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吉诺弯刀内-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湖骗子了。
方达峰就算是江湖骗子,也并不是一般道行的江湖骗子。
我且说他的二三事,从中诸位便可看出他的道行深浅。
新年的时候,方达峰一般会在圣诞前夜给我发贺新短信。这是他去年发给我的短信:“感谢上天,让我拥有。感谢上天,让我没有。”就算这一条不是他原创的,能选择这一条,也说明他的眼力不凡啊。
有一次,方达峰和我聊天,不知怎样一来,就谈到了小孩在教育。他有三个男孩。
方达峰说:“每当我想到“可怜”这个词汇的时候,脑海中总是出现两样东西:第一样就是银行的出纳,每日点数过手大量的金钱,但却享受不到拥有财富的感觉;第二样就是汤匙,每日穿梭佳肴当中,却无法尝到丝毫的美味。”
他说:“我常常对孩子们提起这两样东西。作为父亲,我对他们没有别的期望,只是希望他们最好不要作为一名出纳或者一把汤匙来度过此生。但你知道,这不是鼓励他们占有金钱或者纵情声色的意思。”
方达峰说:读书乃是为了明理。明理之后,务必把真理落实于身心言行。否则,就改变不了生命的轨迹。
我觉得他这话说得相当明哲,非常科学。
能说出这么深刻的科学言语的人,必定多少还有点道行境界。
方达峰对禅宗也颇有研究。这是我们谈话时的热门主题之一。
有一次,方达峰对我说:“秀才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这句话,原本来自于老子说的:“不出户,知天下”。话语演变过去之后,意思也随之演变了。老子的这原话,都被后来的人误解了。方说,这句话可不是你上学时课本解释的那个意思。的原意可不是秀才的领悟。
我说:那,老子原来是什么意思啊?
方达峰便得意洋洋地说:秀才从哪里知天下啊?从书本经史上么?不是的!就是从自己的此身心上去知!那个“天下”可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不是秀才眼中的“政治天下”,而是成道者眼中的宇宙万物及其所有灵性生命的内心世界。
他说:那个“户”也不是书房的门,而是你自己的身心之门,就如同过去禅师喝问的“有个无位真人常自面上出入你门户”的那个“门户”!
秘密不在外面,秘密就在你身上。大道也没在外面,大道就在你的这个皮囊里面。
你外往驰求的话,求老师给你,求神仙加庇,求圣人通过整治天下实现,求科学家通过科技发展实现,就离道日远了。
赵州和尚问南泉禅师:如果我不出去寻找,怎么知道哪条道路是通往大道的呢?
南泉禅师就告诉他,你不出去,离开它还近点,一出去,就和它越来越远了。
方达峰说:“那些科学家天天对着哈勃望远镜朝外面看,哪里能看到世界的真相。路子错了。他们应该回转那种观察的才能,对着身心内部来看。世界的全部奥秘,都不在别处,全部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之内。”
听他说到这里,我心里立刻想起当年你所说的:射击的标靶不在外面,而在内心。瞄准应该向内,而非向外。
我想起你曾向我显现过的隔空拿取复印纸,意念命中靶心,预知骰子点数等超自然现象。我知道那不是魔术。因为我自己也能做到一点点,比如和你的心灵感应,能够读到你的内心活动,能够预知下一次骰子的点数。你说,人人皆有此本能,通过训练,便可以去除障碍,显发本能。我很相信你。因为我体会过这种功能。的确是不需要经过外在的教授,本来就有的功能。只是,大家的心理状况不同,能够运用的程度和范围,也就有所不能。
从你的种种演示和自己的身心体会,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本是全知全能。但因后天的障碍程度,而运用有所不同。这是不是就是中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本能都是差不多的,
………………………………
第八百零九章 说文解字
(一)
方达峰其实还有一项专长,就是拆解汉字。
方达峰说,中国的繁体汉字,是一座无量的宝库,最初的造字者,可绝不是一般的凡人。每个汉字,都蕴藏了深邃的真知灼见,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指引和诠释。只是因为它水平太高了,一般凡夫理解不了,才将它看轻了。
方达峰对繁体汉字的简化,激烈地反对,认为这是数典忘祖的文化暴行。简化汉字的人,自以为渊博有才,在完全没有明了先祖造字智慧的情况下,轻浮地凭己之意,对汉字生硬拆解宰割,把其中蕴含的智慧密码,全都给破坏了,贻害无穷,痛心疾首。
方达峰给我解了两个经典的汉字。
一是“想”字。
“想”――这个汉字拆解开来,就是“相”+“心”。
它同时有两个意思:1意识中的现象;2接触到现象时的意识。
从这个字的构造就可以知道,意识和现象不是两件独立的东西。凡有意识,必然是针对某个现象的。凡有现象,必然是反映在某个意识中的。两者是一体的,并无割裂,犹如一个铜钱的两面,犹如手掌与手背。
另一个汉字是“念”。
“念”――拆解开来就是“今”和“心”。意思就是此刻的心。
所谓“正念”,就是此刻的心的正确的状态。
方达峰说:汉语中的很多词汇,都大有深意,蕴含着极深的智慧。所以,禅宗用参话头的方法,抱住一个汉语词,全身心参详。
方达峰说:在英文中,有时候我们说“我明白了”时,会采用一个常见的说法:“oh,isee!”“isee”的原文意思就“我看到”。
用“看到”来表达“明白”,这种语言本身就在暗示着在“看到”和“知道”之间存在着一条无阻挡的通道。也就是:能观即能知。
正是这句话的说法表明了禅观理论的可行性。
禅修的意思就是:专注地观察某物,然后就能了知到它的本来面目。用全部的生命能量作为一盏探照灯,聚焦在某物上,某物的本来面目就将纤毫毕现。这就是禅观的理论基础。
如果我们心猿意马浮光掠影地经过,从来不曾好好地看着,甚至从来没有看到过,我们就当然不能知道。
就像我们的眼睛就算面对着某个东西,如果我们不聚焦在上面,我们也看不见它到底什么模样。
我被他的这一番解字高论所强烈吸引。
不要看方达峰的世俗身份是江湖术士,但我越来越觉得,他是大隐隐于市。其实,他对于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领悟得很明白。只是,他的悟境太高,我们一时不能体会明白,他便小露些许神通,来吸引我们这些凡俗之人亲近他,然后寻找时机,给我们启迪,引领我们不断深入探索。
总之,在和他交往期间,他总会有种种惊人之论和表现,让我心里受到很深的触动。
(二)
在我和方达峰的交往过程当中,有个概念被推翻了。
之前我常常会觉得,代表心灵神秘的一些东西,例如方达峰从事的星相学和各种宗教,与科学是彼此对立的。
但和方达峰交往越久,我就越怀疑这种对立的坚固性。
事实上,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两个对立面在各自的起点与终点上都是彼此交汇融合的。
与其说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对立的战斗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分别求证和彼此验证的过程。
双方在论述同一命题并经由各自的方案得到相同答案的过程当中,互相质疑对方的错误之处,并印证对方的进展,校正对方的偏差。
方达峰和他的那些大科学家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他们相处很好,并没有要互相驳倒对方论点的意图潜伏在心中。
(三)
应方达峰的邀请,我也参加了几次他家里的烤肉大会。
享用美食之余,大家随意地端着盘子,三三两两地分散闲谈。
我坐在沙发上,参与了一些物理学家和他们妻子的谈话。
有位太太问了这些物理学家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何宇宙中的星体都差不多是球体的?而微粒子也都呈现出球形结构呢?其运行轨道为何都是圆形或者椭圆型的呢?
物理学家们纷纷开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提到好多我听不懂的概念和公式。有些身份也是科学家的太太们不住地点头赞许,还插入谈话,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并非物理学圈子里的这些太太们,就听得双眼圆睁,一脸蒙圈。
我听了一会儿他们说的外星语言,找到了一个谈话的短暂空档,发表了一下我自己的浅见。
我说:“原因没那么复杂。”
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目光汇聚于我。
我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人类的眼球是球体的,我们的眼睛结构是就圆形或者椭圆形组成的。”
我说:“就像戴上墨镜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色的。”
我说:“我们何尝看到过真正的星体和微尘?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眼球。我们只看到自己与生俱来,并且从来没脱下过,也脱不下来的球形墨镜罢了。”
我说:“如果一个婴儿,从出生起就一直戴着墨镜,终身永远都不能取下来,那他一定认为,这个光明的世界,就是那般黑黢黢的。他很难意识到,也很难接受,世界其实不是他看到的那样。”
一时间,周围一片沉寂。
我感到有些忐忑不安。作为一个物理学的**,只有高中的物理学知识水平的杂志编辑,我在这些科学界的大腕面前贸然出言,是不是太唐突了?我连圆周率都不能背到20位以后
就在我感到紧张的时候,这些科学家们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有个叫艾利亚的科学家一边笑着,一边站起来向我致意。
他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方智慧吧。”
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对我说:“为美丽和睿智干杯!”
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男人们都举起了杯子,说:“为东方的美丽和睿智干杯!”
………………………………
第八百一十章 超弦假想和创造柱
(一)
我就是这样认识了艾利亚教授。
他是一个50多岁的犹太人,头顶微秃,身材矮小,然而一双眼睛,闪烁明亮,精光四射,看上去就是非常敏锐聪明的那一类型。他对任何事情的反应速度都很快,说话速度也很快,喜欢一边说话一边很快地打着各种手势。他长于演讲,说话很有感染力。
有时候,看到他,我会忍不住地想起列宁。
他们给人的感觉,真的很相像。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名侦探柯南》系列动画片里面的那位阿笠博士。
事实上,艾利亚虽然最驰名的学术范围是基础天体物理学,但他主持的研究室,应用科技的发明专利数量也颇为可观。这一点,的确也是很像阿笠博士啊。
他为人幽默,举止也很绅士,对文学颇有见地,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写诗歌和游记。他甚至出版了一本关于欧洲古堡的文化掌故漫谈,颇为畅销,还上过畅销书的排行榜。
他跟我说,他很喜欢东方文化。他甚至还跟着一个中国的乐师,在学习中国古琴的演奏。他觉得这种乐器,特别容易和他的内心,产生内外交融的那种美妙共鸣。
从那次谈论过眼球和墨镜之后,我还和艾利亚教授谈论过有关眼球和墨镜的问题。
我告诉艾利亚教授,中国禅宗的禅修师父,会常说一句话:“睁开眼睛就妄想纷飞,闭上眼睛就漆黑一片”。
禅师常常呵斥弟子说:你们这帮人坐在那里搞来搞去,无非都是在一个“黑漆桶”里头折腾!喝骂弟子“面前有物,不见光明”。
艾利亚问:那个“挡住光明的黑漆桶”是什么呢?
我说,我觉得,应该就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
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世界依然存在,但我们因为隔着眼皮这个东西,只能看到黑洞洞一片。
而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情况也不见得好多少,因为是通过眼球这样一个东西来看,所以我们也就只能看到它在一个球形晶体里面的投影。
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全部知识体系和事物的真相之间,隔着“一物”,这“一物”就是我们的感官结构的局限性。
而全知全能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才能不陷落于这种结构的局限性当中。
艾利亚教授马上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和马同处一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在我们感官系统中的投影,和在马感官系统中的投影,却是大相径庭的。世界在马的眼中,完全是另外的样子。”
我说:“嗯。在拥有一千只复眼的苍蝇眼中,世界的样子和我们人类眼中的样子,是非常不同的。难有共识。在苍蝇眼中,我们也许是非生物,也许是星云,也许是喜马拉雅山,也许是一个食品仓库。苍蝇不会认同我们的宇宙观,就像我们也不能认同它们的。”
艾利亚教授说:“东方人很早就这样看待世界了吗?”
我说:“是的。事实上,东方人不认为,我们和马匹、我们和苍蝇之外,还有一个什么客观的世界。”
艾利亚教授说:“没有客观?”
我说:“是的。所有的世界,皆是主观。”
艾利亚说:“没有物质?”
我说:“是的。没有物质。世界,就是观察者本身。”
艾利亚说:“你刚刚否定了二元对立。”
我说:“是的。”
艾利亚说:“你不是唯物主义者?你们中国人,不是都是唯物主义者吗?”
我说:“您听说过一句话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艾利亚说:“你听说过量子物理学么?”
我摇头。我说:“它和传统物理学,有区别吗?”
艾利亚说:“你从来没有学过,没有接触过量子物理学?”
我摇头,说:“没有。我第一次从您这里听说,还有这样的前沿科学。”
他说:“也不算前沿了,量子力学可算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他说:“你刚说出了量子力学的核心观点。”
我惊讶道:“啊?”
他说:“量子物理学从观察研究微粒子的运动规律,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颠覆传统物理学的基础:第一,自然界可能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必然;第二,主观改变,客观随之改变。也就是你刚刚所说的,很可能,没有客观。”
他说:“你刚说的那句话,花、叶、如来,东方人是什么时候说的?”
我说:“2500年前。”
他看着我说:“东方。”
我说:“东方还有一句话:原来退步是向前。”
艾利亚说:“玄妙。玄而又玄。”
(二)
后来的一个晚上,艾利亚还和我谈过有关“超弦假想”的事情。
由于我并不是一个科学家,所以对这种事情我不知道怎样准确地描述,只能讲一点我听懂了的,并且我也很感兴趣的地方。
艾利亚当天对我说,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有关宇宙本质的假设。
这种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根本就不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它很可能是由很多极小的、震动的弦和弦圈(?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词)所组成的。
这种理论认为,尽管我们可能只能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立体空间+时间的4维空间里,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着多达10维的空间,就像佛教里所说的“十方世界”。无法感知到的那另外六个维度,卷起或者压缩在我们可见的四维空间中。
(当他提到压缩的那个维度时,让我想到佛教中所说的,芥子纳须弥。将许多世界收缩于一颗芥子之中。)
而按照m理论,可能共存在11个维度,包括一个被称为”超重力“的维度。
那些不能感知到的精妙维度有可能融入某种无限的境地,并以光的形式展示出来。
老实说,当天艾利亚所说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弄懂,但却整体印象非常深刻。
我有强烈的感觉,他不是在论述现代物理学,而是像在咏颂某些古老的宗教经书。
但他的确就是在谈论现代物理学,因为他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三)
后来,在方达峰的圈子里,艾利亚还介绍我认识了另一个名叫大卫的尖端物理学家。
他的表达几乎和艾利亚一样。
大卫所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不能忘记。他说:“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你那个想要起死回生的,或者,想要熄灭死亡的**,是想要穿越不可逆的宇宙属性。”
他说:“我们只是造物的一粒微尘,但我们却相信自己能够理解造物的全部。”
但是,我不认同他的说法。他怎么能证明我们只是造物的微尘,而非造物本身?
在梦境当中,我们也会以为自己只是那个梦中世界芸芸众生当中的一颗微尘,但是,事实真相是,那个世界都是我们梦出来的。全梦即世界,世界即我梦。
只是,我忍住了,没有和他继续探讨下去。毕竟,他是那么有名望的科学家,而我,只是个连天体物理学最基本的公式都看不懂的小白而已。
那天晚上,大卫让我看了一样稀奇的物事:一张哈勃望远镜拍回来的星际空间的彩色照片。
大卫给我看的时候,没有说明它是什么。
他一直让我猜测那是拍的什么。
我就说了我的第一感觉。我说:“这看上去像是无限精密的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某种很底层的微观世界。”
大卫听了以后感到很吃惊。然后他告诉我这是什么。
他说:“和你说的正好相反。这是很宏观的东西。这是距离我们7000光年的老鹰座星云的照片。”
他说:“这是7000年前在那里发生的事情。”
他说:“这张照片所拍摄的,是7000年前的那里,一些新的星辰正从某种东西里面诞生的情况。”
他说:“那三根柱子一样的星云物质,我们叫它创造柱。星辰就在里面开始产生,就像人类的生命从另一种柱子里面开始产生。”
我从大卫手里拿过那张照片反复地看着。那个创造柱的形象,的确很像人类男性的小弟弟。
这时,我听到他说:“你刚刚虽然猜错了,但你有一点很打动我,对我很有启发。”
我抬头看着他。啊?我还能启发他?
他说:“你说,那是发生在微观世界的。你很可能也说中了。”
由于我的英语还没有好到能够在如此纵深的学科领域交流自如的程度,所以,我不知道当时听到的那句话是否真是现在我用汉语来描绘的。
我想起之前在图书馆苦读时,读到过一本《宇宙全息论》。宏观和微观世界的结构都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每个分子里都有一个和外面一模一样的微观宇宙。这样层层套叠,重重无尽。“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爱因斯坦的老师普朗克曾说过:物质不存在,它们实际上是由意识生成的。
我也想起苏格拉底的名言:“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我们真的了解,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
世界,真的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吗?
我们自己,真的是我们自己以为的我们吗?
………………………………
第八百一十一章 电梯里的镜子
(一)
在方达峰家常有的科学家聚会当中,我和大卫见面的次数相对较多,一来二去就比较熟悉了。
和艾利亚相比,大卫显得更为随意亲和。他不仅是高超的物理学家,而且还是同样高超的厨师。他能单独用一只电磁炉和一个烤箱做出一顿10道菜的法式大餐全席。他煎的小羊排在圈中是出名了的鲜嫩多汁。他还会自己调制风味特别的酱汁,用来拌面的蘑菇酱、用来浇汁煮丸子的蛋黄酱等等。他之前在印度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也会做印度的薄面饼,用薄面饼卷成咖喱蔬菜卷。
和大卫比较谈得来,除了厨房科技的日新月异和菜谱的千变万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都比较喜欢庭园设计这个话题。
有一次,大卫邀请我去郊外,一起去看一个当地闻名的私人庭园的布局。据说,这个私人花园有120年的历史上,最初属于一个法国移民来的伯爵夫人,后来几经转手,现在的主人是一个大农场主,他同时也是很有名的园林设计大师。
因为不知道前往那个私家庭园的具体开车线路,那时候也没有导航仪这类的东西,大卫便和主人约好,在市中心最高的那栋综合写字楼的18楼意大利餐厅见面,一起吃了点简单的炒面和饺子,然后由主人在前面开车引路,一起前往花园参观。
大家碰面吃完饭后,一起乘坐电梯去车库。
在电梯里,主人为活跃气氛,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电梯里面都会装一面大镜子?”
大卫说:“这是为调和拥挤空间中的两性关系而设计的。有了镜子,女士们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