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吉诺弯刀内-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根本上师觉察到我们对快乐感觉的贪恋之后,有时候会突然造成我们的幻灭感,把我们拉出已经习惯的舒适圈,以便让我们恢复对轮回的高度警觉和头脑清醒。

    ——有时候,他会选择永远离开我们的方式,让我们和他的教法,而不是他个人,长久地在一起。

    根本上师的离开,正如他的诞生、成长、与我们相遇和给我们耳提面命的教导一样,都是完美教育的组成部分。

    就像婴儿的成长,当你成熟到某个程度时,需要断除你对外界力量的依赖,让你完全依靠自己内在的力量。

    这个时候,最好的教育,就是导师的永久消失。

    在你身患绝症之后,某一天,我们一起回家,在骑行到分叉路口的时候,你下了车,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一根线。

    你说:“向前走10步。”

    我走到20步开外停了下来,回头看着你。

    你说:“离开我。否则,你不能到达更远处。”

    正如你当年所说的:“有些人,就是你手中的桨,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你划断——在你的奋力划行中折断——但是,把你送到彼岸。”

    (三)

    你去世之后,我知道我还需要外在的良师益友的帮助。

    因为当所爱的恋人死了,当梦想建立的生活模式完全崩塌时,我内心的力量无法有效地安抚到那种强烈的痛苦。

    虽然那时我略略接触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论,但我紧紧只有理论上的理解,并不能在直接体验上落实。

    虽然明白所有的道理,但实际上,我抵抗不住外界变化在内心激起的滔天洪水的冲击。

    所以,外在的、有血有肉的新的良师益友,就十分必要。

    这个新的良师益友,就是高雄,后来,还有逸晨先生等人。

    在本卷故事当中,我依次地把和他们之间的故事,都大致地展示过了。

    正如后来高雄所总结的:“只要你还能感觉到内心的惶恐和无助,还有那种紧张,你就还需要朋友。”

    而当我们的内心不再有上述那些负面心态的障碍时,我们就能成为万物之友。

    (四)

    我如此感恩,你在和我短暂的相处时光中,教会了我如何把日常生活和心灵的追求完美融合。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琐事,吃饭、刷牙、洗脸、倒垃圾、上厕所,但这一切都可以用来增益内心的广阔与善良。

    你带着我在寺院的大殿里点灯,带领我共同发愿:“愿迷路的一切众生都能找到方向、路径和归宿。”

    你带着我在寺院的清水池边,用长柄的木勺舀水,带领我共同发愿:“愿一切众生都有净水饮用,身心清净如水。”

    我们互相帮助,束好衣带鞋带,与此同时,共同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约束自己的身心,合于礼义,顺于正道。”

    我用了差不多2年的时间,一字一句地写完了这个绵长的故事,重温了我们一路跋涉过来的道路,重温了和你在一起的那些温暖的和悲恸的时光。

    我深深知道,这个故事,就像我们过往经历的每一生每一世一样,无论多么漫长,都会有结束的时候。

    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又要在故事里再一次地分别。

    但是,没有关系。

    只要我每天都在按照你的教导,坚持身心实践你的教法,面对真实地精进行道,我们的生命就永远融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内在的无二无别。

    (五)

    每次去巴黎,我都必会抽出时间,去逛一下位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莎士比亚书店。

    其实,这家莎士比亚书店已经不是早先的那一家书店了。

    最早的莎士比亚书店诞生于一战后,是一家主要以出售英文书籍为主的传统书店。当时在巴黎的很多英文作家,如海明威,费兹杰拉德,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作家,都是书店主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Beach)的座上客。

    这家书店在二战中,因为思想左倾进步,受到纳粹的骚扰而被迫关闭。

    二战胜利后,1951年,美国诗人乔治?惠特曼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BUCHERIE街37号,也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当时书店的名字叫“Le Mistral”,取自他爱上的第一个女子的名字。

    像当年的西尔维亚一样,书店里有许多巨大的木制书架,散发出木头和书页特有的芳香,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吸引着四方的文人墨客。

    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书堆之间还设有沙发、座椅和床铺,成了巴黎文人聚会,甚至临时下榻借居的场所。

    乔治?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在20世纪的50年代,该书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点,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都在书店前的空地上,面对公众,大声朗诵过他们的作品。

    后来旧金山“城市之光(City …light –bookstore)”书店的店主当时也经常泡在这家书店里。

    20世纪60年代,惠特曼在得到西尔维亚家属毕奇小姐的同意下,正式把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以延续这家书店的文化精神。

    事实上,我最喜欢的,是这家书店一楼通往二楼的木制楼梯。

    数十年来,这段木楼梯已经被忠实顾客和各地观光者的脚步磨得油漆剥落、木质发白,饱含岁月的沧桑感。

    在每一级楼梯的侧面,都刻着一些英文字,连起来,是哈菲兹的一句诗:

    “I …ish …I …could …sho …you …hen –you… are… lonely …or …in –darkness… the… astonishing… light… of… your… on… being。”

    (我希望,在你孤独的时候,身陷黑暗的时候,我能向你展示出令人惊异的光芒,来自你内部的、属于你自己的,智慧之光。)

    我觉得,这句诗特别合适献给你。

    ——当然,还有曾经烛照过我生命的所有上师们、道友们。

    现在,我再用这句诗,也送给有缘读到本书,有耐心读完本书的读者们。

    如果曾经有的话。

    如果还会有的话。

    我爱你们。


………………………………

第九百零四章 卷后语二 逸晨出家(1)

    (一)

    时间过得飞快。【】……。  .

    逝去的人在记忆中远离,在坟墓里分解腐烂,而生活,犹如滔滔江水,不断地从未来涌向现在。

    转眼间,高雄离开我们,已经到了快要上小学的年纪,而高雄的大儿子,都已经读完大学了。苏一直没有再婚。她从第一次婚姻中学到的东西太多,如今,对于婚姻和爱情,都已经不再抱有年轻时候种种浪漫的幻想。她对我说,她已经被完全治愈了。她或许以后都不会再和婚姻、爱情发生关系。她的业余精力,更多地转向了宗教和艺术方面的心灵追求。这从她的设计作品风格演进上,也能看到明显的痕迹。她现在的服装设计,总是带有强烈的天问色彩,宗教情结和符号意向无所不在,整个设计越来越空灵抽象,在设计界面自成一家,别具特色。苏也部分地参与了高雄留下的这一片商业领域的经营工作,并且越来越热心从事公益活动。

    而我们,几近倾家荡产收购回来的高雄留下的业务,在经过了三年几乎没有盈利的困难过渡期之后,也成功恢复了生机,重新走向了兴旺发达。

    我们终于得以结束了财务上的极度困窘,摆脱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恢复了正常的商业生活。

    我终于也不用再为了得到充足的现金,而玩命给spe写作各类专栏、专稿、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

    我开始学习spe的老前辈们,越来越多地把各类稿费和版权收入,持续地、定期地、乃至全部地,定向捐赠给与出版和影业机构有关联的各种公益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到了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生命痛苦和人生苦难,越来越能感同身受,与素不相识的人们和各类挣扎求存的生命体悲喜与共。

    例如,在战乱仍频的叙利亚重镇阿勒颇,狂轰乱炸摧毁了当地所有的水泵站,有10万名儿童和更多的成年人,不得不以污水为生。因为医生不足,受伤的儿童们不得不躺在地板上慢慢死去。志愿者汉娜辛格在医院里见到国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她出生不久就被歇斯底里的母亲用刺刀捅进腹部而重伤。绝望的母亲说:“我想要杀死女儿,送她去天堂,总比待在这个人间地狱里要强!”

    我们参与了一个联合国母婴援救项目,每天向该地区运送饮用水400万升,紧急打井70多口,为7000名5岁以下幼童和1500名孕妇提供生命营养包。同时,还援建了3所儿科和孕产妇诊所,为当地18600位母婴难民提供了医疗服务。此外,该项目还向该地区的儿童、孕产妇提供了接种疫苗、心理救援、自学计划、基本文具和体育用品等救济服务,修复了被战火摧毁的23所学校。

    但是,即使我们参与的救援持续不断,当地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也依然很糟糕。我们负责具体援建的一所女童学校,只能在战火中坚持上课。孩子们对我们说,附近的狙击手总是会瞄准操场上的孩子们,假装射击来吓唬他们。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我们不得不在学校周边建起一堵钢墙,以免孩子们被丧心病狂的狙击手射杀或者误伤。孩子们在这面钢墙上贴上了各种鲜亮的图画,并把它命名为“希望之墙”。

    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了做慈善的必要和艰难,同时,也不断地缅怀和重温起当年你在病房里给予我的启蒙教育:所有生命的生老病死之苦,都是同样的。你让我不要只关注一己的痛苦和一己所爱的痛苦,不要眼光那么狭隘,要同样关心全体,平等无别地关心每一个生命。

    (二)

    在这个阶段,逸晨先生身先士卒地开始了裸捐。他一次又一次地提高版权收益的公益捐赠比例,直到把一本作品的全部收入彻底捐出,乃至于把全年的版税收入全部捐出。

    他第一次完成全年全部版税收入的公益捐赠后,很感慨地过来,对我说:“经过了这么多年,我终于做到了这一点:取之于大众,还之于大众。”

    这一时期,逸晨先生,在他的书房前挂上了一块亲笔书写的小木牌。上面写着“垂柳春”三个汉字。

    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回答说:“我很喜欢垂柳。好多花木,都是春来求发展,乘着东风拼命向上,但求争奇斗妍,但求参天蔽日。唯有柳树,温和地迎风下垂,枝枝叶叶不忘根本,始终照拂着低处的池中冷月,路上行人。”

    就在逸晨先生挂出“垂柳春”的木牌后不久,他的太太不幸因病去世了。中年丧妻,逸晨先生为此十分悲伤,情绪一度很低落。

    从这件事情之后,他就深居简出,收摄身心,从繁忙的外部事务中逐渐抽离了出来,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学习中文版的大乘佛法经典上。从《大涅盘经》、《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和《华严经》入手,他渐渐走上了禅修之路。每天下班后都谢绝一切社交活动,独自闭关在家,专心修习禅坐。

    着他学习和禅修的不断深入,他在业内的出世清名也就广为传颂,有不少爱好佛学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向他请教佛法。

    后来,他甚至都在spe的出版集团内发展出了一个学佛小组,每个周末都集中修学,互相帮助,小组的名称是“菩提修学会”。

    受到逸晨先生的带动和影响,我也经常在工作空余时间参加他们的学习和禅坐,是菩提修学会的非正式成员。

    和逸晨先生的感受相同,越了解佛陀的教诲,我对佛法的兴趣,也就越强烈。

    我也开始系统性地阅读佛教经典,例如《释迦传》、《白莲花传》、《遗教经》、《四十二章经》、阿含诸部经等。

    到了秋天到来的时候,逸晨先生开始减少食物,先是断掉了钻粉,然后断掉了晚餐,实现了日中一时,并在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定期领众到当地大乘寺院持守在家居士的八关斋戒。

    虽然生活日渐刻苦清减,但逸晨先生的精神却变得越来越好,思维也越来越敏捷,眼睛越来越炯炯有神,身材也变得修长精干。

    仿佛是预见到未来自己的决定,逸晨先生在工作之余,越来越重视为自己培养接班人,也越来越注重把他的工作思想传递给我们这些后学者。【本章节首发.爱.有.声.;请记住网址()】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xuan1 (长按三秒复制)!!


………………………………

第九百零五章 卷后语二 逸晨出家(2)

    (一)

    那个时期,作为密切的合伙人、我的入门老师和长期搭档,逸晨先生和我就写作问题的交谈很多。他向我完整地传授了“文以载道”的写作思想。

    他说:“心心,身为写作者,我们工作的每一刹那,都在拥抱善或者不善。我们的谋生方法,不宜有损于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健康。”

    他告诉我,以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健康为谋生方式,这个就叫作“邪命”。

    我们所从事的活动,和最后可能对自身及别人造成的危害,两者之间的距离越远,就越不符合邪命的标准。

    要判断自己的谋生方式是否“正命”,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它是否明显造成对其他生命的伤毁,加深众生的痛苦?佛陀说,涉及武器、毒药、杀生的职业,肯定都是邪命。

    2、我的工作导致自己违犯五戒吗?

    3、我的工作中存在会干扰我,让心一直静不下来的因素吗?

    他举例说,从事某些会让人伤亡的暴力运动,例如拳击,是邪命;开设赌场或者在赌场工作,也是邪命,因为赌博助长人们的贪欲,并导致其他类型的种种恶行。黑市、行骗、智力犯罪、敲诈勒索这些,也是邪命。为庸俗报刊写毁谤公众人物的文章、或者在电台脱口秀节目散播仇恨的言论,都应被视为”涉及毒品”的邪命。

    他再次提到我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情作为举例。高雄的一个女性朋友,是个信佛的女商人。她本来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一家经营得不错,但主人因为要移民而愿意低价转让给朋友们的酒吧。人人都觉得这是笔会大赚的好生意,但这女商人最后没有买酒吧,因为她觉得卖酒的生意会使一些顾客酒后乱性,造作恶业。她决定不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为别人堕落添砖加瓦上。

    逸晨先生说,这就是坚持“正命”(正确的谋生方式)的一个好榜样。

    逸晨先生对我说:如果一部作品,失去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无论有多畅销,获得多少奖项,口碑如何之好,都叫作失败了。

    他还说,文章好不好,首先看作者的用心是不是淳良而且智慧,是不是正确地想要惠利所有人,其次看文章的境界,是否超越于现世的追求之上,最后,才看文章的写作技巧、言辞的美丽精确等等。最后那些,都是末技,不可过度重视细枝末节,失去文章本来的功用。

    他告诉我,所谓文化,就是令人无过失的教化。若我们不能用文字发挥出这样的功能,就算有高学历、著作等身,也不能称为文化人,也不能自称为有文化。

    (二)

    一天晚上,从办公室出来,接到了逸晨先生的电话。

    他说:“能过来小喝一杯吗?苏格兰酒吧。”

    我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谈吗?你知道我一般不喝酒的。”

    他说:“这里也有简餐和软饮料,伯爵茶、花茶、普洱、柠檬水……你总要吃晚饭。”

    他知道,Ann今晚照例跟着她爸爸回祖父母家里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吃晚饭。

    我想了想,觉得梁太太去世之后,逸晨先生一个人鳏居,长夜漫漫,也是挺孤单的。

    我想起当年他因为担心我,专程飞过来看我,提着行李箱站在我寓所门口等我回来的情形。

    我点头说:“好吧。”

    自从高雄去世之后,我还没有去过酒吧,哪怕是应酬,也没有去过。

    一路上开车,我耳边始终回荡着逸晨先生刚才电话里的声音。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的声音,和平常说话,略微有些不一样。但我说不上来是哪里不一样。

    也许,他一个人已经独酌了两杯吧。

    (三)

    穿过酒吧昏暗的光线和嘈杂的声浪,我找到最里面的一张桌子,相对于靠近吧台的那些座位,这里比较安静。

    我看到逸晨先生穿着休闲的衣服,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面前放了一杯马丁尼,还有一杯天蓝色的饮料。

    他看到我出现,站起来和我打招呼。

    虽然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了,且是多年知交,逸晨先生始终还是这样彬彬有礼。

    他走过来帮我拉开座位,让我坐下,指着那杯天蓝色的饮料对我说:“帮你点了一份,先开开胃。”

    我说:“这是什么?”

    他说:“薄荷味的百香果果汁。”

    我端起来抿了一口,清凉而甘甜,口感很好。

    我说:“真好喝。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逸晨先生笑了笑。

    在灯光下,我仿佛觉得他的脸色有点蜡黄,人看上去也消瘦了一点。

    我说:“最近工作很辛苦吧,看上去脸色不太好呢,要注意保养啊,毕竟也上了点年纪了。”

    逸晨先生点头。我们轻轻地碰了一下杯。

    逸晨先生把侍者叫了过来,我点了一份全素的三明治,还有一小份土豆泥,逸晨先生说他已经吃过晚饭了,就只点了一小碟浆果作为下酒小吃。

    我们在桌子上摇曳的烛光前边吃边谈。

    这时,外面的歌台上电声乐队已经表演完了,上来一个30多岁的女歌手,长发垂在肩头,遮盖了大半个脸蛋,穿着一袭黑色的长裙,化着很浓的眼影。

    她说:“下面,为大家演唱一首西班牙语的歌曲:Estar…Contigo (中文歌名:《和你在一起》)。”

    酒吧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首拉丁情歌是由当红的西班牙情歌王子Alex…Ubago演唱的爆红曲目。这位1982年出生的西班牙歌手嗓音沙哑、浑厚,充满地中海阳光的气息和拉丁年轻男子的魅力。他浑然天成的唱功。深长幽远的编曲,加上西班牙语性感的发音,建立起了拉丁音乐可沉淀可纵深的内涵,字里行间都是柔情,深受全球歌迷的欢迎。

    听着这位女歌手充满激情地用女性奔放且妩媚的嗓音重新演绎这首歌,别有一番情韵。

    无数支的手臂和荧光棒在黑暗当中随着歌曲鲜明的节奏而摇摆起来。

    很多年轻人开始互相搂抱着跳舞,彼此深深地接吻。

    我也被这优美的歌声唱得内心有些波涛澎湃,一瞬间,无数和爱情有关的往事都奔涌而来,充满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我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波涛起伏。

    我喝了一大口薄荷饮料,我对逸晨先生说:“我们来听这种情歌,已经太老了。”

    逸晨先生说:“有什么关系。每个老家伙,都有过年轻的时候。”


………………………………

第九百零六章 卷后语二 逸晨出家(3)

    (一)

    女歌手紧紧握住面前的麦克风,闭着眼睛,高高地扬起头,心潮澎湃地演唱着:

    “没了醒来时你的拥抱,

    没了你说话时手势的动作,

    没了你心有灵犀的默契理解,

    没了你那些不可能的梦想和计划,

    没了你的友谊与呵护,

    从此我隐忍不言的伤痛,

    我该拿这颗落单的心怎么办呢?”

    “没了那些激情的时刻,

    还有那些安静的下午,

    对海呼吸着,

    没了你的眼睛再一次在我的眼中,

    我的手因等待你的皮肤而融化,

    填平了我孤单的心。”

    “没了你的月亮在每个晚上,

    没了你的声音在每次呼吸当中,

    除了你的再见,没有任何一样肯定的,

    我该怎么办呢?要是我已不能和你在一起?

    没有你怎么生活!

    教我再次打开天空,

    我没你不能活!

    我淹在每日的记忆中,

    告诉我我没有你该怎么办!

    我需要你热情的鼓励,

    请在你的温柔中给我找个位子……”

    (二)

    我的眼前交错浮现出你的影子、高雄的影子、风花雪月的影子,

    我感到有些难以忍受。

    我说:“我已经不想再听类似的音乐了,也没有什么需要这样歌咏。”

    我说:“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创痛,所以对痛苦都很敏感,一点点不如意,都觉得充满了整个世界。他们也渴望巨大的激情体验,以为那里面有什么,能让生活显得不那么空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