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扈三娘水浒逆袭传-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而是三娘,这个不把皇权放在眼里的人,将只看做一个少女的人,从她身上找到了亲近之意,什么都和她说了。三娘一边听她倾诉哭泣,一边柔声安慰,就好像一个邻家大姐安慰小妹妹一般,也好像一个体贴男子安慰自家心仪女子一般,气氛虽然和睦,但三娘心中却觉得有说不出的诡异。
只因说到底,害死二帝的人是她,将至于皇位上炙烤的人是她,害得她家中剩余姑嫂姐妹都成了寡妇的人是她。一个凶手安慰受害人,这等场景对于知晓一切内情的三娘来说,自然是气氛诡异的。三娘忍不住想道:“若是有一天,你知道了所有真相,你会如何?”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三娘却将它瞬息掐灭,三娘心中暗道:“决不能让她知道真相,不知道也是一种幸福。”回宫的路上,就这样肆意发泄自己的心结,而三娘则将腹黑进行到底,若无其事的百般安慰。
进了开封,快至皇城时,忽然道:“太师,今后没人时,我能不能叫你姐姐?”三娘急忙摇头道:“不要叫我姐姐,但我我可称呼你为妹妹。”顿了顿,三娘轻抚玉颊柔声道:“我更喜欢人叫我官人。”
目光灼灼,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倒觉得此刻三娘的目光不似一个女子,而是一个伟岸丈夫。三娘轻轻将她揽入怀中,柔声道:“叫我官人,今后万事有我,我会护你一生一世。”
“官人……”声音细弱蚊音,还是叫了出口,不知为何,三娘那句万事有我,护你一生一世,给了莫大的安慰和安全感。其实和许多少女一样,也只是需要有人体贴安慰和安全感而已。
到了宫中,和三娘下了车驾,随后按照规制,在三娘的护持下,祭告了天地太庙,将俘获的金军帅印、旌旗等物供奉太庙,金军大将首级在二帝灵前享祭后,便悬挂开封城门示众,七天后挫骨扬灰,将首级销毁。
祭告太庙得胜的消息后,在宫中大宴群臣,三娘自然是众星捧月一般,成了当场的主角,百官群臣之内,十之七八都是卢俊义、娄敏中、闻焕章、高俅等提拔起来的官员,自然是一派歌功颂德之声。
酒至酣时,数内有礼部员外郎高益出班奏道:“扈太师托孤重臣,以兵甲抗击金虏,殚精竭虑,亲身领军,拼杀疆场,力挽狂澜,保江山社稷。如今得胜还朝,还请陛下重重恩赏。”
此言一出,场内欢饮渐渐停了,百官都知道,三娘已经是国公封爵,太师之尊,几乎都是赏无可赏的局面了,也不知天子会封她什么?
闻言,看了左一带安坐的黄裳一眼,黄裳微微颔首后,心头大定,朗声道:“太师劳苦功高,当进位封王爵,为鲁王,加九锡,入朝不拜。其余有功将领人等,太师这里奏报朝廷后,一应封赏。”
三娘起身来,推辞几句,百官一起劝进,天子也不允三娘推辞,最后三娘便当场加封了王爵,进位鲁王,加九锡,免了入朝跪拜之礼。
其实这封王爵乃是闻焕章、娄敏中、高俅等人商议的结果,自古寻常人要得禅让帝位,那此人至少也该是王爵之位,是以这趟先加了三娘王爵,继续巩固权势,待得发动北伐大胜之后,再行禅让,若是这个时候就禅让帝位,用闻焕章的话来说就是吃相太难看了些。
封了鲁王之后,百官都来相贺,将一场欢宴的气氛推到了顶峰。随后到了深夜,饮宴结束后,群臣各自回去。三娘也待要告辞回府,在开封这里娄敏中早就准备好了新的太师府,便是原来蔡京的府邸。
三娘正要告退,却不想传旨,让三娘在宫中留宿。若是个男性大臣留宿宫中自然不妥,但扈太师是个女子,自然无不可,这反倒显示了天子对这位女太师的恩典。
三娘也不推辞,便留下来。当下自有宫娥伺候三娘沐浴更衣,随后将三娘引入寝宫之内。到了寝宫之内,挥退左右。旁人才离开,便上前搂住三娘纤腰道:“官人,每晚睡在这冷冰冰的大宫殿里,我一个人好怕。”
………………………………
第枯一章深宫禁怨百合娇 朝堂柄权莫不从
便在皇帝寝宫之内,三娘搂住嬛嬛,轻抚她那如丝缎般的秀发,柔声道:“别怕,有我在。”满朝文武只有三娘一位女子,宫中女眷也只有三娘一个不会碍于皇威,如此轻声细语的安慰女帝。嬛嬛此刻就好似患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弱小女子一般,找到了三娘这个对自己很好的绑匪,无条件的信任她、依赖她。
便在寝宫宽大的软榻上,三娘轻声安慰,嬛嬛呢喃低语,继续倾诉不快。可能嬛嬛只是将三娘当成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大姐姐一般,也只是想与她同床共枕,聊以慰藉,驱散自己的不安和惊恐。可是嬛嬛没想到的是,三娘可不是善男信女,而是一个百花丛中过,半叶不留身的百合高手。
从开始的轻抚,渐渐到了垂首轻吻,从轻柔抚慰,到恣意逗弄,在三娘这个百合高手的招数下,嬛嬛发觉自己的和情愫升腾起来,可怜她一个的少女,哪里知道世间除了男女之事外,原来两个女子也是可以的。很快嬛嬛便堕落在和情愫的泥沼中,一切都沦陷得干干净净,自己也被三娘这个老手吃得干干净净。
一场欢好,百合花开,嬛嬛从开始的局促到后来彻底将压抑爆发出来,那疯狂的劲头让三娘也吃惊不小。三娘看着嬛嬛那像足了陈丽卿的容颜,也忘情的投入其间,便好似自己搂住的不是嬛嬛而是丽卿一般。追思、悔意,三娘也在痛并快乐间,发泄着她的压抑。
权势固然是好,但要保住权势,三娘做了许多对不起良心的事,这些压抑在她心头的沉积,也被点燃而释放。百合欢场寻真爱,到头却是两茫茫。
颠倒鸾凤一夜之后,嬛嬛更加信赖三娘,从此以后常常宣召三娘入宫陪伴,朝野看来,两人都是女子,或许只是姐妹情深,又或是女帝丧母,她将扈太师看成母亲而已,却不知宫中夜夜是百合花开。
次日早朝,三娘奏报了三件大事。其一便是奏请女帝,三路北伐金国,报仇雪恨。奏疏中,三娘便奏请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北伐,左路军便是种师中为主帅,林冲为副帅,统领洛阳左近山东路宋军七万北上,会同林冲山西所部宋军、义军五万余人,一共十二万大军组成左路军,扫荡山西而后出云州北伐金国。
中路军便奏请以老将宗泽为帅,河北义军关胜为副帅,中路军所部中,宗泽麾下有三万军马,关胜所部有八万军马,两军会合共有十一万军马,组成中路军后,扫荡河北,自燕京北伐金国。
右路军便奏请以山东路巡防使岳飞为帅,统领山东路后背兵马五万,并水军三万自莱州登船,从海路攻打金国,先破燕京,而后转进辽东,攻打金国后路。
这左中右三路北伐大军中,左、中两路主帅种师中与宗泽皆是老成持重的三朝元老为主帅,无论声望和资历都足够,但右路军岳飞为帅,却有不少人心中犯嘀咕的。
嬛嬛女帝自然不会拂逆三娘的意思,三娘这里才将奏疏说了,女帝这边就开口答应,满朝文武虽然有些人对岳飞为右路军元帅有些异议,但三娘威势逼人,也不敢出声反对。
好在三娘却给众文武吃了颗定心丸,三娘领旨后又道:“右路军主帅岳飞,朝中定会有臣工觉得他年轻、资历不足,但此趟北伐,刻不容缓,便只有先让岳飞为帅,领军北上。我这里已经差宿太尉前去白帝城,请李纲出山,出任右路军统帅。待得李纲北上后,在燕京与右路军会合继续北伐便是。”
如此说了之后,朝中文武松了口气,黄裳道:“太师知人善任,算无遗策,我等敬服。”如此一来,三路大军都是宋朝之内老成持重的将才为帅,让人安心不少。
第二件事,三娘便是奏请女帝对此趟洛阳之役、开封还都之役有功的将士进行封赏。对于三娘所列有功之臣封赏,女帝自然是一一照准。三娘自然是通过这次封赏,将山东路藩镇集团人等的官位都升赏起来。其中,卢俊义为枢密使,掌了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闻焕章为知枢密院事,高俅加官太子少保兼掌吏部。娄敏中为开封府尹,燕青为殿前指挥使,掌管禁军。其余山东路一应战将、文官皆得获朝中兵权、六部要职。
前番被以通敌罪铲除而留下的一应官职空缺,尽皆有山东藩镇集团人等填补,一时间三娘并麾下山东藩镇集团掌握了朝野内外重权,朝中也只有黄裳等寥寥数人是前朝遗臣,但这些人或明或暗都已经投效了三娘。
其实山东路藩镇早在还都开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朝局内外,不论兵权、实权,都在其掌握之内,圣旨升赏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现在中枢朝局已经被掌握,还有地方实权还需要收回,但地方实权须得慢慢调整,也不能一时激进便全部换了,这件事吏部的高俅会慢慢去做。整人换人这种事,还是让高俅去做这个恶人比较实际,而且效率一定不错。
第三件事,便是三娘奏请将此趟金军劫掠的钱财发还百姓,特别是开封府一地,许多百姓并不是直接被金人掳掠,而是金人逼迫当时的朝廷搜刮而来的,开封府那里已经差得明细账本,可依照账本发还百姓。
说起此事来也是极为可笑的,当时开封府替金人搜刮,起初还是以收税纳征的名义收取,是以搜掠的钱财都有官府记录和凭证。只是到了后来穷凶极恶的时候,就不管什么记录、凭证了,便是见钱就抢。还有宫中宗室、妃嫔、命妇们在入金营前也是应钱财首饰都被劫掠,那也是没有记录的。是以可能还有许多无记可查的钱财,三娘奏请便是除了返还有记录的百姓被劫之财外,其余钱财取出一半来,平分给此趟受劫掠的百姓,剩下的一半,发还宫中三成,其余都充缴国库。
三娘凯旋之时,那两千多辆大车装着的金珠钱财就已经让人眼红了,当时朝野就在猜测,这笔巨大的财富会如何处理,现下三娘提出这个方案,得到了朝臣们的一致认同。
其实许多朝臣也是被搜掠的对象,他们手中都还捏着当时开封府发的征纳凭证呢,这时候听闻朝廷能发还被搜掠钱财,自然是响应的。
黄裳第一个出班响应道:“此前朝廷曲媚金人,以官府恶吏搜掠民财,此时战胜金人,夺回财货,当发还民间,以挽回朝廷声望。”群臣皆是出声附和不已。
女帝自然也是照准,当下便命娄敏中办理此事。三件事都说了之后,三娘自回班列。嬛嬛看她站着,便命人赐座,又宣布今后扈太师上朝可坐着陈奏,群臣也不敢多言。
随后娄敏中出班陈奏了还都之后,开封的政务。此趟还都开封,从山东路等地调集了五十万石钱粮赈济百姓,以工代赈疏浚河道,修缮开封城墙、街道等等诸事。
闻焕章奏请朝廷妥善赈济黄河两岸逃避战火的难民,迁难民往山东、淮北等地开荒安置,朝廷提供钱粮、谷种、农具,开垦的荒地为难民所有,今后每年收成中除了收税外扣还安置的钱粮、谷种、农具所费。
朝臣们都奏请了许多奏疏,都是关于黄河以南战后恢复经济、民生的,三娘自代女帝一一剖析利弊,而后发布诏令。军国大事皆出三娘之手,女帝也只是个人形图章而已。
却说三娘在朝中诏命三路大军北伐。种师中等皆到将领后,便即开拔北伐,自孟津渡过黄河与山西林冲所部在太原会师。两路军马会合后,击退金军,解了太原之围,会合太原刘唐所部,扫荡山西金军,进展迅猛,金人抵挡不住宋军优势兵力,退守云州。
中路军这边,宗泽在李固渡接到诏命后,自然是立刻领兵北上。此前三娘在与金人鏖战时,宗泽就曾今想领军渡河南下,但卢俊义去了封信给宗泽,请他固守黄河北岸,以防金人逃窜,是以宗泽才按兵不动。此趟朝廷诏命一到,这个历史上曾大呼渡河的忠臣自然是立刻挥军北上,毫不迟疑。
虽然他听命北上讨伐金国,但他毕竟听的是朝廷诏命,尊的还是赵宋朝廷,而且在这种国战之时,他也不会跳出来和三娘唱反调,是以北伐中路军还是比较顺利。
宗泽大军北上后,与关胜所部在大名府会师,两军会师后,便扫荡在河北的金军,收复河北失地,继而也是一鼓作气北伐而进。
而右路军则早在朝廷诏命下达之前,就已经整军出发,诏命到达时,正好是殿后的牛皋所部登船北上,便带了诏书登船北伐,追赶前部去了。
岳飞右路军五万军马登船,山东路海军这趟却是全军出动,一时间渤海之上,往来皆是宋军战船,大小三千余艘战船遮天蔽日北上,蔚为奇观。岳飞这一路北伐军,将人类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战例提前了百余年,规模也比后来蒙古军渡海征伐日本的规模要大得多。
………………………………
第枯二章三路伐金声威震 四面楚歌草木兵
却说宋军于洛阳打破金军十七万,金国二次南伐二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宋军趁势三路大举伐辽,只因南渡黄河的金军被悉数歼灭,没有一兵一卒能逃过黄河,是以消息一个月之后才传至金国都城上京的。
起初金国两路伐宋,宗翰麾下大将完颜娄室一路南下攻破洛阳,袭占潼关,而后宗翰命完颜希尹引军助守,换完颜娄室回太原去继续围困太原,是以完颜希尹部众逃过一劫。
洛阳之战后,宋军左路北伐军马得了宋廷旨意后,便即开拔北上。这路军马种师中为主帅,麾下有山东路二十员大将,孙安,唐斌,文仲容,乔道清,秦明,黄信,李逵,鲁智深,武松,杨雄,石秀,孙新,孙立,欧鹏,邓飞,鲍旭,项充,李衮,穆春,孔明,孔亮,马麟,施恩,薛永,凌震。麾下皆是山东路精锐军马,又是挟大胜余威而来,是以太原以南金军散兵游骑皆抵挡不住,撤回太原。
太原那里完颜娄室闻得宋军大举北上,便吃了一惊,谓左右军将道:“三日前得悉宋军袭破潼关,我本欲领军南下助守开封,但二太子那里来了将令,教我等依旧控扼太原,守住北面通路,以防太原与山西宋军在我军南下后,尾随南下,南北夹击我军。但如今宋军大举北上,难道二太子所部十余万精锐尽皆覆灭不成?”
麾下金国名将完颜昂道:“听闻宋廷立了新女帝,传檄文于天下,教宋国各路军马勤王,数内宋军精锐者,乃山东路藩镇军马。此部传闻有精兵十余万,战将数百,去岁击我军暮归,便战败我军,更有该部精锐关胜所部,在河北与四太子争锋,数月以来交兵不落下风。而我军这里对峙的,听闻也是该处林冲所部,我军在太原城下对峙良久,两军交锋十余次,也是胜败各半。此刻若是二太子那里兵败,黄河以南宋军大举北上,我军只有后撤一途,否则被宋军夹攻在太原城下,便有全军覆灭之祸。”
完颜娄室老成持重,也知道当前形势不利,便道:“所言有理,但眼下情形尚不明了,当多派哨探,探明敌我情形,特别是要查明二太子所部军马胜败如何,方能定止。否则情形未明,我们这里便先撤兵,若二太子那里逃过河来,我等未能接应,陛下那里我等如何说辞?”
完颜娄室也是无奈,只因胜败不明,若是自己率兵一走了之,未能接应完颜宗望,日后追究起来,自己也难逃军法。是以完颜娄室所部金军只得继续等候在太原,探马继续哨探。
可惜也就是这一等,将该部金军数万军马性命都送了。金军这里只因宗望军马覆灭,未能有人传回消息,林冲那里却早得种师中飞鸽传书。得了消息后,林冲便领军会合太原刘唐、王禀所部,开始对太原城外的金军发动猛攻,希望缠住完颜娄室所部,等待种师中大军到来后一举夹攻破敌。
完颜娄室那里苦等两天,总算得到了消息,南下哨探的金兵探得完颜宗望所部军马皆覆灭,消息传到黄河北岸,宋**民皆欢庆大胜,这样才回来禀报。
得了消息后,完颜娄室、完颜昂等金将皆是目瞪口呆,须知自金国起兵以来,皆是战无不胜,即便偶尔挫折,也是能大部分军马保全,却不想如今败得如此之惨。
回过神来的金军诸将便想要率军北退,但为时已晚,林冲所部与太原城刘唐、王禀所部已经列开阵势,与金军交缠一起,完颜娄室只得命步军殿后,骑军先走。
而宋军种师中所部北渡黄河之后,一路长驱,不一日先锋军马到了太原,合击金国步军大营,一天袭破大营,而后便开始追杀金军。
完颜娄室、完颜昂领军北撤,一路上被宋军追杀,等回到大同府时,麾下军马十不存一,完颜娄室、完颜昂急忙申禀文书,向金庭求救,一面死守大同府。
另一路中路北伐大军宗泽会同关胜于大名府后,两军趁势扫荡北上,与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所部鏖战数次,中路军大破金军于真定,继而北上威逼雄州、中山府,完颜宗弼只得退守中山府。
远在金国上京会宁的金太宗闻得宗望、宗翰两路大军尽墨,宋军三路北伐时,大惊失色,有些慌了手脚。须知金国初立,国能尚形势不稳,金国精锐大军在时,尚且能弹压住,但如今国中精锐军马大半丢在了黄河南岸,真是伤到了金国的根本。
闻得南征军马覆灭后,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号召金**民十三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入伍,紧急征召军马应对宋国入侵。但人马好聚,可惜粮草器械衣甲便难以凑齐。
金国草创,完颜阿骨打在位时,年连征战,辽国故地都是方才遭到战火洗劫的,本来希望能通过南伐宋国,多得土地、钱粮、人口。土地与人口就罢了,最要命的便是钱粮。金国女真人与北方辽国旧民皆是游猎出身,不像南面汉人从事耕种,国力本就孱弱,今趟不但未能抢回所需的钱粮,反而丢了许多军马,一下子金国便窘迫了起来。
此时的金国,虽然定都上京会宁,但会宁都没有像样的宫殿,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1124年才开始命汉人卢彦仑主持修建都城。而此时宫殿修建两年多,才堪堪要修建完毕,原来抢夺辽国所得钱粮大多用在修建宫殿和南征上面,是以不但兵马不足,就连钱粮也开始告罄。
是以,虽然金国通过征召,又拉起了三十万军马,但各部军马皆缺少钱粮、器械、衣甲。好在金国游猎出身,军民自家都有些器械、衣甲,是以征召的军马大都是自备的马匹、皮甲和弓刀,甚至许多士卒手持自家的猎叉,穿戴自家的皮甲便出征了。金国征战是不需要给士卒饷银钱粮的,一切都是自己抢掠获得,如今宋军北上,金国只能期望击败宋军,获得宋军器械、粮草才能将战争继续下去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渐渐金国大败的消息传开,辽国遗老遗少果然如三娘所说,也不必宋国前去联络,这些遗老遗少们便自己开始蠢蠢欲动。
宋军北伐十余天后,金国境内辽国贵族们纷纷开始打出旗号,便是反金复辽,纷纷开始举兵叛乱。一时间从金国上京会宁一直到辽阳府,各地都是烽烟滚滚,战火开始燃烧起来。金太宗不得已,只能命新征召的五十万大军分拔十万,分赴各处平乱。
更加要命的是夏国与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两国闻得金国大败,三娘又送了书信至夏国名将嵬名承景处,承景也看出金国外忧内困,便与西辽耶律大石修书盟好,两家又结辽夏联盟,从西面攻打金国。
同时金国原本降服了的漠北蒙古诸部中,塔塔尔部、汪古部等部众也开始驱赶金国官吏,各部族首领也不服金国管治,纷纷举旗起兵,或响应辽国贵族,或响应西辽与夏国。
总之金国因为输了对宋国的立国之战,一个新生国家毫无底蕴的弱点彻底暴露,叛乱四起,周边皆是虎狼之国,都开始向金国用兵,就连已经降服了的高丽等国也开始叛乱。
后世的新中国也是经历了这样一场立国之战的,当时若不是在朝鲜战场力抗美国等数十个国家联军,彻底安定了东北,或许也没有后来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金国此时输掉了南征宋国的关键战役,形势急转直下,更何况金国还没有后世新中国那般复员广阔,无论人力、无力都没有后世那般深厚,国中更是归附的各部族林立,辽国遗老遗少极多。
历史上的金国正是因为打赢了与宋国的立国之战后,长期保持对宋国的威压,并且降服了夏国,之后才迎来了国内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第三代皇帝金熙宗登基后,与完颜宗弼推动汉制改革,并且重用汉人,这才使金国真正强盛起来。
而此时的金国除了强大的军力之外,其余可谓是一无是处,一旦能保障国内稳定的强大军力消失,那等待金国的一定是国灭。
就在金太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宋军走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