化为真龙。

    足有百余丈长的五爪金龙咆哮着,身子一摆,往上疾飞。上方的神位也在缓缓降下。最终两相合一,金龙酣畅淋漓的在空中翻腾过后,化为一道金虹落下。

    身披青色锦袍,头顶两支金灿灿龙角的少年手捧玉圭,腰悬玉印,至徐琰面前恭敬拜倒,口称:“小神多谢上仙点化之恩,不胜感激之至,还望上仙赐名,以使小神永世不忘今日。”

    余峨七仙面色大变,始平子已经拔出配剑,大怒喝道:“早就看出你这厮形迹可疑,今日居然敢相助龙族夺我余峨山之神位,怎与你甘休。”

    始平子一剑斩来,分明朝这徐琰而去,嗤啦一声,却险些将嗣宗真人一劈两半,一截袖口落地化为飞灰。

    徐琰嘴角始终噙着笑,仰头饮那略显苦涩的仙酒,完全不把余峨七仙的攻击放在眼中。

    未得到徐琰回答的少年水神安静的拜伏在地,他知道这位大仙完全不需要自己插手。

    余峨七仙各自出了一招,都是对准徐琰却屡屡应在己方身上,唬得七仙不敢再动。可怜一张千年水沉木桌,被打得支离破碎。七仙座下的蒲团也都尽数化为齑粉。

    徐琰缓缓放下手中酒杯,似时光倒转,那八角木桌好端端立在中间,杯盏个个无损。

    只有七仙或是割裂的衣袖,或是断去的乌发证明着刚才的确发生过一场玩笑般的打斗。

    “你已成真龙之体,该以敖为姓,我便给你个七字,叫做敖七如何?”

    新晋杂余江水神敖七又是一拜,起身谢道:“上仙既赐名,小神从此便叫做敖七。”

    徐琰点头,摆摆手道:“你去吧,即成神,便为神。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自己思量。”

    敖七心领神会,把身一摇,回水中去了。水下群龙受其感召,纷纷随敖七而去。

    徐琰故意放慢动作,度步到始平子跟前,脸上似笑非笑。

    余峨七仙浑身僵立,行动不得,一个个对着徐琰怒目而视,唯独叔夜散人盘坐于地,双目微阖,仿佛十分惬意。

    徐琰在叔夜散人面前蹲身下来,以扇拍手叹道:“道友果然是个妙人。”

    一瞬间,七仙都感觉身上禁制全无。叔夜散人睁开双眼,其中依旧古井无波,低声道:“道友所为,究竟为何?”

    徐琰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