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吉诺弯刀内-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汪太淑妃说:“年轻的时候,我的想法,也就是刚才你所说的那样。我总以为自己既然得到了先王的宠爱,还能甘居妃位,礼敬王后,事事忍让,安分守己,能做到那样,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妇德算是相当的好了。现在,我才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好啊。”
她真诚地追悔道:“若我真正贤淑有德,现在南边的这一场战争,是完全可以不必打的,如此的旷日持久,如此的生灵涂炭,都是不必要的。我,真是难辞其罪啊!我一生所求所想,就是维护我儿子的安全,可是,事情发展到最后,已经故去的先王后固然机关算尽,依然事事落空,死难瞑目,而我的儿子,也并没有变得更加的安全啊。”
她说:“现在,我的儿子,他也在战场上了,也在刀林箭雨当中了。我现在真正懂得,天下所有士兵母亲的那种痛苦了。”
(三)
汪太淑妃说:“其实,汉王和皇太子,他们两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天真无邪,彼此关系本是非常融洽的,兄弟之间,也有过许多快乐无忧的日子。他们都是先王十分钟爱的儿子,先王对他们兄弟的疼爱,原是一体无分,没有高下的。而现在,他们却在先王当年的都城之下,各率先王的臣属和子民,彼此厮杀,手足相残。先王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切,该会如何地谴责于先王后,又该会如何地失望于老身呢。后宫妇人无才无德,才会如此天下大乱啊。”
她说:“很多年里,我都觉得自己对得起先王的恩爱,为他培养和保全了这么出色的儿子。现在,我明白了,我其实还是有负于先王的一往情深的。我是对不起他的!”
她说:“我错在还是太自私了。我只爱自己的儿子,虽然我对王后的儿子没有害心,但我也从来没有像一个母亲那样地真正爱过他。我从来都没有把他看成过自己的儿子,没有真正关心过他的心情、他的感受和他的命运。”
汪太淑妃说:“可是我明白得太晚了。很多错误,已经铸成,积重难返,事到如今,以我一介妇人之力,已经无法再去改变了。”
她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这是母亲这辈子最大的过失和最深切的教训。现在,琴儿,我都如实地告诉你。你要吸取母亲的教训,做一个好妻子,善处与宫中诸位嫔妃的关系,不要再犯下母亲同样的错误,也不要让我将来的孙子们,再犯下汉王兄弟之间这样的错误了。”
我说:“母亲对琴儿这样推心置腹,吩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琴儿一定谨遵懿旨,不辜负母亲的期望。”(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剑指峒城(4)
(一)
那天深夜,在上阳宫的交心深谈中,汪太淑妃对我说:“其实,琴儿,我的女儿,我想和你这样好好聊聊已经很久了。”
她说:“我知道,大将军故去之后,作为大将军的至亲,你心里的悲痛,是我们都无法安慰的。看着你悲痛欲绝的样子,我常常想起老汉王病故之后的那段日子。那种失去亲人的滋味,我想,我是能够体会到的。”
她说:“但是,琴儿,我们不能一直这样悲痛下去啊。”
她说:“身为我儿子的妻子,你也并不是只属于你自己的。我们虽然只是女人,但我们也对国家负有责任。我们的状态,并不是和天下的状态没有关系的。有时候,若我们不能保持冷静,天下也就不可能保持平静。有时候,不管多么悲痛,多么难以忍受,就像你今天来劝谏母亲所说的那样,我们都要能够放下自己的痛苦,担起自己的责任。”
她说:“琴儿,我知道,你是坚强勇敢的。母亲答应你,为了天下的安定,母亲要放下自己的担忧,去尽到自己的责任。你,也要同样地答应母亲,不要再让悲伤,充满了你的生命。你,也要同样地放下痛苦,去担起自己的职责啊。”
(二)
孩子们啊,我为什么要这么唠叨地给你们讲这个先太后和我之间的这段故事呢。
因为老太婆我,看着你们在太平日子里的种种思想、种种作为,实在是为先皇的天下,觉得非常担忧啊。
特别是你们,这些新进宫廷的女孩们,你们可不要觉得做了皇帝的女人,就可以多么的高高在上,多么的颐指气使,怎样的为所欲为。
宫廷的生活,绝对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样的。
身为皇帝的女人。你们要比天下所有的女人更懂得克己奉公,更懂得诚心正念,更懂得言行谨慎。你们要为天下的女人做出榜样,凡事不能以自己的私欲为先。而当以天下苍生的最大福祉为先。
你们以为帝王家女人的尊贵,是天生就应该有的吗?我告诉你们,绝对不是。帝王家的女人,之所以更加的尊贵,乃是因为她们要比天下的女人更加无私。更加肯牺牲,更加甘于奉献。因为她们如此尽职尽责,天下人才心甘情愿,给予她们这样的尊荣。
你们千万不要错解了身份尊贵的来源。这尊贵不来自于皇帝的宠爱,不来自于你们娘家门庭的高贵,更不来自于你们那些争夺宠爱的阴谋心计,而来自于你们在婚姻、生育和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是否为天下人的福祉做过一点什么。
若你们什么都没有做过,或者甚而为祸天下,你们以为。这没有了根基的尊贵,能有无尽的福气享受得长久吗?你们以为,到了那时,你们的子女,覆巢之下,能有完卵吗?
(三)
刘申离京出征后的次日,傅天亮递奏折进来,请求见我。
见他语气急迫,看上去事情非常重要,我便破例传召他入宫觐见。
“为什么请求见我?”我们见面后。我对他说,“汉王刚走,你就来请求见我,很容易招人猜疑。汉王虽然人不在宫中。可宫里发生的一切,始终都会在他眼里。你有事可以写奏表进来,亲身来见,总是让汉王心里不太舒服。”
傅天亮说:“臣有迫不得已的重要事情,必须要来向君夫人当面请示。”
“什么事?”我问。
他踌躇了一下。
我说:“不用顾忌,你尽管直说。”
于是。他说:“臣斗胆请示,若峒城之战不利,或者汉王不幸有什么闪失,君夫人有什么打算?”
我默然不语。
他说:“虽然话说来不吉利,但若真的发生,情势会非常不利,君夫人宜早为自己做打算。”
我看着他。我说:“还能有什么打算呢。若汉王不能回来,我的路也就到了尽头了。我打算就按汉王临行时吩咐的,在这里听从太淑妃的决断,支持她,跟随她,与她同命运。生死由命去吧。”
我悲伤地说:“若大将军和汉王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我一个人留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傅天亮说:“君夫人果然有这样的想法。”
我说:“果然?为什么说果然?”
他说:“君夫人恕罪,有件事情,臣下没有当时向君夫人禀报。”
我问:“什么事情?”
他说:“君夫人还记得大将军第一次绕城而过的那天吗?”
我说:“当然记得。”
傅天亮说:“那天,其实大将军是有一封书信留给君夫人的。”
我双目圆睁。我问:“书信在哪儿?”
“在这里。”
傅天亮掏出你生前留下的书信,上呈给我。
我说:“为什么后来我召见你询问的时候,不当时就交给我?”
傅天亮答道:“因为大将军吩咐说,等将来汉王领军去攻打峒城的那一天,等汉王出发之后,在战斗打响之前,再入宫求见,当面交给君夫人。”
(四)
我打开信。里面是一张空白的信笺。一个字都没有写。
信笺当中夹着的,是我父亲佩剑上的长穗。
我把剑穗拿出來,我端详着它。
我以为它和我父亲的佩剑一样,都消失在燃烧的小楼里,都被永远埋葬在厚厚的泥石流下了。
你是什么时候拿到它的呢?
我在心里回想着当天的情形,想起在屋里弥漫的一片浓烟当中,你像狸猫一样从屋梁上滑进来的情形。
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你拿下了它。但是我在慌乱、迷惑和吃惊当中,对此完全没有印象。
你拿了它,但却没有告诉过我。
你是想把它留在自己身边吧。因为你那时已经决定,不要把我留在身边了。
我看着父亲的遗物。
我明白你在一片空白当中,想要对我说什么了。
你想说的是,提醒我要记得,我父母的生命都在我的生命里,他们和我一起活着。你的生命也在我的生命里。你也和我一起活着。
你提醒我,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无论做什么决定之前,都要想想这一点。
我看了一会儿剑穗。
傅天亮一直期待地看着我。
良久。我说:“若汉王不测,情势危急,太淑妃和我不能待在运京了,你就安排好,我们就去找舅舅吧。相信天下之大,必定会有一个可以让我们母女容身的地方的。”
傅天亮说:“是。臣会做好一切准备的。君夫人放心。臣等会拼死保护君夫人的安全的。”
我说:“还有太淑妃。她就是我的母亲。汉军上下,也要齐心保护好太淑妃的安全。我绝不会愧对汉王,把他母亲一人扔下在乱局当中的。”
傅天亮说:“是。臣下遵旨。”
(五)
傅天亮走后,我攥着父亲的剑穗滑坐在椅子上。
你真是把我看透了。你什么都预料到了,把什么都安排好了。
我承受了你的如此用心,如此深情,我已经无法放弃自己的生命了。
我只能努力地、在这个没有你的世界上活下去。
你希望我能够这样坚强地活下去。
你知道,若我能够这样坚强地活下去,最后,我一定能够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未完待续。)
………………………………
第四百四十章 南汉覆灭(上)
(一)
你在溪源战场阵亡后的第54天,在北汉王刘申的亲自督战之下,以陈守业部为主力的20万北汉军部队发起了攻灭南汉首都峒城的会战。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200座巨大高耸的攻城箭塔车集中了大量的箭弩,对峒城城头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密集排射。
为支撑这场战役,北汉全国各地的铁匠都被集中起来,日夜打造箭弩,全国的铁器也几乎被搜刮一空,用来熔铸新的箭弩。
徐在田受命全权负责军需供应,他组织各地方政府征用了大量的骡马车辆,川流不息地络绎于途,昼夜不停地向前方输送箭弩。
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带着紧张的心情,看着运送箭弩的车队,充满了官道,延伸南去,祈祷着北汉一鼓作气,取得此战的胜利。
此战若胜,则天下战乱可息,如若峒城不克,北汉军队必定蒙受重大打击,乃至战事拖延,或许就变数横生,在你已经阵亡草原的情况下,将来的战局将会如何发展,真是无人能料。如若刘申阵亡于此战,则难免天下又一次群雄并起,逐鹿重开,天下人对于太平的期盼,又会再度变得遥遥无期。
会战激烈进行。北汉军队在6天之内,总共向峒城城头发射箭弩80万支。
峒城城头,南汉守军尸横遍地,城墙俨然变成了箭弩的丛林。
在南汉守军被催山弩的巨大威力压制得不敢在城墙上露头的时候,北汉军队派出工兵和火药部队从地下挖掘了长长的隧道,越过了北城门前护城河的壕沟,他们在城下经过3天3夜的艰苦挖掘,终于找到了北城门下的那个地下空洞,在那个空洞中填满了炸药,把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北汉工兵和火药部队撤离隧道后,便通过长长的引线,点火爆破。
峒城极其坚固的北门和半边城墙在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当中土崩瓦解,城门飞上了半空。
不少南汉守军士兵被爆炸形成的巨大的冲击波掀翻在地。双耳流血。
天崩地裂般的巨大爆炸停止之后,北汉大军如同洪水一样从这个极其宽阔的缺口,源源不断地冲入了峒城。
南汉军在外城城廓失守之后,继续顽强抵抗。
双方围绕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巷口。每一座房子进行了反复的、激烈的争夺。
战况紧张惨烈,混战的局面瞬息万变。
陈守业和众多将领为鼓舞士气,一战而定天下大势,全都亲自披甲挥刀,身先士卒。上阵杀敌。
北汉王刘申也全身盔甲,亲自乘坐装甲战车立于北关城门内督战。
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南汉守军几乎反击突进到了距离刘申只有200米的地方。
他们向刘申的车驾发射了许多弓箭。
在飞矢如蝗中,刘申差点被射在铁甲上碎裂的箭头迸射到眼睛,眼角鲜血迸流,半边脸都染红了。
但他不听左右的劝谏,固守城门,坚持不退。
他大声说:“要我退出这扇门,除非把我变成尸体!”
在刘申誓死不退的决心鼓励下,北汉军终于踏着无数的尸体。挺进到了王城的门下。北汉军队从四面冲杀过来,把南汉王刘言居住的王城紧紧围困在当中。
(二)
透过被爆炸震得四处龟裂的王城城墙,北汉军喊杀从四面八方传入了王城中的深宫,随后,北汉军队集中了全军的攻城锥车,一下一下地撞击着王城的城门和城墙。每一下撞击,都重重地击打在王城内守军和宫人们的心上。恐惧的气氛在宫中无可遏止地快速蔓延。
在这令人心惊胆寒的重重声浪中,南汉王刘言心知自己的末日到了。他搂抱着宠爱的妃子和几个子女双目流泪,完全没有了主张。
内侍总管李妙常建议他投降。李妙常说,大王子刘申从小就不是心狠手辣的人。如果投降,献纳上老汉王的国玺,当众认罪,忏悔之前对刘申母子的种种不公与谋害。表示臣服,大王子刘申必定看在同胞兄弟的份上,不忍斩尽杀绝。
李妙常的建议,让刘言冷静了下来,他仔细回思了从小到,耳闻目睹哥哥的为人。也觉得落到哥哥手里,远远好过落到北汉军队这帮杀人如麻的悍将手中。
就在刘言决定出去投降的时候,武阳侯带领一队士兵冲入了深宫。
武阳侯把刘言和他身边的人团团围住,扔下一条黄绫,声言眼前已是国破朝亡的最后时刻,请他为了南汉国的荣誉和尊严,自杀殉国。
李妙常当即大骂武阳侯是叛臣,他是想在城破之前解脱自己,是想拿着刘言的人头去向刘申摇尾乞怜。
随后,武阳侯和李妙常发生了争吵,双方互相揭露了当年接受徐在田贿络,出卖雷士诚的劣迹。
刘言听到李妙常也曾出卖自己,只觉得万丈悬崖上一脚踏空。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呢?
李妙常分辩说,自己只是贪图钱财,嫉贤妒能,但并不会心狠手辣,弑主求荣。
武阳侯指着刘言,轻蔑地说:“当今天下弱肉强食。君上他自己无能断送了大好江山,连累我等臣下,数年追随,不仅毫无收获,现在也一样大祸临头,他本是罪有应得,又怎能怪我心狠手辣?!”
武阳侯对刘言说:“君上,你和申王子都是先王的儿子,其实谁来做天下的君主,对我等臣下都是一样的。为了保全你的嫡传正统,国家和军队已经四面苦苦征战了这么多年,为你的王位,已经枉死了无数的人。你现在城破国亡,能够英勇光荣地一死,也算是对得起这些为你而死的人了。可你若像一条狗出去乞降,又怎么有脸去面对那些因你而死的冤魂?”
武阳侯说罢,用阴毒的眼光看着刘言,冷酷无情地说:“君上,你今天愿意死也得死,不愿意死也得死!”
(三)
这番决绝之言说完,武阳侯就挥手命令士兵上前用黄绫勒死刘言。
李妙常奋不顾身地冲了过来,挡在刘言的身前,被武阳侯带来的士兵毫不迟疑地一刀捅穿了心窝。
士兵们一脚踢开血流满地、垂死挣扎的李妙常,不容分说地把黄绫套在了刘言的脖子上。
刘言吓得浑身剧烈颤抖,大小便一齐失禁,嘶声大叫救命。
士兵们用力地勒紧刘言脖子上的黄绫,刘言的气管被勒断,喉咙里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响,他双手在空中拼命地乱抓,双脚乱蹬,鞋袜尽落,不一会儿就脸色乌紫,舌头伸出,眼珠凸爆,最后终于一命呜呼。
武阳侯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将刘言的后宫嫔妃和子女全部杀死。
一时间,整个后宫一片恐怖气氛,宫人纷纷抱头鼠窜,士兵提刀四处追逐杀戮,宫中各处惨叫不绝,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中夜时分,王城全面告破,陈守业的部队势如破竹,杀气腾腾地长驱直入,冲进了内宫。
他们冲到老汉王上朝听政的武英殿上时,看到武阳侯满身是血,手中持剑,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站在老汉王的宝座旁。
武阳侯迎着北汉军队的刀山剑海,大声地说:“臣武阳侯恭迎汉王陛下,汉王万岁,万万岁!”(未完待续。)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汉覆灭(下)
(一)
当第一缕曙光照亮天际时,峒城全面陷落。
南汉的最后一面旗帜终于倒在一片火海之中。
刘申的车驾在北汉铁骑的护卫之下,浩浩荡荡地开入了内宫。
他终于重新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家里。他穿过一重又一重熟悉的院落,来到了父亲的大殿之上。他看到了父亲的宝座。
他看着那个宝座,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现在,他终于战胜了命运,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个宝座拿回来了。他终于让这个王座重新回到能配得上它的人手里了。他终于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让他的王朝发扬光大了。他也终于成了一个忤逆的儿子,让父亲九泉之下无法瞑目了。
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谁能说得清楚呢?该怎样去选择呢。
当刘申坐上父亲的宝座时,从大殿,到全城,四面八方爆发出北汉军队地动山摇的欢呼:“汉王万岁!汉王万岁!汉王万万岁!”
刘申听得热泪盈眶,全身血液沸腾。
现在,全天下终于只有一个汉王了!
南北两线的战争终于全部结束了!
但就在这个时刻,刘申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空虚。
这种空虚有甚于他当年违背父亲的旨意,逃亡到峒城,独立称王,与弟弟分庭抗礼的时刻。
这种空虚的感觉令他错愕不已。
他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山呼万岁中,暗自思忖:“难道理想实现,美人在侧,仍不是人生的巅峰吗?如果这样的巅峰,都无法解除人生中的空虚和孤独,那么,要怎样,才能够呢?”
这时,他想起了你,想起了你的人生和你所选择的道路。
你解除了那种空虚和孤独吗?
解除了吗?
(二)
现在。刘申高高地端坐在武英殿上。
仅仅是在数年前,高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还是他的弟弟刘言,而在大殿上从容陈词。言说终战之策的,是已经葬身荒野、烟消云散了的你。
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变化无常,而又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刘言一家的人头和尸体血淋淋地被放置在大殿的中央,惨不忍睹地呈现在刘申眼前。
刘申内心一阵尖锐的刺痛。他被罪恶感和空洞感压迫得透不过气来。
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刘言一起玩耍。一起在上书房听讲的情形,他们兄弟间也曾有过手足情深,无忧无虑的友爱,两兄弟一起读书写字,一起放风筝、骑竹马,一起学习骑射,一起出城狩猎。
看着刘言苍白的人头上死鱼一般呆滞的眼睛,他感到了某种血肉相连的断离之痛。他闭上眼睛,不忍再看。
他的脸颊上流下了一行又一行的滚滚热泪。虽说这眼泪并不全是真诚的,但也绝非全无真诚。
(三)
看着弟弟一家的遗体。刘申觉得全身一阵阵发冷。
不知为什么,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我不久前失去的那个成形的男胎。
他心里涌起一个可怕的念头:也许上天夺走他的第一个儿子,就是为了惩罚他今天所犯下的这种不孝不友的罪行。
这个念头让他从心里往外深深打了一个寒战。
他沉下脸,愤怒地喝问道:“是什么人做下了这件事情?!谁许可你们这样对待先王的儿孙的?”
满殿文武看着刘申形似货真价实的出离愤怒,一个个噤若寒蝉。
陈守业拿眼光看着对面的徐在田,
徐在田从幕僚队列中走了出來。
他走到大殿的中央,对刘申躬身行礼,从容地说:“臣下启禀汉王,这件事。是言王子的重臣武安侯做的。他眼看王城将破,大势已去,为了自保,不惜卖主求荣。带兵进宫,残忍杀害了内侍总管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