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吉诺弯刀内-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语言是人类的本能的投影。
我们本能地在意识深处全都知道:我们身心的一切,都是与大自然亲密无间、一体无分、密切相关的。
不管现代人记得不记得这一点,有没有重新认识到这一点,承认不承认这一点,这都是事实的真相。
………………………………
第九百七十六章 自然之作(4)
(一)
那天,我们在冬湖小镇上的酒吧露天座上,和镇长先生谈得很尽兴,也很愉快。
很高兴这位教养极好的基层管理者,对大自然有着如此正常而健康的看法。
镇长先生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代人有一种坚固的假设,莫名其妙地想象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哪怕事实上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在倒退之中,人们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大踏步地前进。”
我说:“应该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以来吧。人们觉得生物社会的发展是不断从低级趋向高级的。从此就认可了社会发展是一个直线向上的过程。”
我说:“同样的错觉也存在于经济领域。人们觉得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持续稳定向上、逐年增长,这才是健康的发展。”
逸晨先生说:“这正是现代人的一个根本愚昧所在吧。”
镇长先生说:“人们陷入这样愚昧的观念已经很久了。虽然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但是,作为个人,我们还是会被这个愚昧的大浪潮所挟裹,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他举起手里的酒杯,说:“我回到这里来做镇长,就是想要尽一己之力,多少矫正一点这个时代的普遍谬误,尽可能阻挡一下历史的车轮碾碎这里曾经有过的和谐与美好。”
他说:“中国好像有个成语来形容这种行为?我忘记怎么说了。你们怎么形容这种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似的行为?”
我说:“螳臂挡车。”
逸晨先生用英语翻译了这个成语。
镇长听了便仰天大笑:“对的!对的!就是这个,非常形象,不是吗?”
逸晨先生微笑着对他举起酒杯,说:“我们干一杯吧,为螳臂挡车。”
镇长先生举起举杯,笑着说:“好!为螳臂挡车。”
我也跟着举起了果泡水的杯子,和他们碰了一下杯子,说:“为螳臂挡车。”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螳臂挡车的那种人吧。
(二)
小酌畅聊过后,镇长坚持还要和我们散一会儿步。
他说:“每年镇子上会来很多的游客,但并不是每一年都会遇到谈得投机的朋友。你们这一离开,不知道下一次来度假又是什么时候了,也不知道那时候我还会不会在这里做镇长。也许,今天之后,我们就没有机会再这样聊天散步了呢。”
我们也觉得再和这位有见识的镇长相处一会儿,是非常愉悦的事情。
我们沿着镇子和林地交界的边缘走,听着林中的百鸟齐鸣。
我们看到一只胖胖的松鼠正站在松枝上用前爪仔细地洗脸。它不厌其烦地洗了一遍又一遍。
逸晨先生说:“看那只小松鼠,洗脸的动作和心心一模一样呢。也是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在脸上涂了一层又一层。”
我的脸红了。我在后面轻轻踢了他的鞋子一下。
镇长先生大笑说:“女人都是这样的。我老婆每天早晨也是这样,要花很多时间在她的脸上。女人和小动物的相似之处非常之多。”
我把手指头放在嘴唇上,对他们嘘了一下。
我说:“在森林里要当心说话喔。整个森林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此时此刻,它不仅在注视着我们,而且也在倾听着我们。任何对松鼠、野鸡或豪猪所说的粗鲁轻率的话,都会被它们觉察到。它们会因此而疏远我们。”
我继续分辩说:“也不止是女人好不好。人类和动物,本来共同点就非常之多,彼此的差异非常之小。所有的动物,它们基本的喜怒哀乐,跟我们人类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不喜欢痛苦,一样的喜欢束缚,一样的渴望爱,一样的害怕死亡。”
我说:“就算是植物,也和我们人类颇多相同啊。比如植物渴望水,就像人类渴望爱情一样。”
逸晨先生说:“以前,有位印第安裔的一位美国学者对我说过,保护区里的所有灰熊、鲸鱼、猕猴和黑鼠,都迫切希望人类先彻底了解清楚自己以后,再来研究了解动物。他说,如果人类对自己的内在晦暗不明,他们的科学研究是无法真正弄清楚任何东西的。”
镇长先生听了,用力地颔首点头道:“嗯,有道理,很有道理。”
我说:“中国古代的圣人也是这样主张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学问,都特别注重研究自己的内在,而不是研究外在的世界。没有内明,生命岂有睿智可言?”
镇长说:“所以,作家也是科学家啊。只是,科学家研究的是外在的、物质的世界,而作家探索与观察的,是我们内在的、精神的世界。”
我们一边说话,一边看着树枝上的那只松鼠。
现在它已经洗完了脸,剥开一颗松果,捧在爪子里津津有味地吃。
它很快吃完了一个松果,把啃完的松果扔到了地下,跳到另外的枝条上,开始剥另外一颗松果。
逸晨先生说:“这只小东西,它正在进行着一项伟大的工作呢。它正在努力种植未来的松林和未来壁炉里的温暖。它正在帮助我们维持未来子孙的生命。虽然它自己并不知道。”
我说:“是啊。多希望人们比它更聪明,能够深刻地了解这一点,明白它的健康存活,对于我们未来的重要性。从此不再对它举起手里的猎枪。”
(三)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走到了河堤附近。
也许是受到了河水滋养的缘故,这一段的林木看上去特别高大。
镇长先生说,这片林子还非常年轻,正处在快速的生长期。
他指给我们看:年幼的一轮枝叶总是在树冠上的亮处,而树干是支持它朝向光明的的实力所在。
他说:“这树干就像是我们成年人。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这些复杂的成年人再回到童年,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心里保持着童年,永远不要忘记它,并且像树那样安排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的下一代永远处在更加光明的未来之中。”
他对我们说:“你们用文字,用电影,来做这树干,而我,用每天的办公,用说服人们,用电视演讲。”
(四)
现在,我们站在小镇的河堤上了。
涅尔河的水声哗哗地在耳边响着。
镇长先生说:“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秋天的时候再来这里。秋天的冬湖,比春天更美。你们应该过来看看,在大自然中,万物是怎样对彼此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别离。那会给你们的写作带来更深的感动和更多的灵感。”
镇长先生说:“你们听到此时此刻的涅尔河在诉说什么了吗?”
逸晨先生说:“听到了。这河流中的每一滴水,都在不倦地反复说着:不管还有多少路要走,我们早晚都会流入大海。”
我说:“是啊,每一滴水的生命轨迹都不尽相同。但是,每一滴水珠,都深信自己终会到达自由的水域。”
镇长先生说:“所有的水滴都深深明白:其实,对于水来说,并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逸晨先生说:“中国也有一句成语形容这个。”
镇长先生说:“是什么成语?”
我说:“殊途同归。”
逸晨先生说:“这就像我们所有人类的人生一样,道路千万,但最后,都会通向一个终点,那就是彻底了解我们是什么,什么是自然。”
我说:“是啊。如果还没有彻底了解,那就说明,你尚未达到终点。”
我对镇长先生说:“感谢您今天请我们喝的东西,和我们聊的这些话。”
我说:“明年,我们还会再来的。”
我说:“这里这么美,我希望能看到它一年四季中的不同面貌。”
我看着眼前涅尔河冲积出来的广袤土地,感慨地说:“希望明年我们再来的时候,无论是我们,还是冬湖,都变得更美好了。”
(五)
亲爱的读者们,我们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彼此也一路相伴,走过了两年的时光。
因为此时结下的前缘,我们将来在无尽的生命之流中,还会再次相遇的。
希望下次我们再度相遇的时候,无论是我们,还是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再见了,所有的读者们。
(六)
我一直很喜欢在行驶的列车车厢里写东西。
在那种环境下,任何书写都会变得特别的轻灵和流畅。
飞驰的列车、快速闪退的窗外景色,都会无时无刻地提醒我:
我笔下的世界、此刻的文字、将来的读者和所有时空中的所有生命,都会如此不断地出现,不断地消逝。
我们全体,都不过是时空中的川流不息之河。
………………………………
第九百七十八章 结束语(上)
(一)
两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里,开始上传这本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书。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网站,也不知道聚集在这里的是什么样的人,它的商业运作机制是如何的。我没有看过这上面的任何一篇作品,也没有接触过这里的任何读者或者作者。
我只知道,这是一个名气比较大、网络作品云集的简体中文网站。
之前说过,其实,我首选上传的网站并非这里,而是豆瓣文学。那是一个我经常浏览,并且比较喜欢的网站。我在那里陆续上传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不知道是哪里触发了它的敏感机制,在没有得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它自动删除了我上传的全部章节。在后续的申述处理中,它既不能解释到底为何删除那些章节,也不能技术恢复删除章节的内容,导致全部章节遗失。我不得不重新整理这些章节。
这个打击使我彻底放弃了豆瓣,转到这里来。
这里的网站框架还是比较合适上传作品的,也没有那样敏感,如果要删除处理,至少会发个站内信通知一下你。而且,这次,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管上传什么,一律都在本地多处备份。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这里的两年写作生活。
(二)
在这里,我从做封面开始,逐渐认识了很多人。
从留言区的广告入手,我加入了一些作者群,在这里找到了做美工生意的一些朋友,然后通过他们,进入了各式各样的封面群,接触到了更多像我一样,刚刚进来,同样有着做封面需求的新作者。
就这样,慢慢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开始真正地融入到这个网络社区,成为其中的一员。
但是,两年过去了,那些当初认识的人,已经七零八落,所剩无几。
他们有的是才思枯竭写不下去,有的是生活所迫没有条件再写,有的是苦苦坚持,签约无望,转而投奔了别的网站,有的是怀才不遇,愤而退隐,决定从此封笔,也有的,是逐渐认识到网络文学这个类别的文化品味,实在太低,作者群实在太低幼,从而失望地放弃了继续在这个目类上继续创作。
混迹这个网络社区的日子,每天群里热衷于讨论的,就是点击数、收藏数、推荐票、首订数,如何提高阅读量,如何多赚钱,如何成为大神。
每个人都满怀着对名利的渴望和内心的焦虑,在等待着命运之光的突然照耀。
每天屏幕上滚涌着的,都是烈火炎炎的欲望和黑色粘稠的失望与愤怒。
大家做着数据的黑市交易,交换订阅、互相点赞的地下交易。
比这个更高级一点的,就是对于网络文学写作技术的谈讨。
大家互相评判对方新发的篇章,互相修改觉得不妥的段落与文字。
一些自信不足的作者,甚至还会把自己所写的每一行字都发到屏幕上来,征求大家对文字的意见,字斟句酌,推敲再三。
但是,很少有人想过:我写的这些东西,我发到网络公共空间上来的这些东西,会给世道人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很少有人在讨论:我写的这些东西,能给人的心灵带来什么美好的东西,能怎样让他们感动,怎样激励他们提升生命的品质,怎样净化社会的精神氛围。
这,却是豆瓣文学上经常在热烈讨论的东西。
这里的很多人,眼里只有读者口袋里的钱,只有自己的利益。写作,只是一种摄取名利的工具,是暴富的捷径,而不是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奉献,不是自己生命的一种升华。
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一心索求,就像是笼罩在这个网站上空的滚滚黑云,令这里充满了乌烟瘴气。
这里的读者,也并不想要从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和心灵上的启迪,甚至不需要从这里得到美感。
他们最喜欢使用的词,就是“爽”。
他们只是想借助这里浅显快感的快速阅读,得到一些感官的刺激,从而离开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沉重,臆想一下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或者一夕君临天下,玩弄所有人于股掌之上,占有后宫三千佳丽,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那种白日梦。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类的文字,也没有接触过这类的人群。
我感觉非常吃惊,进而非常沉重和痛心。
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这才是数量巨大的吾国吾民。
应该说,在这里,我受到了深刻的基本国情教育。
这让我更加深切地感觉到,身为一个写作者,我们教化国民、开启民智,传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使命,实在是任重道远,需要许多人、许多代人付出毕生的心血,共同坚持不懈,才能力挽狂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智开化,义不容辞。
吾辈文人,宜当奋勇努力!
(三)
当然,在这里,我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交了不少的朋友。
广大人群那种未受教化的蒙昧,让人心情沉重,可是,蒙昧底下依然是纯净如水的良善人性,这又让人心情为之一振。
有些朋友,和我素不相识,却能自始自终,相濡以沫,就像温暖的篝火,燃烧在身边。他们每天过来点赞支持,就算是因为生活所迫离开了网络文学的领域,或者另走他站谋生,依然会不时地回来,送上祝福和爱心。
有些朋友,没有任何名利的希求,却能仗义执言,面对潮水般扑来的喷子吐沫,挺身而出,多方辩护,成为护花使者。
有些朋友,甚至还谈得比较深入,成为心灵上的朋友,彼此交换着生命中最深刻的痛苦和最隐秘的经历。
我认识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机会去深交的人,保安、卸货员、快递员、流水线工人、洗头妹、清洁工、城管、叉车司机、在读学生。
我听他们谈论自己的梦想,自己生命中的挫折,爱情的创痛,求职的曲折,学习的压力,听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财富的向往,对世界的好奇。
他们,给了我可贵的信任,给了本书的微型公益项目,无私的、持续的支持。
这段经历,成为这两年生活中,一个最暖色的部分。
也许,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把其中的部分经历,那些可爱可敬的人,写在另外的作品中。
在他们的温暖下,我发下誓愿,凡与此书以任何方式发生过任何关系的生命,我都愿与之结下法缘,当来得以引领他们,度过生死苦海,得到毕竟安乐。
包括那些唾弃过本书,对本人恶语评论的人。
如是,方能不辜负彼此这番网络上的邂逅,才能报答他们的支持和教育之恩。
………………………………
第九百七十九章 结束语(中)
(一)
接下来,说说这本书采用的写作角度。
我毫不犹豫地采用了这里的读者非常不适应的第一人称,和无法理解的第二人称来写作。
虽然我后来发现这样写作,会失去大量的潜在读者。
我真的非常惊讶地发现,网络文学的读者对于第一人称是如此执著地拒绝,对于第二人称的作品是如此几乎完全空白地没有接触经历。
他们对于的定义,是如此狭隘的。
他们显然不能够接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作品也能算是了,因为他的文字无情节、无时间顺序,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生命片断随机闪现,如流水般潺潺而过。
而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的名著,肯定也是完全无法读懂的天书,因为他胆敢采用了“不对的”、“让人头晕的”第二人称。
像福克纳这样多人称多角度彼此混杂的作品,像马尔萨斯《百年孤独》那样时空错乱,人物身份重叠分裂,甚至连一滩鲜血也能作为主角来侃侃叙事的,就更是无人问津的“失败作品”了。
此处的欣赏观点是如此的非主流。
——然而可叹的是,虽然从文化高度上来说,他们是文学的非主流,但在绝对数量上来说,他们,却正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流。
他们是强劲的浊流!拥有浊浪排空的可怕力量!
这个发现,真的让我震惊了好久好久。
第二个让我震惊的是,在这里,没有错别字,竟然是反常的,而不是正常的。不通顺的中文句子、错误的用词和铺天盖地的错别字,充斥了每一个角落。这样破落的、自暴自弃的场景,真的让我这个写作者觉得非常惭愧。就好像走进了某个到处都是涂鸦和打破的窗户玻璃、随时响起枪声和警笛呼啸的贫民社区。
这样子也能叫文学吗?
这就是当代最时髦、最有活力的那一部分中国文学吗?
这些东西存留在世界上,让我们如何面对古人?又让我们何以面对后人?
作为文化人,我深觉羞愧难言。
很多时候,我觉得无法启齿,对人说我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放在了这个污浊破烂的环境当中。
有时候,我感觉到对你很深的歉意,怎么能把你这样光亮的生命,这样高洁的灵魂,放置和埋没在这一片阴沉的垃圾场中呢?
我真是太对不起你了。
每逢这种想法浮现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当年对我的教诲。
你说,越是黑暗的地方,越需要光亮。
身为一支蜡烛,身为一支火把,它的使命,就是要进入到最深沉的黑夜当中,去照亮那些在漆黑一片中不辩方向的、盲目迷惑的人。
也许,偶然的选择,就正是你的菩萨心愿吧。
也许,我无意中闯入的这个世界,就正是你想要引领我来观察的世界。
没有见过最深的黑暗,就不会真正渴求最彻底的光明,也更没有坚定的志愿要化身为十方世界那无所不照的智慧之光!
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一点。
你曾经对我说过,我们要奋勇攀上最高的巅峰,只有我们拥有了攀登巅峰的能力,才能下到最深的深渊去,解救那些沦陷在低谷,无法挣扎得出的人。
(二)
再谈谈中的男女主人公。
其实,他们并非是我的臆造。他们就像我们一样地存在于阳光下、大地上,也曾像我们一样地呼吸过,欢笑过,流过眼泪,有过生命中的各种悲欢离合。
他们是真实存在过的。
让他们重新复活在故事里,是那么的容易,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如此鲜明、如此生动,根本不需要煞费苦心地构思,就活生生地宛在目前。
我只需要像写生那样地把他们写下来就可以了。
但让他们复活在故事里,又是那么艰难的。
因为他们都已经在我的生命中消逝了,以各种各样令人悲痛的方式,穿越了生离死别的黯淡时刻。只留下回忆中的影子,依然不时地浮现于心。
回想起过去的相处,我的心,都如同被亿万尖锐的针密密麻麻地反复穿刺那样疼痛。
在留言区,曾有读者问,不知道你写这些情节的时候,是否会觉得很难过,是否流过眼泪。
在这里我可以回答:是的。我觉得很难过。我流过不可胜数的眼泪。我无数次被悲痛哽咽住,无法继续写作。
中的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此时此刻的我的源头和上游。
而中的第一男主角“你”,则是我伟大的上师,启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见地,教会了我基本的修学方法,给我的生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确是一个世所罕见的英雄。
我曾为他写过一幅对联,来评价他的生命过程。
对联曰:
经天纬地奇男子,
特立独行伟丈夫。
横批:真心英雄。
我曾经答应过,以后如果写书,永不提及你的名字。
我的确从未提及你今生的名字。
但是,为了迁就阅读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